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42373A - 具有可折叠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折叠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342373A CN117342373A CN202211455183.7A CN202211455183A CN117342373A CN 117342373 A CN117342373 A CN 117342373A CN 202211455183 A CN202211455183 A CN 202211455183A CN 117342373 A CN117342373 A CN 117342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elevator car
- panel
- work platform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66B11/0246—Maintenance featur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87—Devices facilitating maintenance, repair or inspection tas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可折叠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一种电梯轿厢(1)限定用于容纳乘客和/或货物的内部空间(2)。电梯轿厢(1)包括:支承框架(8),其定位在内部空间(2)上方;工作平台(12),其能够在内部空间(2)上方的收起位置和悬挂在内部空间(2)内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和至少一个悬挂布置结构(14),其布置成将工作平台(12)从支承框架(8)悬挂下来。工作平台(12)包括平台开口(15)和平台紧急逃生门(13)。平台紧急逃生门(13)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中,平台门(13)覆盖平台开口(15),在打开位置中,平台紧急逃生门(13)至少部分地不覆盖平台开口(1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从电梯轿厢内部执行维护的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已知提供位于电梯轿厢的吊顶中或上方的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能够在收起位置和部署位置之间移动。在部署位置中,工作平台在如下的高度处位于电梯轿厢内:该高度使得维护人员能够站在工作平台上并通过电梯轿厢吊顶中的开口接近电梯构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限定用于容纳乘客和/或货物的内部空间的电梯轿厢,电梯轿厢包括:
支承框架,其定位在内部空间上方;
工作平台,其能够在内部空间上方的收起位置和悬挂在内部空间内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和
至少一个悬挂布置结构,其布置成将工作平台从支承框架悬挂下来;
其中,工作平台包括平台开口和平台紧急逃生门,其中,平台紧急逃生门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中,平台紧急逃生门覆盖平台开口,在打开位置中,平台紧急逃生门至少部分地露出平台开口。
通过在工作平台中提供可覆盖的开口,当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站在电梯轿厢的上表面上(即工作平台上)的人有可能从他们在工作平台上的位置接近电梯轿厢内的内部空间。这允许站在电梯轿厢的顶部上的人形成进入内部空间的开口,该开口可用于安全目的,例如从电梯轿厢内疏散乘客,从而提高安全性。因此,这样的电梯轿厢通过具有能够移动到操作位置而不损害电梯轿厢的安全性的工作平台来提供易于维护的优点,在该操作位置中,工作平台悬挂在内部空间内。
在一些示例中,电梯系统进一步包括隐藏面板,该隐藏面板构造成当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隐藏工作平台。因此,将理解,当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内观察时,隐藏面板隐藏(即,从视野中遮住)工作平台,即,从内部空间的视角来看,隐藏面板在工作平台下方。隐藏面板可包括面板开口和面板紧急逃生门,其中,面板紧急逃生门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中,面板紧急逃生门覆盖面板开口,在打开位置中,面板紧急逃生门至少部分地露出面板开口。在一些示例中,当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基本上对齐。
通过在工作平台和隐藏面板中提供对齐的、可覆盖的开口,实现了上面提出的优点,诸如容易接近轿厢的内部空间,同时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来看保持令人愉快的外观。隐藏面板还通过防止乘客触摸工作平台下的工作零件来提供安全益处,因为每当乘客在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中行进时,隐藏面板都隐藏工作平台,并且隐藏面板仅旨在由授权的维护人员或紧急救援人员移动/移除。
当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基本上对齐。由此将理解,存在穿过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两者的公共轴线(例如,沿着电梯轿厢的行进方向的竖直轴线)。例如,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可对齐到它们共享公共开口面积(例如至少0.25 m2、任选地0.5m2、进一步任选地1 m2的公共开口面积)的程度。开口不需要为相同的大小、形状或尺寸,并且因此限定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中的每个的边缘不需要对齐。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具有相同的形状和/或大小和/或尺寸。在一些示例中,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可完全对齐。
平台紧急逃生门和面板紧急逃生门不需要为相同的大小、形状或尺寸,并且因此它们的边缘不需要对齐(即使它们覆盖的开口可完全对齐)。然而,在一些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和面板紧急逃生门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形状和/或大小和/或尺寸。在一些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和面板紧急逃生门可对齐。
在一些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和/或面板紧急逃生门是可完全打开的,即,在它们的打开位置中,紧急逃生门根本不覆盖对应的开口(并因此完全露出开口)。当两个紧急逃生门都移动到它们的打开位置时,所形成的开口的大小可由两个开口中的较小开口的大小限制,并且因此特别有利的是,两个开口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或尺寸,使得任一开口都不限制通过工作平台和隐藏面板两者提供的总体开口的大小。
平台紧急逃生门和面板紧急逃生门被移动到它们的打开位置,以允许借助于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如果存在的话)进行紧急逃生。因此,平台开口(和面板开口,如果存在的话)的大小设计成允许人穿过开口,即,它们足够大以至于人可穿过开口。它们还对齐到足够的程度,以允许人穿过每个开口的对齐部分。换句话说,面板开口和平台开口一起限定贯穿开口,其穿过工作平台和隐藏面板两者,并且由面板开口和平台开口的重叠区域限定。在一些示例中,平台开口和/或面板开口和/或贯穿开口具有至少0.25 m2的面积。在一些示例中,平台开口的最小尺寸可为至少30 cm,任选地至少40 cm,进一步任选地至少50 cm。在一些示例中,面板开口的最小尺寸可为至少30 cm,任选地至少40 cm,进一步任选地至少50cm。在一些示例中,贯穿开口的最小尺寸可为至少30 cm,任选地至少40 cm,进一步任选地至少50 cm。
在一些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是铰接的,即它可通过围绕至少一条铰接轴线旋转而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平台紧急逃生门可铰接成在远离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向外打开。在其它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是滑动面板,即,它布置成通过从关闭位置滑动到打开位置而打开。面板紧急逃生门可平行于工作平台滑动。
在一些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可由单个面板组成。在其它示例中,平台紧急逃生门包括至少两个门面板,任选地正好两个门面板。门面板可铰接成在远离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的方向上向外打开。任选地,门面板铰接成远离彼此打开。在一些示例中,门面板可具有相等的大小。
在一些示例中,面板紧急逃生门是滑动面板,即,它布置成通过从关闭位置滑动到打开位置而打开。面板紧急逃生门可平行于隐藏面板的平面滑动。面板紧急逃生门可在沿着其长度的方向上滑动。面板紧急逃生门可平行于工作平台的平面滑动(例如,在隐藏面板的关闭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它隐藏工作平台)。与例如铰接门相比,这是特别节省空间的,因为开口的任何部分都不会被机构(例如铰链)阻挡。这在与铰接平台紧急逃生门的组合中是特别有益的,因为如果面板紧急逃生门也铰接成向外打开,那么它们将可能必须相对于彼此精确地定位,并且一旦打开,由两个铰接机构占据的空间就可造成总体开口小得多。
隐藏面板可为装饰性的隐藏面板,即,设计成从位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内的乘客的视角来看提供令人愉快的外观。这有利地允许工作平台在处于收起位置时被整齐地隐藏,并且因此藏在可使用电梯轿厢的任何乘客的视野之外,从而改善了乘客的体验。隐藏面板还通过防止乘客触摸工作平台下的工作零件来提供安全益处。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中,隐藏面板可以可枢转地附接到支承框架。在这样的示例中,隐藏面板可相对于支承框架枢转,以在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时隐藏工作平台,并且移动成不妨碍工作平台,以便允许工作平台移动到操作位置。
隐藏面板可包括隐藏面板闩锁。隐藏面板闩锁可能够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例如,仅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内部,而不是从工作平台上)接近,以允许实现隐藏面板的移动。因此,整个隐藏面板从站在工作平台上的位置移动可能是不可能的,并且此外这种移动可能是不合期望的,例如,因为它可能对位于电梯轿厢内的乘客造成风险。因此,面板紧急逃生门的存在是有利的,因为它允许人在电梯轿厢的顶板和内部空间之间形成开口,而不必移动整个隐藏面板,移动整个隐藏面板是不切实际的,并且可能造成安全风险。
在一些示例中,维护人员必须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人工移动工作平台。然而,这需要维护人员在工作平台上施加大量的力,以将其向上推回到收起位置,并且在降低工作平台时要小心,以防止工作平台的突然下降或自由落体。工作平台可重达60 kg。因此,提供反作用力发生器以在操作电梯轿厢中的工作平台时向维护人员提供机械辅助是有利的。在一些示例中,工作平台进一步包括反作用力发生器,该反作用力发生器构造成在向上的竖直方向上提供反作用力,并且因此在向上的竖直方向上提升工作平台。在一些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位于工作平台上的第一位置处,并且平台紧急逃生门位于工作平台上不同于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处。
在一些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附接到工作平台的下侧。这允许反作用力发生器被不显眼地存储,并防止反作用力发生器占用工作平台上的有用空间,同时维护人员也能够非常容易地从电梯轿厢内接近反作用力发生器。
电梯轿厢任选地进一步包括连接到工作平台和反作用力发生器的张力部件,以便传递反作用力。技术人员将理解,张力部件“连接”到工作平台的陈述不仅描述了其中张力部件的一个或两个端部固定(例如栓接)到工作平台的情况,而且还描述了其中张力部件以允许张力部件传递反作用力的方式穿过工作平台、在工作平台下方或围绕工作平台通过的任何其它合适的布置结构。例如,张力部件可下悬挂(undersling)工作平台。任选地,张力部件可布置成穿过或绕过工作平台以连接到反作用力发生器。在其中提升装置附接到工作平台的示例中,张力部件可借助于连接到自身附接到工作平台的提升装置而间接地连接到工作平台。在本公开的多种示例中,张力部件是柔性部件,例如柔性绳索、线缆或带。
反作用力发生器可具有任何合适的类型,包括在EP3828119A1(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中描述并在下面简要地讨论的示例。
在一些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是提升装置,并且张力部件布置成使得张力部件的悬挂部分悬挂工作平台,其中,提升装置构造成当被致动时改变悬挂部分的长度,以便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提升工作平台。这意味着维护人员不需要无帮助地将工作平台向上推到收起位置,即,维护人员不需要施加大的向上的力来克服工作平台的全部重量。相反,维护人员可调节张力部件的悬挂部分的长度,并且因此将工作平台从操作位置移动到收起位置,而实际上不必提起工作平台,从而允许工作平台的受控调节。
在一些示例中,另外或备选地,提升装置被旋转驱动以改变悬挂部分的长度,例如,因此起作用以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提升工作平台。这允许旋转运动(自动地或由维护人员施加)转换成张力部件的悬挂部分的相对缩短(或延长),这因此造成工作平台朝向收起位置被提起,或者朝向操作位置被降低。
在一些示例中,提升装置包括蜗杆和滑动部件,该滑动部件构造成当蜗杆被旋转驱动时沿着蜗杆滑动。张力部件连接到滑动部件,使得当滑动部件移动时,悬挂部分的长度改变。例如,当蜗杆旋转时,滑动部件移动张力部件并改变悬挂部分的长度。在至少一些示例中,张力部件经由一个或多个偏转器连接到滑动部件。任选地,偏转器可为偏转滑轮,以便于张力部件的运行。在至少一些示例中,一个或多个偏转器布置成当滑动部件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时至少部分地卷起张力部件,因此缩短悬挂部分的长度。在至少一些示例中,滑动部件可为蜗轮。张力部件的端部可终止于滑动部件处。
在一些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并且张力部件在一个端部处固定到至少一个配重并连接到工作平台,使得当至少一个配重相对于电梯轿厢竖直地向下移动时,工作平台从操作位置被提升到收起位置(即在向上的竖直方向上)。因此,由于配重的降低,当维护人员将工作平台提起到收起位置时,这提供了辅助的向上力。在相反的方向上,当维护人员施加将工作平台从收起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的向下的力时,至少一个配重的向上移动需要施加额外的力,该力抵抗工作平台的重量起作用,并且因此阻尼和平滑化工作平台朝向操作位置的向下移动。
在一些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并且弹簧元件布置成当工作平台从收起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被压缩,并且因此提供起作用以将工作平台从操作位置移动到收起位置(即在向上的竖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在这些示例中,提供反作用力的是弹簧元件的扩张,该反作用力由张力部件传递,将工作平台从操作位置提升到收起位置,因此在将工作平台移动到收起位置的过程中帮助维护人员。此外,当工作平台从收起位置移动到操作位置时,弹簧元件被压缩,并且因此这需要操作工作平台的维护人员施加足以压缩弹簧元件的额外的力。当弹簧元件被压缩时,由张力部件传递的这种向上的力抵抗工作平台的重量起作用,并且因此阻尼工作平台的向下运动。这是有利的,因为工作平台的突然下降可对悬挂工作平台的机构造成损坏,并且可对操作工作平台的维护人员造成伤害。
在一些示例中,电梯轿厢进一步包括梯子。支承框架可包括安装位置,该安装位置构造成用于存储梯子。在一些示例中,电梯轿厢包括两个梯子(即,除了已经提到的梯子之外还有第二梯子)。支承框架可包括两个安装位置,其中安装位置中的每个适合于存储梯子中的对应的一个。安装位置可布置在支承框架的相对侧上,即,在电梯轿厢的相反侧上。(多个)梯子可有助于使位于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内的乘客能够通过爬上梯子并通过打开两个紧急逃生门所形成的开口逃出电梯轿厢。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公开的某些优选示例,在附图中:
图1a、图1b和图1c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电梯轿厢从稍下方看的剖面示意图,该电梯轿厢包括能够在收起位置(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出的)和操作位置(如图1c中所示出的)之间移动的工作平台;
图2是更详细地示出图1a至图1c的支承框架和工作平台的剖面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中所示出的构件的下侧的剖面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构件的从上方看的视图,其中平台紧急逃生面板处于打开位置;
图5是图4的布置结构的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1a至图1c的隐藏面板的透视剖面图,其中面板紧急逃生门处于关闭位置;
图7示出图6的隐藏面板,其中面板紧急逃生门处于打开位置;
图8是示出图1a至图1c的支承框架、工作平台和隐藏面板的从下方看的透视图,其中隐藏面板处于打开位置;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示例的电梯轿厢和反作用力发生器的一些构件的透视图,其中工作平台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
图10是示出在图9的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如何通过张力部件连接到工作平台的近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示例的电梯轿厢和反作用力发生器的一些构件的下侧透视图,其中工作平台处于收起位置;
图12示出与图11相同的构件,其中工作平台处于操作位置;和
图13至图16是示出站在工作平台的顶部上的维护人员对平台和面板紧急逃生门的操作的阶段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电梯轿厢1的视图,电梯轿厢1限定内部空间2。电梯轿厢1具有包围内部空间2的侧壁4。在内部空间2的上方存在支承框架8,在支承框架8下面可枢转地附接有隐藏面板10。在这种布置结构中,如图1a中所示出的,位于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2内的乘客看到装饰性隐藏面板10隐藏了电梯轿厢吊顶的绝大部分,或者甚至全部,使得支承框架8通常是不可见的。装饰性隐藏面板10包含示意性地示出的面板紧急逃生门11。
图1b示出图1a的电梯轿厢1,其中装饰性隐藏面板10已经向下枢转到打开位置。已经在图1a中标记并且照此可由技术人员容易地识别的图1b和图1c的元件在图1b和图1c中没有再次标记,以便提高附图的清晰度。尽管图1b将装饰性隐藏面板10示出为已经从电梯轿厢吊顶中的枢转点向下铰接,但同样可能的是,装饰性隐藏面板10可通过任何其它合适的机构(诸如例如螺钉或夹子)固定就位,并且然后可从电梯轿厢1的吊顶完全移除,以便暴露支承框架8。
一旦装饰性隐藏面板10已经向下枢转或移除,工作平台12就可见,其在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2上方位于支承框架8内。在如图1b中所示出的电梯轿厢中,工作平台12仍然处于收起位置,但是现在是可接近的,使得维护人员可将工作平台12从图1b中所示出的收起位置移动到如图1c中所示出的操作位置。工作平台12包含平台紧急逃生门13,其再次示意性地示出。
如在图1c中最清楚地看到的,悬挂布置结构14布置成将工作平台12可悬挂地连接到支承框架8。在该示例中,悬挂布置结构14是剪式机构。悬挂布置结构14展开以允许工作平台12悬挂在内部空间2内。悬挂布置结构14可为任何合适的机构,其允许工作平台12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并且能够将工作平台12(连同使用中承载的任何负载)充分地支承在其操作位置中。
如图1c中所示出的,工作平台12可从收起位置降低到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2中。工作平台12的该降低位置在本文中被称为操作位置。在该位置中,维护人员可使用工作平台12来站在上面,并且因此出于维护目的而通过开放的吊顶接近电梯系统的零件。在操作位置中的工作平台12的高度理想地在支承框架8下方1.0 m或1.1 m,使得完全直立地站在工作平台12上的维护人员将从如由支承框架8提供的电梯轿厢1的吊顶中的开口向外伸出。
悬挂布置结构14将工作平台12支承在操作位置中,并且能够承受工作平台12的重量以及维护人员和任何工具的重量两者(至多某个推荐的最大重量)。
工作平台12具有顶表面201(在图2、图4和图5中看到的)和下侧202(在图3中看到的)。平台紧急逃生门13可在关闭位置(在图2和图3中看到的)和打开位置(在图4和图5中看到的)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中,平台紧急逃生门13覆盖平台开口15,在打开位置中,平台紧急逃生门13不覆盖(即露出)平台开口15。平台紧急逃生门13由相等大小的两个门面板13a、13b构成。每个门面板13a、13b是铰接的。铰链布置在门面板13a、13b的相反侧处,并且门面板13a、13b布置成远离彼此铰接。在图4和图5中可看到,门面板13a、13b一直铰接打开,使得它们完全露出平台开口15。
当平台紧急逃生门13处于关闭位置时,它可正如工作平台12的其余部分所能够的那样在其顶表面上承受人(例如,维护人员)的重量。
梯子16a、16b布置在电梯轿厢的任一侧上,并且在图2、图3和图5中部分可见。每个梯子16a、16b安装在支承框架8的一侧上,特别地,它们安装在支承框架8的相反侧上。
在该特定示例中,电梯轿厢1包括隐藏面板10,如在图1a至图1c中看到的,但是在其它示例中可省略隐藏面板10。面板紧急逃生门11在图6中和图7中更详细地看到,图6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覆盖面板开口17的面板紧急逃生门11,图7示出处于打开位置的不覆盖(即露出)面板开口17的面板紧急逃生门11。面板开口17和平台开口15对齐,使得当平台紧急逃生门13打开时(如在图4和图5中),面板紧急逃生门11是可见的(如果它是关闭的),或者另外当两者都打开时,形成穿过工作平台12和隐藏面板10两者的贯穿开口。
在图6和图7中还看到,面板紧急逃生门11包括门闩锁19。闩锁19与隐藏面板10的外部部分23接合,以将面板紧急逃生门11保持在关闭位置中。此外,门闩锁19可由维护人员致动,例如转动并且然后拉动,以既使闩锁从其与隐藏面板10的外部部分23的连接脱离,并且又进一步将面板紧急逃生门11移动到打开位置,如在图7中看到的。面板紧急逃生门11是滑动门,并且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
如上面参考图1a至图1c所描述的,隐藏面板10本身也可移动或移除(即,相对于打开面板的紧急逃生门11单独地)。隐藏面板10包括铰链或枢轴25。隐藏面板10通过这些铰链25附接到支承框架,如在图8中看到的,并且借助于这些铰链25可在移除位置(如在图8中看到的)和隐藏位置(如在图1a中看到的)之间枢转。
如在图8中看到的,隐藏面板10进一步包括隐藏面板闩锁27。隐藏面板闩锁27与支承框架8接合,以将隐藏面板10保持在关闭位置中。此外,隐藏面板闩锁27可由维护人员致动,例如推动并且然后转动,以使闩锁从其与隐藏面板10的支承框架8的连接脱离。隐藏面板闩锁27可进一步任选地被致动,以便致动隐藏面板10到移除位置的移动,如在图8中看到的,尽管仅重力可能就足以移动隐藏面板10。
隐藏面板闩锁27(或其至少部分)能够从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2内接近。因此,从电梯轿厢1的内部,人可实现并致动隐藏面板10的移动。然而,甚至当平台紧急逃生门13打开时,隐藏面板闩锁27也不能够从站在工作平台12的顶部上的位置接近。这是清楚的,因为隐藏面板闩锁27在图4和图5中不可见。因此,站在工作平台12上的维护人员或救援人员不可打开整个隐藏面板10。此外,从电梯轿厢1外部的位置这样做将是非常危险的,因为维护人员或救援人员将不会意识到谁或什么在轿厢内部或者他们位于何处。相反,为了接近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2,维护人员或救援人员仅打开面板紧急逃生门11(已经打开平台紧急逃生门13),并且然后他们可安全地接近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2。
如在图8(以及还有图3)中看到的,工作平台12进一步包括附接到其下侧的反作用力发生器18a。如在图8中看到的,反作用力发生器18a和平台紧急逃生门13(和因此平台开口15)位于工作平台12上的不同位置处。
在图8的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18a是提升装置。这种提升装置在本文中简要描述,但也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EP3828119A1中参考图16至图23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在该示例中,提升装置18a包括蜗杆34和滑动部件26。
除了悬挂布置结构14(在图8中不可见)之外,工作平台12还通过第一张力部件24a和第二张力部件24b连接到支承框架8。第一张力部件24a靠近工作平台12的第一侧,并且第二张力部件24b靠近工作平台12的第二相对侧。每个张力部件24a、24b包括在支承框架8和工作平台12之间的悬挂部分(未示出),该悬挂部分正在悬挂工作平台12,或者如果没有悬挂布置结构14,则该悬挂部分将悬挂工作平台12。
蜗杆34例如借助于可连接到曲柄或电钻的端部连接件而转动,并且这种旋转运动造成滑动部件26沿着蜗杆34滑动。滑动部件26的运动的方向由蜗杆34的旋转的方向确定。滑动部件26附接到张力部件24a、24b,并且因此滑动部件的运动改变张力部件的悬挂部分(未示出)的长度,从而如需要地提升或降低工作平台12,并且因此帮助维护人员以受控的方式在操作位置和收起位置之间移动工作平台12,而不必支承其重量。
图9和图10示出包括备选反作用力发生器18b的电梯轿厢,该反作用力发生器18b可代替在图3和图8中示出的反作用力发生器18a而使用。在该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18b包括成组的配重20。这种使用配重的反作用力发生器在本文中简要描述,但也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EP3828119A1中参考图7至图11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配重20示出为各自布置在竖直叠堆中并且固持在周围结构22(诸如管)内。周围结构22将配重20固持就位以沿着固定的竖直路径移动,并确保它们不会落入井道中,落入井道中可造成危险。示意性地示出平台紧急逃生门13。
当工作平台6处于收起位置时,配重20处于它们的最低位置,在周围结构22的底部处,靠近电梯轿厢的底板21。为了清楚起见,轿厢的侧壁已被省略。如图9中所示出的,当工作平台12移出收起位置并远离支承框架8朝向操作位置向下移动时,配重20开始竖直地向上(即远离轿厢底板21)移动。
工作平台12通过张力部件24(在该示例中为绳索)连接到配重20中的每个,如图10中最清楚地看到的。张力部件24的一个端部在第一连接点26处固定到工作平台8,并且张力部件24的另一端部在第二连接点28处连接到配重20中的一个。在第一连接点26和第二连接点28之间,张力部件24越过第一偏转滑轮30并越过第二偏转滑轮32。如需要地,可使用任何数量的这样的偏转滑轮。第一偏转滑轮30将工作平台8的竖直运动转换成张力部件24的区段的水平运动,并且第二偏转滑轮32将张力部件的区段的该水平运动转换成连接到配重20的张力部件24的区段的竖直运动。因此,配重20的重量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由张力部件24传递并起作用以施加向上的竖直力,从而将工作平台8朝向收起位置提升。
图11和图12示出包括另外的备选反作用力发生器18c的电梯轿厢,该反作用力发生器18c可代替已经描述的反作用力发生器18a、18b中的任一个而使用。在该示例中,反作用力发生器18c包括弹簧元件40,特别是气弹簧。这种使用弹簧元件的反作用力发生器在本文中简要描述,但也在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的EP3828119A1中参考图12至图15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在所示出的特定示例中,弹簧元件40附接到工作平台12,具体地附接到工作平台12的下侧。示意性地示出平台紧急逃生门13。弹簧元件40可备选地附接到工作平台12的顶表面或侧表面,但是当附接到下侧时,弹簧元件40不太可能妨碍使用工作平台14的维护人员。备选地,弹簧元件40可附接到电梯轿厢1的另一个合适的构件,诸如支承框架8或电梯轿厢吊顶的其它固定部分。在图11中,工作平台8示出为处于收起位置,其中装饰性吊顶隐藏面板10处于打开位置。可看到,弹簧元件40具有活塞52,活塞52处于完全延伸位置,并且因此反作用力为零。
当工作平台12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向下移动时,弹簧元件40被部分地压缩。图12示出处于操作位置的工作平台8。在该位置中,如所示出的,弹簧元件40被完全压缩。
弹簧元件40的活塞52连接到张力部件24,张力部件24可例如为绳索。在所示出的特定示例中,张力部件24还穿过固定到工作平台12的偏转板50,在这以前穿过工作平台12中的孔口54。当活塞52的水平移动转化为张力部件24的竖直移动时,张力部件24在偏转板50和活塞52之间来回经过的次数可被调节以产生传动效果。
作为上面描述的布置结构的结果,由于弹簧元件40的压缩,当工作平台12向下移动到操作位置中时,弹簧元件40提供反作用力。这种阻尼效果可使维护人员更安全地操纵工作平台12。然后,一旦工作平台12处于操作位置,该反作用力就通过张力部件24传递,以将工作平台12朝向收起位置往回提升。
现在参考图13至图16解释在本公开的电梯轿厢1中执行紧急逃生操作的过程。
首先,当工作平台12处于收起位置时,救援人员130移动以便定位在工作平台12的顶部上。
接下来,如图14中所示出的,救援人员130可向下够到平台紧急逃生门13。救援人员130抓住平台紧急逃生门13的门面板13a、13b,并在由每个门面板13a、13b的相应铰链允许的方向上彼此远离地向外打开它们。然后,救援人员通过抓住门闩锁19并将面板紧急逃生门11滑动到打开位置来打开面板紧急逃生门11。这留下了穿过工作平台12和隐藏面板10两者的贯穿开口132。
如在图15中看到的,救援人员130然后将梯子中的一个16a从其在支承框架8上的安装位置移除,提起梯子16a并将其通过贯穿开口132放置到电梯轿厢的内部空间2中。由两个门形成的贯穿开口132的大小被设计成使得人可穿过贯穿开口132。然后,救援人员130通过贯穿开口132爬下梯子16a,以进入电梯轿厢1的内部空间2,如图16中所示出的。从那里,他们可引导乘客通过爬上梯子16a从电梯轿厢1逃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已经通过描述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方面来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这些方面;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许多变型和修改是可能的。
Claims (14)
1.一种电梯轿厢(1),其限定用于容纳乘客和/或货物的内部空间(2),所述电梯轿厢(1)包括:
支承框架(8),其定位在所述内部空间(2)上方;
工作平台(12),其能够在所述内部空间(2)上方的收起位置和悬挂在所述内部空间(2)内的操作位置之间移动;和
至少一个悬挂布置结构(14),其布置成将所述工作平台(12)从所述支承框架(8)悬挂下来;
其中,所述工作平台(12)包括平台开口(15)和平台紧急逃生门(13, 13a, 13b),其中,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 13a, 13b)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平台门(13, 13a, 13b)覆盖所述平台开口(15),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 13a, 13b)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平台开口(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1),进一步包括隐藏面板(10),所述隐藏面板(10)构造成当所述工作平台(12)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隐藏所述工作平台(12);
其中,所述隐藏面板(10)包括面板开口(17)和面板紧急逃生门(11),其中,所述面板紧急逃生门(11)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关闭位置中,所述面板紧急逃生门(11)覆盖所述面板开口(17),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面板紧急逃生门(11)至少部分地露出所述面板开口(17);并且
其中,当所述工作平台(12)处于所述收起位置时,所述平台开口(15)和所述面板开口(17)基本上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是铰接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铰接成在远离所述电梯轿厢(1)的所述内部空间(2)的方向上向外打开。
5. 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13a, 13b)包括至少两个门面板(13a, 13b),所述至少两个门面板(13a, 13b)铰接成远离彼此打开。
6.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面板紧急逃生门(11)是滑动面板。
7. 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工作平台进一步包括反作用力发生器(18a, 18b, 18c),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a, 18b, 18c)构造成在向上的竖直方向上提供反作用力,并且因此在所述向上的竖直方向上提升所述工作平台(12)。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a, 18c)位于所述工作平台(12)上的第一位置处,并且所述平台紧急逃生门(13, 13a, 13b)位于所述工作平台(12)上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处。
9. 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梯轿厢(1),进一步包括张力部件(24, 24a, 24b),所述张力部件(24, 24a, 24b)连接到所述工作平台(12)和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a, 18b,18c)以便传递所述反作用力;
其中,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a, 18b, 18c)是提升装置,并且所述张力部件(24,24a, 24b)布置成使得所述张力部件的悬挂部分悬挂所述工作平台(12);并且
其中,所述提升装置构造成当被致动时改变所述悬挂部分的长度,以便在所述收起位置和所述操作位置之间提升所述工作平台(1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a)是被旋转驱动以改变所述悬挂部分的长度的提升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b)包括至少一个配重(20),并且所述张力部件(24)在一个端部处固定到所述至少一个配重(20)并连接到所述工作平台(12),使得当所述至少一个配重(20)相对于所述电梯轿厢(1)竖直地向下移动时,所述工作平台(12)从所述操作位置被提升到所述收起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反作用力发生器(18c)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40),并且所述弹簧元件(40)布置成当所述工作平台(12)从所述收起位置移动到所述操作位置时被压缩,并且因此提供起作用以将所述工作平台(12)从所述操作位置移动到所述收起位置的反作用力。
13. 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进一步包括梯子(16a, 16b),并且其中,所述支承框架(8)包括构造成用于存储所述梯子(16a, 16b)的安装位置。
14. 根据任一项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梯轿厢(1),其中,所述平台开口(15)和所述面板开口(17)各自具有至少0.25 m2的面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2305995.7 | 2022-07-04 | ||
EP22305995.7A EP4303164A1 (en) | 2022-07-04 | 2022-07-04 | Elevator car with foldable working platform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342373A true CN117342373A (zh) | 2024-01-05 |
Family
ID=82786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55183.7A Pending CN117342373A (zh) | 2022-07-04 | 2022-11-21 | 具有可折叠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45684B2 (zh) |
EP (1) | EP4303164A1 (zh) |
CN (1) | CN117342373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506291A1 (en) * | 2023-08-10 | 2025-02-1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stowable working platfor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93039A (en) * | 1975-02-14 | 1976-08-14 | Erebeetanorikagono tenjosochi | |
JPH06278973A (ja) * | 1993-03-30 | 1994-10-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天井装置 |
EP0870722B1 (de) | 1997-04-10 | 2002-10-23 | Inventio Ag | Wart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kabine |
JP2000096967A (ja) | 1998-09-25 | 2000-04-0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天井収納用梯子装置 |
PT1026117E (pt) | 1999-02-05 | 2004-11-30 | Inventio Ag | Instalacao para realizar trabalhos numa caixa de ascensor |
US6691833B1 (en) | 1999-02-05 | 2004-02-17 | Inventio Ag | Elevator without a machine room |
JP2000344447A (ja) * | 1999-05-07 | 2000-12-12 | Inventio Ag | エレベータシャフト内で作業を行なうための装置 |
EP1050506B1 (de) | 1999-05-07 | 2004-06-16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
JP2001171932A (ja) | 1999-12-17 | 2001-06-26 |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 エレベータの救出装置 |
ATE252048T1 (de) | 2000-04-20 | 2003-11-15 | Inventio Ag | Einrichtung zur ausführung von arbeiten in einem aufzugsschacht |
JP4353898B2 (ja) | 2002-08-23 | 2009-10-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FR2845074B1 (fr) * | 2002-10-10 | 2005-06-24 | Otis Elevator Co | Plafond ouvrant de cabine d'ascenseur pour l'intervention sur les equipements fixes dans le tremie |
WO2004048245A1 (ja) * | 2002-11-26 | 2004-06-10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エレベータ装置 |
KR200343081Y1 (ko) * | 2003-12-10 | 2004-02-25 | 윤일식 | 승강기 탈출문 차폐용 조천정 장치 |
US20050224299A1 (en) * | 2004-04-13 | 2005-10-13 | Soemardjan San A | Elevator recessed car top for refuge area |
TW200710012A (en) * | 2005-06-03 | 2007-03-16 | Inventio Ag | Lift cage with lowerable cage roof |
DE502006007011D1 (de) * | 2005-08-30 | 2010-07-08 | Inventio Ag |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Wartungs- und Inspektionsarbeiten an einer Aufzugsanlage |
JP2007063021A (ja) * | 2005-08-30 | 2007-03-15 | Inventio Ag | 保守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設備の保守のための方法 |
EP1760026B1 (de) | 2005-08-30 | 2010-05-26 | Inventio Ag | Verfahren zur Durchführung von Wartungs- und Inspektionsarbeiten an einer Aufzugsanlage |
US7575098B2 (en) * | 2005-09-29 | 2009-08-18 | Jason Hartley | Attic lift system and method |
JP4855389B2 (ja) | 2006-02-06 | 2012-01-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救出装置 |
DE102006023920A1 (de) * | 2006-05-19 | 2007-11-22 | TÜV Rheinland Industrie Service GmbH | Fahrkorb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
EP1988049A1 (de) | 2007-05-04 | 2008-11-05 | Inventio Ag | Sicherheitseinrichtung für eine Aufzugskabine |
EP2277817A1 (de) | 2009-07-21 | 2011-01-26 | Inventio AG | Aufzug mit einem absenkbaren Kabinendeckenteil |
KR200464791Y1 (ko) | 2010-10-01 | 2013-02-04 | 한건정공 주식회사 | 고정식 안전 사다리 |
CN203345875U (zh) | 2013-07-21 | 2013-12-18 | 海宁市红狮电梯装饰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逃生功能的电梯轿厢 |
BR112018001992B1 (pt) | 2015-08-27 | 2023-01-24 | Inventio Ag | Cabine de elevador |
JP2017047991A (ja) | 2015-08-31 | 2017-03-09 |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WO2017157468A1 (en) | 2016-03-18 | 2017-09-2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an elevator system |
AT15711U1 (de) | 2016-05-19 | 2018-04-15 | Steiner Norbert | Aufzugskabine |
EP3484805A1 (en) * | 2016-07-15 | 2019-05-22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rrangement with low headroom |
US10662032B2 (en) * | 2016-10-18 | 2020-05-26 | Cab Solutions, LLC | Elevator door hatch |
WO2018104578A1 (en) * | 2016-12-09 | 2018-06-14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with a working platform |
CN108609456B (zh) | 2016-12-13 | 2021-03-12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可打开扩展面板及具有其的电梯吊顶,轿厢和系统 |
ES2928876T3 (es) | 2018-02-27 | 2022-11-23 | Otis Elevator Co | Cabina de ascensor que comprende una plataforma de trabajo y procedimiento para mover una plataforma de trabajo |
EP3546412B1 (en) * | 2018-03-27 | 2024-09-1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ceiling access system |
EP3560878B1 (en) * | 2018-04-27 | 2020-10-2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display systems |
EP3560877A1 (en) * | 2018-04-27 | 2019-10-3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frame |
EP3587333B1 (en) * | 2018-06-25 | 2021-08-04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a movable working platform |
WO2020008099A1 (en) * | 2018-07-02 | 2020-01-09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with an openable roof |
ES2923328T3 (es) * | 2018-07-30 | 2022-09-26 | Otis Elevator Co | Cabina de ascensor |
CN108946594A (zh) | 2018-09-28 | 2018-12-07 | 江苏施塔德电梯有限公司 | 吊顶隐藏伸缩式爬梯及其使用方法 |
EP3693317B1 (en) * | 2019-02-08 | 2022-11-30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arrangement |
EP3702309A1 (en) | 2019-03-01 | 2020-09-0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Working platform for an elevator car |
EP3702308A1 (en) * | 2019-03-01 | 2020-09-02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bin |
CN210103213U (zh) | 2019-04-02 | 2020-02-21 | 昆山广联发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逃生结构 |
EP3760564B1 (en) * | 2019-07-05 | 2023-05-17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working platform stabilisation |
CN210418863U (zh) | 2019-08-27 | 2020-04-28 | 无锡华特电梯装璜有限公司 | 一种轿厢吊顶逃生结构 |
EP3786095A1 (en) * | 2019-08-27 | 2021-03-03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Low overhead compensatory measure |
CN210710210U (zh) | 2019-08-30 | 2020-06-09 | 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 |
EP3816084B1 (en) * | 2019-11-04 | 2022-01-05 | KONE Corporation | An elevator car |
EP3819249B1 (en) | 2019-11-08 | 2023-03-01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
EP3828119B1 (en) | 2019-11-26 | 2023-03-29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mechanical assistance for working platform |
EP3872020B1 (en) | 2020-02-28 | 2024-04-10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
EP3909897A1 (en) * | 2020-05-12 | 2021-11-17 | KONE Corporation | Elevator car, elevator and method |
CN213536934U (zh) | 2020-06-24 | 2021-06-25 | 晨宇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吊顶逃生装置 |
US11427441B2 (en) | 2020-07-23 | 2022-08-30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foldable working platform |
EP3943432B1 (en) | 2020-07-23 | 2023-12-06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Elevator car with foldable working platform |
US11584620B1 (en) * | 2021-11-08 | 2023-02-21 | E.Cab, Llc | Lightweight elevator interior |
-
2022
- 2022-07-04 EP EP22305995.7A patent/EP430316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1-09 US US17/984,003 patent/US11945684B2/en active Active
- 2022-11-21 CN CN202211455183.7A patent/CN11734237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303164A1 (en) | 2024-01-10 |
US20240002193A1 (en) | 2024-01-04 |
US11945684B2 (en) | 2024-04-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30603B1 (en) | Elevator car comprising a working platform and method of moving a working platform | |
AU2000236528B2 (en) |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work in an elevator shaft | |
EP3587333B1 (en) | Elevator car with a movable working platform | |
US11524874B2 (en) | Elevator car with mechanical assistance for working platform | |
US11427441B2 (en) | Elevator car with foldable working platform | |
EP3943432B1 (en) | Elevator car with foldable working platform | |
CN109476456B (zh) | 电梯装置和电梯 | |
US20190135586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with low headroom | |
EP3819249B1 (en) | Elevator car | |
CN108883904B (zh) | 电梯轿厢、电梯系统和维护电梯系统的方法 | |
ES2267430T3 (es) | Dispositivo para ejecucion de tareas en una caja de ascensor. | |
US6318503B1 (en) | Exterior emergency escape system for use on a multi-storied building | |
CN117342373A (zh) | 具有可折叠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 |
JPH0627897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室天井装置 | |
US20080190704A1 (en) | Evacu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20230202803A1 (en) | Elevator access doors | |
EP4506291A1 (en) | Elevator car with stowable working platform | |
ES2223327T3 (es) | Instalacion para la realizacion de trabajos en unhueco de ascensor. | |
CN113968531B (zh) | 具有可折叠式工作平台的电梯轿厢 | |
RU2268857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работ в шахте лифта | |
KR20220125634A (ko) | 사다리차 탑승장치 | |
JPH0588629B2 (zh)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