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81990B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81990B CN116381990B CN202310401802.2A CN202310401802A CN116381990B CN 116381990 B CN116381990 B CN 116381990B CN 202310401802 A CN202310401802 A CN 202310401802A CN 116381990 B CN116381990 B CN 1163819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support column
- resistor
- sub
-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23 defe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6—Spacers having different size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第一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第二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显示模组还包括压感单元;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通过压感单元感测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的形变来判断漏光量,继而调整子像素的灰阶电压来对漏光量进行补偿,改善漏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显示面板制造也趋于成熟,现有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等离子显示面板等。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轻薄、功耗低和低辐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轨道公交、航空防务等各个领域。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彩膜基板靠近阵列基板的一侧设有黑矩阵和彩膜层,显示面板中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场能够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后背光组件产生的光线会透过显示面板,通过调整电场的大小,可以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而液晶分子发生偏转的程度不同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不同,背光组件透过液晶显示面板的光量不同,由此实现图像的显示。
当然随之客户体验的要求在提升,包括特殊应用的特殊需求,对显示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车载显示屏和航空驾驶舱内显示屏对黑态或低灰阶的亮度均一性有较高要求。由于车载显示在显示地图信息时,要求黑色背景亮度一致;同样,航空驾驶舱内显示屏对于黑色背景亮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主要因为机载类显示器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低灰阶状态下,以显示飞机姿态速度等信息如果出现显示不均,飞行员将无法准确判断。但是相关技术中由于液晶盒内容易发生摩擦力且摩擦力较大导致玻璃衬底应力相位差,产生暗态漏光,影响显示。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确定漏光量并改善漏光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确定显示模组的漏光量并改善漏光。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第一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第二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
显示模组还包括压感单元;
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第一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第二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显示模组还包括压感单元;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显示面板的液晶盒内发生摩擦时产生摩擦应力,光线经过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时会产生相位差,在黑态状态下,出现较为明显的漏光现象,本发明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有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作用在压感单元上,压感单元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0是图8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11是图8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G-G’向的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参照图1、图3、图4,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A-A’向的一种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面板101,显示面板101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第一衬底基板1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靠近显示模组100出光面K1的一侧;显示面板101还包括显示区AA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在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包括支撑柱3,支撑柱3包括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31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柱32的高度;第一支撑柱31位于显示区AA和/或非显示区BB,第二支撑柱32位于显示区AA和/或非显示区BB;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压感单元4;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显示面板101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可以为刚性衬底基板,例如为玻璃,当然也可以为柔性材料,例如为PI(聚酰亚胺)这里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衬底基板1位于第二衬底基板2靠近显示模组100出光面K1的一侧,即第一衬底基板1更靠近显示模组100的出光面K1。可选的,显示面板101包括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以及夹设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之间的液晶分子,第一基板700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800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700包括上述第一衬底基板1,第二基板80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图4中未对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进行图案填充。当然显示面板101还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布的扫描线(图中未示出)、多条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排布的数据线(图中未示出),扫描线和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子像素的区域。可选的,第二衬底基板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的一侧包括阵列层9,阵列层9内包括晶体管(图中未示出),第一衬底基板1靠近第二衬底基板2的一侧包括彩膜层5,当然彩膜层5可以包括多个黑矩阵BM,黑矩阵BM之间为色阻,光线经过彩膜层5后出光为彩色光,可选的,从制程上可以先制作黑矩阵BM,预留出子像素的开口位置,然后再做色阻;也可以先制作间隔设置的色阻,然后在色阻之间的间隔内制作黑矩阵BM,这里不对制作彩膜层5的制程顺序做限定。在阵列层9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的一侧还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为公共电极8,第二电极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的一侧包括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为像素电极7,在彩膜层5和第一电极之间夹设的是液晶分子,图4中未对液晶分子进行图案填充,可选的,公共电极8也可以位于像素电极7远离第二衬底基板2的一侧,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场能够使液晶分子偏转,液晶分子偏转的程度不同时,显示面板101的透光率不同,图4中还示出了配向膜6,具体为位于第一基板700中的配向膜61以及位于第二基板800中的配向膜62。可选的,在非显示区BB通过框胶10密封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形成容纳空间,在容纳空间中填充液晶分子。
显示面板101还包括显示区AA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BB,图1和图3中仅以非显示区BB完成围绕显示区AA设置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非显示区BB还可以半包围显示区AA,如水滴屏,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在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包括支撑柱3,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之间分布着许多支撑柱3,支撑柱3一端固定在第一基板700上,另一端对着第二基板800,也可以支撑柱一端固定在第二基板800上,另一端对着第一基板700,图中未示出,分布位置可以精确控制,支撑柱3的作用是支撑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提高显示面板101整体的厚度均匀性,显示面板101中有两类支撑柱3,一类是第一支撑柱31,即主支撑柱3,另一类是第二支撑柱32,即辅助支撑柱3,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高度不同,图1至图3中对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填充了不同的图案以在平面图中区分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当然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31的高度要大于第二支撑柱32的高度,其中第一支撑柱31用以支撑液晶盒的盒厚,第二支撑柱32用于辅助支撑。第一支撑柱31位于显示区AA和/或非显示区BB,第二支撑柱32位于显示区AA和/或非显示区BB,即第一支撑柱31可以位于显示区AA,也可以位于非显示区BB,还可以分布在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中,第二支撑柱32可以位于显示区AA,也可以位于非显示区BB,还可以分布在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图1和图3中仅以第一支撑柱31分布在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中、第二支撑柱32分布在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中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图2仅以第一支撑柱31位于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BB、第二支撑柱32位于显示区AA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
可选的,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与黑矩阵BM交叠,这样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与子像素的开口无交叠,保证子像素的开口率无损失。图1至图3中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形状和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不作为实际产品中的限定。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100中还包括压感单元4,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图1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图2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支撑柱31至少部分交叠,当然也可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图中未示出。为了清楚的示出压感单元4与支撑柱3的位置关系,图1和图2中压感单元4的面积要大于支撑柱3的面积,本发明不对压感单元4的面积大小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用于支撑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所以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距离较为固定,显示面板101的液晶盒内发生摩擦时产生摩擦应力,光线经过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时会产生相位差,尤其在黑态状态下,出现较为明显的漏光现象,而本发明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当有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作用在压感单元4上,压感单元4可以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101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以及参照图5和图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撑柱31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B的第一子支撑柱311和位于显示区AA的第二子支撑柱312;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和/或,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子支撑柱312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
图5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位于非显示区BB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图6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二子支撑柱312相交叠,图3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既与位于非显示区BB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也与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二子支撑柱312相交叠。
压感单元4既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也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BB,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和/或,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子支撑柱312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当有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一子支撑柱311和/或第二子支撑柱312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一子支撑柱311和/或第二子支撑柱312作用在压感单元4上,压感单元4可以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一子支撑柱311和/或第二子支撑柱312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101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和图5、非显示区BB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左边框BB1和右边框BB2,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上边框BB3和下边框BB4;
压感单元4位于左边框BB1、右边框BB2和上边框BB3中的至少一者中。
图3和图5中部分压感单元4位于显示区AA,部分压感单元4位于非显示区BB,当位于非显示区BB时,压感单元4位于左边框BB1、右边框BB2和上边框BB3中,即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左边框BB1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与右边框BB2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与上边框BB3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当然,压感单元4在非显示区BB中可以仅位于左边框BB1、或者仅位于右边框BB2,或者仅位于上边框BB3,压感单元4位于非显示区BB的左边框BB1时,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左边框BB1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压感单元4位于非显示区BB的右边框BB2时,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右边框BB2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压感单元4位于非显示区BB的上边框BB3时,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上边框BB3中的部分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1的下边框BB4中通常要设置较多的信号线,例如扇出走线等,而设置扇出走线后需要设置平坦化层来对金属层进行平坦化,所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下边框BB4中平坦化后的厚度要大于显示面板101中其它区域的厚度,所以通常该区域内不设置第一支撑柱31,因为第一支撑柱31的高度较高,会增加下边框BB4的厚度,引起下边框BB4的厚度与其它区域的厚度不均匀的问题,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第一子支撑柱311相交叠,会将压感单元4设置在上边框BB3、左边框BB1和/或右边框BB2,在感测摩擦应力的同时不会增加下边框BB4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和图3、以及参照图7,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撑柱32包括位于非显示区BB的第三子支撑柱321和位于显示区AA的第四子支撑柱322;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三子支撑柱321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和/或,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四子支撑柱322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
图1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位于非显示区BB的部分第三子支撑柱321相交叠,同时压感单元4还与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四子支撑柱322相交叠,图3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位于非显示区BB的部分第三子支撑柱321相交叠;图7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既与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四子支撑柱322相交叠。
压感单元4既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也可以设置在非显示区BB,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三子支撑柱321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和/或,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四子支撑柱322与压感单元4至少部分交叠,当有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三子支撑柱321和/或第四子支撑柱322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三子支撑柱321和/或第四子支撑柱322作用在压感单元4上,压感单元4可以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三子支撑柱321和/或第四子支撑柱322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101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非显示区BB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上边框BB3和下边框BB4;压感单元4位于下边框BB4。
如上所述,显示面板101的下边框BB4中通常要设置较多的信号线,例如扇出走线等,而设置扇出走线后需要设置平坦化层来对金属层进行平坦化,所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下边框BB4中平坦化后的厚度要大于显示面板101中其它区域平坦化后的厚度,所以通常在下边框BB4中设置第二支撑柱32,因为第二支撑柱32的高度小于第一支撑柱31的高度,由此下边框BB4的整体厚度不会大于其它区域的厚度,本实施例中若在下边框BB4中设置压感单元4,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4与下边框BB4中的第三子支撑柱321至少部分交叠,在不增加下边框BB4厚的同上感测摩擦应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压感单元4包括压力传感器11,压力传感器1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及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12电连接、且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电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及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15电连接且与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电连接;
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或第四电阻R4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图8中仅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当然图8中仅以三个压感传感器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对于压感传感器的数量和位置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可选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可以与非显示区BB的支撑柱3相交叠,也可以与显示区AA的支撑柱3相交叠,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中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均为可变电阻。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或者第二电阻R2、或者第三电阻R3、或者第四电阻R4与第一支撑柱31部分交叠。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或者第二电阻R2、或者第三电阻R3、或者第四电阻R4与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中的任意两个电阻分别与第一支撑柱31部分交叠,和/或,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中的任意两个电阻分别与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中的任意三个电阻与第一支撑柱31部分交叠,和/或,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中的任意三个电阻与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图中未示出。
本实施例以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具体的,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输入正电压,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输入负电压,电流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传输到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再传输到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同时电路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传输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再传输到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串联、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后再并联,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分压,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当显示面板101中发生摩擦应力时,摩擦应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1,部分摩擦压力通过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作用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上,导致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电阻值均发生变化,可选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有些增大有些减小,从而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的分压产生变化,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输出不同的电压,由此侦测到摩擦应力。
可选的,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中的一者、两者或三者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部分交叠的原理与本实施例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或第四电阻R4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至少部分交叠,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后引起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或第四电阻R4的分压不同,来侦测和计算摩擦应力的大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或者,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
图8中,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填充了相同的图案,以此表明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或者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图8中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填充了相同的图案,以此表明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均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或者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阻R4均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
本发明中电流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传输到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再传输到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同时电路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传输到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再传输到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串联、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串联,后再并联,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分压,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分压。第一电阻R1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第四电阻R4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构成N-P组合型电桥,第二电阻R2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三电阻R3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构成N-P组合型电桥,N型多晶硅半导体和P型多晶硅半导体拥有相反的应力(变)敏感系数,通过适当的掺杂,使得N型和P型多晶硅有相同的电阻温度系数,此时更容易侦测和计算摩擦应力的大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第四电阻R4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一电阻R1和第四电阻R4同样构成N-P组合型电桥,第二电阻R2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三电阻R3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同样构成N-P组合型电桥,N型多晶硅半导体和P型多晶硅半导体拥有相反的应力(变)敏感系数,通过适当的掺杂,使得N型和P型多晶硅有相同的电阻温度系数,此时更容易侦测和计算摩擦应力的大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以及参照图9和图10,图9是图8中B-B’向的一种剖面图,图10是图8中C-C’向的一种剖面图,第二衬底基板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的一侧还包括第一金属层18、位于第一金属层18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一侧的第二金属层19、位于第二金属层19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一侧的第三金属层20,显示面板101中的扫描线G位于第一金属层18,显示面板101中的数据线S位于第二金属层19;
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位于第一金属层18;
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位于第三金属层20。
具体的,图9中B-B’的位置以及图10中C-C’的位置不能剖视在晶体管TFT上,图9和图10中晶体管TFT仅为示意性的说明晶体管的设置膜层,显示面板101的阵列层9包括晶体管TFT,晶体管TFT驱动像素电极,晶体管TFT的栅极位于第一金属层18,晶体管TFT的源极位于第二金属层19,显示面板101中的扫描线G位于第一金属层18,显示面板101中的数据线S位于第二金属层19,图8中扫描线G和数据线S的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图8中还示出了位于下边框BB4中的驱动芯片,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均与驱动芯片电连接,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和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输入的电压信号均有驱动芯片提供,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输出的电压信号传输至驱动芯片。
可以理解的是,扫描线G沿第一方向X延伸,数据线S沿第二方向Y延伸,扫描线G位于第一金属层18,数据线S位于第二金属层19。图8中,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沿第一方向X延伸,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位于第一金属层18,当然图8中示出了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线12与扫描线G无交叠,第二连接线15与扫描线G无交叠,能够避免第一连接线12与扫描线G串联影响显示,也能够避免第二连接线15与扫描线G串联影响显示。
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均沿第二方向Y延伸,图9和图10中示出了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位于第三金属层20。数据线S位于第二金属层19,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和数据线S分布在不同的金属层,能够避免信号串扰,而且也不会增加第二金属层19中的布线数量,通常金属走线是位于子像素的非开口区,所以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设置在第三金属层20,不会增加第二金属层19中的布线数量,不会降低子像素的开口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以及参照图11,图11是图8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显示区AA包括多个子像素PX,沿第一方向X上多个子像素PX构成子像素行22,沿第二方向Y上多个子像素PX构成子像素列23;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位于相邻子像素行22之间;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位于相邻子像素列23之间。
具体的,图11中子像素PX的数量仅为示意性说明,第一方向X上子像素行22中子像素PX的数量不作为实际产品的限定,当然第二方向Y上子像素列23中子像素PX的数量不作为实际产品的限定。对于第一方向X上相邻子像素PX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方向Y上相邻子像素PX之间的距离仅为示意性说明。可以理解的是通常子像素PX的开口之间为黑矩阵(图中未示出)。图11中仅以一个可变电阻(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或第四电阻R4)与两个子像素PX相对应为例,也可以一个可变电阻与一个子像素PX相对应,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即一个支撑柱3设置在两个子像素PX对应的黑矩阵(图中未示出)位置处,也可以一个支撑柱3设置在一个子像素PX对应的黑矩阵位置处,这里不做具体限定。此外,图11中仅以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之间具有一行子像素行22、第一感测信号输出线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之间具有一列子像素列23、第二感测信号输出线与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之间具有一列子像素列23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对于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之间具有子像素行2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对于第一感测信号输出线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之间具有子像素列2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对于第二感测信号输出线与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之间具有子像素列2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图11中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和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之间无子像素列23,当然也可以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和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之间具有一列、两列或更多的子像素列23。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沿第一方向X延伸,将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设置在相邻子像素行22之间,一方面不会占用子像素的开口,提高开口率,另一方面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第一连接线12和第二连接线15被黑矩阵遮挡,从显示模组100出光面K1观察也不会看到。同理,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沿第二方向Y延伸,将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设置在相邻的子像素列23之间,一方面不会占用子像素的开口,提高开口率,另一方面,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被黑矩阵遮挡,从显示模组100出光面K1观察也不会看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7,显示面板101还包括触控走线21,触控走线21包括第一触控走线211,第一触控走线211复用为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
具体的,对于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101还具有触控走线21,触控走线21与公共电极8电连接,公共电极8分时复用,在显示阶段,公共电极8输入公共电压,显示面板101中的触控走线21较多,可以仅其中一部分作为第一触控走线211来复用,而其余一部分第二触控走线212仍仅作为触控走线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触控阶段,通过触控走线21向公共电极8输入触控信号。通常触控走线21设置的第三金属层20,本发明中将部分触控走线21即第一触控走线211复用为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这样无需再额外设置信号线作为第一触控走线211复用为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能够降低制作工艺难度,在实现触控的同时还能够侦测摩擦应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7,显示模组100包括触控阶段和压力感测阶段,第一触控走线211中触控信号和压力感测信号分时发送。
如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211复用为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和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为了能够使第一触控走线211既能够传输触控信号实现触控检测,又能够传输压力感测信号实现侦测摩擦应力,所以第一触控走线211中触控信号和压力感测信号分时发送,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走线211传输的是触控信号,在压力感测阶段,作为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13的第一触控走线211传输的是第一电源电压,作为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4的第一触控走线211传输的是第一感测电压,作为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16的第一触控走线211传输第二电源电压,作为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17的第一触控走线211传输第二感测电压,本发明能够在实现触控的同时侦测摩擦应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9和图10,第二衬底基板2靠近第一衬底基板1一侧的还包括有源层24,压感单元4与有源层24同层。
具体的,显示面板101中的晶体管TFT还包括有源层24,有源层24的材料可以为多晶硅,压感单元4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与有源层24同层,由于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采用多晶硅,可以与有源层24同时制作,简化制作工艺,另外也无需单独设置膜层来设置压感单元4,由此不会增加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1、图3、图8、图9、图10和图11,显示区AA包括多个子像素,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控制单元50,显示面板101在黑态状态下,控制单元50根据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力变化得到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通过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计算得到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得到显示面板101的漏光量,调整子像素的灰阶电压对漏光量进行补偿。
具体的,控制单元50可以设置在驱动芯片中,控制单元50为调节电源,对压感单元4感测的摩擦应力转换,将其转换为显示面板101的透过率即黑态状态下的漏光量。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101在受到摩擦应力时,首先作用在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上,继而作用在压感单元4上,压感单元4将摩擦应力转换为电压信号传输给控制单元50,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会在摩擦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即产生压缩,控制单元50根据压感单元4感测的摩擦应力计算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在发生压缩后,造成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具有相位差,在得到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之后即能够计算出显示面板101的透过率,此时显示面板101的透过率即为显示面板101在黑态状态下的漏光量,可以通过调整子像素的灰阶电压对漏光量进行补偿,由此改善由于摩擦应力产生的漏光,提高显示模组100的黑态均一性。
本发明通过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作用在压感单元4上,压感单元4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101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图9和图10,漏光量根据以下方法得到:T=1/2×sin2(2ψ(V))×sin2(πR/λ),显示面板101还包括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第一基板7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第二基板80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显示面板101还包括夹设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之间的液晶分子,其中,R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ψ(V)为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T为显示面板101的透光率。
本发明中的第一基板700可以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800可以为阵列基板,第一基板700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第二基板80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液晶分子夹设在第一基板700和第二基板800之间,当第二基板800中的像素电极7和公共电极8之间的电场驱动液晶分子偏转时,就会有光线通过液晶分子从第一衬底基板1一侧出射,此时就会造成黑态状态下漏光,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以及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决定了透光率,也就是决定了黑态状态下的透光率,当然在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无相位差时只有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决定透光率,正是因为液晶盒和会产生摩擦应力,所以本发明中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以及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共同决定了黑态状态下的透光率(漏光量)。控制单元50得到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之后,即可根据T=1/2×sin2(2ψ(V))×sin2(πR/λ)计算得到显示面板101的透光率,当然这里的透光率即为黑态状态下显示面板101的漏光量,根据显示面板101的透光率即可计算出灰阶电压,以子像素的灰阶电压对漏光量进行补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图9和图10,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R根据以下方法得到:
R=S×t×Δσ,
其中,S为第一衬底基板1的光弹系数,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光弹系数相等,t为第一衬底基板1的厚度,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厚度相等,Δσ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与第二基板800之间的摩擦应力。
具体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以及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决定了透光率,其中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与摩擦应力无关,而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与液晶盒内产生摩擦应力相关,当产生摩擦应力时,会作用在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上,由此引起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产生相位差,具体的,根据R=S×t×Δσ可以计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相位差R,本发明中仅以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光弹系数相等,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的厚度相等为例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相位差R。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图8、图9和图10,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与第二基板800之间的摩擦应力Δσ根据以下方法得到:
其中,
第二基板800靠近液晶分子的一侧包括配向膜6,μ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与配向膜6之间的摩擦系数,N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与第二基板800的接触面积,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K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弹性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基板800靠近液晶分子的一侧包括配向膜6,这里的配向膜6是指第二基板800上的第二配向膜62,当然第一基板700一侧还包括第一配向膜61,通常支撑柱3是设置在第一基板700上的,支撑柱3通常与第二基板800的配向膜6发生摩擦,摩擦后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就会受到摩擦应力,从而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发生形变而压缩,压感单元4根据受压后电阻变化而侦测到压力而转化为第一支撑柱31和/或第二支撑柱32的压缩率本发明通过 即可计算出摩擦应力,摩擦应力得到后可以计算出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之间的相位差R,继而得到显示面板101的透光率,根据透光率调节灰阶电压对漏光量进行补偿,改善显示模组100黑态状态下的均一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参照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G-G’向的一种剖面图,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位于显示模组100远离显示模组出光面K1一侧的背光模组200,背光模组200为显示模组100提供背光,图12和图12的实施例仅以车载显示装置为例,对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电子纸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模组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第一衬底基板位于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在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支撑柱的高度大于第二支撑柱的高度;第一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第二支撑柱位于显示区和/或非显示区;显示模组还包括压感单元;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显示面板的液晶盒内发生摩擦时产生摩擦应力,光线经过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时会产生相位差,在黑态状态下,出现较为明显的漏光现象,本发明中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压感单元与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有摩擦应力作用在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时,此时可以通过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作用在压感单元上,压感单元感测摩擦应力的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继而计算得出第一支撑柱和/或第二支撑柱的压缩率,再通过压缩率计算得出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的相位差,得到漏光量,根据漏光量的大小即可进行对显示面板进行灰阶电压补偿。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相对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和第二衬底基板,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位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显示模组出光面的一侧;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显示区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或所述非显示区,所述第二支撑柱位于所述显示区和/或所述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压感单元;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压感单元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显示面板在黑态状态下,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压力变化得到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压缩率,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压缩率计算得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之间的相位差,得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漏光量,调整所述子像素的灰阶电压对漏光量进行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子支撑柱和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子支撑柱;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支撑柱与所述压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和/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子支撑柱与所述压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一方向X上相对设置的左边框和右边框,还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
所述压感单元位于所述左边框、所述右边框和所述上边框中的至少一者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柱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三子支撑柱和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四子支撑柱;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子支撑柱与所述压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和/或,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四子支撑柱与所述压感单元至少部分交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包括沿第二方向Y上相对设置的上边框和下边框;
所述压感单元位于所述下边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线电连接、且与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均与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电连接且与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电连接;
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或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至少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
或者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为P型多晶硅半导体,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为N型多晶硅半导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一侧还包括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三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子像素,沿第一方向X上多个子像素构成子像素行,沿第二方向Y上多个子像素构成子像素列;
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相邻子像素行之间;
所述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位于相邻子像素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包括第一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复用为所述第一电源输入信号线、第一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第二电源输入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感测信号输出信号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触控阶段和压力感测阶段,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中触控信号和压力感测信号分时发送。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基板靠近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一侧的还包括有源层,所述压感单元与所述有源层同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漏光量根据以下方法得到:T=1/2×sin2(2ψ(V))×sin2(πR/λ),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所述第一衬底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包括所述第二衬底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其中,R为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相位差,ψ(V)为所述液晶分子的偏转电压,T为所述显示面板的透光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相位差R根据以下方法得到:
R=S×t×Δσ,
其中,S为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光弹系数,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光弹系数相等,t为所述第一衬底基板的厚度,所述第一衬底基板和所述第二衬底基板的厚度相等,Δσ为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摩擦应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Δσ根据以下方法得到:其中,
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液晶分子的一侧包括配向膜,μ为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配向膜之间的摩擦系数,N为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二基板的接触面积,为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压缩率,K为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弹性系数。
1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1802.2A CN116381990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01802.2A CN116381990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81990A CN116381990A (zh) | 2023-07-04 |
CN116381990B true CN116381990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86974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01802.2A Active CN116381990B (zh) | 2023-04-14 | 2023-04-14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81990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9790A (zh) * | 2017-05-23 | 2017-07-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压力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38813B2 (ja) * | 2008-12-26 | 2014-07-0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メージセンサ、撮像装置 |
CN103715137B (zh) * | 2013-12-26 | 2018-02-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824786B (zh) * | 2019-11-26 | 2022-08-09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10085129A (ko) * | 2019-12-30 | 2021-07-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투명 표시 장치 |
-
2023
- 2023-04-14 CN CN202310401802.2A patent/CN1163819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9790A (zh) * | 2017-05-23 | 2017-07-1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压力检测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81990A (zh) | 2023-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2658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10698545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 |
US1048144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7365562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testing sensing unit thereof | |
US5831709A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improved common line | |
KR101407303B1 (ko) | 터치 패널 장치 | |
US7821606B2 (en) | LCD device having common and pixel electrodes on first substrate and shield electrode, resin color filter layer with resin overcoat layer on second substrate | |
US20190121484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force touch method | |
KR101362150B1 (ko) | 터치 패널 장치 | |
KR20070077282A (ko) | 표시 장치, 액정 표시판 조립체, 및 표시 장치의 검사 방법 | |
KR20190125554A (ko) | 입력 감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WO2012118038A1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KR101074395B1 (ko) | 횡전계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 |
CN105093622A (zh) | 一种液晶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 |
US10452220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4326193B (zh) | 柔性彩膜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11054927B2 (en) | In-cell touch panel | |
US11233224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429970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20150131044A1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6381990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JP2008165436A (ja) |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 |
US20160216841A1 (en) |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equipped display device | |
CN113920907B (zh)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补偿方法 | |
US20210311534A1 (en) | Force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