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914142B -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14142B
CN115914142B CN202110931712.5A CN202110931712A CN115914142B CN 115914142 B CN115914142 B CN 115914142B CN 202110931712 A CN202110931712 A CN 202110931712A CN 115914142 B CN115914142 B CN 115914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hip
editing
port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3171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914142A (zh
Inventor
李磊
赵子苍
何志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entec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3171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4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914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4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914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14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入口芯片,通过接收第一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由入口芯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本申请能够使得报文的所有编辑动作都可以在报文的入口芯片上完成,而无需在报文的出口芯片上对报文进行编辑,这样就不需要将入口芯片上获取出的报文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从而降低了编辑资源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节省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

Description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以太网有不同的协议报文,以太网交换芯片需要在报文处理流程中对原始报文进行编辑以产生新的报文。
在报文处理流程中,交换芯片首先通过IPE(Ingress Process Engine,入方向处理引擎)模块对报文进行转发表的查找得到转发目的地和报文编辑信息,然后通过BSR(Buffer Store Retrieve,存储转发模块)模块对报文进行存储和转发,再通过EPE(EgressProcess Engine,出方向处理引擎)模块根据IPE模块得到的编辑信息对原始报文进行编辑,并且在报文编辑的流程中需要根据出口端上配置的属性对报文进行编辑或者其他动作。
在单芯片应用中,交换芯片非常容易地获取到出口端上配置的属性报文,报文编辑容易实现。
在多芯片场景的应用中,例如堆叠系统中,多台堆叠成员设备虚拟成一台网络设备,报文需要从入口芯片(即报文的入口端所在芯片)进入,将报文通过芯片间的互联端口发送到报文的出口芯片(即报文的出口端所在芯片),同时将入口芯片上获取出的报文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在出口芯片上获取出口端上配置的属性以及携带过来的编辑信息对报文进行编辑。这种场景应用中,在出口芯片上必须全局分配和管理编辑资源,但这将会导致编辑资源管理比较复杂;另外,由于在出口芯片上进行报文编辑时需要将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这也会导致浪费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甚至会造成网络堵塞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入口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由所述入口芯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标记所述第二报文;
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发送给所述入口芯片所在设备包含的出口芯片,其中,标记后的所述第二报文,用于所述出口芯片在不编辑报文的情况下从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查询端口属性表,得到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包括:
根据预设索引映射表中的芯片标识与索引区间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
根据所述索引区间信息,获取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从所述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性表中读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包括:所述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所述出口芯片的最小端口号以及最大端口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索引区间信息,获取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包括:
将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与所述最小端口号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偏移量;
根据所述偏移量以及所述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确定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包括:
根据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和/或三层包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编辑信息对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的编辑操作冲突时,确定所述属性信息的优先级;
当所述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时,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否则根据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三层包头。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出口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所述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所述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确定所述报文是否为编辑第一报文得到的第二报文,包括:
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携带有已编辑标记;
当所述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携带有已编辑标记时,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为所述第二报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不是所述第二报文时,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所述报文的编辑信息和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所述报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编辑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编辑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包头;
将包头被编辑后的所述报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出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入口芯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编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由所述入口芯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应用于出口芯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所述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所述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第二方面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入口芯片,通过接收第一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由入口芯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由此,使得报文的所有编辑动作都可以在报文的入口芯片上完成,而无需在报文的出口芯片上对报文进行编辑,这样就不需要将入口芯片上获取出的报文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出口芯片上实现报文编辑而导致管理编辑资源复杂的问题以及浪费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的问题,降低了编辑资源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节省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的一个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以及报文转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及出口属性表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该报文处理方法可以应用于报文的入口芯片,该芯片可以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芯片,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a Array,简称为FPGA)芯片,或NP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入口芯片包括:入方向处理引擎IPE、存储转发模块BSR和出方向处理引擎EPE。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入口芯片,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
S11、接收第一报文。
这里,第一报文是泛指接收到的任一报文。
具体地,第一报文经入口端口进入入口芯片后,通过入口芯片的入方向处理引擎模块接收第一报文。
S12、根据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其中,出口端用于将报文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报文的编辑信息包括对报文的编辑操作,编辑操作包括但不限于:删除、添加、修改和/或替换等。
具体地,可以通过入口芯片的IPE根据第一报文中的目的MAC地址,在转发表进行查找该目的MAC地址对应的出端口的端口号,获得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及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索引值,得到查找结果,并将查找结果与第一报文通过入口芯片的BSR转发至入口芯片的EPE。
其中,转发表中包含两个重要的信息:编辑信息索引值和出口信息,编辑信息索引值用于索引到对应的转发下一跳,得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编辑信息索引值可以使用nexthopPtr(即,下一跳索引值)来表示,nexthopPtr用来索引DsNextHop进行获取报文编辑信息。出口信息包括目的MAC地址对应的出端口的端口号以及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这里,芯片的芯片标识是一个全局标识,可以唯一标识一个芯片。
其中,编辑信息可以包括二层头部编辑信息和/或三层头部编辑信息。
二层头部编辑信息包括: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内层VLAN(Virtual Local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头部、外层VLAN头部中的至少一个的编辑信息。
三层头部编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因特网协议第四版)、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因特网协议第六版)及ARP(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报文的编辑信息。
IPv4报文的编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Pv4报文的协议字段、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显式拥塞通知协议)、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差分服务代码点)、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的编辑信息。
IPv6报文的编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Pv6报文的流标签、协议字段、TTL、ECN、DSCP、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的编辑信息。
ARP报文的编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ARP报文的目的端协议地址、目的端硬件地址、发送端协议地址、发送端硬件地址、协议类型和硬件类型。
S13、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其中,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包括二层头部编辑信息和/或三层头部编辑信息,二层头部编辑信息例如为:内层VLAN头部、外层VLAN头部中的vlan标签的处理规则,用于对第一报文携带的vlan标签进行相应的编辑,这里,虚拟局域网标签处理规则包括插入、删除,更改或替换;例如,是否剥掉报文携带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端口上默认vlan值等等;三层头部编辑信息例如为:DSCP、目的IP地址和源IP地址的编辑信息等等。
具体地,通过入口芯片的EPE接收BSR转发的第一报文的查找结果,根据查找结果中的编辑信息索引值索引到对应的转发下一跳,得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S14、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由入口芯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具体地,通过入口芯片的EPE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
上述报文处理方法应用于入口芯片,通过接收第一报文,根据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由入口芯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由此,使得报文的所有编辑动作都可以在报文的入口芯片上完成,而无需在报文的出口芯片上对报文进行编辑,这样就不需要将入口芯片上获取出的报文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出口芯片上实现报文编辑而导致管理编辑资源复杂的问题以及浪费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的问题,降低了编辑资源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节省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基于图1,方法还可以包括:
S15、标记第二报文。
具体地,通过入口芯片的EPE对第二报文标记出已编辑标记,该已编辑标记可以是一个bypass的nexthhopPtr(带有跳过标记的下一跳索引值),以指示第二报文的出口芯片对第二报文跳过执行索引到对应的转发下一跳,即跳过读取报文编辑信息。
S16、将标记后的第二报文发送给入口芯片所在设备包含的出口芯片,其中,标记后的第二报文,用于出口芯片在不编辑报文的情况下从出口端向外转发。
这里,报文的入口芯片与报文的出口芯片互联可以虚拟成一台网络设备,出口芯片与入口芯片之间具有互联端口。
具体地,入口芯片的EPE通过芯片互联端口将携带已编辑标记的第二报文发送至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标记后的第二报文发送给出口芯片,由于标记后的第二报文,用于出口芯片在不编辑报文的情况下从出口端向外转发,这样就不需要出口芯片对第二报文进行编辑而直接将第二报文从出口端向外转发,从而也无需将入口芯片上获取出的报文编辑信息携带到出口芯片上,从而能够降低出口芯片对编辑资源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节省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3中,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该过程可以包括:
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查询端口属性表,得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其中,端口属性表预先存储在入口芯片上,且记录有不同端口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出口端的端口号可以是一个全局标识,全局标识能够唯一标识一个端口,例如,对于分别有10个端口的芯片A和芯片B,芯片A的端口可以标识为端口1至端口10,芯片B的端口可以标识为端口11至端口20。
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出口端的全局标识查询端口属性表,得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出口端的端口号用于唯一标识一个芯片上的端口。
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以及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在出口芯片的端口属性表中进行查询,得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13中,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该过程可以包括:
S131、根据预设索引映射表中的芯片标识与索引区间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
其中,预设索引映射表可以为预先存储在第一芯片内的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预设索引映射表中的不同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不同。
具体地,可以基于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预设索引映射表进行索引,得到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
S132、根据索引区间信息,获取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其中,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可以包括: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出口芯片的最小端口号以及最大端口号。这里,端口属性表可以为预先存储在入口芯片内的全局端口属性表,端口属性表存放有与报文编辑相关的端口信息,例如是否剥掉vlan标签、默认vlan标签值,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还可以包括出口芯片的不同端口对应的索引值,端口的索引值可以用于获取端口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该过程可以包括:
将出口端的端口号与最小端口号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偏移量,根据偏移量以及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确定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具体地,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得到出端口对应的全局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该公式为:索引值=全局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出端口号-最小端口号。
在计算得到索引值后,可以基于索引值获取出端口的属性信息。
可选地,在步骤S132之前,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索引区间信息中的最大端口号和最小端口号,判断出口端的端口号是否有效,如果端口号有效,则执行步骤S132,如果端口号无效则丢弃第一报文,其中,有效的端口号介于最小端口号和最大端口号之间。
S133、从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性表中读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索引映射表获取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并根据索引区间信息,获取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从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性表中读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实现了在入口芯片获取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且能够快速获取到出口端属性信息;另外,由于出口属性表并不是固定分配的,而是以全局芯片ID作为索引,得到出口属性表的范围,因此可以实现每个芯片动态灵活分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4中,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可以包括:
根据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和/或三层包头。
具体地,根据编辑信息中的二层头部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根据编辑信息中的三层头部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将编辑后的第一报文确定为第二报文。
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内层VLAN头部、外层VLAN头部中的至少一个的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根据IPv4、IPv6及ARP报文中的一个的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根据属性信息包括的虚拟局域网vlan标签处理规则,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使编辑后的第一报文具备出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属性信息和编辑信息对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的编辑操作冲突时,确定属性信息的优先级,当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时,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否则根据编辑信息编辑三层包头。
其中,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属性信息与编辑信息对报文的编辑操作分别设置对应的优先级,例如,设置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此时,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但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可以存在属性信息和编辑信息均对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进行编辑操作的情形,通过确定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时,根据属性信息的优先级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从而能够确保第一报文能够被正常编辑。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报文的出口芯片,该芯片可以是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为ASIC)芯片,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aArray,简称为FPGA)芯片,或NP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出口芯片包括:入方向处理引擎IPE、存储转发模块BSR和出方向处理引擎EPE。
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出口芯片,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
S21、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具体地,通过入口芯片与出口芯片之间的芯片互联端口将报文从入口芯片发送至出口芯片,入口报文在到达出口芯片后,通过出口芯片的入方向处理引擎IPE接收报文,并将报文通过出口芯片的BSR转发至出口芯片的EPE。
S22、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是: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具体地,通过出口芯片的EPE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
在一个示例中,该过程可以包括:
可以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携带有已编辑标记,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携带有已编辑标记时,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为第二报文。
S23、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出口端向外转发第二报文。
具体地,通过出口芯片的EPE确定到报文为第二报文时,将报文直接通过出口端向外转发。
上述报文转发方法应用于出口芯片,通过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是: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出口端向外转发第二报文。由于报文的所有编辑动作都可以在报文的入口芯片上完成,当出口芯片确定出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第二报文后,出口芯片无需再通过从入口芯片获取编辑信息对报文进行编辑,而将报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出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即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出口芯片上实现报文编辑而导致管理编辑资源复杂的问题以及浪费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的问题,从而降低了编辑资源管理的复杂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地节省芯片互联端口的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于图4,方法还可以包括:
S24、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不是第二报文时,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的编辑信息和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具体地,通过出口芯片的入方向处理引擎IPE接收报文的编辑信息以及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并将编辑信息及属性信息通过出口芯片的BSR转发至出口芯片的EPE。
S25、根据编辑信息和属性信息,编辑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包头。
具体地,通过出口芯片的EPE根据编辑信息和属性信息,编辑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包头。
其中,该步骤的实现过程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4,此处不再赘述。
S26、将包头被编辑后的报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出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本实施例中,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不是编辑后的报文时,可以根据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编辑信息以及报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在出口芯片上进行报文的编辑操作。
下面结合图6,以堆叠系统为例,对入口芯片的报文处理流程以及出口芯片的报文转发流程进行示例说明。其中,堆叠系统包括堆叠的入口芯片和出口芯片,相堆叠的两个芯片中其中一个定义为入口芯片,则与之相连的位于其下游的芯片则对应定义为出口芯片。
如图6所示,入口芯片的报文处理流程如下:
1、报文从网络端口进入入口芯片后,入口芯片的IPE模块通过查找转发表得到destPort和nexthopPtr,其中,destPort表示目的出口信息,目的出口信息包括出口芯片的CHIP ID以及出口端口号,nexthopPtr用来索引DsNextHop获取报文编辑信息;
2、报文通过BSR模块进行存储,并将报文、destPort和nexthopPtr送到EPE模块进行报文的编辑;
3、在EPE模块,通过nexthopPtr读取DsNexthop表,获取报文的编辑信息,当检测到出口端所在的芯片不是本地芯片(即出口的CHIP ID和本地CHIP ID不相等)时,根据destPort中CHIP ID进行索引得到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中保存有全局出口属性表的基地址以及最大端口号和最小端口号;其中,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以及出口属性表可以参照图7所示。
4、根据出口端口号和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中存放的最大端口号和最小端口号,判断端口号是否有效,如果端口号有效,则执行步骤5,如果端口号无效则丢弃报文;其中,有效的端口号应当在最小端口号和最大端口号之间;
5、根据全局端口索引映射表中的全局出口属性表的基地址、出口端口号以及最小端口号,按照如下公式计算出全局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索引值=全局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出端口号-最小端口号;
6、根据索引值索引,得到全局端口属性表;
7、根据报文的编辑信息以及全局端口属性表中的端口属性对报文进行相应的编辑,完成报文的所有编辑行为。
8、对编辑后的报文标记出一个bypass的nexthhopPtr,并将编辑后的报文携带bypass nexthopPtr以及destPort发送到出口芯片。
如图6所示,出口芯片的报文转发流程如下:
1、编辑后的报文进入出口芯片后,在出口芯片的IPE模块跳过转发表查找;
2、报文通过BSR模块转发到EPE模块;
3、EPE模块读取DsNexthop表,发现是bypass的Nexthop,则跳过读取DsDestPort,并不对报文做任何编辑,只将报文转发到对应的端口上。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在堆叠系统中报文的编辑方式可用集中式的CPU下降到单个芯片,即报文的入口芯片上进行,管理非常简单,同时可以大大地节省互联端口的带宽。
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应用于入口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确定模块802,用于根据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第一报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获取模块803,用于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编辑模块804,用于根据属性信息及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由入口芯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标记第二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将标记后的第二报文发送给入口芯片所在设备包含的出口芯片,其中,标记后的第二报文,用于出口芯片在不编辑报文的情况下从出口端向外转发。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出口端的端口号查询端口属性表,得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预设索引映射表中的芯片标识与索引区间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
根据索引区间信息,获取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从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性表中读取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包括: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出口芯片的最小端口号以及最大端口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索引区间信息,获取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包括:
将出口端的端口号与最小端口号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偏移量;
根据偏移量以及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确定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辑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编辑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
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和/或三层包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辑模块具体还用于:
当属性信息和编辑信息对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的编辑操作冲突时,确定属性信息的优先级;
当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时,根据属性信息编辑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否则根据编辑信息编辑三层包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在执行报文处理方法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处理装置与报文处理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应用于出口芯片,该装置可以包括:
接收模块901,用于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确定模块902,用于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是:入口芯片编辑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发送模块903,用于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出口端向外转发第二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携带有已编辑标记;
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携带有已编辑标记时,确定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为第二报文。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编辑模块:
接收模块,还用于当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不是第二报文时,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的编辑信息和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编辑模块,用于根据编辑信息和属性信息,编辑从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包头;
发送模块,还用于将包头被编辑后的报文通过出口端转发到出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在执行报文转发方法时,仅以上述各程序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处理分配由不同的程序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程序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处理。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报文转发装置与报文转发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
电子装置应用于报文处理方法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的报文处理方法的步骤;
电子装置应用于报文转发方法时,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步骤。
图10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的电子装置10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3。电子装置10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0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0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0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0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004。
可以理解,存储器10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0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装置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装置10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可执行程序10021,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可执行程序10021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报文处理方法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任一报文处理方法中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报文转发方法时,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任一的报文转发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介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芯片应用场景中的入口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报文的出口芯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由所述入口芯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标记所述第二报文;
将标记后的所述第二报文发送给所述入口芯片所在设备包含的出口芯片,其中,标记后的所述第二报文,用于所述出口芯片在不编辑报文的情况下从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查询端口属性表,得到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包括:
根据预设索引映射表中的芯片标识与索引区间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出口端所在的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
根据所述索引区间信息,获取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从所述索引值对应的端口属性表中读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索引区间信息包括:所述出口芯片的芯片标识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所述出口芯片的最小端口号以及最大端口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索引区间信息,获取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包括:
将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与所述最小端口号之间的差值确定为偏移量;
根据所述偏移量以及所述端口属性表的基地址,确定所述出口端对应的端口属性表的索引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包括:
根据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
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二层包头和/或三层包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属性信息和所述编辑信息对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的编辑操作冲突时,确定所述属性信息的优先级;
当所述属性信息的优先级高于所述编辑信息的优先级时,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三层包头,否则根据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三层包头。
9.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芯片应用场景中的出口芯片,所述方法包括:
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入口芯片基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以及所述出口芯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所述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所述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报文是否为编辑第一报文得到的第二报文,包括:
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携带有已编辑标记;
当所述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携带有已编辑标记时,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为所述第二报文。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不是所述第二报文时,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所述报文的编辑信息和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所述报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根据所述编辑信息和所述属性信息,编辑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的包头;
将包头被编辑后的所述报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出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12.一种报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芯片应用场景中的入口芯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报文的目的MAC地址,确定用于转发所述第一报文的出口芯片的出口端的端口号及用于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口端的端口号,获取所述出口端的属性信息;
编辑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属性信息及所述编辑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由所述入口芯片通过所述出口端转发到所述入口芯片所在的设备外。
13.一种报文转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多芯片应用场景中的出口芯片,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从入口芯片接收报文;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否为第二报文,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入口芯片基于编辑第一报文的编辑信息以及所述出口芯片的出口端的属性信息编辑所述第一报文的包头得到的报文;
发送模块,用于当从所述入口芯片接收的报文是所述第二报文时,在不编辑所述第二报文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出口端向外转发所述第二报文。
14.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或者,所述处理器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报文处理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中所述的报文转发方法。
CN202110931712.5A 2021-08-13 2021-08-13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5914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1712.5A CN115914142B (zh) 2021-08-13 2021-08-13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31712.5A CN115914142B (zh) 2021-08-13 2021-08-13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4142A CN115914142A (zh) 2023-04-04
CN115914142B true CN115914142B (zh) 2024-11-08

Family

ID=86474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31712.5A Active CN115914142B (zh) 2021-08-13 2021-08-13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41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46746B (zh) * 2023-05-12 2023-08-15 之江实验室 一种多级可编程编辑的报文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40A (zh) * 2010-08-31 2011-01-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5429882A (zh) * 2015-10-21 2016-03-23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传统交换芯片查找方式的报文编辑实现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78245B2 (en) * 2003-11-10 2010-08-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mapping module identifiers and substituting ports in network devices
CN100461732C (zh) * 2006-06-16 2009-02-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以太技术交换和转发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7796594B2 (en) * 2007-02-14 2010-09-14 Marvell Semiconductor, Inc. Logical bridg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902397B (zh) * 2010-06-23 2015-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的转发方法及交换芯片
CN106330704B (zh) * 2015-06-26 2019-12-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6850441B (zh) * 2017-01-17 2019-11-29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堆叠系统网络芯片NextHop资源分配方法
CN112003876B (zh) * 2020-09-03 2023-04-18 苏州盛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堆叠芯片间传输信息可编程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45040A (zh) * 2010-08-31 2011-01-12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CN105429882A (zh) * 2015-10-21 2016-03-23 盛科网络(苏州)有限公司 基于传统交换芯片查找方式的报文编辑实现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4142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60028B2 (en) Flexible ethernet bridge
US8199753B2 (en) Forwarding frames in a computer network using shortest path bridging
KR100927126B1 (ko) 패킷 전송 속도를 개선한 mpls 네트워크의 입구 노드및 출구 노드와, mpls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의 패킷 전송속도 개선 방법
US20140119370A1 (en) Swit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based on virtual interfaces
CN112583711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33756B (zh) 一种数据包的处理方法、接入网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70097972A1 (en) Automatic VLAN ID discovery for ethernet ports
WO2022184169A1 (zh)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US20240048479A1 (en)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5914142B (zh) 报文处理方法、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254246A1 (en) Mechanisms for packet path tracing and per-hop delay measurement in segment routing with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sr-mpls) networks
EP4395253A1 (en) Rou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loud resource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5348202B (zh) 基于网络切片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70944A1 (zh) 报文转发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604183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754213B2 (en) Flexible and high-speed network packet classifying method
CN108366024A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WO2024083219A1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8827500A (zh) 流量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8827826A (zh) SRv6报文处理实例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257798A1 (zh) 转发方法、转发系统、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49662B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94082A1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节点及存储介质
WO2025001122A1 (zh) 报文的转发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35067A (zh) 流量的速率的预测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