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92862A -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92862A CN116092862A CN202211715535.8A CN202211715535A CN116092862A CN 116092862 A CN116092862 A CN 116092862A CN 202211715535 A CN202211715535 A CN 202211715535A CN 116092862 A CN116092862 A CN 1160928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nob switch
- switch body
- assembly
- knob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08—Bases; Stationary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该旋钮开关包括旋钮开关本体、滑动组件以及位置识别组件,所述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滑动组件安置在承载部件上,所述旋钮开关本体可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承载部件移动,所述位置识别组件配合旋钮开关本体设置,能够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所述旋钮开关本体根据识别到的位置信息,在旋钮开关本体与该位置对应到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本方案能够实现在切换操作位置时,同步切换相应的控制功能,即通过同一个旋钮开关在不同的操作位置,实现对应位置的功能,以对不同部件实现控制,只需一个旋钮开关就可以对不同部件功能的控制,由此能够大大减少旋钮开关的布置数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部件,具体涉及旋钮开关。
背景技术
旋钮开关基于其操作的便捷性以及多功能性,在多个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汽车由于集成众多的功能,同时基于车辆安全行驶的要求,操作便捷的旋钮开关在汽车上得到大量的应用。
但是现有的车用旋钮开关在实际应用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凸出的问题如下:
(1)现有车用旋钮开关都是采用固定方式设置,不便驾驶员对距离较远的旋钮开关进行操作;
(2)现有固定式车用旋钮开关对应的操作功能固定,造成车辆上具有数量众多的车用旋钮开关以对应不同的功能部件;
(3)现有固定式车用旋钮开关操作方式单一,同时对应的功能也较少,与车辆仪表、中控或娱乐系统交互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车用旋钮开关采用固定式设置方案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旋钮开关方案,该方案摒弃车用旋钮开关常用的固定设置方案,采用可移动式设置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方案1: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包括旋钮开关本体、滑动组件以及位置识别组件,所述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滑动组件安置在承载部件上,所述旋钮开关本体可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承载部件移动,所述位置识别组件配合旋钮开关本体设置,能够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所述旋钮开关本体根据识别到的位置信息,在旋钮开关本体与该位置对应到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座与滑块组件,所述固定座能够承载旋钮开关本体,并通过滑块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在滑动组件与承载部件之间形成阻尼。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弹性组件以及阻尼块,所述弹性组件能够对阻尼块形成弹力以及滑动驱动力,以将阻尼块预压在承载部件上,并能够驱动阻尼块沿承载部件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开关本体以有线方式通过控制器在旋钮开关本体与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线束连接至可控制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线束穿过部署在滑块组件与承载部件之间的拖连接到旋钮开关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无线方式在旋钮开关本体与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旋钮开关在获取到当前本体位置后,由相应控制器根据旋钮开关本体位置信息分配与旋钮开关位置对应的控制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以弹性夹持方式与承载部件配合设置。
方案2: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设置有上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
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能够实现旋钮开关在不同操作位置间随意切换,大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特别是应用于车辆上时,大大提高驾驶员或乘坐人员操作车辆相关功能的便捷性。
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能够实现在切换操作位置时,同步切换相应的控制功能,即通过同一个旋钮开关在不同的操作位置,实现对应位置的功能,以对不同部件实现控制,只需一个旋钮开关就可以对不同部件功能的控制,由此能够大大减少旋钮开关的布置数量。
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可安装在汽车内饰等任何需要开关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中可移动旋钮开关的基本构成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可移动旋钮开关的爆炸结构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可移动旋钮开关的应用示例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中可移动旋钮开关的使用状态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方案针对现有摒弃车用旋钮开关常用的固定设置方案,创新的采用可移动式设置方案,由此来实现旋钮开关在不同操作位置间的切换以及操作功能随操作位置的切换进行同步切换。
参见图1,本方案在实现时给出一种带滑轨式可移动旋钮开关100,其主要包括旋钮开关本体110、滑动组件160以及位置识别组件(图中未示出)这三个部件。
本旋钮开关中的旋钮开关本体110用于形成相应的控制指令,而滑动组件160用于可移动的承载相应的旋钮开关本体。
这里的滑动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能够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进行移动,实现对应于承载部件上不同的操作位置进行移动。
如此,本旋钮开关中的旋钮开关本体110安置在滑动组件160上,以通过滑动组件160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并能够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承载部件进行移动,这样旋钮开关在沿滑动组件相对于承载部件移动时,实现在不同操作位置间的切换。
进一步的,本旋钮开关中的位置识别组件,其配合旋钮开关本体设置,用于识别旋钮开关本体随滑动组件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移动后,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的位置信息,即识别出旋钮开关本体当前在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位置信息。
与之配合的,旋钮开关本体能够与位置识别组件进行数据交互,获取位置识别组件识别到的操作位置信息,并根据该操作位置信息在旋钮开关本体与该位置所对应到承载部件200(如显示屏)上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这样实现旋钮开关在不同操作位置间的切换以及操作功能随操作位置的切换进行同步切换。
本发明方案中,对旋钮开关本体110的具体的构成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旋钮开关本体除了实现基本的控制功能外,本旋钮开关本体还进一步设置相应的显示部件,实现显示功能。
这里的显示功能可用于显示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所对应的操作功能,如控制空调、收音机、音量、灯等等。
进一步的,这里的显示功能还可用于显示旋钮开关本体进行控制操作的状态变化等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本方案中对于本旋钮开关本体显示功能的实现方案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同时对具体的显示内容,也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本方案中针对本旋钮开关本体可以为传统机械旋钮开关,也可以是带显示的新型旋钮开关,以及复合型旋钮开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的滑动组件160主要包括固定座与滑块组件,其中固定座能够承载旋钮开关本体,并通过滑块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在承载部件(如屏幕)的背面设置有与滑块组件相适配的滑槽,与之配合的,本滑动组件中的滑块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上的滑槽中,并可沿滑槽滑动移动。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本方案中可在滑块组件上设置有相应的滑槽,同时在承载部件(如屏幕)的背面(即反面)设置有与滑块上滑槽相适配的滑轨,与之配合的,本滑块组件通过滑槽可以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上的滑轨上,并可沿滑轨滑动移动。
本滑动组件中的固定座安置在滑块上,并且该固定座的承载面延伸至承载部件(如屏幕)的正面,据此固定座在滑块的带动下相对于承载部件(如屏幕)进行移动时,将同步带动其上的旋钮开关本体在承载部件(如屏幕)的正面移动。
进一步地,本方案中的滑块方案在应用时,可基于手动方式来实现组件滑动。
替代方案,本方案中的滑块可以采用电动滑块,由此来实现电动移动。作为举例,这里的电动滑块可基于相应的传动电机来实现,该传动电机安装于滑块一侧,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连接位于滑槽内的滑块,这里的传动组件可以进行链传动、齿轮传动或者带传动,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对于本滑动组件中的固定座,对其具体的构成方案,此处不加以赘述,只要能够稳定承载旋钮开关本体在滑块上移动即可。
这里需要说明的,该固定座可以为独立的部件,与滑块组件进行连接设置,以承载旋钮开关本体。
该固定座也可以直接集成在旋钮开关本体上,作为载旋钮开关本体的一部分,以实现旋钮开关本体直接设置在滑块组件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还在滑动组件160中设置相应的阻尼组件,该阻尼组件优选设置在滑动组件与承载部件之间以形成阻尼,用于使得旋钮开关滑动顺滑,同时具备相应的机械感。
本方案对于阻尼组件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只要能够达到稳定可靠的效果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的旋钮开关本体以有线方式在旋钮开关本体与承载部件上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具体的,这里的有线方式主要由相应的控制器与相应的数据线配合来实现,该控制器通过相应的线束连接到承载部件中的可控制组件,同时该控制器引出相应的控制线连接到旋钮开关本体。
为了避免控制器引出控制线对旋钮开关本体在承载部件(如屏幕)上的移动造成影响,控制器引出的控制线通过相应的坦克链(拖链)进行设置。
作为举例,可在滑块组件与相应的滑槽之间的空隙处布设相应的坦克链(拖链),该坦克链(拖链)紧贴于滑槽,届时将控制器引出的控制线穿过紧贴于滑槽内的坦克链(拖链),连接到旋钮开关本体。
作为进一步举例,本方案通过有线方式实现有线通讯时,可实现CAN通讯或LIN通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的旋钮开关本体以无线方式在旋钮开关本体与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具体的,这里的无线方式主要由相应的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式来实现,该控制器通过相应的线束连接到承载部件中的可控制组件,同时该控制器通过无线通讯模式与旋钮开关本体进行数据连接。
作为举例,这里的无线通讯模式包括蓝牙,红外,以及WIFI等等通讯模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的位置识别组件可以以电容、霍尔、电阻、红外、激光等方式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
本方案中的位置识别组件优选采用红外测距方式来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具体的,主要由红外反射片、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配合构成,其中,红外反射片沿旋钮开关本体移动轨迹分布设置,而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相互配合的设置在旋钮开关本体上,并能够随旋钮开关本体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与沿旋钮开关本体移动轨迹分布设置的红外反射片配合。其中红外发射管实时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之后,红外接收管实时保持接收信号状态,这样当旋钮开关本体移动到对应设置红外反射片的位置后,旋钮开关本体上的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将对应于当前位置的红外反射片,红外发射管所发射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将会射向当前位置的红外反射片,并经过红外反射片发射,红外反射片反射形成的红外信号将射向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相应的反射红外信号后,经过数字化处理即可得到障碍物间的距离,来确定旋钮所在位置。
作为替代方案,可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相互配合的沿旋钮开关本体移动轨迹分布设置,而红外反射片则对应的设置在旋钮开关本体上,并能够随旋钮开关本体移动,且在移动过程中与沿旋钮开关本体移动轨迹分布设置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配合。其中红外发射管实时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之后,红外接收管实时保持接收信号状态,这样当旋钮开关本体移动到对应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位置后,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将对应于当前位置的旋钮开关本体上的红外反射片,红外发射管所发射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将会射向旋钮开关本体上的红外反射片,并经过红外反射片发射,红外反射片反射形成的红外信号将射向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相应的反射红外信号后经过数字化处理即可得到障碍物间的距离,来确定旋钮所在位置。
这里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案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另外,对于本位置识别组件以电容、霍尔、电阻、激光等方式来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的具体实现方案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方案中的旋钮开关本体在获取到当前本体位置后,并将该当前本体位置信息发送给与其数据连接配合的控制器;该控制器根据旋钮开关本体位置信息分配与旋钮开关位置对应的功能来控制连接承载部件中能够实现功能的可控制组件。
如此,本旋钮开关本体在随滑动组件移动,并停留在不同位置时,将实现对应位置的功能。
作为举例,本旋钮开关应用于车辆中控屏上时,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滑动组件在车辆中控屏上移动时,即可在不同位置实现对主驾驶位的座椅空调调节,中控显示调节,副驾驶空调座椅以及娱乐系统调节等等,但具体能够实现控制功能并不限于此。
基于本发明方案形成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可以应用于如汽车内饰等任何需要开关的应用领域。
该可移动旋钮开关在实际应用时,基于其可移动性操作性,能够有效减少开关数量;基于开关的多功能性,可有效增加旋钮开关操作乐趣,以及与仪表、中控或娱乐系统交互内容等。
以下通过一具体应用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案。
参见图2至图5,本实例给出了一种可移动旋钮开关100,并将其与液晶屏200进行结合,实现旋钮开关100沿相应的滑轨在液晶屏200上进行移动,并停留在不同位置,实现对应位置的功能。
本实例中设置的液晶屏200为常规液晶屏构成,此处不加以赘述。
本实例中的可移动旋钮开关100以卡接的方式安置在液晶屏200的沿边上,并可沿液晶屏200进行移动。
具体的,本实例中的可移动旋钮开关100主要由旋钮本体110、固定底座120、后盖130、阻尼组件140以及滑块150相互配合构成。
首先与之配合的,本实例在液晶屏200沿边的背面设置有相应的滑槽210,该滑槽210与滑块150配合,可容滑块150安置在其中。
这里的滑块150优选小型线性滑块,其横截面呈“凸”字形,可移动的安置在滑槽210中,实现在滑槽中的横向滑动。
固定底座120搭接在液晶屏200沿边的正面上;与之配合的,后盖130从液晶屏200沿边的背面与固定底座120连接,两者配合实现从正反两面对液晶屏200沿边形成夹持。
具体的,本实例中固定底座120的整体结构适配于旋钮本体110,以对旋钮本体110形成稳定承载。
以图示为例,其中的旋钮本体110整体为圆柱形,本实例中固定底座120中的主体承载部121为适配于旋钮本体110的圆柱形结构,上表面作为承载面用于安置承载旋钮本体110;同时主体承载部121的侧面部分区域向下延伸形成连接部122,该连接部122将用于连接后盖130。如此结构的固定底座120在与液晶屏200安装配合时,其上的主体承载部121搭接在液晶屏200沿边的正面上,同时连接部122从液晶屏200沿边外侧伸向液晶屏200的反面,并与分布在液晶屏200沿边反面的后盖130进行连接,使得固定底座120与后盖130连接形成夹持结构,继而从正反两面对液晶屏200沿边形成夹持。
再者,本实例中后盖130用于承载相应的滑块150与阻尼组件140。本后盖130的整体结构适配于固定底座120,以便与固定底座120配合形成稳定的夹持效果。
以图示为例,其中的固定底座120整体为圆柱形,本实例中后盖130整体也为适配于固定底座120的圆柱形结构,同时为了有效承载滑块150与阻尼组件140,优选在后盖130的夹持面上开设有对应的滑块安置槽131以及阻尼安置槽132。这里对滑块安置槽131以及阻尼安置槽132具体设置方案以及分布方案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同样以图示为例,本实例在后盖130的夹持面的中部位置开设滑块安置槽131,同时在滑块安置槽131的两侧开设有对应的阻尼安置槽132,这样使得安装后的阻尼组件140能够很好的与滑块150形成配合。
与此同时,滑块150后端内嵌于后盖130,并在嵌入面留有一定的间隙,从而实现后盖130带动滑块150在滑槽内横向滑动。
在此基础上,本实例在后盖130与液晶屏200的背面之间设置相应的阻尼组件140,用于实现滑动的阻力感。
具体的,本实例中的阻尼组件140主要由至少一组阻尼单元构成,以图示为例,本实例中的阻尼组件140采用两组阻尼单元,这两组阻尼单元分别对应的安置在后盖130上的阻尼安置槽132中,并随后盖130一起组装时,将与液晶屏200的背面形成抵接,实现滑动的阻力感。
参见图2与图4,本实例中的每组阻尼单元包括弹簧141、顶销142以及阻尼块143。
其中,弹簧141以预压状态分布,其一端与后盖130抵接,另一端通过顶销142与阻尼块143抵接,阻尼块143与液晶屏200背面抵接,弹簧141基于预压状态产生的弹力,将阻尼块143预压在液晶屏200背面上。
后盖130在与固定底座120连接以夹持液晶屏200时,将对弹簧141形成预压,使得弹簧141处于被压缩的预压状态,届时弹簧141基于预压状态产生的弹力将阻尼块143预压在液晶屏200背面上;同时基于弹簧141产生的弹力,后盖130与固定底座120配合,实现对液晶屏200的弹性夹持。
为了保证与弹簧141配合的可靠性,本实例中的后盖130上设置有相应的阻尼安置槽132,阻尼安置槽132与弹簧141配合,可容弹簧141安置在其中,以保证弹簧141产生弹力的稳定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本实例中的阻尼块143采用曲面阻尼块,该曲面阻尼块与弹簧141以及顶销142配合,实现滑动的阻尼感,同时配合相应的位置识别组件来实现同步定位。
具体的,旋钮本体110在被驱动沿液晶屏200正面横向滑行时,将同步带动固定底座120,并由固定底座120同步带动后盖130以及与后盖阻尼安置槽132中的弹簧141以及顶销142沿液晶屏200反面移动,而与顶销142配合的曲面阻尼块143,在弹簧141以及顶销142作用下,将抵接液晶屏200反面并对抵接液晶屏200反面形成一定的弹性压力,曲面阻尼块143在顶销142的带动下还将沿液晶屏200反面滑动,由此能够产生滑动阻尼感。
另外,具体实施时,可通过调整弹簧规格和/或曲面阻尼块的曲面形状来得到不同的阻尼大小,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同时为了保证稳定可靠的移动阻尼效果以及对液晶屏200的弹性夹持效果,本实例中的阻尼组件140优选采用两组阻尼单元,这两组阻尼单元对称分布在后盖130与液晶屏200之间。
在此基础上,本实例中将旋钮本体110设置在固定底座120的主体承载部121上,从而旋钮本体110分布在液晶屏200的正面上,并能够沿液晶屏200正面进行移动。
这里对于旋钮本体110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为了能够使保证旋钮本体110控制功能的稳定,本实例中旋钮本体110对外采用有线的方式实现对外进行联控。
具体,本实例中采用柔性FPC线路来实现旋钮本体110对外的连接。这里的柔性FPC线路一端与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另一端则通过安置于滑块150与滑槽210之间的空隙处的坦克链,连接到旋钮本体110。
另外,根据需要旋钮本体110也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与相应的控制器进行数据连接。
在此基础上,本实例中的旋钮本体110通过红外方式识别具体位置。
具体的,本实例中采用红外位置识别组件来配合阻尼组件140设置来实现旋钮本体110移动位置的定位。
由于阻尼组件140随旋钮本体110同步移动,并且与液晶屏200实时保持抵接,这里通过红外位置识别组件来配合阻尼组件140设置将能够准确的获取旋钮本体110相对于液晶屏200的位置关系。
与之配合的,本实例中的红外位置识别组件主要由红外反射片,若干对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配合构成。
其中,若干对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沿阻尼组件140中阻尼块143的移动轨迹对应设置在液晶屏200的反面,其中红外发射管实时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之后,红外接收管实时保持接收信号状态;
而红外反射片对应设置在阻尼块143上,并能够随阻尼块143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与液晶屏200反面分布设置的若干对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相配合。据此,每个红外发射管实时发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之后,而与之对应的红外接收管实时保持接收信号状态,这样当旋钮开关本体带动阻尼块以及其上的红外反射片移动到对应设置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的位置后,阻尼块上的红外反射片将与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相对应,此时,红外发射管所发射的特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将会射向红外反射片,并经过红外反射片发射,红外反射片反射形成的红外信号将射向红外接收管,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相应的反射红外信号后,经过数字化处理即可得到障碍物间的距离,来确定旋钮所在位置。
这里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案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作为进一步设置,本实例中旋钮本体110具有电容触摸屏,用于显示以及相关功能的触控。据此,本实例在旋钮本体110根据红外位置识别组件来确定旋钮开关本体当前的具体位置,并在电容触摸屏上显示旋钮开关对应位置的功能,并将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实现旋钮开关与当前位置对应功能的信号连接。
本实例中给出的带滑轨式可移动旋钮开关100将能够稳定可靠的在液晶屏200表面进行滑动,并且滑动过程中具有很好的阻尼感,并可在任何位置进行定位停留。若旋钮开关停留对应的功能位置时,将能够实现该功能位置的相关功能。对此功能,以下进一步举例说明。
针对车辆中控台为大液晶屏的设计方案,采用本实例中给的带滑轨式可移动旋钮开关100与大液晶屏200进行配合,能够实现只需一个可移动旋钮开关100既可以实现对多位置、多功能的操作,避免过多物理开关或单纯触控带来的问题。
如图6所示,其所示为车辆中控台为一块长条形液晶屏200,从主驾驶侧一直延伸至副驾驶侧,为了便于驾驶员或位于副驾驶的人员对中控台的操作,本实例在长条形液晶屏200上设置本实例中的带滑轨式可移动旋钮开关100。
这样可移动旋钮开关100可以在驾驶员和副驾驶之间滑动,随意切换操作位置,同步实现操作功能的自由切换。
如图所示,在可移动旋钮开关100移动至第一位置时,该可移动旋钮开关100将匹配驾驶员的相关操作,将可以调节仪表,座椅,空调等;
在可移动旋钮开关10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将可以对中控显示屏进行控制和操作;
在可移动旋钮开关100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将匹配驾驶员的相关操作,调节娱乐显示屏,座椅,空调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旋钮开关本体、滑动组件以及位置识别组件,所述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滑动组件安置在承载部件上,所述旋钮开关本体可通过滑动组件相对于承载部件移动,所述位置识别组件配合旋钮开关本体设置,能够识别旋钮开关本体当前位置,所述旋钮开关本体根据识别到的位置信息,在旋钮开关本体与该位置对应到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座与滑块组件,所述固定座能够承载旋钮开关本体,并通过滑块组件可移动的安置在承载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在滑动组件与承载部件之间形成阻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弹性组件以及阻尼块,所述弹性组件能够对阻尼块形成弹力以及滑动驱动力,以将阻尼块预压在承载部件上,并能够驱动阻尼块沿承载部件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开关本体以有线方式通过控制器在旋钮开关本体与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控制线束连接至可控制组件,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二控制线束穿过部署在滑块组件与承载部件之间的拖连接到旋钮开关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开关本体通过无线方式在旋钮开关本体与对应的可控制组件之间建立控制联动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开关在获取到当前本体位置后,由相应控制器根据旋钮开关本体位置信息分配与旋钮开关位置对应的控制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以弹性夹持方式与承载部件配合设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上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移动式旋钮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5535.8A CN116092862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715535.8A CN116092862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92862A true CN116092862A (zh) | 2023-05-09 |
Family
ID=86200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715535.8A Pending CN116092862A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609286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8365A (zh) * | 2024-10-08 | 2024-11-01 | 国能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井下带漏电保护的双电源隔离开关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11715535.8A patent/CN11609286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88365A (zh) * | 2024-10-08 | 2024-11-01 | 国能榆林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井下带漏电保护的双电源隔离开关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90310099A1 (en) | Operating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interior part and steering wheel with an operating system | |
US6904995B2 (en) | Arrangement of operator control elements | |
JP7222093B2 (ja) | 電動窓同期スイッチ | |
CN108430832A (zh) | 具有操纵板模块的机动车 | |
CN116092862A (zh) | 一种可移动式旋钮开关及车辆 | |
GB2423418A (en) | A switch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
US7791219B2 (en) |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al loads of a vehicle | |
US11584260B2 (en) | Power seat operating device having seesaw type switch for vehicle | |
EP0749087A2 (en) | Electrical switch for use in an automotive vehicle | |
JP2000003652A (ja) | 車載用入力装置 | |
CN105555613B (zh) | 用于后视组件的底部安装按钮 | |
US6710707B2 (en) | Vehicle-mounted input device | |
JP4475796B2 (ja) | 設備制御装置 | |
EP1571064B1 (en) | Adjustable pedal and steering mechanism | |
US20230322079A1 (en) | Vehicle cabin unit and vehicle | |
CN110614964A (zh) | 控制台组件 | |
CN116072451A (zh) | 车辆用操作装置 | |
CN215752203U (zh) | 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及车辆 | |
US5595285A (en) | Axially operated switch for electrical circuits | |
JPH09175288A (ja) | スライド式ドア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 |
US7411141B2 (en) | Combination switch | |
US11904731B2 (en) | Control device for vehicle seat | |
US11862409B2 (en) | Opera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 |
CN217347705U (zh) | 控制设备、抬头显示系统、智能座舱及交通工具 | |
CN113734268B (zh) | 用于转向盘的控制装置、转向盘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