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03521B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403521B CN116403521B CN202310316418.2A CN202310316418A CN116403521B CN 116403521 B CN116403521 B CN 116403521B CN 202310316418 A CN202310316418 A CN 202310316418A CN 116403521 B CN116403521 B CN 1164035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display
- display unit
- driving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ZZNJYQZJKSEER-UHFFFAOYSA-N gallium tin Chemical compound [Ga].[Sn] YZZNJYQZJKSE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其中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二驱动单元不使能,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一驱动单元不使能,在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二显示单元发光,实现了任一时间段内,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有且仅有一个处于使能状态,进而实现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交替显示,减少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时长,同时,基于该显示侦测单元侦测得到的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一步的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显示器比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更轻薄、亮度高、功耗低、响应快、对比度高、色域广、视角广,因此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LED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逐渐进入消费者的生活。OLED显示器件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柔性面板、曲面面板等优异特性,一致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显示的主流技术,得到了各大显示器厂家的青睐。
其中,OLED显示单元由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控制发光,随着时间的推移,OLED显示单元由于长时间的点灯及材料的老化,容易引起材料的衰变,导致OLED显示单元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色偏、烧屏等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能够延长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降低材料的衰变,进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单元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色偏、烧屏等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显示侦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所述显示侦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一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二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一极性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为相反极性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所述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侦测单元,包括: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第二显示侦测电路,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切换电路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包括: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光敏电路包括:第二光敏电阻,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恒流源。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应用于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包括: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通过显示侦测单元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
在一些示例中,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包括: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每个像素均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且至少部分驱动电路为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显示侦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所述显示侦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其中,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二驱动单元不使能,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一驱动单元不使能,在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二显示单元发光,实现了任一时间段内,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有且仅有一个处于使能状态,进而实现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交替显示,减少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时长,避免了第一显示单元或第二显示单元长时间进行发光显示的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同时,基于该显示侦测单元侦测得到的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一步的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且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提升了显示效果。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显示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还一种可选的显示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显示驱动电路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可选的显示驱动电路中各信号时序的基本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驱动方法的基本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驱动单元;2-第二驱动单元;3-显示侦测单元;31-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2-第二显示侦测电路;4-控制单元;41-控制开关;5-第一显示单元;6-第二显示单元;7-像素;8-显示驱动电路;M1-第一薄膜晶体管;M2-第二薄膜晶体管;Q1-第一控制开关;Q2-第二控制开关;Lc-切换电路信号;Sn-扫描信号;Dm-数据信号;VDD-恒流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单元在一段时间后出现色偏、烧屏等问题,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请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1、第二驱动单元2、显示侦测单元3以及控制单元4;其中,所述控制单元4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将数据信号Dm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与第一显示单元5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Dm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与第二显示单元6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Dm驱动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所述显示侦测单元3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3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间。
能够理解的是,所述控制单元4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连接,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将所述数据信号Dm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当驱动单元接收到数据信号Dm时使能,也即,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交替处于使能状态,具体的,例如,第N帧时,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1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1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2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2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以此循环,进而实现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时,第二驱动单元2不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时,第一驱动单元1不使能,其中,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第二驱动单元2不使能,第二显示单元6不发光;同理,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时,驱动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第一驱动单元1不使能,第一显示单元5不发光,实现了任一时间段内,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有且仅有一个处于使能状态,进而实现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交替显示,减少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显示时长,避免了第一显示单元5或第二显示单元6长时间进行发光显示的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使用寿命。
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以每一帧为单位交替显示,相关人员可以灵活设置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间隔显示时长,例如,控制单元4以两帧为单元交替发送数据信号Dm,具体的,例如,第N帧时,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1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1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2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2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3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3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4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4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以此循环。
进一步的,本示例提供的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显示侦测单元3,该显示侦测单元3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3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间,进而对第一驱动单元1和/或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长进行修改及调整;
具体的,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由于制程、设计以及材料等各方面原因,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老化程度不同,发光效率不等,此时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以相同显示时长交替工作,老化程度更高的显示单元的显示效果会极速恶化,导致两颗显示单元的显示差异越来越大,进而影响显示效果;其中,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示例提供一显示侦测单元3,在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驱动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时,通过该显示侦测单元3侦测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在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驱动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时,通过该显示侦测单元3侦测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最后,基于该显示侦测单元3侦测得到的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间。
承接上例,若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高于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则控制单元4可以减少第一显示单元5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或是增加第二显示单元6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实现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间;具体的,例如,正常状态下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接收的数据信号Dm时长均为T1,第N帧时,控制单元4将T2时长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在第N+1帧时,控制单元4将T1时长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其中,T2小于T1,进而达到减少第一显示单元5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的效果;再例如,正常状态下每一数据信号Dm的时长为T1,第N帧时,控制单元4将T1时长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在第N+1帧时,控制单元4将T2时长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其中,T2大于T1,进而达到增加第二显示单元6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的效果。
能够理解的是,同理,若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高于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则控制单元4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单元6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或是增加第一显示单元5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在此不在赘述。
能够理解的是,在显示侦测单元3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4后,所述显示单元还能够对数据信号Dm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效率趋近于一致,具体的,若控制单元4以当前交替周期交替发送数据信号Dm时,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大于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此时,则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周期,增加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周期;例如,控制单元4以一帧为交替周期交替发送数据信号Dm到第一驱动单元1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大于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控制单元4修改交替周期,修改交替周期为“连续两次发送数据信号Dm到第一驱动单元1,在切换为发送一次数据信号Dm到第二驱动单元2”,具体的,在第N帧时,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1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1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2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2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3帧控制单元4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3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以此循环,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的使能时长高于第二显示单元6的使能时长,进而加快第一显示单元5的老化速度,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老化程度趋于一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M1、第二薄膜晶体管M2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输入端接入数据信号Dm,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输入端接入数据信号Dm,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其中,控制开关交替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当第一薄膜晶体管M1导通时,第一薄膜晶体管M1将数据信号Dm传输到第一驱动单元1,使得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当第二薄膜晶体管M2导通时,第二薄膜晶体管M2将数据信号Dm传输到第二驱动单元2,使得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其中,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第二驱动单元2不使能,第二显示单元6不发光,同理,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时,驱动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第一驱动单元1不使能,第一显示单元5不发光,实现了任一时间段内,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有且仅有一个处于使能状态,进而实现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交替显示,减少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显示时长,避免了第一显示单元5或第二显示单元6长时间进行发光显示的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使用寿命。
承接上例,具体的,例如,第N帧时,控制开关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M1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1帧导通第二薄膜晶体管M2,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M2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1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2帧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M1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2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以此循环。
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薄膜晶体管的种类,本实施例描述的各个薄膜晶体管可以为P型薄膜晶体管(P-type thin-film-transistor,P-type TFT)或N型薄膜晶体管(N-typethin-film-transistor,N-type TFT)类;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薄膜晶体管的可以利用低温多晶硅(LTPS)、非晶硅(a-Si)或非晶铟镓锡金属氧化物(a-IGZO)的薄膜晶体管(TFT)制程技术制作而成,但并不限制于此。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Q1和第二控制开关Q2,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接收到第一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接收到第二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一极性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为相反极性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控制端接入切换电路信号LC,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输入端接入扫描信号Sn,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控制端接入所述切换电路信号LC,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扫描信号Sn,所述第二控制开关Q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Q1和第二控制开关Q2的控制端分别接入切换电路信号LC,当切换电路信号LC为第一极性信号时,第一控制开关Q1导通,第二控制开关Q2截止,当切换电路信号LC为第二极性信号时,第二控制开关Q2导通,第一控制开关Q1截止;当第一控制开关Q1导通时,第一控制开关Q1将扫描信号Sn传输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控制端,进而实现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导通,当第二控制开关Q2导通时,第二控制开关Q2将扫描信号Sn传输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控制端,进而实现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导通,第一控制开关Q1和第二控制开关Q2轮流将扫描信号Sn传输给第一薄膜晶体管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进而实现交替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和第二薄膜晶体管M2。
承接上例,具体的,例如,第N帧时,切换电路信号LC为第一极性信号,此时切换电路信号LC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第一薄膜晶体管M1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1帧,切换电路信号LC为第二极性信号,此时切换电路信号LC导通第二薄膜晶体管M2,通过第二薄膜晶体管M2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2,则在第N+1帧第二驱动单元2使能,第一驱动单元1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第N+2帧时,切换电路信号LC为第一极性信号,此时切换电路信号LC导通第一薄膜晶体管M1,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M1将数据信号Dm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2帧第一驱动单元1使能,第二驱动单元2未接收到数据信号Dm,不使能…以此循环。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显示侦测单元3,包括: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1、第二显示侦测电路32,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1和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32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1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32用于侦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数据信号Dm。其中,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1设置在第一显示单元5四周,用于侦测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时的发光亮度,并将该发光亮度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4;第二显示侦测电路32设置在第二显示单元6四周,用于侦测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时的发光亮度,并将该发光亮度转换为对应的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4,所述控制单元4用于根据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时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时的发光亮度对切换电路信号LC进行调整,以调整第一驱动单元1和第二驱动单元2的使能时间;
承接上例,例如,正常状态下每一切换电路信号LC均为T1时长,控制单元4传输T1时长的切换电路信号LC到第一薄膜晶体管M1,使得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导通时长为T1,则第一薄膜晶体管M1传输T1时长的数据信号Dm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同理,控制单元4传输T1时长的切换电路信号LC到第二薄膜晶体管M2,使得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导通时长为T1,则第二薄膜晶体管M2传输T1时长的数据信号Dm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当第一显示单元5的发光亮度高于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亮度,第N帧时,控制单元4传输T2时长的切换电路信号LC到第一薄膜晶体管M1,使得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导通时长为T2,则第一薄膜晶体管M1传输T2时长的数据信号Dm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其中,T2小于T1;在第N+1帧时,控制单元4传输T1时长的切换电路信号LC到第二薄膜晶体管M2,使得第二薄膜晶体管M2的导通时长为T1,则第二薄膜晶体管M2传输T1时长的数据信号Dm到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第N+1帧时,控制单元4传输T2时长的切换电路信号LC到第一薄膜晶体管M1,使得第一薄膜晶体管M1的导通时长为T2,则第一薄膜晶体管M1传输T2时长的数据信号Dm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以此循环,进而达到减少第一显示单元5对应的数据信号Dm的时长,使得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31包括: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光敏电路包括:第二光敏电阻,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4连接,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其中,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第一显示单元5的亮度变化而变化,第二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第二显示单元6的亮度变化而变化;具体的,若第一显示单元5的亮度降低,则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上升,若第一显示单元5的亮度增加,则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下降;若第二显示单元6的亮度降低,则第二光敏电阻的阻值上升,若第二显示单元6的亮度增加,则第二光敏电阻的阻值下降。
其中,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一驱动单元1的控制端连接,当第一驱动单元1的控制端接收到数据信号Dm时,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也接收到该数据信号Dm,则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随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化而变化,第一显示单元5的亮度降低,则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上升,则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值随之降低,若第一显示单元5的亮度增加,则第一光敏电阻的阻值降低,则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值随之增加;同理,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也随着第二显示单元6的亮度变化而改变;控制单元4分别与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进而确定第一显示单元5和第二显示单元6的发光亮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恒流源VDD;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恒流源VDD。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1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4,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VDD,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5;所述第二驱动单元2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4,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VDD,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显示单元6;其中,当第三薄膜晶体管接收到数据信号Dm时,第三薄膜晶体管根据数据信号Dm导通,并根据所述恒流源VDD驱动第一显示单元5发光,当第四薄膜晶体管接收到数据信号Dm时,第四薄膜晶体管根据数据信号Dm导通,并根据恒流源VDD驱动第二显示单元6发光。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显示侦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所述显示侦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其中,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二驱动单元不使能,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第一驱动单元不使能,在第一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第二驱动单元使能时,驱动第二显示单元发光,实现了任一时间段内,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有且仅有一个处于使能状态,进而实现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交替显示,减少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显示时长,避免了第一显示单元或第二显示单元长时间进行发光显示的问题,从而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同时,基于该显示侦测单元侦测得到的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一步的有效延长了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使用寿命,且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提升了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提供更为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本示例提供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如图4所示,其中LC为切换电路信号,Q1和Q2为控制两部分电路的开关,Sn为扫描信号,RT1和RT2为光敏电阻,sence1和sence2分别为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和第二显示单元输出的发光亮度转换而来的电信号,其中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包括RT2光敏电阻和R1接地电阻,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包括RT1光敏电阻和R2接地电阻。其中,第一驱动单元由薄膜晶体管M3组成,第二驱动单元由薄膜晶体管M4组成。
OLED1和OLED2在最开始时老化程度相同,制程类似,则当LC在t1时间时,为高电平,此时Q1打开,扫描信号Sn打开M1,Dm给C1充电,同时打开M1,VDD给OLED1提供电流,OLED2因Q2的截止,暂时不工作;
当t2时刻,Q2打开,扫描信号给到M2,M2导通,Dm给C2充电,M4打开,VDD给OLED2提供电流,此时OLED2工作,OLED1休息。但由于制成的不同,两个OLED灯一定时间后老化程度不同,发光效率不等,此时交叉工作的强度若在均分,就会使得差的那一颗更加差,
由此,提供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和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在M1和M4打开及充电时候进行侦测两颗OLED灯的亮度,反馈到控制单元,通过两颗OLED灯的亮度对比,如图5所示,将调整发光时间LC为LC’,使得两颗灯的使用寿命及老化程度接近。对于此种方式,可使一个周期内,一组OLED电路工作而另一组休息,交叉工作的方式可使得OLED灯及晶体管的工作温度不至于一直维持很高的温度,且避免一直处于高温老化状态,也调整了因制程造成的老化差异。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驱动方法,如图6所示,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包括:
S101、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
S102、通过显示侦测单元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包括: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
承接上例,在显示侦测单元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后,所述显示单元还能够对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效率趋近于一致,具体的,若通过控制单元以当前交替周期交替发送数据信号时,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大于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此时,则可以减少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增加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例如,控制单元以一帧为交替周期交替发送数据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大于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控制单元修改交替周期,修改交替周期为“连续两次发送数据信号到第一驱动单元,在切换为发送一次数据信号到第二驱动单元”,具体的,在第N帧时,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则在第N帧第一驱动单元使能,第二驱动单元未接收到数据信号,不使能;第N+1帧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1,则在第N+1帧第一驱动单元使能,第二驱动单元未接收到数据信号,不使能;第N+2帧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二驱动单元,则在第N+2帧第二驱动单元使能,第一驱动单元接收到数据信号,不使能;第N+3帧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发送给第一驱动单元,则在第N+3帧第一驱动单元使能,第二驱动单元未接收到数据信号,不使能…以此循环,使得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的使能时长高于第二显示单元的使能时长,进而加快第一显示单元的老化速度,使得第一显示单元和第二显示单元的老化程度趋于一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还包括: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低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数据信号,使得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高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其中,调整第一驱动单元和/或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来调整第一驱动单元和/或第二驱动单元的占空比;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调整占空比可以调整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具体的,占空比越高则显示单元的亮度越高,占空比越低则显示单元的亮度越低;
承接上例,为了使得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亮度趋于一致,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驱动单元和/或第二驱动单元对应的数据信号,来调整第一驱动单元和/或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而达到调整第一显示单元和/或第二显示单元的对应的占空比的效果,进而使得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二显示单元的亮度趋于一致;具体的,若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通过调整所述数据信号,增加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而增加第二显示单元的占空比,实现增强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维持第一驱动单元的原有的使能时间,维持第一显示单元的占空比,使得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趋于一致。同理,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数据信号,增加第一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进而增加第一显示单元的占空比,实现增强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维持第二驱动单元的原有的使能时间,维持第二显示单元的占空比,使得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趋于一致。
其中,上述显示驱动方法应用于上述显示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显示侦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二显示单元发光;所述显示侦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使能时间。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控制开关;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一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二极性信号时导通,所述第一极性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为相反极性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所述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侦测单元,包括: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第二显示侦测电路,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切换电路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包括: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所述第二显示光敏电路包括:第二光敏电阻,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
其中,所述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恒流源。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实施例四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如图7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7,每个像素7均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且至少部分驱动电路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显示侦测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和所述第二驱动单元;
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一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与第二显示单元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
所述显示侦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显示侦测单元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且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以及控制开关;
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数据信号,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开关;
其中,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一极性信号时导通、接收到第二极性信号时截止,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接收到第二极性信号时导通、接收到第一极性信号时截止,所述第一极性信号和所述第二极性信号为相反极性信号,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扫描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接入所述切换电路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入端接入所述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侦测单元,包括: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第二显示侦测电路,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和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分别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
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用于侦测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
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调整所述切换电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侦测电路包括:第一光敏电阻,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
所述第二显示侦测电路包括:第二光敏电阻,所述第二光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光敏电阻的第二端还与接地电阻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一补偿单元和第二补偿单元,其中,
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恒流源;
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单元的第二端接入所述恒流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
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包括:第四薄膜晶体管,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端接入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入端接入恒流源,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输出端接入所述第二显示单元。
6.一种显示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所述显示驱动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单元将数据信号交替发送到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第一显示单元发光;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数据信号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单元发光;
通过显示侦测单元侦测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并将所述第一显示单元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传输到所述控制单元,使得所述控制单元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若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低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亮度,对所述控制单元发送所述数据信号的交替周期进行修改,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高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的发光周期,且使得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的显示效果趋于相同。
7.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每个像素均与对应的驱动电路连接,且至少部分驱动电路为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驱动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16418.2A CN116403521B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PCT/CN2023/103644 WO2024198127A1 (zh) | 2023-03-28 | 2023-06-29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316418.2A CN116403521B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403521A CN116403521A (zh) | 2023-07-07 |
CN116403521B true CN116403521B (zh) | 2024-11-15 |
Family
ID=87011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316418.2A Active CN116403521B (zh) | 2023-03-28 | 2023-03-28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403521B (zh) |
WO (1) | WO2024198127A1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22836A (ja) * | 2006-11-15 | 2008-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画素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露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02068B2 (ja) * | 2001-08-08 | 2012-03-21 | 日立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駆動方法 |
JP2008089649A (ja) * | 2006-09-29 | 2008-04-17 | Nec Electronics Corp | 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
KR100814854B1 (ko) * | 2006-11-09 | 2008-03-20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CN101923826B (zh) * | 2010-05-20 | 2012-07-18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交替工作子像素的主动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 |
JP2012133165A (ja) * | 2010-12-22 | 2012-07-12 | Japan Display East Co Ltd | 発光素子表示装置 |
TWI424413B (zh) * | 2010-12-28 | 2014-01-21 | Au Optronics Corp | 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之像素電路 |
CN103985354B (zh) * | 2014-05-15 | 2016-08-17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207781150U (zh) * | 2017-11-13 | 2018-08-28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时序控制器及其显示装置 |
CN108682389A (zh) * | 2018-05-16 | 2018-10-19 | 上海瀚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像素电路及显示装置 |
CN110767160A (zh) * | 2019-10-25 | 2020-02-07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像素单元及显示面板 |
CN111540302A (zh) * | 2020-01-16 | 2020-08-14 | 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压补偿电路及显示器 |
CN111883081A (zh) * | 2020-07-28 | 2020-11-03 |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
TWI850651B (zh) * | 2022-04-21 | 2024-08-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
2023
- 2023-03-28 CN CN202310316418.2A patent/CN116403521B/zh active Active
- 2023-06-29 WO PCT/CN2023/103644 patent/WO2024198127A1/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122836A (ja) * | 2006-11-15 | 2008-05-2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画素回路、表示装置、および露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198127A1 (zh) | 2024-10-03 |
CN116403521A (zh) | 2023-07-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331633A1 (en) | Display Drive Circuit, Display Drive Method and Display Panel | |
KR101937336B1 (ko) | 방출-제어 회로, 그것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CN105679242B (zh) |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WO2021164732A1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WO2018000982A1 (zh) | 像素电路及驱动方法和显示设备 | |
CN102376741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 |
CN111445857A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
WO2015123936A1 (zh) | 一种amoled显示装置及其像素驱动方法 | |
WO2012022054A1 (zh) | 交错式背光驱动的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器 | |
CN115662334A (zh) | 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 |
WO2015024338A1 (zh) | 一种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0001037A1 (zh) | 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 |
TWI816221B (zh) |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 |
WO2020215884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20228062A1 (zh) | 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 |
WO2020119081A1 (zh) | 一种数字驱动像素电路及数字驱动像素的方法 | |
TW550538B (en) |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 |
CN104091570A (zh) | 背光电路及其驱动方法、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
TW201115542A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pixel unit thereof | |
TW200933571A (en) | Image display device | |
TW536691B (en) | Drive circuit of display | |
CN116403521B (zh) |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 |
CN112967665A (zh) | 发光元件控制电路、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TWI628643B (zh)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以及具有該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面板之oled顯示器 | |
WO2012006803A1 (zh) |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