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09222A -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209222A CN116209222A CN202310291155.4A CN202310291155A CN116209222A CN 116209222 A CN116209222 A CN 116209222A CN 202310291155 A CN202310291155 A CN 202310291155A CN 116209222 A CN116209222 A CN 11620922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ir inlet
- wireless charging
- housing
- charg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01—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comprising clamping or extrac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和充电模块,所述壳体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手机放置面;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容纳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进风口适于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根据本发明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将壳体上的进风口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使得车载空调吹出的冷风可通过壳体上的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流经充电模块的表面将充电模块表面积蓄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低充电模块工作温度的目的,提升充电模块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得到迅速发展,无线充电的原理为电磁感应,当交流电通过无线充电模块发射段的线圈时,线圈电阻在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导致高功率手机无线充电有一部分能量会浪费,同时若热量未及时排出,会大大降低充电模块的工作性能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使其能解决温度过高造成的影响成为了本领域丞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能够降低充电模块工作温度,提升充电模块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手机放置面;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其中,所述容纳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进风口适于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通过将壳体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内,便于了壳体与空调之间的连接,同时提升了车辆副仪表板内的空间利用率和整车内饰的美观性,其中,通过将壳体上的进风口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使得车载空调吹出的冷风可通过壳体上的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流经充电模块的表面将充电模块表面积蓄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低充电模块工作温度的目的,提升充电模块的工作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进风管的一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且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位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手机放置面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管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安装支架和上盖板,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所述充电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所述上盖板与所述安装支架相连以限定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上盖板背离所述安装支架的一侧形成为所述手机放置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背离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盖板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朝向所述乘坐空间的一侧,且所述副仪表板设有避让口,所述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口以与所述上盖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支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上盖板间隔开设置以限定出所述出风口。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副仪表板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因此乘客在使用该车辆上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时,该车辆配置有冷却系统,可将车载空调的冷风吹向充电模块,对充电模块进行降温,减小温度对充电模块的影响,提升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性能,提升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充电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为车辆在市场中取得了更大的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轴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
壳体10,安装支架11,充电模块12,进风管13,上盖板14,
副仪表板15,出风口16,定位销17,
第一限位部18,第二限位部19,避让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包括壳体10和充电模块12。
壳体10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15,壳体10内形成有容纳腔,且壳体10背离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手机放置面;充电模块12安装于容纳腔内;其中,容纳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6,进风口和出风口16均与容纳腔连通,且进风口适于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
其中,当把手机放置在手机放置面上时,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开始对手机充电,随着充电过程中能量的逸散,充电模块12由于热量积蓄而温度过高时,用户可主动开启空调,空调吹出的冷风流经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并从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带走充电模块12上积蓄的热量,对充电模块12进行散热,最后从出风口16吹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通过将壳体10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15内,便于了壳体10与空调之间的连接,同时提升了车辆副仪表板15内的空间利用率和整车内饰的美观性。通过将壳体10上的进风口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使得车载空调吹出的冷风可通过壳体10上的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流经充电模块12的表面将充电模块12表面积蓄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降低充电模块12工作温度的目的,提升充电模块12的工作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还包括进风管13,进风管13安装于壳体10,进风管13的一端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且进风管13的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
由此,通过在壳体10上设置进风管13,且进风管13的一端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进风管13的另一端与壳体10上的进风口连通,可以对空调吹出的冷风进行导向,空调吹出的冷风可沿着进风管13进入容纳腔内对充电模块12进行散热,相比于不设置进风管13的散热方式,该申请中的进风管13可起到集中风量、导向的作用,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13位于壳体10背离手机放置面的一侧。
由此,通过将进风管13设置在壳体10背离手机放置面的一侧,实现了对进风管13的隐藏,提升了车辆内饰的美观性,同时将进风管13设置在壳体10背离手机放置面的一侧还便于了进风管13与车载空调的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管13与壳体10为一体成型设计。
由此,通过将进风管13与壳体10构造为一体成型,节约了在制造进风管13与壳体10时的成本,同时,将进风管13和壳体10构造为一体成型,还剩去了进风管13的安装步骤,节约了安装材料,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和出风口16分别位于壳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腔位于壳体10的中部,充电模块12收容于容纳腔内。由于将进风口和出风口16设置在壳体10相对的两侧,因此进风口和出风口16也分别位于容纳腔相对设置的两侧,这样,使得进风口和出风口16之间形成对流,进而车载空调吹出的冷风能够充分流经充电模块12的表面,且使得流经充电模块12的冷风的风速更快,进而提高对充电模块12的散热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安装支架11和上盖板14。
安装支架11安装于副仪表板15,充电模块12安装于安装支架11,上盖板14与安装支架11相连以限定出容纳腔,且上盖板14背离安装支架11的一侧形成为手机放置面。
由此,使得容纳腔是由安装支架11与上盖板14相连后共同限定出,因此无需额外加工容纳腔,节约了加工成本。上盖板14背离安装支架11的一侧形成为手机放置面,即手机放置面设置在副仪表板15的外表面,方便用户放置手机。
可选地,副仪表板15上形成有多个定位销17,安装支架11上形成有与定位销17一一对应的定位孔,在将安装支架11安装到副仪表板15上时,首先通过定位销17与定位孔的配合将安装支架11进行粗定位。
进一步地,副仪表板15上还形成有多个螺栓安装孔,安装支架11上还形成有与螺栓安装孔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在对安装支架11进行粗定位后通过螺栓螺母的连接可将安装支架11固定在副仪表板15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副仪表板15上形成有第一限位部18,安装支架11上形成有第二限位部19,第一限位部18与第二限位部19适于在安装支架11的安装过程中止抵,第一限位部18与第二限位部19的配合限制了安装支架11与副仪表板15之间的距离,确保了安装支架11与副仪表板15之间存在足够的间隙以形成容纳腔,为充电模块12提供了容纳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安装于副仪表板15背离车辆的乘坐空间的一侧。
由此,通过将安装支架11安装于副仪表板15背离车辆乘坐空间的一侧,实现了对安装支架11的隐藏,提升了整车内饰的美观性,同时,安装支架11不占用车内的空间,利于减少对车内空间的占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盖板14安装于副仪表板15朝向乘坐空间的一侧,且副仪表板15设有避让口20,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穿设于避让口20以与上盖板14相连。
由此,通过将上盖板14安装于副仪表板15朝向乘坐空间的一侧,即上盖板14设置于副仪表板15的外侧,使得用户更加容易地将手机放置在上盖板14上进行充电,且通过在副仪表板15上设置避让口20,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穿过避让口20,使安装支架11上的充电模块12能更方便的与上盖板14形成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与上盖板14间隔开设置以限定出出风口16。
例如,在与进风口相对设置的一侧,安装支架11与上盖板14间隔开。由此,通过将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与上盖板14间隔设置,使得该处的气压较容纳腔内部气压较小,进而容纳腔内的冷风在吸收充电模块12热量后可利用压差从安装支架11与上盖板14间隔设置处流出。另外,该处可配置为出风口16,无需单独加工出风口16,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功能得到迅速发展,无线充电的原理为电磁感应,当交流电通过无线充电模块12发射段的线圈时,线圈电阻在电流的作用下会产生热量,导致高功率手机无线充电有一部分能量会浪费,同时若热量未及时排出,会大大降低充电模块12的工作性能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本发明中,将容纳腔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16,且将进风口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这样,能够将空调吹出的冷风导向到容纳腔内,使得冷风可以流经充电模块12的表面并带走热量,最后从出风口16吹出,达到对充电模块12散热的目的。
例如,在传统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中,高功率手机无线充电目前可以达到50W至60W的充电功率,功率提升的后果是使充电过程中温度上升的更高,一般最高可以达到45℃及以上,如此高的温度将大幅度降低手机充电效率,造成用户抱怨。本发明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将空调风引入到充电模块12的表面,增加充电模块12附近的空气流通性,提升高功率无线充电模块12的散热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手机无线充电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副仪表板15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由于车辆上设置有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因此乘客在使用该车辆上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时,该车辆配置有冷却系统,可将车载空调的冷风吹向充电模块12,对充电模块12进行降温,减小温度对充电模块12的影响,提升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的性能,提升车载无线充电设备1的充电效率,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感,为车辆在市场中取得了更大的竞争力。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安装于车辆的副仪表板(15),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容纳腔,且所述壳体(10)背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手机放置面;
充电模块(12),所述充电模块(12)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容纳腔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16),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16)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所述进风口适于与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风管(13),所述进风管(13)安装于所述壳体(10),所述进风管(13)的一端与所述车载空调的冷气管道连通,且所述进风管(13)的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3)位于所述壳体(10)背离所述手机放置面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13)与所述壳体(10)为一体成型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16)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相对设置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安装支架(11)和上盖板(14),所述安装支架(11)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15),所述充电模块(12)安装于所述安装支架(11),所述上盖板(14)与所述安装支架(11)相连以限定出所述容纳腔,且所述上盖板(14)背离所述安装支架(11)的一侧形成为所述手机放置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1)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15)背离所述车辆的乘坐空间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4)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15)朝向所述乘坐空间的一侧,且所述副仪表板(15)设有避让口(20),所述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避让口(20)以与所述上盖板(14)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11)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上盖板(14)间隔开设置以限定出所述出风口(16)。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副仪表板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设备,所述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91155.4A CN116209222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91155.4A CN116209222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209222A true CN116209222A (zh) | 2023-06-02 |
Family
ID=8651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91155.4A Pending CN116209222A (zh) | 2023-03-21 | 2023-03-21 |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20922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2523A (zh) * | 2022-12-30 | 2023-03-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27194U (zh) * | 2020-05-15 | 2021-02-26 | 江苏信维智能汽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车载无线充电器 |
CN213072184U (zh) * | 2020-10-08 | 2021-04-27 | 深圳市凯迪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分级散热机构的车载无线充 |
CN113162176A (zh) * | 2021-04-26 | 2021-07-23 | 深圳市美极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器 |
CN216625386U (zh) * | 2021-12-30 | 2022-05-2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 |
CN216720992U (zh) * | 2022-02-18 | 2022-06-1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
-
2023
- 2023-03-21 CN CN202310291155.4A patent/CN11620922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27194U (zh) * | 2020-05-15 | 2021-02-26 | 江苏信维智能汽车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 车载无线充电器 |
CN213072184U (zh) * | 2020-10-08 | 2021-04-27 | 深圳市凯迪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分级散热机构的车载无线充 |
CN113162176A (zh) * | 2021-04-26 | 2021-07-23 | 深圳市美极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器 |
CN216625386U (zh) * | 2021-12-30 | 2022-05-2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手机无线充电散热结构 |
CN216720992U (zh) * | 2022-02-18 | 2022-06-10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车辆及其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82523A (zh) * | 2022-12-30 | 2023-03-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CN115782523B (zh) * | 2022-12-30 | 2024-05-14 | 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32415A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212627194U (zh) | 车载无线充电器 | |
CN102984901A (zh) | 带风冷装置及导线内置的电动车控制器壳体 | |
CN215683005U (zh) | 车载域控制器 | |
CN116209222A (zh) | 车载无线充电设备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9008412U (zh) | 集成散热系统的充电口 | |
CN210224226U (zh) | 车辆及其电池包 | |
CN213480402U (zh) | 用于空调器的电机散热装置及空调器 | |
CN116209212A (zh) | 车载音响功放散热结构 | |
CN21166308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 | |
CN211174322U (zh) | 汽车散热器中冷器集成式换热器 | |
CN218829262U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221226321U (zh) | 排气管结构及车辆 | |
CN221003263U (zh) |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控制保护装置 | |
CN215379619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车载通讯设备 | |
CN211210086U (zh) | 压缩机及其控制器 | |
CN221081871U (zh) |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的散热装置 | |
CN218569917U (zh) |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 | |
CN216184550U (zh) | 停车场智能充电平台 | |
CN217107214U (zh) | 一种便于散热的发电机组 | |
CN218939377U (zh) | 便于散热的干式变压器 | |
CN220253326U (zh) | 一种快速冷却的电芯 | |
CN220842421U (zh) | 下护板结构及汽车 | |
CN222291437U (zh) | 一种高抗震性的车载空调设备及车辆 | |
CN222283747U (zh) | 一种散热风道组件、空调电控箱组件以及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