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981854A -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81854A
CN116981854A CN202280020890.5A CN202280020890A CN116981854A CN 116981854 A CN116981854 A CN 116981854A CN 202280020890 A CN202280020890 A CN 202280020890A CN 116981854 A CN116981854 A CN 1169818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urn
rolling
guide member
hole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08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水村美典
川上康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981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818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11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return passages, i.e. the passages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do not carry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2/00Apparatus used in shaping articles
    • F16C2322/39General buildup of machine tools, e.g. spindles, slides,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02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 F16C29/0609Detail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or parts thereof, e.g.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the ends of the bearing body or carriage where the rolling elements change direction, e.g. end ca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35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 F16C29/0638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provided as bores in a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e.g.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 single part with end caps provided at each end with b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16C29/065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件,其被导轨沿第1轴方向引导;以及滚动体,其能够在循环通路滚动,该循环通路包括被规定在导轨和滑动件之间的滚动通路、设置在滑动件的内部的返回通路、以及将滚动通路和返回通路连起来的方向转换通路。返回通路具有在滑动件的内部沿第1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和配置在贯通孔的返回引导构件。返回引导构件包括:圆弧状的外表面,其在与贯通孔的中心轴线正交的规定面中,与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对;内表面,其至少一部分与滚动体接触;第1端面,其将外表面的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和内表面连起来;以及第2端面,其将外表面的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和内表面连起来,并与第1端面分离。

Description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设于机床、制造装置、测量装置等的引导部并用于使工作台等移动构件直线移动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由导轨、滑动件以及多个滚珠构成,该导轨沿轴向延伸,在两侧面形成有滚珠滚动槽,该滑动件以跨导轨的方式配置,并具备:滚珠滚动槽,该滚珠滚动槽位于与导轨的滚珠滚动槽相对的位置;滚珠返回路的两端,该滚珠返回路与滚珠滚动路平行地形成;以及滚珠的方向转换路,该方向转换路将滚珠滚动路和滚珠返回路的两端连结起来,该多个滚珠配置在由导轨的滚珠滚动槽和滑动件的滚珠滚动槽、滚珠返回路、方向转换路形成的滚珠循环路。
滑动件由滑动件主体和端盖构成,该滑动件主体形成有滚珠滚动槽和滚珠返回路,该端盖形成有方向转换路并固定于滑动件主体的轴向两端面。在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公知有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的、具备具有滚动体的返回通路的滑动件主体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返回通路具有设于滑动件主体的内部的贯通孔和配置于贯通孔的返回引导构件。即使贯通孔的内径较大,也能够通过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在贯通孔而使小直径的滚动体在返回通路中滚动。由于不需要减小贯通孔的内径,因此,形成贯通孔时的加工性的降低被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5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通过在贯通孔配置返回引导构件而不需要减小贯通孔的内径,但是在要求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小型化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贯通孔的内径小。期望这样一种技术:即使在减小了贯通孔的内径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返回引导构件顺畅地配置在贯通孔。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在贯通孔时的作业性的降低被抑制且大型化被抑制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具备:导轨;滑动件,其被所述导轨沿第1轴方向引导;以及滚动体,其能够在循环通路滚动,该循环通路包括被规定在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滚动通路、设置在所述滑动件的内部的返回通路、以及将所述滚动通路和所述返回通路连起来的方向转换通路,所述返回通路具有在所述滑动件的内部沿所述第1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和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返回引导构件,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包括:圆弧状的外表面,其在与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线正交的规定面中,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对;内表面,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滚动体接触;第1端面,其将所述外表面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和所述内表面连起来;以及第2端面,其将所述外表面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内表面连起来,并与所述第1端面分离。
根据以上内容,通过以具有第1端面和与第1端面分离的第2端面的方式形成返回引导构件,能够使返回引导构件以返回构件的外径变小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即使贯通孔的内径较小,也能够一边使返回引导构件弹性变形一边将其插入于贯通孔。由此,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在贯通孔时的作业性的降低被抑制。此外,能够使贯通孔的内径较小,因此,例如即使在多个返回通路在规定面中以相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大型化。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内表面在所述规定面中包括圆弧区域、第1直线区域以及第2直线区域,该第1直线区域与所述圆弧区域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一端部连接并沿所述滚动体的切线方向延伸,该第2直线区域与所述圆弧区域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并沿所述滚动体的切线方向延伸。
根据以上内容,在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到贯通孔时,即使返回引导构件以第1端面和第2端面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也能抑制滚动体与返回引导构件的内表面过度密合。因而,滚动体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的内侧顺畅地滚动。此外,通过设置第1直线区域和第2直线区域,从而在利用模具形成返回引导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将返回引导构件从模具顺畅地拔出。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所述规定面中,所述圆弧区域的曲率比所述滚动体的曲率小。
根据以上内容,滚动体与返回引导构件的内表面过度密合的情况被抑制。因而,滚动体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内表面之间的接触点被规定在所述圆弧区域和所述第1直线区域的交界、以及所述圆弧区域和所述第2直线区域的交界中的至少一者。
根据以上内容,滚动体能够一边被返回引导构件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支承,一边在返回引导构件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在所述规定面中,所述第1直线区域和所述第2直线区域平行。
根据以上内容,在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到贯通孔时,即使返回引导构件以第1端面和第2端面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也能抑制滚动体与返回引导构件的内表面过度密合。因而,滚动体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的内侧顺畅地滚动。此外,通过设置为第1直线区域和第2直线区域平行,从而在利用模具形成返回引导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将返回引导构件从模具顺畅地拔出。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1端面和所述第2端面之间的所述内周面接触。
根据以上内容,滚动体能够一边被返回引导构件的内表面和贯通孔的内周面分别支承,一边在返回通路顺畅地滚动。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外表面与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被规定为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半的支承区域相对。
根据以上内容,返回引导构件的外表面支承于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半以上的支承区域,因此,在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在贯通孔之后,返回引导构件在贯通孔的内侧移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滚动体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返回通路在所述规定面的与所述第1轴方向正交的第2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中心设置在比所述滚动通路靠外侧的位置,所述第1端面和所述第2端面之间的开口在所述第2轴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中心轴线靠外侧的位置。
根据以上内容,滚动体在返回通路和滚动通路之间的方向转换通路滚动时的转弯半径变小的情况被抑制。因而,滚动体能够在方向转换通路顺畅地滚动。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包括第1返回引导构件和在所述第1轴方向上与所述第1返回引导构件的端部连接的第2返回引导构件。
根据以上内容,即使贯通孔在第1轴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也能够通过从贯通孔的一端部插入第1返回引导构件,并从贯通孔的另一端部插入第2返回引导构件,从而将返回引导构件顺畅地配置在贯通孔。
作为本公开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期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件主体,其设有所述贯通孔;端盖,其在所述第1轴方向上与所述滑动件主体的端部连接;以及返回引导件,其以与所述端盖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滑动件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所述方向转换通路被规定在所述端盖和所述返回引导件之间,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同所述返回引导件和所述端盖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
根据以上内容,由于返回引导构件同返回引导件和端盖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因此,能削减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部件个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提供将返回引导构件配置在贯通孔时的作业性的降低被抑制且大型化被抑制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将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一部分剖切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地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公开不限定于此。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能够适当组合。此外,也存在不使用一部分的构成要素的情况。
在实施方式中,设定XYZ正交坐标系,参照XYZ正交坐标系对各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将水平面内的与X轴(第1轴)平行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第1轴方向),将相对于X轴正交的、水平面内的与Y轴(第2轴)平行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第2轴方向),将相对于水平面正交的、与Z轴(第3轴)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第3轴方向)。YZ平面是包含Y轴和Z轴的规定面,与X轴正交。
[第1实施方式]
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将本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一部分剖切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具备:导轨2;滑动件3,其被导轨2沿X轴方向引导;以及滚动体4,其能够在循环通路100滚动,该循环通路100包括被规定在导轨2和滑动件3之间的滚动通路5、设置在滑动件3的内部的返回通路6以及将滚动通路5和返回通路6连起来的方向转换通路7。
导轨2沿X轴方向引导滑动件3。导轨2沿X轴方向延伸。导轨2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滚动槽8。在滚动槽8的内侧配置滚动体4的至少一部分。滚动槽8的内表面包括支承滚动体4的滚动面9。滚动体4一边与滚动面9接触一边滚动。
滚动槽8分别在导轨2的+Y侧的侧面和-Y侧的侧面各设置三个。在导轨2的+Y侧的侧面,滚动槽8在Z轴方向上配置三个。在导轨2的-Y侧的侧面,滚动槽8在Z轴方向上配置三个。
滑动件3一边被导轨2引导,一边相对于导轨2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滑动件3的至少一部分隔着滚动体4与导轨2相对。
滑动件3包括:滑动件主体31,其沿X轴方向延伸;端盖33,其在X轴方向上与滑动件主体31的端部连接;以及返回引导件32,其以与端盖33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滑动件主体31和端盖33之间。滑动件主体31是金属制。返回引导件32和端盖33均是合成树脂制。另外,也可以是,返回引导件32和端盖33中的一者或两者是金属制。例如,返回引导件32和端盖33中的一者或两者既可以是铁制,也可以是钢铁制,还可以是不锈钢制和铝制。
滑动件主体31以跨导轨2的方式配置。滑动件主体31包括:腿部31F,其分别配置在导轨2的+Y侧和-Y侧;和主体部31B,其配置在比导轨2靠+Z侧的位置,将一对腿部31F连结起来。
滑动件主体31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滚动槽10。滑动件主体31的滚动槽10与导轨2的滚动槽8相对。滚动槽10形成在与导轨2相对的腿部31F的内表面。在滚动槽10的内侧配置滚动体4的至少一部分。滚动槽10的内表面包括支承滚动体4的滚动面11。滚动体4一边与滚动面11接触一边滚动。
滚动槽10分别在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的内表面和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的内表面各设置三个。在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的内表面,滚动槽10在Z轴方向上配置三个。在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的内表面,滚动槽10在Z轴方向上配置三个。
滚动体4是金属制的球。滚动体4设置多个。滚动体4能够在包括滚动通路5、返回通路6以及方向转换通路7的循环通路100一边滚动一边穿过。
滚动通路5被规定在滚动面9和滚动面11之间。滚动通路5在导轨2和滑动件3之间沿X轴方向延伸。滚动体4能够一边在滚动通路5滚动一边沿X轴方向移动。滚动体4以受到负荷的状态在滚动通路5滚动。滚动通路5在导轨2与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之间设置三个。滚动通路5在导轨2与配置在比导轨2靠-Y侧的位置的腿部31F之间设置三个。滚动体4一边分别与滚动面9和滚动面11接触,一边在滚动通路5滚动。
返回通路6设置在滑动件主体31的内部。返回通路6在滑动件主体31的内部沿X轴方向延伸。滚动体4能够一边在返回通路6滚动一边沿X轴方向移动。滚动体4以不受负荷的状态在返回通路6滚动。返回通路6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滑动件3的中心设置在比滚动通路5靠外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返回通路6设置在腿部31F的内部。相对于一个滚动通路5设置一个返回通路6。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通路5设置6个。返回通路6也设置6个。滚动通路5和返回通路6实质上平行。
在滚动通路5移动的滚动体4的行进方向和在返回通路6移动的滚动体4的行进方向是相反方向。当在滚动通路5存在的滚动体4在滚动通路5向+X方向行进时,在返回通路6存在的滚动体4在返回通路6向-X方向行进。当在滚动通路5存在的滚动体4在滚动通路5向-X方向行进时,在返回通路6存在的滚动体4在返回通路6向+X方向行进。
方向转换通路7使从滚动通路5和返回通路6中的一者向另一者滚动的滚动体4穿过。方向转换通路7被规定在端盖33和返回引导件32之间。
端盖33分别与滑动件主体31的+X侧的端部和-X侧的端部连接。端盖33例如通过螺栓33B固定于滑动件主体31。返回引导件32以与端盖33相对的方式分别与滑动件主体31的+X侧的端部和-X侧的端部连接。
方向转换通路7以将滚动通路5的+X侧的端部和返回通路6的+X侧的端部连起来的方式设置。方向转换通路7以将滚动通路5的-X侧的端部和返回通路6的-X侧的端部连起来的方式设置。方向转换通路7是将滚动通路5的端部和返回通路6的端部连起来的圆弧状。
例如在滚动通路5向+X方向移动并从滚动通路5的+X侧的端部进入方向转换通路7的滚动体4能够在方向转换通路7移动后,从返回通路6的+X侧的端部进入返回通路6。从返回通路6的+X侧的端部进入返回通路6的滚动体4在返回通路6向-X方向移动。在返回通路6向+X方向移动并从返回通路6的+X侧的端部进入方向转换通路7的滚动体4能够在方向转换通路7移动后,从滚动通路5的+X侧的端部进入滚动通路5。从滚动通路5的+X侧的端部进入滚动通路5的滚动体4在滚动通路5向-X方向移动。
由滚动通路5、返回通路6以及方向转换通路7形成滚动体4的循环通路100。通过滚动体4以在循环通路100循环的方式滚动,能够使滑动件3相对于导轨2分别向+X方向和-X方向相对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进行说明。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剖视图。
如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返回通路6具有在滑动件3的内部沿X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12和配置在贯通孔12的返回引导构件13。
贯通孔12设于滑动件主体31的内部。贯通孔12在滑动件主体31的内部沿X轴方向延伸。贯通孔12的中心轴线AX与X轴平行。中心轴线AX在YZ平面中穿过贯通孔12的中心。在与中心轴线AX正交的YZ平面中,贯通孔12为圆形。贯通孔12具有配置在中心轴线AX的周围的内周面。
如上所述,滑动件主体31是金属制。贯通孔12通过使用钻头这样的工具而形成在滑动件主体31。
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返回引导构件13是合成树脂制。另外,返回引导构件13也可以是橡胶制。作业者通过用手对返回引导构件13施加力,从而能够使返回引导构件13弹性变形。
如图5所示,返回引导构件13包括:圆弧状的外表面14,其在与中心轴线AX正交的YZ平面中,与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对;内表面15,其至少一部分与滚动体4接触;第1端面16,其将外表面14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和内表面15连起来;以及第2端面17,其将外表面14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和内表面15连起来,并与第1端面16分离。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返回引导构件13在YZ平面中呈字母“C”状。在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设有开口18。
返回引导构件13的与YZ平面平行的截面的大小和形状在X轴方向上均一。
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表面14在YZ平面内与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中的、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表面14所相对的区域适当称为支承区域12A。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中的、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的区域适当称为暴露区域12B。
支承区域12A在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被规定为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至少一半。支承区域12A在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占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51[%]以上且99[%]以下的区域。在图5所示的例中,支承区域12A在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占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大约70[%]的区域。
暴露区域12B是在贯通孔12的内周面中与支承区域12A所占的区域不同的区域。暴露区域12B配置在开口18的内侧。滚动体4与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的暴露区域12B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表面14与支承区域12A接触。返回引导构件13不与暴露区域12B接触。
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的开口18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滑动件3的中心配置在比中心轴线AX靠外侧的位置。即,返回引导构件13以开口18比中心轴线AX朝向外侧的方式配置在贯通孔12。支承区域12A在Y轴方向上被规定在比开口18和暴露区域12B靠近滑动件3的中心的位置。
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在YZ平面中包括圆弧区域15A、第1直线区域15B以及第2直线区域15C,该第1直线区域15B与圆弧区域15A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一端部连接,该第2直线区域15C与圆弧区域15A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
第1直线区域15B在YZ平面中沿滚动体4的外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第2直线区域15C在YZ平面中沿滚动体4的外表面的切线方向延伸。
在YZ平面中,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实质上平行。
在YZ平面中,圆弧区域15A的曲率比滚动体4的外表面的曲率小。在YZ平面中,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曲率比圆弧区域15A的曲率小。
滚动体4在被规定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的一部分的接触点P处与内表面15接触。滚动体4在被规定在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接触点P处与贯通孔12的内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之间的接触点P被分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即,滚动体4一边与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分别接触一边滚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滚动体4不与圆弧区域15A接触。
滚动体4与贯通孔12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点P被规定在暴露区域12B。
另外,也可以是,滚动体4在与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接触时,与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分离。另外,也可以是,滚动体4在与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接触时,与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分离。另外,也可以是,滚动体4与圆弧区域15A的一部分接触。
此外,也可以是,在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之间、以及滚动体4与贯通孔12的内周面之间设有间隙。即,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滚动体4的周围存在三个接触点P,但也可以是接触点P为一个。此外,也可以是,在滚动体4与返回通路6之间设有微小的间隙,滚动体4以不与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中的任一者接触的状态,在返回通路6滚动。
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的接触点P和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的接触点P之间的距离与滚动体4的直径相同或比滚动体4的直径稍大。滚动体4能够以不受负荷的状态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滚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滑动件3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在滑动件主体31通过钻头这样的工具形成贯通孔12。返回引导构件13例如通过注射成型来制造。作业者将返回引导构件13插入于贯通孔12。返回引导构件13具有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作业者用手对返回引导构件13施加力,从而能够使返回引导构件13以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靠近且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径变小的方式弹性变形。作业者能够以使返回引导构件13弹性变形的状态,将返回引导构件13顺畅地插入于贯通孔12。
在将返回引导构件13插入于贯通孔12之后,作业者在滑动件主体31的X轴方向的端部连接返回引导件32和端盖33。由此,在滑动件3形成方向转换通路7。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以具有第1端面16和与第1端面16分离的第2端面17的方式形成返回引导构件13,能够使返回引导构件13以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径变小的方式弹性变形。因此,即使贯通孔12的内径较小,作业者也能够一边使返回引导构件13弹性变形一边将其插入于贯通孔12。由此,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时的作业性的降低被抑制。此外,由于能够使贯通孔12的内径较小,因此,即使在多个返回通路6在YZ平面中以相邻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大型化。
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在YZ平面中包括圆弧区域15A、第1直线区域15B以及第2直线区域15C,该第1直线区域15B与圆弧区域15A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一端部连接并沿滚动体4的切线方向延伸,该第2直线区域15C与圆弧区域15A的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并沿滚动体4的切线方向延伸。由此,在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到贯通孔12时,即使返回引导构件13以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也能抑制第1直线区域15B和滚动体4的接触以及第2直线区域15C和滚动体4的接触,因此,抑制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过度密合。因而,滚动体4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顺畅地滚动。此外,在返回引导构件13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能够将返回引导构件13从模具顺畅地拔出。
在YZ平面中,圆弧区域15A的曲率比滚动体4的曲率小。由此,抑制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过度密合。因而,滚动体4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之间的接触点P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中的至少一者。由此,滚动体4能够一边被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的一部分支承,一边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在YZ平面中,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平行。由此,在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到贯通孔12时,即使返回引导构件13以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靠近的方式弹性变形,也能抑制第1直线区域15B和滚动体4的接触以及第2直线区域15C和滚动体4的接触,因此,抑制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过度密合。因而,滚动体4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顺畅地滚动。此外,在返回引导构件13通过注射成型形成的情况下,通过设为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平行,能够将返回引导构件13从模具顺畅地拔出。
滚动体4与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的贯通孔12的暴露区域12B接触。由此,滚动体4能够一边被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和贯通孔12的内周面分别支承,一边在返回通路6顺畅地滚动。
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表面14与在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被规定为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至少一半的支承区域12A相对。由此,返回引导构件13的外表面14支承于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一半以上的支承区域12A,因此,在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之后,返回引导构件13在贯通孔12的内侧移动的情况被抑制。因此,滚动体4能够在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侧顺畅地滚动。
返回通路6在Y轴方向上相对于滑动件3的中心设置在比滚动通路5靠外侧的位置。第1端面16和第2端面17之间的开口18在Y轴方向上配置在比中心轴线AX靠外侧的位置。由此,滚动体4在返回通路6和滚动通路5之间的方向转换通路7中滚动时的转弯半径变小的情况被抑制。因而,滚动体4能够在方向转换通路7顺畅地滚动。
[第2实施方式]
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简化或省略其说明。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也可以是,在YZ平面中,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在Y轴方向上从滑动件3的中心朝向外侧以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之间的距离变短的方式倾斜。
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之间的接触点P被分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时的作业性的降低也被抑制,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大型化也被抑制。
[第3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剖视图。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在YZ平面中,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在Y轴方向上从滑动件3的中心朝向外侧以第1直线区域15B和第2直线区域15C之间的距离变长的方式倾斜。
滚动体4与返回引导构件13的内表面15之间的接触点P被分别规定在圆弧区域15A和第1直线区域15B的交界、以及圆弧区域15A和第2直线区域15C的交界。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时的作业性的降低也被抑制,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大型化也被抑制。
[第4实施方式]
图8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立体图。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返回引导构件13包括第1返回引导构件131和在X轴方向上与第1返回引导构件131的端部连接的第2返回引导构件132。即,也可以是,通过组合多个构件来形成返回引导构件13。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贯通孔12在X轴方向上的尺寸较长,也能够通过从贯通孔12的一端部插入第1返回引导构件131,并从贯通孔12的另一端部插入第2返回引导构件132,从而将返回引导构件13顺畅地配置在贯通孔12。
[第5实施方式]
图9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俯视图。如图9所示,也可以是,返回引导构件13与返回引导件32为一体。在返回引导构件13和返回引导件32均为合成树脂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用单一的模具,以使返回引导构件13和返回引导件32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注射成型形成返回引导构件13和返回引导件32。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削减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部件个数。
[第6实施方式]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返回通路6的俯视图。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返回引导构件13与端盖33为一体。在返回引导构件13和端盖33均是合成树脂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使用单一的模具,以使返回引导构件13和端盖33一体成型的方式通过注射成型形成返回引导构件13和端盖33。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削减直线运动引导装置1的部件个数。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1端面16与第2端面17之间的开口18相对于滑动件3的中心朝向外侧的方式,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也可以是,以开口18朝向滑动件3的中心的方式,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也可以是,以开口18朝向+Z方向的方式,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也可以是,以开口18朝向-Z方向的方式,将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的状态下,在第1端面16与第2端面17之间形成开口18。也可以是,在返回引导构件13配置在贯通孔12的状态下,第1端面16与第2端面17接触。即,也可以是,支承区域12A在中心轴线AX的周向上占贯通孔12的内周面的大约100[%]的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直线运动引导装置;2、导轨;3、滑动件;4、滚动体;5、滚动通路;6、返回通路;7、方向转换通路;8、滚动槽;9、滚动面;10、滚动槽;11、滚动面;12、贯通孔;12A、支承区域;12B、暴露区域;13、返回引导构件;14、外表面;15、内表面;15A、圆弧区域;15B、第1直线区域;15C、第2直线区域;16、第1端面;17、第2端面;18、开口;31、滑动件主体;31B、主体部;31F、腿部;32、返回引导件;33、端盖;33B、螺栓;100、循环通路;131、第1返回引导构件;132、第2返回引导构件;AX、中心轴线;P、接触点。

Claims (10)

1.一种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该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
滑动件,其被所述导轨沿第1轴方向引导;以及
滚动体,其能够在循环通路滚动,该循环通路包括被规定在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动件之间的滚动通路、设置在所述滑动件的内部的返回通路、以及将所述滚动通路和所述返回通路连起来的方向转换通路,
所述返回通路具有在所述滑动件的内部沿所述第1轴方向延伸的贯通孔和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返回引导构件,
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包括:圆弧状的外表面,其在与所述贯通孔的中心轴线正交的规定面中,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相对;内表面,其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滚动体接触;第1端面,其将所述外表面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一端部和所述内表面连起来;以及第2端面,其将所述外表面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和所述内表面连起来,并与所述第1端面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内表面在所述规定面中包括圆弧区域、第1直线区域以及第2直线区域,该第1直线区域与所述圆弧区域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一端部连接并沿所述滚动体的切线方向延伸,该第2直线区域与所述圆弧区域的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的另一端部连接并沿所述滚动体的切线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规定面中,所述圆弧区域的曲率比所述滚动体的曲率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滚动体与所述内表面之间的接触点被规定在所述圆弧区域和所述第1直线区域的交界、以及所述圆弧区域和所述第2直线区域的交界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规定面中,所述第1直线区域和所述第2直线区域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滚动体与所述第1端面和所述第2端面之间的所述内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外表面与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周向上被规定为所述内周面的至少一半的支承区域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返回通路在所述规定面的与所述第1轴方向正交的第2轴方向上相对于所述滑动件的中心设置在比所述滚动通路靠外侧的位置,
所述第1端面和所述第2端面之间的开口在所述第2轴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中心轴线靠外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包括第1返回引导构件和在所述第1轴方向上与所述第1返回引导构件的端部连接的第2返回引导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件包括:滑动件主体,其设有所述贯通孔;端盖,其在所述第1轴方向上与所述滑动件主体的端部连接;以及返回引导件,其以与所述端盖相对的方式配置在所述滑动件主体和所述端盖之间,
所述方向转换通路被规定在所述端盖和所述返回引导件之间,
所述返回引导构件同所述返回引导件和所述端盖中的至少一者为一体。
CN202280020890.5A 2021-03-31 2022-03-29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Pending CN1169818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9131 2021-03-31
JP2021059131A JP7494781B2 (ja) 2021-03-31 2021-03-31 直動案内装置
PCT/JP2022/015340 WO2022210670A1 (ja) 2021-03-31 2022-03-29 直動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81854A true CN116981854A (zh) 2023-10-31

Family

ID=83459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0890.5A Pending CN116981854A (zh) 2021-03-31 2022-03-29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4317726A1 (zh)
JP (1) JP7494781B2 (zh)
KR (1) KR20230149844A (zh)
CN (1) CN116981854A (zh)
TW (1) TW202244409A (zh)
WO (1) WO202221067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3155A (ja) 2004-11-30 2006-06-15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4661683B2 (ja) 2006-05-11 2011-03-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175263A (ja) 2007-01-17 2008-07-31 Nsk Ltd 直動案内装置
JP7251101B2 (ja) * 2018-10-31 2023-04-0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動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5747A (ja) 2022-10-14
WO2022210670A1 (ja) 2022-10-06
TW202244409A (zh) 2022-11-16
JP7494781B2 (ja) 2024-06-04
EP4317726A1 (en) 2024-02-07
KR20230149844A (ko) 2023-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46869B2 (en) Ball screw device and linear motion device
US20070009188A1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3950686B2 (ja) 転動体間にセパレータ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4051845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4565545B2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TWI558925B (zh) Direct drive device
US10400820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CN116981854A (zh)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US10294991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7092800A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7465093B2 (en) Linear guide apparatus
JP725110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7471912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WO2016181887A1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8175263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6855792B2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07292240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22150833A (ja) リニアガイド
JP2005180580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4702347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2001336526A (ja) 直動装置
JPH102333A (ja) 直線ローラ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