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162662A -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2662A
CN117162662A CN202211085916.2A CN202211085916A CN117162662A CN 117162662 A CN117162662 A CN 117162662A CN 202211085916 A CN202211085916 A CN 202211085916A CN 117162662 A CN117162662 A CN 117162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circulating
water cool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59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ajia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ajia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ajia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ajiang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591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26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2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26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玻璃冷却的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包括运输带和水冷却机构;水冷却机构包括水冷箱和循环冷却组件;水冷箱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水冷凹槽,水冷凹槽的底面凸起设置有若干凸起条,所述凸起条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水冷凹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围设于所述凸起条的四周;所述挡水板的外侧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内侧之间形成集水槽;水冷箱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空腔,水冷箱顶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蓄水空腔内的冷却水从出水孔涌出从而对运输带进行冷却;循环冷却组件两端分别与集水槽和蓄水空腔连通;本发明对玻璃冷却的效率高,且无需对玻璃进行浸水清洗并烘干,有效避免了水渍的出现,提高印刷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冷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些玻璃产线中,玻璃需要多次印刷,每次印刷玻璃后需要烘干油墨,使得油墨快速变干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在烘烤的过程中玻璃的温度便会升高,需要对玻璃进行冷却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印刷,需要印刷一次冷却一次;现有技术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步骤;包括第一次印刷--烘干油墨--清洗冷却--烘干--第二次印刷,如此类推,在清洗冷却--烘干的过程中需要冷水冲洗降温,烘干机烘干等步骤,工序繁琐且由于烘干油墨时玻璃较高,冷水冲洗玻璃进行降温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对玻璃冷却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包括运输带和水冷却机构;所述水冷却机构包括水冷箱和循环冷却组件;
所述水冷箱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水冷凹槽,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凸起设置有若干凸起条;
所述水冷凹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围设于若干所述凸起条的四周;所述挡水板的外侧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内侧之间形成集水槽;
所述凸起条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一斜面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相接;
所述水冷箱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空腔,所述水冷箱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分别连通所述水冷凹槽和所述蓄水空腔;
所述循环冷却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循环冷却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蓄水空腔连通;
所述运输带设置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上方,所述运输带不透水,且所述运输带的底面抵压于所述凸起条的顶端并向前运输。
优选的,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上端相接处设置有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运输带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冷凹槽的宽度,且小于所述水冷箱顶面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水冷箱的顶面还设置有两块围栏板,两块所述围栏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冷箱的顶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挡水板的顶面不低于所述凸起条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水冷箱顶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刮水条。
优选的,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和换热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
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循环水箱通过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冷箱的蓄水空腔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箱的内部;所述回水口的出水面积至少为所述出水孔的总出水面积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运输带连接有运输驱动组件,所述运输驱动组包括两个转动轴和驱动件,所述运输带环绕在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凸起条的顶端抵于所述运输带的底面。
优选的,所述运输带采用特氟龙材质制备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通过运输带将玻璃向前输送,水冷箱的内部的蓄水空腔中的冷却水在循环冷却组件的作用下进入挡水板之间的冷却凹槽中,运输带将玻璃运输经过水冷箱的顶面时,运输带与水冷凹槽内的冷却水接触,利用冷却水与运输带的底面进行热交换,吸收玻璃的热量,大大提高玻璃冷却的效率和效果,无需对玻璃进行浸水清洗并烘干,有效避免了水渍的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侧面剖视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运输带101、转动轴102、水冷却机构200、水冷箱210、水冷凹槽211、回水口2111、凸起条212、第一斜面2121、第二斜面2122、蓄水空腔213、出水孔214、集水槽215、围栏板216、刮水条217、挡水板218、循环冷却组件220、循环水箱221、循环水泵222、换热器2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包括运输带101和水冷却机构200;所述水冷却机构200包括水冷箱210和循环冷却组件220;
所述水冷箱210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水冷凹槽211,所述水冷凹槽211的底面凸起设置有若干凸起条212;所述运输带101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冷凹槽211的宽度,且小于所述水冷箱210顶面的宽度;
所述水冷凹槽211内设置有挡水板218,所述挡水板218围设于若干所述凸起条212的四周;所述挡水板218的外侧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内侧之间形成集水槽215;
所述凸起条212包括第一斜面2121和第二斜面2122,所述第一斜面2121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面2122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一斜面212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面2122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水冷凹槽211的底面相接;
所述水冷箱210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空腔213,所述水冷箱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214,所述出水孔214分别连通所述水冷凹槽211和所述蓄水空腔213,所述蓄水空腔213内的冷却水从所述出水孔214涌出从而对所述运输带101进行冷却;出水孔214设置在两个凸起条212之间,且每相邻两个凸起条212之间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出水口214,保证相邻凸起条212之间充满冷却水,从而有效对运输带101上的玻璃板材进行冷却。
所述循环冷却组件220的输入端与所述集水槽215连通,所述循环冷却组件220的输出端与所述蓄水空腔213连通;
所述运输带101设置于所述水冷却机构200的上方,所述运输带101不透水,且所述运输带101的底面抵压于所述凸起条212的顶端并向前运输。
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以对需要降温的玻璃印刷品为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运输带101将需要降温的玻璃运输并从水冷箱210上经过,运输带101会抵压在水冷凹槽211内的凸起条212向前进行运输,与此同时,循环冷却组件220启动,将冷却水输入到水冷箱210内部的蓄水空腔213内,随着蓄水空腔213内的水位上升并在循环冷却组件220的输入压力下,冷却水从凸起条212之间的出水孔214涌出,冷却水就会向四处扩散,在挡水板218的挡水作用下,挡水板218围成的空间内水位不断升高,并随着凸起条212之间的水面升高,水面会与运输带101的底面接触,从而通过冷却水对运输带101的底面进行降温,进而吸收运输带101上运输的玻璃的热量,从而达到对玻璃降温的目的;
循环冷却组件220的输入端与挡水板218外侧的集水槽215连通,当挡水板218内侧围闭的空间内冷却水满后,就会溢出至挡水板218外侧的集水槽215内,并流入循环冷却组件220中,循环冷却组件220将水经过降温后重新输入至蓄水空腔213内,从而实现水循环,通过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对运输带101和玻璃进行降温,从而提高对玻璃的冷却效率;另外通过调整循环冷却组件220的输入输出量保持一致,从而保证水冷凹槽211内进水量和集水槽215的排水量一致,从而保持水冷凹槽211内的水流动和保证水的低温。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运输带101左右方向的宽度应大于水冷凹槽211左右方向的宽度,但小于水冷箱210顶面的左右方向的最大宽度,当水冷凹槽211中的冷却水满时,冷却水可以从运输带101的底面的左右两边流回至集水槽215内,避免滴落到水冷箱210外部,同时也避免水会流至运输带101的上表面。
另外,出水孔214设置在凸起条212之间,在水循环中,冷却水从凸起条212之间涌出后,往凸起条212的左右两端流动并在挡水板218的挡水作用下,凸起条212之间的水面不断升高,并与运输带101接触,从而有效保证冷却效果。另外凸起条212可以起到将运输带101抬起的作用,避免运输带101将出水孔214堵住而导致出水流速变大,使得运输带101被水柱顶起而无法形成一个平整的面,放置在运输带101上的玻璃由于无法与运输带101保持良好的接触因此冷却效果较差;而凸起条212能够将运输带101抬起一定的高度,使得运输带101不会将出水孔214堵住,因此从出水孔流出的冷却水流速稳定,加上挡水板218可以将凸起条212围起来,使得冷却水从出水孔214流出后不会立即流走,而是在挡水板218所围成的空间内暂留,使挡水板218所围成的空间中能够充满冷却水,而与运输带101热交换后的水则从挡水板218的上边缘漫出,并流入集水槽215中,这样可以令冷却水的流动更加可控,因此运输带101的整个底部都能够与冷却水得到充分的接触,因此冷却更加均匀。
此外,若干所述凸起条212沿运输带101的运输的前后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对运输带101进行支撑;第一斜面2121的上端和第二斜面2122的上端相接,第一斜面2121的下端和第二斜面2122的分别与水冷凹槽211的底面相接;使得第一斜面2121和第二斜面2122的上端与运输带101的底面接触的面积很小,甚至可以看作只有一条线接触,因此相邻两条凸起条212之间的水面面积更大,冷却水与运输带101的接触面积更大,有效提高对玻璃的冷却效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凸起条212可以是与水冷箱210一体成型制备而成,或凸起条212通过后期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水冷箱210的水冷凹槽211的底面;此时冷却水从出水孔214流出后,对凸起条212的第一斜面2121和第二斜面2122浸泡,从而对凸起条212起到冷却的作用,降低凸起条212的整体温度,当运输带101与凸起条212接触时,凸起条212也能对运输带101起降温的效果,提高冷却效率。
现有技术中清洁机会对玻璃进行淋水或浸泡,然后利用毛刷将玻璃表面刷干净,然后利用海绵辊对玻璃表面吸水,最后再进行烘干;烘干的速度难以控制,玻璃的传输速度快会烘不干,玻璃的传输速度慢导致效率低,能耗变高。由于前工序必须要将油墨完全烘干才可以清洗,因此烘烤所需的温度高,玻璃的温度也相对较高,清洗冷却所需的时间长,效率低,且清洗时刷子上的刷毛会附着在玻璃表面,对玻璃表面的干净造成影响,另外这种清洗机清洗冷却后的玻璃在烘干后的玻璃表面容易残留水渍,影响印刷效果,不利于提高玻璃印刷效率,还有现有技术中的清洗机中毛刷和海绵辊都属于快速消耗品,平均半年左右的寿命,使用成本高。另外,清洗机需要对玻璃用水冲洗、毛刷刷洗、烘干等操作,功率高达12-15kw,功耗高,因此使用成本高,另外,毛刷和海绵辊都属于快速消耗品,平均半年左右的寿命,成本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设备成本只需进行水冷或者配合风冷进行降温,功率低至4kw左右,功耗低,另外只有运输带101和海绵属于消耗品,成本较低;本发明无需对玻璃进行浸水清洗并烘干,有效避免了水渍的出现,提高玻璃的印刷质量。
另外,现有技术清洗机仅仅用冷水冲洗,没有冷却系统,清洗水的温度会逐渐升高,水也吸热蒸发,蒸发量大,因此需要经常换水或者添水,本实施例采用冷却水,冷却水进入水冷凹槽211内吸收运输带101和玻璃的热量后,经过循环冷却组件220降温后再输入到蓄水空腔213并进入水冷凹槽211内进行水冷,用于降温的冷却水的温度低,所以蒸发量小,因此无需频繁换水,使用更方便。
进一步的是,凸起条212的第一斜面2121的上端和第二斜面2122的上端相接处设置有倒圆角,可以有效保护运输带101的底面,避免划损运输带101,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是,所述集水槽215的底面低于所述水冷凹槽211的底面。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向下凹陷集水槽215呈环状设置在挡水板218的外侧,从挡水板218之间溢出的冷却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往集水槽215的方向流动,集水槽215的底面低于所述水冷凹槽211的底面,保证集水槽215能够容纳足够的冷却水,避免冷却水从集水槽215溢出水冷箱210的顶面,导致冷却水外溢的问题。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冷箱210的顶面还设置有两块围栏板216,两块所述围栏板216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冷箱210的顶面的两侧。所述围栏板216从所述水冷箱210的顶面凸起设置,围栏板216可以进一步的对冷却水进行围挡,避免冷却水从水冷凹槽211内溢出。
进一步的是,所述挡水板218的顶面不低于所述凸起条212的顶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将挡挡水板218的顶面设置不低于所述凸起条212的顶端;通过挡水板218可以将所有凸起条212围闭起来形成水冷凹槽211,使得出水孔214的涌出的冷却水面不断升高至挡水板218的顶面高度,保证冷却水的水面完全与运输带101的底面接触,从而保证冷却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冷箱210顶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刮水条217。具体的,刮水条217采用橡胶类材质制备,具有弹性,具有挡水的作用,可以避免集水槽215内的冷却水从前后两端溢出,同时还可以起到刮水的作用,位于前端的刮水条217,可以将运输带101底部的水刮出,使得冷却水回流至集水槽215内,避免运输带101将冷却水带出的问题。
进一步的是,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水箱221、循环水泵222和换热器223;所述集水槽215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2111;
所述回水口2111与所述循环水箱221通过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222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水箱221连接,所述循环水泵222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冷箱的蓄水空腔连接,所述换热器223的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箱221的内部;所述回水口2111的出水面积至少为所述出水孔214的总出水面积的两倍。
具体的,吸收过热量后的冷却水从挡水板218围起来的空腔中溢出,并流入挡水板218外侧的水冷凹槽211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挡水板218外侧的水冷凹槽211中的冷却水就会从回水口2111回流至循环水箱221内,换热器222的冷却管伸入至循环水箱221内,换热器222将循环水箱221内吸收过热量后的冷却水进行换热降温,使得循环水箱221内的水温降低至可以用于冷却的温度,在循环水泵221的泵水压力下,循环水箱221内的冷却水输出至水冷箱210的蓄水空腔213内,再从出水孔214涌出,再循环对运输带101和玻璃进行降温,保证对运输带101和玻璃进行降温的冷却水处于低温状态,保证对玻璃的冷却效率,另外设置循环水箱221可以避免循环水泵221直接从水冷凹槽211中抽取冷却水时抽入空气,从而将多余的空气输入至蓄水空腔213内,导致影响冷却效果的问题。
进一步的是,所述运输带101连接有运输驱动组件,所述运输驱动组包括两个转动轴102和驱动件,所述运输带101环绕在两个所述转动轴102的外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102转动,从而带动所述运输带101输送玻璃;所述凸起条212的顶端抵于所述运输带101的底面。
具体地,运输带101的两侧对应套设在两个转动轴102上驱动件可以是电机,由电机的驱动其中一个转动轴102转动,从而带动运输带101环绕两个转动轴102做转动传输运动,从而将运输带101上的玻璃向前运输,运输带101在运动中与凸起条212接触,在热量交换的作用下,通过凸起条212吸收玻璃的热量,从而提高玻璃降温效率。
进一步的是,所述运输带110采用特氟龙材质制备而成。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特氟龙输送带能在-70℃~+260℃之间的温度环境下工作,具有耐气候性、抗老化性。具有耐化学腐蚀,能耐强酸、强碱、王水及各种有机剂的腐蚀。防火阻燃性、透气性好。不易粘附任何物质,易于清洗;在高负载下,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尺寸稳定性能好(延伸系数小于5‰),强度高。因此有利于承载高温的玻璃。
进一步的是,相邻两个所述凸起条212之间的间距在45mm~50mm之间;所述水冷凹槽211的深度为1.5mm~2mm,所述凸起条212沿所述水冷凹槽211凸起的高度在2mm~2.5mm之间。水冷凹槽211的下陷深度为1.5mm~2mm,凸起条212的高度在2mm~2.5mm之间,保证运输带101与凸起条212接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的其他构成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带和水冷却机构;所述水冷却机构包括水冷箱和循环冷却组件;
所述水冷箱的顶面向下凹陷设置有水冷凹槽,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凸起设置有若干凸起条;
所述水冷凹槽内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围设于若干所述凸起条的四周;所述挡水板的外侧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内侧之间形成集水槽;
所述凸起条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上端相接,所述第一斜面的下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相接;
所述水冷箱的内部设置有蓄水空腔,所述水冷箱的顶面设置有若干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分别连通所述水冷凹槽和所述蓄水空腔;
所述循环冷却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集水槽连通,所述循环冷却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蓄水空腔连通;
所述运输带设置于所述水冷却机构的上方,所述运输带不透水,且所述运输带的底面抵压于所述凸起条的顶端并向前运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面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斜面的上端相接处设置有倒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的宽度大于所述水冷凹槽的宽度,且小于所述水冷箱顶面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水冷凹槽的底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的顶面还设置有两块围栏板,两块所述围栏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冷箱的顶面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板的顶面不低于所述凸起条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箱顶面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刮水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冷却组件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泵和换热器;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口;
所述回水口与所述循环水箱通过水管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水箱连接,所述循环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水冷箱的蓄水空腔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循环水箱的内部;所述回水口的出水面积至少为所述出水孔的总出水面积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连接有运输驱动组件,所述运输驱动组包括两个转动轴和驱动件,所述运输带环绕在两个所述转动轴的外侧面;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其中一个所述转动轴转动;所述凸起条的顶端抵于所述运输带的底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采用特氟龙材质制备而成。
CN202211085916.2A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Pending CN1171626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5916.2A CN117162662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5916.2A CN117162662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2662A true CN117162662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3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5916.2A Pending CN117162662A (zh) 2022-09-06 2022-09-06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2662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9555A (en) * 1989-05-02 1990-08-21 Chao Ching I Refrigerator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9555A (en) * 1989-05-02 1990-08-21 Chao Ching I Refrigera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40129740A (ko) 태양전지모듈 세척장치
CN104550116A (zh) 多臂摆动式超声波清洗机
CN117162662A (zh) 一种循环水冷的传输装置
CN205295476U (zh) 一种s形铜箔清洗装置
CN209580844U (zh) 一种硅基太阳能电池正极印刷网版自动擦拭装置
CN115321189A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传输装置
CN220153065U (zh) 一种玻璃加工用冷却机构
CN212920768U (zh) 一种印刷机专用水冷散热印刷辊
CN206689106U (zh) 一种电池清洗机
CN118893426A (zh) 一种大规格阳极磷铜球自动化生产工艺及双向处理装置
CN111941800A (zh) 一种汽车门窗橡胶密封条制造加工工艺
CN115532676B (zh) 一种锂电池镀镍钢带表面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N115303801A (zh) 一种用于玻璃冷却的传输装置
CN217531468U (zh) 一种基于塑料颗粒生产用的冷却装置
CN216039678U (zh) 一种钢材热处理加工用快速冷却装置
CN213113523U (zh) 一种化成箔液体给电槽后清洗装置
CN213678883U (zh) 一种用于车载玻璃盖板的风干装置
CN212570935U (zh) 一种二极管酸洗装置
CN220053255U (zh) 一种水节能环保型卧式柔性印版冲版机
CN109097934B (zh) 一种防染液溅出的染布机
CN113601113A (zh) 一种蓄能板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
CN215785090U (zh) 一种太阳能电站用自动清洗装置
CN213481115U (zh) 一种新型精细化工换热器装置
CN220183397U (zh) 新式热处理除油机
CN221292662U (zh) 一种自动洗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