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250498A -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50498A
CN117250498A CN202210655308.4A CN202210655308A CN117250498A CN 117250498 A CN117250498 A CN 117250498A CN 202210655308 A CN202210655308 A CN 202210655308A CN 117250498 A CN117250498 A CN 117250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voltage
current
induction motor
phase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553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晓枫
提娟
查尔斯·E·B·格林
约书亚·E·蒂施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l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l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l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lu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553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5049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9322 priority patent/WO20232370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250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50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4Test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G01R31/346Testing of armature or field wind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or indicating electric quantiti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R19/00 - G01R27/00
    • G01R29/20Measuring number of turns; Measuring transformation ratio or coupling factor of wind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4Testing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具体涉及检测单相、三相感应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和装置。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包括: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根据第一交流电压、流过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根据第二交流电压、流过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根据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有效匝数比。

Description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涉及检测单相感应电机、三相感应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机控制与识别来说,检测电机的参数有着重要的意义,常用的电机有单相感应电机和三相感应电机。
单相感应电机一般是指用单相交流电源供电的小功率电机。单相感应电机在工业、医疗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用于家用电器(如,电冰箱、电风扇、洗衣机等)和医疗器械等。
非对称式单相感应电机如果在平衡电流条件下运行,由于非零反向旋转磁动势,会导致明显的电机振动、噪音、机械损坏。为了消除上述反向旋转磁动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将辅助绕组电流设为其中Iaux表示辅助绕组电流,Imain表示主绕组电流,k为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由此可以看出,有效匝数比是控制单相感应电机的基本参数,然而有效匝数比通常来自电机的设计数据,在没有设计数据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来检测出有效匝数比。
此外,现有技术通常根据主绕组和辅助绕组的电阻来确定有效匝数比,然而电阻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测量误差较大,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以基于现有的驱动器的、不需要特殊仪器的、准确性高的测量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和装置。
此外,为了电机的控制与识别,一些情况下,除了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之外,也存在检测其他电机参数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公开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这种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公开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用来确定本公开的关键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用来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关于本公开的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给出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鉴于以上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电机(可以为单相感应电机或三相感应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包括: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根据第一交流电压、流过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根据第二交流电压、流过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根据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有效匝数比。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和所述第二绕组电流。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一相位角;以及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二相位角。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相同。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不同。
在上述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中,在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时,施加第一直流偏置电压;以及在将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时,施加第二直流偏置电压。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包括第一处理单元第二处理单元以及计算单元,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根据第一交流电压、流过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根据第二交流电压、流过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有效匝数比。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和所述第二绕组电流。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一相位角;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二相位角。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相同。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不同。
在上述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时,施加第一直流偏置电压;以及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时,施加第二直流偏置电压。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程序用于使驱动器系统执行以下步骤: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根据第一交流电压、流过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根据第二交流电压、流过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根据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有效匝数比。
在上述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电机的每个绕组:施加第一电压;在等待第一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一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阻;施加第二电压;在等待第二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二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或等效感抗。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电压为电压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频率在60Hz至1KHz的范围内、幅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交流电压,并且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高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其中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以及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感抗。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为电压值均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其中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中,所述电机为单相感应电机,根据所述电机的主绕组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电机的有效匝数比。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中,所述第一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一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二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短于所述第一时段。
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电机参数检测处理,所述电机参数检测处理包括针对所述电机的每个绕组:施加第一电压;在等待第一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一电流;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阻;施加第二电压;在等待第二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二电流;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和等效感抗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以及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感抗,其中第一电压为电压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频率在60Hz至1KHz的范围内、幅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交流电压,并且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高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为电压值均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中,所述电机为单相感应电机,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机的主绕组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电机的有效匝数比。
在上述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中,所述第一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一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二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短于所述第一时段。
根据本公开的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和装置通过计算主绕组和辅助绕组的等效电感来计算出有效匝数比,与现有技术相比,准确性更高。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现有的驱动器进行电机参数检测,不需要特殊的仪器,因此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更加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驱动单相感应电机的驱动器的总体配置的示意图;
图2A示出在传统的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2B为在传统的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利用图1所示的驱动器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施加在单相感应电机的U相、V相以及W相电压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存在死区效应的电流波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直流偏置电压消除死区效应后的电流波形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有效匝数比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检测电机参数的一个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检测电机参数的一个流程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方法及装置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公开,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公开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公开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用于驱动电机的驱动器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驱动器100包括整流桥101、滤波电容102、三相逆变桥103、电流传感器1041-1043、处理器105。然而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驱动器的具体配置不限于此,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器的配置。
整流桥101将输入到驱动器100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滤波电容102对该直流电压进行滤波以向三相逆变桥103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处理器105通过生成控制信号(例如,脉宽调制(PWM)控制信号)来导通或关断逆变桥103中的晶体管,以使得逆变桥103将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106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任一个。电流传感器1041-1043分别设置于逆变桥103的桥臂上,用于感测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或者感测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
其中三相逆变桥103包括Q1-Q6六个晶体管,W1、W2分别为单相感应电机106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C1为中性点。三相逆变桥103的U相、V相、W相分别接至单相感应电机106的辅助绕组W2、中性点C1以及主绕组W1。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处理器105可以生成用于使得三相逆变桥103中的晶体管Q1-Q6的一些或全部导通或关断的控制信号(例如,PWM控制信号),使得逆变桥输出交流电,从而使单相感应电机开始工作。作为示例,可以通过ARM处理器来实现处理器105。
应认识到,尽管图1所示的驱动器所驱动的电机为单相感应电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器所驱动的电机并非限制为单相感应电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驱动器所驱动的电机可以是单相感应电机,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类型的电机,例如三相感应电机。
下面将讨论根据本公开的有关电机参数的检测的具体细节。
有效匝数比是控制单相感应电机的基本参数。在没有设计数据的情况下,通常需要检测电机的有效匝数比以对电机进行控制。下面结合图2A到图2B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根据主绕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等效电感计算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推导过程。
图2A为在传统的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Rs为定子主绕组电阻,Lls为主绕组漏电感,Lms为主绕组互电感,L’lr为折算到主绕组的转子漏电感,k为电机的有效匝数比,为反向电动势,R′r为折算到主绕组的转子电阻。
在进行电机的有效匝数比检测时,在电机静止状态(ωr=0)下,为零。
可以利用等式(1)来计算主绕组的阻抗:
其中Zeq_main为主绕组等效阻抗,Umain为施加到主绕组的检测电压,Imain为流过主绕组的检测电流,Rs为定子主绕组电阻,φmain为主绕组电流的相位角,Xls为主绕组漏感抗,Xms为主绕组的互感抗,Xlr为折算到主绕组的转子漏感抗;R′r为折算到主绕组的转子电阻。其中根据Lls、Lms和L′lr分别利用以下等式(2)、(3)、(4)来得出Xls、Xms和Xlr
Xls=2πfLls (2)
Xms=2πfLms (3)
X′lr=2πfL′lr (4)
其中f为单相感应电机的频率,以上等式(1)可以进一步被推导为等式(5),
其中Req_main为主绕组等效电阻,Xeq_main为主绕组等效感抗。
通过推导可以得到等式(6),可以利用等式(6)来计算主绕组等效感抗,其中为主绕组电流的相位角,ω为单相感应电机的电角度。
图2B为在传统的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时的等效电路图,其中Ra为定子辅助绕组电阻,Lla为辅助绕组漏电感,k2Lms为辅助绕组互电感,k2L′lr为折算到辅助绕组的转子漏电感,为反向电动势,k2R′r为折算到辅助绕组的转子电阻。
在进行电机的有效匝数比检测时,在电机静止状态(ωr=0)下,类似于上述计算主绕组等效感抗的推导方法,可以利用以下等式(7)来计算辅助绕组等效感抗:
在等式(7)中,Xeq_aux为辅助绕组等效感抗,Uaux为施加到辅助绕组的检测电压,Iaux为辅助绕组检测电流,为辅助绕组电流的相位角,Xla为辅助绕组漏感抗,k2Xms为辅助绕组互感抗,k2Xl′r为折算到辅助绕组的转子漏感抗,k2R′r为折算到辅助绕组的转子电阻。
为了降低辨识的复杂性,通常假设Xla/Xls=k2,结合以上等式,可以推导出等式(8)。
因此,可以认识到,可以基于主绕组等效感抗和辅助绕组等效感抗来计算有效匝数比。由于感抗与电感之间的转换公式为X=2πfL,其中f表示单相感应电机的频率,X表示感抗,L表示电感,因此,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可以基于主绕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等效电感来计算有效匝数比。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利用图1所示的驱动器100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的流程图。
首先,驱动器启动(步骤S301)。
接下来,判断是否需要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在判断需要检测有效匝数比时,方法进行至步骤S302,在判断不需要检测有效匝数比时,方法进行至步骤S311。
在步骤S302中,在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该检测电压为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接近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例如检测电压的频率处于单相电机额定工作频率的80%~120%)的单相交流电压。例如,返至图1,通过处理器105生成控制信号(例如,PWM控制信号)使得三相逆变桥中的晶体管Q1和Q4旁路并且导通或关断三相逆变桥103中Q2、Q3、Q5、Q6,从而在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W1上施加如图4所示的W-V线间电压(即,检测电压)。
应注意,在步骤S302中,还可以可选地通过在检测电压上施加直流偏置电压来消除死区效应的不利影响,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如何利用直流偏置电压来消除死区效应,此处不再进行赘述。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3。
在步骤303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等待所感测的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的幅值稳定后,对所感测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4。
在步骤304中,基于所采样的主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计算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如何计算电流幅值以及相位角,此处不再进行赘述,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5。
在步骤S305中,利用在主绕组上所施加的检测电压以及计算出的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来计算主绕组等效电感,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6。
步骤S306-S309为针对辅助绕组进行的操作,与步骤S302-S305中的针对主绕组进行的操作类似,本文中省略对处理类似的步骤的描述,仅关注于不同之处。
在步骤S306中,在电机的辅助绕组上施加检测电压,该检测电压为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单相交流电压,例如,结合图1,通过处理器105生成控制信号(例如,PWM控制信号)使得三相逆变桥中的晶体管Q3和Q6旁路并且导通或关断三相逆变桥103中Q1、Q2、Q4、Q5,从而在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W2上施加如图4所示的U-V线间电压(即,检测电压)
在如图1所示的单相感应电机106的辅助绕组W2上施加在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施加如图4所示的U-V线间电压,从而使得三相逆变桥中的晶体管Q3和Q6旁路并且导通或关断三相逆变桥103中Q1、Q2、Q4、Q5来施加检测电压。
应注意,施加到辅助绕组的检测电压的幅值与施加到主绕组的检测电压的幅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步骤S306中,还可以可选地通过在检测电压上施加直流偏置电压来消除死区效应的不利影响,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7。
在步骤307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等待所感测的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的幅值稳定后,对所感测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8。
在步骤308中,基于所采样的辅助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计算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09。
在步骤309中,利用在辅助绕组上所施加的检测电压以及计算出的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来计算辅助绕组等效电感,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10。
在步骤S310中,根据计算的主绕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等效电感来计算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然后方法进行至步骤S311。
在步骤S311中,驱动器进入待机模式。
上文描述的利用驱动器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的流程图中,先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在计算出主绕组等效电感之后,再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以计算辅助绕组等效电感,从而计算有效匝数比。应认识到,也可以先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在计算出辅助绕组等效电感之后,再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以计算主绕组等效电感,从而计算有效匝数比。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电机运行前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在利用本公开的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过程中,电机保持静止。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施加在单相感应电机的U相、V相以及W相电压的示意图。其中,施加到主绕组上的检测电压为W-V线间电压,施加到辅助绕组上的检测电压为U-V线间电压。施加到主绕组的交流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和施加到辅助绕组的交流电压的幅值、频率可以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针对所采样的相应的绕组电流信号、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来提取电流幅值并且计算相位角。式(9)为电流基波分量的离散傅里叶变换运算式,其中,i(n)代表采样得到的电流信号序列;n代表采样信号的序列号,N代表的是总采样点数;
其中Ireal为电流基波分量的实部,Iimag为电流基波分量的虚部,电流基波分量的幅值|I|和相位角φ分别由式(10)、(11)表示:
以下以示例的形式说明,电流幅值和相位角的计算过程,假设检测电压信号频率为50Hz,电流信号采样频率为10kHz。待分析的电流信号频率为50Hz。则每个电流、电压周期内的采样数N=10000/50=200。
待电流稳定后,在一个检测电压周期内,对电流信号进行采样、计算。具体地:
第一个采样周期电流信号I1可表示为:
第二个采样周期电流信号I2可表示为:
第三个采样周期电流信号I3可表示为:
依次类推,第200个采样周期电流信号I200可表示为:
然后,将Ireal和Iimag代入式(10)和(11),分别计算出电流幅值和相位角。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在进行有效匝数比测量时可以使用直流偏置电压消除死区效应。因为晶体管(MOSFET,IGBT等)的特性,在晶体管的导通或关断的时候会有上升和下降的时间,为了防止逆变桥中的各桥臂中的上桥臂和下桥臂的晶体管直通,需要设置一个死区时间。
例如,在死区时间期间,处于某一相的上下桥臂的晶体管均关断,取决于电流的方向,输出电压处于高电压电平或低电压电平。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存在死区效应的电流波形图。在由上桥臂导通(例如,输出电压处于高电压电平)切换至下桥臂导通(例如,输出电压处于低电压电平)的死区时间期间,如果电流的方向和图5所示方向一致,则输出电流先给下桥臂中的寄生电容放电,然后,下桥臂中的晶体管导通,输出电压处于低电压电平。由于存在寄生电容,在电流值较小时,在死区时间期间,不足以给寄生电容完成充电或放电,则死区时间期间输出电压呈现处于中间电压电平的状态。
以上仅为示例,死区时间期间的输出电压的电平状态具有多样性,导致实际输出的电压与控制信号指令不一致,导致电流波形畸变,影响检测结果。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直流偏置电压消除死区效应后的电流波形图。根据本公开的技术方案,通过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可以产生直流偏置电流,使待采样的电流信号远离电流零位,减小死区效应产生的电流波形畸变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图7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有效匝数比检测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有效匝数比检测装置700包括第一处理单元701、第二处理单元702以及计算单元703。
第一处理单元701可以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通过对电流传感器所感测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主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然后,第一处理单元701根据所施加的交流电压、流过主绕组的主绕组电流的主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计算主绕组等效电感。
可选地,第一处理单元701可以施加直流偏置电压来消除死区效应。
第二处理单元702可以将在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通过对电流传感器所感测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辅助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然后,第二处理单元701根据所施加的交流电压、流过辅助绕组的辅助绕组电流的辅助绕组电流幅值和相位角计算辅助绕组等效电感。
可选地,第二处理单元702可以施加直流偏置电压来消除死区效应。
应认识到,第一处理单元701施加到所主绕组的交流电压的幅值和第二处理单元702施加到辅助绕组的交流电压的幅值相同或不同。
计算单元703根据主绕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等效电感来计算有效匝数比。
上文描述的利用有效匝数比检测装置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过程中,第一处理单元701先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在计算出主绕组等效电感之后,再由第二处理单元702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以计算辅助绕组等效电感,从而计算有效匝数比。应认识到,也可以先由第一处理单元701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上,在计算出辅助绕组等效电感之后,再由第二处理单元702将单相交流电压施加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上以计算主绕组等效电感,从而计算有效匝数比。
下面将结合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检测结果来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在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方式的用于检测有效匝数比的处理中,主绕组检测电压幅值Umain与辅助绕组检测电压幅值Uaux相同,均为5V,电机的电角度ω为2*π*60,测量的主绕组电流幅值Imain和主绕组电流的相位角分别为1.569A(即Imain=1.569A)、58.100°(即)。测量的辅助绕组电流幅值Iaux和辅助绕组电流的相位角/>分别为1.232A(即Iaux=1.232A)、53.709°(即/>),所计算的主绕组阻抗Zeq_main和主绕组感抗Xeq_main分别为:
所计算的辅助绕组阻抗Zeq_aux和辅助绕组感抗Xeq_aux分别为:
因此,主绕组和辅助绕组有效匝数比k为:
实验数据表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利用本发明所公开的有效匝数比检测方法来检测有效匝数比的准确性更高。
应认识到,单相感应电机的重要参数并非仅限于有效匝数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检测合适的电机参数。
下面将参照图8结合单相感应电机的示例对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检测电机参数的流程示例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检测电机参数的一个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在驱动器通电时,驱动器中的处理器(例如,图1中所示的处理器105)可以开始检测电机参数的处理(步骤S801)。
在步骤S802中,处理器105可以在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的情况下对主绕组施加高频低压检测电压,并且输出主绕组的正弦波信号(例如,电流)。
在步骤S803中,处理器105可以测量主绕组的均方根电流(RMS电流),并且基于RMS电流获取主绕组的交流(AC)阻抗Zm(电机参数的一个示例)。
在步骤S804中,处理器105可以在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的情况下对辅助绕组施加高频低压检测电压,并且输出辅助绕组的正弦波信号(例如,电流)。
在步骤S805中,处理器105可以测量辅助绕组的均方根电流(RMS电流),并且基于RMS电流获取辅助绕组的AC阻抗Za(电机参数的一个示例)。在获取所需要的电机参数之后,处理器105可以结束获取电机参数的处理(步骤S806)。
如果在处理器105检测电机参数的处理过程中,出现故障,则处理器105可以结束该处理过程,并且等待相应的故障消除之后重新开始检测电机参数的处理。
注意,虽然在图8中描述了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的AC阻抗,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检测合适的电机参数,例如主绕组的电阻Rm、主绕组的AC阻抗Zm、辅助绕组的电阻Ra和辅助绕组的AC阻抗Za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应注意,尽管在图8中描述了先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对主绕组进行操作(步骤S802-S803),之后再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对辅助绕组进行操作(步骤S804-S805)。应认识到,也可以先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对辅助绕组进行操作,之后再禁用单相感应电机的辅助绕组对主绕组绕组进行操作,也就是说在图8中,可以在执行步骤S802-S803之前先执行步骤S804-S805。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也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804-S805和步骤S802-S803。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要检测的电机参数还可以是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以及辅助绕组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
图9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理器所执行的检测电机参数的一个流程示例的流程图。参照图9对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检测电机参数的流程示例进行说明。
在驱动器通电并且连接到压缩机的电机时,驱动器的处理器(例如,图1中的处理器105)可以开始检测电机参数的处理(步骤S901)。
在步骤S902中,处理器对电机的某一绕组施加第一电压,对于三相感应电机来说,该绕组为三相感应电机的三个绕组中的一个绕组,对于单相感应电机来说,该绕组为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绕组,第一电压为具有固定电压值的直流电压,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
在步骤S903中,处理器等待第一时段(例如,2秒钟)并且测量流经绕组的第一电流,第一时段为从电机的绕组被施加第一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一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
在步骤S904中,处理器根据欧姆定律基于步骤S902中所施加的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和步骤S903中所测量的第一电流的电流值来计算该绕组的等效电阻。
在步骤S905中,针对步骤S902中的同一绕组,处理器施加第二电压,第二电压可以为高频交流电压,第二电压的频率在60Hz至1KHz的范围内,第二电压的幅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高于第一电压的电压值,例如,第二电压为处于1kHz频率的有效电压为100vrms的电压。
在步骤S906中,处理器等待第二时段并测量此时流过绕组的第二电流,第二电流为均方根电流(RMS电流),第二时段为从电机的绕组被施加第二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第二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由于所施加高频交流电压的频率较高,这样有助于使流过绕组的第二电流保持处于低的电流水平,从而可以最小化由于绕组的等效电阻R产生的任何影响。此外,由于第二电压所处的频率较高,这样能够使得流过绕组的第二电流只需等待很短的时段(例如,仅几分之一秒)就可更快地达到稳态,因此可以认识到第二时段比第一时段短。
在步骤S907中,处理器利用式Z=R+jωL(其中,ω为电角度,Z为相位阻抗)来计算绕组的等效电感L或者利用等式Z=R+jX来计算绕组的等效感抗X。假设高频率的第二电压使得R可以被忽略,处理器105可以进一步通过L=Vrms/(Irms*ω)(其中,Vrms为第二电压,Irms为第二电流)来计算绕组的等效电感或者通过等式X=Vrms/Irms来计算绕组的等效感抗X。
应认识到,尽管附图9示出步骤S902-S904被执行在步骤S905-S907之前,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在步骤S902-S904之前执行步骤S905-S907。
在步骤S908中,判断是否电机的全部绕组均已被检测,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处理器对于剩余绕组重复上述步骤S902-S907,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处理器执行到步骤S909结束该处理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步骤S905中所施加的第二电压可以是直流阶跃电压或者脉冲电压,可选地,第二电压与第一电压的电压值相同。在经过第二时间之后测量第二电流,并且通过I(t)=V/R(1-e^(R/L*t))来计算电感L,其中t为暂态时间。
在以上步骤S906中,假设高频率的第二电压使得绕组的等效电阻可以被忽略,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不忽略绕组的电阻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分别在绕组上施加处于两个频率的交流电压并分别测量流过绕组的电流I1和I2来得到绕组的等效电阻。
例如,通过分别在绕组上施加处于两个频率(其中电角度分别为ω1,ω2)的交流电压V1,V2,结合欧姆定律以及Z=R+jωL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V1=I1(R+jω1L)
V2=I2(R+jω2L)
通过求解以上等式可以进一步得到绕组的等效电阻R和绕组的等效电感L。
应认识到,在绕组的电阻R可以被忽略并且对单相感应电机的各绕组施加相同频率的同样的电压时,可以基于流过各绕组的电流的比值来得到有效匝数比。
在检测到电机参数(例如,电机的各个绕组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感)后,处理器可以按照本公开上面所讨论的基于所检测到的电机参数和(预先加载的或外部获取的)压缩机文件来识别压缩机,在此不再进行再次说明。
应认识到,可以利用现有的驱动器来实现以上参照图9描述的检测电机参数的方法。根据本公开,可以利用具有嵌入式处理器的驱动器或硬件或者利用安装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个人计算机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用于检测电机参数的装置。
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实施例以及技术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中所提供的实现方式进行各种修改或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方案来限定。

Claims (26)

1.一种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方法,包括: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所述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有效匝数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和所述第二绕组电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一相位角;以及
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二相位角。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时,施加第一直流偏置电压;以及
在将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时,施加第二直流偏置电压。
8.一种用于检测单相感应电机的有效匝数比的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被配置为: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
第二处理单元,被配置为: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
计算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所述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有效匝数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通过电流传感器来感测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和所述第二绕组电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一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一相位角;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通过对所感测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进行采样并基于所采样的第二绕组电流信号使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来计算所述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所述第二相位角。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交流电压和所述第二处理单元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交流电压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一绕组时,施加第一直流偏置电压;以及
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被进一步配置为在将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第二绕组时,施加第二直流偏置电压。
15.一种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驱动器系统执行以下步骤: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一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一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一绕组的第一绕组电流的第一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一相位角计算第一绕组等效电感;
将在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额定工作频率的一定范围内的第二交流电压施加到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第二绕组上;
根据所述第二交流电压、流过所述第二绕组的第二绕组电流的第二绕组电流幅值和第二相位角计算第二绕组等效电感;以及
根据所述第一绕组等效电感和所述第二绕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有效匝数比。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微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第一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绕组为所述单相感应电机的主绕组和辅助绕组中的另一个。
17.一种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包括,针对所述电机的每个绕组:
施加第一电压;
在等待第一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阻;
施加第二电压;
在等待第二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二电流;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或等效感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为电压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频率在60Hz至1KHz的范围内、幅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交流电压,并且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高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其中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以及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感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为电压值均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并且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电机为单相感应电机,根据所述电机的主绕组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电机的有效匝数比。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一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二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短于所述第一时段。
22.一种检测电机的参数的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电机参数检测处理,所述电机参数检测处理包括针对所述电机的每个绕组:
施加第一电压;
在等待第一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一电流;
根据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一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阻;
施加第二电压;
在等待第二时段后测量流过所述绕组的第二电流;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和所述第二电流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或等效感抗。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以及所述第二电压的频率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以及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均方根值和所述第二电流的均方根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感抗,
其中所述第一电压为电压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压为频率在60Hz至1KHz的范围内、幅值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交流电压。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
根据所述第二电压的电压值、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来计算所述绕组的等效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为电压值均在10V至100V范围内的直流电压。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机为单相感应电机,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电机的主绕组的等效电感和辅助绕组的等效电感计算所述电机的有效匝数比。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一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一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为从所述电机的绕组被施加所述第二电压后的感应瞬时到所述第二电流达到稳态时的时段,所述第二时段短于所述第一时段。
CN202210655308.4A 2022-06-10 2022-06-10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72504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308.4A CN117250498A (zh) 2022-06-10 2022-06-10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PCT/CN2023/099322 WO2023237089A1 (zh) 2022-06-10 2023-06-09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55308.4A CN117250498A (zh) 2022-06-10 2022-06-10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50498A true CN117250498A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17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55308.4A Pending CN117250498A (zh) 2022-06-10 2022-06-10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50498A (zh)
WO (1) WO202323708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42540C2 (de) * 1998-09-17 2001-01-11 Danfoss As Verfahren zur selbsttätigen Messung des ohmschen Rotorwiderstandes einer Asynchronmaschine
CN101325353B (zh) * 2007-06-14 2010-12-08 江门市洗衣机厂 一种y接线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电磁设计方法
CN102914740B (zh) * 2012-08-31 2015-12-16 常州联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快速辨识异步电机参数的方法
CN102904522A (zh) * 2012-10-11 2013-01-30 湖南大学 基于单相电容运行电动机的空调负荷聚合方法
CN103208965B (zh) * 2013-04-19 2015-09-09 三垦力达电气(江阴)有限公司 静止状态下的异步电机参数离线辨识方法
CN104852666B (zh) * 2015-05-12 2017-08-11 嘉兴学院 一种抑制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振动噪声的控制方法
US9680402B2 (en) * 2015-10-26 2017-06-13 Everette Energy, LLC Driv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single-phase and three-phase induction motors
CN105388326B (zh) * 2015-10-29 2019-03-05 嘉兴学院 旋转角加速度传感器标定方法
EP3979489A1 (de) * 2020-09-30 2022-04-0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Parameteridentifikation für drehfeldmaschin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7089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iz et al. Online stator winding fault diagnosis in inverter-fed AC machines using high-frequency signal injection
CN101809857B (zh) 旋转电机的控制装置
Sen et al. Stator interturn fault detection in permanent-magnet machines using PWM ripple current measurement
US8791715B2 (en)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controller of a three-phase electric motor and/or the electric motor
CN101718843B (zh) 定子绕组相序及其与编码器对应关系确定方法和装置
JP2015186444A (ja) 多相モータのロータの位置を決定する方法
JP2007267549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Estima et al. A fault-toleran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with integrated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open-circuit faults diagnosis
CN102393507A (zh) 一种电机参数检测方法及电机参数检测装置
CN102426337B (zh) 一种电机参数检测方法及电机参数检测装置
CN104106209A (zh) 电动机的磁极位置估计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控制装置
CN100521503C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0568706C (zh) 测量感应电动机角速度的方法
JP5561550B2 (ja) 回転電機制御装置
CN102608438B (zh) 定子绕组相序与编码器对应关系确定方法
JP5251260B2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及びそのノイズ測定方法
CN117250498A (zh) 检测电机的参数的方法和装置
Briz et al. Induction machine diagnostics using zero sequence component
Hasegawa et al. A sensorless rotor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for self-controlled synchronous motors
JP4670044B2 (ja) 電動機の磁極位置推定方法及び装置
CN110474590B (zh) 一种异步电机的互感静态辨识方法、装置及设备
JP4448300B2 (ja) 同期機の制御装置
Kania et al. Self commissioning: A unique feature of inverter-fed induction motor drives
He et al. Diagnosis of stator short-circuit faults in an IPM synchronous machine using a space-vector pendulous oscillation method
US11843339B2 (en) System for estimating a number of shorted turns in a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ith inter turn short circuit faul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