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23566A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923566A CN115923566A CN202211641881.6A CN202211641881A CN115923566A CN 115923566 A CN115923566 A CN 115923566A CN 202211641881 A CN202211641881 A CN 202211641881A CN 115923566 A CN115923566 A CN 1159235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lf
- charging
- new energy
- power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3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cad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Cd] OJIJEKBXJYRIB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49 desinf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与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均与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依靠充电自检系统可以分别对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器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独立实时监测、检查作用,当三者出现系统异常时可以对用户实现实时报警提示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纯电动汽车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纯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池主要有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这些电池可以提供纯电动汽车动力。同时,纯电动汽车也通过电池来储存电能,驱动电机运转,让车辆正常行驶。
现有专利(公开号:CN112467853A)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终端和管理终端,所述充电终端和管理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相连接;所述充电终端包括电力变压器、电压整流模块、功率开关管和充电输出模块,新能源汽车行驶至充电终端的指定充电区域,充电输出模块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相连接,电力变压器输出AC400-800V交流电,通过电压整流模块对输出交流电压进行整流,输出直流高压650-1200V,通过调节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与关断时间比率进行稳压后,将电流通过实现充电输出模块对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充电。该应用范围广的空气净化消毒系统,能够解决目前的空气净化消毒系统仅有对空气进行消毒功能,但是却不能对空气中的灰尘进行去除的问题。目前充电桩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过程中可以完成基本的充电断电操作,而在充电的过程中无法对汽车的电池以及充电电源进行实时监测自检作用,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不能很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充电桩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过程中可以完成基本的充电断电操作,而在充电的过程中无法对汽车的电池以及充电电源进行实时监测自检作用,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与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均与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用户端口。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设有两种,分别设为交流电充电桩和直流电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内部设有5G信号基站。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与车载充电机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相连接,所述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均属于接口信号。
可选的,所述车载充电机与继电器之间以及继电器与动力电池组之间均采用高压直流电。
可选的,所述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分别采用CAN信号和硬线信号实现信号指令传输。
可选的,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继电器之间电性并联连接,且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自检系统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充电自检系统内部包括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
所述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入端均与数据采样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样的输入端与用户端口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各自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所述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之间电性并联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依靠充电自检系统可以分别对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器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独立实时监测、检查作用,当三者出现系统异常时可以对用户实现实时报警提示作用。
2.该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利用充电自检系统为充电用户提供多项实时数据,其中分别包括电池剩余电量、充电时长、充电电压稳定性、充电电流稳定性、充电电量过载等等,并通过远程无线信号对充电用户进行提示,其中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对充电过程中的汽车电池进行实时监测、自检。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电性流程示意图;
图2为该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充电自检系统内部流程示意图;
图3该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中电池管理系统内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桩的输出端与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
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均与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用户端口。
本实施例中,充电桩设有两种,分别设为交流电充电桩和直流电充电桩,充电桩的内部设有5G信号基站。
本实施例中,充电桩与车载充电机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相连接,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均属于接口信号。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载充电机与继电器之间以及继电器与动力电池组之间均采用高压直流电。
本实施例中,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分别采用CAN信号和硬线信号实现信号指令传输。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继电器之间电性并联连接,且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充电自检系统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自检系统内部包括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
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入端均与数据采样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数据采样的输入端与用户端口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各自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之间电性并联连接。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充电桩的输出端与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充电桩设有两种,分别设为交流电充电桩和直流电充电桩,充电桩的内部设有5G信号基站,充电桩与车载充电机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相连接,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均属于接口信号,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车载充电机与继电器之间以及继电器与动力电池组之间均采用高压直流电,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分别采用CAN信号和硬线信号实现信号指令传输,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继电器之间电性并联连接,且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均与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用户端口,充电自检系统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依靠充电自检系统可以分别对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器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独立实时监测、检查作用,当三者出现系统异常时可以对用户实现实时报警提示作用;
充电自检系统内部包括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
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入端均与数据采样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数据采样的输入端与用户端口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各自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之间电性并联连接;
利用充电自检系统为充电用户提供多项实时数据,其中分别包括电池剩余电量、充电时长、充电电压稳定性、充电电流稳定性、充电电量过载等等,并通过远程无线信号对充电用户进行提示,其中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对充电过程中的汽车电池进行实时监测、自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的输出端与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整车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入端以及继电器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的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之间电性连接;
所述新能源充电桩的输入端、车载充电机的输入端以及动力电池组的输入端均与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充电自检系统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有用户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设有两种,分别设为交流电充电桩和直流电充电桩,所述充电桩的内部设有5G信号基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与车载充电机之间分别通过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相连接,所述连接确认功能和控制导引功能均属于接口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与继电器之间以及继电器与动力电池组之间均采用高压直流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分别采用CAN信号和硬线信号实现信号指令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继电器之间电性并联连接,且车载充电机、电池管理系统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自检系统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自检系统内部包括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
所述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的输出端分别与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用户信息交互以及用户通信管理的输入端均与数据采样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所述数据采样的输入端与用户端口的输出端之间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管理、电压预警、充电对接显示、电量预载计算、限时提示、通电异常警报和安防管理各自分别与新能源充电桩、车载充电机以及动力电池组之间电性串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包括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所述耗电量监测、电量过低报警、电池能耗监测和电池状态监测之间电性并联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41881.6A CN115923566A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41881.6A CN115923566A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923566A true CN115923566A (zh) | 2023-04-07 |
Family
ID=8655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41881.6A Pending CN115923566A (zh) | 2022-12-20 | 2022-12-20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923566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0310A (zh) * | 2023-12-07 | 2024-01-09 | 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增程式动力电池的车辆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5053A (zh) * | 2010-01-19 | 2011-04-27 | 王春生 | 一种给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充电方法 |
CN107310408A (zh) * | 2017-05-09 | 2017-11-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充电控制方法 |
US20180208066A1 (en) * | 2017-01-26 | 2018-07-26 |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 Metho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for charging awakening |
CN112406616A (zh) * | 2020-11-26 | 2021-02-26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安全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快充方法 |
CN113263941A (zh) * | 2021-06-30 | 2021-08-17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3733964A (zh) * | 2021-09-13 | 2021-12-03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纯电动车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 |
-
2022
- 2022-12-20 CN CN202211641881.6A patent/CN11592356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35053A (zh) * | 2010-01-19 | 2011-04-27 | 王春生 | 一种给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充电桩充电方法 |
US20180208066A1 (en) * | 2017-01-26 | 2018-07-26 | Borgward Trademark Holdings Gmbh | Metho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for charging awakening |
CN107310408A (zh) * | 2017-05-09 | 2017-11-0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锂电池充电控制方法 |
CN112406616A (zh) * | 2020-11-26 | 2021-02-26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安全功能的电池管理系统快充方法 |
CN113263941A (zh) * | 2021-06-30 | 2021-08-17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无线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3733964A (zh) * | 2021-09-13 | 2021-12-03 |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纯电动车车载充电机的控制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360310A (zh) * | 2023-12-07 | 2024-01-09 | 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增程式动力电池的车辆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7360310B (zh) * | 2023-12-07 | 2024-02-09 | 成都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使用增程式动力电池的车辆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23248B1 (en) | Battery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 |
CN105206880B (zh) | 用于修复和增大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方法 | |
CN103312027B (zh) | 在线式矿用隔爆锂离子蓄电池不间断直流电源及控制方法 | |
US9764643B2 (en) | Vehicle | |
CN108016309B (zh) | 一种提高电池续航的电池管理系统 | |
CN106740203B (zh) | 一种电动汽车便携式移动电池包及其应用 | |
CN211606150U (zh) | 一种12v船舶或车载同口锂电备用电源 | |
KR102644605B1 (ko) | 전력 변환 장치의 전원 공급 제어 방법 및 전력 변환 장치 | |
CN116001572A (zh) | 一种电池包及电池包管理方法 | |
KR20140029671A (ko) | 휴대용 에너지저장 배터리팩 전원 장치 | |
CN115923566A (zh) | 一种具有自检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 |
JP2011100680A (ja) | 蓄電デバイス、蓄電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自動車 | |
CN108394288A (zh) | 用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的充电装置 | |
CN206059545U (zh) | 一种电动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源 | |
WO2020211238A1 (zh) | 一种移动充电车充电系统 | |
CN106740227A (zh) | 一种电动厢货车电池包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11958808U (zh) | 一种多功能的移动电源 | |
CN204103525U (zh) | 采血车及采血车载设备的双锂电池供电电源 | |
CN111688537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1674289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 | |
CN213521347U (zh) | 一种矿用电机车供电系统 | |
CN207790378U (zh) | 用于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的充电装置 | |
CN207790377U (zh) | 用于电动汽车交流充电的充电装置 | |
CN21116645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低压供电系统 | |
CN210137072U (zh) | 一种电池包组用高压配电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