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6418C -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6418C CN1176418C CNB011246464A CN01124646A CN1176418C CN 1176418 C CN1176418 C CN 1176418C CN B011246464 A CNB011246464 A CN B011246464A CN 01124646 A CN01124646 A CN 01124646A CN 1176418 C CN1176418 C CN 117641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serial
- transmission interface
- hand
- inte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2100040862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000749294 Homo sapiens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32895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clk-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40844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804 FK506-binding protein-lik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0749291 Homo sapiens Dual specificity protein kinase CLK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001031402 Homo sapiens FK506-binding protein-lik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43272 Arabidopsis thaliana DIR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4 espresso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352 galvanomagnetic phenomen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包括并行传输接口、串行传输接口及具有一时钟信号的扩充接口转换模块,该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并行传输接口和串行传输接口。扩充接口转换模块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并行传输接口的并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串行传输接口的串行传输信号,并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该串行传输接口的串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该并行传输接口的并行传输信号,使并行传输信号与串行传输信号之间做互换。并行传输接口的操作时钟周期至少为扩充接口转换模块的时钟信号周期的N倍,其中N是串行传输信号在一个操作时钟周期里,根据该时钟信号所能传送的并行传输信号的数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持(handheld)型信息装置及信号传输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型信息装置及扩充接口外接信号的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快速更迭的现代社会,结合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技术的掌上型或口袋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以下简称PDA)等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由于体积轻巧、易于携带、可以存储个人数据(诸如名片薄、备忘录、行程安排)等优点,已广泛地受到消费者青睐。为了要让PDA这类的装置达到轻薄短小的目的,一般是将必要的功能组合在上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里,平时仅携带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便能满足大多数的工作需求,当需要扩充功能或延长电池使用时数时,则利用一种扩充用装置连结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使其可经由该扩充用装置加大电池容量或连接其他外部设备以增加功能,这种扩充用装置包括了扩充套(jacket)和机架(cradle)等装置。如图1A所示,一典型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依箭头方向结合一扩充用装置200,举例来说,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如PDA至少具有显示荧屏102和控制键104,而扩充用装置200可以是采用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联盟(Personal Computer MemoryCard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下文简称PCMCIA)接口或是小型闪速存储体(Compact Flash,下文简称CF)接口的扩充套,此外,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藉由其插座(socket)106和扩充用装置200的连接器108做接合。再将外加功能模块300例如具有无线网络功能或数据机功能的PCMCIA接口的PC卡或CF接口的CF卡,依箭头方向插入扩充套的插槽202(shot),如此将使得PDA这类的装置可以连上网络而能收发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际网络,除此之外,如插上扩充存储体的CF卡,还可以增加程序和档案的存储容量;此外,如图1B所示,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安置在一通常称为机架的扩充用装置200’上,通过机架连上电源插座可以使PDA此类装置的电池充电,也可以通过机架经由电缆280与其他信息处理系统30或个人计算机连线进行RS-232串行通信传输。
虽然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结合扩充用装置,而能够连接其他外加功能模块以增加功能,但是公知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扩充用装置连接的扩充接口是采用并行(parallel)传输接口,无论是选用50条信号线的CF接口或是68条信号线的PCMCIA接口的扩充用装置,如图2A所示,PDA这类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都会形成一个接脚数众多的插座106以结合扩充用装置,若再加上其他功能,例如RS-232通信接口,则插座106势必需要更多的接脚数目。因此,采用并行传输接口作为扩充接口不仅需要为数众多的接脚,提高了制造成本,也导致结合扩充用装置的插座106需占用相当大的空间,而增加机构设计的困难。此外,过多的接脚亦会破坏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外型美观,使其失去吸引力而为市场淘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型信息装置的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可以减少扩充接口的接脚数目以及传输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型信息装置,用串行传输方式以精简扩充接口的信号线数目以及传输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持型信息装置,包括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第一扩充用装置、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及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具有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和第一串行(serial)传输接口。第一扩充用装置则具有第二并行传输接口和第二串行传输接口,第二并行传输接口采用与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相同的传输标准以互相交换数据,藉由第二串行传输接口与第一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连接,使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经由第一扩充用装置连接一外加功能模块。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和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用来将来自于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与来自于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做互换。同样地,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第二并行传输接口和第二串行传输接口,用来将来自于第二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二串行传输信号与来自于第二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做互换。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也可通过上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与一第二扩充用装置的第三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耦合,藉由连结第二扩充用装置使得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与外部信息处理系统通信并交换数据。其中,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扩充用装置分离后仍能独立运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包括:一第一并行传输接口;一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以及一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和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且该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具有一时钟信号,其中,该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并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第一串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使该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与该第一串行传输信号之间做互换;其中,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一操作时钟周期为该时钟信号周期的N倍,其中N是该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在一个该操作时钟周期里,根据该时钟信号所能传送的该第一并行传输信号的数目。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外接信号传输方法,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外接传输接口,使该数据处理装置得与至少一外接装置传输外接信号,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该数据处理装置产生的一组外接并行信号转换为第一组外接串行信号,该第一组外接串行信号得以可切换的方式传输至该外接传输接口;使该数据处理装置产生的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得以可切换的方式传输至该外接传输接口;产生一切换信号,据以使该数据处理装置在该第一组或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两者间切换,并使该外接传输接口得以传输该第一组或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两者之一;其中,该外接传输接口的接脚数少于产生该外接并行信号所需的接脚数。
本发明将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扩充用装置连接的扩充接口从并行传输模式转换为串行传输模式,如此大大地减少了PDA这类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插座接脚数,如图2B所示,采用串行传输扩充接口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的插座106’由于接脚数减少,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使机构设计变得更为容易,也降低制造的成本,也可达到外观简洁的好处。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一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依照箭头方向结合一扩充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一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安置在另一扩充用装置上的示意图;
图2A是传统采用并行传输扩充接口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插座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采用串行传输扩充接口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插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4B是提供选择信号SEL的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5A是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的说明图;
图5B是串行信号转换为并行信号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的第一实施例,手持型信息系统10包括手持型信息装置20和外加功能模块300,其中手持型信息装置20还包括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以及第一扩充用装置200。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具有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和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第一扩充用装置200则具有第二并行传输接口210以及第二串行传输接口250,第二并行传输接口210采用与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相同的传输标准以互相交换数据,藉由第二串行传输接口250与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做相对应地连接,使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可经由该扩充用装置200连接一外加功能模块300。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与第一扩充用装置200分离后仍能独立运作。
设置于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中的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分别耦接于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和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用来将来自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120与来自于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140做互换。同样地,设置于第一扩充用装置200中的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230,分别耦接于第二并行传输接口210和第二串行传输接口250,用来将来自于第二串行传输接口250的至少一个第二串行传输信号240与来自于第二并行传输接口210的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200做互换。
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包括第一时钟信号CLK1用来取样第一并行传输信号120与第一串行传输信号140,另一方面,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230包括第二时钟信号CLK2用来取样第二并行传输信号220与第二串行传输信号240,第一时钟信号CLK1的周期实质上等于第二时钟信号CLK2的周期,且第二时钟信号CLK2最好同步于第一时钟信号CLK1。其中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的操作时钟CLKp周期至少为第一时钟信号CLK1周期的N倍,N是每一条第一串行传输信号线在一个该操作时钟CLKp周期里,根据第一时钟信号CLK1所能传送的第一并行传输信号的数目。举例来说,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负责传送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之中的8个,则68条信号线的PCMCIA接口扣除电源及接地线,仅需8条第一串行传输信号线便可以完全接收与传送PCMCIA的信号。此外,并行传输接口的数据信号线一般均具有双向传输的特性,所以分别输入数据传输方向信号DIR1和DIR2于第一、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及230,使其根据数据传输方向信号将并行传输信号转换为串行传输信号,或是将串行传输信号转换为并行传输信号。
如图4A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上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可以通过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结合一第二扩充用装置200′,以串行通信的方式和另一信息处理系统30做数据交换。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本身即具有如RS-232串行通信的功能,为使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原有的串行数字通信信号与上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共用以进一步减少扩充插座的接脚数,可以在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设置一切换单元170,切换单元170的第一端口172耦合于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的第一串行传输信号140,第二端口174耦合于来自于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的至少一个串行数字通信信号160,第三端口176则经由第四串行传输信号140′耦合于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的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其中,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的串行数字通信信号160可以是具有9条信号线的RS-232串行通信信号,而第二扩充用装置200′则拥有RS-232串行通信机架的特征。除此之外,第二扩充用装置200′可以考虑组合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扩充用装置200里,以共用同一串行传输接口。
如图4B所示,本发明利用一检测装置180以电子、机械、或光学等方式检测上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的使用状态,以产生选择信号SEL输入至切换单元170。检测装置180检测并分辨与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连结的为第一扩充用装置200或第二扩充用装置200′,据以产生选择信号SEL。根据此实施例,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的一接脚电位的高低是定义为选择信号SEL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用以切换两种传输方式。当第二扩充用装置200′与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连结时,该切换接脚电位将被拉高,输入至切换单元170的选择信号SEL变为第一状态,使得切换单元170的第二端口174与第三端口176连接,如此,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的串行数字通讯信号160与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的第四串行传输信号140′之间的数据可以做交换;另一方面,第二扩充用装置200′和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分离时,该切换接脚电位被拉低,输入至切换单元170的选择信号SEL变为第二状态,使得切换单元170的第一端口172与第三端口176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的信号仍可以和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的信号做交换。如此,通过第一串行传输接口150的一接脚,即可使手持型信息装置20具有自动切换的功能,方便使用者操作。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能就此实施例延伸,使选择信号SEL在第一扩充用装置200或第二扩充用装置200′与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100相互接合或脱离时产生。如果与手持型信息装置20连接的另一信息处理系统30遵循RS-232接口标准,则第二扩充用装置200′尚包括RS-232收发单元260以及RS-232连接器270。RS-232收发单元260将第三串行传输接口250′耦合过来的第三串行传输信号240′做电气转换以符合RS-232接口标准。RS-232连接器270耦合于RS-232收发单元260,使手持型信息装置20可能经由该连接器270连接一电缆280与另一信息处理系统30做数据交换。
图5A~5B说明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130并行信号转串行信号以及串行信号转并行信号的原理,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230乃利用相同原理,因此不再赘述。CLKp是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的操作时钟,CLK1是转换模块的取样时钟,P0~P7代表第一并行传输信号120中的8条信号线,Sn代表第一串行传输信号中的1条信号线。图5A中,当DIR1为第一状态(高电位)时,指示转换模块将来自并行接口的信号转为串行接口的信号,如图所示,P0~P7在一个CLKp的周期里分别载有B0~B7的数据内容,而转换模块根据CLK1对P0~P7做取样,在每个CLK1周期里轮流取样P0~P7中的一条信号线,将取样结果载入Sn串行传输信号,为了能够在一个CLKp的周期让1条串行信号完成传送N条并行信号线的数据内容,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操作时钟CLKp周期至少为时钟信号周期CLK1的N倍,在此例中N=8。图5B中,当DIR1为第二状态(低电位)时,指示转换模块将来自串行接口的信号转为并行接口的信号,如图所示,转换模块根据CLK1在每个CLK1周期里取样Sn串行传输信号,将每次取样结果轮流载入P0~P7,在ts的时间点,第一并行传输信号120中的8条信号线P0~P7分别载有B0~B7的数据内容,为了能够在一个CLKp的周期里让1条串行信号的N个数据内容转移至N条并行信号线,第一并行传输接口110的操作时钟CLKp周期至少为时钟信号周期CLK1的N倍,同样地,在此例中N=8。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知为便于信号处理,上述并行信号与串行信号的转换倍数值N以偶数为较佳,且可依所欲减少的接口接脚数的多寡来加以变更,而接口转换模块所需的时钟信号频率亦可配合N值作适当变更。若N值愈大,所需用以传输并行信号的接口接脚数便愈少,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便愈显著。然若N值太大,接口转换模块所需的时钟信号频率便可能升高至一定高频,而对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造成不良的电磁效应(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对具有6 8根接脚、操作频率约8MHz以内的PCMCIA接口而言,在权衡上述考虑后,本发明得出较佳的N值为8,而接口转换模块所需的时钟信号频率可设为50MHz。
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将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扩充用装置连接的扩充接口从并行传输模式转换为串行传输模式,并且组合了RS-232串行通信信号。在保留原有的并行传输接口与RS-232串行通信功能且依然维持原本的传输效率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扩充接口插座,包括电源和接地线,仅仅需不到20根接脚,如此大幅减少了PDA这类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插座接脚数,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使机构设计变得更为容易,也降低制造的成本。再者,本发明保留原有的并行传输接口,对现存采用并行传输接口的外加功能模块与设备仍保有相容性。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仅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而并非将本发明狭义地限定于该实施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28)
1.一种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一第一并行传输接口;
一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以及
一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耦接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和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且该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具有一第一时钟信号,
其中,该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并根据该时钟信号取样来自于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以转换为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使所述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与该第一串行传输信号之间做互换;
其中,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一操作时钟周期为该时钟信号周期的N倍,其中N是该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在一个该操作时钟周期里,根据该时钟信号所能传送的该第一并行传输信号的数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与一第一扩充用装置耦合,使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经由该第一扩充用装置连接一外加功能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扩充用装置包括:
一第二并行传输接口,采用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相同的传输标准以互相交换数据;
一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藉由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与上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连接;以及
一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并行传输接口和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二转换模块用来将来自于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二串行传输信号与来自于该第二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做互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包括一第二时钟信号,用来取样所述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和所述第二串行传输信号,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该第二时钟信号的周期,且该第二时钟信号同步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N值为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串行传输信号负责传送所述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之中的8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
一切换单元,具有一第一端口、一第二端口和一第三端口,该第一端口耦合于所述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串行传输信号,该第二端口耦合于来自于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串行数字通信信号,该第三端口耦合于所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以及
一选择信号输入至该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根据该选择信号在该第一端口与该第二端口之间做切换,使得该第三端口可与该第一端口或该第二端口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所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与一第二扩充用装置的一第三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耦合,藉由连结该第二扩充用装置使得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与外部一信息处理系统通讯并交换数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与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连结时,所述选择信号变为第一状态,使得所述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和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分离时,所述选择信号变为第二状态,使得所述切换单元的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包括:
一信号收发单元,用来将所述第三串行传输接口耦合过来的串行数字通讯信号做电气转换;以及
一连接器,耦合于该信号收发单元,使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以经由该连接器与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做数据交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上述串行数字通信信号是一RS-232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是一RS-232串行通信机架,所述信号收发单元是一RS-232收发单元,所述连接器是一RS-232连接器。
13.一种手持型信息装置包括:
一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第一并行传输接口以及一第一串行传输接口;
一扩充用装置,具有一第二并行传输接口以及一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二并行传输接口采用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相同的传输标准以互相交换数据,藉由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与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连接,使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经由该扩充用装置连接一外加功能模块;
一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和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一转换模块用来将来自于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与来自于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做互换;以及
一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分别耦接于该第二并行传输接口和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二转换模块用来将来自于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的至少一个第二串行传输信号与来自于该第二并行传输接口的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做互换;
其中,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该扩充用装置分离后仍能独立运作。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包括一第一时钟信号用来取样所述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与所述第一串行传输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一操作时钟周期为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周期的N倍,其中N是所述第一串行传输信号在一个该操作时钟周期里,根据所述第一时钟信号所能传送的所述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的数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包括一第二时钟信号用来取样所述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与所述第二串行传输信号,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的周期等于该第二时钟信号的周期,且该第二时钟信号同步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N值为8。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一个第一串行传输信号负责传送所述多个第一并行传输信号之中的8个。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一个第二串行传输信号负责传送所述多个第二并行传输信号之中的8个。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还包括:
一切换单元,设置于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第一端口、一第二端口和一第三端口,该第一端口耦合于所述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串行传输信号,该第二端口耦合于来自于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至少一个串行数字通信信号,该第三端口耦合在所述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的所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以及
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使用状态,以产生一选择信号输入至该切换单元,该切换单元根据该选择信号在该第一端口与该第二端口之间做切换,使得该第三端口可与该第一端口或该第二端口连接;
其中,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串行传输接口与一第二扩充用装置的一第三串行传输接口做相对应地耦合,藉由连结该第二扩充用装置使得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能够与外部一信息处理系统通信并交换数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所述串行数字通信信号是一RS-232串行通信信号,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是一RS-232串行通信机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手持型信息装置,其中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并分辨与所述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连结的是所述第一扩充用装置还是所述第二扩充用装置,据以产生所述选择信号。
23.一种手持型信息系统,包括:
一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具有第一并行传输接口以及一第一串行传输接口;
一第一扩充用装置,具有一第二并行传输接口与一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一与第二串行传输接口彼此连接,用于在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该第一扩充用装置之间传输并行信号;以及
一外加功能模块,具有一第三并行传输接口,该第二与第三并行传输接口彼此连接,用于在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该第一扩充用装置与该外加功能模块之间传输并行信号,该外加功能模块可扩充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功能;
其中,该第一并行传输接口的并行信号是通过一第一扩充接口转换模块转换为接口串行信号,传输至该第一串行传输接口而输出至该第一扩充用装置;该第一扩充用装置是将自该第二串行传输接口输入的接口串行信号通过一第二扩充接口转换模块转换为并行信号,传输至第二并行传输接口而输出至该外加功能模块。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手持型信息系统,其还包括一第二扩充用装置,该第二扩充用装置外接至另一数据处理系统并具有一第三串行传输接口,该第一与第三串行传输接口彼此连接,用于在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与该另一数据处理系统彼此传输串行信号。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手持型信息系统,其中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还包括一切换单元,使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切换至该第一扩充用装置传输并行信号,或切换至该第二扩充用装置传输串行信号。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手持型信息系统,其中该第一扩充用装置或该第二扩充用装置在与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结合或脱离时致动该切换单元,以分别使该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自动切换至该第一扩充用装置传输并行信号,或切换至该第二扩充用装置传输串行信号。
27.一种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的外接信号传输方法,该数据处理装置具有一外接传输接口,使该数据处理装置与至少一外接装置传输外接信号,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该数据处理装置产生的一组外接并行信号转换为第一组外接串行信号,该第一组外接串行信号以可切换的方式传输至该外接传输接口;
使该数据处理装置产生的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以可切换的方式传输至该外接传输接口;
产生一切换信号,以使该数据处理装置在该第一组和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两者间切换,并使该外接传输接口得以传输该第一组或第二组外接串行信号两者之一;
其中,该外接传输接口的接脚数少于产生该外接并行信号所需的接脚数。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切换信号是在所述外接装置与该数据处理装置接合或脱离时产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246464A CN1176418C (zh) | 2001-07-24 | 2001-07-24 |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246464A CN1176418C (zh) | 2001-07-24 | 2001-07-24 |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9180A CN1399180A (zh) | 2003-02-26 |
CN1176418C true CN1176418C (zh) | 2004-11-17 |
Family
ID=4665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2464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6418C (zh) | 2001-07-24 | 2001-07-24 |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6418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49152C (zh) * | 2004-07-08 | 2007-1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口装置 |
US7831854B2 (en) | 2006-03-21 | 2010-11-09 | Mediatek, Inc. | Embedded system for compensating setup time viol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0395681C (zh) * | 2006-08-02 | 2008-06-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时钟系统 |
-
2001
- 2001-07-24 CN CNB011246464A patent/CN117641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99180A (zh) | 2003-02-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86060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odular I/O expansion of computing devices | |
CN108027791A (zh) | 多节点网络中的输入/输出信号桥接和虚拟化 | |
JP2008546066A (ja) | オーディオ/usb信号の多重ケーブル、プレー・記憶デバイス及び多重伝送プレー・記憶システム | |
US2004009065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canning and/or printing an image | |
US20130060896A1 (en) | Computer and method to realize the coupling between computers | |
CN1176418C (zh) | 手持型数据处理装置和信息系统及其外接信号传输方法 | |
KR20010073533A (ko) | 이동 무선 단말기에서 단일의 통신 케이블을 이용하여외부 장치들과 통신용 포트들을 연결하는 장치 | |
CN110888538B (zh) | 一种kvm切换电路和切换器 | |
TW523702B (en) | Expansion interface conversion module and method of hand-held information device | |
CN101155364B (zh) | 一种在手机终端中扩展存储的方法 | |
CN217213558U (zh) | 一种多功能双屏笔记本 | |
CN1183433C (zh) | 适用于手持型电子装置及计算机的通用输入装置 | |
CN201035509Y (zh) | 可插接外部存储设备的键盘 | |
CN210166776U (zh) | Tpye-c接口转换装置 | |
EP1391805A1 (en) | Human interface device | |
CN114071048A (zh) | 一种多类型视频接口转换装置及转换方法 | |
CN1180540C (zh) | 用于手持型信息处理装置的输入装置 | |
CN112150791A (zh) | 一种中控小板和视频编码系统 | |
CN200980147Y (zh) | 具有网上二维码识别功能的手机 | |
CN100496081C (zh) | 双面扫描装置 | |
CN211239917U (zh) | 同异步可切换led显示控制器 | |
CN218217359U (zh) | 一种数据双向传输电路、装置及系统 | |
CN217182570U (zh) | 接口转接装置 | |
CN219716104U (zh) | 一种用于储能系统多设备信息整合及传输装置 | |
CN220043496U (zh) | 一种PMC规格的CameraLink图像采集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17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