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443A - 机床 - Google Patents
机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68443A CN116568443A CN202180079428.8A CN202180079428A CN116568443A CN 116568443 A CN116568443 A CN 116568443A CN 202180079428 A CN202180079428 A CN 202180079428A CN 116568443 A CN116568443 A CN 1165684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ddle
- clamping member
- machine tool
- bed
- qui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4—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or their manufa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1/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2400/00—Moving mechanisms for tool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床(10)。机床(10)具备:滑鞍(14),其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16),其相对于滑鞍(14),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60),其固定在床身(12)及工作台(16)上,固定床身(12)与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机床。
背景技术
作为机床,有线放电加工机。在日本专利特开2018-069409号公报中,公开了在加工液中的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8-069409号公报的线放电加工机中,在床身上搭载有滑鞍(X轴滑鞍),在滑鞍上搭载有工作台(Y轴滑鞍),在立设于床身上的立柱上搭载有UV滑鞍(V轴滑鞍)。另外,在UV滑鞍的侧面部能移动地安装有UV工作台(U轴滑鞍),在UV工作台的侧面部能移动地安装有套管轴(Z轴滑鞍)。
发明内容
然而,在线放电加工机中进行输送时,滑鞍、工作台、UV滑鞍、UV工作台以及套管轴各自被夹持而不动。具体而言,滑鞍被夹持在床身上,工作台被夹持在滑鞍上,UV滑鞍被夹持在立柱上,UV工作台被夹持在UV滑鞍上,套管轴被夹持在UV工作台上。
然而,由于滑鞍、工作台、UV滑鞍、UV工作台和套管轴被单独地夹持,因此存在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变长的倾向。其结果是,用于线放电加工机的输送的准备变得麻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方式是一种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机床,其具备:滑鞍,其相对于床身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其相对于所述滑鞍,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其固定于所述床身及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床身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即使不夹持滑鞍,也能够利用第1夹持构件来抑制滑鞍的移动。因此,与分别用夹持构件夹持滑鞍及工作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机床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机床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4A是表示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图4B是以与图4A不同的视点来表示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安装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组装第1夹持构件、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的中途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第2夹持构件及第3夹持构件组装为一个组装体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机床10的构成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机床10的构成的主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机床10是在加工液中的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机床10具有:床身12、滑鞍14、工作台16、立柱18、UV滑鞍20、UV工作台22和套管轴24。
床身12是机床10的机架。床身12设置在地面、地板等基底上。床身12具有用于对搭载对象物进行搭载的搭载面12F。
滑鞍14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滑鞍14的第1导轨26。第1导轨26设置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沿第1方向延伸。第1导轨2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1导轨26隔开间隔地设置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参照图2)。
在一对第1导轨26之间配置有第1驱动轴28。第1驱动轴28与滑鞍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1方向延伸。在第1驱动轴28上设有第1滑动部30。滑鞍14固定在第1滑动部30上。第1滑动部30随着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1驱动轴28上滑动。
滑鞍14随着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1滑动部30一起在第1导轨26上移动。即,滑鞍14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在滑鞍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滑鞍14向第1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滑鞍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滑鞍14向第1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Y轴对应的Y方向。Y方向的正侧(+Y侧)为机床10的前侧,Y方向的负侧(-Y方向)为机床10的后侧。
工作台16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工作台16的第2导轨32。第2导轨32设置在滑鞍14的上表面,沿着在面内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延伸。第2导轨3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2导轨32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滑鞍14的上表面(参照图1)。
在一对第2导轨32之间配置有第2驱动轴34。第2驱动轴34与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2方向延伸。在第2驱动轴34上设有第2滑动部36。在第2滑动部36上固定有工作台16。第2滑动部36随着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2驱动轴34上滑动。
工作台16随着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2滑动部36一起在第2导轨32上移动。即,工作台16相对于滑鞍14在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在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工作台16向第2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工作台16向第2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方向为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X轴对应的X方向。X方向的正侧(+X侧)为机床10的右侧,X方向的负侧(-X方向)为机床10的左侧。
立柱18是支柱构件,立设在床身12的搭载面12F上。在立柱18的前表面固定有臂38。臂38沿Y方向延伸,贯通载置于工作台16上的加工槽40的侧壁。在加工槽40的侧壁具备对臂38与加工槽40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密封机构。即使加工槽40能够与滑鞍14和工作台16中的至少一方的移动一起移动,密封机构也会密封该加工槽40与臂38的间隙。
UV滑鞍20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UV滑鞍20的第3导轨42。第3导轨42设置在立柱18的上表面,沿第3方向延伸。第3导轨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3导轨42隔开间隔地设置在立柱18的上表面(参照图2)。
在一对第3导轨42之间配置有第3驱动轴(未图示)。第3驱动轴与UV滑鞍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3方向延伸。在第3驱动轴上设有第3滑动部(未图示)。在第3滑动部上固定有UV滑鞍20。第3滑动部随着UV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3驱动轴上滑动。
UV滑鞍20随着UV滑鞍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3滑动部一起在第3导轨42上移动。即,UV滑鞍20相对于立柱18在第3方向上相对移动。在UV滑鞍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UV滑鞍20向第3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UV滑鞍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UV滑鞍20向第3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V轴对应的V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V方向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V方向也可以是与X方向相同的方向。
UV工作台22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UV工作台22的第4导轨46。第4导轨46设置在UV滑鞍20的前表面,沿与第3方向正交的第4方向延伸。第4导轨46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4导轨46隔开间隔地设置在UV滑鞍20的前面(参照图1)。
在一对第4导轨46之间配置有第4驱动轴48。第4驱动轴48与UV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4方向延伸。在第4驱动轴48上设有第4滑动部50。在第4滑动部50上固定有UV工作台22。第4滑动部50随着UV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4驱动轴48上滑动。
UV工作台22随着UV工作台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4滑动部50一起在第4导轨46上移动。即,UV工作台22相对于UV滑鞍20在第4方向上相对移动。在UV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UV工作台22向第4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UV工作台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UV工作台22向第4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4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U轴对应的U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U方向是与X方向相同的方向。另外,在V方向是与X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情况下,U方向也可以是与Y方向相同的方向。
套管轴24能移动地连接到用于引导套管轴24的第5导轨52。第5导轨52设置在UV工作台22的前表面,沿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正交的第5方向延伸。第5导轨5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5导轨52隔开间隔地设置在UV工作台22的前表面(参照图1)。
在一对第5导轨52之间配置有第5驱动轴(未图示)。第5驱动轴与套管轴驱动用马达的马达轴连接,沿第5方向延伸。在第5驱动轴上设有第5滑动部(未图示)。在第5滑动部上固定有套管轴24。第5滑动部随着套管轴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在第5驱动轴上滑动。
套管轴24随着套管轴驱动用马达的旋转而与第5滑动部一起在第5导轨52上移动。即,套管轴24相对于UV工作台22在第5方向上相对移动。在套管轴驱动用马达为正旋转的情况下,套管轴24向第5方向的正侧移动。另一方面,在套管轴驱动用马达为负旋转的情况下,套管轴24向第5方向的负侧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5方向是与由机床10定义的机械坐标系的Z轴对应的Z方向。Z方向的正侧(+Z侧)为机床10的上侧,Z方向的负侧(-Z侧)为机床10的下侧。另外,下方向是重力作用的方向。
在套管轴24上设有上引导部54。在臂38上设有下引导部56。上引导部54一边支承从线输送机构输送来的线电极一边将其引导至下引导部56。下引导部56一边支承从线输送机构经由上引导部54输送来的线电极一边将其引导至线卷绕机构。
在机床10中,在机床10上进行输送时,滑鞍14、工作台16、立柱18、UV滑鞍20、UV工作台22以及套管轴24配置在规定的位置(输送固定位置)。输送固定位置是作为输送时相对于床身12的相对位置而被预先确定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机床10具有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和第3夹持构件64。
图3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60的安装状态的图。第1夹持构件60是固定床身12与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的构件。第1夹持构件60连接床身12和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工作台16,将工作台16相对于床身12保持在输送固定位置。进一步地,第1夹持构件60保持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滑鞍14的移动。第1夹持构件60通过螺栓BT分别固定在床身12和工作台16上。
换句话说,在床身12和工作台16各自中形成有能够螺合螺栓BT的螺栓孔。分别形成于床身12及工作台16的螺栓孔不被盖等覆盖而露出。因此,容易看到螺栓孔,不需要在第1夹持构件60的安装时使螺栓孔从盖等露出的作业。
另外,形成在床身12上的螺栓孔的数量以及形成在工作台16上的螺栓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在图3中,表示了形成在床身12上的螺栓孔为4个,形成在工作台16上的螺栓孔为4个的情况的例子。
图4A是表示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的安装状态的图。图4B是以与图4A不同的视点表示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的安装状态的图。
第2夹持构件62是固定立柱18与UV工作台22的相对位置的构件。第2夹持构件62将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立柱18与UV工作台22连接,使立柱18和UV工作台22相对于床身12保持在输送固定位置。此外,第2夹持构件62保持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UV滑鞍20的移动。第2夹持构件62通过螺栓BT分别固定到立柱18和UV工作台22上。
换句话说,立柱18和UV工作台22各自形成有能够螺合螺栓BT的螺栓孔。分别形成于立柱18及UV工作台22的螺栓孔不被盖等覆盖而露出。因此,容易看到螺栓孔,不需要在第2夹持构件62的安装时使螺栓孔从盖等露出的作业。
另外,形成于立柱18的螺栓孔的数量以及形成于UV工作台22的螺栓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在图4A及图4B中,示出了形成于立柱18的螺栓孔为两个,形成于UV工作台22的螺栓孔为四个的情况的例子。
第3夹持构件64是固定套管轴24相对于第2夹持构件62的相对位置的构件。第3夹持构件64连接第2夹持构件62和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套管轴24,将套管轴24相对于床身12保持在输送固定位置。此时的第2夹持构件62处于连接立柱18和UV工作台22的状态。第3夹持构件64通过螺栓BT分别固定在第2夹持构件62和套管轴24上。
换句话说,在第2夹持构件62和套管轴部24各自形成有能够螺合螺栓BT的螺栓孔。另外,分别形成于第2夹持构件62及套管轴24的螺栓孔不被盖等覆盖而露出。因此,容易看到螺栓孔,不需要在第3夹持构件64的安装时使螺栓孔从盖等露出的作业。
另外,形成于第2夹持构件62的螺栓孔的数量及形成于套管轴24的螺栓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另外,在图4A及图4B中,示出了形成于第2夹持构件62的螺栓孔为两个,形成于套管轴24的螺栓孔为两个的情况的例子。
至少在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时,将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从机床10拆下。从机床10拆下的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可组装地形成。
图5是表示组装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的中途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组装为一个组装体66的状态的图。
首先,为了组装组装体66,在第1夹持构件60上依次重叠第2夹持构件62和第3夹持构件64。接着,在形成于第2夹持构件62的贯通孔62H及形成于第3夹持构件64的贯通孔64H中插通螺栓BT。然后,螺栓BT与形成于第1夹持构件60的螺栓孔60H螺合。由此,组装组装体66。另外,在组装体66的组装中使用的螺栓BT是在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以及第3夹持构件64的固定中使用的多个螺栓BT中的一个。
当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和第3夹持构件64组装为一个组装体66时,在该组装体66中形成收纳空间SP。在收纳空间SP中收纳有在第1夹持构件60、第2夹持构件62及第3夹持构件64的固定中使用的多个螺栓BT中、用于组装体66的组装的螺栓BT以外的螺栓BT。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床10中,在输送的情况下,第1夹持构件60固定床身12与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工作台16的相对位置。由此,即使不夹持滑鞍14,也能够利用第1夹持构件60抑制滑鞍14的移动。因此,与分别用夹持构件夹持滑鞍14及工作台16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机床10中,在输送的情况下,第2夹持构件62固定立柱18与配置在输送固定位置的UV工作台22的相对位置。另外,第3夹持构件64固定套管轴24相对于第2夹持构件62的相对位置。由此,即使不夹持UV滑鞍20,也能够利用第2夹持构件62抑制UV滑鞍20的移动,另外,能够固定套管轴24相对于第2夹持构件62的相对位置。因此,与分别用夹持构件夹持UV滑鞍20、UV工作台22及套管轴24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变形例]
作为机床10,也可以采用将工具按压在加工对象物上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加工机来取代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另外,在加工机中,具备滑鞍14、工作台16及套管轴24,不具备UV滑鞍20及UV工作台22。加工机的套管轴24相对于立柱18能移动地设置。
以下记载可以从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掌握的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机床(10),其具备:滑鞍(14),其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16),其相对于滑鞍,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第1夹持构件(60),其固定在床身和工作台上,固定床身与工作台的相对位置。
由此,即使不夹持滑鞍,也能够利用第1夹持构件抑制滑鞍的移动。因此,与分别用夹持构件夹持滑鞍及工作台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机床(10)是在加工液中的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该机床(10)具备:UV滑鞍(20),其相对于立设在床身上的立柱(18)在第3方向上相对移动;UV工作台(22),其相对于UV滑鞍,在与第3方向正交的第4方向上相对移动;套管轴(24),其相对于UV工作台,在与第1方向和第2方向正交的第5方向上相对移动;第2夹持构件(62),其固定在立柱和UV工作台上,固定立柱与UV工作台的相对位置;以及第3夹持构件(64),其固定在第2夹持构件和套管轴上,固定套管轴相对于第2夹持构件的相对位置。
由此,即使不夹持UV滑鞍,也能够利用第2夹持构件抑制UV滑鞍的移动,并且相对于该第2夹持构件固定套管轴的相对位置。因此,与分别利用夹持构件夹持UV滑鞍、UV工作台及套管轴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夹持构件的数量,缩短夹持作业的作业时间,其结果是,能够简化输送。
第1方向和第3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方向,第2方向和第4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方向。由此,滑鞍和UV滑鞍能够在相同方向上相对移动,工作台和UV工作台能够在相同方向上相对移动。
Claims (3)
1.一种机床(10),其使用工具对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
所述机床的特征在于,具备:
滑鞍(14),其相对于床身(12)在第1方向上相对移动;
工作台(16),其相对于所述滑鞍,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相对移动;以及
第1夹持构件(60),其固定在所述床身及所述工作台上,固定所述床与所述工作台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床是在加工液中的所述加工对象物与线电极的极间产生放电而对所述加工对象物进行加工的线放电加工机,
所述机床具备:
UV滑鞍(20),其相对于立设于所述床身的立柱(18)在第3方向上相对移动;
UV工作台(22),其相对于所述UV滑鞍,在与所述第3方向正交的第4方向上相对移动;
套管轴(24),其相对于所述UV工作台,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5方向上相对移动;
第2夹持构件(62),其固定在所述立柱及所述UV工作台上,固定所述立柱与所述UV工作台的相对位置;以及
第3夹持构件(64),其固定在所述第2夹持构件及所述套管轴上,固定所述套管轴相对于所述第2夹持构件的相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3方向为相同方向,所述第2方向和所述第4方向为相同方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05255U | 2020-12-04 | ||
JP2020005255U JP3234112U (ja) | 2020-12-04 | 2020-12-04 | 工作機械 |
PCT/JP2021/043541 WO2022118776A1 (ja) | 2020-12-04 | 2021-11-29 | 工作機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68443A true CN116568443A (zh) | 2023-08-08 |
Family
ID=7777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79428.8A Pending CN116568443A (zh) | 2020-12-04 | 2021-11-29 | 机床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01467A1 (zh) |
EP (1) | EP4238679A1 (zh) |
JP (2) | JP3234112U (zh) |
KR (1) | KR20230112637A (zh) |
CN (1) | CN116568443A (zh) |
TW (1) | TWM625207U (zh) |
WO (1) | WO2022118776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69321A (ja) * | 1992-08-19 | 1994-03-11 | Tokyo Electron Yamanashi Kk | プローブ装置 |
JP2003048129A (ja) * | 2001-08-08 | 2003-02-18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ステージ固定装置および方法 |
JP2011140093A (ja) * | 2010-01-07 | 2011-07-21 | Disco Abrasive Syst Ltd | 固定治具 |
JP6534451B2 (ja) * | 2015-12-28 | 2019-06-26 | 株式会社紀和マシナリー | 変位抑制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工作機械 |
JP6444959B2 (ja) | 2016-11-01 | 2018-12-26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
-
2020
- 2020-12-04 JP JP2020005255U patent/JP3234112U/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29 US US18/039,076 patent/US20240001467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29 CN CN202180079428.8A patent/CN11656844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1-29 JP JP2022566898A patent/JPWO2022118776A1/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11-29 EP EP21900529.5A patent/EP423867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1-11-29 KR KR1020237017776A patent/KR20230112637A/ko active Pending
- 2021-11-29 WO PCT/JP2021/043541 patent/WO202211877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12-02 TW TW110214357U patent/TWM625207U/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38679A1 (en) | 2023-09-06 |
KR20230112637A (ko) | 2023-07-27 |
TWM625207U (zh) | 2022-04-01 |
WO2022118776A1 (ja) | 2022-06-09 |
US20240001467A1 (en) | 2024-01-04 |
JPWO2022118776A1 (zh) | 2022-06-09 |
JP3234112U (ja) | 2021-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430047B1 (ko) | 2축 갠트리 로더의 새들 및 이를 적용한 2축 갠트리 로더 | |
EP1213092A1 (en) | Machine tool and cover device for the machine tool | |
JP4542001B2 (ja) | 工作機械 | |
CN205852277U (zh) | 机床 | |
JPS6263033A (ja) | 多面加工装置 | |
JP2009202236A (ja) | 昇降機能付き主軸ユニット、cnc工作機械及び加工ライン | |
US20240189954A1 (en) | Machine tool | |
JP4410002B2 (ja) | 工作機械 | |
CN110014774B (zh) | 玻璃精雕机 | |
JP2009233786A5 (zh) | ||
CN116568443A (zh) | 机床 | |
JP2008307650A (ja) | ワーク供給搬出装置 | |
CN1703942A (zh) | 部件安装装置 | |
CN109911623B (zh) | 一种玻璃加工设备 | |
CN209835020U (zh) | 一种玻璃加工设备 | |
CN115720538A (zh) | 加工机械 | |
KR102506268B1 (ko) | 방진구를 갖는 공작 기계 | |
JP7100547B2 (ja) | 工作機械部品の運搬用治具 | |
CN117222495A (zh) | 机床 | |
CN220161524U (zh) | 激光加工设备 | |
JP4460351B2 (ja) | クランプ機能付き送り駆動装置、および工作機械 | |
CN215702446U (zh) | 加工精度高的中心定位夹具 | |
CN218254145U (zh) | 一种多轴加工装置 | |
CN111347350B (zh) | 一种曲线进给机构 | |
US20240198467A1 (en) | Machine too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