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97416B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97416B CN116297416B CN202310574998.5A CN202310574998A CN116297416B CN 116297416 B CN116297416 B CN 116297416B CN 202310574998 A CN202310574998 A CN 202310574998A CN 116297416 B CN116297416 B CN 1162974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light
- reaction
- detection
- reaction vess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2038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443 photoexcit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295 chemical reaction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018 immunoass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04 luminescenc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75 pho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85 radioa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75—Systems in which material is subjected to a chemical reaction, the progress or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being investigated
- G01N21/76—Chemiluminescence; Bioluminescenc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01—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optical investig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载物机构、光激机构、检测机构、光纤安装模块和旋转机构,载物机构具有用于承载反应容器的多个载物位;光激机构包括激发器和出射光纤;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器和入射光纤;光纤安装模块上设有多个光纤接口,多个光纤接口分别与出射光纤和入射光纤连接;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与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以使载物机构上不同位置的载物位承载的反应容器分别与光纤安装模块上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相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灵活设计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且能够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较迅速的非放射性免疫检测技术,光激化学发光分析仪主要由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组成。光激系统一般采用650~700nm的激光器,采用合适光功率,对待测反应液进行光激照射;检测机构主要是采用高灵敏度的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器,待测反应液经过650~700nm激光照射后,发出500~620nm的光信号,光信号经光电倍增管采集后输出微弱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放大转变成脉冲信号输出,经计算机上位机软件读取并输出。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快门组件隔开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导致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因受光路结构的限制而无法灵活设计,结构复杂且体积大。而且受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结构的限制,只能逐次对反应容器内的待测物质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能够灵活设计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且能够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包括:
载物机构,所述载物机构具有用于承载反应容器的多个载物位;
光激机构,所述光激机构包括激发器和出射光纤,所述出射光纤用于出射所述激发器的激发光;
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检测器和入射光纤,所述入射光纤用于入射光信号至所述检测器;
光纤安装模块,所述光纤安装模块上设有多个光纤接口,多个所述光纤接口分别与所述出射光纤和所述入射光纤连接;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使得所述载物机构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以使所述载物机构上不同位置的所述载物位承载的反应容器分别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上不同位置的所述光纤接口相对。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载物机构和/或所述光纤安装模块旋转。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光纤安装模块包括转盘和密光结构,所述光纤接口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密光结构滑设于所述光纤接口内;以及,
所述密光结构被配置为:在所述密光结构触碰到所述反应容器时能够相对所述转盘向上移动,以及在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反应容器相对时能够相对所述转盘向下移动至封堵所述反应容器的反应杯口。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
所述密光结构包括密光件,所述密光件上套设有滑套,所述密光件通过所述滑套滑设于所述光纤接口内;和/或,
所述密光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密光件与所述光纤接口之间,且在所述光纤接口与所述反应容器相对时,所述弹性件复位并驱动所述密光件相对所述转盘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转盘的外圆周朝下凸设形成有遮光环,所述遮光环用于实现当所述光纤接口在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之间切换时所述反应容器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
所述载物机构的多个所述载物位包括反应容器位、激发杯位、检测杯位和弃杯位,所述反应容器位、激发杯位、检测杯位和弃杯位沿所述载物机构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激发杯位和所述检测杯位的初始位置分别与连接所述出射光纤的第一光纤接口和连通所述入射光纤的第二光纤接口相对应。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反应容器的内壁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漫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反应容器内的待测物质所产生的光信号漫反射至所述入射光纤内。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包括:
S1、提供上述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驱使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移动至所述载物位内的反应容器上方;
S2、使得所述载物机构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以使连接所述出射光纤的第一光纤接口与所述反应容器相对;
S3、所述激发器通过所述出射光纤向相对的所述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
S4、使得所述载物机构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以使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与连接所述入射光纤的第二光纤接口相对;
S5、所述入射光纤将所述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产生的光信号入射至所述检测器,检测所述激发后的反应容器的光信号;
S6、重复执行步骤S2至步骤S5。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
所述步骤S4中使得所述载物机构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时,还使所述第一光纤接口与另一反应容器相对;
步骤S5还包括:所述激发器通过所述出射光纤向相对的所述另一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所述步骤S1中驱使所述光纤安装模块移动至所述载物位内的反应容器上方之前,包括:
将多个温育后的反应容器加载到所述载物位;或者,将多个空反应容器加载到所述载物位,再向多个空反应容器内注入反应液并加热。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与光纤安装模块相对旋转,以使入射光纤和出射光纤可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与载物机构上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相对,可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并且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相互独立,互不干扰,且检测机构通过入射光纤将反应容器内的待测物质在激发后所产生的光信号传导至检测器内,代替了相关技术中采用复杂透镜(非球面透镜)或多入射面为平面的球面透镜进行光信号收集的方式;再者本申请实施例光激机构通过出射光纤将激发器产生的激发光传导至反应容器内,检测机构通过入射光纤将反应容器内的待测物质在激发后所产生的光信号传导至检测器内,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相互独立工作,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快门组件进行隔开,使得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不受光路结构的限制,因此可灵活设计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降低了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成本。而且通过光纤传导的方式可以将小间隙的待测物质引到空间更大的部位,也提高了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结构设计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光纤安装模块的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载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载物机构;10、载物位;10a、反应容器位;10b、激发杯位;10c、检测杯位;10d、弃杯位;
2、反应容器;
3、光激机构;30、激发器;31、出射光纤;
4、检测机构;40、检测器;41、入射光纤;
5、光纤安装模块;50、光纤接口;50a、第一光纤接口;50b、第二光纤接口;51、转盘;52、密光结构;520、密光件;521、滑套;522、弹性件;53、遮光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快门组件隔开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导致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因受光路结构的限制而无法灵活设计,结构复杂且体积大。而且受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结构的限制,只能逐次对反应容器内的待测物质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能够灵活设计光激机构和检测机构的结构,且能够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包括载物机构1、光激机构3、检测机构4、光纤安装模块5和旋转机构(图中未示出),载物机构1具有用于承载反应容器2的多个载物位10;光激机构3包括激发器30和出射光纤31,出射光纤31用于出射激发器30的激发光;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器40和入射光纤41,入射光纤41用于入射光信号至检测器40;光纤安装模块5上设有多个光纤接口50,多个光纤接口50分别与出射光纤31和入射光纤41连接,其中,与出射光纤31连接的光纤接口50为第一光纤接口50a,与入射光纤41连接的光纤接口50为第二光纤接口50b;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其中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的位置保持不变,不会随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以使载物机构1上不同位置的载物位10承载的反应容器2分别与光纤安装模块5上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50相对。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若载物机构1处于初始空载运行状态,则将反应容器2加载至载物位10,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出射光纤31和入射光纤41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50(即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与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相对应;然后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反应容器2进行激光照射。随后再次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使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与连接入射光纤41的光纤接口50(即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入射光纤41将光信号入射至检测器40,检测器40检测激发后的反应容器的光信号,从而完成第一批检测任务。在进行第一批检测任务中光信号检测时,连接入射光纤41的光纤接口50(即第一光纤接口50a)同时与另一反应容器相对,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另一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然后再进行旋转,对激发后的另一反应容器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以完成第二次检测任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入射光纤41和出射光纤31可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50与载物机构1上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相对,可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2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激机构3通过出射光纤31将激发器30产生的激发光传导至反应容器2内,检测机构4通过入射光纤41将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在激发后所产生的光信号传导至检测器40内,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相互独立工作,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快门组件进行隔开,使得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的结构不受光路结构的限制,因此可灵活设计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的结构,降低了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成本。而且通过光纤传导的方式可以将小间隙的待测物质引到空间更大的部位,也提高了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结构设计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再者,由于光纤为软光纤,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折叠和缠绕,当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后,由于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为了将入射光纤41和出射光纤31分别再次与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连接,可将光纤进行旋转、缠绕、折叠、移动等方式来实现入射光纤41和出射光纤31分别与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的连接,从而可使得在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的位置改变时,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不动的情况下,可仅改变光纤远离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一端的位置,就能使入射光纤41和出射光纤31始终保持与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的连接,从而对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进行对应的操作。另外,通过出射光纤31和入射光纤41传导光信号,可以只需要保证出射光纤31和入射光纤41靠近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的一端对准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无需额外进行其他机械结构的定位以及激发器30和检测器40的调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再就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入射光纤41对光信号的传导能力强,光功率损失小,也相应提高了检测效率。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旋转机构用于驱使载物机构1和/或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旋转机构有三种驱动模式:
1、旋转机构仅驱动载物机构1旋转,光纤安装模块5不旋转。这种模式更适用于小结构的载物机构1,本申请实施例优选这种驱动模式。
2、旋转机构仅驱动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载物机构1不旋转。这种模式可防止载物机构1旋转过程中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洒落。
3、旋转机构同时驱动载物机构1和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这种模式可提高检测效率,对整个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执行模式的精确度要求更高。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旋转机构用于驱使载物机构1和/或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进行周期性旋转。
上述三种模式中,由于在执行检测任务过程中,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是已知的,而且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已知的,以及旋转的速率可调节,因此可以设计每个环节的旋转时间,使得载物机构1和/或光纤安装模块5进行周期性旋转,提高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通用性。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光纤安装模块5包括转盘51和密光结构52,光纤接口50设于转盘51上,密光结构52滑设于光纤接口50内;以及,密光结构52被配置为:在密光结构52触碰到反应容器2时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上移动,在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封堵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
在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当光纤接口50即将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密光结构52会先触碰到反应容器2,在密光结构52触碰到反应容器2时,密光结构52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上移动,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能够继续相对旋转;然后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继续相对旋转,直至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即光纤接口50位于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正上方),此时密光结构52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封堵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从而实现在激光照射和检测光信号时光纤接口50与相对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密光结构52包括密光件520,密光件520上套设有滑套521,密光件520通过滑套521滑设于光纤接口50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密光件520通过滑套521滑设在光纤接口50内,使得密光件520能够相对转盘51的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密光件520对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密光件520不可透过自然光,以防止外界环境的自然光对反应容器2内光激化学发光反应产生影响。但密光件520为中空结构,所述光纤可穿设其中,即密光件520内部可透过激发光和光信号,从而不影响激发光通过密光件520入射至反应容器2内,以及不影响光信号通过密光件520出射至检测器40内。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密光结构52还包括弹性件522,弹性件522设置于密光件520与光纤接口50之间,且在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弹性件522复位并驱动密光件520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在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当光纤接口50即将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密光件520会先触碰到反应容器2,在密光件520触碰到反应容器2时,密光件520通过滑套521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上移动,并压缩弹性件522,使弹性件522产生弹性形变;然后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继续相对旋转,直至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此时弹性件522复位并驱动密光件520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使得密光件520封堵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从而实现在激光照射和检测光信号时光纤接口50与相对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示,转盘51的外圆周朝下凸设形成有遮光环53,遮光环53用于实现当光纤接口50在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之间切换时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
由于当光纤接口50在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之间切换时,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失去了密光件520的密光保护,存在被外界自然光影响的风险。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转盘51的外圆周向下凸设一圈遮光环53,实现切换过程中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且遮光环53的高度不高于密光件520的高度,以最大程度实现对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参见图3所示,载物机构1的多个载物位10包括反应容器位10a、激发杯位10b、检测杯位10c和弃杯位10d,反应容器位10a、激发杯位10b、检测杯位10c和弃杯位10d沿载物机构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激发杯位10b和检测杯位10c的初始位置分别与连接出射光纤31的第一光纤接口50a和连通入射光纤41的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应。
针对四个载物位10的情况,以载物机构1的旋转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载物机构1的周期性运转进行如下说明:
载物机构1(读数转盘)逆时针旋转,每个周期转动一格(一格为一个杯位)。
第一个周期:将反应容器2加载到反应容器位10a。
第二个周期:将位于反应容器位10a的反应容器2转到激发杯位10b,在该周期的后半段时间,激发器30发射激发光(例如650nm-700nm的红光),出射光纤31通过出射光纤31传导到第一光纤接口50a,再通过第一光纤接口50a将激发光传导至反应容器位10a上的反应容器2内,以激发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
第三个周期:驱使载物机构1旋转,将位于激发杯位10b的反应容器2转到检测杯位10c,在前半周期内,在第二周期已经激发过的待测物质,激发生成的615nm波长的光信号,光信号经过第二光纤接口50b导入入射光纤41,然后经过入射光纤41传导到检测器40的检测面上;再经过不同的滤光片处理,滤光片滤掉不需要的干扰波长、杂渍波长的光,将待测物质真实反应出的波长能够纯净的收集在检测器40上;最终检测器40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测得待测物质的具体浓度。
第四个周期:将位于检测杯位10c的反应容器2转到弃杯位10d,移出反应容器2。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反应容器2的内壁设有漫反射结构,漫反射结构用于将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所产生的光信号漫反射至入射光纤41内。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反应容器2的内壁的漫发射将发光信号多角度的射入入射光纤41内。另外,漫反射结构可以是设在反应容器2内壁上的凸起或凹陷,还可以是涂覆在反应容器2内壁上的漫反射性涂层。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检测器40为单光子计数器、光电倍增管、硅光电池或测光积分球;检测器40能够检测到的发光信号的波长为500~620nm。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及相应的实施例。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包括:
S1、提供前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驱使光纤安装模块5移动至载物位10内的反应容器2上方。
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1中驱动光纤安装模块5移动至载物位内的反应容器2上方之前,包括:
将多个温育后的反应容器加载到载物位10;或者,将多个空反应容器加载到载物位10,再向多个空反应容器内注入反应液(例如样本和试剂)并加热(例如通过载物机构1上设置的加热模块进行加热)。
S2、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连接出射光纤31的第一光纤接口50a与反应容器2相对。
若载物机构1处于初始空载运行状态,则将反应容器2加载至载物位10,旋转机构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出射光纤31和入射光纤41分别通过不同位置的光纤接口50(即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与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相对应。
S3、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反应容器2内进行激光照射。
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反应容器2进行激光照射,但是由于初始运行,与入射光纤41对应的反应容器2还未进行激光照射,因此初始运行状态下检测器40和入射光纤41不执行检测任务。
S4、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与连接入射光纤41的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
随后再次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与连接入射光纤41的光纤接口50(即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
S5、入射光纤41将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产生的光信号入射至检测器40,检测器40检测激发后的反应容器的光信号。
入射光纤41将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产生的光信号入射至检测器40,检测器40检测激发后的反应容器的光信号,从而完成第一批检测任务。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4中驱使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时,还使第一光纤接口50a与另一反应容器相对。步骤S5还包括: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另一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
在进行第一批检测任务中光信号检测时,连接入射光纤41的光纤接口50(即第一光纤接口50a)同时与另一反应容器相对,激发器30通过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另一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然后再进行旋转,对激发后的另一反应容器的光信号进行检测,以完成第二次检测任务。
S6、重复执行步骤S2至步骤S5。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旋转机构驱使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使得入射光纤41和出射光纤31分别通过第一光纤接口50a和第二光纤接口50b与载物机构1上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相对,可同步执行对不同反应容器2的激光照射和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通量。
本申请实施例光激机构3通过出射光纤31将激发器30产生的激发光传导至反应容器2内,检测机构4通过入射光纤41将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在激发后所产生的光信号传导至检测器40内,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相互独立工作,两者之间无需通过快门组件进行隔开,使得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的结构不受光路结构的限制,因此可灵活设计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的结构,降低了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成本。而且通过光纤传导的方式可以将小间隙的待测物质引到空间更大的部位,也提高了光激机构3和检测机构4结构设计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2和步骤S4中驱使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包括:驱使载物机构1和/或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旋转机构有三种驱动模式:
1、旋转机构仅驱动载物机构1旋转,光纤安装模块5不旋转。这种模式适用于小结构的载物机构1。
2、旋转机构仅驱动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载物机构1不旋转。这种模式可防止载物机构1旋转过程中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洒落。
3、旋转机构同时驱动载物机构1和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这种模式可提高检测效率,对整个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执行模式的精确度要求更高。
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例,步骤S2和步骤S4中驱使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时,还包括:
在光纤安装模块5的密光结构52触碰到反应容器2时,密光结构52相对光纤安装模块5的转盘51向上移动,以及在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密光结构52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封堵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
在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的过程中,当光纤接口50即将与反应容器2相对时,密光结构52会先触碰到反应容器2,在密光结构52触碰到反应容器2时,密光结构52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上移动,使得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能够继续相对旋转;然后载物机构1与光纤安装模块5继续相对旋转,直至光纤接口50与反应容器2相对(即光纤接口50位于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正上方),此时密光结构52能够相对转盘51向下移动至封堵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从而实现在激光照射时第一光纤接口50a与相对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以及在检测光信号时第二光纤接口50b与相对的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
上文中已经参考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需的。另外,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本申请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机构(1),所述载物机构(1)具有用于承载反应容器(2)的多个载物位(10);
光激机构(3),所述光激机构(3)包括激发器(30)和出射光纤(31),所述出射光纤(31)用于出射所述激发器(30)的激发光;
检测机构(4),所述检测机构(4)包括检测器(40)和入射光纤(41),所述入射光纤(41)用于入射光信号至所述检测器(40);
光纤安装模块(5),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上设有多个光纤接口(50),多个所述光纤接口(50)分别与所述出射光纤(31)和所述入射光纤(41)连接;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使得所述载物机构(1)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所述载物机构(1)上不同位置的所述载物位(10)承载的反应容器(2)分别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上不同位置的所述光纤接口(50)相对;
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包括转盘(51)和密光结构(52),所述光纤接口(50)设于所述转盘(51)上,所述密光结构(52)滑设于所述光纤接口(50)内;以及,所述密光结构(52)被配置为:在所述密光结构(52)触碰到所述反应容器(2)时能够相对所述转盘(51)向上移动,以及在所述光纤接口(50)与所述反应容器(2)相对时能够相对所述转盘(51)向下移动至封堵所述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
所述转盘(51)的外圆周朝下凸设形成有遮光环(53),所述遮光环(53)用于实现当所述光纤接口(50)在不同位置的反应容器(2)之间切换时所述反应容器(2)的反应杯口的密光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载物机构(1)和/或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光结构(52)包括密光件(520),所述密光件(520)上套设有滑套(521),所述密光件(520)通过所述滑套(521)滑设于所述光纤接口(50)内;和/或,
所述密光结构(52)还包括弹性件(522),所述弹性件(522)设置于所述密光件(520)与所述光纤接口(50)之间,且在所述光纤接口(50)与所述反应容器(2)相对时,所述弹性件(522)复位并驱动所述密光件(520)相对所述转盘(51)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物机构(1)的多个所述载物位(10)包括反应容器位(10a)、激发杯位(10b)、检测杯位(10c)和弃杯位(10d),所述反应容器位(10a)、激发杯位(10b)、检测杯位(10c)和弃杯位(10d)沿所述载物机构(1)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且所述激发杯位(10b)和所述检测杯位(10c)的初始位置分别与连接所述出射光纤(31)的第一光纤接口(50a)和连通所述入射光纤(41)的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容器(2)的内壁设有漫反射结构,所述漫反射结构用于将所述反应容器(2)内的待测物质所产生的光信号漫反射至所述入射光纤(41)内。
6.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提供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驱使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移动至所述载物位(10)内的反应容器(2)上方;
S2、使得所述载物机构(1)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连接所述出射光纤(31)的第一光纤接口(50a)与所述反应容器(2)相对;
S3、所述激发器(30)通过所述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所述反应容器(2)内进行激光照射;
S4、使得所述载物机构(1)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以使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与连接所述入射光纤(41)的第二光纤接口(50b)相对;
S5、所述入射光纤(41)将所述激发后的反应容器产生的光信号入射至所述检测器(40),检测所述激发后的反应容器的光信号;
S6、重复执行步骤S2至步骤S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4中使得所述载物机构(1)与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相对旋转时,还使所述第一光纤接口(50a)与另一反应容器相对;
步骤S5还包括:所述激发器(30)通过所述出射光纤(31)向相对的所述另一反应容器内进行激光照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激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驱使所述光纤安装模块(5)移动至所述载物位(10)内的反应容器(2)上方之前,包括:
将多个温育后的反应容器加载到所述载物位(10);或者,将多个空反应容器加载到所述载物位(10),再向多个空反应容器内注入反应液并加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74998.5A CN116297416B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574998.5A CN116297416B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97416A CN116297416A (zh) | 2023-06-23 |
CN116297416B true CN116297416B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6801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574998.5A Active CN116297416B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9741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19673B (zh) * | 2023-07-04 | 2024-03-26 |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方法及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CN118243626B (zh) * | 2024-05-21 | 2024-08-02 | 西安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微纳光纤阵列的光热光谱气体检测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4575A (zh) * | 2003-01-10 | 2003-06-18 | 华南师范大学 | 受放射线辐射后机体受损伤程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JP2005207740A (ja) * | 2004-01-20 | 2005-08-04 | Juki Corp | 蛍光測定装置 |
JP2005257647A (ja) * | 2004-03-15 | 2005-09-22 | Showa Seiki Kk | 血液中の一酸化窒素等の物質測定装置 |
CN102095488A (zh) * | 2010-12-03 | 2011-06-1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 基于光纤硅微声压传感器的低应力波纹膜片的封装结构 |
CN102533539A (zh) * | 2010-11-15 | 2012-07-04 |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 用于液体样品的自动热处理的仪器和方法 |
CN203658261U (zh) * | 2014-01-08 | 2014-06-18 | 石家庄经济学院 | 一种可移动光纤的光释光剂量测定仪 |
CN104027071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北京大学 |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
CN206362706U (zh) * | 2017-01-06 | 2017-07-28 | 北京盛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荧光pcr扩增仪的光学检测装置 |
CN206431157U (zh) * | 2017-01-19 | 2017-08-22 | 北京源诚科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加样系统 |
CN107653187A (zh) * | 2017-11-07 | 2018-02-02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随机pcr系统 |
CN110018307A (zh) * | 2019-03-26 | 2019-07-16 | 北京纳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
CN110412258A (zh) * | 2018-04-28 | 2019-11-05 | 上海索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CN110609365A (zh) * | 2019-09-29 | 2019-12-2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组件 |
CN210199121U (zh) * | 2019-03-26 | 2020-03-27 | 北京纳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CN111413319A (zh) * | 2020-04-30 | 2020-07-14 | 成都大象分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拉曼光谱的复杂低浓度液体样本检测系统 |
CN214252019U (zh) * | 2021-01-22 | 2021-09-21 | 青海师范大学 | 一种新型的荧光光谱仪光纤固定架 |
CN113789261A (zh) * | 2021-11-18 | 2021-12-14 | 深圳市刚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轮式光学组件及转轮式pcr光学系统 |
CN215339479U (zh) * | 2021-07-28 | 2021-12-28 | 广州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
CN114076756A (zh) * | 2020-08-20 | 2022-02-22 |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分析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098594A1 (en) * | 2005-11-03 | 2007-05-03 | Roche Molecular Systems, Inc. | Analytical multi-spectral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
JP2008122297A (ja) * | 2006-11-14 | 2008-05-29 | Fujitsu Ltd | 蛍光検出装置および蛍光検出方法 |
JP5608652B2 (ja) * | 2009-08-06 | 2014-10-15 | ユニバーサル・バイオ・リサーチ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
-
2023
- 2023-05-22 CN CN202310574998.5A patent/CN1162974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4575A (zh) * | 2003-01-10 | 2003-06-18 | 华南师范大学 | 受放射线辐射后机体受损伤程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JP2005207740A (ja) * | 2004-01-20 | 2005-08-04 | Juki Corp | 蛍光測定装置 |
JP2005257647A (ja) * | 2004-03-15 | 2005-09-22 | Showa Seiki Kk | 血液中の一酸化窒素等の物質測定装置 |
CN102533539A (zh) * | 2010-11-15 | 2012-07-04 | 霍夫曼-拉罗奇有限公司 | 用于液体样品的自动热处理的仪器和方法 |
CN102095488A (zh) * | 2010-12-03 | 2011-06-15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 基于光纤硅微声压传感器的低应力波纹膜片的封装结构 |
CN203658261U (zh) * | 2014-01-08 | 2014-06-18 | 石家庄经济学院 | 一种可移动光纤的光释光剂量测定仪 |
CN104027071A (zh) * | 2014-05-28 | 2014-09-10 | 北京大学 | 一种立式旋转荧光分子层析成像系统 |
CN206362706U (zh) * | 2017-01-06 | 2017-07-28 | 北京盛通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时荧光pcr扩增仪的光学检测装置 |
CN206431157U (zh) * | 2017-01-19 | 2017-08-22 | 北京源诚科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加样系统 |
CN107653187A (zh) * | 2017-11-07 | 2018-02-02 |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 随机pcr系统 |
CN110412258A (zh) * | 2018-04-28 | 2019-11-05 | 上海索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CN110018307A (zh) * | 2019-03-26 | 2019-07-16 | 北京纳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
CN210199121U (zh) * | 2019-03-26 | 2020-03-27 | 北京纳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CN110609365A (zh) * | 2019-09-29 | 2019-12-24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水下插拔光纤连接器组件 |
CN111413319A (zh) * | 2020-04-30 | 2020-07-14 | 成都大象分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拉曼光谱的复杂低浓度液体样本检测系统 |
CN114076756A (zh) * | 2020-08-20 | 2022-02-22 | 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化学发光检测的分析仪 |
CN214252019U (zh) * | 2021-01-22 | 2021-09-21 | 青海师范大学 | 一种新型的荧光光谱仪光纤固定架 |
CN215339479U (zh) * | 2021-07-28 | 2021-12-28 | 广州微光科技有限公司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
CN113789261A (zh) * | 2021-11-18 | 2021-12-14 | 深圳市刚竹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转轮式光学组件及转轮式pcr光学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光缆接续方法的改进;钟传潮 等;《通讯世界》(第5期);全文 * |
基于Y形光纤的便携式免疫荧光定量检测系统;苏广 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第3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97416A (zh) | 2023-06-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97416B (zh)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05308437B (zh) | 进行样本的冷光和荧光测量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 |
JP6730396B2 (ja) | 測定室、測定室の動作方法、測定室の化学発光測定方法及び化学発光検出装置 | |
US10672121B2 (en) |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zer | |
JP2018173428A (ja) |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検出方法 | |
CN208140724U (zh) |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 |
CN219996890U (zh)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 |
EP2893320B1 (en) | Clam-shell luminometer | |
JP3822637B2 (ja) | 測定装置 | |
CN104321698B (zh) | 基于发光的样品分析机的遮光器组件 | |
CN112881368B (zh)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 |
JP6435387B1 (ja) | カートリッジ、検出方法、および検出装置 | |
CN110470854A (zh) | 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 |
CN210953820U (zh) | 一种光激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 |
CN111413328B (zh) | 双模式即时检测系统 | |
CN211955223U (zh) | 测量室及具有其的样本分析仪 | |
JP5495104B2 (ja) | チップを用いた検査装置 | |
EP2976619A1 (en) | Light and shutter for a sample analyzer | |
CN110726704A (zh) | 一种全自动多波长角度激发荧光光度检测分析仪 | |
CN221038714U (zh)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光激化学发光分析仪 | |
CN215640876U (zh) | 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光器 | |
CN221572336U (zh)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及光激化学发光检测仪 | |
CN208752008U (zh) | 一种高通量测量荧光磷光寿命的转盘和装置 | |
CN116539599B (zh) | 光激化学发光检测装置、控制方法及光激化学发光分析仪 | |
CN111721704A (zh) | 盒及检测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