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130140A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30140A
CN117130140A CN202210543496.1A CN202210543496A CN117130140A CN 117130140 A CN117130140 A CN 117130140A CN 202210543496 A CN202210543496 A CN 202210543496A CN 117130140 A CN117130140 A CN 117130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bject side
lens group
image side
surface f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34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Asia Opt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Sintai Optical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434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30140A/zh
Priority to US18/145,918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5813A1/en
Priority to JP2023032031A priority patent/JP7709993B2/ja
Publication of CN117130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30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02B15/14310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arranged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5/00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 G02B15/14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 G02B15/143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 G02B15/1431Optical objective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magnification by axial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lenses or groups of lenses relative to the image plane for continuously varying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of the objective having three groups only the first group being positiv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以及第三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至少四枚透镜,其中这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这些透镜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2‑1透镜以及2‑2透镜,其中该2‑2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透镜群包括3‑1透镜,该3‑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一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以及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已知的长焦距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通常较长,且随着焦距愈来愈长,抖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也就愈来愈大,所以需要有防手震功能才能有效的消除抖动以提升成像质量。已知的长焦距成像镜头通常不具备防手震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长焦距、小型化、高分辨率、防手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及具备防手震功能,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以及第三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四枚透镜,其中这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这些透镜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群包括2-1透镜以及2-2透镜,其中该2-2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透镜群包括3-1透镜,该3-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一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以及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该2-1透镜以及该2-2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第二透镜群可沿着垂直该光轴方向移动,以达到光学防手震,以及该第三透镜群可沿着该光轴方向移动,以使该成像镜头进行对焦。
其中该第一透镜群的这些透镜中至少有三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2-1透镜的屈光力以及该2-2透镜的屈光力相反,以及当该第一透镜群包括二弯月型透镜时,则该第二透镜群包括一弯月型透镜。
其中该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透镜以及1-5透镜,该1-1透镜、该1-2透镜、该1-3透镜、该1-4透镜以及该1-5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该1-4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该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凹凸与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凹凸不同,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凸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凹面,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凹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凸面。
其中该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透镜以及1-5透镜,该3-1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该1-1透镜、该1-2透镜、该1-3透镜、该1-4透镜以及该1-5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1-3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2-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当该1-3透镜为双凸透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时,则该2-1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当该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2-1透镜也为弯月型透镜。
其中当该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1-3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当该2-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2-1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1-1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该1-2透镜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该1-4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该1-5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该2-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之间。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其中至少一条件:0.35≤fG1/f≤0.45;-1.2≤fG2/f≤-0.85;-0.5≤fG3/f≤-0.4;Vd4>Vd5;-0.92≤(1-β)×βr≤-0.7;2≤f/BFL≤4;2.8≤TTL/LG1L≤3.9;其中,fG1为该第一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G2为该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G3为该第三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Vd4为该1-4透镜的阿贝系数,Vd5为该1-5透镜的阿贝系数,β为该第二透镜群的放大率,βr为该第三透镜群的放大率,BFL为该第三透镜群中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LG1L为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分辨率较高、及具备防手震功能,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像差(LongitudinalAberration)图。
图3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4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5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横向色差(Lateral Color)图。
图6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光扇图(Transverse Ray FanPlot)。
图7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
图9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场曲图。
图10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畸变图。
图11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横向色差图。
图12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光扇图。
图13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像差图。
图15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场曲图。
图16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畸变图。
图17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横向色差图。
图18是本发明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横向光扇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此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包括至少四枚透镜,该至少四枚透镜可为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但不可全为负屈光力,该至少四枚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至少四枚透镜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有助于确保成像质量,且包括一凹面、一凸面或一平面朝向该像侧;至少四枚透镜中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有助于确保成像质量,且包括一凹面、一凸面或一平面朝向该物侧;四枚中其余两枚透镜可为双凸、双凹、弯月、平凸或平凹透镜;第二透镜群,此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包括两枚具有负屈光力或正屈光力的2-1透镜以及2-2透镜,但不可两枚皆为正屈光力;其中该2-2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有助于确保成像质量,且包括一凹面、一凸面或一平面朝向该物侧,2-1透镜可为双凸、双凹、弯月、平凸或平凹透镜;以及第三透镜群,此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三透镜群包括3-1透镜,此3-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以及第三透镜群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以上所述实施例即可达到基本作动。
本发明提供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第二透镜群可沿着垂直光轴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手震功能,且由于第二镜群包含两枚透镜,因此有助于防手震时维持较佳的成像质量。第三透镜群可沿着光轴移动以进行对焦,且由于第三镜群为负屈光力,因此在对焦时有助于控制缩小镜头整体的总长度。
本发明提供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与第二实施例差别在于第一透镜群具有至少三枚具正屈光力的透镜、至少一枚具负屈光力的透镜;2-1透镜以及2-2透镜的屈光力相反;当第一透镜群包含二弯月型透镜时,则第二透镜群包含一弯月型透镜。
本发明提供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与第一实施例差别在于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透镜及1-5透镜,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与2-1透镜物侧面面型不同,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凸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凹面,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凹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凸面。
本发明提供第五实施例的成像镜头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及表八,其中表一、表四及表七分别为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的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及表八分别为表一、表四及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图1、7、13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较佳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其中成像镜头1包括第一透镜群LG11、光圈ST1、第二透镜群LG12及第三透镜群LG13,第一透镜群LG11、光圈ST1、第二透镜群LG12及第三透镜群LG13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1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1-1透镜L11、1-2透镜L12、1-3透镜L13、1-4透镜L14及1-5透镜L15,第二透镜群LG12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2-1透镜L16及2-2透镜L17,第三透镜群LG13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3-1透镜L18。成像镜头2包括第一透镜群LG21、光圈ST2、第二透镜群LG22及第三透镜群LG23,第一透镜群LG21、光圈ST2、第二透镜群LG22及第三透镜群LG23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2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1-1透镜L21、1-2透镜L22、1-3透镜L23、1-4透镜L24及1-5透镜L25,第二透镜群LG22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2-1透镜L26及2-2透镜L27,第三透镜群LG23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3-1透镜L28。成像镜头3包括第一透镜群LG31、光圈ST3、第二透镜群LG32及第三透镜群LG33,第一透镜群LG31、光圈ST3、第二透镜群LG32及第三透镜群LG3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31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1-1透镜L31、1-2透镜L32、1-3透镜L33、1-4透镜L34及1-5透镜L35,第二透镜群LG32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2-1透镜L36及2-2透镜L37,第三透镜群LG33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3-1透镜L38。
1-1透镜L11、L21、L31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像侧面S12、S22、S32皆为凸面,且皆为球面表面。1-2透镜L12、L22、L32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2、S22、S32、像侧面S13、S23、S33皆为凹面,且皆为球面表面。1-3透镜L13、L23、L33具有正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4、S24、S34为凸面,物侧面S14、S24、S34与像侧面S15、S25、S35皆为球面表面。1-4透镜L14、L24、L3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6、S26、S36为凸面且为非球面表面,像侧面S17、S27、S37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1-5透镜L15、L25、L35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8、S28、S38为凸面且为非球面表面,像侧面S19、S29、S39为凸面且为球面表面。2-1透镜L16、L26、L36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2、S212、S312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物侧面S111、S211、S311为非球面表面。2-2透镜L17、L27、L37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3、S213、S313为凸面且为非球面表面,像侧面S114、S214、S314为凸面且为球面表面。3-1透镜L18、L28、L38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物侧面S115、S215、S315为凸面,像侧面S116、S216、S316为凹面,物侧面S115、S215、S315与像侧面S116、S216、S316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L11、L21、L31分别与1-2透镜L12、L22、L32胶合或两透镜之间无空气间隔,且于其他实施例中胶合透镜也可以是单枚的正屈光力透镜。其中,第二透镜群LG12可沿着垂直光轴OA1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光学防手震功能,且第二透镜群LG12的镜片以塑料镜片制成有助于减轻重量,并提升反应速度。第三透镜群LG13可沿着光轴OA1移动以进行对焦。1-1透镜的物侧面形状及1-5透镜的像侧面形状可有效确保成像质量,1-1透镜的像侧面形状可有效改善色差,2-1透镜的物侧面形状及2-2透镜的像侧面形状可有效确保防手震功能。1-3透镜的像侧面形与2-1透镜的物侧面形不同,有助于成像品质。
以上设计可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和像差以及防手震效果,另外,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可透过满足以下条件(1)至条件(7)其中至少一条件来优化上述功效:
0.35≤fG1/f≤0.45; (1)
-1.2≤fG2/f≤-0.85; (2)
-0.5≤fG3/f≤-0.4; (3)
Vd4>Vd5; (4)
-0.92≤(1-β)×βr≤-0.7; (5)
2≤f/BFL≤4; (6)
2.8≤TTL/LG1L≤3.9; (7)
其中,fG1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LG11、LG21、LG31的有效焦距,fG2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LG12、LG22、LG32的有效焦距,fG3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LG13、LG23、LG33的有效焦距,f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成像透镜群1、2、3的有效焦距,Vd4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1-4透镜L14、L24、L34的阿贝系数,Vd5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1-5透镜L15、L25、L35的阿贝系数,β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二透镜群LG12、LG22、LG32的放大率,βr为第一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LG13、LG23、LG33的放大率,BFL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群LG13、LG23、LG33中最靠近像侧的3-1透镜L18、L28、L38的像侧面S116、S216、S316至成像面IMA1、IMA2、IMA3沿着光轴OA1、OA2、OA3的间距,TTL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LG11、LG21、LG31中最靠近物侧的1-1透镜L11、L21、L31的物侧面S11、S21、S31至成像面IMA1、IMA2、IMA3沿着光轴OA1、OA2、OA3的间距,LG1L为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透镜群LG11、LG21、LG31中最靠近物侧的1-1透镜L11、L21、L31的物侧面S11、S21、S31至第一透镜群LG11、LG21、LG31中最靠近像侧的1-5透镜L15、L25、L35的像侧面S19、S29、S39沿着光轴OA1、OA2、OA3的间距。上述放大率是指入射光束角度的正切Tan(θ1)÷出射光束角度的正切Tan(θ2),以第二镜群的放大率为例,Tan(θ1)测量方式是将准直光先通过第二镜群前的一透镜群,该透镜群相对于准直光的另一侧设有半径为一预定长度的遮光板(或光圈),再量测光通过遮光板后的聚焦点到遮光板的距离,则Tan(θ1)=遮光板的半径/聚焦点到遮光板的距离;Tan(θ2)的测量方式同上,不同在于该遮光板设置于第二镜群相对于准直光的另一侧,亦即该准直光会先通过第二镜群前的一透镜群再通过第二镜群和遮光板,接着测量聚焦点到遮光板的距离,则Tan(θ2)=遮光板的半径/聚焦点到遮光板的距离。
当满足条件(1):0.35≤fG1/f≤0.45时,可有效达到小型化的目的。当满足条件(2):-1.2≤fG2/f≤-0.85时,可有效精准控制防手震透镜群的移动量。当满足条件(3):-0.5≤fG3/f≤-0.4时,可有效精准控制对焦透镜群的移动量。当满足条件(4):Vd4>Vd5时,可有效减少色差。当满足条件(5):-0.92≤(1-β)×βr≤-0.7时,可有效提升防手震功能。当满足条件(6):2≤f/BFL≤4时,可有效减少鬼影。当满足条件(7):2.8≤TTL/LG1L≤3.9时,可有效缩短成像镜头总长度。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包括第一透镜群LG11、光圈ST1、第二透镜群LG12及第三透镜群LG13。第一透镜群LG11、光圈ST1、第二透镜群LG12及第三透镜群LG13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11包括1-1透镜L11、1-2透镜L12、1-3透镜L13、1-4透镜L14及1-5透镜L15,1-1透镜L11、1-2透镜L12、1-3透镜L13、1-4透镜L14及1-5透镜L15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二透镜群LG12包括2-1透镜L16及2-2透镜L17,2-1透镜L16及2-2透镜L17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三透镜群LG13包括3-1透镜L18。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五至八段落,其中:1-3透镜L13为双凸透镜,其像侧面S15为凸面;1-4透镜L14由塑料材质制成;2-1透镜L16为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1为凹面;3-1透镜L18由玻璃材质制成;利用上述透镜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一
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z=ch2/{1+[1-(k+1)c2h2]1/2}+Ah2+Bh4+Ch6+Dh8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D: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D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表三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
表三
fG1 16.52mm fG2 -39.09mm fG3 -18.59mm
β 1.5247 βr 1.7388 BFL 14.10mm
LG1L 10.24mm
fG1/f 0.38 fG2/f -0.89 fG3/f -0.42
(1-β)×βr -0.91 f/BFL 3.11 TTL/LG1L 3.63
另外,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可达到要求。由图2可看出其纵向像差介于-0.02mm至0.03mm之间。由图3可看出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3mm之间。由图4可看出其畸变介于0%至1.5%之间。由图5可看出其横向色差介于-1μm至0μm之间。由图6可看出其横向像差值介于-8μm至8μm。显见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色差、横向像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7,成像镜头2包括第一透镜群LG21、光圈ST2、第二透镜群LG22及第三透镜群LG23。第一透镜群LG21、光圈ST2、第二透镜群LG22及第三透镜群LG23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21包括1-1透镜L21、1-2透镜L22、1-3透镜L23、1-4透镜L24及1-5透镜L25,1-1透镜L21、1-2透镜L22、1-3透镜L23、1-4透镜L24及1-5透镜L25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二透镜群LG22包括2-1透镜L26及2-2透镜L27,2-1透镜L26及2-2透镜L27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三透镜群LG23包括3-1透镜L28。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五至八段落,其中:1-3透镜L23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25为凹面;1-4透镜L24由玻璃材质制成;2-1透镜L26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211为凸面;3-1透镜L28由塑料材质制成;利用上述透镜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四为图7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四
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五为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表五
表面序号 k A B C D
S26 0 0.008403 7.39E-06 -1.36359E-07 1.96576E-10
S28 0 -0.00489 -0.00014 -1.85567E-07 3.08399E-09
S211 0 -0.01096 -0.00035 4.52092E-06 -1.80461E-08
S213 0 -0.01264 0.000342 -2.62054E-06 4.37768E-10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
表六
fG1 18.30mm fG2 -43.02mm fG3 -20.37mm
β 1.43028 βr 1.67284 BFL 13.88mm
LG1L 11.69mm
fG1/f 0.42 fG2/f -0.98 fG3/f -0.47
(1-β)×βr -0.72 f/BFL 3.15 TTL/LG1L 3.18
另外,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可达到要求。由图8可看出其纵向像差介于-0.01mm至0.04mm之间。由图9可看出其场曲介于-0.03mm至0.04mm之间。由图10可看出其畸变介于0%至1.5%之间。由图11可看出其横向色差介于-1μm至0μm之间。由图12可看出其横向像差值介于-8μm至8μm。显见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色差、横向像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3,成像镜头3包括第一透镜群LG31、光圈ST3、第二透镜群LG32及第三透镜群LG33。第一透镜群LG31、光圈ST3、第二透镜群LG32及第三透镜群LG3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LG31包括1-1透镜L31、1-2透镜L32、1-3透镜L33、1-4透镜L34及1-5透镜L35,1-1透镜L31、1-2透镜L32、1-3透镜L33、1-4透镜L34及1-5透镜L35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二透镜群LG32包括2-1透镜L36及2-2透镜L37,2-1透镜L36及2-2透镜L37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三透镜群LG33包括3-1透镜L38。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五至八段落,其中:1-3透镜L33为弯月型透镜,其像侧面S35为凹面;1-4透镜L34由塑料材质制成;2-1透镜L36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311为凸面;3-1透镜L38由玻璃材质制成;利用上述透镜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七为图13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表七
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八为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表八
表面序号 k A B C D
S36 0 0.010361 1.4761E-05 -8.30673E-08 -3.32145E-09
S38 0 -0.00512 -0.000137497 -1.68072E-07 5.71922E-09
S311 0 -0.01026 -0.000264951 5.33791E-06 -4.59331E-08
S313 0 -0.01214 0.000270358 -4.13744E-06 3.09943E-08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
表九
fG1 17.47mm fG2 -41.52mm fG3 -19.25mm
β 1.43139 βr 1.75154 BFL 14.81mm
LG1L 10.77mm
fG1/f 0.40 fG2/f -0.95 fG3/f -0.44
(1-β)×βr -0.76 f/BFL 2.96 TTL/LG1L 3.38
另外,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4可看出其纵向像差介于-0.01mm至0.03mm之间。由图15可看出其场曲介于-0.02mm至0.03mm之间。由图16可看出其畸变介于0%至1.5%之间。由图17可看出其横向色差介于-1μm至0μm之间。由图18可看出其横向像差值介于-8μm至8μm。显见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纵向像差、场曲、畸变、横向色差、横向像差都能被有效修正,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透镜群,该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群包括至少四枚透镜,其中这些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这些透镜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第二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透镜群包括2-1透镜以及2-2透镜,其中该2-2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第三透镜群,该第三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透镜群包括3-1透镜,该3-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该第一透镜群、该第二透镜群以及该第三透镜群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2-1透镜以及该2-2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群可沿着垂直该光轴方向移动;以及
该第三透镜群可沿着该光轴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群的这些透镜中至少有三枚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该2-1透镜的屈光力以及该2-2透镜的屈光力相反;以及
当该第一透镜群包括二弯月型透镜时,则该第二透镜群包括一弯月型透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透镜以及1-5透镜,该1-1透镜、该1-2透镜、该1-3透镜、该1-4透镜以及该1-5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该1-4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以及
该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与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不同,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凸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凹面,当2-1透镜物侧面的面形为凹面时,则该1-3透镜像侧面的面形为凸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1-2透镜、1-3透镜、1-4透镜以及1-5透镜;
该3-1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1-1透镜、该1-2透镜、该1-3透镜、该1-4透镜以及该1-5透镜沿着该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1-3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该2-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当该1-3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时,则该2-1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当该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2-1透镜也为弯月型透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当该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1-3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当该2-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时,则该2-1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1-1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该1-2透镜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1-4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1-5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另一凸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2-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更包括光圈设置于该第一透镜群与该第二透镜群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其中至少一条件:
0.35≤fG1/f≤0.45;
-1.2≤fG2/f≤-0.85;
-0.5≤fG3/f≤-0.4;
Vd4>Vd5;
-0.92≤(1-β)×βr≤-0.7;
2≤f/BFL≤4;
2.8≤TTL/LG1L≤3.9;
其中,fG1为该第一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G2为该第二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G3为该第三透镜群的有效焦距,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Vd4为该1-4透镜的阿贝系数,Vd5为该1-5透镜的阿贝系数,β为该第二透镜群的放大率,βr为该第三透镜群的放大率,BFL为该第三透镜群中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至成像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TTL为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物侧的透镜的物侧面至该成像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LG1L为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物侧的该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第一透镜群中最靠近该像侧的透镜的像侧面沿着该光轴的间距。
CN202210543496.1A 2022-05-19 2022-05-19 成像镜头 Pending CN1171301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496.1A CN117130140A (zh) 2022-05-19 2022-05-19 成像镜头
US18/145,918 US20230375813A1 (en) 2022-05-19 2022-12-23 Lens Assembly
JP2023032031A JP7709993B2 (ja) 2022-05-19 2023-03-02 レンズアセンブ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496.1A CN117130140A (zh) 2022-05-19 2022-05-19 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30140A true CN117130140A (zh) 2023-11-28

Family

ID=8879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3496.1A Pending CN117130140A (zh) 2022-05-19 2022-05-19 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5813A1 (zh)
JP (1) JP7709993B2 (zh)
CN (1) CN11713014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88715A (ja) * 1982-11-15 1984-05-22 Asahi Optical Co Ltd 望遠レンズ
JP2812005B2 (ja) * 1991-07-17 199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望遠レンズ
JPH10133102A (ja) * 1996-10-30 1998-05-22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色補正と温度補償のなされたレンズ
JP4187311B2 (ja) * 1998-07-09 2008-11-26 マミヤ・デジタル・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中望遠レンズ
JP4383078B2 (ja) * 2002-04-22 2009-12-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望遠レンズ及び望遠レンズ装置
JP6325284B2 (ja) * 2014-02-28 2018-05-16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JP6525009B2 (ja) * 2014-07-30 2019-06-05 株式会社ニコン 変倍光学系、及び、光学装置
JP6521767B2 (ja) * 2015-06-30 2019-05-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2017219645A (ja) * 2016-06-07 2017-12-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影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7178796B2 (ja) * 2018-04-27 2022-11-28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JP2020071438A (ja) * 2018-11-02 2020-05-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系およびそれを有する撮像装置
JP6858466B2 (ja) * 2018-12-29 2021-04-1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7328053B2 (ja) * 2019-07-30 2023-08-16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1538141B (zh) * 2020-07-13 2020-10-20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75813A1 (en) 2023-11-23
JP7709993B2 (ja) 2025-07-17
JP2023171238A (ja) 2023-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0277A (en) Large aperture medium telephoto lens system
JPH08313803A (ja) 広角レンズ
CN213276108U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111427138B (zh) 内合焦式成像镜头
CN115185072A (zh) 一种非球面广角长法兰视频镜头
US5175652A (en) Imaging optical system
CN113109925A (zh) 内合焦式大口径远摄镜头
US4025170A (en) Retro-focus type wide angle objective lens
CN112346229A (zh) 全画幅光学成像系统及其光学设备
US4770516A (en) Telephoto lens system capable of closeup shooting
CN114895443A (zh) 变焦镜头
CN114442262B (zh) 成像镜头
CN113009678B (zh) 广角镜头
CN218585085U (zh) 广角变焦镜头
CN117130140A (zh) 成像镜头
CN115629465A (zh) 一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及摄影装置
CN112285890B (zh) 一种超大光圈镜头及具有其的数码相机、摄像机
JP7551103B2 (ja) 結像光学系
WO2013031108A1 (ja) ズーム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TWI815459B (zh) 成像鏡頭(六十八)
CN114967049A (zh)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CN220105404U (zh) 变焦镜头
CN222050600U (zh) 一种变焦镜头和成像设备
CN116149026B (zh) 一种广角大光圈定焦镜头
CN222482502U (zh) 一种变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