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28370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528370A CN116528370A CN202310458569.1A CN202310458569A CN116528370A CN 116528370 A CN116528370 A CN 116528370A CN 202310458569 A CN202310458569 A CN 202310458569A CN 116528370 A CN116528370 A CN 1165283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domain
- domain resource
- uplink
- downlink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网络设备在第一BP和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由此可知,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使得网络设备和终端可以在相互关联的BP上进行信号传输,且与第一BP相关联第二BP可以为多个,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是201710911571.4,原申请日是2017年9月29日,原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在2017年6月16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710459464.2、发明名称为“一种载波分组方法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在2017年8月11日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1710687281.6、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和网络基于无线电(radio)通信技术相互传输数据。但是,在传输数据之前,终端通常需要先接入网络,与网络建立连接(connection)。
不失一般性,终端与网络间的连接,可简记链路(link)。一段链路的两个端点分别用于表征收发数据的两个设备。一个端点表示享用网络服务的设备,例如终端;另一个表示提供网络服务的设备,例如基站。这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用于表征数据传输的路径。按照数据传输的方向,链路又分为上行链路(uplink,UL)和下行链路(downlink,DL)。
为了相互传输数据,终端与网络间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缺一不可。并且,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还需要相互配合。以数据重传为例,终端在下行链路中接收数据,若检测到数据传输失败,终端需要在与该下行链路配合的上行链路中,反馈该数据的传输状态为失败,以触发基站重新传输该数据。相应地,基站在该下行链路中发送数据后,也需要在与该下行链路配合的上行链路中监测终端的反馈。这种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间的配合,通常是长期和固定的,也被称为是配对的(paired)或耦合的(coupled)。此时,终端和网络间的连接,可理解为相互配对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
在正在讨论的5G的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中,一个载波的最大带宽可以到400MHz,但是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可能达不到如此大的带宽。当终端不支持一个载波的带宽能力的时候,基站无法像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那样,直接在载波带宽的范围内为终端分配资源,而是先在载波内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P),然后在该BP的范围内向该终端分配资源。在NR中,基站可能会为终端配置多个上行BP和多个下行BP,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基站会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的部分或全部上行BP,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部分或全部下行BP,进而在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上进行数据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解决上行BP和下行BP相互关联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如此,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使得网络设备和终端可以在相互关联的BP上进行信号传输,且与第一BP相关联第二BP可以为多个,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上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发送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上行BP,所述第二BP为下行BP;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上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至少一个HARQ反馈信息,所述HARQ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BP的HAR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或者,所述第一BP为上行BP,所述第二BP为下行B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属于同一个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至少应用于TDD系统和FDD系统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在上行测量BP上发送的SRS;所述上行测量BP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得到的;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SRS得到所述第一BP的信道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上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上行BP,所述第二BP为下行BP;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第一BP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至少一个HARQ反馈信息,所述HARQ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BP的HAR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或者,所述第一BP为上行BP,所述第二BP为下行B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属于同一个小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至少应用于时分双工TDD系统和频分双工FDD系统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在上行测量BP上发送SRS;所述上行测量BP为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得到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点;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二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和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和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点;
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二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二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和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其中,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和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和所述任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二频域资源,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中任一频域资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终端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二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除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外的已激活的频域资源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中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生成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中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来说:
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是终端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来说: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是终端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来说:
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方法示例中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所述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执行上述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来说:生成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以及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具体来说,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以及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通信模块可以为RF电路、WiFi模块、通信接口、蓝牙模块等。
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第三方面中处理模块的功能,例如,可包括:确定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通信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功能;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具体来说,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以及,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通信模块可以为RF电路、WiFi模块、通信接口、蓝牙模块等。
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第四方面中处理模块的功能,例如,可包括:解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通信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所述总线相互连接;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意一种设计提供的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方式一对应的第一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
图4b为方式一对应的第二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
图4c为方式二对应的第一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
图4d为方式二对应的第二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
图5a为第一种情形下扩展上行BP示意图;
图5b为第二种情形下扩展上行BP示意图;
图6为上行测量BP与上行BP3具有重合的频域资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情形一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情形二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三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系统架构。图1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中包括网络设备101和一个或多个终端,比如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1021、第二终端1022、第三终端1023。网络设备101可以通过网络与第一终端1021、第二终端1022、第三终端1023中的任一终端进行通信。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基站设备(base station,BS)。基站设备也可称为基站,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演进型基站;在NR系统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新无线节点B(New Radio NodeB,gNB),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提供基站功能的设备为接入点(AccessPoint,AP)。
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SU)、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SS),移动站(Mobile Station,MB)、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RS)、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RT)、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AT)、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用户代理(User Agent,UA)、终端设备(UserDevice,UD)、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UE)。
现有技术中多载波聚合时,终端把接入的下行载波作为主载波,再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增加辅载波。对于TDD来说,在添加一个下行载波时,对应的上行载波的频域位置跟下行载波的频域位置相同;对于FDD来说,在添加一个下行载波时,同时会通过信令配置一个对应的上行载波。由此可知,现有技术中,每一个上行载波配对一个下行载波,从而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相互配对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可以相互关联。
而在NR系统,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上行BP和下行BP,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时,基站会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的部分或全部上行BP,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部分或全部下行BP,进而在激活的至少一个上行BP和至少一个下行BP上进行数据传输。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解决上行BP和下行BP相互关联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对应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进而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信令或者消息携带该指示信息,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媒体访问控制层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唯一标识上行BP的信息。
本申请中,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和/或上下行BP的激活。
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上行BP和下行BP相互对应即等同于上行BP和下行BP相互关联或相互配合。
本申请中,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或者,所述第一BP为上行BP,所述第二BP为下行BP。网络设备可以在公共带宽部分(common BP)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和/或上下行BP的激活。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BP为下行BP,所述第二BP为上行BP,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BP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上行BP即为与第一BP相关联的上行BP。
下面结合图2对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201,在第一下行带宽部分BP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
此处,第一下行BP为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的下行BP中的任一下行BP。
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为终端设备激活的上行BP中的任一上行BP,所述上行BP为第一下行BP关联的上行BP。
对应地,终端设备在第一下行B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通过解析指示信息,可以确定出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
步骤202,根据所述指示信息,在所述上行BP发送上行信号。
此处,终端设备确定出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可在该上行BP上发送上行信号,上行信号可以为监听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信号,或者也可以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中传输的上行调度数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中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HARQ ACK)中的任一项或任意组合。
对应地,网络设备侧接收终端在上行BP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01可以由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实现,步骤202可以一通信装置实现,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终端内部的芯片。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装置为终端内部的芯片时,其接收或者发送信息之前,还可能会经过终端内部其它模块的处理,例如射频模块的变频处理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下面结合图3对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网络设备获取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并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上行BP和至少一个下行BP。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例如,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上报的信息,得到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
网络设备根据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为终端配置上行BP和下行BP时,为使得节能,支持多子载波间隔等,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通常小于或等于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例如,终端支持的最大带宽能力可以为100MHz,则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小于或等于100MHz,例如,可以为10MHz、20MHz。
其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上行BP中各个上行BP的带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同样地,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至少一个下行BP中各个下行BP的带宽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对网络设备侧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之间的带宽关系也不做限定。
步骤302,网络设备将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发送给终端。
具体来说,网络设备可通过信令,比如RRC,将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发送给终端。其中,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和子载波间隔。本申请中,BP的带宽、频域位置和子载波间隔可唯一确定出BP,BP的频域位置可以为BP的频域最低位置,或中心频域位置,或最高频域位置,具体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好上行BP和下行BP,可对上行BP和下行BP进行编号,如此,步骤302中,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和编号等。
本申请中,对上行BP和下行BP的具体编号方式有多种,下面以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3个上行BP和3个下行BP(3个上行BP中有2个上行BP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有1个上行BP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3个下行BP中有2个下行BP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有1个下行BP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为例,对可能的编号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一:上行BP和下行BP统一编号,此种方式中,不区分上行BP和下行BP。
图4a为方式一对应的第一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如图4a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编号分别为0、1、2、3、4、5。
采用图4a中的编号方式,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和编号。
考虑到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具有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为便于相同子载波间隔带宽部分之间的对应,可依据BP的子载波间隔对BP进行编号,例如:具有相同子载波间隔的BP统一编号,不同子载波间隔的BP独立编号。图4b为方式一对应的第二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如图4b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BP统一编号为0、1、2、4,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BP统一编号为0、1。
采用图4b中的编号方式,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编号、子载波间隔。
方式二:上行BP和下行BP独立编号,此种方式中,区分上行BP和下行BP。
图4c为方式二对应的第一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如图4c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的编号分别为0、1、2;下行BP的编号分别为0、1、2。
采用图4c中的编号方式,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编号、子载波间隔、上下行标识。其中,上下行标识用于标识该BP为上行BP或下行BP,上下行标识可以有多种表示形式,例如,可通过比特位0和1来表示,其中,0代表上行,1代表下行。
图4d为方式二对应的第二种可能的编号示意图,如图4d所示,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BP统一编号为0、1,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BP统一编号为0;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子载波间隔为15kHz的BP统一编号为0、1,子载波间隔为30kHz的BP统一编号为0。
采用图4d中的编号方式,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编号、上下行标识、子载波间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好上行BP和下行BP,可对上行BP和下行BP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进行编号,如此,步骤302中,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信息可包括上行BP和下行BP的频域位置、子载波间隔和RB的个数。
步骤303,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个数分别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此处,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的触发条件可以为网络设备确定需要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或者,也可以为其它情况,具体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对激活的上行BP和激活的下行BP的RB进行编号的方式有多种,下面以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2个上行BP和2个下行BP(每个上行BP中的RB均为180个)为例,对可能的编号方式进行说明。
方式一:上行BP和下行BP的RB统一编号
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的2个上行BP和2个下行BP中的RB的编号为0至719。
方式二:每个BP的RB独立编号
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的2个上行BP和2个下行BP中的每个BP的RB的编号均为0至179。
方式三:上行BP的RB统一编号,下行BP的RB统一编号
此种情况下,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的2个上行BP,2个下行BP中的每个BP的RB的编号均为0至359。
步骤304,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通知给终端。
具体来说,若网络设备采用上述图4a中所示出的编号方式,则在步骤304中,网络设备可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编号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BP的编号即可确定出激活的BP。若网络设备采用上述图4b中所示出的编号方式,则在步骤304中,网络设备可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编号、子载波间隔发送给终端,终端根据BP的编号和子载波间隔可确定出激活的BP。其它方式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05,网络设备在第一下行BP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
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为第一下行BP对应的上行BP,具体可包括第一下行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UL grant)对应的第一上行BP和/或第一下行BP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第二上行BP。其中,第一上行BP和第二上行BP可以为同一上行BP,或者,也可以为不同的上行BP。
在第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网络设备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中的一个上行BP(例如:上行BP1),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一个下行BP(例如:下行BP1),如此,上行BP1和下行BP1可以相互关联实现数据传输。
针对于该种场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对应的上行BP为上行BP1。在该场景中,由于仅激活了上行BP1和下行BP1,终端可默认上行BP1和下行BP1相互对应,因此,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无需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对应的上行BP,从而节省信令开销。
在第二种可能的场景中,网络设备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中的多个上行BP(例如:上行BP1、上行BP2),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一个下行BP(例如:下行BP1)。
针对于该种场景,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例如:上行BP1)和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对应的上行BP(例如:上行BP2)。在该种场景中,由于仅激活下行BP1,网络设备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均为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因此,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仅指示终端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而无需指示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对应的上行BP,即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中仅包括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
在第三种可能的场景中,网络设备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中的一个上行BP(例如:上行BP1),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多个下行BP(例如:下行BP1、下行BP2)。
针对于该种场景,以下行BP1为例,网络设备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为上行BP1和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上行BP为上行BP1。在该种场景中,由于仅激活下行BP1,终端可默认在上行BP1上发送上行调度数据,因此,网络设备可无需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激活的多个下行BP的HARQ ACK可以都在一个相同的上行BP上反馈。
在第四种可能的场景中,网络设备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中的多个上行BP(例如:上行BP1、上行BP2),以及激活为终端配置的下行BP中的多个下行BP(例如:下行BP1、下行BP2)。
针对于该种场景,由于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均有多个,以下行BP1为例,网络设备需通过指示信息指示终端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例如:上行BP1)和以及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上行BP(例如:上行BP2),即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中包括下行BP1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和下行BP1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对应的上行BP。
可选地,本申请中,可以预先定义下行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和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上行BP为同一上行BP。
本申请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唯一标识上行BP的信息。具体来说,若网络设备采用上述图4a中所示出的编号方式,则指示信息中可包括BP的编号,终端根据BP的编号即可确定出该编号对应的上行BP。若网络设备采用上述图4b中所示出的编号方式,则指示信息中可包括BP的编号和子载波间隔,终端根据BP的编号和子载波间隔可确定出该编号和子载波间隔对应的上行BP。其它方式类似,不再一一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中,网络设备也可以通过隐式的方法来指示下行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具体来说,相同子载波间隔的多个上行BP中的RB统一编号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上行调度授权中分配的上行资源的编号,确定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举个例子,网络设备激活两个上行BP,分别为上行BP1和上行BP2,其中,上行BP1中的RB编号为0-20,上行BP2中的RB编号为21-50,上行调度授权中分配的上行资源的编号为2-12,那么终端可根据上行调度授权中分配的上行资源的编号,确定出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上行BP为上行BP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时间模式,时间模式表示设定时间段内激活下行BP和上行BP的对应关系。其中,设定时间段的时间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5ms;下行BP和上行BP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下行BP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上行BP的对应关系,例如,下行BP1和上行BP1、上行BP2相互对应。终端接收到时间模式后,可确定在接下来的设定时间段内(5ms),下行BP1对应的上行BP为上行BP1和上行BP2,当超过5ms后,下行BP1和上行BP1、上行BP2之间的对应关系失效。
步骤306,终端在第一下行B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
步骤307,终端根据指示信息,在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发送上行信号。
步骤308,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在所述上行BP上发送的上行信号。
针对于上述步骤306至步骤308,终端接收到指示信息,若确定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包括第一下行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第一上行BP,则在第一上行BP上发送上行调度数据;对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BP上接收上行调度数据。终端若确定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包括第一下行BP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第二上行BP,则在第二上行BP上发送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二上行BP上接收下行数据的HARQ ACK。终端若确定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包括第一下行BP中的上行调度授权对应的第一上行BP和第一下行BP中的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的第二上行BP,则在第一上行BP上发送上行调度数据,以及在第二上行BP上发送下行数据的HARQ ACK;对应地,网络设备在第一上行BP上接收上行调度数据,以及在第二上行BP上接收下行数据的HARQ ACK。
本申请中,终端在指示信息指示的上行BP发送的上行信号还可以为SRS。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中,若该上行BP与第一下行BP的带宽和频域位置均相同,则基于信道互易性,网络设备可根据终端在该上行BP上发送的SRS,得到第一下行BP的信道质量。然而,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下行BP和至少一个上行BP时,例如第一下行BP对应上行BP1,上行BP1和第一下行BP的带宽和频域位置很有可能不同,比如,第一下行BP的带宽大于上行BP1的带宽,从而导致网络设备根据在上行BP1上接收到的SRS,无法准确地得到第一下行BP的信道质量。
基于此,在步骤307中,当上行BP仅有一个时,例如为上行BP1,终端若确定上行BP1的带宽小于第一下行BP的带宽,则可对上行BP1进行扩展,使得扩展后的上行BP的频域范围与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达到最大的重叠,扩展后的上行BP即为上行测量BP。可选的,上行BP的扩展方式可以为,如果上行BP的最低频域位置小于或等于下行BP的最低频域位置,那么使上行BP的最高频域位置变大;如果上行BP的最高频域位置大于或等于下行BP的最高频域位置,那么使上行BP的最低频域位置变小;上行测量BP的最大带宽为该终端设备的最大上行带宽能力。如图5a和图5b所示,其中,图5a为第一种情形下扩展上行BP示意图,图5b为第二种情形下扩展上行BP示意图。
当上行BP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例如为上行BP1、上行BP2,终端若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行BP的频域范围均没有覆盖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则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行BP中选择出与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重叠最多的一个上行BP或选择与第一下行BP频域范围重叠最多的多个频域范围联合的上行BP,并对该一个或多个上行BP进行扩展,使得扩展后的测量上行BP的频域范围与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达到最大的重叠,扩展后的上行测量BP的最大带宽为该终端设备的最大上行带宽能力。
终端得到上行测量BP后,在上行测量BP上发送SRS,步骤308中,网络设备接收到终端在上行测量BP上发送的SRS后,通过对SRS进行接收,可得到上行测量BP的信道质量,基于信道互易性,网络设备可得到第一下行BP近似的信道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若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和第一下行BP对应的上行BP的频域范围之间的差异小于预设阈值,也可以不对第一下行BP对应的上行BP进行扩展,而直接在第一下行BP对应的上行BP发送SRS,此时,由于第一下行BP的频域范围和第一下行BP对应的上行BP的频域范围之间的差异较小,因此,网络设备可基于信道互易性,得到第一下行BP近似的信道质量。
进一步地,考虑到上行测量BP可能会与其它上行BP具有重合的频域资源。如图6所示,上行测量BP与上行BP3具有重合的频域资源。其中,上行BP3可以为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的上行BP,或者,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为其它终端激活的上行BP,由此,若终端在上行测量BP发送SRS,同时该终端或其它终端在上行BP3与上行测量BP重合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数据信息和上行控制信息,则会导致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因此,本申请中,可设置SRS、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占用上行BP3与上行测量BP重合的频域资源的优先级,从而避免信号之间产生干扰,具体来说,上行控制信息的优先级高于SRS的优先级,SRS的优先级高于上行数据信息的优先级,进一步地,上行BP3上发送的SRS的优先级高于上行测量BP上发送的SRS的优先级。因此,网络设备可基于设置的优先级来调整终端发送SRS、上行控制信息和上行数据信息的时机。
图7为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上行BP和至少一个下行BP。
例如,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了3个上行BP(分别为上行BP1、上行BP2、上行BP3)和3个下行BP(分别为下行BP1、下行BP2、下行BP3)。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一个或多个上行BP和一个或多个下行BP,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同时会配置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此种情况对应执行步骤702。比如配置与第一下行带宽部分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上行带宽部分BP;和/或,配置与第二上行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下行BP;如此,基站在所述第一下行BP和与第一下行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一上行带宽部分BP上进行数据传输;和/或基站在所述第二上行BP和与第二上行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下行BP进行数据传输。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不配置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此种情况对应执行步骤711。
步骤702,配置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其中,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可以包括以下任一种或任意组合:一个上行BP对应一个下行BP,一个上行BP对应多个下行BP,多个上行BP对应一个下行BP,多个上行BP对应多个下行BP,具体不做限定。
例如,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为:上行BP1对应下行BP1、BP2,上行BP2、上行BP3对应下行BP3。
步骤703,网络设备将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和子载波间隔,以及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在公共带宽部分上将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发送给终端。
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确定需要与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则可为终端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具体来说,由于在步骤702中,网络设备配置了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因此,网络设备可依据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成对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例如,上行BP1与下行BP2相关联,则同时激活上行BP1和下行BP1,此种情况下,对应执行步骤704;或者,网络设备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也可以不是成对的,例如,上行BP1与下行BP2相关联,激活上行BP1和下行BP2,激活上行BP1,此种情况,对应执行步骤707。
步骤704,网络设备依据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
在第一下行BP上发送至少一个上行调度授权,所述上行授权指示至少一个与第一下行BP相关联的第一上行BP的调度信息,基站在所述第一上行BP接收上行数据。比如一个下行BP关联了两个上行BP,那么可以在下行BP中发送一个调度授权,该调度授权是对对于两个上行BP是共用的,两个上行BP是联合编号的,上行的一个数据块可以映射到两个上行BP上;也可以在下行BP中包括两个调度授权,两个调度授权对应不同的上行BP,上行的一个数据块映射到一个上行BP中。
在第二上行BP上接收至少一个HARQ反馈信息,所述HARQ反馈信息对应至少一个与第二上行BP相关联的第二下行BP的HARQ。比如一个上行BP关联了两个下行的BP,下行的一个数据块在一个下行BP上映射,那么两个下行BP的HARQ信息可以联合在上行BP上反馈,也可以下行的一个数据库映射到两个下行BP上,该数据块传输的HARQ信息在上行BP上发送。
所述第一下行BP和所述与第一下行关联的第一上行BP属于同一个服务小区。
步骤705,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通知给终端。例如,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1和下行BP1通知给终端。
步骤706,网络设备和终端在上行BP1和下行BP1上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707,网络设备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不是成对的。
步骤708,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通知给终端。例如,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1、上行BP2和下行BP3通知给终端。
步骤709,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中指示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例如,指示信息中指示上行BP1和下行BP3对应。
步骤710,网络设备和终端在上行BP1和下行BP3上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711,网络设备将为终端配置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带宽、频域位置和子载波间隔发送给终端。
步骤712,网络设备激活上行BP和下行BP,例如,激活上行BP1、上行BP2和下行BP3。
步骤713,网络设备将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通知给终端。
步骤71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指示信息中指示激活的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例如,指示信息中指示上行BP1和下行BP3对应。
步骤715,网络设备和终端在上行BP1和下行BP3上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509和步骤514中所涉及到的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在激活的下行BP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例如,网络设备激活上行BP1、上行BP2和下行BP3,可在下行BP3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指示信息中指示的上行BP即为与下行BP3相关联的上行BP。具体实现方式参见上述图2和图3中的描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是指网络设备在公共带宽部分上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可以是RRC信息,可以是下行控制信息,此种情况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上行BP和下行BP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上述方法至少可以应用于TDD和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中。
实施例二
现有技术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激活/去激活的方式指示终端在多个带宽部分之间的切换,即终端可以在处于激活状态的带宽部分上传输数据,相应的,处于去激活状态的带宽部分,终端不可以传输数据。网络设备为终端配置上行带宽部分和下行带宽部分时,分别独立配置,相应的,网络设备为终端激活/去激活上行带宽部分和下行带宽部分时,也分别独立激活/去激活。终端若采用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方式进行通信,由于网络设备分别独立为终端激活/去激活上行带宽部分和下行带宽部分,因此当网络设备为该终端分别激活了不同中心频点的上行带宽部分和下行带宽部分时,终端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时,需要调整终端中的收发模块在不同中心频点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导致终端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之间转换时,需要浪费大量时间,降低了终端的工作效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解决终端需要在上下行不同中心频点之间进行切换的问题。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对应地,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并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如此,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且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从而使得终端后续能够使用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而无需在不同中心频点之间进行切换。
本申请中,频域资源具体可以是指带宽部分,即BP或BWP。传输方向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其中,用于进行下行传输的频域资源为下行频域资源,用于进行上行传输的频域资源为上行频域资源。终端在一个传输方向上可以支持同时激活多个频域资源,或者,也可以仅支持同时激活一个频域资源,下文中均以终端在一个传输方向仅支持同时激活一个频域资源为例进行说明。
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信令或者消息携带该配置信息,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DCI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上行频域资源和多个下行频域资源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一个上行频域资源可以关联一个下行频域资源,也可以关联多个下行频域资源;同样地,一个下行频域资源可以关联一个上行频域资源,也可以关联多个下行频域资源。关联关系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表示,例如,采用数据表的形式,参见表1。
表1:关联关系示例
由表1可以看出,上行频域资源1和下行频域资源1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上行频域资源2、上行频域资源3和下行频域资源3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上行频域资源N和下行频域资源M1、……、下行频域资源Mk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每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若第一频域资源为上行频域资源,则第一频域资源可以为表1中的任一上行频域资源;若第一频域资源为下行频域资源,则第一频域资源可以为表1中的任一下行频域资源。例如,第一频域资源为下行频域资源1,相应地,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上行频域资源1。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可能为一个频域资源,也可能为多个频域资源,下面分别针对这两种可能的情形进行具体介绍。
情形一: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一个频域资源,即第二频域资源。
图8为情形一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
步骤801,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
步骤8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803,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80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
步骤805,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步骤806,终端若确定存在已经激活的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则判断第三频域资源是否和第一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若是,则执行步骤807,若否,则执行步骤808。
其中,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步骤807,终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
此处,终端可使用激活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808,终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
此处,终端可使用激活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和步骤编号仅为本申请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性表示,具体不做限定。
情形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频域资源。
图9为情形二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9所示,包括:
步骤901,网络设备生成配置信息,配置信息用于配置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
步骤9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步骤903,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
步骤904,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
步骤905,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一指示信息。
步骤906,终端若确定存在已经激活的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则判断第三频域资源是否和第一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若是,则执行步骤907,若否,则执行步骤910。
其中,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在同一个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在不同的传输方向上,所述第三频域资源和所述第四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
步骤907,终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
此处,终端可使用激活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908,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二频域资源;
步骤909,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二指示信息;
步骤910,终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以及去激活第三频域资源和第四频域资源。
此处,终端可使用激活的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二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此种情形下,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需要基站采用第二指示信息进行指示,基站可以根据自己的调度需要进行指示。这进一步提高了调度的灵活性,有助于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1)上述描述和步骤编号仅为本申请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性表示,具体不做限定,例如,步骤908和步骤909也可以在步骤907之前执行,此时,由于终端确定不需要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因此可忽略第二指示信息。(2)本申请中,频域资源的标识可以为频域资源的编号,在步骤910中,终端也可以直接根据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的编号激活编号最小的频域资源(例如为第二频域资源),此种情形下,网络设备无需向终端发送第二指示信息。
上述图8和图9所描述的流程中,网络设备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后,需要向终端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和第二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激活相应的频域资源。本申请中,也可以在配置信息中预先定义默认激活的频域资源,例如,默认激活的频域资源为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若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为多个,则可以预先定义多个频域资源中的一个为默认激活的频域资源。如此,终端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直接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具体来说,终端可以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立即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或者,终端也可以在接收到配置信息等待设定时长后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又或者,终端也可以按照设定周期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和第一频域资源关联的频域资源。
实施例三
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及,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从而使得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能够联合激活,有效简化信令的设计。
本申请中,频域资源具体可以是指带宽部分,即BP或BWP。传输方向包括上行传输方向和下行传输方向。其中,用于进行下行传输的频域资源为下行频域资源,用于进行上行传输的频域资源为上行频域资源。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组成一个频域资源对,具体来说,一个频域资源对中可以包括一个上行频域资源和多个下行频域资源,或者,也可以包括多个上行频域资源和一个下行频域资源,又或者,也可以包括多个上行频域资源和多个下行频域资源,又或者,也可以包括一个上行频域资源和一个下行频域资源,具体不做限定。终端可以支持同时激活多个频域资源对,或者,也可以仅支持同时激活一个频域资源对,下文中均以终端仅支持同时激活一个频域资源对为例进行说明。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网络设备生成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
其中,第三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可以为第一频域资源对的编号或者其它用于唯一标识第一频域资源对的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步骤1002,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
此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送第三指示信息,例如,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发送第三指示信息,该DCI可以是调度下行数据的DCI,也可以是调度上行数据的DCI。
步骤1003,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
此处,终端接收到第三指示信息后,通过解析得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步骤1004,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
此处,终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中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并使用激活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申请中,上述步骤流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和终端中存储有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频域资源的标识;第一频域资源对为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由网络设备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并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相应地,终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是通过协议预先在网络设备和终端中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进一步地,每个频域资源对中的频域资源可以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从而有效避免终端在上下行不同中心频点之间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1003之后,还包括:终端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二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除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外的已激活的频域资源对。也就是说,由于终端仅支持同时激活一个频域资源对,因此,在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之前,若确定存在已激活的第二频域资源对,则终端需要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
下面结合图11描述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完整流程。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1,网络设备配置多个频域资源对,并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多个频域资源对。
其中,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配置信息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通过信令或者消息携带该配置信息,比如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或DCI发送配置信息。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多个频域资源对的标识和多个频域资源对中的频域资源的标识,参见表2,为配置信息的一种示例。
表2:配置信息示例
由表2可以看出,上行频域资源1和下行频域资源1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构成一个频域资源对;上行频域资源2、上行频域资源3和下行频域资源3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构成一个频域资源对;上行频域资源N和下行频域资源M1、……、下行频域资源Mk为一组相互关联的频域资源,构成一个频域资源对。
步骤1102,终端接收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多个频域资源对。
步骤1103,网络设备生成第三指示信息,并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所述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第一频域资源对为多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频域资源对。第三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步骤1104,网络设备生成第四指示信息,并向终端发送所述第四指示信息;所述第四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第二频域资源对为多个频域资源对中除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外的已激活的频域资源对。第四指示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二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步骤1105,终端从网络设备接收第三指示信息和第四指示信息,并根据所述第四指示信息去激活所述第二频域资源对,以及根据所述第三指示信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示例性表示,例如,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步骤1104也可以先于步骤1103执行,或者,步骤1104和步骤1103同时执行,具体不做限定。
根据上述图10和图11所描述的流程可知,终端根据第三指示信息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之前,可以通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四指示信息来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或者,也可以直接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具体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也可以仅向终端发送去激活的指示信息来指示终端去激活相应的频域资源对,从而实现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的联合去激活。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申请提供第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用于实现图2、图3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参阅图12所示,通信装置12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201、接收模块1202和处理模块1203,具体来说,处理模块1203结合发送模块1201、接收模块1202执行:
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申请提供第二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是终端内部的芯片,用于实现图2、图3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参阅图13所示,通信装置1300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301、接收模块1302和处理模块1303,具体来说,处理模块1303结合发送模块1301、接收模块1302执行: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
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基于以上实施例二,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用于实现图8和图9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该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用于执行实施例二中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例如可以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基于以上实施例三,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终端,用于实现图10和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该通信装置中可以包括相应的功能模块,用于执行实施例三中所描述的方法流程,例如可以包括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三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内部的芯片,用于实现图2、图3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该通信装置具有如图12所示的通信装置1200的功能。参阅图14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400包括:通信模块1401、处理器1402、总线1403、存储器1404;
所述通信模块14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具体来说,用于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以及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终端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通信模块1401可以为RF电路、WiFi模块、通信接口、蓝牙模块等。
所述处理器1402,用于实现如图12中处理模块1203的功能,例如,可包括:确定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通信装置1400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1404,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404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402执行存储器1404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基于以上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四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终端内部的芯片,用于实现图2、图3和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该通信装置具有如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1300的功能。参阅图15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500包括:通信模块1501、处理器1502、总线1503、存储器1504;
所述通信模块1501,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具体来说,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BP相关联的至少一个第二BP;以及,在所述第一BP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BP上与所述网络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通信模块1501可以为RF电路、WiFi模块、通信接口、蓝牙模块等。
所述处理器1502,用于实现如图13中处理模块1303的功能,例如,可包括:解析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的,通信装置1500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1504,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1504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502执行存储器1504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基于以上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或网络设备,用于实现图8、图9、图10或图11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或者步骤。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模块、处理器;
所述通信模块,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交互。所述通信模块可以为RF电路、WiFi模块、通信接口、蓝牙模块等。
所述处理器,用于实现处理模块的功能。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所述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等。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执行存储器所存放的应用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所述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其中,所述上行频域资源为上行带宽部分,所述下行频域资源为下行带宽部分;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二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除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外的已激活的频域资源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所述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其中,所述上行频域资源为上行带宽部分,所述下行频域资源为下行带宽部分;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8.一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和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所述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其中,所述上行频域资源为上行带宽部分,所述下行频域资源为下行带宽部分;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激活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去激活第二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二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除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以外的已激活的频域资源对。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13.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激活第一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包括相互关联的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所述上行频域资源和下行频域资源具有相同的中心频点;其中,所述上行频域资源为上行带宽部分,所述下行频域资源为下行带宽部分;
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配置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为所述至少一个频域资源对中的任一个或任意多个频域资源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对的标识。
1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执行如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59464 | 2017-06-16 | ||
CN2017104594642 | 2017-06-16 | ||
CN2017106872816 | 2017-08-11 | ||
CN201710687281 | 2017-08-11 | ||
CN201710911571.4A CN109150479B (zh) | 2017-06-16 | 2017-09-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11571.4A Division CN109150479B (zh) | 2017-06-16 | 2017-09-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528370A true CN116528370A (zh) | 2023-08-01 |
Family
ID=64658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58569.1A Pending CN116528370A (zh) | 2017-06-16 | 2017-09-29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17407B2 (zh) |
CN (1) | CN116528370A (zh) |
WO (1) | WO201822851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28370A (zh) * | 2017-06-16 | 2023-08-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WO2019097649A1 (ja) * | 2017-11-16 | 2019-05-2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99054A (en) * | 1995-05-19 | 1997-12-16 | Prince Corporation | Trainable transceiver including a dynamically tunable antenna |
US5686903A (en) * | 1995-05-19 | 1997-11-11 | Prince Corporation | Trainable RF transceiver |
US5699055A (en) * | 1995-05-19 | 1997-12-16 | Prince Corporation | Trainable transceiver and method for learning an activation signal that remotely actuates a device |
US5661804A (en) * | 1995-06-27 | 1997-08-26 | Prince Corporation | Trainable transceiver capable of learning variable codes |
US5854593A (en) * | 1996-07-26 | 1998-12-29 | Prince Corporation | Fast scan trainable transmitter |
US6370157B2 (en) | 1997-04-30 | 2002-04-0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 for a cellular base station |
US6791952B2 (en) | 1997-10-31 | 2004-09-1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Asymmetric data access scheme |
US6134442A (en) | 1998-03-05 | 2000-10-1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Controlling operations in a cellular system using neighbor association-based cost values |
JP3851525B2 (ja) * | 2001-08-09 | 2006-11-29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ャリア検出方法 |
WO2005011200A1 (ja) * | 2003-07-29 | 2005-02-03 | Sony Corporation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20060142021A1 (en) | 2004-12-29 | 2006-06-29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Load balancing on shared wireless channels |
US8897234B2 (en) | 2005-09-07 | 2014-11-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arrier frequency in multi-carrier/cell system |
EP1903412B1 (de) * | 2006-09-22 | 2011-11-02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r Freigabe der Bedienung von Automatisierungskomponenten einer technischen Anlage über ein mobiles Bedien- und Beobachtungsgerät |
US20100278123A1 (en) * | 2007-12-10 | 2010-11-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rame structure and apparatus |
CN102113397B (zh) * | 2008-08-04 | 2013-10-30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
WO2010122808A1 (ja) * | 2009-04-24 | 2010-10-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
KR101683113B1 (ko) * | 2009-08-14 | 2016-1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및 하향링크 멀티 캐리어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사용자 기기와 기지국 간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수행하기 위한 장치 |
EP2360864A1 (en) * | 2010-02-12 | 2011-08-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mponent carrier (de)activ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ES2720732T3 (es) * | 2010-02-12 | 2019-07-24 | Fujitsu Ltd | Aparat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y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
US8594000B2 (en) * | 2010-06-22 | 2013-11-2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elf-interference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8638868B2 (en) * | 2010-06-23 | 2014-0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arying reduced transmission resources |
US9204450B2 (en) * | 2010-11-30 | 2015-12-01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ynamic spectrum refarming with multiple carriers |
CN103636158A (zh) * | 2011-06-22 | 2014-03-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以后向兼容方式来扩展通信系统的控制信道区域 |
JP5677224B2 (ja) | 2011-07-26 | 2015-02-25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US9247563B2 (en) * | 2011-12-23 | 2016-01-26 | Blackberry Limited |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
KR20140138617A (ko) * | 2012-03-13 | 2014-12-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위치 측정을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806804B2 (en) * | 2012-07-02 | 2017-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n optical path |
CN104521169B (zh) * | 2012-08-01 | 2017-10-03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用信号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104969490B (zh) * | 2013-02-05 | 2019-01-04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4204219A1 (en) * | 2013-06-18 | 2014-1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uplink cell |
EP2824971A1 (en) * | 2013-07-09 | 2015-01-14 | Fujitsu Limited | Scheduling requests in small cell networks |
JP2015070442A (ja) | 2013-09-27 | 2015-04-13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プロセッサ |
WO2015065112A1 (ko) * | 2013-10-31 | 2015-05-07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065113A1 (ko) * | 2013-10-31 | 2015-05-07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5065110A1 (ko) * | 2013-10-31 | 2015-05-07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스커버리 메시지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5111909A1 (ko) * | 2014-01-21 | 2015-07-30 | 엘지전자(주) |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식별자를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825748B2 (en) * | 2014-02-03 | 2017-11-21 | Apple Inc. | Offloading and reselection policies and rules for mobile devices |
KR102087665B1 (ko) * | 2014-04-10 | 2020-03-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인가 대역 채널을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136462B2 (en) * | 2014-04-17 | 2018-11-2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5099634B (zh) * | 2014-05-09 | 2019-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动态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CN105357710A (zh) | 2014-08-19 | 2016-02-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终端状态的上报方法及装置、终端状态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WO2016068667A1 (ko) * | 2014-10-31 | 2016-05-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비면허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접속시스템에서 전송 자원을 선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609651B1 (en) * | 2015-01-08 | 2017-03-28 | Sprint Spectrum L.P. | Exchanging uplink and downlink carrier frequencies |
US9860051B2 (en) * | 2015-01-26 | 2018-01-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ement of frequency-division-duplex and time-division-duplex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313078B1 (en) * | 2015-04-09 | 2016-04-12 | Xilinx, Inc. | Pulse cancellation crest factor reduction with a low sampling rate |
BE1023503B1 (nl) * | 2015-10-07 | 2017-04-10 | Senso2Me Nv | Draadloos signaleringssysteem |
EP3361687B1 (en) | 2015-11-06 | 2021-01-0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of indicating or acquiring interval between uplink and downlink channels, and device utilizing same |
US10104621B2 (en) * | 2015-12-17 | 2018-10-16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Power efficient packet detection |
KR102202334B1 (ko) * | 2016-03-02 | 2021-01-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줄링 요청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그에 대한 장치 |
US20170289960A1 (en) * | 2016-03-31 | 2017-10-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ell search |
CN110313202B (zh) * | 2017-02-13 | 2024-03-0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控制具有增强型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的用户设备载波聚合配置 |
CN108811121B (zh) * | 2017-05-05 | 2022-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整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
CN116528370A (zh) * | 2017-06-16 | 2023-08-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0673601B2 (en) * | 2017-07-27 | 2020-06-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bandwidth part management |
CN109803427B (zh) * | 2017-11-17 | 2023-0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波束配置方法和装置 |
US10499334B2 (en) * | 2017-12-22 | 2019-12-0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Power efficient radio receiver control |
JP6966004B2 (ja) * | 2018-02-14 | 2021-11-1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gNBにおいて用いられる方法およびgNB |
CN112262612B (zh) * | 2018-04-05 | 2024-06-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基站 |
KR102486812B1 (ko) * | 2018-04-12 | 2023-0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대역폭 적응 기반 전력 제어 방법 |
CN110636616B (zh) * | 2018-06-22 | 2022-08-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2132679B2 (en) * | 2018-07-26 | 2024-10-29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WO2020020734A1 (en) * | 2018-07-26 | 2020-01-30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s devices,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
CN110830194B (zh) * | 2018-08-08 | 2020-10-30 | 北京紫光展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信道资源的指示及确定方法、基站、终端、介质 |
CN110831177B (zh) * | 2018-08-10 | 2023-10-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去激活载波或激活载波的方法及装置 |
EP4239939A1 (en) * | 2018-10-19 | 2023-09-0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ceiving information and sending information |
US20200359228A1 (en) * | 2019-05-09 | 2020-11-12 | Alexander Sirotkin | Signaling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cheduling in 5g-n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
KR20210103319A (ko) * | 2020-02-13 | 2021-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본 빔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US11871422B2 (en) * | 2020-03-11 | 2024-01-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requency allocation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
-
2017
- 2017-09-29 CN CN202310458569.1A patent/CN116528370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6-15 WO PCT/CN2018/091438 patent/WO2018228518A1/zh unknown
-
2019
- 2019-11-21 US US16/690,391 patent/US11317407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01 US US17/590,655 patent/US1164749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647492B2 (en) | 2023-05-09 |
WO2018228518A1 (zh) | 2018-12-20 |
US20200120675A1 (en) | 2020-04-16 |
US11317407B2 (en) | 2022-04-26 |
US20220159656A1 (en) | 2022-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665623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RLM) using bandwidth part (BWP) configurations | |
US10631296B2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wireless access system | |
KR102691000B1 (ko) | 캐리어 집적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
EP2880944B1 (en) | Method for component carrier configuration,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
EP4184969A1 (en)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enhancement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 |
JP6607514B2 (ja) | エア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技術の設定方法、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481141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 |
US20160021526A1 (en) |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with cluster coordinating | |
CN112867031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11018043A1 (zh) | 一种终端标识的使用方法、系统和设备 | |
US10271324B2 (en) | Method for enabl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CN113676957A (zh) |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 |
JP2020523902A (ja) | 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およびユーザ機器 | |
EP4133669A1 (en) | Processing time for fast-switched ul tx across carriers | |
CN112584518A (zh) |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 |
WO2021203956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915047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EP3666007B1 (en) | Command receipt confi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1647492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 |
WO202120881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9547373A (zh) | 在具有多个订阅的无线通信设备处的分量载波冲突管理 | |
WO2023201701A1 (en) |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indicato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WO2020156339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1227071A1 (zh) | 保护间隔的确定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950061A (zh) | 一种传输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