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229247A -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29247A
CN117229247A CN202211324776.XA CN202211324776A CN117229247A CN 117229247 A CN117229247 A CN 117229247A CN 202211324776 A CN202211324776 A CN 202211324776A CN 117229247 A CN117229247 A CN 117229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ta
color factor
glass color
xylopyranosid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477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法平
祁云亮
王峰
王光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eiao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eiao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eiao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eiao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477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292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29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292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本发明将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溶于有机溶剂,在路易斯酸存在下,硼氢化钠可以优先还原其7‑位酮羰基为S构型的羟基,最后经脱保护后可得到(β,S)异构体含量高的玻色因原料,(β,S)/(β,R)异构体的比例范围为75:25~63:37。本方法得到的产品的化学纯度好,硼酸残留量低,反应过程不涉及醋酸,产品无酸味。

Description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玻色因(Pro-Xylane),英文国际化妆品命名(INCI)名称为“Hydroxypropyltetrahydropyrantriol”,即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其化学结构为C-β-D-吡喃木糖苷-2-羟基丙烷(式I)。玻色因是由欧莱雅公司发现的一种具有美容抗皱作用的木糖衍生物,它可以通过促进细胞间粘多糖的生成,重建细胞结构,增强真皮层和表皮层的连接性,提高真皮层和表皮层的结合能力,从而达到美容抗皱的效果。
专利WO 02051828公开了其化学结构、制备和在化妆品中应用。
研究表明玻色因的立体化学特征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其中1-位的β-糖苷键对维持玻色因的生物活性是必须的。化学合成的玻色因,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糖苷键都是β-型的。由于糖苷配基(即羟基丙烷侧链)中7-位是手性碳,因此存在两个非对映异构体,即C-β-D-吡喃木糖苷-7-(S)-羟基丙烷和C-β-D-吡喃木糖苷-7-(R)-羟基丙烷(下文简称为(β,S)和(β,R))。Cavezza A.等,Synthesis of Pro-XylaneTM:A new biologicallyactive C-glycoside in aqueous media,Bioorganic&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9,19(3):845-849,公开了玻色因的化学合成工艺,在水中用硼氢化钠还原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即结构式II)可以得到(β,S)/(β,R)(即结构式III与结构式IV,见反应式1)比例接近1:1的产物,在异丙醇-醋酸混合物中用硼氢化钠还原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可以选择性得到(β,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de值为90%(反应式2),即(β,S)/(β,R)的比例为95:5;而在异丙醇中用NaBH(OAc)3还原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也可以选择性得到(β,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de值为92%,即(β,S)/(β,R)的比例为96:4。
de值表示非对映体过量值(diastereomeric excess),描述非对映异构体混合物组成,是一个非对映异构体对另一个非对映异构体的过量值,计算公式如下:
D1和D2分别代表两个非对映异构体所占产物的摩尔分数。
Cavezza A.等人的研究表明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中(β,S)/(β,R)的比例对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并且(β,S)/(β,R)的比例为70:30的混合物的生物活性优于(β,S)/(β,R)比例为1:1的混合物。Cavezza A.等合成方式为采用硼氢化钠还原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但是因为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含有三个羟基,这三个羟基会与硼氢化钠反应而消耗大量硼氢化钠,同时这三个羟基可以与硼原子发生配位作用,而这种邻二醇的配位方式稳定性很好从而导致硼原子不易除去。发明人针对上述合成方式的探究表明,依据上述合成方式,将原料的完全转化需要1.8eq的硼氢化钠,硼氢化钠价格较高,使得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另外,依据上述文献方法合成的产品中硼含量非常高,导致炽灼残渣很高,无法满足质量要求。
此外,现有的还原技术还通过加入醋酸来调节异构体的比例,但是完全去除醋酸或者反应产生的醋酸副产物难度大,所以市售产品通常带有醋酸的酸味,这会影响化妆品的气味和使用舒适度。因此,开发合适的还原方法生产(β,S)异构体含量高于(β,R)异构体的玻色因原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背景,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在路易斯酸条件下,在有机溶剂中用硼氢化钠还原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该方法制备的玻色因中(β,S)/(β,R)异构体的比例范围接近75:25~63:37,具有较高的活性,并且两种构型的异构体比例可以通过不同的路易斯酸和有机溶剂组合来实现调控。本发明方法得到的玻色因产品的化学纯度好,硼酸残留量低,且反应过程不涉及醋酸,产品无不良气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具体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由C-β-D-吡喃木糖苷-7-(S)-羟基丙烷(β,S-异构体)和C-β-D-吡喃木糖苷-7-(R)-羟基丙烷(β,R-异构体)构成,(β,S)/(β,R)异构体的比例为80:20~60:40;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有机溶剂和路易斯酸混合,向此溶液中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再进行脱保护得到上述高活性玻色因。
优选的,所述路易斯酸为氯化铈或氯化锌;另外,路易斯酸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0.02~1:1,进一步的,为0.2~0.6:1。
优选的,上述合成方法中,所述缩酮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更优选为0.3~0.6mol/L,溶剂优选为低碳醇、二氯甲烷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低碳醇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优选的,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0.4~1:1.5。
优选的,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0~20℃,更优选为5~15℃。
优选的,所述还原反应的时间为1~5h,更优选为2~3h。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具体合成步骤如下:将有机溶剂、路易斯酸和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混匀,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加水淬灭反应,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溶于甲醇,加入对甲苯磺酸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加入碱性树脂调节反应体系pH为中性,过滤去除树脂,蒸除反应体系中的甲醇即得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粗品)。
进一步的,还原反应结束后,水相部分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并与有机相部分进行合并后洗涤、干燥。
进一步的,所述碱性树脂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进一步的,所述残余物还包括纯化步骤:向残余物中加水溶解得到粗品的水溶液,采用乙酸乙酯对所述水溶液进行洗涤,再加入活性炭进行搅拌脱色,将脱色后的水溶液蒸干得到上述高活性玻色因(纯品)。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述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其可行的结构如下式V或式VI所示:
上述缩酮化合物优选为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与丙酮或2,3-丁二酮的缩合产物,可行的合成方式如下:
上述路线1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丙酮25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38克(0.2mol)、对甲基苯磺酸2.6克(15mmol),于常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丙酮,加入300mL二氯甲烷稀释,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到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的粗品(结构式V)。
上述路线2的具体步骤如下:
在500mL的反应瓶中加入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38克(0.2mol)、甲醇300mL、2,3-丁二酮31克(0.36mol)、原甲酸三甲酯38.2克(0.36mol)和对甲苯磺酸2.6克(15mmol),于70℃搅拌回流24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加入300mL二氯甲烷溶解,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到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的粗品(结构式VI)。
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玻色因作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化妆品原料,其活性与异构体比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活性玻色因产物的合成方法,该制备方法得到的玻色因产品中,C-β-D-吡喃木糖苷-7-(S)-羟基丙烷(β,S-异构体)和C-β-D-吡喃木糖苷-7-(R)-羟基丙烷(β,R-异构体)两种异构体处于高活性比例范围内,并且,基于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上述产物纯度高并且消除了现有产品的不良气味,是一种品质更高的化妆品原料,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二氯甲烷200mL、甲醇5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V)23.0克(0.1mol)和氯化铈9.9克(0.04mol),冰水浴控温5~10℃条件下缓慢加入3.0克(0.08mol)硼氢化钠,搅拌反应2.5h。反应结束后,在冰水浴搅拌下缓慢加入200mL水,室温下搅拌1h,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干。将得到的中间体溶于100mL甲醇,加入2克对甲苯磺酸,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加入碱性树脂(Amberlite 71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调节pH值至7.0,过滤除去树脂,滤液减压蒸除甲醇,残余物加入100mL水溶解,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2次,水溶液加入1.5克活性炭室温搅拌脱色60min,抽滤,减压蒸干水相,得到15.3克玻色因,纯度98.8%,两步总收率79.6%。经液相色谱测定,(β,S)与(β,R)异构体的比例为70:30。MS(ESI)m/z 193.0[(M+H)+]。1H NMR(400MHz,D2O):4.04-3.95(m,1H),3.92-3.87(m,1H),3.60-3.53(m,1H),3.39-3.10(m,4H),1.93-1.85(m,1H),1.65-1.58(m,0.7H),1.51-1.44(m,0.3H),1.19-1.14(m,3H)。
实施例2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二氯甲烷200mL、甲醇5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VI)30.4克(0.1mol)和氯化铈9.9克(0.04mol),冰水浴控温5~10℃条件下缓慢加入3.0克(0.08mol)硼氢化钠,搅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在冰水浴搅拌下缓慢加入200mL水,室温下搅拌1h,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干。将得到的中间体溶于100mL甲醇,加入2克对甲苯磺酸,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加入碱性树脂(Amberlite 71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调节pH值至7.0,过滤除去树脂,滤液减压蒸除甲醇,残余物加入100mL水溶解,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2次,水溶液加入1.5克活性炭室温搅拌脱色60min,抽滤,减压蒸干水相,得到15.0克玻色因,纯度98.6%,两步总收率78%。经液相色谱测定,(β,S)与(β,R)异构体的比例为65:35。MS(ESI)m/z 193.0[(M+H)+]。1H NMR(400MHz,D2O):4.04-3.95(m,1H),3.92-3.87(m,1H),3.60-3.53(m,1H),3.39-3.10(m,4H),1.93-1.86(m,1H),1.65-1.58(m,0.65H),1.50-1.44(m,0.35H),1.19-1.14(m,3H)。
实施例3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二氯甲烷150mL、甲醇10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V)23.0克(0.1mol)和氯化锌5.3克(0.04mol),冰水浴控温10~15℃条件下缓慢加入2.6克(0.07mol)硼氢化钠,搅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在冰水浴搅拌下缓慢加入200mL水,室温下搅拌1h,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干。将得到的中间体溶于100mL甲醇,加入2克对甲苯磺酸,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加入碱性树脂(Amberlite 71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调节pH值至7.0,过滤除去树脂,滤液减压蒸除甲醇,残余物加入100mL水溶解,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2次,水溶液加入1.5克活性炭室温搅拌脱色60min,抽滤,减压蒸干水相,得到15.4克玻色因,纯度98.8%,两步总收率80%。经液相色谱测定,(β,S)与(β,R)异构体的比例为75:25。MS(ESI)m/z 193.0[(M+H)+]。1H NMR(400MHz,D2O):4.04-3.95(m,1H),3.92-3.87(m,1H),3.60-3.53(m,1H),3.39-3.10(m,4H),1.93-1.85(m,1H),1.65-1.58(m,0.75H),1.51-1.45(m,0.25H),1.19-1.15(m,3H)。
实施例4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甲醇25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V)23.0克(0.1mol)和氯化铈9.9克(0.04mol),冰水浴控温10~15℃条件下缓慢加入3.0克(0.08mol)硼氢化钠,搅拌反应3h。反应结束后,在冰浴搅拌下缓慢加入200mL水,室温下搅拌1h,分出有机相,水相用100mL乙酸乙酯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干。将得到的中间体溶于100mL甲醇,加入2克对甲苯磺酸,搅拌溶解,室温反应3h,加入碱性树脂(Amberlite 711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调节pH值至7.0,过滤除去树脂,滤液减压蒸除甲醇,残余物加入100mL水溶解,用100mL乙酸乙酯洗涤2次,水溶液加入1.5克活性炭室温搅拌脱色60min,抽滤,减压蒸干水相,得到14.4克玻色因,纯度98.9%,两步总收率75%。经液相色谱测定,(β,S)与(β,R)异构体的比例为63:37。MS(ESI)m/z193.0[(M+H)+]。1H NMR(400MHz,D2O):4.04-3.95(m,1H),3.92-3.87(m,1H),3.60-3.53(m,1H),3.39-3.10(m,4H),1.93-1.85(m,1H),1.65-1.58(m,0.63H),1.51-1.44(m,0.37H),1.19-1.14(m,3H)。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提供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的制备方法:
式V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在500mL的反应瓶中依次加入无水丙酮250mL、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38克(0.2mol)、对甲基苯磺酸2.6克(15mmol),于常温下搅拌24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丙酮,加入300mL二氯甲烷稀释,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到式V所示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的粗品。
式VI所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在500mL的反应瓶中加入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38克(0.2mol)、甲醇300mL、2,3-丁二酮31克(0.36mol)、原甲酸三甲酯38.2克(0.36mol)和对甲苯磺酸2.6克(15mmol),于70℃搅拌回流24小时。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除溶剂,残余物加入300mL二氯甲烷溶解,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一次,饱和食盐水洗涤一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有机相,过滤,滤液减压蒸除溶剂得到式VI所示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的粗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由C-β-D-吡喃木糖苷-7-(S)-羟基丙烷和C-β-D-吡喃木糖苷-7-(R)-羟基丙烷构成,并且(β,S)/(β,R)异构体的比例为80:20~60:40;
所述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有机溶剂和路易斯酸混合,向此溶液中加入硼氢化钠进行还原,再进行脱保护得到所述高活性玻色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酸为氯化铈、氯化锌;路易斯酸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0.02~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酮溶液的浓度为0.1~1mol/L,溶剂优选为低碳醇、二氯甲烷或两者的混合物,所述低碳醇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与硼氢化钠的摩尔比为1:0.4~1:1.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0~2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还原反应的时间为1~5h。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有机溶剂、路易斯酸和C-β-D-吡喃木糖苷-2-丙酮的3,4-二羟基缩酮混匀,在冰水浴条件下加入硼氢化钠,搅拌反应1~5h;反应结束后,加水淬灭反应,分出有机相,将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得到中间体;将中间体溶于甲醇,加入对甲苯磺酸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2~4h,加入碱性树脂调节反应体系pH为中性,过滤去除树脂,蒸除反应体系中的甲醇的残余物即为所述高活性玻色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反应结束后,水相部分采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并与有机相部分进行合并后洗涤、干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树脂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残余物还包括纯化步骤:向残余物中加水溶解得到粗品的水溶液,采用乙酸乙酯对所述水溶液进行洗涤,再加入活性炭进行搅拌脱色,将脱色后的水溶液蒸干得到所述高活性玻色因。
CN202211324776.XA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Pending CN1172292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4776.XA CN117229247A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4776.XA CN117229247A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29247A true CN117229247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4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4776.XA Pending CN117229247A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2924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9317A1 (fr) * 2004-04-23 2005-10-28 Oreal Nouveaux derives c-glycosides et utilisations cosmetiques
FR2944793A1 (fr) * 2009-04-23 2010-10-29 Oreal Derives de monosaccharides et leur utilisation pour reguler l'homeostasie cutanee
FR3034767A1 (fr) * 2015-04-07 2016-10-14 Centre Nat Rech Scient Reduction des fonctions carbonyles de glucides et derives de glucides en milieu aqueux par le dithionite de sodium
CN111559998A (zh) * 2020-05-20 2020-08-21 铭颜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合成方法
US20210163384A1 (en) * 2019-12-02 2021-06-03 Yale Universit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Enones to Saturated Alcohols
CN113735811A (zh) * 2021-11-03 2021-12-03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酰化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CN113735810A (zh) * 2021-11-03 2021-12-03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缩醛/缩酮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CN113912578A (zh) * 2021-11-02 2022-01-11 成都格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69317A1 (fr) * 2004-04-23 2005-10-28 Oreal Nouveaux derives c-glycosides et utilisations cosmetiques
CN1699390A (zh) * 2004-04-23 2005-11-23 莱雅公司 新的c-糖苷衍生物及其化妆用途
FR2944793A1 (fr) * 2009-04-23 2010-10-29 Oreal Derives de monosaccharides et leur utilisation pour reguler l'homeostasie cutanee
FR3034767A1 (fr) * 2015-04-07 2016-10-14 Centre Nat Rech Scient Reduction des fonctions carbonyles de glucides et derives de glucides en milieu aqueux par le dithionite de sodium
US20210163384A1 (en) * 2019-12-02 2021-06-03 Yale Universit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Enones to Saturated Alcohols
CN111559998A (zh) * 2020-05-20 2020-08-21 铭颜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合成方法
CN113912578A (zh) * 2021-11-02 2022-01-11 成都格纯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一种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制备方法
CN113735811A (zh) * 2021-11-03 2021-12-03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酰化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CN113735810A (zh) * 2021-11-03 2021-12-03 深圳瑞德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缩醛/缩酮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方电力等: "《探索玻色因的立体化学与生物活性》", 广东化工, vol. 48, no. 4, pages 3 - 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35811B (zh) 一种通过酰化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CN101883763B (zh) 用于合成软海绵素b类似物的中间体和方法
JPH02170A (ja) チエナマイシン合成中間体の製造方法
CN113735810B (zh) 一种通过缩醛/缩酮保护再还原合成玻色因的方法
Birch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and (-)-shikimic acid with asymmetric deuterium labeling, using tricarbonyliron as a lateral control group
CN115819387A (zh) 一种立体专一羟丙基四氢吡喃三醇的合成方法
CN106749446B (zh) 一种盐酸表柔比星中间体化合物ⅴ
CN110330500B (zh) 一种6β-羟基-7,8-二氢-吗啡衍生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
CN109320564B (zh) 一种l-来苏糖的制备工艺
CN103396464B (zh) 一种伊维菌素的制备方法
CN117229247A (zh) 一种高活性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CN107043362B (zh) 一种盐酸表柔比星中间体化合物ⅳ
GB1564807A (en) Cholestene derivatives
CN117624101A (zh) 一种高纯度玻色因的制备方法
CN111808156A (zh) 一种β-烟酰胺核糖氯化物的晶型1A、晶型1B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74846A (zh) 一种无溶剂化合成神经酰胺的方法
CN116253707A (zh) 一种高纯度玻色因的合成方法
CN115724899B (zh) 一种胆固醇的制备方法
CN114213483B (zh) 一种海洋黄酮糖苷的制备方法
CN114380681B (zh) 一种2-(溴甲基)-2-丁基己酸的合成方法
CN112778189A (zh) (3r,4s)-n-取代基-3-羧酸-4-乙基吡咯烷、中间体及乌帕替尼
CN103626815B (zh) 一种多杀菌素衍生物的化学合成方法
JPH02292295A (ja) エトポシドの製造方法
CN116425659B (zh) 一种合成帕拉米韦的方法
CN115215916B (zh) 一种制备阿法沙龙关键中间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