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190287A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90287A
CN117190287A CN202210602513.4A CN202210602513A CN117190287A CN 117190287 A CN117190287 A CN 117190287A CN 202210602513 A CN202210602513 A CN 202210602513A CN 117190287 A CN117190287 A CN 1171902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machine body
window air
state
outer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25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190287B (zh
Inventor
雷志盛
杨成立
刘雨
杨永艺
王铭升
张康文
申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251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9028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21000 priority patent/WO202323123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7190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190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90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内机部件和外机部件,内机部件包括内机本体,外机部件包括外机本体,窗式空调器具有外机本体与内机本体沿纵向间隔开,以使窗式空调器具备内机本体可位于室内侧且外机本体可位于室外侧的使用形态;其中,内机部件与外机部件转动连接,以使外机部件和内机部件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根据本发明的窗式空调器,可以改变形态,以满足除使用以外的其他要求。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是一种可以安装在窗口处使用的一体式空调器,为了满足降噪要求,一些窗式空调器设计为外机和内机之间具有底部敞开凹槽的马鞍形式,以利用凹槽卡在窗台上,通过墙体阻隔外机噪音。然而,此种窗式空调器的形态固定,难以满足除使用以外的其他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在于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可以改变形态,有利于满足除使用以外的其他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包括内机本体;外机部件,所述外机部件包括外机本体,所述窗式空调器具有所述外机本体与所述内机本体沿纵向间隔开,以使所述窗式空调器具备所述内机本体可位于室内侧且所述外机本体可位于室外侧的使用形态;其中,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机部件和所述内机部件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可以改变形态,以满足除使用以外的其他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轴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竖置,且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上部高度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横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顶板的交汇位置处,当所述外机本体呈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底板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上具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适于与安装于窗口的安装支架上的导轨配合,以用于实现所述外机本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沿内外方向的推拉导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顶板的交汇位置处,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适于续接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导轨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适于在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内机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阻止所述外机本体继续沿当前转动方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适于在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内机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搭扣件和第二搭扣件,所述第一搭扣件设于所述内机部件,所述第二搭扣件设于所述外机部件,在所述外机本体呈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搭扣件与所述第二搭扣件可搭扣锁定,以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在所述第一搭扣件与所述第二搭扣件分离解锁时,所述外机本体可离开所述第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拉杆和滑槽,所述滑槽沿纵向延伸且形成在所述内机部件上,所述滑槽的内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卡位槽,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外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滑槽配合以沿所述滑槽可滑移,当所述第二端配合于所述卡位槽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枢转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机本体上具有扣手槽,所述扣手槽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横向侧板、顶板、背板中的至少一个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使用形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安装状态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中间形态的侧视图;
图6是图4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侧视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与安装支架的一个配合状态图;
图9是图7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与安装支架的另一个配合状态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在转动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中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图16是图15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呈现安装形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剖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装配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组成的示意图;
图21是沿图20中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一个安装状态图;
图23是图2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装配到位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包括:内机部件101和外机部件102,内机部件101包括内机本体1,外机部件102包括外机本体2,窗式空调器100具有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具备内机本体1可位于室内侧且外机本体2可位于室外侧的使用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窗式空调器100适于设置在窗口200使用,窗口200的内外方向(即贯穿窗口200的方向)为“纵向”,窗口200的宽度方向为“横向”,窗口200的高度方向为“竖向”。
简言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内机部件101包括适于设在室内侧的内机本体1,外机部件102包括适于设在室外侧的外机本体2,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设在室内侧,以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等,外机本体2设在室外侧,以与室外环境换热。
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内机本体1可以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等,外机本体2可以包括压缩机、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等等,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之间连接冷媒管,从而使得室内机侧换热器、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等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以实现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去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等等,这里不再举例。
如图1所示,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转动连接,以使外机部件10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转动轴线L可转动,以使窗式空调器100变换形态。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转动轴线L沿横向延伸”中的“横向”,指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的横向。
由此,当将外机部件102和内机部件101中的一个作为转动部件,另一个作为静止部件,在需要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时,可以施力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绕转动轴线L转动,从而可以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以满足不同需求。例如,可以通过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变换,满足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要求、或搬运要求、或包装要求、或运输要求等等,使得窗式空调器100在安装、或搬运、或包装、或运输等场景下,无需受窗式空调器100的使用形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形态)限制影响,可以通过灵活变换形态(例如变换为图3或图4所示形态)而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枢转相连,从而使得外机部件102与内机部件101发生相对转动所绕的转动轴线L是唯一确定的,不存在多个转动轴线或者其他情况,从而可以保证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转动的轨迹是确定的。由此,在需要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时,可以使得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绕唯一确定的转动轴线L转动,从而使得转动部件的转动轨迹唯一且确定,转动部件的转动平稳、转动支撑可靠(即以唯一的转动轴线L处为支撑),进而有效地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可靠地变换形态,驱动转动部件转动的动作简单、顺利、省力。例如在一些可选示例中,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可以通过诸如铰链组件106、轴承、转轴等枢转机构枢转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通过至少一个连杆的活动连接代替绕唯一转动轴线L的枢转相连,则转动轴线为至少两个,当转动部件相对静止部件发生转动时,转动部件的运动轨迹不确定,导致驱动转动部件转动的操作较难,不好控制。而且如果是多个转动轴线,则难以通过转动位置对转动部件进行可靠且有效的转动支撑,例如通过两端均可转动的连杆连接内机部件和外机部件,连杆难以对转动部件形成可靠支撑,从而导致驱动转动部件运动更加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相对转动轴线L在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和第二状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竖置,且转动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上部高度位置(但转动轴线L的纵向位置不限)。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二状态下,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横置,以作为外机本体2的底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的“竖置”是竖直或者大体竖直,“横置”是水平或者大体水平,当作广义理解。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指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外机本体2的面向窗口处墙体的一侧结构,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封闭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可以是外机本体2的壳体的一侧壁面,又例如当外机本体2为半敞开式结构时,第一背板21还可以是冷凝器的一侧壁面。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机本体2相对转动轴线L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旨在于说明外机本体2具备通过转动进行上述两个状态切换的能力,但是,并不限制必须通过驱动外机本体2的转动来实现上述两个状态的切换,例如在需要外机本体2的状态进行切换时,可以是通过驱动外机部件102的转动实现,也可以是驱动内机部件101的转动实现,这些均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一状态。而当窗式空调器100需要变换为方便安装的安装形态时(例如图3和图4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变换为第二状态。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窗式空调器100在使用形态和安装形态之间切换时,内机本体1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发生变换、也可以不发生变换,这里不作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外机本体2无论是在第一状态下、还是在第二状态下,转动轴线L的竖向高度位置可以是维持不变的,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转动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而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抬起至横置形态,从而转动轴线L相当于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
也就是说,大体相当于:外机本体2呈现第一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低于转动轴线L所在水平面,而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体2整体大体高于转动轴线L所在水平面。例如,外机本体2可以通过底部抬高的向上转动(如图3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得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
由此,当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时,由于外机本体2整体相对转动轴线L抬高,从而可以很容易地从室内侧向室外侧的方向,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进而可以降低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也就是说,避免了通过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使得外机本体2的底壁超过窗台高度,使得外机本体2得以从内向外推出的操作,从而使得操作更加省力。而且,由于无需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再将外机本体2推出,从而避免了从内向外推动整机时,由于整机重心高度较高难以控制,引发的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安装的安全性。
例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时,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内外方向间隔开,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外机部件102的上部内端与内机部件101的上部外端枢转相连。
例如图3和图4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外机部件102,以使外机部件102绕转动轴线L按照逆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外机部件102转动90°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此时,外机本体2的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向室外侧、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向室内侧、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上、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下。内机本体1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下、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上、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向室内侧、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向室外侧。
例如图5所示,如果向上拉动内机部件101,以使内机部件101绕转动轴线L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枢转,当内机部件101转动90°之后,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中间形态,此时,内机本体1的底板(即第二底板12)朝向室内侧、顶板(即第二顶板13)朝向室外侧、面板(即第二面板14)朝上、背板(即第二背板11)朝下。外机本体2仍然保持底板(即第一底板22)朝下、顶板(即第一顶板23)朝上、面板(即第一面板24)朝向室外侧、背板(即第一背板21)朝向室内侧。可以理解的是,将呈现中间形态的窗式空调器100(如图5所示)整体逆时针旋转90°,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呈现安装形态(例如图3所示)。
综上,如图1和图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转动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高度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转动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下部高度位置,由于转动轴线L的竖向高度不变,相当于外机本体2整体抬高,从而在内机本体1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通过窗口200从室内侧推出到室外侧,降低了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难度,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更加省力,容易控制,降低整机向室外侧倾倒跌落的危险。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那么,在需要将外机本体2从窗口200向外推出时,需要将窗式空调器100整体抬高,操作费力。而且,如果窗式空调器100始终维持使用形态,抬高整机以向外推出整机时,由于内机部件101的高度也较高(例如高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整机重心偏高,存在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的问题,不易控制,存在危险。
而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由于在安装形态下,内机部件101可以仍然维持在使用形态的高度,例如低于窗口200的底沿高度,安装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从内机本体1的顶部按压住内机本体1,避免外机本体2向外倾倒跌落的问题,容易控制,降低危险。
另外,如上所述,窗式空调器100从使用形态变换为安装形态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图1和图3所示,外机本体2可以通过绕转动轴线L的逆时针转动90°,从第一状态转动到第二状态,使得窗式空调器100从使用形态转变为安装形态。或者,例如图1和图5所示,内机本体1可以通过绕转动轴线L的顺时针转动90°,使得窗式空调器100转变为中间形态,再结合图3和图5,将整机整体逆时针转动90°,使得窗式空调器100从中间形态转变为安装形态(例如图3所示形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和图2所示,内机部件101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200的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转动轴线L位于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与顶板(即第一顶板23)的交汇位置处(即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下,外机本体2的上部的靠近室内侧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支架3的外端延伸至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旨在于说明内机部件101与外机本体2连接的位置,并不限制如何实现相连,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间接相连,且间接相连所用的连动件的设置位置不限,例如可以设置于连接支架3,也可以是设置于内机本体1。.
由此,由于内机部件101包括可以穿过窗口200且与外机本体2枢转相连的连接支架3,从而使得转动轴线L可以位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即外机本体2的背板与顶板的交汇位置处),这样,当将内机部件101作为静止部件,转动外机部件102时,相当于只有外机本体2绕着其上部内端位置处的转动轴线L转动,从而可以以转动轴线L的位置为可靠的转动支撑,提高外机本体2枢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减小外机部件10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减小驱动外机部件10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较低(例如窗口200高度较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的连接关系不限,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等等,这里不作限制。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固定连接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始终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使用形态时,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是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沿纵向间隔开。而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滑动连接时,且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连接支架3可以是叠置在内机本体1的上部,以使内机部件1与外机部件2呈现挨着的形态,也可以是连接支架3的至少部分位于内机本体1的外侧,以使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纵向间隔开的形态。
当内机本体1与连接支架3是沿纵向可相对移动的滑动连接时,可以调整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相对纵向位置,从而有利于缩小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距离以方便包装和运输,还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与内机本体1的纵向间隔距离匹配不同窗台的纵向尺寸要求。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代替连接支架3,其中内机部件101包括可从内向外伸入窗口200的第一支架,外机部件102包括可从外向内伸入窗口200的第二支架,第一支架的外端(即靠近室外侧的一端)与第二支架的内端(即靠近室内侧的一端)枢转相连(图未示出该实施例)。此时,当将内机部件101作为静止部件,转动外机部件102时,外机本体2和第二支架一起绕着转动轴线L转动,外机部件10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大,驱动外机部件10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较大,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稍高(例如窗口200高度需要稍高一些)。
或者,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第三支架代替连接支架3,此时,外机部件102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200的第三支架,第三支架的内端(即靠近室内侧的一端)与内机本体1的上部外端(即窗式空调器100处于使用形态下,内机本体1的上部的靠近室外侧的一端)枢转相连(图未示出该实施例)。此时,当将内机部件101作为静止部件,转动外机部件102时,外机本体2和第三支架一起绕着转动轴线L转动,外机部件102整体转动扫过的空间范围更大,驱动外机部件102转动所需的驱动力矩更大,且对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要求更高(例如窗口200高度需要更高一些,尤其是窗口200的纵向尺寸越大,所需窗口200的开设高度越高)。
此外,当内机部件101包括连接支架3,连接支架3的外端与外机本体2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时,相对于外机部件102也包括支架段(如上述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的方案而言,在转动外机部件102时,避免了外机本体2向支架段(如上述第二支架或第三支架)施力,引发支架段受压损坏、断裂等隐患,从而可以低成本地提高结构可靠性。并且,当外机部件102不包括支架段时,可以简化外机部件102的结构,降低成本,简化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与连接支架3的底板平齐。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平齐”可以是完全平齐,或者大体平齐。由此,当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动外机本体2时,外机本体2穿过窗口200的过程中,窗式空调器100整体在竖向上几乎不用移动,连接支架3就可以紧跟着外机本体2也穿入窗口200,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装配效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图8所示,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上具有第一导向结构25,第一导向结构25适于与安装于窗口200的安装支架300上的导轨301配合,以用于实现外机本体2在第二状态下的沿内外方向的推拉导向。由此,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可以利用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的配合,顺利且省力地将外机本体2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出。
进一步地,结合图6、图7和图9,连接支架3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结构31,第二导向结构31适于续接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配合。也就是说,当窗式空调器100呈现安装形态时,可以先利用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的配合,顺利且省力地将外机本体2从室内侧向室外侧推出,接着可以利用第二导向结构31与导轨301的配合,将连接支架3推入窗口200内,在此过程中,窗式空调器100整体在竖向上不用移动,连接支架3就可以紧跟着外机本体2也穿入窗口200,从而简化了操作,使得操作更加省力便捷,装配效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向结构25、第二导向结构31、以及导轨301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较好的满足导向要求即可,例如均可以为长条的板条形状等等,这里不作限制。
简言之,在连接支架3的底部和外机本体2的背板分别设置第二导向结构31和第一导向结构25,同时在安装支架300上设置导轨301,将窗式空调器100变换为安装形态,且内机本体1与外机本体2沿纵向间隔开且通过连接支架3相连,此时,将窗式空调器100放在安装支架300上,使得外机本体2底部的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配合,沿着导轨301的导向向外推动窗式空调器100,随着整机向外移动,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的配合部分减少,第二导向结构31逐渐进入至与导轨301配合,且第二导向结构31与导轨301的配合部分增长,从而保证整机与安装支架300的配合可靠。当外机本体1完全伸出到窗口200的外侧后,第一导向结构25与导轨301脱离,第二导向结构31仍与导轨301配合,使得整机可靠与安装支架300配合。之后,可以向下转动外机本体1,使得外机本体1变换为满足使用要求的第一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上还可以具有加强导轨,加强导轨可以为两条且分置在外机本体2的背板的横向两侧,全部第一导向结构25均位于两个加强导轨之间,当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两个加强导轨夹设在安装支架300的横向两侧或者与安装支架300上对应位置设置的导向结构配合,从而进一步起到导向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04(结合图10和图11),第一限位结构104适于在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转动至第二状态时(例如图3所示状态),阻止外机本体2继续沿当前转动方向转动(例如阻止图3中所示的外机本体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以使得安装人员较为容易地将外机本体2变换至第二状态,简化操作,提高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结构104的结构和设置位置不限,只要能够实现上述限位即可。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通过铰链组件106枢转相连时,第一限位结构104可以集成于铰链组件106,例如,铰链组件106可以包括相对转动的第一铰接件41和第二铰接件42,第一铰接件41上设有第一止挡部411,第二铰接件42上设有第二止挡部421,在外机本体2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止挡部411与第二止挡部421止挡配合,以阻止外机本体2继续沿当前转动方向转动。
又例如,结合图11,第一限位结构104还可以分解为设于内机部件101的第一子结构1041和设于外机部件102的第二子结构1042,当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第一子结构1041与第二子结构1042止挡配合,从而阻止外机本体2继续沿当前转动方向转动,等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第二限位结构105,第二限位结构105适于在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转动至第二状态时,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例如阻止图12中所示的外机本体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可以使得外机本体2较为稳定地停留在第二状态,便于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结构105的结构和设置位置不限,只要能够实现上述限位即可。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二限位结构105为搭扣形式且包括第一搭扣件61和第二搭扣件62,第一搭扣件61设于内机部件101,第二搭扣件62设于外机部件102,在外机本体2呈现第二状态时(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状态),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可搭扣锁定,第二限位结构105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在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分离解锁时,外机本体2可离开第二状态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以变换回第一状态(例如变换为图1和图14所示的状态)。由此,第二限位结构105简单,便于实现位置锁定。
可选地,如图12-图14所示,搭扣形式的第二限位结构105可以为两个且分置在外机部件102的横向两侧,当外机部件102处于第一状态时(结合图1和图14所示),第一搭扣件61与内机部件101的上部靠近内机本体1的背板(即第二背板11)的部位连接,且从室内侧向室外侧倾斜向上延伸,第二搭扣件62与外机部件102的上部靠近外机本体2的背板(即第一背板21)的部位连接,且从室外侧向室内侧倾斜向上延伸。当外机部件102转动至第二状态时(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搭扣件62转动至与第一搭扣件61连成直线并钩挂连接,从而与外机部件102、内机部件101形成三角形支撑限位,形成较为稳固的限位。
又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限位结构105还可以包括拉杆71和滑槽72,滑槽72沿纵向延伸且形成在内机部件101上,滑槽72的内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卡位槽73,拉杆7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711和第二端712,第一端711与外机本体2转动连接,第二端712与滑槽72配合以沿滑槽72可滑移,结合图16,当第二端712配合于卡位槽73时,第二限位结构105可以阻止外机本体2朝向恢复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例如阻止图16中所示的外机本体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第二限位结构105简单,便于实现位置锁定。
可选地,如图15和图16所示,拉杆71可以为两个且分置在外机部件102的横向两侧,如图15所示,当外机部件102处于第一状态时,拉杆71的第一端711与外机部件102的上部的靠近面板(即第一面板24)的部位连接。如图16所示,当外机部件102向第二状态转动时,拉杆71的第二端712可以朝向室内侧滑移,并进入卡位槽73,此时拉杆71与外机部件102、内机部件101的连接可以形成三角形,形成较为稳固的限位,外机部件102在重力的作用下,即使具有向下转动的趋势,但是由于拉杆71的第二端712卡嵌在卡位槽73内,外机部件102也无法沿着滑槽72向室外侧滑移,从而阻止外机部件102朝向图15所示的第一状态转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17,第二限位结构105还可以包括复位弹簧74,复位弹簧74连接在内机部件101与第二端712之间,以向第二端712施加朝向卡位槽73运动的弹性力。由此,在外机部件102从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转动时,复位弹簧74可以伸长,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的效果。并且,当拉杆71的第二端712进入卡位槽73时,在复位弹簧74的作用下,可以对拉杆71施力,形成更为稳固的限位、阻止外机部件102倒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支架3的外端与外机本体2可以通过铰链组件106枢转相连。其中,铰链组件106的类型不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和图19所示,铰链组件106可以为外露铰链a,外露铰链a的至少部分可以显露在连接支架3的顶壁外或底壁外。由此,可以简化外露铰链a的安装和检查。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铰链组件106还可以为内置铰链b,并未显露在连接支架3的顶壁外或底壁外。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内机部件101与外机部件10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枢转相连,例如通过轴承或者转轴连接等等,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铰链组件106可以包括铰接相连的设于内机部件1的第一铰接件41和设于外机部件2的第二铰接件4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铰接件41和第二铰接件42可以通过阻尼转轴43枢转相连。例如,阻尼转轴43可以采用弹簧垫片,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转动力矩,从而解决外机本体2转动快速掉落的问题,并且,阻尼转轴43的结构强足够,可以有效地支撑外机本体2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9-图21所示,外机本体2上具有扣手槽26,扣手槽26位于外机本体2的横向侧板(即第一侧板20)、顶板(即第一顶板23)、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中的至少一个上。也就是说,可以在外机本体2上加工槽形结构,作为扣手槽26,从而便于转动外机本体2。值得说明的是,为了降低窗式空调器100对室内环境造成的噪音影响,可以将压缩机设置于外机本体2内,因此,外机本体2的重量相对较重,通过设置扣手槽26,使得安装人员可以稳定且可靠地操作外机本体2转动,避免手滑的问题。
例如图20和图21所示,扣手槽26为两个且位于外机本体2的横向两侧板靠上的位置,又例如图19所示,扣手槽26为两个且位于背板(即第一背板21)上且沿横向间隔开,由此,都比较有助于通过抓握扣手槽26操作外机本体2转动,从而便于手动变换窗式空调器100的形态。
可选地,扣手槽26的宽度可以在800mm以上,从而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大于手掌宽度,从而使得可以有效提起机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窗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支撑组件108,支撑组件108可活动地在连接支架3与外机本体2之间,且用于阻碍(不是阻止)外机本体2作底部降低的翻转运动。例如,在外机本体2相对内机部件101作底部降低的向下转动(例如沿图20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向外机本体2提供朝该方向转动的阻力,以缓冲外机本体2的向下转动,避免外机本体2快速向下转动撞击或掉落等问题,提高了安装可靠性和安全性。又例如,在外机本体2向上翻转时,通过支撑组件108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外机本体2向下转动,从而可以使得安装人员的操作更加省力,降低操作难度。
例如图20所示,支撑组件108可以包括可相对滑动的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之间具有蓄能介质,第一支撑件81的远离第二支撑件82的长度一端与连接支架3转动连接,第二支撑件82的远离第一支撑件81的长度一端与外机本体2转动连接。由此,支撑组件108可以通过第一支撑件81和第二支撑件82的相对滑动实现伸缩,并利用蓄能介质实现支撑,例如,在外机本体2向下转动时,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相对运动使支撑组件108缩短,此时会压缩蓄能介质,蓄能介质可以提供上述阻力,以缓冲外机本体2的向下转动。
可选地,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中的一个为套筒,另一个为插杆,插杆可推拉地设于套筒,蓄能介质为设于套筒内的气体、或液体、或弹簧83。也就是说,第一支撑组件8可以为气压杆、液压杆、弹簧伸缩杆等等。由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保证第一支撑件81与第二支撑件82相对滑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并且蓄能介质的可选种类较多,可以较为可靠且稳定地发挥支撑阻碍作用。
相关技术中的马鞍式窗机,内机与外机是相对固定的,内机的上端与外机的上端连接,安装时,需要将马鞍式窗机整体抬高,将外机推出到窗外,该操作较为费力,且外机存在向外跌落的风险。
而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将外机本体2设置为可枢转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机本体2可以绕唯一的转动轴线L转动90°从第一状态(例如图1和图2所示状态)到达第二状态(例如图3和图4所示状态)。例如可以通过手提起内机部件101转动90°,内机部件101转动成竖直状态(例如图5所示),或者通过手提起外机本体2转动90°,外机本体2转动成水平位置(例如图3所示)。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外机本体2变换为第二状态时,采用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的配合,锁定外机本体2的位置不动。其中,在转动内机部件101或外机本体2时,借用支撑组件108的支撑阻力,使得外机本体2能够轻松转动到90°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当外机本体2旋转90°到达第二状态后,外机本体2的下底面(即第一背板21)与连接支架3的下底面平齐,从而可以顺利且平滑地将外机本体2和连接支架3向外推出。
当外机本体2到达室外侧后,结合图22,把第一搭扣件61与第二搭扣件62的锁定解除,然后在支撑组件108的作用下,使得外机本体2可以缓慢旋转落下。结合图23,当外机本体2转动90°回到第一状态时,可以落到安装支架300的支撑腿302上,由安装支架300支撑窗式空调器100,从而实现对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和固定,安全可靠。
由此,可以有效地解决马鞍式窗机安装困难,以及外机太重不易直接从窗口200抬到室外侧进行安装的问题。此外,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实现低温制热功能,在-30℃也能正常运行,这里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机部件,所述内机部件包括内机本体;
外机部件,所述外机部件包括外机本体,所述窗式空调器具有所述外机本体与所述内机本体沿纵向间隔开,以使所述窗式空调器具备所述内机本体可位于室内侧且所述外机本体可位于室外侧的使用形态;其中,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外机部件和所述内机部件中的一个相对另一个绕沿横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转动轴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可往复转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竖置,且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上部高度位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横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顶板的交汇位置处,当所述外机本体呈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所述连接支架的底板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上具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适于与安装于窗口的安装支架上的导轨配合,以用于实现所述外机本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沿内外方向的推拉导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部件包括适于穿设于窗口的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外机本体的上部内端枢转相连,以使所述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背板与顶板的交汇位置处,所述连接支架的底部具有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适于续接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导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适于在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内机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阻止所述外机本体继续沿当前转动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适于在所述外机本体相对所述内机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搭扣件和第二搭扣件,所述第一搭扣件设于所述内机部件,所述第二搭扣件设于所述外机部件,在所述外机本体呈现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搭扣件与所述第二搭扣件可搭扣锁定,以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在所述第一搭扣件与所述第二搭扣件分离解锁时,所述外机本体可离开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拉杆和滑槽,所述滑槽沿纵向延伸且形成在所述内机部件上,所述滑槽的内端具有向上延伸的卡位槽,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外机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滑槽配合以沿所述滑槽可滑移,当所述第二端配合于所述卡位槽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阻止所述外机本体朝向恢复所述第一状态的方向倒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部件与所述外机部件枢转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本体上具有扣手槽,所述扣手槽位于所述外机本体的横向侧板、顶板、背板中的至少一个上。
CN202210602513.4A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1171902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513.4A CN117190287B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PCT/CN2022/121000 WO2023231239A1 (zh) 2022-05-30 2022-09-23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2513.4A CN117190287B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287A true CN117190287A (zh) 2023-12-08
CN117190287B CN117190287B (zh) 2025-03-07

Family

ID=8899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2513.4A Active CN117190287B (zh) 2022-05-30 2022-05-30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9028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841A (zh) * 2004-05-19 2005-11-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机
CN209070892U (zh) * 2018-09-28 2019-07-05 深圳市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箱体运输车
CN211650493U (zh) * 2019-12-17 2020-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安装架组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KR20210080821A (ko) * 2019-12-23 2021-07-01 윈쎄이 주식회사 수직방향 거치식 창문형 에어컨
CN214352336U (zh) * 2021-01-18 2021-10-08 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工具箱
CN217876117U (zh) * 2022-05-30 2022-11-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9841A (zh) * 2004-05-19 2005-11-2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机
CN209070892U (zh) * 2018-09-28 2019-07-05 深圳市光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屏箱体运输车
CN211650493U (zh) * 2019-12-17 2020-10-0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安装架组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KR20210080821A (ko) * 2019-12-23 2021-07-01 윈쎄이 주식회사 수직방향 거치식 창문형 에어컨
CN214352336U (zh) * 2021-01-18 2021-10-08 临工集团济南重机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机工具箱
CN217876117U (zh) * 2022-05-30 2022-11-22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90287B (zh) 2025-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4928B2 (en) Articulated freezer drawers
CN217876117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001649U (zh) 窗式空调器
EP2762421B1 (en) Locking system applicable in large container
CN106193917B (zh) 剪力架式隐形门
CN217952451U (zh) 窗式空调器
CN117190287A (zh) 窗式空调器
CN218096221U (zh) 窗式空调器组件
WO2023231239A1 (zh) 窗式空调器
CN107605318A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的温感闭窗器
CN115247887A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组件的安装支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WO2023231240A1 (zh) 窗式空调器
WO2024109356A1 (zh) 空调器
CN207315102U (zh) 一种可自动关闭的温感闭窗器
WO2023231238A1 (zh) 窗式空调器
CN106761111A (zh) 一种活动式闭窗器
CN207759264U (zh) 一种可组合拖拉的货架
CN115538896A (zh) 一种收纳式门窗系统
WO2023231241A1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705291U (zh) 铁路道岔整体运输用锁具组件
CN218563424U (zh) 一种收纳式门窗系统
CN201433661Y (zh) 一种四向门
CN112265493A (zh) 铁路道岔整体运输用锁具组件
CN214997115U (zh) 一种内开内倒窗
CN218033689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组件的安装支架和窗式空调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