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73112A - 天线和基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和基站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073112A CN116073112A CN202111294511.5A CN202111294511A CN116073112A CN 116073112 A CN116073112 A CN 116073112A CN 202111294511 A CN202111294511 A CN 202111294511A CN 116073112 A CN116073112 A CN 11607311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antenna
- signal
- frequency band
- phase shif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6—Turnstile or like antennas comprising arrangements of three or more elongated elements disposed radially and symmetrically in a horizontal plane about a common cent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2—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 H01Q1/521—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tennas; Means for reducing coupling between an antenna and another structure reducing the coupling between adjacent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4—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using a substantially flat reflector for deflecting the radiated beam, e.g. periscopic antenna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08—Combination of a dipole with a plane reflecting surfa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006—Particular feeding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061—Two dimensional planar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40—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5/42—Imbricated or interleaved structures; Combined or electromagnetically coupled arrangements, e.g. comprising two or more non-connected fed radiating elements using two or more imbricated arra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和基站设备,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可以降低不同频段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天线的覆盖能力,改善通信性能。天线包括:多个第一频段天线组;多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反射板上设置有反射板通孔;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包括;第一巴伦结构,第一巴伦结构穿过反射板通孔;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穿过反射板通孔;移相器包括第一移相器腔体、扼流腔体以及位于第一移相器腔体中的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第一巴伦结构位于反射板的第二侧的部分位于扼流腔体内;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电连接于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天线和基站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通信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频天线应运而生,但是当工作在不同频段的辐射单元共存时,由于存在频段间的干扰(特别是不同频段的辐射单元在辐射过程中在周围其他频段的辐射单元上产生的感应信号导致的二次辐射),这种干扰会对于正常的通信信号产生干扰,影响天线的覆盖能力,进而影响通信性能。
发明内容
一种天线和基站设备,可以降低不同频段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从而提高天线的覆盖能力,改善通信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线,包括:多个第一频段天线组,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包括移相器和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多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反射板;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分别对应的反射板通孔;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包括:第一辐射结构,第一辐射结构位于反射板的第一侧;第一巴伦结构,第一巴伦结构的一部分位于反射板的第一侧并连接于第一辐射结构,第一巴伦结构穿过反射板通孔,第一巴伦结构的另一部分位于反射板的第二侧,第一巴伦结构与反射板之间间隔设置;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与第一巴伦结构间隔设置,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穿过反射板通孔;移相器位于反射板的第二侧,移相器包括第一移相器腔体、扼流腔体以及位于第一移相器腔体中的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扼流腔体和第一移相器腔体共用部分腔体壁;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第一巴伦结构位于反射板的第二侧的部分位于扼流腔体内;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电连接于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第二信号传输结构与第一巴伦结构间隔设置,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穿过反射板通孔;移相器还包括第二移相器腔体和位于第二移相器腔体中的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扼流腔体和第二移相器腔体共用部分腔体壁,第一移相器腔体和第二移相器腔体分别位于扼流腔体的相对两侧;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电连接于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位于扼流腔体之外以及位于第一移相器腔体之外的第一信号导出结构;第一移相器腔体远离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一信号连接孔;扼流腔体远离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二信号连接孔;第一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第二信号连接孔连接于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第一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第一信号连接孔连接于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位于扼流腔体之外以及位于第二移相器腔体之外的第二信号导出结构;第二移相器腔体远离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二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三信号连接孔;扼流腔体远离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二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四信号连接孔;第二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第四信号连接孔连接于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第二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第三信号连接孔连接于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扼流腔体的腔体壁电连接于反射板;第一巴伦结构位于扼流腔体内的部分远离反射板的一端连接于扼流腔体的腔体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移相器腔体、扼流腔体和第二移相器腔体沿第二方向排列,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于反射板所在平面;扼流腔体的高度小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扼流腔体的高度为扼流腔体在垂直于反射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扼流腔体的宽度小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三分之一,扼流腔体的宽度为扼流腔体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为双极化辐射单元,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用于以第一极化方向馈电,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用于以第二极化方向馈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扼流腔体中,第一巴伦结构的周围包覆有介质材料。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大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包括第二辐射结构和第二巴伦结构,第二辐射结构和第二巴伦结构位于反射板的第一侧,第二巴伦结构连接于反射板。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上述的天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将移相器和第一频段辐射单元组合在一起,并且利用移相器中第一移相器腔体的部分腔体壁来形成扼流腔体,通过扼流腔体,可以在信号传输或者说馈电过程中抑制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信号,从而降低不同频段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提高了天线的覆盖能力,改善了通信性能。并且,通过移相器和第一频段辐射单元的组合来形成扼流腔体,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以及,对于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中的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由于各辐射单元之间没有被隔离,因此,可以利用包括1to2或其他形式的功分器对其中的多个辐射单元进行激励,从而增加了天线可应用的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基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一种天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天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天线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一种俯视图;
图8为图5中省略第二频段辐射单元时的一种俯视图;
图9为图5中包含第二频段辐射单元时的一种俯视图;
图10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仰视图;
图12为图5中部分移相器和扼流腔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0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天线一个极化方向在0.69GHz至0.96GHz频段的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天线另一个极化方向在0.69GHz至0.96GHz频段的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
图17为对比例1中天线的方向图;
图18为对比例2中天线的方向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的方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基本架构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基站设备,基站设备包括基站天线系统,如图1所示,基站天线系统包括天线100、馈线200、抱杆300、天线调整支架400、接地装置500等,馈线200上具有接头密封件600,接头密封件600例如可以由绝缘密封胶带或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绝缘胶带构成。如图2所示,辐射单元又称、天线振子、振子等,属于构成天线阵列基本结构的单元,它能有效地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天线包括由多个辐射单元和反射板组成的至少一个天线阵列,不同辐射单元对应的频率可以相同或不同,辐射单元通常放置于反射板上方,反射板通常为金属材料制成。反射板又称底板、天线面板、金属反射面等,用于提高天线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把天线信号反射聚集在接收点上。不但增强了天线的接收/发射能力,还起到阻挡、屏蔽来自后背(反方向)的其它电波对接收信号的干扰作用。天线还包括馈电网络,天线阵列通过各自的馈电网络接收或发射射频信号。即馈电网络把信号按照一定的幅度、相位馈送到辐射单元或者将接收到的无线信号按照一定的幅度、相位发送到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馈电网络包括受控的阻抗传输线,用于实现阻抗匹配。馈电网络包括移相器,移相器用于对接收或发射的信号相位进行调节,馈电网络还可以包括合路器、滤波器等用于扩展性能的器件。天线还可以包括传动部件,通过传动部件可以实现不同辐射波束指向的调节,天线还可以包括校准网络,用于获取校准信号。以上天线中的部件可以设置于天线罩中,馈电网络通过天线接头连通至基站的信号处理单元(图中未示出),天线罩为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构件,它在电气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机械性能上能经受外部恶劣环境的作用。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对相关技术及其技术问题进行说明。
相关技术中天线系统包括多个天线子阵,其中一个天线子阵工作于690MHz~960MHz频段,由低频辐射单元组成,另一个天线子阵工作于1.4GHz~2.7GHz频段,由高频辐射单元组成,当工作于690MHz~960MHz频段的天线子阵工作时,会在另一个天线子阵上感应出690MHz~960MHz频段的信号,这种感应信号的二次辐射就能够干扰现有的低频信号,影响690MHz~960MHz频段的方向图的完整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如图3和图4所示的天线结构,其中包括高频辐射单元01和低频辐射单元02,在该结构中,通过结构03将每个高频辐射单元01对应的巴伦结构04的部分包裹起来,以此来减弱不同频段辐射单元之间信号干扰。然而,这种结构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设置结构04,从而增加了天线的体积;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每个高频辐射单元01的巴伦结构04被单独包裹而隔离,因此只能使每个高频辐射单元01单独被激励,如果需要通过一个1to2的功分器激励两个高频辐射单元01,由于这两个高频辐射单元01的巴伦结构04之间被结构04隔离,从而无法实现通过一个1to2功分器同时激励两个高频辐射单元01,因此减少了天线可应用的场景。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5至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多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包括移相器20和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多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反射板3;反射板3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分别对应的反射板通孔30;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包括:第一辐射结构41,第一辐射结构41位于反射板3的第一侧,第一侧是指图10中反射板3的上侧;第一巴伦结构51,第一巴伦结构51的一部分位于反射板3的第一侧并连接于第一辐射结构41,第一巴伦结构51穿过反射板通孔30,第一巴伦结构51的另一部分位于反射板3的第二侧,第二侧是指图10中反射板3的下侧,第一巴伦结构51与反射板3之间间隔设置;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与第一巴伦结构51间隔设置,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穿过反射板通孔30,即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的一部分位于反射板3的第一侧,另一部分位于反射板3的第二侧,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用于向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馈电,其中,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可以与第一巴伦结构51之间通过介质层实现间隔,也可以通过空气实现间隔,如果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和第一巴伦结构51之间通过空气实现间隔,则需要在两者之间的一些位置设置支撑结构,以实现对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的支撑固定作用;移相器20位于反射板3的第二侧,移相器20包括第一移相器腔体101、扼流腔体111以及位于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中的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扼流腔体111和第一移相器腔体101共用部分腔体壁,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用于在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中传输信号,第一移相器腔体101可以改变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所传输信号的相位(图5至图9中未示出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中第一巴伦结构51位于反射板3的第二侧的部分位于扼流腔体111内,扼流腔体111用于抑制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信号;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中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电连接于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在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中沿着腔体延伸,以传输信号,而第一移相器腔体101延伸至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附近,并电连接于同一组中的每个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
需要说明的是,图5至图13中的各附图仅为示意图,不同示意图中的结构可以会有所差异或者无法完全对应,但是并不影响各主要结构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对应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和一个移相器20,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第一巴伦结构51均有一部分位于同一个扼流腔体111内,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电连接于同一个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中的同一个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例如在天线辐射信号的过程中,射频信号首先传输至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中的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并沿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传输,然后将信号传输至多个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通过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向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进行馈电,并通过第一辐射结构41进行辐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将移相器20和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组合在一起,并且利用移相器20中第一移相器腔体101的部分腔体壁来形成扼流腔体111,通过扼流腔体111,可以在信号传输或者说馈电过程中抑制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信号,从而降低不同频段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提高了天线的覆盖能力,改善了通信性能。并且,通过移相器20和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组合来形成扼流腔体111,从而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以及,对于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的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由于各辐射单元之间没有被隔离,因此,可以利用包括1to2或其他形式的功分器对其中的多个辐射单元进行激励,从而增加了天线可应用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与第一巴伦结构51间隔设置,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穿过反射板通孔30;移相器20还包括第二移相器腔体102和位于第二移相器腔体102中的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2,扼流腔体111和第二移相器腔体102共用部分腔体壁,第一移相器腔体101和第二移相器腔体102分别位于扼流腔体111的相对两侧;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中的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电连接于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2。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和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可以用于实现不同极化方向上的馈电,从而使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在两个极化方向上进行辐射,实现例如双极化天线。对应两种极化方向的信号通过不同的信号传输结构实现馈电,且需要设置对应两种极化方向信号的两个移相器腔体,将两个移相器腔体设置在扼流腔体111的相对两侧,以利用两个移相器腔体的侧壁来形成扼流腔体111的侧壁,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且使扼流腔体111具有较好的抑制其他频段天线信号的效果。例如图10所示,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位于扼流腔体111的左侧,两者共用两者之间的一部分腔体壁,第二移相器腔体102位于扼流腔体111的右侧,两者共用两者之间的一部分腔体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至图13所示,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还包括位于扼流腔体111之外以及位于第一移相器腔体101之外的第一信号导出结构81;第一移相器腔体101远离反射板3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信号导出结构81对应的第一信号连接孔401;扼流腔体111远离反射板3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一信号导出结构81对应的第二信号连接孔402;第一信号导出结构81通过对应的第二信号连接孔402连接于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第一信号导出结构81通过对应的第一信号连接孔401连接于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以使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1电连接于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的所有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每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还包括位于扼流腔体111之外以及位于第二移相器腔体102之外的第二信号导出结构82;第二移相器腔体102远离反射板3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二信号导出结构82对应的第三信号连接孔403;扼流腔体111远离反射板3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第二信号导出结构82对应的第四信号连接孔404;第二信号导出结构82通过对应的第四信号连接孔404连接于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第二信号导出结构82通过对应的第三信号连接孔403连接于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2,以使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72电连接于同一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的所有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扼流腔体111的腔体壁电连接于反射板3,以使反射板3连接固定电位,例如接地时,扼流腔体111的腔体壁同样接地;第一巴伦结构51位于扼流腔体111内的部分远离反射板3的一端连接于扼流腔体111的腔体壁,即第一巴伦结构51不会在反射板3的位置直接连接反射板3以实现接地,而是穿过反射板通孔30后在扼流腔体111的底部连接腔体壁以实现接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每个第一频段天线组10中,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沿第一方向Y排列,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示意了四列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和两列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第一移相器腔体101、扼流腔体111和第二移相器腔体102沿第二方向X排列,第一方向Y垂直于第二方向X,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均平行于反射板3所在平面;扼流腔体111的高度h小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扼流腔体111的高度h为扼流腔体111在垂直于反射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即扼流腔体111在第一方向Y上的尺寸;扼流腔体111的宽度w小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三分之一,例如扼流腔体111的宽度w等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扼流腔体111的宽度为扼流腔体111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在上述尺寸下,可以使扼流腔体111的扼流效果更加显著。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和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之间的布局关系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满足机械尺寸限制,能够在同一物理口径下部署即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为双极化辐射单元,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用于以第一极化方向馈电,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用于以第二极化方向馈电,第一极化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二极化方向,以形成垂直的双极化辐射单元。如图13所示,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包括四个第一辐射结构41,相对的两个第一辐射结构41组成一组,共两组辐射结构,其中一组辐射结构对应一个极化方向,另外一组辐射结构对应另外一个极化方向,第一信号传输结构61从同一组中的一个辐射结构向另一个辐射结构馈电,第二信号传输结构62从另外一组中的一个辐射结构向另一个辐射结构馈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扼流腔体111中,第一巴伦结构51的周围包覆有介质材料60,扼流腔体111和第一巴伦结构51构成了扼流装置,扼流装置的工作频段用于抑制对应频段的信号,通过对介质材料60的介电常数的设置,可以配合扼流腔体111的尺寸以及伸入扼流腔体111内的第一巴伦结构51的有效长度来控制所构成的扼流装置的工作频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工作频段大于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工作频段,即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为天线中的高频单元,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为天线中的低频单元,例如,第一频段辐射单元1的工作频段为1.4GHz-2.7GHz,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的工作频段为0.69GHz至0.96GHz。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2包括第二辐射结构42和第二巴伦结构52,第二辐射结构42和第二巴伦结构52位于反射板3的第一侧,第二巴伦结构52连接于反射板3。
以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之间的仿真曲线对比,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效果: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15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天线一个极化方向在0.69GHz至0.96GHz频段的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图16示意了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天线另一个极化方向在0.69GHz至0.96GHz频段的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其中,对比例1表示仅设置工作频段为0.69GHz至0.96GHz的低频辐射单元工作,没有设置其他频段辐射单元的天线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对比例2表示工作频段为0.69GHz至0.96GHz的低频辐射单元和工作频段为1.4GHz-2.7GHz的高频辐射单元均直接连接在一起,即低频辐射单元和高频辐射单元直接连接至反射板的天线增益曲线仿真示意图,根据上述三种曲线的对比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的增益指标与无高频辐射单元时基本相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频段的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很小。如图17至图19所示,图17表示对比例1中天线的方向图,图18表示对比例2中天线的方向图,图19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的方向图,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的方向图指标与无高频辐射单元时基本相当,即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同频段的辐射单元之间的干扰很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站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天线。天线的具体结构和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关于基站设备的基本结构可以参考图1和图2所示,以及相关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频段天线组,每个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组包括移相器和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
多个第二频段辐射单元;
反射板;
所述反射板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分别对应的反射板通孔;
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包括:
第一辐射结构,所述第一辐射结构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侧;
第一巴伦结构,所述第一巴伦结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辐射结构,所述第一巴伦结构穿过所述反射板通孔,所述第一巴伦结构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巴伦结构与所述反射板之间间隔设置;
第一信号传输结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巴伦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穿过所述反射板通孔;
所述移相器位于反射板的第二侧,所述移相器包括第一移相器腔体、扼流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移相器腔体中的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所述扼流腔体和第一移相器腔体共用部分腔体壁;
在每个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所述第一巴伦结构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二侧的部分位于所述扼流腔体内;
在每个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的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第二信号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结构与所述第一巴伦结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穿过所述反射板通孔;
所述移相器还包括第二移相器腔体和位于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中的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所述扼流腔体和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共用部分腔体壁,所述第一移相器腔体和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分别位于所述扼流腔体的相对两侧;
在每个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中的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扼流腔体之外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移相器腔体之外的第一信号导出结构;
所述第一移相器腔体远离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一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一信号连接孔;
所述扼流腔体远离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一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二信号连接孔;
所述第一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结构,所述第一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一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每个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扼流腔体之外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之外的第二信号导出结构;
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远离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二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三信号连接孔;
所述扼流腔体远离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腔体壁上设置有与每个所述第二信号导出结构对应的第四信号连接孔;
所述第二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所述第四信号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结构,所述第二信号导出结构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三信号连接孔连接于所述第二馈电网络信号传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扼流腔体的腔体壁电连接于所述反射板;
所述第一巴伦结构位于所述扼流腔体内的部分远离所述反射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扼流腔体的腔体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每个所述第一频段天线组中,所述多个第一频段辐射单元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移相器腔体、所述扼流腔体和所述第二移相器腔体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平行于所述反射板所在平面;
所述扼流腔体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二分之一,所述扼流腔体的高度为所述扼流腔体在垂直于所述反射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尺寸;
所述扼流腔体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中心频点对应的波长的三分之一,所述扼流腔体的宽度为所述扼流腔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为双极化辐射单元,所述第一信号传输结构用于以第一极化方向馈电,所述第二信号传输结构用于以第二极化方向馈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扼流腔体中,所述第一巴伦结构的周围包覆有介质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大于所述第二频段辐射单元的工作频段。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二频段辐射单元包括第二辐射结构和第二巴伦结构,所述第二辐射结构和所述第二巴伦结构位于所述反射板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巴伦结构连接于所述反射板。
10.一种基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天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94511.5A CN116073112A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天线和基站设备 |
EP22889146.1A EP4407803A4 (en) | 2021-11-03 | 2022-10-25 |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PCT/CN2022/127224 WO2023078121A1 (zh) | 2021-11-03 | 2022-10-25 | 天线和基站设备 |
US18/644,115 US20240275028A1 (en) | 2021-11-03 | 2024-04-24 |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94511.5A CN116073112A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天线和基站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073112A true CN116073112A (zh) | 2023-05-05 |
Family
ID=86170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94511.5A Pending CN116073112A (zh) | 2021-11-03 | 2021-11-03 | 天线和基站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75028A1 (zh) |
EP (1) | EP4407803A4 (zh) |
CN (1) | CN116073112A (zh) |
WO (1) | WO20230781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97341A (zh) * | 2020-03-18 | 2021-10-12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天线组件和基站天线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1500A (zh) * | 2013-08-27 | 2013-12-11 |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无源谐波滤波器 |
CN107210541A (zh) * | 2014-11-11 | 2017-09-26 | 株式会社Kmw | 移动基站天线 |
CN111048896A (zh) * | 2019-12-25 | 2020-04-21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天线及其馈电结构 |
CN113410641A (zh) * | 2021-05-24 | 2021-09-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带扼流特性的背腔5g基站天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17670B1 (ko) * | 2007-10-05 | 2011-02-25 | 주식회사 에이스테크놀로지 | 초크 부재를 가지는 안테나 |
CN111403893B (zh) * | 2017-09-19 | 2021-11-19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天线的馈电网络,基站天线及基站 |
CN108767452B (zh) * | 2018-04-24 | 2024-02-27 | 昆山恩电开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双极化辐射单元及隔离度调节方法 |
CN111384600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馈电系统、阵列天线以及基站 |
US11611154B2 (en) * | 2020-02-28 | 2023-03-21 | Viettel Group | Printed impedance transformer for broadb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
CN111525248B (zh) * | 2020-05-09 | 2024-10-29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 |
CN111600126A (zh) * | 2020-06-30 | 2020-08-28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小型化天线 |
CN113346251B (zh) * | 2021-04-26 | 2024-07-09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辐射单元高度和频段的天线设置方法及天线 |
-
2021
- 2021-11-03 CN CN202111294511.5A patent/CN116073112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10-25 EP EP22889146.1A patent/EP4407803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10-25 WO PCT/CN2022/127224 patent/WO20230781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04-24 US US18/644,115 patent/US20240275028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1500A (zh) * | 2013-08-27 | 2013-12-11 | 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无源谐波滤波器 |
CN107210541A (zh) * | 2014-11-11 | 2017-09-26 | 株式会社Kmw | 移动基站天线 |
CN111048896A (zh) * | 2019-12-25 | 2020-04-21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天线及其馈电结构 |
CN113410641A (zh) * | 2021-05-24 | 2021-09-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带扼流特性的背腔5g基站天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78121A1 (zh) | 2023-05-11 |
US20240275028A1 (en) | 2024-08-15 |
EP4407803A1 (en) | 2024-07-31 |
EP4407803A4 (en) | 2025-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37675B (zh) |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 |
US11387568B2 (en) | Millimeter-wave antenna array element, array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s product | |
US10854994B2 (en) | Broadband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 with hybrid radiating elements | |
KR102614892B1 (ko) | 안테나 유닛 및 단말 장비 | |
KR102589691B1 (ko) | 안테나 유닛 및 단말 장비 | |
CN107925168B (zh) | 无线电子设备 | |
EP2201646B1 (en) | Dual polarized low profile antenna | |
WO2021000705A1 (zh)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1104191A1 (zh) |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 |
US20200091599A1 (en) | Antenna device | |
CN113659325B (zh) | 集成基片间隙波导阵列天线 | |
CN110797654A (zh) | 一种同频带间高隔离度天线及微基站 | |
WO2021083223A1 (zh) |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 |
US20240275028A1 (en) |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device | |
CN109390669B (zh) | 一种双频天线 | |
CN211455960U (zh) | 高增益射频前端装置 | |
WO2023138324A1 (zh) | 一种天线结构、电子设备及无线网络系统 | |
CN110600858A (zh) | 一种天线单元及终端设备 | |
WO2021083218A1 (zh) | 天线单元及电子设备 | |
US5877729A (en) | Wide-beam high gai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s antenna | |
WO2022089376A1 (zh) | 多频融合基站天线及通信设备 | |
RU2225663C1 (ru) | Антенна | |
US12230885B2 (en) | RF device with isolated antennas | |
TWI849699B (zh) | 適用於5GHz頻寬的天線結構及無線模組 | |
Rahul | Designing Patch Antennas for 2.4 GHz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