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69707B -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869707B CN116869707B CN202311039646.6A CN202311039646A CN116869707B CN 116869707 B CN116869707 B CN 116869707B CN 202311039646 A CN202311039646 A CN 202311039646A CN 116869707 B CN116869707 B CN 1168697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frame
- frame
- inner valve
- replacement device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3—Implants forming part of the valve leafle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12—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with soft flexible valve members, e.g. tissue valves shaped like natural valves
- A61F2/2418—Scaffolds therefor, e.g. support ste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包括内瓣架、倒钩臂、外瓣架和支撑体。内瓣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内瓣架内设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腔道,腔道内设有瓣膜;倒钩臂位于内瓣架的外侧,多个倒钩臂围绕内瓣架间隔分布,倒钩臂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倒钩臂上设有朝向内瓣架弯曲的折弯段;外瓣架位于内瓣架与倒钩臂之间,外瓣架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倒钩臂与外瓣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的间隙;支撑体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与外瓣架连接或接触。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不仅能够保证内瓣架中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而且能够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牢固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瓣膜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背景技术
当心脏瓣膜功能不正常时,心脏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心脏瓣膜功能障碍的潜在原因包括瓣膜周围的瓣环扩张、心室扩张、瓣膜小叶脱垂或畸形,以及主动脉瓣狭窄等狭窄。当心脏瓣膜无法正常关闭时,心腔内的血液会返流,或通过瓣膜向后泄漏。当心脏瓣膜无法正常打开时,前向血流(例如收缩期血流)可能会受到损害。瓣膜故障可以通过更换或修复病变瓣膜(例如主动脉瓣)来治疗,瓣膜置换术是目前学界认可的治疗病变瓣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其中,微创治疗的构想,例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涉及使用通过动脉通道或其他解剖路径输送到心脏的输送导管,以植入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患病瓣膜。
现有技术中,植入的人工心脏瓣膜较难与心脏牢固固定,而且人工心脏瓣膜的旁边还会存在泄漏的情况,如何实现人工心脏瓣膜的牢固固定以及防止人工心脏瓣膜的旁边泄漏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本发明旨在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包括内瓣架、倒钩臂、外瓣架和支撑体。内瓣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内瓣架内设有贯穿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腔道,腔道内设有瓣膜;倒钩臂位于内瓣架的外侧,多个倒钩臂围绕内瓣架间隔分布,倒钩臂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倒钩臂上设有朝向内瓣架弯曲的折弯段;外瓣架位于内瓣架与倒钩臂之间,外瓣架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倒钩臂与外瓣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的间隙;支撑体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与外瓣架连接或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外瓣架能够适应心房壁和瓣环的D形解剖结构,而且心脏收缩舒张导致瓣环动态变化被外瓣架弹性适应,从而不会影响内瓣架的形态,保证内瓣架中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此外,支撑件为外瓣架提供了稳定的弹性支撑,使原生瓣膜被夹持在倒钩臂与外瓣架之间时,倒钩臂和外瓣架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力,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
优选的,折弯段临近倒钩臂的自由端。
当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植入人体时,折弯段可以贴近原生瓣膜的根部,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外瓣架的一端与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倒钩臂的一端与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
通过使外瓣架、倒钩臂与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可以确保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更好的整体性,较小的体积,从而减小植入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对心脏的正常活动造成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内瓣架附有第一阻隔膜,所述外瓣架上附有第二阻隔膜。
通过设置的第一阻隔膜和第二阻隔膜来防止血液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支撑臂围绕内瓣架间隔分布;支撑臂的一端与内瓣架连接,另一端与外瓣架的内壁接触,外瓣架可压迫支撑臂沿着内瓣架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多个支撑臂为外瓣架提供了稳定的弹性支撑,使原生瓣膜被夹持在倒钩臂与外瓣架之间时,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力,从而进一步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
优选的,支撑臂的两端之间为圆弧状的弯曲段。
通过将支撑臂的两端设置成弯曲的结构,保证支撑臂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
优选的,沿着内瓣架的轴向方向,支撑臂临近外瓣架的一端与折弯段处于同一高度,倒钩臂与支撑臂相互配合从而提供较强的夹持力。
优选的,支撑臂的数量与倒钩臂的数量相等,支撑臂与倒钩臂一一对应,内瓣架的轴线、支撑臂、与支撑臂对应的倒钩臂三者共面。
倒钩臂与支撑臂相互配合从而提供更强的夹持力,而且支撑臂能够很好地适应瓣环的动态变化,从而避免内瓣架的形态受到影响。
优选的,外瓣架远离内瓣架的一端设有裙边部。
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植入人体的目标位置时,裙边部可以贴合在瓣环上,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瓣周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体包括圆环部和第一连接部,圆环部上设有适于内瓣架穿入的通孔,第一连接部与圆环部的内缘连接并与内瓣架固定,圆环部的外缘与外瓣架连接。
支撑体为外瓣架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外瓣架与倒钩臂之间能够产生合适的夹持力,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
优选的,圆环部的外缘与外瓣架远离第一端的一端连接。
心脏收缩舒张导致的瓣环动态变化可以被外瓣架的中部位置弹性适应,因此避免了对内瓣架形态的影响。
优选的,圆环部所在的平面与内瓣架的轴线垂直,以此来确保支撑体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第一连接部为圆柱状,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适于内瓣架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部套在内瓣架的外侧。
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圆柱状,能够使第一连接部全方位地包裹内瓣架,使第一连接部与内瓣架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而且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比较容易加工。
优选的,圆环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圆滑过渡。
通过使圆环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圆滑过渡,能够增强外瓣架的骨架弹性,促使内瓣架被弹性隔离,减少瓣环动态变化对内瓣架的挤压力,进一步保证中间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
优选的,外瓣架上设有朝向折弯段弯曲的第一折弯部和朝向内瓣架弯曲的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相邻,且第一折弯部相比于第二折弯部临近内瓣架的第一端。
外瓣架上向外的第一折弯部与倒钩臂上的折弯段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夹持原生瓣膜的空间,该空间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范围和较大的夹持力,使得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此外,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的设置还能够增强外瓣架上第一折弯部的支撑刚度。
优选的,外瓣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锥体部和裙边部,第二连接部、锥体部、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裙边部依次连接,第二连接部与内瓣架的第一端固定;锥体部临近第一端的一端至锥体部远离第一端的一端,锥体部的直径逐渐变大;裙边部以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为起点向远离内瓣架的方向延伸,裙边部的外缘与圆环部的外缘连接。
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植入人体的目标位置时,裙边部可以贴合在瓣环上,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瓣周漏。此外,外瓣架能够更好地与心脏内的生理结构匹配,便于植入操作。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为圆柱状,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适于内瓣架穿过的通孔,第二连接部套在内瓣架的第一端的外侧。
通过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圆柱状,能够使第二连接部全方位地包裹内瓣架,使第二连接部与内瓣架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而且圆柱状的第二连接部比较容易加工。
优选的,第二连接部与锥体部之间圆滑过渡。
通过使第二连接部与锥体部之间圆滑过渡,能够增强外瓣架的骨架弹性,促使内瓣架被弹性隔离,减少瓣环动态变化对内瓣架的挤压力,进一步保证中间瓣膜血流动力学稳定。
优选的,裙边部大致与圆环部平行。
裙边部与圆环部形成双层的封堵结构,其与瓣环之间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瓣周漏。
优选的,外瓣架与支撑体采用编织工艺一体编织成型。
由该工艺制得的外瓣架和支撑体具有优异的弹性变形能力,进一步保证内瓣架不会因瓣环的的动态变化而变形。
优选的,所述外瓣架与支撑体一体附着阻隔膜。通过在外瓣架和支撑体上共同设置阻隔膜来进一步防止血液返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内瓣架、倒钩臂、支撑臂组合后的结构图。
图4是在图3中的内瓣架上缝制阻隔膜后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外瓣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外瓣架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外瓣架上缝制阻隔膜后的结构图。
图8和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内瓣架与倒钩臂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13是在图12中的内瓣架上缝制阻隔膜后的结构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外瓣架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外瓣架的主视图。
图16为实施例2中新型瓣膜置换装置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图中:1、内瓣架;11、第一端;12、第二端;2、倒钩臂;21、折弯段;3、外瓣架;31、裙边部;32、第一折弯部;33、第二折弯部;34、锥体部;35、第二连接部;4、支撑体;41、支撑臂;42、圆环部;43、第一连接部;5、瓣膜;6、第一阻隔膜;7、第二阻隔膜;8、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包括内瓣架1、倒钩臂2、外瓣架3和支撑体4。内瓣架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内瓣架1内设有贯穿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腔道,腔道内设有三个瓣膜5,瓣膜5可以采用缝合或粘接的方式与内瓣架1固定连接,该假体瓣膜5可以代替原生瓣膜来实现正常主动脉瓣瓣膜5的功能。倒钩臂2位于内瓣架1的外侧,九个倒钩臂2围绕内瓣架1间隔分布,倒钩臂2的下端与内瓣架1固定连接,其上端为自由端,倒钩臂2上设有朝向内瓣架1弯曲的折弯段21。外瓣架3位于内瓣架1与倒钩臂2之间,外瓣架3的下端与内瓣架1连接,倒钩臂2与外瓣架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5的间隙。支撑体4的一端与内瓣架1连接,其另一端与外瓣架3接触。
本实施例中,内瓣架1具有较强的刚度,外瓣架3具有较小的刚度,外瓣架3能够适应心房壁和瓣环的D形解剖结构,而且心脏收缩舒张导致瓣环动态变化被外瓣架3弹性适应,从而不会影响内瓣架1的形态,保证内瓣架1中瓣膜5血流动力学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瓣架1缝制有第一阻隔膜6,所述外瓣架3上缝制有第二阻隔膜7,第一阻隔膜6和第二阻隔膜7均具有密封性和生物相容性,在具体实施时阻隔膜可以采用PET膜。如图3和图5所示,可以在内瓣架1的第一端11和外瓣架3上设置多个连接孔8,通过铆钉铆接的方式使外瓣架3与内瓣架1连接。除了铆接的连接方式外,外瓣架3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内瓣架1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段21临近倒钩臂2的自由端,当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植入人体时,折弯段21可以贴近原生瓣膜的根部,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外瓣架3的下端与内瓣架1的第一端11连接,倒钩臂2的下端与内瓣架1的第一端11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减小植入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对心脏的正常活动造成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4包括九个支撑臂41,九个支撑臂41围绕内瓣架1间隔分布;支撑臂41的一端与内瓣架1连接,另一端与外瓣架3的内壁接触,外瓣架3可压迫支撑臂41沿着内瓣架1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九个支撑臂41为外瓣架3提供了稳定的弹性支撑,使原生瓣膜被夹持在倒钩臂2与外瓣架3之间时,倒钩臂2和外瓣架3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力,从而进一步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41的两端之间为圆弧状的弯曲段,以此保证支撑臂41具有较强的弹性变形能力。此外,外瓣架3远离内瓣架1的一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裙边部31,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植入人体的目标位置时,裙边部31可以贴合在瓣环上,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瓣周漏。
如图4所示,沿着内瓣架1的轴向方向,支撑臂41临近外瓣架3的一端与折弯段21处于同一高度。支撑臂41的数量与倒钩臂2的数量相等,支撑臂41与倒钩臂2一一对应,内瓣架1的轴线、支撑臂41、与支撑臂41对应的倒钩臂2三者共面。倒钩臂2上的折弯段21与支撑臂41的外端之间形成一对夹持点,倒钩臂2与支撑臂41相互配合从而提供更强的夹持力,而且支撑臂41自身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瓣环的动态变化,从而避免内瓣架1的形态受到影响。
实施例2
参见图8-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包括内瓣架1、倒钩臂2、外瓣架3和支撑体4。内瓣架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内瓣架1内设有贯穿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腔道,腔道内设有三个瓣膜5,瓣膜5可以采用缝合或粘接的方式与内瓣架1固定连接。倒钩臂2位于内瓣架1的外侧,九个倒钩臂2围绕内瓣架1间隔分布,倒钩臂2的下端与内瓣架1固定连接,其上端为自由端,倒钩臂2上设有朝向内瓣架1弯曲的折弯段21。外瓣架3位于内瓣架1与倒钩臂2之间,外瓣架3的下端与内瓣架1连接,倒钩臂2与外瓣架3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5的间隙。支撑体4的一端与内瓣架1连接,其另一端与外瓣架3连接。
本实施例中,内瓣架1具有较强的刚度,外瓣架3具有较小的刚度,外瓣架3能够适应心房壁和瓣环的D形解剖结构,而且心脏收缩舒张导致瓣环动态变化被外瓣架3弹性适应,从而不会影响内瓣架1的形态,保证内瓣架1中瓣膜5血流动力学稳定。所述内瓣架1缝制有第一阻隔膜6,所述外瓣架3上缝制有第二阻隔膜7,第一阻隔膜6和第二阻隔膜7均具有密封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设置的第一阻隔膜6和第二阻隔膜7来防止血液返流,在具体实施时阻隔膜可以采用PET膜。
在本实施例中,折弯段21临近倒钩臂2的自由端,当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植入人体时,折弯段21可以贴近原生瓣膜的根部,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外瓣架3的下端与内瓣架1的第一端11连接,倒钩臂2的下端与内瓣架1的第一端11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确保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从而减小植入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对心脏的正常活动造成的影响。
图16示意性地展示了本实施例中新型瓣膜置换装置的断面结构,如该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体4包括圆环部42和第一连接部43,圆环部42上设有适于内瓣架1穿入的通孔,该通孔的直径略大于内瓣架1的外径,第一连接部43与圆环部42的内缘连接并与内瓣架1固定,圆环部42的外缘与外瓣架3连接。支撑体4为外瓣架3提供稳定的支撑,使外瓣架3与倒钩臂2之间能够产生合适的夹持力,从而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
参见图16所示,圆环部42的外缘与外瓣架3远离第一端11的一端连接,即圆环部42的外缘与外瓣架3的上端连接。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植入人体的目标位置时,倒钩臂2的折弯段21主要通过与外瓣架3的中部位置配合来夹持原生瓣膜,使圆环部42的外缘与外瓣架3的上端连接时,外瓣架3的中部位置同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而且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外瓣架3的结构较为稳定,心脏收缩舒张导致的瓣环动态变化可以被外瓣架3的中部位置弹性适应,因此避免了对内瓣架1形态的影响。
参见图14和图16所示,外瓣架3上设有朝向折弯段21弯曲的第一折弯部32和朝向内瓣架1弯曲的第二折弯部33,第一折弯部32与第二折弯部33相邻,且第一折弯部32相比于第二折弯部33临近内瓣架1的第一端11。外瓣架3上向外的第一折弯部32与倒钩臂2上的折弯段21相互配合形成用于夹持原生瓣膜的空间,该空间能够提供合适的夹持范围和较大的夹持力,使得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牢固固定。此外,第一折弯部32和第二折弯部33的设置还能够增强外瓣架3上第一折弯部32的支撑刚度。
参见图16所示,外瓣架3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5、锥体部34和裙边部31,第二连接部35、锥体部34、第一折弯部32、第二折弯部33、裙边部31依次连接,第二连接部35与内瓣架1的第一端11固定;锥体部34临近第一端11的一端至锥体部34远离第一端11的一端,锥体部34的直径逐渐变大;裙边部31以第二折弯部33的一端为起点向远离内瓣架1的方向延伸,裙边部31的外缘与圆环部42的外缘连接。锥体部34与倒钩臂2的下半部分大致平行,在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原生瓣膜的区域。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被植入人体的目标位置时,裙边部31可以贴合在瓣环上,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有效地防止瓣周漏。本实施例中的外瓣架3能够更好地与心脏内的生理结构匹配,便于植入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圆环部42所在的平面与内瓣架1的轴线垂直,以此来确保支撑体4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此外,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均为圆柱状,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的中心设有适于内瓣架1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均套在内瓣架1的外侧。通过将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设置为圆柱状,能够使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全方位地包裹内瓣架1,使第一连接部43、第二连接部35与内瓣架1之间连接的更为牢固,而且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比较容易加工。
第一连接部43和第二连接部35可以通过铆钉铆接、焊接、镶嵌压握等机械连接方式与内瓣架1进行连接。例如,当第二连接部35通过铆钉与内瓣架1进行连接时,可以在内瓣架1的第一端11设置用于铆钉穿过的连接孔8。
如图16所示,圆环部42与第一连接部43之间圆滑过渡,第二连接部35与锥体部34之间圆滑过渡,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强外瓣架3的骨架弹性,促使内瓣架1被弹性隔离,减少瓣环动态变化对内瓣架1的挤压力,进一步保证中间瓣膜5血流动力学稳定。
在具体实施时,外瓣架3与支撑体4采用编织工艺一体编织成型,该制备工艺较为成熟,能够保证成品率,而且由该工艺制得的外瓣架3和支撑体4具有优异的弹性变形能力,进一步保证内瓣架1不会因瓣环的的动态变化而变形。参见图16所示,裙边部31大致与圆环部42平行,裙边部31与圆环部42形成双层的封堵结构,其与瓣环之间的密封性更好,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瓣周漏。参见图14所示,外瓣架3与支撑体4一体附着阻隔膜,即外瓣架3上的缝制的第二阻隔膜7延伸至支撑体4并铺满支撑体,通过在外瓣架3和支撑体4上共同设置阻隔膜来进一步防止血液返流。
本发明的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倒钩臂2的数量均为九个,在一些实施例中倒钩臂2还可以是其他的数量。优选地,倒钩臂2的数量为6~12个,以便提供充足数量的夹持点,保证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能够被稳定固定。本发明中的内瓣架1、倒钩臂2、外瓣架3和支撑体4均采用形状记忆材料,如镍钛合金,以实现该新型瓣膜置换装置的扩展和收缩性能。瓣膜5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材料,例如天然组织(牛心包)或合成材料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瓣架,所述内瓣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瓣架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腔道,所述腔道内设有瓣膜;
倒钩臂,所述倒钩臂位于所述内瓣架的外侧,多个所述倒钩臂围绕所述内瓣架间隔分布,所述倒钩臂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倒钩臂上设有朝向所述内瓣架弯曲的折弯段;
外瓣架,所述外瓣架位于所述内瓣架与所述倒钩臂之间,所述外瓣架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所述倒钩臂与所述外瓣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的间隙;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外瓣架接触;所述支撑体包括多个支撑臂,多个所述支撑臂围绕所述内瓣架间隔分布;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瓣架的内壁接触,所述外瓣架可压迫所述支撑臂沿着所述内瓣架的径向方向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临近所述倒钩臂的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倒钩臂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瓣架附有第一阻隔膜,所述外瓣架上附有第二阻隔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两端之间为圆弧状的弯曲段。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内瓣架的轴向方向,所述支撑臂临近所述外瓣架的一端与所述折弯段处于同一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的数量与所述倒钩臂的数量相等,所述支撑臂与所述倒钩臂一一对应,所述内瓣架的轴线、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支撑臂对应的所述倒钩臂三者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远离所述内瓣架的一端设有裙边部。
9.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瓣架,所述内瓣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内瓣架内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腔道,所述腔道内设有瓣膜;
倒钩臂,所述倒钩臂位于所述内瓣架的外侧,多个所述倒钩臂围绕所述内瓣架间隔分布,所述倒钩臂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倒钩臂上设有朝向所述内瓣架弯曲的折弯段;
外瓣架,所述外瓣架位于所述内瓣架与所述倒钩臂之间,所述外瓣架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所述倒钩臂与所述外瓣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瓣膜的间隙;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外瓣架连接;所述支撑体包括圆环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圆环部上设有适于所述内瓣架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圆环部的内缘连接并与所述内瓣架固定,所述圆环部的外缘与所述外瓣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临近所述倒钩臂的自由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倒钩臂的一端与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瓣架附有第一阻隔膜,所述外瓣架上附有第二阻隔膜。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部的外缘与所述外瓣架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内瓣架的轴线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柱状,第一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适于所述内瓣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套在所述内瓣架的外侧。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上设有朝向所述折弯段弯曲的第一折弯部和朝向所述内瓣架弯曲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邻,且所述第一折弯部相比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临近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还包括第二连接部、锥体部和裙边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锥体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所述裙边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固定;所述锥体部临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至所述锥体部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所述锥体部的直径逐渐变大;所述裙边部以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一端为起点向远离所述内瓣架的方向延伸,所述裙边部的外缘与所述圆环部的外缘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状,第二连接部的中心设有适于所述内瓣架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套在所述内瓣架的第一端的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裙边部大致与所述圆环部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与所述支撑体采用编织工艺一体编织成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新型瓣膜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瓣架与所述支撑体一体附着阻隔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39646.6A CN116869707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039646.6A CN116869707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9707A CN116869707A (zh) | 2023-10-13 |
CN116869707B true CN116869707B (zh) | 2024-08-13 |
Family
ID=88255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039646.6A Active CN116869707B (zh) | 2023-08-17 | 2023-08-17 |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8697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78497B (zh) * | 2024-02-23 | 2024-10-22 | 上海傲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锚定介入二尖瓣置换假体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12950A (zh) * | 2017-07-12 | 2017-09-29 |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心脏瓣膜假体 |
CN107613907A (zh) * | 2015-04-27 | 2018-01-19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心脏瓣膜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653910B2 (en) * | 2010-07-21 | 2023-05-23 | Cardiovalve Ltd. | Helical anchor implantation |
DE102014114464A1 (de) * | 2014-10-06 | 2016-04-07 | Xpand Medical SAS | Aortenventilersatz-Prothese |
CN106175987A (zh) * | 2016-08-31 | 2016-12-07 |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人工心脏瓣膜 |
BR112019005683A2 (pt) * | 2016-12-02 | 2019-06-11 | Sino Medical Sciences Tech Inc | válvula cardíaca de baixo perfil e sistema de envio |
EP4209196A1 (en) * | 2017-01-23 | 2023-07-12 | Cephea Valve Technologies, Inc. | Replacement mitral valves |
US10575948B2 (en) * | 2017-08-03 | 2020-03-03 | Cardiovalve Ltd. | Prosthetic heart valve |
CN111110402B (zh) * | 2020-01-09 | 2020-11-06 | 南京圣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结构贴合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装置 |
-
2023
- 2023-08-17 CN CN202311039646.6A patent/CN1168697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13907A (zh) * | 2015-04-27 | 2018-01-19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心脏瓣膜组件 |
CN107212950A (zh) * | 2017-07-12 | 2017-09-29 | 宁波健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夹持装置的心脏瓣膜假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869707A (zh) | 2023-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78016B (zh) | 一种经心尖植入式二尖瓣瓣膜装置 | |
KR101617052B1 (ko) | 스텐트 부착 심장 판막 장치 | |
EP3046512B1 (en) | Heart valves with increased effective orifice area | |
CA2559524C (en) | Controlled separation heart valve frame | |
JP2013543399A (ja) | 可撓性交連部を有する人工心臓弁フレーム | |
JP2008535572A (ja) | 高度に柔軟な心臓弁のための連結バンドおよびストレスを吸収する枠 | |
JP2005504577A (ja) | 心臓弁治療の方法と医療用デバイス | |
US20220175523A1 (en) | Stent device for a prosthetic heart valve | |
US20180263775A1 (en) | An aortic annular support system | |
CN116869707B (zh) | 一种新型瓣膜置换装置 | |
CN117100459B (zh) | 瓣膜支架及瓣膜假体 | |
CN204951236U (zh) | 一种双环主动脉瓣支架 | |
WO2023284663A1 (zh) | 瓣膜支架、瓣膜假体和瓣膜假体系统 | |
CN112107392A (zh) |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 | |
CN218338567U (zh) | 植入型心脏瓣膜支架及心脏瓣膜假体 | |
CN215688788U (zh) | 瓣膜假体和瓣膜假体系统 | |
CN218338568U (zh) | 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心脏瓣膜假体 | |
CN116616962A (zh) | 免缝合人工心脏瓣膜 | |
CN113545890B (zh) | 一种新型经导管二尖瓣瓣膜 | |
CN115105264A (zh) | 瓣膜支架以及瓣膜假体系统 | |
CN213697360U (zh) |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支架及人工心脏瓣膜 | |
CN116869708B (zh) | 一种瓣膜置换装置 | |
CN115252224A (zh) | 心脏瓣膜支架及心脏瓣膜假体 | |
CN219763649U (zh) | 一种瓣膜支架、瓣膜假体及瓣膜假体系统 | |
US20250114192A1 (en) | Valve skirts for prosthetic device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new type of valve replacement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40813 Pledgee: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Pledgor: Shanghai aoli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59800080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