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09824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09824B CN116709824B CN202310362112.0A CN202310362112A CN116709824B CN 116709824 B CN116709824 B CN 116709824B CN 202310362112 A CN202310362112 A CN 202310362112A CN 116709824 B CN116709824 B CN 1167098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 substrate
- peep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08000008918 voyeurism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4985 pee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5 non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衬底上的像素界定层和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显示发光单元,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像素开口及位于相邻像素开口之间的像素界定部,多个显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位于像素开口内;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遮光层设置于像素界定层远离衬底的一侧,遮光层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显示透光孔和至少一个防窥透光孔;其中,多个显示透光孔与多个像素开口相对设置;防窥透光孔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界定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相邻像素开口内的显示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均能够经防窥透光孔射出。本方案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无需防窥膜也能够实现防窥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普及及应用,带有防窥功能的显示屏越来越被大众所需求。但是,目前市场上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防窥方式均为外贴一张防窥膜,不具备自带防窥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无需防窥膜也能够实现防窥功能。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界定层和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显示发光单元,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像素开口及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像素界定部,多个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遮光层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显示透光孔和至少一个防窥透光孔;其中,多个所述显示透光孔与多个所述像素开口相对设置;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界定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且相邻所述像素开口内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均能够经所述防窥透光孔射出。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均相间隔设置,且与相邻两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间距相等。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滤色层,多个所述滤色层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显示透光孔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沿着行方向: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其相邻两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沿着列方向: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其相邻两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长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两行中:位于行方向的相邻两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位于列方向的相邻两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发光层的发光颜色不相同;其中,相邻两行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中至少三个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绕着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设置;其中,沿着所述列方向: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中相邻三个发光颜色各不相同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形成一个像素单元,所述遮光层设置有多个所述防窥透光孔,多个所述防窥透光孔中的每一所述防窥透光孔分别对应一个所述像素单元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和触控导电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滤色层之间;其中,所述触控导电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层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与多个所述防窥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滤色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平坦层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防窥透光孔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正视显示面板的屏幕时,仅能够观看到多个显示发光单元从各自对应的显示透光孔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也就是说,用户在正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正常显示的画面;而在斜视角观看下,不仅会看到自显示透光孔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还会看到从防窥透光孔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此时,自显示透光孔射出的光线与从防窥透光孔射出的光线发生光混色,导致显示异色,干扰信息读取,也就是说,在斜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防窥画面。因此,该显示面板实现了防窥功能。
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设置有显示发光单元后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遮光层设置有防窥透光孔和显示透光孔后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图4沿A-A截面线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经过防窥透光孔时的光线路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触控结构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所述的显示面板的触控导电层为透明金属层时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图9沿B-B截面线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底;11、像素界定层;111、像素开口;112、像素界定部;12、显示发光单元;121、发光层;122、阳极;123、阴极;13、遮光层;101、防窥透光孔;102、显示透光孔;14、滤色层;15、封装层;16、触控导电层;103、通孔;17、触控驱动线;18、触控检测线;19、绝缘层;21、第一平坦层;22、第二平坦层;a、行方向;b、列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申请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方法、装置、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申请的各方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一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例如为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如图1至图3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设置于衬底10上的像素界定层11和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显示发光单元12,像素界定层11具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像素开口111及位于相邻像素开口111之间的像素界定部112,多个显示发光单元12一一对应位于像素开口111内。
举例而言,结合图2和图3所示,显示发光单元12为有机发光二极管,其包括阳极122、阴极123以及位于阳极122与阴极123之间的发光层121。
应理解的是,显示发光单元12的数量与像素开口11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其中,显示发光单元12可包括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不同,例如:红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绿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及蓝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等,红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指的是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为红色,绿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指的是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为绿色,蓝色类型显示发光单元12指的是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为蓝色。
结合图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13,遮光层13设置于像素界定层11远离衬底1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层13为非金属遮光层13(例如为BM)。举例而言,遮光层13的厚度为0.5μm、0.75μm、0.8μm、0.95μm、1μm、1.35μm、1.5μm、2.45μm、2.5μm或2.55μm。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层13也可为不透光的金属遮光层13,举例而言,遮光层13的厚度为0.1μm、0.15μm、0.2μm、0.25μm、0.3μm、0.35μm、0.4μm、0.45μm、0.5μm或0.55μm。
应理解的是,当遮光层13为金属遮光层13时,需配合圆形偏光片和\或减反层使用。
结合图1、图3和图6所示,遮光层13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显示透光孔102和至少一个防窥透光孔101。其中,多个显示透光孔102与多个像素开口111相对设置。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界定部1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内,用于供与其相邻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发出的光线穿过。
应理解的是,当用户正视显示面板的屏幕时,仅能够观看到多个显示发光单元12从各自对应的显示透光孔102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也就是说,用户在正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正常显示的画面;而在斜视角观看下,不仅会看到自显示透光孔102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还会看到从防窥透光孔101射出的光线组成的显示画面,此时,自显示透光孔102射出的光线与从防窥透光孔101射出的光线发生光混色,导致显示异色,干扰信息读取,也就是说,在斜视角观看到的显示画面为防窥画面。因此,该显示面板实现了防窥功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防窥视角为25-60°,优选为25°。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和与其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均相间隔设置。
举例而言,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范围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25μm,进而能够保证在斜视角下能够看到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层121所发出的穿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且在正视角下几乎无法看到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层121所发出的穿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
应理解的是,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发光单元12中,若沿着行方向a: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其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之间。那么,沿着行方向a: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范围均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25μm。
此外,若沿着列方向b: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其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之间。那么,沿着列方向b: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范围均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25μm。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其相邻各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相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满足某一单侧防窥的要求,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使其间距不相等。举例而言,若实际运用中仅仅需要显示面板的左侧防窥,那么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右侧的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可小于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左侧的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使得用户在左侧的斜视角下能够观看到更多的右侧的像素开口111中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发出的经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
应理解的是,当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间距相等时:若相邻两像素开口11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左右两个相对侧,那么在防窥透光孔101左侧的斜视角下观看到右侧的像素开口111内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发出的出光量与在防窥透光孔101右侧的斜视角下观看到左侧的像素开口111内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发出的出光量几乎相等,以实现用户在左右两侧的斜视角下均能够看到通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尽量避免防窥透光孔101与左右两个相对侧的像素开口111的间距差过大,进而导致某一单侧因通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较强而防窥效果良好,而另一单侧因通过防窥透光孔101的光线较弱而几乎无法实现防窥。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4所示,多个显示发光单元12中相邻三个发光颜色类型各不相同的显示发光单元12形成一个像素单元。遮光层13设置有多个防窥透光孔101,多个防窥透光孔101中的每一防窥透光孔101分别对应一个像素单元设置,以实现显示面板在显示画面时,整个显示区均处于防窥状态。
进一步地,沿着行方向a:相邻三个发光颜色类型各不相同的显示发光单元12形成一个像素单元。举例而言,发光颜色类型为红(R)、绿(G)、蓝(B)的显示发光单元12形成一个像素单元。
进一步地,遮光层13设置有多个防窥透光孔101,多个防窥透光孔101中的每一防窥透光孔101分别对应一个像素单元设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在一个像素单元内,沿着行方向a:至少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之间的区域对应有防窥透光孔10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相邻两个像素单元共用一个防窥透光孔101,或者,多个像素单元共用一个防窥透光孔101,也可以是一个像素单元对应多个防窥透光孔101。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沿着行方向a: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位于其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之间;沿着列方向b: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的尺寸大于或等于其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的的尺寸。
应理解的是,当像素单元的排列方式为:相邻三个发光颜色类型各不相同的显示发光单元12沿着行方向a共同形成一个像素单元后,受显示像素的密度(PPI)影响,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显示发光单元12的间距可能较小,尤其是在小尺寸的PPI时,防窥透光孔101沿着行方向a的宽度大小受到显示面板的PPI的限制而无法增大,防窥透光孔101只能通过沿着列方向b增大其长度,以扩大防窥透光孔101的开口面积,进而增大防窥透光孔101的出光量,以增强防窥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滤色层14,多个滤色层14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显示透光孔102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也可以不设置滤色层14。
应理解的是,滤色层14和与之对应的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颜色相同,滤色层14与遮光层13共同形成用于调光的彩膜基板(CF基板)。即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为柔性COE像素结构,其具有有更低的功耗。
结合图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15和触控结构,封装层15设置于像素界定层11远离衬底10的一侧,触控结构设置于封装层15与滤色层14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15包括第一无机隔离层、有机隔离层和第二无机隔离层,第一无机隔离层覆盖在各显示发光单元12远离衬底10的一侧,有机隔离层覆盖在第一无机隔离层上,第二无机隔离层覆盖在有机隔离层远离衬底10的一侧。
举例而言,第一无机隔离层与第二无机隔离层可由无机材料形成,均用于水氧阻隔的作用。有机隔离层例如由有机材料形成,并用于起平坦膜层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无机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0.5-2μm。可选地,第一无机隔离层的厚度为0.5μm、0.7μm、0.8μm、1.0μm、1.2μm、1.5μm或2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4-20μm。可选地,有机隔离层的厚度为5μm、7μm、8μm、10μm、12.5μm、15μm或20μm。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无机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0.5-2μm。可选地,第二无机隔离层的厚度为0.5μm、0.7μm、0.8μm、1.0μm、1.2μm、1.5μm或2μm。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至7所示,触控结构包括触控导电层16,触控导电层16在衬底10的正投影位于遮光层13在衬底10的正投影内,以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且触控导电层16在衬底10的正投影与滤色层14在衬底10的正投影错位设置。
应理解的是,触控导电层16为用于显示面板实现触控功能的金属导电层,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为带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触控导电层16上设置有多个通孔103,多个通孔103与多个防窥透光孔101一一对应设置,通孔用于供与其相邻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发出的光线穿过,进而防止触控导电层16遮挡防窥透光孔101,进而避免触控导电层16阻挡光线通过防窥透光孔101。
应理解的是,触控导电层16在本实施例中为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形成,通孔103可在对遮光层13开孔形成防窥透光孔101的同时形成,即采用同一道MASK(掩膜板)曝光、显影并蚀刻形成防窥透光孔101和通孔103。
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触控导电层16还可以采用透明金属层形成,透明金属层例如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或者氧化铟镓锌(IGZO)等。
应理解的是,当触控导电层16采用透明金属层形成,几乎可以不考虑其本身对防窥透光孔101的遮挡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触控结构还包括触控驱动线17与触控检测线18。触控驱动线17(Tx)与触控检测线18(Rx)设置于滤色层14靠近触控导电层16的一侧,其通过绝缘层19将触控导电层16与触控驱动线17(Tx)以及触控检测线18(Rx)隔离设置。其中,触控驱动线17(Tx)与触控导电层16通过过孔相连接,并与触控检测线18(Rx)以及触控导电层16共同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
此外,触控驱动线17(Tx)与触控检测线18(Rx)与滤色层14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平坦层22,且第二平坦层22朝向滤色层14的表面为水平面,以使得由滤色层14和遮光层13组成的彩膜基板能够平整的与其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21,第一平坦层21设置于滤色层14远离封装层15的一侧;其中,第一平坦层21至少部分填充于防窥透光孔101内。
应理解的是,第一平坦层21远离滤色层14的一侧的表面为水平面,便于形成平整的后续膜层。其中,第一平坦层21至少部分填充于防窥透光孔101内,能够减少遮光层13因开设防窥透光孔101后的形变量。
实施例二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二的显示面板与实施例一的显示面板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的防窥透光孔101的位置与实施例一的防窥透光孔101的位置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行中:位于行方向a的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不相同;位于列方向b的相邻两显示发光单元12的发光层121的发光颜色不相同;其中,相邻两行显示发光单元12中至少三个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绕着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其中,沿着列方向b: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
举例而言,同一行中:多个显示发光单元12中相邻三个发光颜色类型各不相同的显示发光单元12形成一个像素单元。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沿着列方向b位于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
应理解的是,相邻两个像素单元之间的遮光层13的面积一般大于同一像素单元内相邻两个显示发光单元12的遮光层13的面积,因此,更便于设置防窥透光孔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相邻两行显示发光单元12中至少三个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绕着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设置时,相邻两行显示发光单元12中的显示发光单元12可以沿着列方向b错位设置,进而使得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两个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错位设置,也就是说,沿着列方向b:防窥透光孔101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对应两个显示发光单元12在衬底10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隙处设置。
关于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壳体和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连接于壳体内。举例而言,显示装置例如为车载显示装置、手机或电脑等。
关于显示面板的其他结构以及工作原理,请参照实施例一或者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装配”、“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及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应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故但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申请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界定层和多个呈阵列排布的显示发光单元,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间隔排布的像素开口及位于相邻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像素界定部,多个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遮光层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显示透光孔和至少一个防窥透光孔;其中,
所述显示透光孔与所述像素开口一一对应;
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界定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内,用于供与其相邻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穿过;
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相邻两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间距范围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和与其相邻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透光孔和与其相邻各所述像素开口之间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在行方向上相邻两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
所述防窥透光孔在列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像素开口在列方向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行方向上相邻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在列方向上相邻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不同;
所述防窥透光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行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之间,且至少被三个所述像素开口环绕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至少三个且发光颜色不同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其中,
在所述像素单元中:至少相邻两所述显示发光单元之间的区域对应有所述防窥透光孔;或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滤色层,每个所述滤色层对应设置于一所述显示透光孔内,并和与之对应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和触控导电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遮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导电层为金属导电层,且所述触控导电层设置有多个通孔,每个所述通孔与一所述防窥透光孔对应设置,所述通孔用于供与其相邻的所述显示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穿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设置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其中,
所述第一平坦层至少部分填充于所述防窥透光孔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连接于所述壳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62112.0A CN116709824B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62112.0A CN116709824B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9824A CN116709824A (zh) | 2023-09-05 |
CN116709824B true CN116709824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8783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62112.0A Active CN116709824B (zh) | 2023-03-31 | 2023-03-31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7098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835736B (zh) * | 2023-12-19 | 2024-11-01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07623A (zh) * | 2017-12-22 | 2018-06-01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0137235A (zh) * | 2019-05-31 | 2019-08-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79464A (zh) * | 2020-06-10 | 2020-09-18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
KR20200110505A (ko) * | 2019-03-13 | 2020-09-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EP3944346A1 (en) * | 2020-07-22 | 2022-01-26 | InnoLu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
CN114078944A (zh) * | 2021-11-15 | 2022-02-2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036435A (zh) * | 2022-06-16 | 2022-09-0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172425A (zh) * | 2022-07-12 | 2022-10-1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241397A (zh) * | 2022-07-08 | 2022-10-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528193A (zh) * | 2022-09-30 | 2022-12-2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CN115776827A (zh) * | 2022-11-25 | 2023-03-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793315A (zh) * | 2022-11-30 | 2023-03-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
CN115843199A (zh) * | 2023-02-20 | 2023-03-2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37237B (zh) * | 2019-06-06 | 2022-01-0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防窥装置和显示装置 |
CN120032566A (zh) * | 2022-07-12 | 2025-05-2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3
- 2023-03-31 CN CN202310362112.0A patent/CN1167098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07623A (zh) * | 2017-12-22 | 2018-06-01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KR20200110505A (ko) * | 2019-03-13 | 2020-09-24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0137235A (zh) * | 2019-05-31 | 2019-08-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79464A (zh) * | 2020-06-10 | 2020-09-18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视角可切换的显示装置 |
EP3944346A1 (en) * | 2020-07-22 | 2022-01-26 | InnoLux Corporation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
CN114078944A (zh) * | 2021-11-15 | 2022-02-2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036435A (zh) * | 2022-06-16 | 2022-09-09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241397A (zh) * | 2022-07-08 | 2022-10-2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5172425A (zh) * | 2022-07-12 | 2022-10-11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528193A (zh) * | 2022-09-30 | 2022-12-2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CN115776827A (zh) * | 2022-11-25 | 2023-03-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5793315A (zh) * | 2022-11-30 | 2023-03-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显示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设备 |
CN115843199A (zh) * | 2023-02-20 | 2023-03-24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09824A (zh) | 2023-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84319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94282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884617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06101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206558B (zh) | 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5942814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200274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6867316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284747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617107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171060A (zh) | 防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219803002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887640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968234A (zh) | 防窥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299855B (zh)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6709824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623437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937147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747978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95586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6018026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19803003U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7062457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7596947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7580393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