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3797A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63797A CN116263797A CN202111535762.8A CN202111535762A CN116263797A CN 116263797 A CN116263797 A CN 116263797A CN 202111535762 A CN202111535762 A CN 202111535762A CN 116263797 A CN116263797 A CN 116263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int
- information
- travel
- recommended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8—Presentation of query resul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40—Business processes related to the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Navig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及装置,其中,该上车点推荐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互联网出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约车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出行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在用户终端输入上车点位置或定位当前所在位置,并输入下车点位置,发起用车请求,司机根据用户订单信息接送乘客。
一般地,会在乘客输入出行起点位置或定位当前所在位置后,为乘客确定与输入的出行起点位置或定位的当前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位置,以引导乘客在上车点位置上车。这种情况下,选择的上车点位置可能存在绕路等情况,从而影响出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为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的:获取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其中,所述历史订单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将所述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的出行起点,作为所述候选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包括: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择与所述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或者,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包括:将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输入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确定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其中,排序在先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大于排序在后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并针对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从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对应的所述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用户确认将所述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所述推荐上车点到达所述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用户确认所述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订单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所述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所述上车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前,还包括:判断所述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所述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包括:在确定所述出行信息满足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所述用户针对所述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预设服务类型;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并非目标场所的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有可停靠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在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自动定位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者等于第六阈值;所述定点率为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与已完成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其中,所述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推荐上车点和/或默认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默认上车点为基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确定的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出行起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在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满足所述展示条件之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所述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包括:若所述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或者,在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车点推荐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处理模块,用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为所述确定模块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的:获取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其中,所述历史订单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将所述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的出行起点,作为所述候选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择与所述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或者,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将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输入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确定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其中,排序在先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大于排序在后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并针对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从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对应的所述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将所述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所述推荐上车点到达所述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所述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订单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之前,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所述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所述上车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在执行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前,还用于:判断所述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出行信息满足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所述用户针对所述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预设服务类型;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并非目标场所的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有可停靠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在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自动定位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者等于第六阈值;所述定点率为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与已完成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其中,所述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推荐上车点和/或默认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默认上车点为基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确定的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出行起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在执行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之后,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判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时,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满足所述展示条件之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所述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后,还用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时,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或者,在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后,可以基于出行信息,从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如此,通过考虑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加合理的上车点,在节省路线距离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
关于上述上车点推荐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效果描述参见上述上车点推荐方法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流程图;
图2a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一种展示有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另一种展示有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2c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一种进行更新展示行程路线信息后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2d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一种展示有行程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2e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一种展示有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2f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一种展示有更新后的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上车点推荐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描述一种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另外,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可以被理解为其前后对象之间为和/或的关系。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手持终端或车载终端,实施中的有些处理过程也可以通过服务器处理完成后通过终端设备来展示,比如下述介绍的候选上车点的具体确定过程,当然,终端设备也可以自己根据离线地图信息或服务器推送的订单数据来计算得到,总之,本公开实施例不做执行主体的具体限制。在指令执行的角度来说,该上车点推荐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3,其中:
S101、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
其中,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初始出行起点用于指示出发地位置,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端自动定位得到的当前位置、或者用户在用户端输入或选择的出发地信息等;出行终点信息用于指示目的地位置,可以是乘客在用户端输入或选择的目的地信息;例如目的地名称等。
在具体实施中,用户端自动定位得到当前位置或者用户在用户端输入或选择出发地信息后,将当前位置或出发地信息作为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用户在用户端输入目的地信息,将目的地信息作为出行终点信息;并将上述确定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以及出行终点信息,作为用户的出行信息。
除此之外,在确定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用户还可以针对出行信息选择服务类型,以使用户端获取用户针对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服务类型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快车类型、拼车类型、顺风车类型等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施中,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后,可以基于下述S102,基于出行信息,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用于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推荐上车点。
除此之外,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后,还可以判定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在确定出行信息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之后,基于出行信息,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下述对上车点推荐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A1、用户针对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预设服务类型。
其中,预设服务类型例如可以包括快车类型。
这里,由于拼车类型、以及顺风车类型的订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节约了出行成本,并且拼车订单涉及到的行程路线是基于多个乘客分别对应的订单信息生成的,这时为了便于司机根据行程路线在较短的时间内接送各乘客,一般会将便于司机和乘客到达的位置,作为上车点推荐给乘客,以使乘客在上车点等待司机接驾;此外,顺风车订单中的行程路线是根据司机输入的出发点信息和目的地信息生成的,司机顺路接单的数量可以不限,这时为了便于司机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接送各乘客,一般也会将便于司机和乘客到达的位置,作为上车点推荐给乘客;可见,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推荐方法,适用于司机仅接送一个乘客快车类型订单。
示例性的,在用户针对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快车类型的情况下,确定出行信息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A2、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并非目标场所的位置。
其中,目标场所指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条件不适用的场所,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景区、商场、娱乐场所等具有固定出入口的大型场所。
这里,一般用户在具有固定出入口的大型场所发起订单时,会将距离用户当前位置最近的出入口作为推荐上车点,以使用户步行相对较短的距离,就可以到达推荐上车点;此时,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将能够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这样可能导致用户需要在大型场所中,行走较远的距离,大大增加了用户取消订单的可能性,导致订单取消率增加;因此,当初始出行起点位置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为目标场所的位置时,不会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用户的出行信息中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不是目标场所的位置的情况下,确定出行信息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A3、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有可停靠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当用户的出行信息中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位置不可停靠时,司机在接该用户时,需要行驶到对应的可停靠位置接用户,这样一般会将初始出行起点信息附近的可停靠位置作为推荐上车点,以使用户在初始出行起点信息附近的可停靠位置等待司机接驾;此时,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将能够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这样可能导致将不可停靠位置作为推荐上车点推荐给用户,造成司机接驾的不便;因此,当初始出行起点位置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为不可停靠位置时,不会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出行起点位置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位置为可停靠位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A4、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其中,第二阈值是用来判定用户此次叫车是否为给他人叫车,即代叫的情况使用的距离阈值;具体的第二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可以为1000米。
在具体实施中,当用户为他人叫车时,即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一般乘车用户无法直观地获取到接驾车辆的行程路线,发起订单的用户需要通过语音或文字的形式告知乘车用户在什么位置等车;此时,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将能够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这样可能存在发起订单的用户不能准确描述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导致乘车用户无法在指定时间内到达推荐上车点等车,从而造成司机接驾的不便;因此,当用户为他人叫车时,即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不会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情况下,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A5、在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自动定位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
其中,预设定位精度阈值表示定位精确的最小值,该预设定位精度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在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自动定位时,会确定自动定位结果、以及该自动定位结果对应的定位精度,在定位精度小于或等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的情况下,表示终端设备的自动定位不准确,即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无法精确地指示用户当前所在位置,若此时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基于当前定位不准确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用户推荐上车点,会造成推荐的上车点也不准确的问题,导致司机接驾的不便,所以在上述情况下一般不利用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示例性的,在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的情况下,表示终端设备的自动定位准确,即初始出行起点信息能够精确地指示用户当前所在位置,此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基于精确的自动定位结果,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A6、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
这里,获取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通过对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确定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是否满足目标条件,目标条件可以是指示该用户的用户类型符合目标类型的条件,目标类型可以包括对送驾路线距离长短较为关注的第一用户类型(或者说对出行成本比较关注),和/或,在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概率高于一定阈值的第二类型用户。在确定用户满足目标条件的情况下,即确定用户为第一用户类型和/或第二用户类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其中,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为用来指示该用户历史发起的订单;历史订单信息中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订单对应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出行终点信息、出行起点、推荐上车点、订单完成情况、订单价格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订单完成情况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已完成和未完成两种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这里,目标条件用来判定用户是否为第一用户类型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类型用户;目标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目标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阈值;其中,定点率为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与已完成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该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表征用户在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指示的推荐上车点附近或默认上车点附近上车,即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推荐上车点和/或默认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其中,默认上车点为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确定的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出行起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第五阈值、以及第六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获取最近预设时间段内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在获取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后,若确定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上述目标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用户为第一用户类型的用户和/或第二用户类型的用户,则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其中,最近预设时间段内表示获取用户历史订单的时间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可以是最近365天内。
示例性的,基于多个历史订单信息,确定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则确定用户为第一用户类型的用户,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以节省用户的出行成本;另外,在确定用户发起的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且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等于第六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用户为第二用户类型的用户,即该用户在推荐上车点上车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则可以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示例性的,获取用户在最近预设时间段内发起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基于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在确定用户发起的历史订单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历史订单均价大于或等于第五阈值的情况下,则确定用户并非第一用户类型,即该用户对出行成本的要求不高,可以不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另外,在确定用户发起的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且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小于第六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用户并非第二用户类型,即该用户在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概率不高,则不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为用户推荐上车点。
在具体实施中,在基于S101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为了便于用户直观地获取到用户的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其中,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是基于初始出行起点和出行终点生成的。
在具体实施中,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并基于上述A1~A6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确定出行信息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后,则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的S102,以确定推荐上车点,详见下述描述:
S102、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预设条件例如可以包括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这里,预设条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这里,在基于S101获取到用户的出行信息后,可以基于出行信息中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以及出行终点信息,从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能够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推荐上车点,即确定与出行终点信息指示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的推荐上车点。
在具体确定候选上车点及推荐上车点时,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服务器执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候选上车点时,可以将与初始出行起点所在位置距离设定距离范围内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信息作为候选上车点信息。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可以包括:将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作为初始出行起点发起的多个历史订单分别对应的出行起点(即真实上车点、真实计费点);具体的,可以根据但不限于下述方法确定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获取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将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的出行起点,作为候选上车点。
其中,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包括:将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作为初始出行起点的多个历史订单分别对应的历史订单信息,用于指示各历史订单,此处针对历史订单信息的相关描述可以参见上述S102中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这里,为了减少用户的步行距离,使用户花费更少的步行时间尽快到达出行起点,一般会将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上车点确定为出行起点,也即历史订单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与用户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在实施中,历史订单信息中包括该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和/或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在历史订单信息中包括该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的情况下,在获取到将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作为初始出行起点的多个历史订单分别对应的历史订单信息后,可以直接在各历史订单信息中获取各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将各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作为候选上车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历史订单信息中包括该历史订单对应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的情况下,在获取到将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作为初始出行起点的多个历史订单分别对应的历史订单信息后,可以将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的上车点,确定为出行起点,并将各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作为候选上车点。
在确定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后,为了节省用户的出行成本,可以通过考虑各候选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在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推荐上车点;除此之外,还可以基于各候选上车点在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在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推荐上车点;其中,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距离相关特征信息、时间相关特征信息、热度相关特征信息、位置相关特征信息、个性化特征信息、成本相关特征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距离相关特征可以反映初始出行起点与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距离,距离相关特征也可以反映初始出行起点或每个候选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距离;例如,距离相关特征可以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与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球面距离、步行距离、骑行距离以及车行距离等中的至少一种;又例如,距离相关特征可以包括初始出行起点或每个候选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车行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初始出行起点和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球面距离、初始出行起点和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步行距离、候选上车点到出行终点的最短车行距离或候选上车点到出行终点的车行距离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初始出行起点和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球面距离为根据初始出行起点和每个候选上车点的经纬度,利用地球球面的弧度计算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每个候选上车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球面距离可以理解为初始出行起点和每个候选上车点在地球表面上最短路径。在一些实施例中,距离相关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初始出行起点到每个候选上车点的预估车行距离、初始出行起点到出行终点的最短预估车行距离、初始出行起点到出行终点的预估车行距离等中的至少一种。
热度相关特征可以反映候选上车点在一定时间段内被确定为指定上车点的频次;热度相关特征可以包括全局热度、局部热度、个性化热度等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全局热度可以反映候选上车点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被多个用户选择为上车点的次数;个性化热度可以反映候选上车点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被某个用户选择为上车点的次数;局部热度可以反映候选上车点在过去一段时间段内被距离初始出行起点一定范围内发单的多个用户选择为上车点的次数。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候选上车点在历史订单上被选择为上车点可以理解为历史订单的发单者选择并设定候选上车点进行发单。也就是说,当某个候选上车点的局部热度的特征值较高时,可以理解为该候选上车点在历史订单上被发单者设定为上车点的次数较多。在一些实施例中,热度相关特征可以包括热度分,例如,全局热度分、局部热度分等,用于定义热度的程度。
时间相关特征可以反映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到达候选上车点的时间、订单时间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时间相关特征可以包括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到达候选上车点的步行时间、服务提供者(即司机)从起始位置到达候选上车点的车行时间、订单所属的当前时间区段(例如,早上、中午或晚上)、或当前天(例如,工作日或非工作日)、或当前季节(例如,夏季或冬季)等中的至少一种。
位置相关特征可以包括候选上车点所属的城市、候选上车点所属的城市的某个区域、某条道路等中的至少一种。
个性化特征用于反映用户对某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喜好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个性化分表示用户对某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喜好程度。用户在历史订单上表现出更频繁地在某一个或某几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用户更喜好在这一个或几个候选上车点上车。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候选上车的个性化分的特征值较高,可以理解为用户在该候选上车点上车的频次较多,反映出用户在历史订单上比较喜爱在该候选上车点上车。
成本相关特征可以包括用户步行成本、顺路成本等中的至少一种。顺路成本可以反映司机到每个候选上车点接驾的顺路程度以及用户步行到每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顺路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顺路性分表示顺路成本,即反映司机到每个候选上车点接驾的顺路程度以及用户步行到每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顺路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候选上车点的顺路性分较高,可以理解为该候选上车点既能够保证司机能够较为顺路而尽可能少绕路地驾车到达该候选上车点,又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较为顺路而尽可能少绕路地步行到达该候选上车点。步行成本可以反映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步行到候选上车点的难易程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步行分表示步行成本。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候选上车点的步行分较高,可以理解为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步行到该候选上车点较为容易;步行成本越高时,步行分对应地越低。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总评分表示成本特征,即反映司机和用户到候选上车点的便利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候选上车点的总评分较高,可以理解为该候选上车点既能够保证司机能够较为便利地驾车到达该候选上车点,又能够保证用户能够较为便利地步行到达该候选上车点。示例性的,步行成本可以根据局部热度、步行距离和球面距离来确定;步行分可以根据步行成本来确定,顺路性分可以根据步行分、最短车行距离和车行距离来确定;总评分可以根据局部热度、局部热度分、步行分、个性化分和顺路性分来确定;对于其中的个性化分,其可以根据步行分和个性化热度来确定,个性化热度反映用户在历史订单上对于在每个候选上车点上车的次数。
这里,具体的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即下述提及到的特征信息集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下述分别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到的两种确定推荐上车点的方法进行描述:
B1、从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择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
在具体实施中,出行成本与路线距离成正相关,一般路线距离较短,该路线距离对应的订单价格相对较低,则出行成本较低;因此,在确定多个候选上车点之后,可以根据各候选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在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以实现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目的。
B2、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其中,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用于基于各候选上车点对应的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确定各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该排序信息用来指示按照各候选上车点被选择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进行排序的排序结果;一般排序在前的候选上车点被选择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大于排序在后的候选上车点被选择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减少计算量,提高推荐上车点的确定效率,可以将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输入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确定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并针对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从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对应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
在训练上述上车点推荐模型时,可以获取多个历史订单,并确定每个历史订单对应的各个候选上车点的特征信息集合,以及各个历史订单对应的实际上车点,基于每个历史订单对应的各个候选上车点的特征信息集合,以及该历史订单对应的实际上车点,对上述上车点推荐模型进行训练。
其中,特征信息集合表示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具体的针对特征信息集合的描述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对多个维度下的特征信息的描述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这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此处不做具体限制,例如可以选取排序在前的30各候选上车点。
示例性的,若确定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包括1000个,则在这1000个候选上车点分别对应的历史订单信息中,确定各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即距离相关特征信息、时间相关特征信息、热度相关特征信息、位置相关特征信息、个性化特征信息、成本相关特征信息等中的至少一个);将各候选上车点对应的距离相关特征信息、时间相关特征信息、热度相关特征信息、位置相关特征信息、个性化特征信息、以及成本相关特征信息输入到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中,确定各候选上车点按照各候选上车点被选择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的排序结果,由于排序靠前的30个候选上车点被选择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选取排序靠前的30个候选上车点,以从该排序靠前的30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即针对排序靠前的30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以在排序靠前的30个各候选上车点中,确定对应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推荐上车点,从而实现节省用户出行成本的目的。
在基于上述S102,确定推荐上车点后,可以基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车点推荐方法中的S103,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详见下述描述:
S103、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其中,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来指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这里,可以基于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更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具体的可以将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作为更新后的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即将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初始出行起点。
在具体实施中,在基于上述S102,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后,为了使用户明确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以提示用户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前,判定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以在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其中,展示条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述C1~C2中的至少一种:
C1、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
其中,线路距离与订单价格成正比,一般线路距离越长,订单价格越高,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线路距离表征订单价格。
这里,可以通过线路距离,反映订单价格,从而进一步确定价格优惠幅度,即在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表征基于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指示的出行终点,生成的订单对应的订单价格、与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和出行终点信息指示的出行终点,生成的订单对应的订单价格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价格差值,即选取推荐上车点作为出行起点时,价格优惠幅度符合预设优惠幅度,则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
其中,预设阈值、预设价格差值、以及预设优惠幅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C2、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
这里,可以获取将推荐上车点作为初始出行起点或出行起点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在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确定未完成订单数量、以及历史订单总数量;基于未完成订单数量和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确定该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其中,预设取消率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反映该推荐上车点对应的订单完成率的折损;当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大于或等于预设取消率阈值时,表征推荐上车点的订单完成率的折损大于预设折损阈值,即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到达该推荐上车点的过程中取消订单的概率较大,因此该推荐上车点不满足展示条件,无需将该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等相关内容展示给用户;反之,当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时,表征推荐上车点的订单完成率的折损小于预设折损阈值,即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到达该推荐上车点的过程中取消订单的概率相对较小,因此该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可以将该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等相关内容展示给用户。其中,该推荐上车点对应的订单完成率的折损用于表征用户从初始出行起点到达推荐上车点的过程中取消订单的概率;预设折损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在基于上述C1~C2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这里,在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后,为了使用户明确推荐上车点的作用,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确定推荐上车点、且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其中,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用于指示推荐上车点的作用,以引导用户选择;该提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信息、符号信息、图片信息、语音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提示信息可以以气泡或者选择触控框等中的至少一种形式展示,具体的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具体的展示有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a所示,图2a中示出文字信息“选择推荐上车点只需付11.25元”、以及气泡形式展示的文字信息“选择推荐上车点具有优惠”的提示信息;图2a中还示出基于出行信息中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和出行终点信息指示的出行终点生成的行程路线信息;此外,图2a中还示出选择不同类型的车辆对应的订单价格、以及默认的付款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后,除了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外,还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推荐上车点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在确定推荐上车点、并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除了展示用于提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的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还展示用于提示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具体的展示有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以及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b所示,此处图2b中相关信息的描述与图2a类似,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节省出行信息展示页面的展示空间,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不是一直展示在页面上的,在确定用户从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和/或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则需要向用户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反之,在确定用户选择过推荐上车点或者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已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则不再向用户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D1、若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示例性的,获取用户的历史订单信息,基于历史订单信息,确定各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是否为该历史订单对应的推荐上车点,在确定不存在出行起点为推荐上车点的历史订单的情况下,确定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此时,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反之,在确定存在出行起点为推荐上车点的历史订单的情况下,确定用户在历史订单中选择过推荐上车点,此时不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D2、在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其中,预设次数阈值表示推荐点上车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的最大值,该预设次数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示例性的,确定为用户展示的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在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选择;反之,在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已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不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确定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后,确定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在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在确定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不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后,若用户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选择推荐上车点作为出行起点后,可以基于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生成新的行程路线信息,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新的行程路线信息,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用户确定将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行程路线信息;其中,行程路线信息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推荐上车点到达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除了展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推荐上车点到达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之外,还可以在行程路线信息上展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以提示用户从用户当前位置到达推荐上车点的路线。
示例性的,用户根据图2a中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的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选择推荐上车点作为出行起点后,用户端基于用户当前所在位置、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出行终点信息,生成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推荐上车点到达出行终点的行程路线信息,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更新展示该行程路线信息;具体的进行更新展示行程路线信息后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如图2c所示,图2c中示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以虚线的形式示出从用户当前位置到达推荐上车点的位置的路线、并以实线的形式示出从推荐上车点的位置到达出行终点的路线;图2c中还示出用于查看行程路线信息的路线查看触控控件,以及用于查看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的推荐上车点查看触控按钮;用户在触发图2c中的推荐上车点查看触控按钮后,可以在行程路线上直接查看到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具体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c所示;此外,用户在触发图2c中的路线查看触控控件后,以实线的形式将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推荐上车点到达出行终点的路线展示给用户,具体的展示有行程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d所示;此外,图2c或图2d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还展示选择不同类型的车辆对应的订单价格、以及默认的付款方式、以及用于对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进行确认的确认触控控件。
在具体实施中,在更新展示出行路线信息之后,响应于用户针对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的确认操作,在用户确认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推荐上车点的上车路线信息。
示例性的,用户在图2c或图2d中触发用于对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进行确认的确认触控控件后,用户端接收到用户对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的确认信息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从用户当前位置前往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具体的展示有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e所示;图2e中示出用户当前位置、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以虚线形式示出的从用户当前位置到达推荐上车点的位置的路线、以及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以及用于提示用户确认推荐上车点的指示信息、以及推荐上车点确认触控控件;该用于提示用户确认推荐上车点的指示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文字指示信息、符号指示信息、图片指示信息、语音指示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图2e中示出“确认推荐上车点步行100米节省3.5元”的文字提示信息;图2e中还示出用于对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进行调整的调整触控按钮。
在具体实施中,响应于用户针对推荐上车点的确认操作,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目标订单信息。
示例性的,用户在图2e中触发推荐上车点确认触控控件,用户端接收到针对推荐上车点的确认信息,并基于推荐上车点所在位置、以及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该目标订单信息,使服务器将该目标订单分配给相应的司机端,以使司机端根据目标订单信息接送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在展示有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拖动上车点标识,并且在用户拖动上车标识时,会基于用户的拖动操作生成新的上车路线信息。
这里,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更新后的上车路线信息时,依旧展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实施中,在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之前,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上车路线信息。
其中,上车点标识用来指示上车点所在的位置,该上车点标识的展示形式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大头针、指示牌等中的指示一种;该上车点标识中包括上车点说明文字信息、图标信息等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的,用户在展示有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拖动上车点标识,用户端响应于用户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基于用户当前位置、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生成新的上车路线信息,并更新展示的上车路线信息;此外,依旧可以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
示例性的,图2e中示出以大头针形式展示的指示在“推荐上车点”的上车点标识,用户在图2e中拖动上车点标识到位置点1所在的位置,用户端基于用户当前位置、以及位置点1所在的位置,生成新的上车路线信息,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新的上车路线信息,并在位置点1处展示上车点标识,此外,依旧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以及推荐上车点对应的标签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低价”);具体的展示有更新后的上车路线信息的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可以如图2f所示。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后,可以基于出行信息,从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如此,通过考虑上车点与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可以为用户推荐更加合理的上车点,在节省路线距离的同时,提高出行效率、降低出行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3所示,包括:
S301、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
其中,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
S302、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用户的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
S303、判断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
S304、在确定出行信息不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后,不进行上车点推荐。
S305、在确定出行信息满足上车点推荐推荐条件之后,基于出行信息,从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S306、判断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
S307、在确定推荐上车点不满足展示条件之后,不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
S308、在确定推荐上车点满足展示条件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S309、确定用户是否在历史订单中选择过推荐上车点。
S310、若用户在历史订单中选择过推荐上车点,不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S311、若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判断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是否达到预设次数阈值。
S312、确定推荐上车点的展示次数达到预设次数阈值,不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S313、确定推荐上车点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中展示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并执行S314或执行S318。
S314、响应于用户针对推荐上车点的选择操作,将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行程路线信息。
S315、在用户确认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
S316、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上车路线信息;且展示推荐上车点所在的位置。
S317、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推荐上车点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目标订单信息。
S318、响应于未接收到用户针对推荐上车点的选择操作,将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相距最近的位置点,确定为默认上车点,并基于默认上车点、以及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目标订单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针对上述S301~S318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见本公开实施例S101~S103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上车点推荐方法对应的上车点推荐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上车点推荐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车点推荐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模块402,用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处理模块403,用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为确定模块402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的:获取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其中,所述历史订单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将所述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的出行起点,作为所述候选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择与所述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或者,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在执行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将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输入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确定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其中,排序在先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大于排序在后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并针对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从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对应的所述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1在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处理模块403,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将所述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所述推荐上车点到达所述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403,在执行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之后,还用于:在所述用户确认所述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订单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403,在执行所述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之前,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所述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所述上车路线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模块401在执行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确定模块402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前,还用于:判断所述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确定模块402在执行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时,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出行信息满足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所述用户针对所述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预设服务类型;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并非目标场所的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有可停靠位置;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在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自动定位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者等于第六阈值;所述定点率为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与已完成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其中,所述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推荐上车点和/或默认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默认上车点为基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确定的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出行起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2在执行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之后,处理模块403在执行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前,还用于:判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所述处理模块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时,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满足所述展示条件之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展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所述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403在执行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后,还用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处理模块403在执行所述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时,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或者,在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所述存储器52存储有处理器5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51执行时,处理器51执行下述步骤:
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上述存储器52包括内存521和外部存储器522;这里的内存5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5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5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51通过内存521与外部存储器522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指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考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任何能实现上述上车点推荐方法的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全部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的形式体现,该软件产品可以被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通过包含的计算机指令使得相关设备或处理器执行上述上车点推荐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
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
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为根据以下步骤确定的:
获取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匹配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其中,所述历史订单信息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初始出行起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
将所述多个历史订单信息中的出行起点,作为所述候选上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包括:
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中,选择与所述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或者,
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从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包括:
将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特征信息集合输入预先训练的上车点推荐模型,确定所述多个候选上车点对应的排序信息;其中,排序在先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大于排序在后的候选上车点作为实际上车点的概率;
选取排序在前的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并针对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的每个候选上车点,计算该候选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
从所述预设数量个候选上车点中,选取对应的所述路线距离最短的候选上车点作为所述推荐上车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出行信息对应的行程路线信息;
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用户确认将所述推荐上车点作为更新后的出行起点之后,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为从用户当前位置经过所述推荐上车点到达所述出行终点的路线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展示的所述行程路线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用户确认所述更新后的行程路线信息后,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上车路线信息;
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生成目标订单信息,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订单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从当前位置前往所述推荐上车点上车的指示信息之后,在接收到用户的确认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针对上车点标识的拖动操作,将拖动操作停止时所述上车点标识所在的位置,作为新的出行起点的位置,并更新所述上车路线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出行信息是否满足上车点推荐条件;
所述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包括:
在确定所述出行信息满足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之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点推荐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所述用户针对所述出行信息选择的服务类型包括预设服务类型;
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地理位置并非目标场所的位置;
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有可停靠位置;
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初始出行起点、与所述用户的当前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在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为通过自动定位得到的情况下,自动定位的定位精度大于预设定位精度阈值;
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对应的多个历史订单信息满足目标条件,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三阈值;
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小于第四阈值;
历史订单均价小于第五阈值;
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定点率大于或者等于第六阈值;所述定点率为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数量与已完成历史订单总数量的比值;其中,所述目标已完成历史订单对应的出行起点与推荐上车点和/或默认上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阈值;所述默认上车点为基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确定的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指示的出行起点所在的位置距离最近的上车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之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是否满足展示条件;
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包括:
在确定所述推荐上车点满足所述展示条件之后,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展示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基于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所述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与基于所述推荐上车点和出行终点信息确定的线路距离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
所述推荐上车点对应的历史订单取消率小于预设取消率阈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用于提醒用户选择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包括:
若所述用户在历史订单中未选择过推荐上车点,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或者,
在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的展示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阈值的情况下,在所述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提示信息。
15.一种上车点推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出行信息;所述出行信息中包括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和出行终点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出行信息,从与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对应的多个候选上车点中,确定推荐上车点;其中,所述推荐上车点与所述用户的出行终点之间的路线距离满足预设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在出行信息展示页面展示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所述推荐上车点的位置信息用于更新所述出行信息中的所述初始出行起点信息。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
18.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车点推荐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5762.8A CN116263797A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PCT/CN2022/107578 WO2023109128A1 (zh) | 2021-12-15 | 2022-07-25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系统、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5762.8A CN116263797A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63797A true CN116263797A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22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35762.8A Pending CN116263797A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63797A (zh) |
WO (1) | WO202310912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1818A (zh) * | 2023-10-25 | 2024-07-30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车点推荐方法及交互方法 |
CN118552380A (zh) * | 2024-05-16 | 2024-08-27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车点推荐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44942B (zh) * | 2023-07-24 | 2023-10-24 | 山东车拖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拖车业务自动匹配方法 |
CN118446387A (zh) * | 2023-08-02 | 2024-08-06 | 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上车点推荐方法及装置 |
CN118413808B (zh) * | 2024-04-08 | 2025-03-04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1081A (zh) * | 2020-08-10 | 2020-11-13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及系统 |
CN112711720B (zh) * | 2020-12-31 | 2024-08-13 | 广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降低出行成本的上车点推荐方法及系统 |
CN113313302B (zh) * | 2021-05-26 | 2022-12-20 | 广州宸祺出行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当前定位的更优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11535762.8A patent/CN1162637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25 WO PCT/CN2022/107578 patent/WO202310912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11818A (zh) * | 2023-10-25 | 2024-07-30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车点推荐方法及交互方法 |
CN118552380A (zh) * | 2024-05-16 | 2024-08-27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上车点推荐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09128A1 (zh) | 2023-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6263797A (zh) | 一种上车点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
JP7463109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配車サービスの選択肢の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リスト | |
US10629078B1 (en) | Method, system and product for vehicle placement | |
JP5931108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A2961928C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of managing parking space occupancy | |
JP5549125B2 (ja) | 広告情報提供サーバとその移動体端末 | |
US20020072848A1 (en) | Landmark update system and navigation device | |
CN110741405B (zh) | 用于提供费用分摊运输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 |
US9759571B2 (en) | Navigation system and navig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device | |
JP7389211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配車サービスに関するストリートレベル画像の提供 | |
CN108955703B (zh) | 导航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KR101886966B1 (ko) | 맞춤형 여행계획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서버 | |
WO2020096584A1 (en) | Providing navigation instructions to one device in view of another device | |
JP2018194471A (ja) | ライフログを利用した経路案内システム及び経路案内方法 | |
JP6121025B2 (ja) | ナビゲーションサーバ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1815344A (zh) | 汽车加油推荐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59176B (zh) |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242711A (zh) | 信息提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2013185859A (ja) | 情報提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 |
US20240428144A1 (en) | A method for booking an electrical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and a method of managing electrical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at a commercial parking location | |
JPWO2013008276A1 (ja) | 情報提示装置および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 |
JP2019132776A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7420527B2 (ja) | 情報端末、情報提供装置及び情報提供システム | |
JP2011002318A (ja) | 駐車場情報提供装置 | |
EP263186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ching spaces using a space of interest (SO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1203 Address after: Room 501, 5th Floor, Building A, No. 6 Tangjialing North Ri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Applicant after: Ditu (Beij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0089 building 34, courtyard 8, Dongbeiwang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