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323453B -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23453B
CN116323453B CN202080105921.8A CN202080105921A CN116323453B CN 116323453 B CN116323453 B CN 116323453B CN 202080105921 A CN202080105921 A CN 202080105921A CN 116323453 B CN116323453 B CN 116323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destination layer
contact sensor
elevator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59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23453A (zh
Inventor
齐藤勇来
羽鸟贵大
前原知明
斋藤太地
冈田高广
涌田理人
大泽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32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23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23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呼叫登记装置在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并未登记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直到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完成为止,都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完成登记后,将目的地层显示部切换成点亮,另一方面,在登记了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持续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的点亮。此外,呼叫登记装置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使与该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

Description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能操作非接触按钮来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电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用于进行目的地层登记的多个按钮;检测利用者的手等物体与多个按钮各自间的距离的距离测定单元;和基于所检测的物体与按钮之间的距离,即使物体不接触按钮也进行目的地层登记的控制单元。进而,该目的地层登记装置具备基于检测到的物体与按钮之间的距离来对利用者提示针对各个按钮的物体的检测状态的检测状态提示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162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利用者能在以非接触进行按钮的操作的辨识前获知利用者的手的位置的辨识状态,能将手的位置向能辨识为目标的按钮操作的位置准确地进行引导。
但在作为进行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的单元而使用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利用者有时不能正确掌握自己正操作哪个非接触式传感器。
根据上述的状况,期望在使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时,利用者自身能正确掌握正操作哪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手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呼叫登记装置具备: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其设于电梯的设备,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操作;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其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设置;和控制装置,其对应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控制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的显示方式。
上述控制装置在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未登记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直到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完成为止都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登记完成后,将目的地层显示部切换成点亮,另一方面,在登记了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的点亮持续。此外,上述控制装置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使与检测到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方式,在使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时,利用者自身能正确掌握正操作哪个非接触式传感器。
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以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运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运用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各控制器中的计算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电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响应灯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征对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操作和响应灯的显示方式的具体例的时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电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响应灯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示例。在本说明书以及附图中,对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或结构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图1来说明运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梯。
[电梯的整体结构]
图1表示运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梯的整体结构例。在图1中,电梯100设置在形成于建筑构造物内的升降通道101中。电梯100具备控制面板19、电动机10、装载人、货物的轿厢1、主吊索7、平衡重8和绳轮9。主吊索7的一端部与轿厢1连结,主吊索7的另一端部与减轻轿厢1的升降时的载荷的平衡重8连结。而且,主吊索7缠绕在绳轮9。
电梯100通过控制面板19内的电梯控制器20控制从三相交流电源供给的电力并供给到电动机10,使电动机10驱动。而且,通过从与电动机10的驱动轴部连结的绳轮9经由主吊索7供给的驱动力,轿厢1和平衡重8在升降通道101内升降。
在升降通道101的顶部设有机房102。在机房102内设有绳轮9、使绳轮9旋转驱动的电动机10、和控制面板19。绳轮9和电动机10构成曳引机。在控制面板19中装入控制电动机10的驱动的电梯控制器20。
在绳轮9的旋转轴部安装有对应于该旋转轴部的旋转而输出脉冲信号的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旋转检测传感器的一例)。能根据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所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检测轿厢1的行驶方向、轿厢1的行驶速度、行驶距离、轿厢1的升降通道101中的位置等。
轿厢1由装载人、货物的内轿厢和其外侧的轿厢框构成。内轿厢装载于轿厢框。在轿厢1的顶面设有设备箱13。
设备箱13是将电梯控制器20和轿厢1内的设备电连接的接口(中继设备)。作为轿厢1内的设备,例如有操作面板3、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照明设备等。在设备箱13可以设有进行运算的电路基板。
如后述的图3所示那样,操作面板3具备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利用者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以及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对应而设的多个响应灯5(1)~5(3)。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按电梯100的每个停止层设置。在多个响应灯5(1)~5(3)分别记载表征对应的目的地层的数字。
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和与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对应的响应灯5(1)~5(3)在操作面板3上分开给定的距离而配置。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与对应的响应灯分开给定的距离(例如中心间距离为数cm),利用者能确认在正操作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过程中对应的响应灯所记载的数字。因此,利用者易于掌握手正罩在哪个目的地层的非接触式传感器。
非接触式传感器有光电式、静电容式等检测方式。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将与利用者的操作内容相应的模拟的检测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并向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输出。响应灯5(1)~5(3)是目的地层显示部的一例,使用LED显示器等。
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控制装置的一例)对应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的检测状态来控制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和多个响应灯5(1)~5(3)的显示方式。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和多个响应灯5(1)~5(3)与设备箱13连接。
另外,在轿厢1连结未图示的调速器(govemor)吊索。与轿厢1的升降同步地,与轿厢1连结的调速器吊索活动,使上侧以及下侧的调速器滑轮旋转。设于下侧调速器滑轮的旋转轴部的未图示的调速器旋转编码器能根据对应于该旋转轴部的旋转而输出的脉冲信号来检测轿厢1的位置、行驶速度等。
电梯控制器20取入电动机10、电动机旋转编码器11以及调速器旋转编码器等电梯100的各种信号,来控制电梯100的运转。例如,电梯控制器20控制电动机10的驱动,或者控制安装于曳引机(绳轮9、电动机10)的制动装置12的工作以及释放。
在各楼层FL1~FL3的门厅设置有:与抵达的轿厢1的轿厢门2的位置对应配置的门厅门16;和门厅呼叫登记装置17。轿厢门2和门厅门16构成为停止层的门厅门16与轿厢门2的开闭联动地开闭。在轿厢1安装有在轿厢门2为闭状态时输出接通信号的门开关14。
进而,在轿厢1设有开闭安全装置15,其若在电梯100的双开的门(轿厢门2、门厅门16)正关闭的中途在门之间检测到物体,就将门打开。开闭安全装置15具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投光器和具有多个受光元件的受光器,时分地依次选择控制发光元件以及受光元件,若被乘客等遮挡光线,就产生光线阻断检测信号,使门翻转开门。开闭安全装置15由于使用多个光线,因此,一般被称作多光束装置。
图1所示的电梯100的整体结构是一般结构,运用本发明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此外,在图1中,电梯100的轿厢是1台,但也可以具备多个轿厢。此外,电梯100能停止的楼层的数量可以是4以上。
[计算装置的硬件结构]
图2是表示运用在电梯控制系统的各控制器中的计算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计算装置能使用个人计算机。
计算装置30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31、ROM(Read 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3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33、非易失性贮存器36以及通信接口37。计算装置30内的各部连接成能经由系统总线相互收发数据。
CPU31、ROM32、RAM33以及非易失性贮存器36构成控制部。ROM32用作非易失性存储器(记录介质)的一例。在ROM32中存储为了CPU31进行动作所需的程序、数据等。该ROM32可以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能改写的存储器。
CPU31将实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代码从ROM32读出并执行,来进行各种运算、各部的控制。RAM33用作易失性存储器的一例。在RAM33中临时存储CPU31的运算处理的中途产生的变量、参数等。作为运算处理装置,也可以取代CPU31而使用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器)等其他处理器。
非易失性贮存器36是记录介质的一例,能保存OS(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等程序、执行程序时使用的参数、执行程序而得到的数据等。可以在非易失性贮存器36中存储CPU31所执行的程序。作为非易失性贮存器36,使用半导体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固态硬盘)、利用磁、光的记录介质等。另外,程序可以经由局域网(LAN)、因特网、数字卫星广播这样的有线或无线的传输介质来提供。
通信接口37例如使用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接口37构成为能经由连接了端子的LAN、因特网等通信网络或专用线路等与控制器等外部装置之间收发各种数据。
另外,可以在计算装置30中设置液晶显示器等输出装置34以及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35。输出装置34显示GUI画面(输入画面)、在CPU31进行的处理的结果等,输入装置35生成与用户的操作相应的输入信号并向CPU31供给。输出装置34可以是构成响应灯5的LED显示器。此外,输入装置35可以是非接触式传感器4。进而,输出装置34也可以运用扬声器。
[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电梯控制器]
接下来,参考图3来说明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以及电梯控制器20的内部结构。
(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
图3是表示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以及电梯控制器20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如图3所示那样,电梯控制系统60具备呼叫登记装置50和电梯控制器20。呼叫登记装置50由操作面板3和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构成。
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具备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判定部42、登记指令部43、登记信息输入部44以及响应灯输出部45。构成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的各方框的功能通过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所具备的CPU31执行存放于ROM32或非易失性贮存器36中的程序来实现。
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检测登记利用者对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并将检测结果向判定部42输出。利用者能将手指等物体罩住非接触式传感器4来登记作为目标的目的地层呼叫。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别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的情况下标记为“非接触式传感器4”。
判定部42基于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的检测结果和从登记信息输入部44取得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来判定目的地层呼叫以及响应灯5(1)~5(3)的显示方式,将判定结果向登记指令部43和响应灯输出部45输出。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别响应灯5(1)~5(3)的情况下标记为“响应灯5”。
登记指令部43基于针对从判定部42输入的目的地层呼叫的判定结果,来向电梯控制器20的登记检测部21输出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指令。
对登记信息输入部44输入电梯控制器20中所记录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登记信息输入部44将从电梯控制器20的登记信息输出部23输入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向判定部42输出。登记指令部43和登记信息输入部44使用通信接口37来进行登记指令、登记信息的输入输出。
响应灯输出部45基于从判定部42输入的针对响应灯5的显示方式的判定结果来输出响应灯控制信号。响应灯5具有数字/模拟变换功能,将数字的响应灯控制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基于变换成模拟信号的响应灯控制信号来进行点亮、闪烁或熄灭。
说明了非接触式传感器4以及响应灯5具备模拟/数字变换功能或数字/模拟变换功能的结构,但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以及响应灯输出部45也可以具备这些信号变换功能。
(电梯控制器)
此外,如图3所示那样,电梯控制器20具备登记检测部21、登记信息存储器22以及登记信息输出部23。构成电梯控制器20的各方框的功能通过电梯控制器20所具备的CPU31执行存放于ROM32或非易失性贮存器36的程序来实现。
登记检测部21检测从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的登记指令部43输入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指令,基于检测到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指令来将目的地层呼叫登记到登记信息存储器22。
登记信息存储器22将从登记检测部21输入的目的地层呼叫登记(记录)。在登记信息存储器22中按每个电梯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登记信息存储器22是RAM33或非易失性贮存器36。
登记信息输出部23以给定的时间间隔从登记信息存储器22读出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将读出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向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的登记信息输入部44输出。
[响应灯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4来说明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进行的响应灯5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
图4是表示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进行的响应灯5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的流程图。在此,说明针对进行某楼层的目的地层呼叫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本流程图以足够短的给定周期(例如10ms级别)重复执行。
在图4中,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的判定部42基于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的检测结果,来判定与某楼层对应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是否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S1)。在图4中,将非接触式传感器4略记为“传感器”。
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S1“是”),判定部42基于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的结果来判定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是否正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S2)。即,判定部42判定除了步骤S1中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以外,是否还存在正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在此,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正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S2“是”),判定部42对响应灯输出部45输出响应灯控制信号,使与检测到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全部响应灯5闪烁(S3)。
另一方面,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未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S2“否”),判定部42判定与步骤S1中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是否被登记于登记信息存储器22(S4)。在到前一个周期为止进行了相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的情况下,将该目的地层呼叫登记于登记信息存储器22。在此,在该目的地层呼叫已经被登记的情况下(S4“是”),判定部42继续对响应灯输出部45输出响应灯控制信号,持续响应灯5的点亮(S5)。
此外,在未登记该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S4“否”),判定部42判定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是否给定时间以上检测到操作(S6)。
然后,在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并未在给定时间以上检测到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操作时间不足给定时间的情况下(S6“否”),判定部42移转到步骤S3,使与检测到操作的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响应灯5闪烁。
另一方面,在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在给定时间以上检测到操作的情况下,即,在操作时间为给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S6“是”),判定部42将目的地层呼叫登记于电梯控制器20的登记信息存储器22(S7)。然后,判定部42对响应灯输出部45输入响应灯控制信号,使与被操作给定时间以上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响应灯5点亮(S5)。
接着,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未检测到操作的情况下(S1“否”),判定部42判定与任意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是否被登记于登记信息存储器22(S8)。在此,在已经登记了该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S8“是”),判定部42继续对响应灯输出部45输出响应灯控制信号,持续响应灯5的点亮(S5)。
接着,在哪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都未被操作且哪个目的地层呼叫都未被登记的情况下(S8“否”),判定部42将哪个响应灯都熄灭(S9)。
在步骤S3、S5、S9结束后,判定部42将处理返回步骤S1,以给定的周期适宜重复步骤S1~S9的处理。
[对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操作和响应灯的显示方式]
接下来,参考图5来说明对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和响应灯5的显示方式的具体例。图5是表征对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和响应灯5的显示方式的具体例的时序图。在图5的上部~下部,左侧表征对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内容,右侧表征各响应灯5的显示方式。
在图5的上部示出在作为目的地层呼叫而已经登记了1层的状况下仅正操作用于登记2层作为目的地层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2)的情况的示例。由于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2)检测到利用者的手H的操作前,登记了以1层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因此,响应灯5(1)点亮(S8的“是”判定)。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的判定部42在仅与2层建立对应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2)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且在该时间点判断为并未登记以2层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直到登记2层的目的地层呼叫为止(S6的“否”判定),都使响应灯5(2)闪烁。然后,判定部42若检测到非接触式传感器4(2)被操作给定时间以上(S6的“是”判定),就在登记了2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后(S7),使与2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对应的响应灯5(2)点亮(S5、S4的“是”判定)。
在图5的中部示出在作为目的地层呼叫已经登记了1层的状况下仅正操作用于登记1层作为目的地层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1)的情况的示例。由于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1)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前登记了以1层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因此,响应灯5(1)点亮(S8的“是”判定)。判定部42在仅与1层建立对应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1)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且在该时间点判断为登记了以1层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持续响应灯5(1)的点亮(S4的“是”判定)。
在图5的下部示出在作为目的地层呼叫已经登记了1层的状况下正操作分别用于登记1层以及2层作为目的地层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1)以及4(2)的情况的示例。由于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1)以及4(2)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前登记了以1层为目的地层的目的地层呼叫,因此,响应灯5(1)正点亮(S8的“是”判定)。判定部42由于非接触式传感器4(1)以及4(2)检测到利用者的操作(S2的“是”判定),因此,使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1)以及4(2)对应的响应灯5(1)以及5(2)闪烁。响应灯5(1)以及5(2)不管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状态如何,在非接触式传感器4(1)以及4(2)正检测到操作的期间都持续闪烁。
如以上那样,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50)具备:设于电梯的设备(例如轿厢1)的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而设的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响应灯5(1)~(3));和对应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控制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的显示方式的控制装置(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
上述控制装置构成为在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并未登记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直到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完成为止,都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完成登记后,将目的地层显示部切换成点亮,另一方面,在登记了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的点亮持续。
此外,控制装置构成为在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使与检测到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
根据具备以上的结构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对应于正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的位置以及个数、和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状况,来变更响应灯的点亮以及闪烁。因此,利用者能根据响应灯的显示方式容易地掌握自己正操作哪个非接触式传感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50)中,控制装置(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构成为在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非接触式传感器4)正检测到操作的状态持续给定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登记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由于在非接触式传感器被操作给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因此,能防止利用者的不希望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第2实施方式,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呼叫登记装置50中,设置用于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按钮并将该按钮和响应灯一体形成的示例。以下,关于第2实施方式,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以及电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如图6所示那样,电梯控制系统60A具备呼叫登记装置50A和电梯控制器20。呼叫登记装置50A由操作面板3A和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构成。
操作面板3A具备: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的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与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1)~4(3)对应设置的多个响应灯5(1)~5(3);以及与多个响应灯5(1)~5(3)对应设置的多个按钮6(1)~6(3)。在本说明书中,在不区别按钮6(1)~6(3)的情况下标记为“按钮6”。
按钮6通过因利用者的手等物体的按压力而内部的接触机构成为接通状态,而能检测目的地层呼叫登记的操作。对应的响应灯5(1)~5(3)和按钮6(1)~6(3)各自一体形成。即,利用者通过按压与响应灯5一体形成的按钮6,来登记目的地层呼叫。
将按钮6和电梯控制器20的登记检测部21电连接。即,登记检测部21检测与按钮6的接通状态以及断开状态相应的信号,将检测结果作为目的地层呼叫的信息登记到登记信息存储器22。
如此地,电梯控制系统60A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控制系统60比较,在响应灯5和按钮6一体形成的点、和将表征按钮6的操作状态的信号不经由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而直接输出到电梯控制器20的点上不同。另外,登记检测部21可以具备从按钮6将表征操作状态的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功能,也可以使得登记检测部21接收在操作面板3A侧从模拟信号变换的数字信号。
如以上那样,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50A)具备与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响应灯5(1)~5(3))对应设置的、能检测登记利用者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的多个按钮(按钮6(1)~6(3)),具备对应的按钮和目的地层显示部一体形成的结构。
根据上述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即使是追加按钮并将按钮和目的地层显示部一体形成的结构,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不习惯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利用者通过设有按钮而得到安心感。
另外,按钮6也可以不是机械式的,而是通过按下画面上的显示部分来进行输入的触摸板(位置输入装置)。在该情况下,对按钮6运用触摸板,并且对响应灯5运用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能通过将触摸板和显示面板重叠来一体形成。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作为第3实施方式,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呼叫登记装置50A中将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和电梯控制器20汇总成一者的示例。以下关于第3实施方式,以与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来进行说明。
[具备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的功能的电梯控制器]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控制器的内部结构例的框图。如图7所示那样,电梯控制系统60B具备呼叫登记装置50B。呼叫登记装置50B由操作面板3A和电梯控制器20B构成。电梯控制器20B将图6所示的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和电梯控制器20的功能汇总在一个控制器。
电梯控制器20B具备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判定部42、响应灯输出部45、登记检测部21、登记信息存储器22、行驶检测部24、以及各种装置检测部25。
行驶检测部24取得曳引机的电动机10的输出信号(例如电动机电流),通过对输出信号的波形进行解析来检测电梯100是否是行驶中,将检测结果向判定部42输出。
各种装置检测部25接收门开关14以及开闭安全装置15的输出信号,基于接收信号来检测电梯100的门(轿厢门2、门厅门16)的开闭状态、以及在电梯100的门之间是否有物体。例如,各种装置检测部25通过门开关14从接通状态变化为断开状态,来检测门从闭状态成为了开状态。此外,各种装置检测部25通过从开闭安全装置15接收接通信号,来检测门之间有物体。然后,各种装置检测部25将对门开关14以及开闭安全装置15的检测结果向判定部42输出。行驶检测部24和各种装置检测部25使用通信接口37来进行电动机1的电流波形信号、各种装置的输出信号的输入。
判定部42基于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1的检测结果、从登记信息输入部44取得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信息、行驶检测部24的检测结果以及各种装置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来判定目的地层呼叫以及响应灯5(1)~5(3)的显示方式。然后,判定部42将该判定结果向登记指令部43和响应灯输出部45输出。
[响应灯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
接下来,参考图8来说明电梯控制器20B进行的响应灯5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
图8是表示电梯控制器20B所涉及的响应灯5的显示处理以及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处理的过程例的流程图。本流程图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比较,在具有步骤S61以及S62的处理的点上不同。以下,关于本流程图,以与图4的流程图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那样,在步骤S4的“否”判定与步骤S6之间插入步骤S61和步骤S62的处理。电梯控制器20B的判定部42在与步骤S1中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未被登记于登记信息存储器22的情况下(S4的“否”),判定电梯100是否是行驶中(S61)。
接着,在电梯100不是行驶中的情况下(S61的“否”),判定部42判定是否开闭安全装置15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S62)。然后,在开闭安全装置15未检测到物体的情况下,或即使是正检测到物体的过程中而该检测也不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S62的“否”),判定部42前进到步骤S6,执行步骤S6以后的处理。在开闭安全装置15的检测周期中,在开门后的第2周期以后开闭安全装置15检测到遮蔽物的情况下,相当于“否”判定。
另一方面,在电梯100为行驶中的情况下(S61“是”),或者在开闭安全装置15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S62“是”),判定部42将处理移转到步骤S3,使与检测到操作的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对应的响应灯5闪烁。另外,步骤S61和步骤S62的处理的顺序也可以颠倒。
通常,目的地层呼叫以在行驶前进行登记为前提。此外,利用者若在乘上轿厢1的同时以扭转身体的状态操作非接触式传感器4,进行误操作的可能性就变高。因此,在对轿厢1的乘坐未完成的情况下,使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无效。其中,在最初的利用者乘上轿厢1后,在接下来的利用者乘上时,在开闭安全装置15成为了检测到遮蔽物中的状态的情况下,若使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无效,就不能登记非接触式传感器4进行的目的地层呼叫。因此,由开闭安全装置15的遮蔽物的检测中引起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无效限定在开门后最初的检测定时。
此外,一般地,由于轿厢1的乘降在利用者下梯后,门厅的利用者进行乘梯,因此,由开闭安全装置15检测中的遮蔽物期望是在轿厢1乘梯的利用者。因此,例如,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在通过轿厢1内、门厅的摄像机(图示略)探测利用者乘梯到轿厢1且开闭安全装置15为遮蔽物的检测中的状态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使非接触式传感器4的操作无效。也可以在门厅的摄像机检测到利用者的乘梯的情况下,判定部42经由电梯控制器取得门厅的摄像机的检测结果。另外,利用者的乘梯的探测除了摄像机中的探测以外,还可以是如下结构:在设置于轿厢1的地板下的载重传感器(图示略)所检测的轿厢内载重增加一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探测为利用者乘梯。
另外,在图8中,步骤S4、S8中判定的目的地层呼叫可以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4或按钮6的任一者进行了登记。
如以上那样,在第3实施方式中,电梯具备:若在该电梯的门(轿厢门2、门厅门16)关闭的中途在门之间检测到物体就将门打开的开闭安全装置(开闭安全装置15)。而且,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50B)的控制装置(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0、电梯控制器20B)在检测到电梯的行驶中的情况下,或者在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到物体(例如利用者)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不进行与检测到操作的非接触式传感器(例如非接触式传感器4(2))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显示部(例如响应灯5(2))闪烁。
根据上述结构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呼叫登记装置(呼叫登记装置50B),能在电梯的行驶中使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目的地层呼叫登记的操作无效。在对进行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的输入装置使用了非接触式按钮4的情况下,相比于按钮6,易于产生利用者靠上或接近轿厢1内的操作面板3所引起的目的地层呼叫的误登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防止利用了这样的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情况下产生的目的地层呼叫的误登记。
另外,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对图3所示的电梯控制系统60以及图6所示的电梯控制系统60A的电梯控制器20输入电动机10(曳引机)、门开关14以及开闭安全装置15的输出信号,来执行图8的流程图的处理。其中,与在图3的电梯控制系统60以及图6的电梯控制系统60B中运用上述结构的情况比较,在本实施方式,能削减输入输出点的总数、通信的电力消耗。
此外,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设想了将呼叫登记装置50、50A、50B设于轿厢1内的结构,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门厅呼叫登记装置17。
此外,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在操作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等利用者的操作不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扬声器(输出装置34的一例)广播“请将手仅罩住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等。此外,也可以在利用了液晶面板(输出装置34的一例)的指示器上显示“请将手仅罩住一个非接触式传感器”等消息。
进而,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本发明的要旨,当然就能采取其他种种应用例、变形例。
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为了易于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且具体地说明了呼叫登记装置以及电梯的结构,但不一定限定于具备说明的全部构成要素。此外,能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此外,还能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加进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此外,还能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构成要素的追加或置换、删除。
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等能将它们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例如以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来凭借硬件实现。作为硬件,可以使用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等广义的处理器器件。
此外,在图4以及图8所示的流程图中,也可以在不给处理结果带来影响的范围内并行执行多个处理,或变更处理顺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轿厢、2...轿厢门、3、3A...操作面板、4(1)、4(2)、4(3)...非接触式传感器、5(1)、5(2)、5(3)...响应灯、6(1)、6(2)、6(3)...响应灯(非接触式传感器一体型)、14...门开关、15...开闭安全装置、20、20B...电梯控制器、21...登记检测部、22...登记信息存储器、23...登记信息输出部、24...行驶检测部、25...各种装置检测部、30...计算装置、40...响应灯/传感器控制器、41...传感器操作检测部、42...判定部、43...登记指令部、44...登记信息输入部、45...响应灯输出部、50、50A、50B...呼叫登记装置、60、60A、60B...电梯控制系统。

Claims (5)

1.一种呼叫登记装置,具备:
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其设于电梯的设备,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操作,所述电梯具备:开闭安全装置,若在门关闭的中途在所述门之间检测到物体,则将所述门打开;
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其与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设置;和
控制装置,其对应于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控制多个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的显示方式,
所述呼叫登记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一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正检测到操作的状态持续给定时间的情况下,登记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
所述控制装置在一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未登记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述电梯的行驶中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不进行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并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未检测到所述电梯的行驶中、进一步并非所述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直到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所述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完成为止,都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登记完成后,将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切换成点亮,另一方面,在登记了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的点亮持续,
所述控制装置在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使与检测到操作的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多个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的所述物体是在所述电梯乘梯的利用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和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在电梯的设备中所具备的操作面板上分开给定的距离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叫登记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叫登记装置具备:多个按钮,其与多个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对应设置,能检测登记所述利用者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操作,
对应的所述按钮和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一体形成。
5.一种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呼叫登记装置具备:
多个非接触式传感器,其设于电梯的设备,能非接触地检测登记目的地层呼叫的利用者的操作,所述电梯具备:开闭安全装置,若在门关闭的中途在所述门之间检测到物体,则将所述门打开;
多个目的地层显示部,其与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设置;和
控制装置,其对应于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检测状态来控制多个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的显示方式,
所述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控制装置所执行的处理而包含如下处理:
进行控制,以使得在一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正检测到操作的状态持续给定时间的情况下,登记与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
在一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未登记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在检测到所述电梯的行驶中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不进行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并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未检测到所述电梯的行驶中、进一步并非所述开闭安全装置正检测到物体且该检测是开门后的第1次检测的情况下,直到该非接触式传感器进行的所述目的地层呼叫的登记完成为止都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在登记完成后,将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切换成点亮;
在一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在登记了与检测到操作的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目的地层呼叫的情况下,使与该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的点亮持续;和
在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时,使与检测到操作的多个所述非接触式传感器对应的多个所述目的地层显示部闪烁。
CN202080105921.8A 2020-10-30 2020-10-30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6323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0847 WO2022091350A1 (ja) 2020-10-30 2020-10-30 呼び登録装置及び呼び登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3453A CN116323453A (zh) 2023-06-23
CN116323453B true CN116323453B (zh) 2024-11-12

Family

ID=81383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5921.8A Active CN116323453B (zh) 2020-10-30 2020-10-30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59289B2 (zh)
CN (1) CN116323453B (zh)
WO (1) WO20220913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5482B (zh) * 2022-12-23 2024-03-1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非接觸式開關控制系統
WO2025041321A1 (ja) * 2023-08-24 2025-0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1253A (ja) * 2014-02-18 2015-08-2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装置
JP2019142686A (ja) * 2018-02-22 2019-08-2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62462A (ja) * 1992-03-19 1993-10-12 Hitachi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06016124A (ja) * 2004-06-30 2006-01-1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100973882B1 (ko) * 2006-02-21 2010-08-03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의 제어 시스템
JP5028046B2 (ja) * 2006-08-01 2012-09-19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2011162307A (ja) * 2010-02-09 2011-08-2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の行先階登録装置
JP5771109B2 (ja) * 2011-09-30 2015-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帯電ローラ
JP2014201411A (ja) * 2013-04-05 2014-10-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方法
CN210339978U (zh) * 2020-02-22 2020-04-17 菱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免接触登记操纵装置
CN111573457B (zh) * 2020-04-13 2021-09-24 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悬停按钮传感器单元及提供悬停按钮触发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51253A (ja) * 2014-02-18 2015-08-24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装置
JP2019142686A (ja) * 2018-02-22 2019-08-2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23453A (zh) 2023-06-23
WO2022091350A1 (ja) 2022-05-05
JPWO2022091350A1 (zh) 2022-05-05
JP7459289B2 (ja) 2024-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6872B1 (ko)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의 운전 방법
CN116323453B (zh) 呼叫登记装置以及呼叫登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3922203B (zh) 电梯运行控制装置
CN116133972B (zh) 电梯的控制系统
KR20200112980A (ko) 엘리베이터와 자립주행차의 연계 운행 시스템
CN114040883B (zh) 移动辅助装置的点检指示装置
JP529374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CN110785366B (zh) 电梯控制装置、电梯以及电梯控制方法
JP2011131997A (ja)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方法
CN113329963A (zh) 在井道中进行维护作业时不进行自动运转的电梯的控制系统
JP201916720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H07285752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手動運転装置
JPH06102505B2 (ja) エレベ−タの運転装置
JP2010018372A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制御装置
CN109132740B (zh) 电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83230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7480259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02955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内閉じ込め検出装置
JP4799024B2 (ja) エレベータ
JP379051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保守安全装置
JP3373220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508437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2148837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9127343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
JP2004284725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