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53572A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53572A CN116753572A CN202310150269.7A CN202310150269A CN116753572A CN 116753572 A CN116753572 A CN 116753572A CN 202310150269 A CN202310150269 A CN 202310150269A CN 116753572 A CN116753572 A CN 1167535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outdoor unit
- inverter
- housing
- box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 F24F1/58—Separate protective covers for outdoor units, e.g. solar guards, snow shields or camouflag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4—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electric gener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3/00—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 F02B63/06—Adaptations of engines for driving pumps, hand-held tools or electric generators; Portabl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engine-driven devices for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08—Compres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0—Electric components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缩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室外机(1)具备俯视为矩形状的框体(10)和收纳于框体(10)的逆变器(84)及蓄电池(72),其中,逆变器(84)和蓄电池(72)分别沿着在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发动机驱动热泵,该发动机驱动热泵提出构成包含发动机的启动所需的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等的独立运行用电源装置的部件的具体搭载结构。该发动机驱动热泵将启动发动机的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对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充电电路、以及将来自发电机的输出电力转换为规定电压/规定频率的逆变器收纳于与主体封装分体的分体封装,由收纳于主体封装的侧面的面积构成分体封装的正面及背面,将分体封装设置于主体封装的侧面内、靠近发电机的一侧面并由主体封装支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59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缩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具备俯视为矩形状的框体和收纳于所述框体的逆变器及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和所述蓄电池分别沿着在所述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实现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缩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2是从背面观察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室外机的侧视图。
图4是逆变器箱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公开的基础的见解等)
在发明人等想到本公开时,在发动机驱动热泵中,有提出构成包含发动机的启动所需的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等的独立运行用电源装置的部件的具体搭载结构的技术。该发动机驱动热泵为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发动机、压缩机、制冷剂回路、发电机、以及收纳它们的主体封装。该室外机将启动发动机的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对发动机启动用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充电电路、以及将来自发电机的输出电力转换为规定电压/规定频率的逆变器收纳于与主体封装分体的分体封装。该分体封装由收纳于主体封装的侧面的面积构成正面及背面,设置于主体封装的侧面内、靠近发电机的一侧面并由主体封装支承。由此,在该室外机中,能够提高该室外机的设置作业的作业性。
然而,发明人等发现在这样的室外机中因为在主体封装、即室外机的框体的外部配置蓄电池和逆变器,所以该室外机的设置所需的空间扩大的课题,为了解决该课题,直至构成本公开的主题。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缩小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缩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比必要更详细的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经清楚地知道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对于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超出以下的说明需要的冗长,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此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理解本公开而提供的,并不旨在由此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图1~图4,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各图所示的符号FR表示设置于设置面而通常使用的状态下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前方,符号UP表示该室外机的上方,符号LH表示该室外机的左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各方向为沿着这些室外机的方向之方向。
[1-1.结构]
[1-1-1.室外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的主视图。图2是从背面观察室外机1的分解立体图。在图1中,为了便于说明,由点划线表示下部前表面面板26。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在第一下部面板28和上部背面面板36分离的状态下表示室外机1。
如图1所示,室外机1为通过燃气发动机40驱动压缩机50的燃气热泵(GHP)型的空调装置的室外单元。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具备由收纳于室内单元的室内热交换器、收纳于室外机1的压缩机50或膨胀阀、室外热交换器56等形成的冷冻回路。空调装置通过使制冷剂在该冷冻回路中流通,进行设置室内单元的被调节空间的空气调节。
室外机1具备俯视为矩形的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体10。框体10的内部由大致沿水平延伸的矩形的分隔板12划分为上下两段。
在框体10中,位于分隔板12的下方的下段为收纳燃气发动机40或压缩机50等的机械室11。在框体10中,位于分隔板12的上方的上段为收纳一对室外热交换器56或一对送风机58等的热交换室13(图3)。
在分隔板12上设置将机械室11和热交换室13连通的连通口15(图3)。连通口15由连通口罩14从上方覆盖,使得雨水等不会从热交换室13进入机械室11(图3)。在室外机1中,机械室11的空气(热气)能够经由连通口罩14与分隔板12的间隙、连通口15向热交换室13移动。
框体10由形成机械室11的外装体的下部框体20和形成热交换室13的外装体的上部框体30形成。下部框体20和上部框体30由例如螺栓或螺母等相互连结。
上部框体30通过分隔板12形成其底面。在上部框体30上设置有从分隔板12的四个角部立起的多个支柱32。
如图2所示,在上部框体30的左右方向上,设置位于框体10的左右方向且形成框体10的上侧的侧面的上部侧面面板34。上部侧面面板34分别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短边,且形成为沿着框体10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比该短边短。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框体10的左侧面的上部侧面面板34与位于框体10的前表面侧的支柱32连结,形成框体10的右侧面的上部侧面面板34与位于框体10的背面侧的支柱32连结。
在位于上部框体30的左右方向的侧面中的每一个上,在未设置上部侧面面板34的部位均设置作为开口部的侧面开口31。
在上部框体30的背面设置上部背面面板36。上部背面面板36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该框体10的长边,且形成为沿着框体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该长边短。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背面面板36在框体10的后视时与左右侧的支柱32相邻设置。该上部背面面板36被设置为能够从框体10装拆。
在上部背面面板36上设置狭缝状的开口部即三个进气口83。就进气口83中的每一个而言,长边方向沿着框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在框体10的后视时,在接近分隔板12的位置沿着上部背面面板36的上下方向并排设置。
在上部框体30的背面上,在未设置上部背面面板36的部位设置作为开口部的背面开口33。在上部框体30的前表面上遍及整个表面设置作为开口部的前表面开口35。
在上部框体30的上表面上设置形成框体10的顶面的顶面面板38。在该顶面面板38上,两个排气口37沿着框体10的左右方向并排设置。排气口37分别均由格子状的保护部件39覆盖。
下部框体20通过分隔板12形成其顶面。在下部框体20上设置形成其底面及框体10的底面的底面面板22和从底面面板22的四个角部立起的多个支柱24。
在下部框体20上设置形成其左右的侧面中的每一个的一对下部侧面面板25。下部侧面面板25分别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该框体10的短边。
在下部框体20的前表面上设置下部前表面面板26。在下部框体20的背面上设置第一下部面板28、第二下部面板27以及第三下部面板29。下部前表面面板26、第一下部面板28、第二下部面板27以及第三下部面板29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该框体10的长边。
在下部框体20的背面上,第一下部面板28设置于该背面的大致中央。第二下部面板27设置于第一下部面板28的左侧,第三下部面板29设置于第一下部面板28的右侧。在第三下部面板29上设置作为贯通孔的孔部21,在该孔部21插通从下部框体20的内部向外部延伸的排水软管57。排水软管57形成将从形成冷冻回路的各种设备或制冷剂配管各自的表面落下的冷凝水向框体10的外部排出的流路。
第一下部面板28被设置为能够从框体10装拆。
在第一下部面板28上设置将下缘的大致中央以矩形状切除而形成的缺口部65。在框体10的后视时,在缺口部65的左右两侧设置狭缝状的开口部即进气口63和进气口73。进气口63和进气口73均具备与进气口83大致相同的形状,长边方向沿着框体10的左右方向延伸,在框体10的后视时,设置于第一下部面板28的下缘侧。进气口63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于缺口部65的右侧,且沿着框体10的上下方向并排设置两个。进气口73在框体10的后视时在缺口部65的左侧配置一个。
如图1所示,在下部框体20的内部空间即机械室11中收纳燃气发动机40、通过该燃气发动机40的驱动力进行发电的发电机42、以及通过燃气发动机40的驱动力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50。
压缩机50和发电机42在框体10的俯视时沿着与该框体10的长边延伸的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并排载置于底面面板22。压缩机50和发电机42设置于框体10的比背面侧接近前表面侧的位置。
压缩机50和发电机42由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发电机42的旋转轴连结。在发电机42的旋转轴上设置滑轮41。在压缩机50的旋转轴上设置滑轮55。
本实施方式的发电机42通过利用燃气发动机40的驱动使旋转轴旋转而发电。通过发电机42产生的电力经由电源线向室外机1的电气零件中的每一个、或室内单元及空调装置以外的各种电力负荷供给。电力负荷根据设置场所或用户的希望适当地连接。照亮室内的照明装置等相当于电力负荷。
在压缩机50和发电机42的上方设置燃气发动机40。本实施方式的燃气发动机40为通过城市燃气、LPG等气体燃料驱动的水冷式的发动机。此外,不限于此,室外机1也可以具备其它动力源。
在燃气发动机40上连结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燃气发动机40的旋转轴。在燃气发动机40的旋转轴的一端部设置滑轮43,在该旋转轴的另一端部设置滑轮53。
在滑轮41和滑轮43上挂有带45。由此,发电机42的旋转轴和燃气发动机40的旋转轴连结。
在滑轮55和滑轮53上挂有带45。由此,发电机42的旋转轴和压缩机50的旋转轴连结。
在燃气发动机40上设置冷却燃气发动机40的冷却水回路或供给空气的进气装置47、供给气体燃料的燃料供给装置、对气体燃料点火的点火装置、将从燃气发动机40排出的废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装置44等。这些装置均设置于机械室11。
如图2所示,排气装置44配置于由框体10的背面和右侧面形成的角部。该排气装置44具备减小从燃气发动机40排出的废气的排气声的排气消声器46和与排气消声器46连结并朝向上方延伸的排气管48。排气管48贯通分隔板12,延伸到热交换室13的内部。
在机械室11中,在接近框体10的右侧面的位置设置储存润滑燃气发动机40的各部的油的油箱49和位于该油箱49的下方的进气装置47。
在燃气发动机40和进气装置47之间设置筒状的废气热交换器51。废气热交换器51为在燃气发动机40的废气和燃气发动机40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废气热交换器51在机械室11中设置于接近分隔板12的上方。
在机械室11中,除压缩机50之外,还具备累加器52、分油机54、制冷剂配管等形成冷冻回路的各种设备或部件。这些设备或部件通过制冷剂配管相互连接,还与室外热交换器56中的每一个连接。
累加器52和分油机54设置于接近框体10的右侧面的位置。累加器52位于框体10的背面侧,分油机54位于框体10的前表面侧。
在机械室11中,在接近第一下部面板28的位置设置有电装箱60。电装箱60为将电源接线板或控制室外机1的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等电气零件收纳于内部的收纳体。
电装箱60为长边方向沿着机械室11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箱体。电装箱60载置于底面面板22,上端延伸到接近分隔板12的位置。在电装箱60的背面上设置使该电装箱60的内外连通的排气口。
电装箱60在框体10的俯视时沿着框体10的一长边设置。电装箱60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于框体10的该长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换句话说,电装箱60配置于燃气发动机40、发电机42以及压缩机50的背面。
在电装箱60中,在与第一下部面板28对置的一侧面即前表面上,遍及整个表面设置开口61。即,开口61朝向第一下部面板28及框体10的背面开口。开口61位于与框体10的背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如果第一下部面板28安装于框体10,则开口61被该第一下部面板28封闭,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为进气口63分别与开口61重叠。即,进气口63分别使该电装箱60的内部和框体10的外部连通。
如上所述,第一下部面板28被设置为能够从框体10及下部框体20装拆。由此,操作员通过拆下第一下部面板28,能够经由开口61容易地进入收纳于电装箱60的电气零件,实施检查或更换等各种作业。
在框体10及下部框体20的背面上,在接近第一下部面板28的位置设置蓄电池箱70。蓄电池箱70为收纳燃气发动机40的启动用的蓄电池72和电装零件74的收纳体。
蓄电池箱70是将多个长方体组合而形成的箱体。由此,蓄电池箱70避开配置于机械室11的内部的其它设备或各种配管等而配置于机械室11。在蓄电池箱70的背面上设置使该蓄电池箱70的内外连通的排气口。
蓄电池箱70在框体10的俯视时沿着框体10的一长边载置于底面面板22。蓄电池箱70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于电装箱60和累加器52之间。换句话说,蓄电池箱70配置于燃气发动机40、发电机42及压缩机50和累加器52之间。
在蓄电池箱70中,在与第一下部面板28对置的一侧面即前表面上,遍及整个表面设置开口71。即,开口71朝向第一下部面板28及框体10的背面开口。开口71位于与框体10的背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如果第一下部面板28安装于框体10,则开口71被该第一下部面板28封闭,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为进气口73与开口71重叠。即,进气口73使该蓄电池箱70的内部和框体10的外部连通。进气口73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为与蓄电池72重叠。
如上所述,第一下部面板28被设置为能够从框体10及下部框体20装拆。由此,操作员通过拆下第一下部面板28,能够经由开口71容易地进入收纳于蓄电池箱70的电气零件,实施检查或更换等各种作业。
在下部框体20中,在电装箱60和蓄电池箱70之间设置配线引入体62。该配线引入体62具备在框体10的背面侧从底面面板22的长边向上方立起且位于与框体10的背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的平面67。在该平面67上设置多个配线引入口64。配线引入口64是将例如与商用电源连接的电源线、或与其它室外机1连接的单元间配线、输出通过发电机42产生的发电电力的发电电力输出线等各种配线引入或者引出的开口部。
通过将配线引入口64分别设置于接近电装箱60和蓄电池箱70的位置,在室外机1中,经由配线引入口64特别与电装箱60和蓄电池箱70连接的各种配线的作业变得容易。
如果第一下部面板28安装于框体10,则平面67嵌入缺口部65的内侧。即,平面67及配线引入口64分别经由缺口部65露出到框体10的外部。由此,配线引入口64分别使框体10的内外连通。
图3是从右侧观察室外机1的侧视图。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对于上部框体30,示出由与室外机1的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平行且穿过逆变器箱80和排气管48之间的平面切断的截面。
如图1~图3所示,在上部框体30的热交换室13中设置一对室外热交换器56和一对送风机58。
本实施方式的室外热交换器56为所谓翅片管型的热交换器。该室外热交换器56在铜制的制冷剂配管上接合金属制的多个翅片,整体上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的长条。室外热交换器56分别被配置为与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沿着上部框体30的上下方向。
一室外热交换器56以前表面开口35和位于框体10的右侧面的侧面开口31对置的方式在框体10的俯视时以大致L字状折弯,收纳于热交换室13。详细而言,一室外热交换器56与一端部位于框体10的右侧面的上部侧面面板34的前端相邻配置。该室外热交换器56从该前端延伸到位于由框体10的右侧面和前表面形成的角部的支柱32后折弯,并沿着框体10的前表面延伸。该室外热交换器56的另一端部与位于由框体10的右侧面和前表面形成的角部的支柱32相邻配置。
另一室外热交换器56以背面开口33和位于框体10的左侧面的侧面开口31对置的方式在框体10的俯视时以大致L字状折弯,收纳于热交换室13。详细而言,另一室外热交换器56与一端部位于框体10的左侧面的上部侧面面板34的后端相邻配置。该室外热交换器56从该后端延伸到位于由框体10的左侧面和背面形成的角部的支柱32后折弯,并沿着框体10的背面延伸。该室外热交换器56的另一端部与上部背面面板36的位于框体10的左侧的端部相邻配置。
此外,室外热交换器56也可以分别是例如具备扁平管和总管的热交换器那样的其它方式的热交换器。
本实施方式的送风机58为具备螺旋状的叶轮的所谓轴流风扇。送风机58分别被配置为轴流方向朝向排气口37中的每一个。
在由框体10的右侧面和背面形成的角部,在比位于该角部的支柱32靠内侧设置排气管48。排气管48从热交换室13连续地延伸并贯通分隔板12,且沿着上部框体30的上下方向延伸,贯通顶面面板38。
排气管48的上端与排气顶59连结。排气顶59为将废气冷却并向外部排出的装置。排气顶59固定于顶面面板38。
[1-1-2.逆变器箱的结构]
在热交换室13中设置逆变器箱80。逆变器箱80为收纳逆变器84的收纳体,该逆变器84为将发电机42的发电电力转换为规定的电压或规定的频率的电气零件,上述发电机42的发电电力将来自发电机42的输出电力转换为规定电压/规定频率。
逆变器箱80为长边方向沿着热交换室13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方体状的箱体。如图3所示,逆变器箱80载置于分隔板12,上端位于离开顶面面板38的位置。如图3所示,逆变器箱80在框体10的俯视时,以至少其一部分与一送风机58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该送风机58的下方。逆变器箱80的背面离开一室外热交换器56而配置。
如图2所示,逆变器箱80配置于另一室外热交换器56和排气管48之间。逆变器箱80在框体10及上部框体30的背面上设置于接近上部背面面板36的位置。换句话说,逆变器箱80在框体10的俯视时沿着框体10的一长边配置。
在逆变器箱80中,在与上部背面面板36对置的一侧面即前表面上,遍及整个表面设置开口81。即,开口81朝向上部背面面板36及框体10的背面开口。开口81位于与框体10的背面大致相同的平面上。
如果上部背面面板36安装于框体10,则开口81被该上部背面面板36封闭,在框体10的后视时,配置为进气口83分别与开口81重叠。即,进气口83使该逆变器箱80的内部和框体10的外部连通。
如上所述,上部背面面板36被设置为能够从框体10及上部框体30装拆。由此,操作员通过拆下上部背面面板36,能够经由开口81容易地进入收纳于逆变器箱80的逆变器84,实施检查或更换等各种作业。
如上所述,电装箱60的开口61和蓄电池箱70的开口71朝向框体10的背面开口。同样,多个配线引入口64设置于框体10的背面。
这样,电装箱60、蓄电池箱70、配线引入口64以及逆变器箱80被形成为能够从框体10的背面进入。由此,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其它侧面的作业空间。因此,室外机1能够省略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省略。
图4是逆变器箱80的立体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由点划线表示逆变器箱80的顶面、侧面以及通气口85中的每一个。
在逆变器箱80的背面上,在接近该背面的上端的位置设置通气口85。通气口85为使逆变器箱80的外部和内部连通的开口部。
如上所述,逆变器箱80收纳逆变器84。该逆变器84具备逆变器控制基板76和智能功率模块88(Intelligent Power Module,IPM)。逆变器控制基板76和智能功率模块88均为发热部件。
逆变器控制基板76被配置为长边方向沿着逆变器箱80的上下方向配置,一平面与进气口83分别对置。就逆变器控制基板76而言,下端配置于接近逆变器箱80的底面的位置,上端配置于逆变器箱80的上下方向上的大致中央。
智能功率模块88安装在设置于逆变器箱80的内部的散热板92上。
散热板92为板状的散热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长边方向的一方的整个表面以开口的长方体状折弯,设置于逆变器箱80的背面。该散热板92沿着逆变器箱80的上下方向延伸,上端配置于接近通气口85的位置,下端配置于接近逆变器控制基板76的位置。位于这样配置的散热板92的下端的面的整个表面开口。在位于散热板92的下端的面上设置多个狭缝状的开口即狭缝开口93。
智能功率模块88在与上部背面面板36对置的位置安装于散热板92。
在散热板92的下端设置通过旋转驱动而进行送风的冷却风扇90。通过该冷却风扇90向散热板92的内部送风,冷却智能功率模块88。该冷却风扇90的驱动电力可以基于燃气发动机40,也可以基于来自蓄电池72或外部电源的供给电力。
逆变器箱80的内部由引导板94上下分隔。引导板94作为引导逆变器箱80的内部的空气的流动的引导部件发挥作用。在逆变器箱80的内部,在比引导板94靠上方仅配置通气口85,在比引导板94靠下方配置逆变器84或与其散热相关的部件等。
在引导板94上设置作为开口部的连通开口91。在连通开口91上连结散热板92的上端。由此,在逆变器箱80的内部,位于引导板94的上下的空间通过散热板92相互连通。
逆变器箱80的质量比蓄电池箱70小。这样,在室外机1中,通过将更小的质量的逆变器箱80配置于位于室外机1的上方的热交换室13,将更大的质量的蓄电池箱70配置于位于室外机1的下方的机械室11,该室外机1的重心成为下方。因此,就室外机1而言,在使用吊具等进行该室外机1的设置作业的情况,能够将该室外机1以更稳定的状态吊起,能够实现该室外机1的设置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1-2.动作]
以下,对如上构成的室外机1说明其动作。
在具备室外机1的空调装置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如果室外机1开始工作,则燃气发动机40驱动,由此驱动压缩机50。压缩机50压缩被封入到冷冻回路的内部的制冷剂,并经由各制冷剂配管送出制冷剂。该制冷剂在由室内热交换器释放热后,通过配管流入膨胀阀,通过该膨胀阀减压,进而通过配管流入各室外热交换器56。
如果室外机1开始工作,则在燃气发动机40的驱动之前使一对送风机58旋转。旋转驱动的送风机58分别使空气经由侧面开口31、或背面开口33、前表面开口35从室外机1的外部流入上部框体30的热交换室13。流入的空气通过两个室外热交换器56中的任一个。由此,进行在室外热交换器56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与空气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蒸发。之后,制冷剂从室外热交换器56流出,在通过配管流入压缩机50后,再次被压缩。与制冷剂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送风机58从排气口37向上部框体30的外部排出。
通过重复这些动作,室外机1将热从室外的空气吸收到冷冻循环中,并向室内释放。此外,在空调装置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冷冻循环的制冷剂的循环方向成为制热运转的情况的相反方向。
如果室外机1开始工作,则燃气发动机40驱动,由此发电机42开始发电。发电机42产生的电力在经过逆变器84后,经由规定的电源线作为驱动电力向室外机1的各部或室内单元、及各种电力负荷供给。该电力的一部分蓄积在蓄电池72中。
如果由于停电等而来自商用电源的电力供给断开,则室外机1能够向该室外机1的各部或室内单元、及其它电力负荷供给发电机42产生的电力、或蓄积在蓄电池72中的电力。
在此,如果送风机58分别驱动,则在下部框体20中,空气从形成下部框体20的各侧面的下部侧面面板25或下部前表面面板26等各面板和支柱24的间隙流入机械室11。同样,空气也从进气口63和进气口73分别流入。
流入机械室11的空气在收纳于该机械室11的各种设备或部件等的周围流动并冷却。之后,该空气经由连通口15流入热交换室13后,从排气口37向框体10的外部排出。由此,在室外机1中,能够抑制机械室11的内部的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以上。
从进气口63分别流入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流入电装箱60,冷却该电装箱60的内部的发热部件即各种电气零件。之后,该空气从电装箱60的背面的排气口向机械室11排出。同样,从进气口73流入框体10的内部的空气流入蓄电池箱70,冷却该蓄电池箱70的内部的发热部件即蓄电池72或电装零件74,从蓄电池箱70的背面的排气口向机械室11排出。
如果送风机58分别驱动,则在上部框体30中,空气从进气口83分别流入。该空气流入逆变器箱80,在与进气口83分别对置配置的逆变器控制基板76的周围流动并冷却。之后,该空气通过冷却风扇90与引入的空气一起流入散热板92,冷却智能功率模块88。该空气在散热板92的内部上升后,从通气口85向逆变器箱80的外部排出。
如上所述,逆变器箱80的内部由引导板94分隔为比散热板92的上端靠上方侧和下方侧。由此,在逆变器箱80中,在冷却逆变器84后,从散热板92的上端流出的空气再次回到散热板92的下方侧而在该逆变器箱80的内部循环,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短路。因此,在逆变器箱80中,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于该逆变器箱80的发热部件。
而且,在室外机1中,通过在配置送风机58的热交换室13中配置逆变器箱80,能够使在该逆变器箱80的内部流动的空气的流速上升。因此,在室外机1中,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于逆变器箱80的发热部件。
如上所述,逆变器箱80的背面离开一室外热交换器56而配置。由此,能够抑制通气口85被封闭,在逆变器箱80中,高效地冷却收纳于该逆变器箱80的发热部件。同样,抑制在室外热交换器56中流通的空气被逆变器箱80阻碍。
如上所述,电装箱60、蓄电池箱70、配线引入口64以及逆变器箱80形成为能够从框体10的背面进入。由此,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另一侧面的作业空间。
因此,在室外机1中,例如在沿着在框体10的俯视时短边所在的方向、即室外机1的左右方向连续排列多个室外机1的情况下,能够使各室外机1彼此更接近地配置。而且,在室外机1中,在设置多个室外机1的情况下,除室外机1中的每一个以外,还能够对多个室外机1整体实现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省空间化。
[1-3.效果等]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是具备俯视为矩形状的框体10和收纳于框体10的逆变器84及蓄电池72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1。逆变器84和蓄电池72分别沿着在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
由此,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侧面即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其它侧面的作业空间。因此,室外机1能够实现设置所需的空间的缩小。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框体10上设置将该框体10分割为上下两段的分隔板12,在框体10的下段设置收纳燃气发动机40的机械室11,蓄电池72收纳于机械室11。
由此,在室外机1中,该室外机1的重心成为下方,稳定性提高。因此,在室外机1中,能够实现该室外机1的设置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框体10上设置将该框体10分割为上下两段的分隔板12,在框体10的上段设置收纳室外热交换器56的热交换室13,逆变器84收纳于热交换室13。
由此,在室外机1中,逆变器84配置于与一对送风机58相同的空间。因此,在室外机1中,能够高效地冷却逆变器84。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逆变器84和蓄电池72分别收纳于互不相同的收纳体,收纳体分别具备朝向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开口的开口部。
由此,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形成为能够从框体10的背面进入。由此,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其它侧面的作业空间。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逆变器84和蓄电池72分别收纳于互不相同的收纳体,收纳体分别具备朝向框体10的背面开口的开口部。
由此,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形成为能够从框体10的背面进入。由此,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其它侧面的作业空间。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收纳逆变器84的收纳体上设置使收纳体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口85、和将朝向通气口85流动的收纳体的内部的空气向通气口85引导的引导部件。
由此,在逆变器箱80中,能够抑制产生所谓短路。因此,在逆变器箱80中,能够高效地冷却收纳于该逆变器箱80的发热部件。
也可以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框体10上设置插通配线的配线引入口64,配线引入口沿着与被设为沿着蓄电池72的侧面相同的侧面设置。
由此,配线引入口64形成为能够从框体10的一侧面进入。因此,在室外机1中,除与蓄电池72及逆变器84的相关的作业以外,还能够仅通过框体10的一侧面的进入而进行和与室外机1连接的各种配线相关的作业。即,就室外机1而言,能够仅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操作员可进行作业的空间,而省略设置沿着其它侧面的作业空间。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1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公开的技术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另外,也能够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组合,设为新的实施方式。
因此,以下,例示其它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形成为能够从该背面侧进入。然而不限于此,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只要沿着在框体10的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侧面,就也可以配置于任何位置。
例如,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也可以沿着框体10的前表面设置,形成为能够从该前表面侧进入。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中的任一方沿着框体10的前表面设置,另一方沿着框体10的背面设置。在该情况下,蓄电池箱70和逆变器箱80形成为能够从各自沿着设置的一侧的侧面进入。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就室外机1而言,在热交换室13中设置蓄电池箱70,在机械室11中设置逆变器箱80。
上述的实施方式例示本发明的一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任意变形及应用。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室外机。具体而言,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具备带发电功能的发动机驱动式热泵装置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等。
附图标记说明
1 室外机
10 框体
28第一下部面板(侧面)
36上部背面面板(侧面)
72 蓄电池
84 逆变器。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具备俯视为矩形状的框体和收纳于所述框体的逆变器及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和所述蓄电池分别沿着在所述俯视时位于长边的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中设置有将该框体分割为上下两段的分隔板,
在所述框体的下段设置有收纳发动机的机械室,
所述蓄电池收纳于所述机械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中设置有将该框体分割为上下两段的分隔板,
在所述框体的上段设置有收纳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室,
所述逆变器收纳于所述热交换室。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和所述蓄电池分别收纳于互不相同的收纳体,
所述收纳体分别具备朝向所述一对侧面中的至少任一方开口的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体分别均具备朝向所述一对侧面中的一方开口的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收纳所述逆变器的所述收纳体中设置有将所述收纳体的内部和外部连通的通气口、和将朝向所述通气口流动的所述收纳体的内部的空气向所述通气口引导的引导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上设置有插通配线的配线引入口,
所述配线引入口与所述收纳体分别具备的开口部一起,沿着所述一对侧面中的一方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39456A JP2023134102A (ja) | 2022-03-14 | 2022-03-14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JP2022-039456 | 2022-03-1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53572A true CN116753572A (zh) | 2023-09-15 |
Family
ID=87948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150269.7A Pending CN116753572A (zh) | 2022-03-14 | 2023-02-22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3134102A (zh) |
CN (1) | CN116753572A (zh) |
-
2022
- 2022-03-14 JP JP2022039456A patent/JP2023134102A/ja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2-22 CN CN202310150269.7A patent/CN116753572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3134102A (ja) | 2023-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2218680B2 (en) | Packaged engine working machine | |
JP5304865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JP4923106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5097486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5870553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5786877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CN207340352U (zh) | 一种空调电控盒 | |
CN104235968B (zh) | 热源装置 | |
CN114251723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JPH06281204A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5681516B2 (ja) | パッケージ収納型エンジン作業機 | |
WO2015146344A1 (ja) | パッケージ収納型エンジン発電機 | |
CN116753572A (zh) | 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 |
WO2018061071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
JP5019539B2 (ja) | パッケージ型エンジン作業機 | |
JP2016161206A (ja)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 |
WO2020066334A1 (ja)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部 | |
JP2001324174A (ja) | 冷凍機ユニット | |
JP2016161205A (ja) | 冷凍装置の熱源ユニット | |
WO2022130518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 |
JPH0486436A (ja) | 熱交換ユニッ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