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084540A -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84540A
CN117084540A CN202210512151.XA CN202210512151A CN117084540A CN 117084540 A CN117084540 A CN 117084540A CN 202210512151 A CN202210512151 A CN 202210512151A CN 117084540 A CN117084540 A CN 117084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element
pot body
pan
coo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121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航
曹达华
刘志才
谭旭
万鹏
王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121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845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7084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845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10Cooking-vessels with water-bath arrangements for domestic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0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0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 A47J37/105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10Frying pans, e.g. frying pans with integrated lids or basting devices
    • A47J37/108Accessories, e.g. inserts, plates to hold food down during fr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该锅具包括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第二锅体连接于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包括锅体底部和过渡连接部,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第一锅体和锅体底部之间;第一加热件设置于第一锅体;第二加热件与第一加热件间隔设置,第二加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锅体底部,且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本申请提供的锅具,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让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之间的热影响较小,能够实现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Description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锅具进行煮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烹饪方式,现有的锅具中有设计一个加热空间的也有设计两个加热空间的,但是有两个加热空间的锅具其两个加热空间不能够单独分开进行加热,并且两个加热空间的温度不能够分开调节,在使用时锅具的两个加热空间的温度时相同的,从而使用者在对不同特性的食材进行烹饪时不能够单独控制调节两个加热空间的温度,给该锅具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或者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第一锅体;第二锅体,第二锅体连接于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包括锅体底部和过渡连接部,过渡连接部连接于第一锅体和锅体底部之间;第一加热件,第一加热件设置于第一锅体;以及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与第一加热件间隔设置,第二加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锅体底部,且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锅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烹饪设备,该烹饪控制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控制装置,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烹饪设备,该烹饪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第三方面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让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通过过渡连接部形成一定间隔,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之间的热影响较小,能够实现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第一锅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中锅体底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的又一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兼具煎烤和涮煮功能的料理锅具,其采用发热管和铝合金烤盘的组合方案,将发热管与烤盘通过接触加热,热传递效率低,加热不均匀,发热管部位对应的烤盘热量集中而其他区域温度较低,形成了较大的温度梯度,消费者在烹饪过程中经常出现有的食物烤焦,而有的食物半生这种较差的体验,并且锅具采用铝合金加上不粘涂层,多次使用后不粘涂层脱落,影响消费者安全。
在其他一些相关技术中,采用电磁炉搭配合金烤盘的方案,或者一边为发热管煎烤、另一边为红外炉涮煮等等,但这些解决方案均有料理锅具体积庞大、长方形外观、加热不均匀、煎烤区与涮煮区温度互相影响以及不粘涂层易脱落等问题,有待进行改善。
有鉴于此,在进行了大量研究之后,发明人提出一种锅具,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让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形成一定间隔,减少了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之间的传热量,实现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降低锅具发生破裂的风险,提高锅具的耐腐蚀性能。
进一步地,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均采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横向传热效率较低,使得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之间的热影响较小;同时,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含涂层,避免不粘涂层脱落现象,健康易清洁。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100,包括第一锅体110、第二锅体120、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第二锅体120连接于第一锅体110,第二锅体120包括锅体底部121和过渡连接部122,过渡连接部122连接于第一锅体110和锅体底部121之间;第一加热件130设置于第一锅体110,第二加热件140和第一锅体110间隔设置,第二加热件140至少部分设置于锅体底部121,且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相互独立控制。
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可以均为感磁加热件;或者,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均为电阻件;或者,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中的一者为感磁加热件,另一者为电阻件。
以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均为感磁加热件为例,在使用过程中,将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置于交变磁场中,交变磁场可使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产生涡流而高速发热,进而第一加热件130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第一锅体110,以对第一锅体110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件140可以将热量传递至第二锅体120,以对第二锅体120进行加热。
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相互独立控制,可以是指第一加热件130可置于第一交变磁场中,第二加热件140可置于第二交变磁场中,第一交变磁场和第二交变磁场相互独立控制,进而可以单独控制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的发热。
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相互独立控制,也可以是指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连接不同的供电电路,实现加热电流的独立控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让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形成一定间隔,减少了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之间的传热量,能够实现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另外,锅具100采用电磁加热时,使得锅具100与其他电器件分离,无触电风险。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可以仅设置于第一锅体110,第二加热件140可以仅设置于锅体底部121,过渡连接部122未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使得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之间的热影响降到最低。
或者,第二加热件140部分设置于锅体底部121,部分设置于过渡连接部122。其中,第二加热件140设置在过渡连接部122的高度占过渡连接部122的高度可以小于等于1/2,减少对于过渡连接部122的加热,一方面减少第二锅体120发生干烧的风险,另一方面减少过渡连接部122产生热量集中现象,从而提高过渡连接部122的耐腐蚀性,减少其发生崩裂的风险,并且对于非金属制的过渡连接部122而言,通常热传递效率较低,能够减少过渡连接部122热量传递的不均匀性,减少过渡连接部122发生破裂的风险。或者,第二加热件140设置在过渡连接部122的高度占过渡连接部122的高度可以小于1/3,进一步地减少对于过渡连接部122的加热。
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至少之一为膜片状结构;第一加热件130的厚度和第二加热件140的厚度均可以为0.03mm~0.07mm,此范围内产生涡流效果明显,加热效率较高;且厚度不至于太薄,避免出现膜层褶皱、脱落等现象。
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可以是铁箔或者不锈钢箔等导磁材料件,也可以是银箔、铜箔、铝箔等非导磁材料制成的感磁材料件,导磁材料件和感磁材料件在交变磁场中均可以产生涡流。这些金属箔的纯度都比较高,成本相对于丝网印刷金属膜更具有优势,且工序简单,无需采用多道烧结、印刷的工序,成本较低,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第二加热件140的材质与第一加热件130的材质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均包括金属箔和包覆于金属箔外的保护层。也即通过保护层包覆金属箔的整个外表面,包括金属箔的上表面、下表面和周缘。保护层可以起到保护金属箔的作用,能够将金属箔与外界空气相互隔绝,实现对金属箔的有效保护,不会出现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氧化,加热功率衰减的现象。
保护层可以为釉层或者树脂层等,釉层的材质可以包括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铋和氧化铜等,树脂层的材质可以是氟树脂或者环氧树脂。金属箔可以通过高温烧结与釉层相结合,烧结过程采用真空烧结或者气氛保护烧结,保证将金属箔的氧化比例控制在较低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锅体120设有烹饪槽123,第一锅体110位于烹饪槽123的深度方向一侧,锅体底部121位于烹饪槽123的深度方向的另一侧。由此,第一锅体110和锅体底部121形成高度差,能够作为不同用途的烹饪区,例如烹饪槽123可用作涮煮区或者炖菜区,第一锅体110可用作煎烤区,功能丰富,实用性强;同时,第一锅体110的高度较高,第二锅体120的高度较低,当第二锅体120中承载液体等加热物质时,此时液体在第一锅体110的下方,而第二锅体120中的液体能够吸收过渡连接部122中的热量,从而减少过渡连接部122处的热量集中,并减少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的热影响。
本实施例中,烹饪槽123为开口朝向第一锅体110的开口槽,锅体底部121位于烹饪槽123的槽底。第二锅体120还可以包括围合部124,围合部124和过渡连接部122相对设置,锅体底部121连接于过渡连接部122和围合部124之间,过渡连接部122、锅体底部121和围合部124限定形成烹饪槽12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加热件140的加热功率。由此,使得第二锅体120的功率较大,而第一锅体110的功率较低,一方面,第二锅体120能够实现快速加热,而第一锅体110则能慢速加热,提高加热的均匀性,从而能够实现不同模式的烹饪;另一方面,第一锅体110的高度较高,而功率较低,第一锅体110位于第二锅体120液面以上,避免温度快速升高,而对于非金属材质的锅体而言,若温度快速升高,容易产生热量集中而发生破裂,而对于金属材质的锅体而言,则容易造成温度不均匀等现象。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可以为感磁加热件,且第一加热件130的方阻小于第二加热件140的方阻,使得第一加热件130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加热件140的加热功率。或者,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为感磁加热件,且第一加热件130中感磁材料的含量低于第二加热件140中的感磁材料的含量,同样可以使得第一加热件130的加热功率小于第二加热件140的加热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锅体120具有最高水位线,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低于第一锅体110的底面设置,也即第一锅体110整体位于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上方;第二加热件140低于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布置,第一加热件130高于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布置。通过将第二加热件140设置于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下方,从而使得第二加热件14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被液体吸收,减少热量在过渡连接部122处的堆积,避免过渡连接部122出现加热不均匀或者发生破裂的风险;而第一加热件130高于第二锅体120的最高水位线布置,同样能够减少热量在过渡连接部122处的堆积。
进一步地,第二锅体120具有最低水位线,第二加热件140低于第二锅体120的最低水位线布置,确保第二加热件14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被液体吸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之间的间距在过渡连接部122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等于过渡连接部122长度的1/5,优选的大于等于1/3。由此,既能减少两个加热件的热量对于两个锅体的相互影响,并且减少过渡连接部122的热量集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加热的均匀性,另一方面对于金属制的过渡连接部122而言,能够提高过渡连接部122的耐腐蚀性能,对于非金属制的过渡连接部122而言,能够减少过渡连接部122发生破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槽123环绕于第一锅体110的外周设置。由此,能够在保证烹饪槽123具有一定容积的情况下,减小锅具100的体积大小;且锅具100整体呈圆形,造型美观。
本实施例中,第一锅体110可以为外形轮廓呈圆形的板状结构。例如,第一锅体110可以为外形轮廓呈圆形的平板状结构,方便进行食材的煎烤;或者,第一锅体110可以为外形轮廓呈圆形的弧形板状结构,第一锅体110由第一锅体110的边缘朝向第一锅体110的中心下凹,以避免食材在煎烤过程中从第一锅体110上掉落。
第一锅体110的表面还可以设置有凹凸点阵,防止粘锅。第一加热件130可以覆盖第一锅体110的全部区域,也即第一加热件130的面积大致等于第一锅体110的面积,以增大第一加热件130的发热量。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第一加热件130也可以仅覆盖第一锅体110的部分区域,例如第一加热件130仅覆盖第一锅体110的中心区域,第一锅体110邻近过渡连接部122的外围区域未设置有第一加热件130。
过渡连接部122可以为环绕于第一锅体110外周的环形结构,且过渡连接部122的内径可以自第一锅体110朝向锅体底部121逐渐增大,过渡连接部122和第一锅体11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得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在锅具100的横向上,也即在过渡连接部122的径向上间隔一定距离,进一步地减少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之间的传热量。
锅体底部121可以为环绕于过渡连接部122外周的环形结构,且锅体底部121沿锅具100的横向延伸一定距离,例如锅体底部121的环宽为第一锅体110直径的1/3~1/2,以保证烹饪槽123的容积。
第二加热件140可以覆盖整个锅体底部121,也即第二加热件140的面积大致等于锅体底部121的面积,以增大第二加热件140的发热量。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件140也可以覆盖锅体底部121的部分区域。例如,第二加热件140仅设置于锅体底部121紧邻围合部124的侧边区域,以远离第一加热件130。
围合部124为环绕于锅体底部121外周的环形结构,且围合部124相对于锅体底部121朝向第一锅体110弯折,围合部124远离锅体底部121的一侧可以与第一锅体110相互平齐,以提高锅具100的外观一致性。围合部124和过渡连接部122相对设置,围合部124和过渡连接部122之间的间距可以自烹饪槽123的槽底朝向烹饪槽123的开口逐渐增大,以方便进行烹饪。第二加热件140也可以设置于围合部124,以进一步地增大第二加热件140的面积,增大发热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均采用玻璃、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其中,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可一体成型。
由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横向传热效率较小,使得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之间的热影响较小,从而实现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同时,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含涂层,能够避免不粘涂层脱落现象,健康易清洁。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至少之一包括相对的加热层111和底层112,加热层111用于与待烹饪的食材相接触,底层112位于第一锅体110或者第二锅体120的底部,不与食材相接触。
当第一锅体110包括相对的加热层111和底层112时,第一加热件130可以夹设于第一锅体110的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之间,也即将第一加热件130设置于第一锅体110的夹层空间内,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可实现对第一加热件130的长久保护。
当第二锅体120包括相对的加热层111和底层112时,第二加热件140可以夹设于第二锅体120的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之间,也即将第二加热件140设置于第二锅体120的夹层空间内,可以提高加热效率,且可实现对第二加热件140的长久保护。
其中,加热层111的厚度可以小于底层112的厚度,以进一步提高传热效率,且底层112较厚,减少热量向底层112的传递,从而进一步促进热量向加热层111传递,形成优势热传递方向,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锅体110不设置有夹层空间,第一加热件130可以贴附于第一锅体110的外表面。第二加热件140也可以贴附于第二锅体120的外表面,以对第二锅体120进行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感磁加热件可以包括感磁材料和釉料,其中,感磁加热件的远离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的中间区域的感磁材料的含量高于感磁加热件的靠近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的两侧区域的感磁材料的含量,而中间区域的釉料的含量低于两侧区域的釉料的含量。也即,感磁加热件中的感磁材料向远离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的中间区域富集,釉料向靠近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的两侧区域富集。
由此,可以在感磁加热件的两侧区域形成过渡区,提高感磁加热件与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之间热量传导的均匀性,从而避免感磁加热件与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之间发生脱层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感磁加热件与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之间的界面为凹凸界面。通过设置凹凸界面,有利于扩大感磁加热件与锅体之间的热传导面积,提高感磁加热件与锅体之间热量传导的均匀性,从而减少感磁加热件与锅体之间发生脱层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可预先在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用于与感磁加热件相连接的表面设置凹凸结构,并在感磁加热件用于与加热层111和底层112相连接的表面设置凹凸结构,再将加热层111和底层112上的凹凸结构和感磁加热件上的凹凸结构相互连接,即可在连接处形成凹凸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感磁加热件包括感磁材料层和釉料层,感磁材料层与加热层111连接,釉料层位于感磁材料层和底层112之间,感磁材料层通过釉料层与底层112连接,且感磁材料层与加热层111之间的界面的粗糙度大于釉料层与底层112之间的界面的粗糙度。由此,感磁材料层和加热层111之间的热传导面积相对较大,提高感磁加热件与加热层111之间的热量传导效率,而釉料层与底层112之间的热传导面积相对较小,减少了热量向底层112的传递;同时,釉料的热传导效率较低,感磁材料层和加热层111之间的热传导面积相对较大,提高感磁材料层向加热层111热量传递的均匀性,减少加热层111发生破裂的风险,而釉料的热传导效率较低,能够提高釉料与底层112之间热量传递的均匀性,并且设置粗糙度较小,减少热量向底层112传递的效率,进一步促进热量向加热层111传递。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让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均采用玻璃、陶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通过过渡连接部122形成一定间隔,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之间的热影响较小计,实现了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200,包括锅具100。
烹饪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电磁加热台210,电磁加热台210用于放置锅具100;当第一加热件130或者第二加热件140为感磁加热件,电磁加热台210包括一个线圈,该线圈用于与感磁加热件进行电磁耦合;当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均为感磁加热件,电磁加热台210包括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第一线圈211用于与第一加热件130进行电磁耦合,第二线圈212用于与第二加热件140进行电磁耦合;其中,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之间间隔设置。
由电磁加热原理可知,高速变化的高频电压电流流过线圈会产生高速变化的交变磁场。即第一线圈211在流经交流电后会产生第一交变磁场,此时第一加热件130由于处于第一交变磁场中,第一交变磁场可使第一加热件130产生涡流而高速发热。同理,第二线圈212在流经交流电后会产生第二交变磁场,此时第二加热件140由于处于第二交变磁场中,第二交变磁场可使第二加热件140产生涡流而高速发热。通过控制流经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电流的不同,可以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场,从而控制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的加热温度。
本实施例中,电磁加热台210还包括壳体(图中未示出),壳体用于放置锅具100,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均设置于壳体内。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
作为一种示例,烹饪槽123环绕于第一锅体110的外周设置,也即第二锅体120环绕于第一锅体110的外周设置。第二线圈212环绕于第一线圈211的外周设置,当锅具100放置于电磁加热台210时,第一加热件130位于第一线圈211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加热件140位于第二线圈212的正投影范围内,使得第一加热件130能够处于第一交变磁场内,第二加热件140能够处于第二交变磁场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200,通过控制流经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电流的不同,可以产生强度不同的磁场,从而能够单独控制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的发热量,让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130和第二加热件140通过过渡连接部122形成一定间隔,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之间的热影响较小,实现了第一锅体110和第二锅体120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电磁加热台210还可以包括相互耦合的控制系统213、交互系统214以及电源系统215,第一线圈211和第二线圈212均与控制系统213相互耦合。
其中,控制系统213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2131、存储器2132、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2132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131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以下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烹饪控制方法。
处理器213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213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磁加热台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2132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2132内的数据,执行电磁加热台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213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21314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2131(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2131(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2131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2132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2132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2132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磁加热台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等。
交互系统214用于与用户实现交互,交互系统214可以包括多个实体按键和至少一块屏幕。多个实体按键可以包括电源按键、模式选择按键或定时按键等,屏幕可以显示用户按下不同实体按键,所对应的具体信息或其他界面信息等。屏幕可以是触摸屏幕,触摸屏幕可以具有虚拟按键区和信息显示区,虚拟按键区用于输出虚拟按键,例如虚拟按键可以包括模式选择按键或定时按键等,信息显示区则用于显示用户按下不同虚拟按键对应的具体信息或其他界面信息等。
电源系统215用于与用户的家庭或其他场所中的电源连接,以获取供烹饪设备200使用的电能,然后烹饪设备200将获取到的电能传输给烹饪设备200的各个部件,以供烹饪设备200正常工作。
烹饪设备200还可以包括传感器216,传感器216与控制系统213相互耦合。传感器216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锅具100、电磁加热台210或者其他方便采集锅具100的温度的位置上。传感器216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以为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请参阅图7,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用于烹饪设备200,该烹饪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0和步骤S120。
步骤S110、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
步骤S120、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以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均为感磁加热件为例,用户可通过电磁加热台上的交互系统214输入第一启动指令,电磁加热台在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后为第一线圈提供第一电流,第一加热件与第一线圈进行电磁耦合以产生热量。同样的,用户可通过交互系统214输入第二启动指令,电磁加热台在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后为第二线圈提供第二电流,第二加热件与第二线圈进行电磁耦合以产生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通过相互独立控制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能够单独控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的发热量,让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能够单独被加热到所需温度;同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通过过渡连接部形成一定间隔,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之间的热影响较小,实现了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加热温度的精准控制。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11至步骤S114。
步骤S111、根据第一启动指令确定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
第一启动指令包括目标温度,用户可通过电磁加热台上的交互系统输入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目标温度输入完成后按下启动按键,电磁加热台即生成第一启动指令。
步骤S112、控制第一加热件以第一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其中,第一预热功率小于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
第一预热功率和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根据第一锅体的用途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合理设定第一预热功率和第一预设时间,对第一锅体内的食物持续低火力加热,促进食物内水分的均匀分布,促进食物间的水分平衡,同时可以激发风味物质散发,增加食物香气,确保用户体验。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锅体用作煎烤区,第一预热功率可以为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的60%~80%,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1s~600s;优选地,第一预设时间可以为30s。
步骤S113、获取第一锅体的温度。
第一锅体的温度可以是指第一锅体用于与食材相接触的内表面的温度,第一锅体的温度可通过红外传感器等温度传感器进行获取。进一步地,可每间隔预设时间采集第一锅体的温度一次,例如预设时间可以为1s~5s,以降低温度传感器的唤醒频次,节约能耗。
步骤S114、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在接收到第一启动指令时,首先控制第一加热件以第一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使得第一锅体的温度能够有效控制,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导致食物糊锅,或温度过低导致部分食物没有煮熟的问题;在预热阶段完成后,判断第一锅体的温度是否大于用户输入的目标温度,当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加热,即使用户在烹饪开始前误输入较低的目标温度,也能够保证食物被煮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控制;也即在第一锅体的温度达到目标温度后,才完成烹饪,能够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用户在烹饪不同的食物时,可针对食物品种来自动对目标温度进行调节,或用户可自行根据喜好的食物口感,手动调整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10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大于第一预热功率的功率加热。具体地,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设定功率加热,其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设定功率大于第一预热功率且小于额定功率;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额定功率加热。
设定温度可以为目标温度的50%~80%,设定功率可以为烹饪设备额定功率的80%~90%。当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目标温度时,控制第一加热件以较大的设定功率加热,既可以减少加热所需的时间,又不会由于功率过大造成浪费;当第一锅体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最大的额定功率加热,使第一锅体快速到达目标温度,节省烹饪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烹饪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降低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功率,如此可以使第一锅体的温度快速降低。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目标温度,保持第一加热件的功率不变,并提高第二加热件的功率;由此,使第一锅体的温度缓慢提高,而不会急剧升高导致超温现象。
其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关于设定温度和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的具体数值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相关记载,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0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21至步骤S124。
步骤S121、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第二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其中,第二预热功率小于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
第二预热功率和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根据第二锅体的用途进行优化设计。第二预热功率可与第一预热功率互不相同,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互不相同,也即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采用不同的预热模式进行预热,以适应不同的烹饪需求。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预热功率可与第一预热功率相等,第二预设时间与第一预设时间相等,也即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采用相同的预热模式进行预热,以在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同时开始加热时,减少过渡连接部的温差,起到保护过渡连接部的作用。
作为一种示例,第二锅体的烹饪槽用作涮煮区。第二预热功率可以为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的70%~90%,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1s~600s;优选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为30s。
步骤S122、根据第二启动指令确定目标功率和目标加热时间。
第二启动指令可以包括目标功率和目标加热时间,用户可通过电磁加热台上的交互系统输入目标功率和目标加热时间,输入完成后按下启动按键,电磁加热台即生成第二启动指令。
步骤S123、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目标功率加热。
步骤S124、若接收到关机指令或者到达目标加热时间,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控制方法,在接收到第二启动指令时,首先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第二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进行预热,使得第二锅体的温度能够精准控制,不会出现温度过高导致食物糊锅,或温度过低导致部分食物没有煮熟的问题,即使用户在烹饪开始前误输入较低的目标功率和/或目标加热时间,也能够保证食物被煮熟,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控制;且在预热阶段完成后,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目标功率进行加热,能够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用户在烹饪不同的食物时,可针对食物品种来自动对目标功率进行调节,或用户可自行根据喜好的食物口感,手动调整目标功率。用户可在烹饪过程中随时通过电磁加热台的交互系统输入关机指令,在接收到关机指令或者到达目标加热时间时,停止为第二线圈提供电流,也即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烹饪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第二启动指令确定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
若检测到第二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则控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其中,第二启动指令可以包括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用户可通过交互系统输入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当检测到第二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如此可以防止第二锅体干烧。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控制装置300,用于烹饪设备。烹饪控制装置300可以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310,用于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
第二控制模块320,用于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10还用于:
根据第一启动指令确定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第一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其中,第一预热功率小于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获取第一锅体的温度;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10还用于:
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设定功率加热,其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设定功率大于第一预热功率且小于额定功率;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设定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以额定功率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320还用于: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降低第二加热件的功率。第一控制模块310还用于: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保持第一加热件的功率不变;第二控制模块320还用于:若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提高第二加热件的功率;其中,设定温度小于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控制模块320还用于:
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第二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其中,第二预热功率小于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根据第二启动指令确定目标功率和目标加热时间;控制第二加热件以目标功率加热;若接收到关机指令或者到达目标加热时间,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310还用于:若检测到第二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一加热件停止加热;第二控制模块320还用于:若检测到第二锅体的温度大于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410,该程序代码4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4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锅体;
第二锅体,所述第二锅体连接于所述第一锅体,所述第二锅体包括锅体底部和过渡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锅体和所述锅体底部之间;
第一加热件,所述第一加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锅体;以及
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热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锅体底部,且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体设有烹饪槽,所述第一锅体位于所述烹饪槽的深度方向一侧,所述锅体底部位于所述烹饪槽的深度方向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之间的间距在所述过渡连接部上的投影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过渡连接部长度的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加热功率小于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加热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锅体具有最高水位线,所述最高水位线低于所述第一锅体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二加热件低于所述最高水位线布置,所述第一加热件高于所述最高水位线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件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部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过渡连接部的高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槽环绕于所述第一锅体的外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体和所述第二锅体均采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锅体和所述第二锅体至少之一包括相对的加热层和底层,所述第一加热件夹设于所述第一锅体的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底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加热件夹设于所述第二锅体的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底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所述感磁加热件包括感磁材料和釉料,所述感磁加热件的远离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底层的中间区域的感磁材料的含量高于所述感磁加热件的靠近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底层的两侧区域的感磁材料的含量,所述中间区域的釉料的含量低于所述两侧区域的釉料的含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所述感磁加热件与所述加热层和所述底层之间的界面为凹凸界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至少之一为感磁加热件,所述感磁加热件包括感磁材料层和釉料层,所述感磁材料层与所述加热层连接,所述感磁材料层通过所述釉料层与所述底层连接,且所述感磁材料层与所述加热层之间的界面的粗糙度大于所述釉料层与所述底层之间的界面的粗糙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的厚度小于所述底层的厚度。
14.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锅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电磁加热台,所述电磁加热台用于放置所述锅具;当所述第一加热件或者所述第二加热件为感磁加热件,所述电磁加热台包括一个线圈,所述线圈用于与所述感磁加热件进行电磁耦合;当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均为感磁加热件,所述电磁加热台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电磁耦合,所述第二线圈用于与所述第二加热件进行电磁耦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之间间隔设置。
16.一种烹饪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
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启动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
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以第一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其中,所述第一预热功率小于所述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
获取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
若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停止加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以设定功率加热,其中,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所述设定功率大于所述第一预热功率且小于所述额定功率;若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以所述额定功率加热。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降低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功率;
若所述第一锅体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且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保持所述第一加热件的功率不变,并提高所述第二加热件的功率,其中,所述设定温度小于所述第一锅体的目标温度。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以第二预热功率加热并持续第二预设时间,其中,所述第二预热功率小于所述烹饪设备的额定功率;
根据所述第二启动指令确定目标功率和目标加热时间;
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以所述目标功率加热;
若接收到关机指令或者到达所述目标加热时间,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停止加热。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控制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启动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
若所述第二锅体的温度大于所述第二锅体的目标温度,则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停止加热。
22.一种烹饪控制装置,用于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件进行加热;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二启动指令,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件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加热件相互独立控制。
23.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烹饪控制方法。
CN202210512151.XA 2022-05-11 2022-05-11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70845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2151.XA CN117084540A (zh) 2022-05-11 2022-05-11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12151.XA CN117084540A (zh) 2022-05-11 2022-05-11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84540A true CN117084540A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80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12151.XA Pending CN117084540A (zh) 2022-05-11 2022-05-11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845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39227A (zh) * 2024-05-07 2024-06-04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线盘组件和烹饪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139227A (zh) * 2024-05-07 2024-06-04 珠海优特智厨科技有限公司 线盘组件和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57268B (zh) 饭煲及其控制方法
CN105686615A (zh) 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和烹饪器具的控制系统
US11627643B2 (en) Induction cooktop system
US20200163171A1 (en) Induction cooktop
CN107765727B (zh)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5854890B2 (ja) 家電機器の電力制御システム
CN210673100U (zh) 多功能空气炸锅
CN106678900A (zh) 智能电磁炉及其控制处理方法
CN110353469B (zh) 烹饪器具、烹饪的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618583A (zh) 一种电磁加热专用双层真空保温锅的结构
CN117084540A (zh) 锅具、烹饪设备、烹饪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JP3985539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8258437B2 (en) Non-concentric surface heating element switch
JP567757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4341790A (ja) 高周波誘導加熱調理器
JPH0523257A (ja) 電磁調理器用プレート
CN205885311U (zh) 一种电磁加热的煎烤盘及电磁加热烹饪装置
CN110507155A (zh) 一种新型二维面状发热电热锅
CN210609775U (zh) 一种用于烹饪设备的恒温转盘
CN114484525A (zh) 一种灶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07831442U (zh) 一种可精准控温的电陶炉
CN202086267U (zh) 多功能智能煮烤炉
CN208371523U (zh) 烹饪系统
JP325732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調理容器
CN2712038Y (zh) 一种电磁炉陶瓷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