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891888A -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891888A CN115891888A CN202211499103.8A CN202211499103A CN115891888A CN 115891888 A CN115891888 A CN 115891888A CN 202211499103 A CN202211499103 A CN 202211499103A CN 115891888 A CN115891888 A CN 1158918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rear bumper
- bumper assembly
- fixing plate
- longitudina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2260 Accidental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D—VEHICLE CONNECTIONS
- B60D1/00—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 B60D1/48—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60D1/485—Traction couplings; Hitches; Draw-gear; Tow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ounted by means of transversal members attached to the frame of a vehic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与汽车的车架连接,后保险杠总成包括连接在车架尾部的两缓冲架、分别焊接在两缓冲架上的两横梁、设置在两横梁之间的纵梁以及套设在两横梁与纵梁连接处的加固架,缓冲架包括用于连接横梁的固定板以及沿固定板朝车架方向延伸出的与车架尾部抵靠的安装部,纵梁包括与两侧横梁接触的固定部,通过缓冲架渐变式高度差设计能够在车辆碰撞事故时变形吸能作用,通过两段横梁与纵梁组成的V型结构设计,便于碰撞时,将纵向力分解到侧向受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车架也称大梁。汽车的基体,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设计和结构的好坏,首先应该清楚了解的是车辆在行驶时车架所要承受的各种不同的力。如果车架在某方面的韧性不佳,就算有再好的悬挂系统,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操控表现。而车架在实际环境下要面对4种压力。影响车架刚性的外力,通常是来自于路面摩擦力以及加减速或过弯时产生的G值。早期的汽车由于引擎及底盘设计不像现在发达,轮胎的抓地力也不如今日优异,因此车架刚性的重要性并不容易被关注。
而后保险杠则是安装在汽车尾部的一横梁结构用于车辆在碰撞过程中,对车辆保护和吸收冲击能量减小对驾乘人员的冲击能量。
目前的皮卡车形,后端设计的后保险杠主要由主横梁、两个端板和中间焊接空心纵梁组成,其为了满足拖车强度要求,主横梁采用实心梁且端板为加厚端板,用于增强结构强度,从而忽略了后保险杠整体的重量轻量化效果差,同时由于后保险杠增加了结构强度,导致后保险杠的吸能效果差造成意外追尾时危险系数提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保险杠总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后保险杠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后保险杠总成,与汽车的车架连接,所述后保险杠总成包括连接在所述车架尾部的两缓冲架、分别焊接在两所述缓冲架上的两横梁、设置在两所述横梁之间的纵梁以及套设在两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连接处的加固架,所述缓冲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的固定板以及沿所述固定板朝所述车架方向延伸出的与所述车架尾部抵靠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用于连接所述车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纵梁包括与两侧所述横梁接触的固定部以及沿所述固定部一侧外围边延伸出的定位翻边,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围合形成用于吸收冲击的支护架。
上述,通过的缓冲架、横梁、加固架以及纵梁组合形成的后保险杠架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缓冲架渐变式高度差设计能够在车辆碰撞事故时变形吸能作用,同时通过两段横梁与纵梁组成的V型结构设计,便于碰撞时,将纵向力分解到侧向受力,减少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纵向冲击载荷,保护驾乘和车辆,与此同时通过纵梁两端内凹的V型边,在横梁冲击较大时纵梁会沿竖向两侧V型结构内凹方向形变,起到二次减小冲击载荷的效果,且对于吸能还可通过套设在两横梁与纵梁上的加固架,并通过加固架上开设的多个通槽,能够在两横梁与纵梁发生碰撞形变时加固架也会沿其表面开设的通槽处开设发生形变,同样具备一定的吸能效果,提高了后保险杠总成整体的吸能质量,降低事故伤害解决了目前后保险杠吸能效果差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架的外形为V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梁的装配槽,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所述安装部一侧设置有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上下两端向内凹陷有V型边。
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架包括抵靠在两所述横梁朝所述车架方向的后固定板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两侧朝所述横梁方向设置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加固架上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
进一步的,所述后固定板外形为两侧向外呈八字展开的矩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后保险杠总成还包括部分嵌设在所述纵梁内的拖钩总成。
进一步的,所述拖钩总成包括嵌于所述纵梁内的连接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朝远离所述加固架一端的直角架,所述连接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适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内贯穿设置有卡栓,所述直角架上远离所述连接梁一侧固定连接有球销。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底端焊接有一挂钩。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后保险杠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中加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中加固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中拖钩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缓冲架 | 1 | 定位孔 | 35 |
固定板 | 11 | 纵梁 | 4 |
装配槽 | 111 | 固定部 | 41 |
安装部 | 12 | 第二安装孔 | 42 |
第一安装孔 | 121 | 定位翻边 | 43 |
翻边 | 13 | 拖钩总成 | 5 |
横梁 | 2 | 直角架 | 51 |
加固架 | 3 | 连接梁 | 52 |
后固定板 | 31 | 第二安装孔 | 53 |
上固定板 | 32 | 卡栓 | 54 |
下固定板 | 33 | 球销 | 55 |
通槽 | 34 | 挂钩 | 6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后保险杠总成,与汽车的车架连接,后保险杠总成包括连接在车架尾部的两缓冲架1、分别焊接在两缓冲架1上的两横梁2、设置在两横梁2之间的纵梁4以及套设在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的加固架3,缓冲架1包括用于连接横梁2的固定板11以及沿固定板11朝车架方向延伸出的与车架尾部抵靠的安装部12,安装部12上开设有至少一用于连接车架的第一安装孔121,纵梁4包括与两侧横梁2接触的固定部41以及沿固定部41一侧外围边延伸出的定位翻边43,固定部4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2,横梁2与纵梁4围合形成用于吸收冲击的支护架;
进一步的,支护架的外形为V字形,固定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横梁2的装配槽111,固定板11上远离安装部12一侧设置有翻边13,固定部41上下两端向内凹陷有V型边,加固架3包括抵靠在两横梁2朝车架方向的后固定板31以及分别固定在后固定板31两侧朝横梁2方向设置的上固定板32和下固定板33,加固架3上开设有多个通槽34,下固定板33与上固定板32上均开设有定位孔35,后固定板31外形为两侧向外呈八字展开的矩形板。
在具体实施时,操作人员可将缓冲架1放置在汽车车架尾部指定安装位置,并将安装部12与车架尾部进行贴靠,以使安装部12上的第一安装孔121与车架上的通孔对应,并通过螺栓沿第一安装孔121依次穿入车架上的通孔内,完成缓冲架1与车架尾部的连接固定,需要说明的,位于车架尾部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21对应的通孔,之后操作人员可将横梁2一端直接插入缓冲架1上所开设的与其适配的装配槽111内,并对横梁2与装配槽111连接处进行焊接固定并依照上述方式分别对左右两侧的缓冲架1上安装横梁2,接着操作人员可将纵梁4焊接在安装后的两横梁2之间,其中了两横梁2与纵梁4接触部分为竖向切割且相对的斜面,以使横梁2斜面处在与纵梁4接触后,两横梁2与纵梁4之间可形成夹角,紧接着,操作人员可将加固架3套在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其中,在安装加固架3时操作人员可对定位孔35内朝内侧纵梁4方向插入螺栓,当加固架3套在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时,定位孔35内的螺栓会与纵梁4底部内凹的V型边所形成的的V型槽相抵靠,从而确定当前加固架3位于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位子的稳定,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操作人员可选择通过螺栓依次沿加固架3上开设的通槽34内贯穿至横梁2与纵梁4内进行安装固定或通过焊接方式直接将加固架3焊接在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表面完成固定安装。
其中,通过的缓冲架1、横梁2、加固架3以及纵梁4组合形成的后保险杠架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缓冲架1,其为连接汽车车架与横梁2的主要承载构件,横梁2的整体设计为渐变式高度差设计,并在其渐变侧边处设计了翻边结构以确保渐变处的基础承载强度,如当后保险杠在拖车施救时缓冲架1的承载力使其渐变处不易形变,同时缓冲架1渐变式高度差设计能够在车辆碰撞事故时变形吸能作用,减少对车辆及驾乘人员的伤害以及事故维修和伤残赔付情况,接着通过横梁2,其设计在缓冲架1渐变高度差较低位置,同时在保证横梁2满足拖车时强度耐久性能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将横梁2设计成两段空心式方管梁,实现轻量化,便于低成本采购,在使用时为了考虑后保险杠的碰撞梁功能,将传统直行梁,设计成两段横梁2并组成V型结构,便于碰撞时,将纵向力分解到侧向受力,减少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纵向冲击载荷,保护驾乘和车辆,紧接着,通过纵梁4的设计,其设计在两段横梁2之间且同样采用了空心式方管梁设计,同时将纵梁4的竖向两侧设计成内凹式V型结构,通过纵梁4可用于承载两端横梁2在碰撞时产生的侧向力,一定程度提高横梁2的承载强度,同时在受横梁2冲击较大时纵梁4会沿竖向两侧V型结构内凹方向形变,起到二次减小冲击载荷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结构防护质量,最后通过套设在两横梁2与纵梁4上的加固架3,能够对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进行包裹,在提高两横梁2与纵梁4连接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加固架3上开设的多个通槽34还具备一定减重的效果,且在两横梁2与纵梁4发生碰撞形变时加固架3也会沿其表面开设的通槽34处开设发生形变,同样具备一定的吸能效果。
另外,后保险杠总成还包括部分嵌设在纵梁4内的拖钩总成5,拖钩总成5包括嵌于纵梁4内的连接梁52以及固定连接在连接梁52朝远离加固架3一端的直角架51,连接梁52上开设有与第二安装孔42适配的第三安装孔53,第三安装孔53内贯穿设置有卡栓54,直角架51上远离连接梁52一侧固定连接有球销55,横梁2底端焊接有一挂钩6。
在具体实施时,操作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将拖钩总成5上的连接梁52沿纵梁4上的定位翻边43插入至固定部41内至定位翻边43与直角架51抵靠,同时连接梁52上的第三安装孔53会与固定部41上的第二安装孔42对应,接着将卡栓54沿第二安装孔42插入至第三安装孔53处并穿出,完成拖钩总成5与纵梁4的连接安装,安装方便快捷,在使用时通过直角架51的L型设计,使得拖车绳在作用力直角架51上焊接的球销55上时,直角架51可消除球销55作用点的力臂,改善拖车受力情况,提拖钩总成的耐用性,在本发明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操作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在横梁2底端加装挂钩6以配合拖钩总成5使用,该方式可以将拖车是的承载力均匀分布在后保险杠整体,在提高拖车质量的同时起到对后保险杠结构保护的效果。
综上,通过的缓冲架1、横梁2、加固架3以及纵梁4组合形成的后保险杠架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缓冲架1渐变式高度差设计能够在车辆碰撞事故时变形吸能作用,同时通过两段横梁2与纵梁4组成的V型结构设计,便于碰撞时,将纵向力分解到侧向受力,减少对车辆和驾乘人员的纵向冲击载荷,保护驾乘和车辆,与此同时通过纵梁4两端内凹的V型边,在横梁2冲击较大时纵梁4会沿竖向两侧V型结构内凹方向形变,起到二次减小冲击载荷的效果,且对于吸能还可通过套设在两横梁2与纵梁4上的加固架3,并通过加固架3上开设的多个通槽34,能够在两横梁2与纵梁4发生碰撞形变时加固架3也会沿其表面开设的通槽34处开设发生形变,同样具备一定的吸能效果,提高了后保险杠总成整体的吸能质量,降低事故伤害解决了目前后保险杠吸能效果差问题。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后保险杠总成,与汽车的车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总成包括连接在所述车架尾部的两缓冲架、分别焊接在两所述缓冲架上的两横梁、设置在两所述横梁之间的纵梁以及套设在两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连接处的加固架,所述缓冲架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横梁的固定板以及沿所述固定板朝所述车架方向延伸出的与所述车架尾部抵靠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至少一用于连接所述车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纵梁包括与两侧所述横梁接触的固定部以及沿所述固定部一侧外围边延伸出的定位翻边,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围合形成用于吸收冲击的支护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架的外形为V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横梁的装配槽,所述固定板上远离所述安装部一侧设置有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下两端向内凹陷有V型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架包括抵靠在两所述横梁朝所述车架方向的后固定板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后固定板两侧朝所述横梁方向设置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加固架上开设有多个通槽,所述下固定板和上固定板上均开设有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固定板外形为两侧向外呈八字展开的矩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保险杠总成还包括部分嵌设在所述纵梁内的拖钩总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拖钩总成包括嵌于所述纵梁内的连接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梁朝远离所述加固架一端的直角架,所述连接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适配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内贯穿设置有卡栓,所述直角架上远离所述连接梁一侧固定连接有球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保险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底端焊接有一挂钩。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设置在所述汽车上的后保险杠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99103.8A CN115891888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99103.8A CN115891888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891888A true CN115891888A (zh) | 2023-04-04 |
Family
ID=8647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99103.8A Pending CN115891888A (zh) | 2022-11-28 | 2022-11-28 |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891888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2213A1 (en) * | 2002-04-04 | 2004-01-22 | Dellock Paul Kenneth | Bumper assembly |
CN201597538U (zh) * | 2009-11-26 | 2010-10-06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装置以及包括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
CN204055683U (zh) * | 2014-08-06 | 2014-12-3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 |
JP2016088148A (ja) * | 2014-10-30 | 2016-05-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ビーム |
DE102015202617A1 (de) * | 2015-02-13 | 2016-08-1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ufpralldämpfung für ein Fahrzeug |
CN207670354U (zh) * | 2017-12-01 | 2018-07-3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保险杠横梁总成 |
CN110909421A (zh) * | 2019-12-02 | 2020-03-24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的一体化成型方法及前保险杠横梁 |
CN211196115U (zh) * | 2019-11-18 | 2020-08-07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式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
CN213920930U (zh) * | 2020-11-17 | 2021-08-10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皮卡后保险杠 |
-
2022
- 2022-11-28 CN CN202211499103.8A patent/CN11589188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40012213A1 (en) * | 2002-04-04 | 2004-01-22 | Dellock Paul Kenneth | Bumper assembly |
CN201597538U (zh) * | 2009-11-26 | 2010-10-06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防撞装置以及包括该防撞装置的汽车 |
CN204055683U (zh) * | 2014-08-06 | 2014-12-31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后下防护装置 |
JP2016088148A (ja) * | 2014-10-30 | 2016-05-23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バンパービーム |
DE102015202617A1 (de) * | 2015-02-13 | 2016-08-18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Aufpralldämpfung für ein Fahrzeug |
CN207670354U (zh) * | 2017-12-01 | 2018-07-31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的保险杠横梁总成 |
CN211196115U (zh) * | 2019-11-18 | 2020-08-07 | 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分段式汽车后保险杠总成 |
CN110909421A (zh) * | 2019-12-02 | 2020-03-24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横梁的一体化成型方法及前保险杠横梁 |
CN213920930U (zh) * | 2020-11-17 | 2021-08-10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皮卡后保险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705670B2 (en) | Axially loade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frame | |
CN100443348C (zh) | 车辆端部构造 | |
US7198298B2 (en) | Movable subframe for semi-trailers | |
CN214930131U (zh) | 一种下车身框架结构 | |
CN101983141B (zh) | 用于加强机动车辆保险杠的配置 | |
CA3017256A1 (en) | Side underride guard | |
EP4126639B1 (en) | A vehicle comprising a collis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 |
CN115891888A (zh) | 一种后保险杠总成及汽车 | |
CN212047585U (zh) | 四轮卡丁车的车架 | |
CN220430307U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JP4772094B2 (ja) | トラクタに牽引されるコンテナシャシ | |
CN203047132U (zh) | 一种商用车前下防护装置 | |
CN211765388U (zh) | 防护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4822451U (zh) | 一种双联桥悬架 | |
CN212148441U (zh) | 一种电动车高压电池包保护装置 | |
CN212149010U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及其底盘车架 | |
CN210760130U (zh) | 一种用于中置减震器空气悬架的托架 | |
CN218806146U (zh) | 车辆机舱以及车辆 | |
CN110775161A (zh) | 一种装配式货车车架总成 | |
CN114644046A (zh) | 一种汽车车架与汽车 | |
CN207860260U (zh) |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 |
CN113147310A (zh) | 一种双联桥悬架 | |
JP4755462B2 (ja) | トレーラのフレーム構造及びトレーラ | |
CN218085754U (zh) | 包括后地板纵梁的汽车 | |
CN111971221A (zh) | 电动四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