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62235A -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 Google Patents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235A
CN1162235A CN97102712A CN97102712A CN1162235A CN 1162235 A CN1162235 A CN 1162235A CN 97102712 A CN97102712 A CN 97102712A CN 97102712 A CN97102712 A CN 97102712A CN 1162235 A CN1162235 A CN 11622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hannel
matrix
throw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2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102C (zh
Inventor
王龙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971027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102C/zh
Publication of CN11622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2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10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10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Circuit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视机外附设独立的或组装于电视机内的或组装于有线电视选台器内的或组装于任何其它装置内的电视机信道选编器装置,可供任何电视机信号接收系统使用,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录放像机或有线电视选台器、录放像机等接插头座,可接驳一台或多台电视机等接收器,具有对录、转录、选录、选视、还原信道录或视,任意插接天线、有线、闭路、录(放)像机、影碟机、卡拉OK机、游戏学习机等任意多重信道之任意选编功能。

Description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接驳于电视机等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之前的多重信道选择编辑接驳传递之装置。
传统的电视机,目前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包括全制式多画面电视机在内,其信号源信道输入系统都表现为单纯化模式,其中部分具有多信道输入系统的电视机也是CA方式和AV方式分别单独设置,唯一的天线接插头座也只有唯一的固定选择,而且AV方式一般只有一组录放像机输入、输出接插头座,而且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独立附设于电视机之外的多重信道输入、输出装置问世。另外,目前不同种类与制式的有线电视选台器其功能也只是单纯的对有线电视电缆中不同频道的信号做固定频道的输出之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接驳于任何电视机等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之前的多重信道选择编辑接驳传递装置,该装置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系列型号构成,不同方式即:独立附设于电视机之外的方式,或在电视机内组装为一体的方式,或在有线电视选台器内组装为一体的方式,或在其它任何装置内组装为一体的方式。不同系列型号表现为:手动控制开关不同系列型号,或遥控开关不同系列型号,或手动、遥控兼容型号,或其中均包含搜索功能控制开关不同系列型号。该装置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录放像机或有线电视选台器、录放像机等接收发生器接插头座,以及一组或二组及其以上电视机信号接收系统等接收器接插头座。具有对录、转录、收录、收视,通过有线电视选台器录或视,还为原始信号源信道及其传输的频道与信号之录或视,或可同时并联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器等信道选编功能,同时可插接并选编驳接天线、有线、闭路、录(放)像机、影碟机、卡拉OK机、游戏学习机、电脑、音响等任意音像输出多重信道等功能。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利用任何种类和制式的开关和可供天线、有线、闭路、录(放)像机、影碟机、卡拉OK机、游戏学习机、电脑、音响等任意CA或AV或天线等音像输出多重信道任选前置接插头座,并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录放像机等接收发生器接插头座,以及一组或两组及其以上电视机等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接插头座或连接端子,其中前置录放像机接插头座可让位给并更换为有线电视选台器使用;采用主、回电路双回路双掷、或多掷、或单掷开关逻辑矩阵;线路布局采用在每2个或2个以上信道或门或和与门联动的方式构成选择编辑接驳传递网络等的方法和原理,使其前置具有多重信道兼容性和任意插接性,后置可插接任意种类与制式的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发生器,或/和接收器,在总后置中设置接一组或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整机具有任意选编驳接任意多重信道之功能。其产品以独立附设于电视机之外,或在电视机内组装,或在有线电视选台器内组装,或在任何其它装置内组装等不同方式和以手动控制开关,或遥控开关,或手动控制与遥控兼容开关,或其中均包括具有搜索功能的开关在内的任何种类和制式的控制开关不同系列型号的方式或方法所制成,可供任何电视机信号接收系统等接收器任意选编驳接任意多重信道之用。该装置的印刷线路或微电子线路、或集成线路等线路布局采用同源信道主、回电路在保证绝缘的前提下,尽量并行;非同源信道则正极两两相邻,负极两两相邻;在非同源信道无法避免正、负极并行处,采用主电路正极和回路负极之间夹一条金属线隔离屏蔽,或者将其中的一条线路用绝缘导线替换并做跨越式连接的方法而制成。以实现对任意多重信道的任意选择编辑接驳传递,并保证音像信号传输质量的不失真或高保真,不用或尽量不用其它藉以增强或矫正电子信号传输质量的元器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前、后置双掷并后置或门、与门联动多重信道选编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按图1电路原理绘制的手动控制开关多重信道选编器印刷线路示意图。
图3是前、后置多掷并后置输出双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4是前、后置单掷并后置输出双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1之前、后置双掷方式多重信道选编器附加的两组及其以上并联接收器输入信道接插头座及其选编矩阵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3或图4之前、后置多掷或单掷方式多重信道选编器附加的两组及其以上并联接收器输入信道接插头座及其选编矩阵电路原理示意图。
参照附图:由于本分明采用的是主、回电路双回路方式,在电路原理示意图中,回路的形式与走向和主电路的相同,故图中均只画出主电路,回路一律从略不画出,在此说明,不另解释。以下图形和字母分别代表:
Figure A9710271200081
与“H”为信号源及其信道: 与“ZH”为接收发生器,即录放像机或有线电视选台器等,其中的“Z”为输入端,“h”为输出端: 与“Z”为接收器即电视机等信号接收系统。其它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均与工具教科书中的一致,不另说明。另外规定,由CA、AV或天线等固定式插接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和装置内部逻辑通道与开关等构成多重信道选编器的前置,由接收发生器和接收器等输入、输出信道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和装置内部的逻辑通道与开关等构成多重信道选编器的后置。
参照图1:H1、H2、H3和H4为四组任意外接信号源及其输出信道,通过其各自接插头座X1、X2、X3和X4与多重信道选编器做固定式插接。前置开关S1和S2的掷位均以实位形式分别和X1、X2以及X3、X4连接,通过采用两两择其一的双掷或门选编,形成了新的虚位或门双掷拉(7)与(12),即前置开关S1的刀又做了紧邻其后或门选编驳接开关S3(11)的一侧虚位掷位(7),前置开关S2的刀则做了紧邻其后或门选编驳接开关S3(11)的另一侧虚位掷位(12)。其形式也可表现为刀与虚位掷位的串联。所谓虚位掷位是指相对于实位掷位是同外接信道直接相连而不与外接信道直接相连而言的,以下相同不再说明。这种通过每两个信道择其一的或门选编方式,选编外接信道并驳接向后传递的方法,原理上,可使前置的容量和种类达到任意多,而不论其是CA方式之有线、闭路或天线等,或AV方式之录(放)像机、影碟机、卡拉OK机、游戏学习机、电脑、音响等(图中均未画出),按这种方式汇总为总前置(11)。总前置(11)是总前置开关S3之刀,其两侧的虚位掷位(7)与(12)是由其紧邻前置开关S1和S2的刀分别构成,由总前置开关S3的刀(11)与其紧邻后置开关S4的刀串联的形式(8),而将前置选编的信道驳接给后置开关S4的两侧任意掷位,一侧为实位掷位与前置接收发生器ZH1的输入接插头座X5(1)相连,另一侧为虚位掷位,该掷位的构成方式为和向下接驳传递信道的开关S5的虚位掷位共用或串联(5),而后置中的前置接收发生器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X6(2)与开关S5的另一侧实位掷位相连,开关S4与S5采用或门和与门联动(3)的方式,通过二者之刀的联动,要么将总前置(11)的信道选编驳接给接收发生器2H1之接收端接插头座X5(1),并通过其输出端接插头座X6(2)选编驳接给开关S5的刀上;要么将总前置(11)的信道通过联动开关S4与S5的共用或串联的虚位掷位(5)接驳传递给开关S5的刀上,开关S5的刀与紧邻后置开关S6的刀串联(9),以实现向后接驳传递。开关S6与开关S7也采用和开关S4与开关S5相同的联动方式(4),而开关S6的刀因与开关S5的刀串联(9),所以构成了双重或门和与门联动选编驳接信道矩阵,从而使该多重信道选编器具有了,要么将前置接收发生器ZH1输出的信道通过其接插头座X7(13)选编驳接给接收发生器ZH2,并通过其输出端接插头座X8(14)与开关S7(10)的实位掷位的连接和通过开关S7的刀(10)与接收器Z的输入接插头座X9的连接而进入接收器Z;要么将前置接收发生器ZH1输出的信道,通过联动开关S6与S7的共用或串联的虚位掷位(6),经总后置开关S7之刀(10)而与接收器Z之接插头座X9相连;而总前置(11)选编的原始信道及其频道与信号,则又要么通过开关S4与S5(3)和开关S6与S7(4)的双重或门或与门联动,选编驳接给后置接收发生器ZH2,并通过ZH2的输出端而进入接收器Z;要么通过开关S4与S5(3)和开关S6与S7(4)的双重或门或与门联动,选编驳接给开关S6与S7(4)的共用或串联的虚位掷位(6)而直接进入接收器Z等多重信道的选择编辑接驳传递之功能。原理上,在后置中,接收发生器前置矩阵组合中的每一组联动开关S4与S5(3)或S6与S7(4),各自的实位掷位分别与对应的接收发生器ZH1或ZH2的接收端(1)或(13)以及输出端(2)或(14)的连接,各自的另一侧虚位掷位采用共用分置或串联(5)或(6)的形式,以及每相邻后置或门和与门联动开关与其紧邻前置开关之间通过刀与刀的串联(8)或(9)而构成的联动或门、与门选编信道功能(3),或双重联动或门、与门选编信道功能(3)-(4),或多重联动或门、与门选编信道功能(图中未画出)等方法,其外接接收发生器的种类和容量可以达到任意多,并通过总后置联动开关(4)之总后置之刀(10)而完成向终端接收器Z的最后的信道选编驳接。实用中,前、后置接收发生器ZH1和ZH2如都为录放像机,可使该多重信道选编器具有转录等选编功能,而如将前置接收发生器ZH1让位给并更换为有线电视选台器,则该多重信道选编器就具有了对录、通过选台器录或视,不通过选台器直接还为原始信道及其频道与信号之录或视等多重信道选编功能,并且通过总前置中的AV方式的插接而又可实现转录等多重信道选编功能。该多重信道选编器装置可将或门、与门联动开关S4与S5(3)和S6与S7(4)各合为一体复合联动,这样既精简了两个开关,又优化了信道选择编辑接驳传递通道和切换与控制程序。如果不利用开关S4与S5和S6与S7或门和与门联动的方式,而是按程序逐一对各个开关单独操作(图中未画出),也能达到上述目标和效果,只不过在操作程序上麻烦了一些。
参照图1和图2:图2是按照图1电路原理,并优化和变通了一定开关的复合联动线路绘制的手动控制开关双掷主、回线路双回路多重信道选编器印刷线路示意图。该图从左至右的顺序正好和图1的相反,或者也可以和图1的相同(图中未画出),其正、负极性也可以和图2中的相反,即完全颠倒过来(图中未画出)。根据一定开关的特点,将主、回线路双回路双掷复合联动开关(3)和(4)中各自的后置(9)之开关S5和(10)之开关S7优化变通为原来各自的刀所连接的对象不变,但是将刀的位置变成了掷位与各自的原图1中的虚位掷位(5)和(6)分别并联出新的现图2中的掷位(57)和(58),原各自开关中的与接收发生器ZH1和ZH2各自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2)和(14)相连的原实位掷位变成现新组合开关的刀(53)和(54),并另为其分别设置空位掷位(55)和(56),其整体功能和效果同原图1中的复合联动开关(3)和(4)的完全相同。其它说明点:(1)、(7)、(8)、(11)、(12)、(13)和图1中的相同,在此不再说明。
参照图2:从右至左,X9为接收器终端即电视机等信号接收系统Z之信道输入正、负极接插头座;X1、X2、X3、X4为H1、H2、H3、H4即CA(有线)或AV(发生器)或天线等信号源输出信道之正、负极接插头座;X5和X6分别是前置接收发生器即前置录放像机或有线电视选台器之信道输出端ZH1h正、负极接插头座和信道输入端ZH1z正、负极接插头座;X7和X8分别是后置录放像机等信道输出端ZH2h正、负极接插头座和信道输入端ZH2z正、负极接插头座。S1、S2、S3是前置双掷主、回线路矩阵开关;S4和S5是后置中双重或门、与门双掷复合联动主、回线路开关S4、S5和S6、S7中的前置复合联动开关,合为一体;S6和S7是双重或门、与门复合联动双掷主、回线路开关S4、S5和S6、S7中的后置复合联动开关,合为一体。总前置S3(11)选编的信道驳接给开关S4,而开关S4与开关S5的复合联动,或者将该信道选编驳接给前置接收发生器之信道输入接插头座(1),并通过其信号输出接插头座(2)经S5之刀(53)进入其并联的掷位(57)再进入开关S6之刀;或者将该信道选编驳接给并联的掷位(57),再进入开关S6之刀。而开关S6与开关S7采用相同的复合联动方式,要么将接驳传递开关S6之刀的信道选编驳接给后置接收发生器之信道输入接插头座(13),并通过其信道输出接插头座(14)经S7之刀(54)进入其并联的掷位(58),并经掷位(58)与终端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X9的连接而进入终端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要么将该信道选编驳接给并联的掷位(58),再经掷位(58)与终端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X9的连接而进入终端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
参照图2:印刷线路(或微电子线路、或集成线路等,图中均未画出)的线路布局采用同源信道主、回线路(15)、(16)、(17)、(18)、(19)等处在保证绝缘的前提下,尽量并行,非同源信道主电路正极(或回路负极,图中未画出)(20)、(22)等处两两相邻,回路负极(或主电路正极,图中未画出)(21)等处两两相邻,即某甲信道同某乙信道的主电路正极(或回路负极,图中未画出)(20)相邻,某乙信道同某丙信道的回路负极(或主电路正极,图中未画出)(21)相邻,某丙信道同某丁信道的主电路正极(或回路负极,图中未画出)(22)相邻……以此类推,按此原则安排矩阵平面线路板面之设计,用这种方法来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信道因信号而产生的电容、电感或电位差场效应等电磁干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同源信道主、回线路正、负极自激藕合场效应,化上述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信号的传输既不失真又畅通无阻,从而既节省了任何其它为增强或矫正音像信号传输质量而附加的电子元器件,又能达到音像信号传输质量的高保真目标,同时尽可能地优化了线路的布局,节省了原材料。在非同源信道主、回线路(正、负极)无法避免并行的板面部位,采用在该主、回线路之间夹一条金属屏蔽线(23)的方法加以隔离屏蔽,或采用绝缘导线替换其中的一条线路(图中未画出)做跨越式连接的方法,以实现同上述基本相同的效果和目标。另外,印刷线路板上各开关的焊脚以在板的背面为好,因其既干净易焊接,又可防止过大的焊点引起短路。
参照图3:图3是前、后置多掷并后置输出双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电路原理示意图,图中H1、H2、H3、H4、H5、H6代表任意种类和数量的AV或CA、天线等外接信号源信道,通过其各自在矩阵中的接插头座X1、X2、X3、X4、X5、X6与前置多掷开关S1(30)各自对应的实位掷位相连接,并与前置开关S1(30)上的各实位掷位共同的唯一之刀(31)构成多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的总前置,总前置任意选编前置中的任意一条外接信道通过后置多掷开关S2(33)之刀(32)的串联而接驳传递给后置,前置的这种构成方式,在原理上,其容量和种类可以任意多。和前置相似,后置开关S2(33)之刀(32)也是唯一的各掷位共同的,其实位掷位分别与后置中前置接收发生器组合ZH1、ZH2、ZH3和终端接收器Z各自的输入信道在矩阵中的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X7、X9、X11、X13相连接。前、后置多掷开关S1(30)和S2(33)各自的刀(31)和(32)串联,但不联动,分别对各自的掷位做任意选编驳接。从而实现将前置任选之外接信道驳接给后置任选之接收发生器或接收器各自的输入信道在矩阵中的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后置中的接收发生器以下述方式组合成为后置中的前置矩阵并向后置接收发生器ZH3和终端接收器Z选编驳接信道,即:前置接收发生器ZH1或ZH2的输出信道通过接插头座X8或X10和其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3或S4之刀(24)或(25)连接,其各自的一侧实位掷位都是和紧邻后置接收发生器ZH2或ZH3在矩阵中的共同后置开关S2(33)与各自的输入信道接插头座X9或X11相连的各自的实位掷位以分置并联(27)或(28)的方式构成,可将前置接收发生器ZH1和/或ZH2输出的信道通过其各自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3和/或S4任意选编驳接给后置接收发生器ZH3,或通过虚位掷位旁路(29)-(34)而与终端接收器2驳接,或其它不同组合选编驳接形式。其各自的另一侧虚位掷位是以分置并联(29)的方式构成,并通过连接导线串联(34)的方式而与紧邻终端接收器Z的后置接收发生器ZH3的通过接插头座X12而相连的输出信道终端总后置(35)的分支双掷开关S5(36)的实位掷位(26)相对应的一侧虚位掷位串联,这种既并联又串联,既兼容又分设的虚位掷位旁路形式(29)-(34)可将前置接收发生器ZH1和/或ZH2输出的信道通过其各自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3和/或S4任意选编驳接给终端接收器Z。该多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的总输出即终端接收器Z的总输入(35)是以分支并联的方式构成,即以和后置终端接收器Z的输入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X13相连的后置开关S2(33)的实位掷位为一侧分支,以前置接收发生器矩阵总输出开关S5(36)的刀为另一侧分支,二者并联构成矩阵的总输出(35)经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X13输出矩阵。该多重信道选编器后置中的接收发生器组合成后置中的前置矩阵的方式,在原理上可使该组合中的接收发生器的容量和种类达到任意多(图中未画出)。实用中,后置中的前置接收发生器矩阵保留两组就足够使用,因此接收发生器ZH1或ZH2接插头座及其矩阵中的开关S3或S4和其附属的部分虚位旁路掷位和实位掷位可任意取消一组,并让位给紧邻后置而与原紧邻前置做相同方式的连接(图中均未画出)。
参照图3和图4:图4中后置中的前置接收发生器矩阵组合方式以及向后置接收发生器ZH3和/或终端接收器Z选编驳接信道的方式和各接收发生器信道输出系统逻辑矩阵及其功用和图3中的完全相同,不再重复说明。图4中的其余前、后置电路是由图3的前、后置多掷方式改变为前、后置单掷并各自联动的方式而来,即前置由单刀单掷开关S1、S2、S3、S4、S5、S6的刀并联并且联动组合而成(37),也可采用非联动形式(图中未画出),其各自的实位掷位分别与外接信号源信道H1、H2、H3、H4、H5、H6在矩阵中的各自接插头座X1、X2、X3、X4、X5、X6相连,相当于图3中的前置开关S1(30),其所代表的容量和种类在原理上和图3的一致,不再说明。后置由单刀单掷开关S7、S8、S9、S10的刀并联并且联动组合而成(38),也可采用非联动形式(图中未画出),相当于图3中的后置开关S2(33),其各自的实位掷位所连接之外接信道同图3中的完全相同,不再重复说明。前、后置之间各自并联的刀串联,呈在一条导线上前后依次连接各开关之刀之形式,该导线使前、后置呈串联状态而分别选编驳接各自所对应的外接信道及其在矩阵中的实位掷位。不论前、后置单刀单掷开关组合是否采用联动的方式,一般都要求其中各自组合中的任一开关之刀与其对应的掷位驳接后,各自组合中的其它所有开关之刀都应与其各自对应的掷位离断,因为如果前、后置中各自所有的开关或其中的部分开关同时驳接,那么不同的信道中的相同的信号会因相位角的不同而产生图象等的重叠或阴影。
参照图1、图2和图5:图5是图1和图2之双掷多重信道选编器在矩阵的后置中又并联出的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并赋于其选编信道功能之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原理采用和图1、图2中的接收器Z在矩阵中的输入开关S7(10)相同的或门选编功能,但又可以不同步,即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ZH2的输入前置开关S5和S6之刀与刀的串联处(9)引一条导线(39)在结合点(41)或/和(42)处连接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a或/和Zb与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a或/和Sb的各自的一侧虚位掷位;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ZH2的输出信道通过其接插头座X8与矩阵中的后置开关S7(10)的实位掷位相连接处,引一条导线(40)在结合点(43)或/和(44)处连接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a或/和Zb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a或/和Sb的各自的另一侧实位掷位;双掷开关Sa或/和Sb的刀分别与接收器Za或/和Zb在矩阵中的输入接插头座Xa或/和Xb相连,其构成方式和S7(10)的完全相同。从而实现附加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a或/和Zb既可任意选编驳接和接收器Z驳接相同的输入信道,也可以任意选编驳接和接收器Z驳接的不同的输入信道等信道选编功能。按此原理,该矩阵并联任意种类和制式的接收器之容量可任意大,但接收器信道的过多并联有可能因信号的分流而引起信号衰减,则需附设增强信号之元器件,(以上图中均未画出)。另外接收器并联处在矩阵中的结合点也可以改在其它任何部位(图中未画出)。
参照图3、图4和图6:图6是图3和图4之多掷或单掷多重信道选编器在矩阵的后置中又并联出的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并赋于其选编信道功能之电路原理示意图。该电路原理采用和图3、图4中的接收器Z在矩阵中的输入总后置(35)之并联分设开关(36)-(35)-(33)或(36)-(35)-(38)相同的或门选编功能,但又可以不同步,即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ZH3的输出信道通过接插头座X12在矩阵中的总后置(35)的并联分设开关(36)的实位掷位(26)处引一条导线(45)在结合点(47)或/和(48)处连接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c或/和Zd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c或/和Sd的各自的一侧实位掷位;通过在后置中的接收发生器ZH1、ZH2、ZH3在矩阵中的输出开关(24)、(25)和终端接收器Z在矩阵中的输入开关(36)各自的虚位掷位通过导线(34)的连接而成为并联、串联分置、兼容的旁路虚位掷位(29)-(34)中的导线(34)在结合点(46)处延长,而在结合点(49)或/和(50)处连接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c或/和Zd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Sc或/和Sd的各自的另一侧虚位掷位;双掷开关Sc和Sd的刀分别与接收器Zc和Zd在矩阵中的输入接插头座Xc和Xd相连并与同时延长增容的后置开关(33)或(38)的相对应的实位掷位分别并联于(51)或/和(52),其构成方式和终端接收器开关(36)-(35)-(33)或(36)-(35)-(38)的完全相同。从而实现附加并联的两组接收器Zc和Zd既可任意选编驳接和接收器Z驳接的相同的输入信道,也可以任意选编驳接和接收器Z驳接的不同的输入信道等信道选编功能。按此原理,该矩阵并联任意种类和制式的接收器之容量可任意多,但接收器输入信道的过多并联有可能因信号的分流而引起信号衰减,则需附设增强信号的元器件(以上图中均未画出)。另外,接收器并联处,也可以改为矩阵中任何其它部位(图中未画出)。
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如果在上述几种电路中利用现有技术将前、后置所有开关改为或再增加一套遥控开关和/或搜索开关等任意种类和制式的开关(图中均未画出),则该多重信道选编器就具有了遥控选编信道功能和/或搜索选编信道功能等功能。另外,如将两台多重信道选编器联机使用,则可通过有限求无限,实现任意种类、制式和数量的AV(发生器)、CA(有线)或天线等信号源输出信道及其信号在任意种类、制式和数量的接收发生器和/或发生器之间做任意选择、编辑、接驳、传递(图中均未画出)。

Claims (1)

1、一个可接驳于任何种类与制式的电视机等接收器信号接收系统之前的多重信道选编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a、所述之多重信道选编器装置,其特征是,利用任何种类与制式的开关、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采用或门或和与门联动等逻辑矩阵,制成该装置的方法和电路原理,其前置中设置的接插头座可供天线、有线、闭路、录(放)像机、影碟机、卡拉OK机、游戏学习机、电脑、音响等任意CA或AV等方式的音像多重输出信道任意插接,后置中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录放像机或有线电视选台器、录放像机等任意音像接收发生器接插头座,以及一组或两组及其以上电视机信号接收系统等接收器接插头座或连线端子,该矩阵的前、后置均采用每2个或2个以上或门或和与门联动的方式选编驳接信道,将矩阵中前置插接的任意CA或AV等信道任意选编驳接给后置,经过后置不同组合形式的选编驳接而实现对录、转录、收录、收视或通过有线电视选台器录或视,或不通过有线电视选台器直接还为原始信道及其频道与信号之录或视,或可同时并联插接两组及其以上接收器,并也赋于其一定的选编信道之功能等多重信道选编功能,其逻辑矩阵电路原理采用主、回电路双回路双掷或多掷或单掷方式,前、后置均采用或门或和与门联动的方式选编驳接信道,其前、后置双掷方式,前置开关均以实位掷位形式和各外接信道固定插接,采用两两择其一的或门选编前置开关之刀形成新的紧邻其后的或门选编开关的虚位双掷位(7)与(12),用这种方式和原理,前置的容量和种类可以达到任意多,由总前置双掷开关之刀(11)与紧邻后置双掷开关之刀串联(8),构成双掷多重信道选编器的前、后置连接通道,该后置中的接收发生器前置矩阵组合中的每一组联动开关(3)或(4)各自的实位掷位分别与对应的接收发生器的接收端(1)或(13)以及输出端(2)或(14)的连接,各自另一侧虚位掷位采用共用分置或串联的形式(5)或(6),以及每相邻后置联动开关与其紧邻前置开关之间通过刀与刀的串联(8)或(9)而构成联动或门、与门选编功能(3)或双重联动或门、与门选编功能(3)-(4)或多重联动或门、与门选编功能等的方法和原理,可使其外接接收发生器的种类和容量达到任意多,而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的输入前置开关刀与刀的串联处(9)引一条导线(39)在结合点(41)或/和(42)等处连接并联的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各自的一侧虚位掷位,并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的输出信道通过其接插头座在矩阵中的后置开关(10)的实位掷位相连接处,引一条导线(40)在结合点(43)或/和(44)等处连接并联的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各自的另一侧实位掷位,而并联的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的刀分别与其在矩阵中的接插头座相连,其构成方式和终端接收器的总后置开关(10)完全相同,或者并联接收器在矩阵中的结合点也可以改在其它任何部位,其容量和种类可任意多的方法和原理,或者其前、后置多掷方式,前置开关的各实位掷位均与外接信道接插头座相连并与该开关之刀构成总前置(30)-(31),原理上,其容量和种类可达到任意多,后置中和前置相同开关(32)-(33)各自的实位掷位与接收发生器和终端接收器的输入信道接插头座相连,并且前、后置之刀(31)与(32)串联,但不联动,原理上,后置的容量和种类可达到任意多,后置中的接收发生器矩阵组合,通过在与各自输入信道接插头座相连接的实位掷位上并联出与紧邻前置接收发生器输出信道接插头座相连的开关之刀(24)或/和(25)的一侧实位掷位(27)或/和(28)等,后置接收发生器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与矩阵中的接收器终端的后置分开关(35)-(36)的一侧实位掷位相连,而另一侧虚位掷位则由和前置各接收发生器的另一侧虚位掷位以与导线(34)分置并联(29)和串联的形式构成后置虚位掷位旁路(29)-(34),原理上可使该组合中的接收发生器的容量和种类达到任意多,或者如将前、后置多掷方式改为单掷联动的方式(或非联动方式)而其它所有构成方式不变,则其功能与效果与多掷方式完全相同,或者前、后置多掷方式或前、后置单掷联动方式(或非联动方式)的多重信道选编器,也可以在该装置的矩阵中并联任意接收器,即通过在与后置接收发生器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相连的矩阵的总后置(35)的并联分设开关(36)的实位掷位(26)处引一条导线(45)在结合点(47)或/和(48)等处连接并联的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各自的一侧实位掷位,通过在后置接收发生器在矩阵中的各输出开关与终端接收器在后置(35)的并联分设开关(36)的并联、串联、分设、兼容的虚位掷位旁路(29)-(34)上,从结合点(46)处延长导线(34),而在结合点(49)或/和(50)等处连接并联的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各自的另一侧虚位掷位,而并联的接收器,其输入信道通过矩阵中的接插头座而与其在矩阵中的延长而增容的后置开关的实位掷位(51)或/和(52)相连,并在该掷位上分别并联分设并联接收器在矩阵中的双掷开关各自的刀(51)或/和(52)等,其构成方式和终端接收器开关(36)-(35)-(33)或(36)-(35)-(38)的完全相同,在原理上,该矩阵并联后置接收器的种类和容量可任意多,并赋于其一定的选编信道功能,或者上述任何方式的多重信道选编器,均可通过两台及其以上联机的方式,从有限求无限,达到其外接信道的种类和容量的任意多。
b、所述之多重信道选编器装置,其特征是,其产品以独立附设于电视机之外的方式,或以组装于电视机之内的方式,或以组装于有线电视选台器之内的方式,或以组装于其它任何装置之内的方式,或以手动控制开关型,或以遥控开关型,或以手动控制与遥控兼容开关型,或以在上述各种不同型号中又包括具有搜索功能的开关在内的任何种类与制式的开关不同系列型号与方式所制成,其印刷线路(或微电子线路、或集成线路等等)根据一定开关的特点,将主、回线路双回路双掷复合联动开关(3)和(4)中各自的后置开关(9)之刀与刀串联的前置开关之刀和开关(10)之刀优化变通为原来各自连接的对象不变,但刀的位置变成了掷位而与各自原来开关的原虚位掷位(5)和(6)分别并联出新的现掷位(57)和(58),原各自开关中的与接收发生器各自的输出信道接插头座(2)和(14)相连的原实位掷位变成现新组合开关的刀(53)和(54),并另为其设置空位掷位(55)和(56),其整体功能和效果同原复合联动开关(3)和(4)的完全相同,或者其它的线路布局采用同源信道主、回线路在保证绝缘的前提下,尽量并行,非同源信道主电路正极(或回路负极)两两相邻,回路负极(或主电路正极)两两相邻,在非同源信道主、回线路(正、负极)无法避免并行处,采用在该主、回线路之间夹一条金属线的方法加以隔离屏蔽,或采用绝缘导线替换其中的一条线路做跨越式连接,而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信道因信号而产生的电容、电感或电位差场效应等电磁干扰,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同源信道主、回线路正、负极自激藕合场效应,化消极为积极,既节省了电子元器件,又保证了音像信号传输的质量的多重信道选编器的制作方法或其产品。
CN97102712A 1997-02-26 1997-02-26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0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7102712A CN1062102C (zh) 1997-02-26 1997-02-26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97102712A CN1062102C (zh) 1997-02-26 1997-02-26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235A true CN1162235A (zh) 1997-10-15
CN1062102C CN1062102C (zh) 2001-02-14

Family

ID=516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027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2102C (zh) 1997-02-26 1997-02-26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102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8C (zh) * 1998-09-29 2003-02-26 文晔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vcd播放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36706Y (zh) * 1994-08-18 1996-10-02 朱林盛 有线电视z8-z16频道接收器
CN2245314Y (zh) * 1995-06-16 1997-01-15 杨英国 有线电视增补频道接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8C (zh) * 1998-09-29 2003-02-26 文晔科技有限公司 游戏vcd播放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102C (zh) 2001-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9073B (zh) 数字信号切换与分配的菊花链接装置及系统
US5144548A (en) Routing switcher
US4581645A (en) Distributed switched component audio/video system
US8527076B2 (en) Control apparatus for music system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equipments connected together via network, and integrated software for controlling the music system
WO1991015920A1 (en) Interconnec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ple audio and video media devices
DE69127943T2 (de) Kontrollgerät zur systematischen Operation der Audio und/oder Videogeräte
RU2240599C2 (ru) Комплекс аудио-видеосвязи со специальными возможностями "rinel-lingo audio-video" для операторов компьютеров
JP4100248B2 (ja) 電力線通信用配線器具
WO1997039574A1 (fr) Commutateur de matrices
EP0730365A3 (en) Audio communication control unit
CN205320229U (zh) 话筒
CN103873262B (zh) 同轴电缆供电系统
CN108302742A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器和空调器
JP2008227761A (ja) デジタルミキサ
CN1062102C (zh) 电视机信道选编器
CN108767780B (zh) 智能家居综合布线系统
JPH01245611A (ja) 信号分配用コミュテーショングリッド構成
CN100440943C (zh) 图像切换装置以及图像切换方法
EP0130036B1 (en)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KR850000157A (ko) 오디오 및 비데오 성분 상호 연결장치
CN100594696C (zh) 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功能单元
CN103576617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分布式环境网络中控系统
WO2002089468A1 (fr) Appareil de selection de signal video et procede de commande
CN112951148A (zh) 二合一多媒体播放盒、显示屏拼接配置器及拼接式显示系统
JPH09213136A (ja) 複合ケーブル、複合コネクタジャック、複合コネクタプラグ、および屋内バス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