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799545A -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799545A
CN116799545A CN202210259313.3A CN202210259313A CN116799545A CN 116799545 A CN116799545 A CN 116799545A CN 202210259313 A CN202210259313 A CN 202210259313A CN 116799545 A CN116799545 A CN 116799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terminal
conductive
extension
contact arm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593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光磊
柏立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25931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99545A/zh
Priority to TW111112172A priority patent/TWI795252B/zh
Priority to US17/849,685 priority patent/US2023029952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799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7995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7Coupling devices presenting arrays of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8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terminals for insertion into ho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7Soldering or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89Non-printed connector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导电端子组件。导电端子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至少一排导电端子是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组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接触臂、接脚、延伸部以及凸榫结构。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接脚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延伸部连接于接触臂与接脚之间,延伸部相对于接脚呈弯折延伸。凸榫结构连接于接触臂及接脚的其中之一。凸榫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平行延伸。借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其能通过导电端子的凸榫结构而将多个导电端子固定在壳体中,以强化导电端子固定在壳体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凸榫结构的导电端子,以及包含由多个导电端子构成的导电端子组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件可以利用埋入射出成型的方式将金属及塑料制成一体化产品,或是利用组装方式将金属制的导电端子装配在塑料壳体中。然而,若将导电端子组装于壳体时,导电端子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通常有所不足,导电端子容易从壳体中脱离。此外,现有技术都是以单根导电端子插入壳体中,因此若要将多根导电端子插入壳体时需要进行多次组装步骤,相当耗费时间。
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其包括一接触臂、一接脚、一延伸部以及一凸榫结构。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接脚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延伸部连接于接触臂与接脚之间,延伸部相对于接脚呈弯折延伸。凸榫结构连接于接触臂及接脚的其中之一。凸榫结构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平行延伸。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其包括一壳体以及至少一排导电端子。壳体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每一容置槽的第一表面开设出一开口,每一容置槽的第二表面开设出一槽缝口,每一容置槽的开口及槽缝口相连通。至少一排导电端子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组成,且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以沿一定位方向插入其中一个容置槽中以进行定位。每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凸榫结构,凸榫结构连接于导电端子的一侧边并沿定位方向延伸。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一盖体、上述的导电端子组件以及多组导电件。盖体具有一第一容置部与多个第二容置部。导电端子组件设置在第一容置部。多组导电件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二容置部,每一组导电件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导电件,每一导电件包括第一片状部、第二片状部、转折部以及多个脚柱,第二片状部连接于第一片状部与多个脚柱之间,转折部连接于第一片状部与第二片状部之间,多个脚柱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片状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其能通过导电端子的凸榫结构而将多个导电端子固定在壳体中,以强化导电端子固定在壳体的结构强度。此外,本发明还能通过将壳体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使得多个导电端子能够以成排的形式一次性插设于其中一容置槽中,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在每一次的组装过程需要分成多次将多个导电端子插入壳体中,提高了组装效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与壳体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盖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导电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电端子1,具体来说,图1示出多个(五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1所构成的一排导电端子,本发明不以导电端子1的数量为限制。参阅图1中的任一导电端子1,导电端子1包括接触臂11、接脚12、凸榫结构13以及延伸部14,多个导电端子1的接脚12共同连接一金属料带P。
接触臂11沿一第一方向(正X轴方向)延伸,接脚12沿一第二方向(负Y轴方向)延伸,接脚12垂直于接触臂11,即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接脚12具有本体部121与焊接部122。焊接部122连接于本体部121的一端。凸榫结构13连接于导电端子1的一侧边,进一步来说,凸榫结构13较佳为连接于接触臂11或接脚12的其中之一并与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其中之一平行,本实施例中凸榫结构13以连接于本体部121的另一端并与接脚12的延伸方向平行为例做说明。(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图1所示的端子中的延伸部14当作接触臂,而接触臂11当作接脚来理解)。凸榫结构13的至少一侧边形成至少一倒钩部131。延伸部14连接于接触臂11与接脚12之间。进一步来说,延伸部14的一端相邻于凸榫结构13并且相对于接脚12呈弯折延伸,且延伸部14的延伸方向是垂直于凸榫结构13相对于本体部121的延伸方向。此外,整排导电端子中的多个导电端子1的凸榫结构13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
多个导电端子1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包括至少一延伸段141与多个弯折段142,多个弯折段142配置于延伸段141的至少一端。弯折段142相对于所连接的延伸段141的延伸方向是往负Z轴方向弯折,较佳为弯折段142与延伸段141彼此垂直。
在本实施例,两个弯折段142配置于延伸段141的两端以形成至少一U形结构。举例来说,图1中的X轴方向最右侧的导电端子1(即本体部121长度最长的导电端子1),该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包括一延伸段141以及分别连接于延伸段141两端的两个弯折段142,以形成一个U形结构(U形结构包含一延伸段141与两个弯折段142)。换句话说,除了最左侧的导电端子外,其他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位于一第一平面而延伸部14的延伸段141位于一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皆平行XY平面但为不共平面。进一步来说,由于多个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都呈弯折延伸,因此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延伸部14也可定义出不同的共平面,而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接触臂11所在的第一平面可位于其中的一个共平面上(或者说第一平面与其中一共平面相重合)。
另外,举例来说,图1中的X轴方向最左侧的导电端子1(即本体部121长度最短的导电端子1),该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仅包括一延伸段141,延伸段141垂直于接触臂11。
另外,举例来说,图1中在X轴方向上最右侧导电端子1与最左侧导电端子1之间的其他三个导电端子1,该三个导电端子1中的每一个都延伸段141还包括一曲折部143,位于延伸段141的中间(也就是说,延伸段141被曲折部143分隔开而分成两部分,且该两部分分别连接于曲折部143的两端)。延伸段141连接曲折部143一端的部分的延伸方向与延伸段141连接曲折部143另一端的另一部分的延伸方向彼此不平行。即,曲折部143往第二方向(负Y轴方向)弯折,使延伸段141中分别连接曲折部143两端的两部分彼此具有一小于180度的夹角。该夹角较佳为彼此垂直,此时延伸段141呈一L型形状。在图1中,两个弯折段142分别连接于延伸段141的两端(其中一弯折段142连接于延伸部14的一第一端与接触臂11之间,另一弯折段142连接于延伸部14的一第二端与接脚12之间),以形成一U形结构(U形结构包含一延伸段141与两个弯折段142)。
接着,参阅图1、图2以及一并先参阅图7所示,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组件M,导电端子组件M包括多排导电端子(本实施例为五排导电端子)与一壳体2,本发明不以导电端子1的排数为限制。每一排导电端子是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1组成,而壳体2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20(本实施例为五个容置槽20),多排导电端子分别插设于多个容置槽20中。
参阅图2至图4所示,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仰视示意图。壳体2具有第一表面21、第三表面22、第二表面23、第四表面24及第五表面25。第一表面21与第三表面22相对应,第四表面24与第五表面25相对应,第二表面23连接于第一表面21与第三表面22之间,第二表面23连接于第四表面24与第五表面25之间。壳体2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20,每一容置槽20在第一表面21开设出一开口201,每一容置槽20在第二表面23开设出一槽缝口202,每一容置槽20的开口201及槽缝口202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1与第二表面23为壳体2的相邻两表面。此外,壳体2还具有两个止挡部26,两个止挡部26分别设置于第四表面24与第五表面25上并沿X轴方向延伸,且每一止挡部26具有一倾斜面261,且倾斜面261与第五表面25或第四表面24之间的高度朝向正X轴方向逐渐变小。
承上述,每一容置槽20内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203与第二内壁204(见图4)。每一容置槽20内设置有多个柱体205(本实施例为四个柱体205)以及一阶梯部206。多个柱体205位于第一内壁203与第二内壁204之间并且连接于第一内壁203(每一柱体205在XZ平面的横截面是呈L型形状,见图4),阶梯部206设置于第二内壁204。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每一容置槽20内形成多个卯口结构207,进一步来说,每一柱体205与第一内壁203之间,以及阶梯部206与第一内壁203之间各自形成一卯口结构207。
接着,参阅图5与图6所示,多个导电端子1中的多个接脚12的焊接部122为共平面,且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接触臂11为共平面,且多个焊接部122构成的平面与多个接触臂11构成的平面相互平行,较佳为共平面(即两平面重合)。此外,多个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最前端可构成平行YZ平面的另一平面,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最前端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或者被区分成两个或以上的平面(见图1、图5及图6中多个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朝向正X轴方向的最前端部分)。
继续参阅图5与图6所示,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的导电端子的接触臂为曲折设置而非共平面,与本发明不同。因此,本发明中的每一排导电端子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开口201进入,并且最后沿一定位方向(正Y轴方向)插入以进行定位,且每一排导电端子中的多个接触臂11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槽缝口202伸出,多个接脚12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开口201伸出,而多个延伸部14位于相对应的容置槽20内。凸榫结构13连接于导电端子1的一侧边且沿该定位方向延伸。当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设于其中一容置槽20时,每一排导电端子(包含多个导电端子1)(中的多个凸榫结构13分别卡设于多个卯口结构207而形成干涉。进一步来说,每一卯口结构207的轮廓形状是大体上对应相对应的凸榫结构13及其倒钩部131设计,因此每一凸榫结构13能够卡设于相对应的卯口结构207而形成干涉,进而将每一导电端子1固定在壳体2中。需说明的是,在多排导电端子插设于壳体2中之后,每一排导电端子的金属料带P会进一步移除。
参阅图7与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本发明通过壳体2内部的容置槽20的设计,使得每一排导电端子可插设于相对应的容置槽20中,每一导电端子1中的接触臂11由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槽缝口202伸出,接脚12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开口201伸出,而延伸部14位于相对应的容置槽20内。
其中,每一导电端子1中的凸榫结构13会卡设于相对应的卯口结构207,而每一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的结构设计能够绕过其他柱体205(如图8所示)。也就是说,多个柱体205可作为导轨而使得延伸部14顺着多个柱体205的延伸方向(Y轴方向)而往复移动,而其中一部分的导电端子1中的延伸部14其延伸段141贴近第二内壁204,且与第一内壁203之间间隔着至少一个柱体205。因此本发明能够将多个导电端子1以成排的型态来插设于容置槽20,改良了现有技术仅能在组装过程一次只能将单根导电端子插入壳体中,提高了组装效率。
参阅图9与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A,其包括导电端子组件M(包含多排导电端子与一壳体2)、一盖体3以及多组导电件。盖体3具有一第一容置部31与多个第二容置部32。导电端子组件M设置在第一容置部31。多组导电件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二容置部32,每一组导电件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导电件4。连接器A能够插接于一电路板B上,其中,多排导电端子的多个接脚12分别插设于多个第一插接孔B1,而多组导电件的多个脚柱44分别插接于多个第二插接孔B2。
继续参阅图9与图10所示,并且一并先参阅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盖体的剖视示意图。盖体3具有一第一墙体321与多个第二墙体322,第一墙体321用于将盖体3的内部分隔出第一容置部31,而多个第二墙体322用于将盖体3内部除了第一容置部31以外的空间分隔出多个第二容置部32。也就是说,第一墙体321设置于第一容置部13与相邻的第二容置部32之间,而每一第二墙体322用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第二容置部32之间。进一步来说,第一容置部31内具有一间隔壁313,间隔壁313用于将第一容置部31分隔为第一容置空间31a与第二容置空间31b。第一容置部31内部的相对两侧表面311、312上分别设有两个沟槽3111、3121,并且间隔壁313在相邻两个沟槽3111、3121的位置分别开设出两个第一通孔3131,两个第一通孔3131分别与相对应的沟槽3111、3121相连通。此外,间隔壁313具有多个贯穿孔3132,多个贯穿孔3132分别对应多个接触臂11。
继续参阅图9、图10及图13所示,并且一并先参阅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导电件的立体示意图。每一第二容置部32的内部具有一分隔柱323、两个第一导引柱324以及两个第二导引柱325。两个第二导引柱325设置在分隔柱323上方,而两个第一导引柱32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导引柱325上方。每一导电件4包括一第一片状部41、一第二片状部42、一转折部43以及多个脚柱44。第二片状部42连接于第一片状部41与多个脚柱44之间,转折部43连接于第一片状部41与第二片状部42之间。第一片状部41平行于第二片状部42,但由于转折部43的设计,会使得第一片状部41与第二片状部42非共平面。多个脚柱44相对于第二片状部42沿一第一方向(负Y轴方向)延伸,第一片状部41相对于第二片状部42沿一第二方向(正X轴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两个第二片状部42分别设有两个卡止部421,而分隔柱323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对应两个卡止部421的两个凸块3231。
接着,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当导电端子组件M设置于第一容置部31时,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接触臂11会分别穿设于多个贯穿孔3132,且两个止挡部26分别卡设于两个沟槽3111、3121(每一止挡部26可通过其倾斜面261的设计而较容易卡设于相对应的沟槽中)。此外,当每一组导电件(包含两个镜像对称的导电件4)设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容置部32时,两个第一片状部41用于被两个第一导引柱324以及两个第二导引柱325夹置于其中并且相互接触,而两个第二片状部42被分隔柱323隔开并且两个卡止部421分别抵靠于两个凸块3231。此外,一并参阅图6与图12所示,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组件M的多排导电端子中,每一排导电端子的多个焊接部122皆为共平面(如图6所示),或者说每一排导电端子的多个焊接部122的末端为共直线(如图12所示)。
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主要提供一种不同结构的导电端子1,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导电端子1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见图15中的成排设置的导电端子1中的任一个)的接触臂11相对于本体部121的延伸方向是平行于凸榫结构13相对于本体部121的延伸方向。换言之,凸榫结构13由导电端子1一侧边延伸的方向能够视实务需求而产生不同设计。
第三实施例
参阅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相仿的结构,其相仿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与第一实施例的导电端子1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每一个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包括至少一延伸段141,其中部分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还包含至少一弯折段142,而弯折段142一端连接于延伸段141,而另一端连接另一延伸段141或接触臂11,使得每一延伸段141与分别连接该延伸段141两端的两个弯折段142形成一U形结构。
举例来说,图16中沿X轴方向位于最右侧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包括三个延伸段141与四个弯折段142,四个弯折段142配置于三个延伸段141中,以形成三个U形结构。另外,图16中沿X轴方向从最右侧数来的第二个导电端子1,其包括三个延伸段141与三个弯折段142,其中一个延伸段141还包含一曲折部143而呈L型形状,其中一弯折段142连接于一延伸段141与接触臂11之间,另外两个弯折段142分别配置于两个延伸段141之间,以形成两个U形结构。另外,图16中位于最中间的导电端子1(沿X轴方向从最右侧数来的第三个导电端子1),其包括两个延伸段141与两个弯折段142,其中一弯折段142连接于一延伸段141与接触臂11之间,另外一个弯折段142配置于两个延伸段141(其中一延伸段141为具有一曲折部143而呈L型形状)之间,以形成一个U形结构。另外,图16中沿X轴方向从最右侧数来的第四个导电端子1,其包括一延伸段141与一个弯折段142,延伸段141有一曲折部143而呈L型形状,弯折段142连接于延伸段141与接触臂11之间,以形成一个U形结构。换句话说,除了最左侧的导电端子外,其他的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位于第一平面,而延伸部14的至少一延伸段141位于第二平面,且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为不同平面。
如前段中提到,在其他实施例中,接触臂延伸部14可当作接触臂,而接触臂11可当作接脚。因此,属于同一金属料带P的一排的多个导电端子1共同定义出平行XY平面的一第一平面和一第二平面。多个导电端子1的至少一导电端子1的延伸段141连接于接触臂11和接脚12之间,且延伸段141具有至少一弯折段142,使延伸段141的部分位于第一平面上,部分位于第二平面上。多个导电端子1的接触臂11和接脚12则位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至少其中之一,较佳为均位于第一平面。
参阅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的仰视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壳体2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2相仿的结构,其相仿之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壳体2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2之间的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壳体2中的多个柱体205的其中一柱体205连接于阶梯部206,且多个柱体205的其中一部分柱体205连接于第一内壁203,另一部分的柱体205连接于第二内壁204(第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柱体205都是连接于第一内壁203)。
参阅图16、图18与图19所示,图18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剖面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导电端子组件的仰视示意图。每一排导电端子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开口201插入,且每一排导电端子中的接触臂11可由相对应的容置槽20的槽缝口202伸出。当每一排导电端子插设于其中一容置槽20时,每一排导电端子(包含多个导电端子1)中的多个凸榫结构13分别卡设于多个卯口结构207而形成干涉,每一导电端子1的延伸部14的结构设计能够绕过其他柱体205。进一步来说,每一卯口结构207的轮廓形状是大体上对应相对应的凸榫结构13设计,因此每一凸榫结构13能够卡设于相对应的卯口结构207,进而将每一导电端子1固定在壳体2中。
此外,一并参阅图16与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在图16中示出的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1,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接触臂11为共平面,但是多个导电端子1的多个接脚12则非共平面。具体来说,图16中沿X轴方向从最右侧数来的第一、三、五个导电端子1的接脚12的焊接部122位于同一平面,但是第二个与第四个导电端子1的接脚12的焊接部122位于另一平面(或者说,第一、三、五个导电端子1的接脚12的焊接部122与第二、四个导电端子1的接脚12的焊接部122并非位于同一直在线)。因此进一步如图2所示,当本实施例的连接器A中的导电端子组件M的多排导电端子插接于电路板B时,多排导电端子的多个接脚12的焊接部122的排列会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可比较图12与图20),本实施例中的相邻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122呈交错排列,而非同第一实施例中的相邻两排导电端子的焊接部122是呈对其排列。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导电端子1、导电端子组件M及连接器A,其能通过导电端子1的凸榫结构13而将多个导电端子1固定在壳体2中,以强化导电端子1固定在壳体2的结构强度。此外,本发明还能通过将壳体2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20,使得多个导电端子1能够以成排的形式插设于其中一容置槽20中,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在每一次的组装过程只能将单根导电端子插入壳体中,提高了组装效率。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1)

1.一种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
一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接脚,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一延伸部,连接于所述接触臂与所述接脚之间,所述延伸部相对于所述接脚呈弯折延伸;以及
一凸榫结构,连接于所述接触臂及所述接脚的其中之一,所述凸榫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平行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一延伸段与多个弯折段,所述至少一延伸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弯折段中的其中两个,以形成至少一U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位于一第一平面,所述延伸段位于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共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包括一延伸段与一弯折段,所述弯折段连接于所述延伸段与所述接触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结构的至少一侧边形成至少一倒钩部。
6.一种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组件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区分为多个容置槽,每一所述容置槽的一第一表面开设出一开口,每一所述容置槽的一第二表面开设出一槽缝口,每一所述容置槽的所述开口及所述槽缝口相连通;以及
至少一排导电端子,由多个并排设置的导电端子组成,且多个并排设置的所述导电端子插入其中一个所述容置槽中并沿一定位方向以进行定位,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一凸榫结构,所述凸榫结构连接于所述导电端子的一侧边并沿所述定位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接触臂、一接脚以及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接触臂与所述接脚之间,所述接触臂由相对应的所述容置槽的所述槽缝口伸出,所述接脚由相对应的所述容置槽的所述开口伸出,而所述延伸部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置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一接触臂、一接脚以及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连接于所述接触臂与所述接脚之间,多个所述导电端子的至少一个导电端子的所述延伸部包括至少一延伸段与多个弯折段,所述至少一延伸段的两端连接于多个所述弯折段中的其中两个,以形成至少一U形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臂位于一第一平面,所述至少一延伸段位于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共平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与8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凸榫结构与所述接触臂或所述接脚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容置槽内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内壁与一第二内壁,且每一所述容置槽内设置有多个柱体,多个所述柱体位于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容置槽内具有多个卯口结构,当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插设于其中一所述容置槽时,多个所述凸榫结构分别卡设于多个所述卯口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容置槽内具有一阶梯部,所述阶梯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壁,且多个所述柱体的其中一所述柱体连接于所述阶梯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一部分的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壁,另一部分的所述柱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内壁,每一所述柱体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内壁或所述第二内壁之间,以及所述阶梯部与所述第一内壁之间各自形成一卯口结构,当多个所述导电端子插设于其中一所述容置槽时,多个所述凸榫结构分别卡设于多个所述卯口结构。
15.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一盖体,具有一第一容置部与多个第二容置部;
如权利要求6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部;以及
多组导电件,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容置部,每一组所述导电件具有两个呈镜像对称设置的导电件,每一所述导电件包括一第一片状部、一第二片状部、一转折部以及多个脚柱,所述第二片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片状部与多个所述脚柱之间,所述转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片状部与所述第二片状部之间,多个所述脚柱沿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片状部沿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具有一间隔壁,所述间隔壁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置部分隔为一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间隔壁具有多个贯穿孔,多个所述贯穿孔分别对应多个所述接触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部内部的相对两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沟槽,并且所述间隔壁在相邻两个所述沟槽的位置分别开设出两个第一通孔,每一所述第一通孔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沟槽相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还包括一第一墙体与多个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容置部之间,每一所述第二墙体用于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容置部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容置部的内部具有一分隔柱、两个第一导引柱以及两个第二导引柱,两个所述第二导引柱设置在所述分隔柱上方,而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柱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导引柱上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片状部分别设有两个卡止部,所述分隔柱的两侧表面分别设有对应两个所述卡止部的两个凸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每一组所述导电件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容置部时,两个所述第一片状部用于被两个所述第一导引柱以及两个所述第二导引柱夹置于其中而相互接触,且两个所述第二片状部被所述分隔柱隔开,且两个所述卡止部分别抵靠于两个所述凸块。
CN202210259313.3A 2022-03-16 2022-03-1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Pending CN1167995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313.3A CN116799545A (zh) 2022-03-16 2022-03-1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TW111112172A TWI795252B (zh) 2022-03-16 2022-03-30 導電端子、導電端子組件及連接器
US17/849,685 US20230299529A1 (en) 2022-03-16 2022-06-26 Conductive terminal, conductive termin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59313.3A CN116799545A (zh) 2022-03-16 2022-03-1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99545A true CN116799545A (zh) 2023-09-22

Family

ID=86692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59313.3A Pending CN116799545A (zh) 2022-03-16 2022-03-16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99529A1 (zh)
CN (1) CN116799545A (zh)
TW (1) TWI79525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10406A (ja) * 2000-01-25 2001-08-03 Fujitsu Takamisawa Component Ltd コネクタ装置
CN101567500B (zh) * 2008-04-21 2012-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201243110Y (zh) * 2008-04-22 2009-05-20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端子抵持结构
CN201438579U (zh) * 2009-07-13 2010-04-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478557U (zh) * 2009-07-23 2010-05-1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M375325U (en) * 2009-09-18 2010-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833026B1 (en) * 2010-03-23 2010-11-16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CN105742877B (zh) * 2016-04-18 2018-05-29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混合型插头连接器
JP6463446B1 (ja) * 2017-11-16 2019-02-06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CN110474183B (zh) * 2018-05-09 2020-11-20 陈松佑 用于内存模块卡的卡缘连接器及电路板组合
TWM600026U (zh) * 2020-04-24 2020-08-11 宏致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WO2021258297A1 (zh) * 2020-06-23 2021-12-30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其公头和母头、无人飞行器、电池、充电器
CN114824956A (zh) * 2021-01-20 2022-07-29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99529A1 (en) 2023-09-21
TW202339360A (zh) 2023-10-01
TWI795252B (zh) 202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70004159B1 (ko) 표면 장착 전기 접속기
US586081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ed from wafers
US5188535A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01006771A (ja) コネクタ
US6790054B1 (en) Two-piece right angle contact edge card connector
US7922525B2 (en)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5217641A (ja) 低プロフィルの電気コネクタ
US2019016550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552463B (zh) 連接器及連接器製造方法
JP200229895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9520325A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3777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6162090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a coupling element of a plug-in device
KR20040108545A (ko) 유동형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867220B2 (en) Packaging board with visual recognition windows
JP492261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6799545A (zh) 导电端子、导电端子组件及连接器
US6132247A (en) Metallic one-piece hold-down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he hold-down
US20240072467A1 (en) Surface mount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ompact electronic system therewith
CN219419677U (zh) 高密度、高速电连接器和电子系统
US20230006392A1 (en) Connection str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connection strip
JP2003045525A (ja) コネクタ
JP2002352908A (ja) コネクタ
US20250105538A1 (en) Insertion slo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40429659A1 (en) Ground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it, Grounding Assembly, Connector and Terminal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