CN117685570A - 垃圾焚烧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焚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85570A CN117685570A CN202311685404.4A CN202311685404A CN117685570A CN 117685570 A CN117685570 A CN 117685570A CN 202311685404 A CN202311685404 A CN 202311685404A CN 117685570 A CN117685570 A CN 1176855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yrolysis
- inlet
- outlet
- air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056 waste incine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197 pyro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7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og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91 domest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15 organic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979 therm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F23G5/027—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pyrolising or gasifying stag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02—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with pretreat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5/00—Incineration of waste; Incinerator construction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control therefor
- F23G5/44—Details; Accessori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G—CREMATION FURNACES; CONSUMING WASTE PRODUCTS BY COMBUSTION
- F23G7/00—Incinerators or other apparatus for consuming industrial waste, e.g. chemic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00—Removing ash, clinker, or slag from combustion cha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J—REMOVAL OR TREATMENT OF COMBUSTION PRODUCTS OR COMBUSTION RESIDUES; FLUES
- F23J15/00—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 F23J15/02—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treating smoke or fumes of purifiers, e.g. for removing noxi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ification And Melting Of Was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包括第一热解装置和气体分流器。本发明提出的垃圾焚烧系统通过第一热解装置制造垃圾热解的无氧负压环境,第一燃烧器仅作点火作用,不助燃以减少尾气排放量,第一热解装置点火后,通过下游的气体分流器高效利用热解后产生的高温热量将热气再次引进到第一热解装置,产生无氧负压环境,让生活垃圾在高温无氧负压情况下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生活垃圾焚烧系统对垃圾的燃烧处理不充分。焚烧系统需要在有氧环境下进行,必须不断给燃烧炉补充足够的氧气,因此产生的烟尘和废气成分复杂。而且需要燃油(柴油或汽油等)进行辅助燃烧,会产生较多的废气尾气,烟尘颗粒物不能消除干净。尾气排放处理不够彻底,排出的尾气不够洁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垃圾焚烧系统对垃圾燃烧不够充分并且排放污染程度较高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包括:
第一热解装置,包括第一热解腔、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回流进气口和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回流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用于接收垃圾,所述第一燃烧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热解腔内引燃垃圾;
气体分流器,具有分流入口、第一分流出口和第二分流出口,所述分流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出口和所述第二分流出口连通,所述分流入口还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流出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出口用于连通尾气处理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垃圾焚烧系统通过第一热解装置制造垃圾热解的无氧负压环境,第一燃烧器仅作点火作用,不助燃以减少尾气排放量,第一热解装置点火后,通过下游的气体分流器高效利用热解后产生的高温热量将热气再次引进到第一热解装置,产生无氧负压环境,让生活垃圾在高温无氧负压情况下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垃圾焚烧系统,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垃圾预处理子系统,所述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包括垃圾处理装置、传送装置和预加热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垃圾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垃圾输送至所述第一入口,所述预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预加热装置设有预热腔、预热入口和预热出口,所述预热入口和所述预热出口均与所述预热腔连通,所述预热入口与所述第一分流出口连通,所述预热出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第二热解装置,所述第二热解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装置与所述气体分流器之间,第二热解装置包括第二热解腔、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二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二入口还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分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热解腔内引燃垃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腔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送风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一热解腔呈旋转体结构,所述送风组件呈直管结构,并且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第一热解腔同轴设置,沿所述送风管的周向和轴向分别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吹风子系统,所述吹风子系统包括换热器和鼓风机,所述换热器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热解腔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一吹风口,所述第一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吹风口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吹风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侧壁上,沿所述第一热解腔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吹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入口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二吹风口,所述第二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腔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吹风口靠近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二吹风口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二吹风口还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除尘子系统,所述除尘子系统包括水池、净化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热解装置和所述气体分流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底部出尘管,所述底部出尘管伸入至所述水池内,所述水池用于盛放没过所述底部出尘管的底端的水封液,所述净化装置用于净化所述水封液,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水封液输送至所述净化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颗粒收集装置,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一排灰孔和旋转炉排,所述第一排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排灰孔与所述颗粒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旋转炉排包括旋转盘和驱动装置,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二排灰孔,所述旋转盘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排灰孔间歇地与所述第一排灰孔连通。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垃圾焚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垃圾焚烧系统的焚烧部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炉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垃圾焚烧系统的水路部分(抽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垃圾焚烧系统的水路部分(打水水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吹风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000、垃圾焚烧系统;
100、第一热解装置;11、第一热解腔;12、第一入口;13、第一出口;14、回流进气口;15、第一燃烧器;16、送风组件;161、风腔;162、进风口;163、出风口;164、支架;171、第一排灰孔;172、第二排灰孔;173、旋转盘;174、驱动装置;175、转轴;176、传动轴;177a、第一锥齿轮;177b、第二锥齿轮;178、支撑盘;179、挡板;
200、第二热解装置;21、第二热解腔;22、第二入口;23、第二出口;24、第二燃烧器;
300、气体分流器;31、分流入口;32、第一分流出口;33、第二分流出口;301、热风过滤器;
40、换热器;41、鼓风机;42、第一吹风口;43、第二吹风口;
50、垃圾处理装置;51、传送装置;52、预加热装置;53、预热入口;54、预热出口;55、回流引风机;
600、水池;601、净化装置;602、第一水泵;603、底部出尘管;604、第二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垃圾焚烧系统1000,包括:
第一热解装置100,包括第一热解腔11、第一入口12、第一出口13、回流进气口14和第一燃烧器15,第一入口12、第一出口13和回流进气口14均与第一热解腔11连通,第一入口12用于接收垃圾,第一燃烧器15用于在第一热解腔11内引燃垃圾;
气体分流器300,具有分流入口31、第一分流出口32和第二分流出口33,分流入口31分别与第一分流出口32和第二分流出口33连通,分流入口31还与第一入口12通过管路连通,第一分流出口32与回流进气口14通过管路连通,第二分流出口33用于连通尾气处理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将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和预加热再输送至第一入口12,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可以设有撕碎机连接,撕碎机可以将垃圾进一步撕碎成更小的颗粒,撕碎机撕碎后的垃圾可通过设置在撕碎机后的输送机输送至第一热解装置100。
第一热解装置100的作用是通过高温将垃圾热解,垃圾热解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将垃圾进行热分解过程。有机垃圾的热解可得到能分离、回收和再利用的气体或液体燃料。另外,由于热解温度相对较低,因此热解过程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而且尾气排放最少,有利于环保。第一热解装置100具有接收垃圾以及进行垃圾热解的第一热解腔11,第一热解腔11可通过第一热解装置100的第一热解壳体限定出,第一热解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热解腔11连通的第一入口12和第一出口13,第一入口12与输送机的出口连接,以接收撕碎后的垃圾,在第一热解腔11内设有第一燃烧器15,第一燃烧器15可采用燃油燃烧器,通过点燃燃油将第一热解腔11内的垃圾引燃进行热解,第一燃烧器15还可采用等离子体燃烧器,通过等离子体燃烧器生成等离子体时产生的高温将第一热解腔11内的垃圾引燃。
气体分流器300可以是旋风分离器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气体分流装置的结构,气体分流器300的作用是将第一热解装置100的部分尾气回流至第一热解腔11内,使得第一热解腔11内产生无氧负压环境,让垃圾在高温无氧负压情况下完全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气体分流器300具有分流进口、第一分流出口32和第二分流出口33,分流进口可与第一出口13通过管路连通,以接收第一热解装置100产生的尾气,第一分流出口32可与第一热解装置100上的回流进气口14通过管路连通,以将部分尾气回流至第一热解腔11内,继续加热垃圾,将垃圾充分燃烧,提高热解效率,并降低排放。
在气体分流器300的下游可连接尾气处理系统,对尾气进行净化冷却处理,以降低排放污染。具体地,尾气处理系统可具有旋风除尘器、喷淋除尘塔,以对垃圾焚烧系统产生的尾气进一步净化并且降温,旋风除尘器可将尾气中的颗粒物沉降出,以方便将颗粒物进行收集,降低排放。喷淋除尘塔可将尾气中的颗粒物进一步收集,降低排放污染。旋风除尘器和喷淋除尘塔可参考现有的旋风除尘器和喷淋除尘塔结构。
垃圾焚烧系统1000的气体驱动力可由设置在气体分流器300的下游的引风机实现,引风机将第一热解装置100中的气体进行抽取,提供抽取气体的动力,驱动第一热解装置100热解产生的尾气,使其流向尾气处理系统进行冷却净化,并在第一热解装置100中产生负压,以在第一热解腔11中制造无氧或者低氧环境,减少垃圾热解产生的氮氧化物,进而降低排放污染。引风机的结构可参考现有的引风机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垃圾焚烧系统1000通过将垃圾进行无氧负压热解,在点火之后,将垃圾热解产生的尾气利用循环管路再次引进到第一热解装置100内,产生无氧负压环境,让生活垃圾在高温无氧负压情况下完全充分燃烧,减少尾气排放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包括垃圾处理装置50、传送装置51和预加热装置52,传送装置51用于将垃圾处理装置50处理后的垃圾传送至第一入口12,预加热装置52安装在传送装置51上,预加热装置52设有预热入口53和预热出口54,预热入口53和预热出口54均与预热腔连通,预热入口53与第一分流出口32连通,预热出口54与回流进气口14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垃圾处理装置50可以参考现有的垃圾撕碎机,其作用是将垃圾进一步撕碎以方便燃烧,提高垃圾热解的效率。传送装置51可以是皮带传送机或者螺旋传送机,传送装置51可选用螺旋传送机以将撕碎后的垃圾传送至第一热解装置100中。预加热装置52为方便加热垃圾,可靠近传送装置51安装,预热腔可沿传送装置51的传送方向延伸设置,预热腔可通过预加热装置52的外壳限定出,并且预热腔具有预热进口和预热出口54,预热进口通过管路与气体分流器300的第一分流出口32连通,以将第二热解装置200热解后的高温尾气回流至预热腔内,对垃圾进行预热,使得垃圾预先达到一定温度,进而缩短垃圾在第一热解装置100中达到燃烧温度的时间,以提高热解的效率,预热出口54与第一热解装置100上的回流进气口14连通,使得热气在预热垃圾后进入第一热解腔11继续热解垃圾,提高热解温度,进而提高热解效率。具体地,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料斗、垃圾处理装置50和传送装置51,料斗设置在垃圾处理装置50的上方,料斗中的垃圾可落入垃圾处理装置50中进行撕碎处理,螺旋传送机可将撕碎后的垃圾传送至第一入口12,进而使垃圾进入第一热解腔11内热解,预加热装置52可以包括呈筒型结构的预热腔,预热腔套设于螺旋传送机,使得垃圾在沿螺旋传送机移动时能够被预热腔所加热,提高垃圾在热解前的温度,进而提高热解效率。更具体的,第一入口12可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侧壁上,且第一入口12靠近第一热解腔11的顶端设置,螺旋传送机的出口与第一入口12倾斜连接,使得垃圾能够斜向落入第一热解腔11内,上述垃圾传送结构使得垃圾的传送过程更加顺畅。具体地,还可在预热腔与气体分流器300连通的管路上设置回流引风机55,驱动高温气体自气体分流器300流向预热腔,提高气体流动的速度,减少气体在管路停留时间,进而提高预热腔的温度。为提高回流高温气体的纯净程度,在回流引风机55与气体分流器300之前还可设置热风过滤器301,对气体分流器300出来的高温气体进行过滤,减少回流引风机55的故障率。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第二热解装置200,第二热解装置200包括第二热解腔21、第二入口22、第二出口23和第二燃烧器24,第二入口22和第二出口23均与第二热解腔21连通,第二入口22还与第一热解腔11通过管路连通,第二燃烧器24用于在第二热解腔21内引燃垃圾。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热解装置200的作用是通过高温将第一热解装置100热解后产生的尾气继续热解,第二热解装置200具有接收尾气以及进行尾气继续热解的第二热解腔21,第二热解腔21可通过第二热解装置200的第二热解壳体限定出,第二热解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热解腔21连通的第二入口22和第二出口23,第二入口22与第一出口13通过管路连通,以接收第一热解装置100热解后产生的尾气,在第二热解腔21内设有第二燃烧器24,第二燃烧器24可采用燃油燃烧器,通过点燃燃油将第二热解腔21内的尾气及尾气中的残余垃圾引燃进行二次热解,第二燃烧器24还可采用等离子体燃烧器,通过等离子体燃烧器生成等离子体时产生的高温将第二热解腔21内的垃圾引燃。
更具体的,在第二热解装置200与第一热解装置100连通的管路上可设置脱硫脱氮装置,对第一热解装置100热解后产生的尾气进行脱硫处理,减少排放的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脱硫脱氮装置可参考现有的脱硫脱氮装置。
如图1、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解装置100还包括送风组件16,送风组件16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内部,送风组件16包括风腔161、进风口162和出风口163,进风口162和出风口163均与风腔161连通,进风口162与回流进气口14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热解腔11内可设置送风组件16以将气体分流器300回流的热气输送至第一热解腔11内,将垃圾进行吹散,提高燃烧的效果,并且高效利用循环的预热,提高热解的效率。第一热解腔11呈旋转体结构,例如圆柱形腔,送风组件16可以是直管型结构的送风管结构,送风组件16通过支架164固定在第一热解腔11的腔壁上,且与第一热解腔11同轴设置,布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中央,送风管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63,出风口163可沿送风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出风口163还可沿送风管的周向布置多列,相邻的两列出风口163交错设置,使得送风组件16能够在第一热解腔11内生成旋风,将第一热解腔11内的垃圾扰动翻动,以进一步吹散,提高燃烧的效率,使得垃圾燃烧更加充分,进而降低污染排放。具体地,送风管可以沿第一热解腔11的中心轴线延伸,并且通过径向两侧的支架与第一热解腔11的壁面固定。回流进气口14可通过送风连接管与进风口162连通,送风连接管可沿第一热解腔1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中间位置,并且沿第一热解腔11的径向方向延伸,送风连接管通过能够起到对送风管的支撑作用。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吹风子系统,吹风子系统包括换热器40和鼓风机41,换热器40的部分设置在第二热解腔21的内部,换热器40的进口与鼓风机41的出口连通,第一热解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吹风口42,第一吹风口42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径向侧壁上,且第一吹风口42与第一热解腔11连通,换热器40的出口与第一吹风口42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热解装置200内可设置换热器40,具体地,换热器40可采用盘管型换热器40,换热器40的盘管结构可沿第二热解腔21的轴向盘旋设置,以提供更大的换热表面积,与第二热解腔21内的高温气体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换热器40的进口伸出第二热解装置200并且与鼓风机41连通,鼓风机41可采用现有的鼓风机41,鼓风机41能够将气体送入换热器40,进而第二热解腔21内垃圾热解产生的高温将换热器40中的气体加热,而换热器40的出口与第一热解装置100上的第一吹风口42连通,具体地,换热器40可以从第一热解壳体上的第一吹风口42连通至第一热解腔11内,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入口12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径向侧壁上,沿第一热解腔11的高度方向,第一吹风口42设置在第一入口12的下方,并且第一吹风口42靠近第一入口12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吹风口42可设置在第一入口12的下方,第一入口12可倾斜向下设置,第一吹风口42的吹风方向可与第一入口12的垃圾流出方向相交,使得热气从第一吹风口42吹出后可将第一入口12流出的垃圾吹向第一热解腔11的中心,并且使垃圾能够一定程度的吹散,使得垃圾在第一热解腔11内分布更加合理,减小垃圾堆在第一热解腔11内固定位置的概率,提高热解的效率。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热解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吹风口43,第二吹风口43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径向腔壁上,并且第二吹风口43靠近第一热解腔11的底端设置,第二吹风口43与第一热解腔11连通,第二吹风口43还与换热器40的出口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吹风口43可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端,即第一热解腔11的侧壁的底端设置,可利用热气将第一热解腔11的底端的垃圾进行翻动,提高热解效率,更具体的,可在第二吹风口43处设置吹风管,进一步对热气进行导流,使得热气吹向旋转炉排的上侧,将垃圾吹散。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设有旋转炉排,将垃圾吹散后可通过旋转炉排将垃圾排出至腔外。
另外,换热器40还可以接入至送风组件16上,同样能够实现与送风组件16连通,通过设置吹风子系统利用第二热解腔21内的高温加热空气输送至送风组件16中,送风组件16能够将高温气体输送至第一热解腔11内,进一步提高第一热解腔11内垃圾热解的充分程度,提高热解的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如图1-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除尘子系统,除尘子系统包括水池600、净化装置601和输送装置,第二热解装置200和气体分流器300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底部出尘管603,底部出尘管603伸入至水池600内,水池600用于盛放没过底部出尘管603的底端的水封液,净化装置601用于净化水封液,输送装置用于将水封液输送至净化装置601。
可以理解的是,为减少垃圾焚烧系统1000中各子系统产生的灰尘或者热解废弃物,可在第二热解装置200、气体分流器300的底部设置底部出尘管603,底部出尘管603沿竖直方向延伸,顶端与第二热解装置200、气体分流器300的内部连通,底端插入至水池600内,水池600中充注能够没过底部出尘管603的水封液,通过设置水封能够使得第二热解装置200、气体分流器300的排出物融入到水封液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并且水池600配套有净化装置601,净化装置601可采用现有的三级污水净化器,通过三级污水净化器能够将水池600中的水封液循环净化保持水封液的纯净度,可采用与水池600连通的第一水泵602将水池中的水封液抽取至净化装置601中进行净化。为高效利用,还可将水封液通过输送装置,例如设置与水池600连通的第二水泵604泵送至水池600中,实现水封液吸尘的高效利用。更具体的,还可设置放尿素装置进一步净化水封液,通过放尿素装置向水池600内释放尿素,将尿素与水池600内灰尘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环境污染较小的废弃物,进一步减小污染排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引风机,引风机用于驱使第一热解装置100产生的烟气向气体分流器300流动。可以理解的是,为使垃圾焚烧系统1000中产生气体流动,并提高流动效率,可在气体分流器300的下游设置引风机,引风机可参考现有的引风机结构,通过设置引风机将垃圾焚烧系统1000中的气流带动,使得第一热解装置100产生的尾气向气体分流器300流动,提高流动的速度,进而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颗粒收集装置,第一热解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排灰孔171和旋转炉排,第一排灰孔171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第一排灰孔171与颗粒收集装置连通,旋转炉排包括旋转盘173和驱动装置174,旋转盘173上设有第二排灰孔172,旋转盘173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驱动装置174用于驱动旋转盘173转动以使第二排灰孔172间歇地与第一排灰孔171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可沿第一热解腔11的周向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排灰孔171,第一排灰孔171与第一热解装置100的外部连通,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可设置旋转盘173,旋转盘173可通过驱动装置174进行转动,旋转盘173的中部设有转轴175,转轴175与第一热解腔11同轴设置,并且固定在第一热解腔11的腔壁上,旋转盘173可通过轴承与转轴175转动连接,轴承的内圈套设于转轴175,轴承的外圈插设于旋转盘173上的通孔,为加固旋转盘173与转轴175的连接,在旋转盘173的顶部还设有加固件,加固件套设于轴承,并且加固件与旋转盘17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旋转盘17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排灰孔171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排灰孔172,当驱动装置174通过传动轴176驱动第一锥齿轮177a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177a驱动与其啮合的旋转盘173上的环形锥齿面转动,从而驱动旋转盘173转动,此时,第二排灰孔172能够间隙地与第一排灰孔171连通,使得落在旋转盘173上的垃圾灰尘被旋转盘173翻动,并且从第二排灰孔172至第一排灰孔171排出第一热解腔11。为方便收集灰尘,还设有颗粒收集装置,例如尘盒等能够收容颗粒物的容器,第一排灰孔171的外侧可设置连通至颗粒收集装置的通道,使得灰尘能够排出至颗粒收集装置中,进一步地,还可设置装袋机,将颗粒收集装置中的垃圾及时装袋打包处理。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74为电机驱动第一锥齿轮177a的形式,电机通过驱动轴与第一锥齿轮177a连接,驱动第一锥齿轮177a旋转,第一锥齿轮177a设置在第一热解腔11内,第一锥齿轮177a与设置在旋转盘173的外缘的环形齿结构啮合,使得第一锥齿轮177a旋转能够驱动旋转盘173旋转。为减少灰尘对驱动装置174的传动结构的影响,在第一热解腔11内还设有挡灰板,挡灰板设置在第一锥齿轮177a以及驱动轴的上方,以减少灰尘落入第一锥齿轮177a的啮合面以及驱动轴与轴承的连接处,影响驱动装置174的转动运动。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锥齿轮177b还可以设置在旋转盘173的下方,支撑盘178通过支撑架设在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端,支撑盘178上设有第一排灰孔171,旋转盘173设置在支撑盘178的上方,旋转盘173的直径大于支撑盘178,支撑盘178的中心处设置转轴175,转轴175的底端与支撑盘178连接,并且转轴175的顶端与旋转盘173连接,旋转盘173通过转轴175与支撑盘178转动连接,在连接处可设置轴承减少摩擦阻力。旋转盘173的下侧设置环形齿结构,即旋转盘173在径向上超出支撑盘178的部分上设置环形齿结构,第二锥齿轮177b及传动轴176设置在旋转盘173的下方,并且第二锥齿轮177b与环形齿结构啮合,传动轴176穿过第一热解腔11的腔壁,传动轴176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177b连接,另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使得电机能够驱动第二锥齿轮177b旋转,进而驱动旋转盘173旋转,以翻动第一热解腔11内的垃圾,提高热解效率,并且旋转盘173上的第二排灰孔172能够间隙地与支撑盘178上的第一排灰孔171连通,使得灰烬能够排出第一热解腔11,方便收集热解灰尘。另外,支撑盘178和旋转盘173与第一热解腔11同轴设置,并且支撑盘178与第一热解腔11的腔壁存在间隙,在支撑盘178的上方设有挡板179,挡板179能够遮挡支撑盘178与第一热解腔11的腔壁之间的间隙,挡板179呈倾斜设置,使得挡板179上的灰尘能够落在支撑盘178上。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还设有与第二吹风口43连通的吹气管,通过对第一热解腔11的底部进行吹气使得第一热解腔11底部的灰尘能够被气流吹起翻动,进而使灰尘能够被旋转盘173带动以落入第二排灰孔172中排出第一热解腔11之外。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热风过滤器301,热风过滤器301安装在气体分流器300上,热风过滤器301的作用是将第二热解装置200的尾气在分流前进行过滤,热风过滤器301可参考现有的热风过滤器结构,即热风过滤器301具有进口和出口,热风过滤器301的进口与气体分流器300的第一分流出口32连通,热风过滤器301的出口与预热腔通过管路连通,使得第二热解装置200的尾气在分流前进行过滤,然后回流至第一热解腔11继续加热垃圾,还回流至预热腔对垃圾进行预加热,减少回流的热气杂质过多以堵塞管路的现象。更具体的,热风过滤器301的底部还设有底部出尘管603,该底部出尘管603伸入至水封液中,使得过滤后的灰尘能够被水封液收集吸附,减少污染排放。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包括发电机,发电机可采用单缸柴油发电机,通过发电机为引风机、各水泵、输送机和控制系统供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各燃烧器,水泵等动设备通信连接,垃圾焚烧系统1000还设有多个传感器,用于监测各容器及管路内的气体流速、水封液液位、热解腔内的温度、垃圾的重量、尾气的污染物浓度以及各设备的运行参数等信号,各传感器与控制设备通信连接,使得用户能够及时监测系统的运行。具体地,在第二热解装置200处还设有对第二热解腔21内的垃圾热解情况进行监测的传感器,通过对第二热解腔21内的垃圾热解情况的监测实时调节第一热解装置100,例如第二热解装置200热解不够充分时,提高第一热解装置100的热解温度,或者提高预热腔的温度,具体可通过控制回流至第一热解装置100的热气的流量以及回流至预热腔的热气流量实现,还可控制第一燃烧器15的燃烧效果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热解装置,包括第一热解腔、第一入口、第一出口、回流进气口和第一燃烧器,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回流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一入口用于接收垃圾,所述第一燃烧器用于在所述第一热解腔内引燃垃圾;
气体分流器,具有分流入口、第一分流出口和第二分流出口,所述分流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出口和所述第二分流出口连通,所述分流入口还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分流出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出口用于连通尾气处理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垃圾预处理子系统,所述垃圾预处理子系统包括垃圾处理装置、传送装置和预加热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所述垃圾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垃圾输送至所述第一入口,所述预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传送装置上,所述预加热装置设有预热腔、预热入口和预热出口,所述预热入口和所述预热出口均与所述预热腔连通,所述预热入口与所述第一分流出口连通,所述预热出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第二热解装置,所述第二热解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装置与所述气体分流器之间,第二热解装置包括第二热解腔、第二入口、第二出口和第二燃烧器,所述第二入口和所述第二出口均与所述第二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二入口还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出口与所述分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燃烧器用于在所述第二热解腔内引燃垃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腔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回流进气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送风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腔壁连接,所述第一热解腔呈旋转体结构,所述送风组件呈直管结构,并且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第一热解腔同轴设置,沿所述送风管的周向和轴向分别设有多个所述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吹风子系统,所述吹风子系统包括换热器和鼓风机,所述换热器的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热解腔的内部,所述换热器的进口与所述鼓风机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一吹风口,所述第一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吹风口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一吹风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侧壁上,沿所述第一热解腔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入口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吹风口靠近所述第一入口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二吹风口,所述第二吹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径向腔壁上,并且所述第二吹风口靠近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二吹风口与所述第一热解腔连通,所述第二吹风口还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除尘子系统,所述除尘子系统包括水池、净化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热解装置和所述气体分流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底部出尘管,所述底部出尘管伸入至所述水池内,所述水池用于盛放没过所述底部出尘管的底端的水封液,所述净化装置用于净化所述水封液,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将所述水封液输送至所述净化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垃圾焚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焚烧系统还包括颗粒收集装置,所述第一热解装置还包括第一排灰孔和旋转炉排,所述第一排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部,所述第一排灰孔与所述颗粒收集装置连通,所述旋转炉排包括旋转盘和驱动装置,所述旋转盘上设有第二排灰孔,所述旋转盘以可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第一热解腔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旋转盘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排灰孔间歇地与所述第一排灰孔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85404.4A CN117685570A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垃圾焚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685404.4A CN117685570A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垃圾焚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685570A true CN117685570A (zh) | 2024-03-12 |
Family
ID=9012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685404.4A Pending CN117685570A (zh) | 2023-12-08 | 2023-12-08 | 垃圾焚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85570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36231A (ja) * | 1996-02-29 | 1997-09-0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廃棄物の焼却熱を利用した過熱蒸気製造装置 |
CN1786571A (zh) * | 2004-12-09 | 2006-06-14 | 温州市欧华工业窑炉设备厂 | 垃圾煤气发生炉 |
CN204629501U (zh) * | 2015-05-11 | 2015-09-09 | 毛艳青 | 一种零排放、能量自耗型垃圾完全裂解处理系统 |
CN105444178A (zh) * | 2015-12-09 | 2016-03-30 | 张建臣 | 杂物无害热解炉 |
CN109185887A (zh) * | 2018-09-14 | 2019-01-11 |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垃圾耦合干化热解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
CN209840104U (zh) * | 2019-03-28 | 2019-12-24 | 上海宝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裂化炉排 |
CN114508757A (zh) * | 2022-02-25 | 2022-05-17 | 尊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小型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的布风系统及其焚化炉 |
-
2023
- 2023-12-08 CN CN202311685404.4A patent/CN11768557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36231A (ja) * | 1996-02-29 | 1997-09-09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廃棄物の焼却熱を利用した過熱蒸気製造装置 |
CN1786571A (zh) * | 2004-12-09 | 2006-06-14 | 温州市欧华工业窑炉设备厂 | 垃圾煤气发生炉 |
CN204629501U (zh) * | 2015-05-11 | 2015-09-09 | 毛艳青 | 一种零排放、能量自耗型垃圾完全裂解处理系统 |
CN105444178A (zh) * | 2015-12-09 | 2016-03-30 | 张建臣 | 杂物无害热解炉 |
CN109185887A (zh) * | 2018-09-14 | 2019-01-11 |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垃圾耦合干化热解处理工艺及处理系统 |
CN209840104U (zh) * | 2019-03-28 | 2019-12-24 | 上海宝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垃圾裂化炉排 |
CN114508757A (zh) * | 2022-02-25 | 2022-05-17 | 尊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小型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的布风系统及其焚化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44747B (zh) | 水泥回转窑和焚烧炉联合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系统及其应用 | |
CN102889599B (zh) | 湿污泥焚烧炉 | |
CN105757673A (zh) | 一种小型高效生活垃圾气化焚烧系统及焚烧方法 | |
CN108204591B (zh) | 一种垃圾热解气化焚烧炉及方法 | |
CN206094112U (zh) | 一种污泥焚烧系统 | |
CN111140858A (zh) |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 |
CN105385465A (zh) | 一种垃圾热解装置与方法 | |
CN1200219C (zh) | 医疗垃圾热解气化焚烧装置 | |
CN212157161U (zh) | 一种有机质回转窑逆流热解焚烧装置 | |
KR19990083928A (ko) | 역 다중 효용관을 이용한 건조증발장치와 오일을 이용한가스 정제 장치 등을 조합한 고수분 폐기물 및 연료의종합적 처리 시스템 | |
CN111412468A (zh) | 用于工业窑炉协同处理生活垃圾的热解气化炉 | |
CN212644630U (zh) | 一种小型生活垃圾焚烧炉 | |
CN111076180B (zh) | 一种高低温变气速废弃物焚烧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7655010A (zh) | 工业废物干馏气化热解处置系统 | |
CN117685570A (zh) | 垃圾焚烧系统 | |
CN117685571A (zh) | 垃圾处理系统 | |
CN113578933B (zh) | 一种生活垃圾元素化自循环处理系统 | |
CN107384446B (zh) | 一种垃圾裂解处理装置 | |
KR100893389B1 (ko) | 연소장치를 구비한 열회수시스템 | |
KR20090128949A (ko) | 폐열 회수효율 및 유지관리성이 향상된 소각보일러 | |
CN101140069B (zh) | 环保型垃圾焚烧装置 | |
CN103436293B (zh) | 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 | |
CN221881475U (zh) | 垃圾焚烧炉 | |
CN203440318U (zh) | 一种多功能污泥气化与燃烧装置 | |
CN117722681A (zh) | 垃圾焚烧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