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17862B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317862B CN116317862B CN202310077337.1A CN202310077337A CN116317862B CN 116317862 B CN116317862 B CN 116317862B CN 202310077337 A CN202310077337 A CN 202310077337A CN 116317862 B CN116317862 B CN 1163178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riving
- rod
- lifting
- solar panel
- vertical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068 symbiosis, encompassing mutualism through parasi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00—Buildings or groups of buildings for dwelling or office purposes; General layout, e.g. modular co-ordination or staggered storeys
- E04H1/02—Dwelling houses; Buildings for temporary habitation, e.g. summer houses
- E04H1/04—Apartment houses arranged in two or more lev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其包括:建筑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驱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升降,以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形成一扩展空间,或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贴附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本发明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操作,以提高建筑物顶部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节能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绿色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通常地,设计师会在绿色节能建筑的顶部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电池板来吸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以供建筑物中的用电设备使用。
传统技术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绿色节能建筑的顶部,绿色节能建筑的顶部被占据而得不到充分使用,从而造成了空间使用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操作,以提高建筑物顶部空间的利用率,这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操作,以提高建筑物顶部空间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建筑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升降驱动机构;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驱动连接;
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升降,以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形成一扩展空间,或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贴附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X形升降组件;
所述X形升降组件包括:主动连杆、从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与所述从动连杆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主动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
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从动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
所述驱动部与滑动设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的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从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滚轮滑动设于所述引导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数量为四套;四套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四个边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物本体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梯;
所述电梯包括:基座、升降驱动装置、升降台;
所述基座包括:底板、横向立板、纵向立板;所述横向立板和所述纵向立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相邻的两侧边上;
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源、第一丝杆、第二丝杆;所述动力驱动源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所述横向立板上,所述第二丝杆安装于所述纵向立板上;所述动力驱动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驱动连接;
所述升降台为直角三角形板块结构,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横向立板和所述纵向立板的板面相邻且平行,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均通过中间连接件搭载于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上;
所述横向立板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纵向立板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其中,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台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天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套筒部、支架部、减震插销;
其中一个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所述套筒部螺合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支架部固定于所述升降台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上;另一个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所述套筒部螺合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支架部固定于所述升降台的另一个直角边上;
所述支架部上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套筒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滑槽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减震插销插接于所述限位滑块上,所述限位滑块通过所述减震插销固定于所述限位滑槽中;
所述限位滑槽中还固定设有橡胶减震楔形板,所述橡胶减震楔形板具有一倾斜面,所述限位滑块上具有一楔形尖端,所述楔形尖端抵持于所述倾斜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台上还设有活动式扶手,所述活动式扶手具有第一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杆,所述升降台的斜边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杆和所述第二插接杆对应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
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还设有安全启动机构,所述安全启动机构包括:触发装置、触发感应器;
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盒体、摆杆、阻挡块、滚轮、触发杆;
所述固定盒体安装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所述固定盒体的腔体中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轮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阻挡块转动设于所述滚轮上,所述摆杆及所述触发杆固设于所述阻挡块上;所述阻挡块的两端分别形成阻挡凸缘,所述阻挡凸缘与所述固定盒体的腔壁卡持或分离;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抵持端和第二抵持端,所述第一抵持端和所述第二抵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对应;所述第一插接杆和所述第二插接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并与所述第一抵持端和所述第二抵持端抵持或分离;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用于为所述阻挡块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簧;
所述触发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所述触发杆与所述触发感应器抵持或分离;所述触发感应器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电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在将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建筑物顶部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需要对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升降操作,以提高建筑物顶部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绿色节能建筑的状态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绿色节能建筑的状态图(二);
图3为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升降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升降驱动机构的局部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的结构图(一);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梯的结构图(二);
图7为将图5所示的电梯安装于建筑物本体的边角处的示意图;
图8为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开设有直角三角形天井的示意图;
图9为图6所示的中间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中间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中间连接件的立体剖视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中间连接件的平面剖视图;
图13为将活动式扶手插接于升降台上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触发装置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触发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触发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10,其包括:建筑物本体100、太阳能电池板200、升降驱动机构300。
太阳能电池板200安装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
升降驱动机构300与太阳能电池板200驱动连接。
升降驱动机构300驱动太阳能电池板200升降,以使得太阳能电池板200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形成一扩展空间400(如图1所示),或使得太阳能电池板200贴附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如图2所示)。
太阳能电池板200用于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供建筑物中的用电设备使用,建筑物中的用电设备使用太阳能电池板200所转化的电能,无需使用普通电网中的电能,做到自给自足,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如图1所示,根据实际情况,升降驱动机构300驱动太阳能电池板200升起,使得太阳能电池板200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形成一扩展空间400,这样,人们可以在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进行活动,扩展了整个建筑物本体100的空间。并且,太阳能电池板200具有防风、防雨、防日晒的功能,使用人们在扩展空间400内活动更加舒适。
如图2所示,在平常的情况下,升降驱动机构300驱动太阳能电池板200下降,使得太阳能电池板200贴附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这样,太阳能电池板200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紧密接触,太阳能电池板200不容易受到大风吹刮的影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另外,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紧密接触的太阳能电池板200具有隔热的作用,这样,建筑物本体100的内部温度不至于过高,减少了空调的使用,也就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实现了节能环保。
下面,对升降驱动机构3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升降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部310、X形升降组件320。
X形升降组件320包括:主动连杆321、从动连杆322。主动连杆321与从动连杆322的中部相互铰接。
主动连杆321的一端滑动设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主动连杆321的另一端枢接于太阳能电池板200上。
从动连杆322的一端枢接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从动连杆322的另一端滑动设于太阳能电池板200上。
驱动部310与滑动设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的主动连杆321的一端驱动连接。
可以理解,驱动部310驱动主动连杆321的一端在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往复滑动,X形升降组件320就可以带动太阳能电池板200实现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310为气缸驱动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310还可以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设有滑轨110,滑轨110上滑动设有滑块120,主动连杆321的一端枢接于滑块120上,驱动部310的输出端与滑块120驱动连接。通过设置滑轨110及与滑轨110配合的滑块120,可以提高部件之间配合的顺畅性。
如图4所示,同样地,太阳能电池板200上开设有引导槽210,从动连杆322的另一端通过滚轮220滑动设于引导槽210中。通过设置引导槽210及与引导槽210配合的滚轮220,同样提高了部件之间配合的顺畅性。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中,升降驱动机构300的数量为四套,四套升降驱动机构300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板200的四个边角处。可以理解,四套升降驱动机构300分别位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的边角处,这样就不会减少扩展空间400的实际使用率,使得人们在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具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中,建筑物本体100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梯500(如图1及图2所示)。通过设置电梯500,可以对人或物品进行升降运输。
如图5所示,具体地,电梯500包括:基座510、升降驱动装置520、升降台530。
如图5所示,基座510包括:底板511、横向立板512、纵向立板513。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分别设于底板511相邻的两侧边上。要说明的是,仅设置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且使得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分别设于底板511相邻的两侧边上,这样,就可以将整个电梯500设置于建筑物本体100的墙角处而不影响人员在室内的正常活动,也提高了空间的使用率。
如图5所示,具体地,升降驱动装置520包括:动力驱动源521、第一丝杆522、第二丝杆523。动力驱动源521安装于底板511上,第一丝杆522安装于横向立板512上,第二丝杆523安装于纵向立板513上。动力驱动源521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驱动连接。
在本发明中,升降台530为直角三角形板块结构(如图5所示),升降台530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的板面相邻且平行,升降台530的两条直角边均通过中间连接件600(如图6所示)搭载于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上。
如图6所示,横向立板512上设有第一滑轨5121,纵向立板513上设有第二滑轨5131,升降台530的两条直角边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滑轨5121和第二滑轨5131配合的第一滑块(图未示)和第二滑块(图未示)。
其中,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与升降台530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天井101(如图8所示)。
上述的电梯500的工作原理如下:动力驱动源521驱动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转动,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便可以通过中间连接件600带动升降台530升降。
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通过两根丝杆来对升降台530进行升降驱动,可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6所示,横向立板512上设有第一滑轨5121,升降台530上设有与第一滑轨5121配合的第一滑块(图未示);同样地,纵向立板513上设有第二滑轨5131,升降台530上设有与第二滑轨5131配合的第二滑块(图未示)。通过设置第一滑轨5121及与第一滑轨5121配合的第一滑块,通过设置第二滑轨5131及与第二滑轨5131配合的第二滑块,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梯整体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升降台530设计为直角三角形板块结构,而不是设计成传统的四边形板板块结构,这是为了更好适用于当前的环境。解释如下:
在本发明中,是将电梯500设置在建筑物本体100的边角处(如图7所示),从而减少建筑物本体100内部空间的占据。而为了减少空间的占据,在基座510中只设置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分别靠墙设置,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的对面不再设置立板,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减少空间的占据;
在只设置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的基础架构下,为了提高电梯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分别在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处设置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
由图7可以看出,由于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是分别设有两个相邻的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中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降台530在升降过程中的受力稳定性,减少对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的损伤,特别将升降台530改造成直角三角形板块结构,这样一来,人或物体就只能尽可能地向着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的方向靠近,而不会向着远离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的方向站立(远离横向立板512和纵向立板513没有了位置),这样就可以减少对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的有害作用力;
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开设有与升降台530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天井101(如图8所示),这样,当升降台530上升至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升降台530会与建筑物本体100的顶部形成严密衔接,提高了安全性。
当人的脚部突然踏在升降台530上时,会给升降台530一个冲击力,升降台530又会将该冲击力通过中间连接件600转移给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这样,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还是会受到外界的有害作用力,从而减少了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的作用寿命。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有害作用力对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本发明对中间连接件600做进一步改进。
如图9所示,具体地,中间连接件600包括:套筒部610、支架部620、减震插销630。
其中一个中间连接件600的套筒部610螺合于第一丝杆522上,支架部620固定于升降台530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上;另一个中间连接件600的套筒部610螺合于第二丝杆523上,支架部620固定于升降台530的另一个直角边上。
请一并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支架部620上开设有限位滑槽621,套筒部610上设有与限位滑槽621配合的限位滑块611;减震插销630插接于限位滑块611上,限位滑块611通过减震插销630固定于限位滑槽621中。
限位滑槽621中还固定设有橡胶减震楔形板640,橡胶减震楔形板640具有一倾斜面641,限位滑块611上具有一楔形尖端612,楔形尖端612抵持于倾斜面641上。
下面,对上述结构的中间连接件600的设计原理进行说明:
通过设置减震插销630,限位滑块611与支架部620之间通过减震插销630实现减震连接,这样,当人的脚部突然踏在升降台530上时会给升降台530一个冲击力,该冲击力通过减震插销630实现消减,于是,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受到冲击力的影响会变小,也就减少外界有害作用力对第一丝杆522和第二丝杆523的损害,提高使用寿命;
同时地,限位滑槽621中还固定设有橡胶减震楔形板640,橡胶减震楔形板640具有一倾斜面641,限位滑块611上具有一楔形尖端612,楔形尖端612抵持于倾斜面641上,楔形尖端612与倾斜面641的配合起到了辅助减震的作用,也以有效减小减震插销630受过大的冲击力影响而发生变形、断裂;再者,一旦减震插销630发生断裂,由于楔形尖端612抵持在倾斜面641,楔形尖端612会对橡胶减震楔形板640进行切削作用,支架部620也不会发生滑落,极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在本发明中,升降台530上还设有活动式扶手540(如图5及图6所示),活动式扶手540具有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如图13所示)。升降台530的斜边开设有分别与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对应的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如图5及图13所示)。
当人站在升降台530上升降的过程中,需要将活动式扶手540上的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分别插接在升降台530的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中,这样,活动式扶手540就可以将人拦在安全区域内,防止人站在升降台530上升降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活动式扶手540放置于升降台530的直角边处(如图5及图6所示),这样就不会占据空间。
如图13所示,进一步地,升降台530的底部还设有安全启动机构700。安全启动机构700包括:触发装置800、触发感应器900。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及图16,触发装置800包括:固定盒体810、摆杆820、阻挡块830、滚轮840、触发杆850。
固定盒体810安装于升降台530的底部,固定盒体810的腔体中开设有导向槽811(如图16所示),滚轮840滑动设于导向槽811中,阻挡块830转动设于滚轮840上,摆杆820及触发杆850固设于阻挡块830上。阻挡块830的两端分别形成阻挡凸缘831,阻挡凸缘831与固定盒体810的腔壁卡持或分离。摆杆820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抵持端821和第二抵持端822,第一抵持端821和第二抵持端822分别与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对应。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分别穿设于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并与第一抵持端821和第二抵持端822抵持或分离。触发装置800还包括用于为阻挡块830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簧860。
触发感应器900安装于升降台530的底部,触发杆850与触发感应器900抵持或分离。触发感应器900与升降驱动机构300电信号连接。
下面,对上述的安全启动机构7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拿取活动式扶手540,将活动式扶手540的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分别穿设于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使得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同时抵持在摆杆820的第一抵持端821和第二抵持端822上,摆杆820的两端由于受力平衡而不会发生偏摆,于是阻挡块830也就不会发生偏摆(阻挡块830两端的阻挡凸缘831也就不会卡持在固定盒体810的腔壁上),于是滚轮840就可顺畅地在导向槽811中滑动,触发杆850也就可以顺畅地抵持在触发感应器900上,触发感应器900受到触发并发送感应信号给升降驱动机构300,升降驱动机构300接收到触发感应器900所发送的感应信号就可以启动,从而带动升降台530升降;将活动式扶手540的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分别穿设于第一插接孔531和第二插接孔532,活动式扶手540就可以将人拦在安全区域内,防止人站在升降台530上升降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通过加入触发感应器900,触发感应器900被触发,就证明活动式扶手540已经插接到位,升降驱动机构300就可以驱动升降台530进行升降了;
假如活动式扶手540的第一插接杆541和第二插接杆542不是同时抵持在摆杆820的第一抵持端821和第二抵持端822上,摆杆820就会发生偏摆,阻挡块830跟随发生偏摆(阻挡块830其中一端的阻挡凸缘831会卡持在固定盒体810的腔壁上),阻挡块830受到卡滞而限制了滚轮840在导向槽811中滑动,这样,触发杆850也就不能抵持在触发感应器900上,触发感应器900也就不能发送感应信号给升降驱动机构300,升降驱动机构300也就不能启动,升降台530也就不能实现升降,也就证明活动式扶手540没有安装到位,从而保证了安全性;
要强调的是,通过设置摆杆820,需要使得摆杆820两端受力平衡才能使得触发杆850最终抵持在触发感应器900上;如若摆杆820发生偏摆,则触发杆850是不能抵持在触发感应器900上的。这种结构设计,很好地防止了误触发的现象发生,例如,不小心将一根长杆插入到第一插接孔531或第二插接孔532中,则摆杆820就会发生偏摆,升降驱动机构300最终也就不能启动(表明为误触发),充分保证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包括:建筑物本体、太阳能电池板、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驱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升降,以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形成一扩展空间,或使得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贴附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筑物本体的内部还安装有电梯;所述电梯包括:基座、升降驱动装置、升降台;所述基座包括:底板、横向立板、纵向立板;所述横向立板和所述纵向立板分别设于所述底板相邻的两侧边上;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动力驱动源、第一丝杆、第二丝杆;所述动力驱动源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丝杆安装于所述横向立板上,所述第二丝杆安装于所述纵向立板上;所述动力驱动源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驱动连接;所述升降台为直角三角形板块结构,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与所述横向立板和所述纵向立板的板面相邻且平行,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均通过中间连接件搭载于所述第一丝杆和所述第二丝杆上;
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套筒部、支架部、减震插销;其中一个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所述套筒部螺合于所述第一丝杆上,所述支架部固定于所述升降台的其中一个直角边上;另一个所述中间连接件的所述套筒部螺合于所述第二丝杆上,所述支架部固定于所述升降台的另一个直角边上;所述支架部上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套筒部上设有与所述限位滑槽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减震插销插接于所述限位滑块上,所述限位滑块通过所述减震插销固定于所述限位滑槽中;所述限位滑槽中还固定设有橡胶减震楔形板,所述橡胶减震楔形板具有一倾斜面,所述限位滑块上具有一楔形尖端,所述楔形尖端抵持于所述倾斜面上;
所述升降台上还设有活动式扶手,所述活动式扶手具有第一插接杆和第二插接杆,所述升降台的斜边开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杆和所述第二插接杆对应的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所述升降台的底部还设有安全启动机构,所述安全启动机构包括:触发装置、触发感应器;所述触发装置包括:固定盒体、摆杆、阻挡块、滚轮、触发杆;所述固定盒体安装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所述固定盒体的腔体中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滚轮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阻挡块转动设于所述滚轮上,所述摆杆及所述触发杆固设于所述阻挡块上;所述阻挡块的两端分别形成阻挡凸缘,所述阻挡凸缘与所述固定盒体的腔壁卡持或分离;所述摆杆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抵持端和第二抵持端,所述第一抵持端和所述第二抵持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对应;所述第一插接杆和所述第二插接杆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和所述第二插接孔并与所述第一抵持端和所述第二抵持端抵持或分离;所述触发装置还包括用于为所述阻挡块提供复位弹性力的复位弹簧;所述触发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升降台的底部,所述触发杆与所述触发感应器抵持或分离;所述触发感应器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电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X形升降组件;
所述X形升降组件包括:主动连杆、从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与所述从动连杆的中部相互铰接;
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主动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
所述从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所述从动连杆的另一端滑动设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
所述驱动部与滑动设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的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气缸驱动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电机丝杆驱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设有滑块,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滑块上,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滑块驱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上开设有引导槽,所述从动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滚轮滑动设于所述引导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的数量为四套;四套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四个边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立板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纵向立板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升降台的两条直角边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配合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
其中,所述建筑物本体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台对应的直角三角形天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7337.1A CN116317862B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077337.1A CN116317862B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17862A CN116317862A (zh) | 2023-06-23 |
CN116317862B true CN116317862B (zh) | 2024-01-26 |
Family
ID=8681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077337.1A Active CN116317862B (zh) | 2023-01-13 | 2023-01-13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317862B (zh)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40845A (ja) * | 1996-11-12 | 1998-05-26 | Fujita Corp | 水平開口部の落下防止装置 |
KR20070087319A (ko) * | 2006-02-23 | 2007-08-28 | 김영안 | 비상 승강장치 |
CN203767816U (zh) * | 2014-04-10 | 2014-08-13 | 浙江德清华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升降机的层门安全控制装置 |
CN204202227U (zh) * | 2014-09-28 | 2015-03-11 | 东莞市蓝冠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建筑构件 |
CN104868830A (zh) * | 2015-05-22 | 2015-08-2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调节装置 |
CN206985437U (zh) * | 2017-07-31 | 2018-02-09 | 李卫清 |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 |
CN108190671A (zh) * | 2017-12-06 | 2018-06-22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升降机 |
CN108736817A (zh) * | 2018-07-11 | 2018-11-02 | 奔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209161267U (zh) * | 2018-11-26 | 2019-07-26 | 苏州优立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梯轿厢 |
CN210693841U (zh) * | 2019-11-01 | 2020-06-05 | 苏州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绿色建筑 |
CN211257888U (zh) * | 2019-02-23 | 2020-08-14 | 陈炳锋 | 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 |
CN212687285U (zh) * | 2020-07-12 | 2021-03-12 | 山东德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 |
CN212743289U (zh) * | 2020-07-02 | 2021-03-19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升降式施工平台 |
CN213868841U (zh) * | 2020-11-25 | 2021-08-03 | 张维柱 |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平台 |
CN214569959U (zh) * | 2021-01-12 | 2021-11-02 | 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别墅电梯 |
CN216691992U (zh) * | 2021-12-01 | 2022-06-07 | 郭彬彬 |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施工用工地电梯 |
CN114988246A (zh) * | 2022-01-12 | 2022-09-02 | 南通迅达橡塑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用轿厢减震橡胶底座组件 |
-
2023
- 2023-01-13 CN CN202310077337.1A patent/CN11631786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40845A (ja) * | 1996-11-12 | 1998-05-26 | Fujita Corp | 水平開口部の落下防止装置 |
KR20070087319A (ko) * | 2006-02-23 | 2007-08-28 | 김영안 | 비상 승강장치 |
CN203767816U (zh) * | 2014-04-10 | 2014-08-13 | 浙江德清华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升降机的层门安全控制装置 |
CN204202227U (zh) * | 2014-09-28 | 2015-03-11 | 东莞市蓝冠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平板太阳能集热器建筑构件 |
CN104868830A (zh) * | 2015-05-22 | 2015-08-26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调节装置 |
CN206985437U (zh) * | 2017-07-31 | 2018-02-09 | 李卫清 | 一种电梯导轨的减震装置 |
CN108190671A (zh) * | 2017-12-06 | 2018-06-22 | 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 升降机 |
CN108736817A (zh) * | 2018-07-11 | 2018-11-02 | 奔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
CN209161267U (zh) * | 2018-11-26 | 2019-07-26 | 苏州优立电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电梯轿厢 |
CN211257888U (zh) * | 2019-02-23 | 2020-08-14 | 陈炳锋 | 一种电梯井防护平台 |
CN210693841U (zh) * | 2019-11-01 | 2020-06-05 | 苏州市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绿色建筑 |
CN212743289U (zh) * | 2020-07-02 | 2021-03-19 |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升降式施工平台 |
CN212687285U (zh) * | 2020-07-12 | 2021-03-12 | 山东德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建筑安装工程专用升降机 |
CN213868841U (zh) * | 2020-11-25 | 2021-08-03 | 张维柱 | 一种建筑施工安全平台 |
CN214569959U (zh) * | 2021-01-12 | 2021-11-02 | 山东博尔特电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别墅电梯 |
CN216691992U (zh) * | 2021-12-01 | 2022-06-07 | 郭彬彬 | 一种带有减震功能的施工用工地电梯 |
CN114988246A (zh) * | 2022-01-12 | 2022-09-02 | 南通迅达橡塑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电梯用轿厢减震橡胶底座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317862A (zh) | 2023-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4720A (zh) | 电梯缓冲装置、电梯安全检修保护系统及其减少对电梯井道底坑或顶层建筑要求的方法 | |
CN108361640A (zh) | 一种太阳能板可收展的航空障碍灯 | |
CN210193149U (zh) |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的升降机防护围栏 | |
CN116317862B (zh)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 | |
CN211210129U (zh) | 一种电气控制设备的防护装置 | |
CN108726452A (zh) | 一种具有自动升降功能的电力设备安装架 | |
CN219300552U (zh) | 一种防水防尘led面板灯 | |
CN202296678U (zh) | 一种电梯缓冲装置及一种电梯底坑或轿顶安全检修装置 | |
CN220605310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综合配电柜 | |
CN208253801U (zh) | 一种住宅的空调室外机放置结构 | |
CN207228744U (zh) | 一种抗震节能环保型活动板房 | |
CN215630359U (zh) | 智慧集成标准泵房 | |
CN207739868U (zh) | 一种抗风铝合金门窗 | |
CN218234948U (zh) | 一种可抑制噪音的装配式断桥铝合金窗框 | |
CN221646325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可折叠伸缩式操作防护一体架 | |
CN209071828U (zh) | 一种用于室外的配电柜防雨设备 | |
CN215863018U (zh) | 一种智能化节能灯光控制设备 | |
CN218988505U (zh) | 一种电梯维修安全装置 | |
CN219241422U (zh) | 一种玻璃栏杆临时防护装置 | |
CN219034563U (zh) | 一种链条式窗户加固装置 | |
CN111404044A (zh) | 一种集成式环网柜 | |
CN218715329U (zh) | 一种新型绿色节能建筑内墙面的表面结构 | |
CN219620644U (zh) | 一种便于防护的矿井升降轿厢 | |
CN221701072U (zh) | 一种建筑检测用辅助支撑装置 | |
CN221399514U (zh) | 一种预装式节能幕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