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746475B -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6475B
CN115746475B CN202211402639.3A CN202211402639A CN115746475B CN 115746475 B CN115746475 B CN 115746475B CN 202211402639 A CN202211402639 A CN 202211402639A CN 115746475 B CN115746475 B CN 1157464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on
polymer material
acrylic ester
polymer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26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6475A (zh
Inventor
高宇
王国锋
秦长喜
赵盼
赵竹
丁阳阳
聂路
李菲
翟胜娜
邹俊鹏
崔景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Camel Medica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Camel Medica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Camel Medica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Camel Medical Devic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0263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64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64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64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64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64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具体公开了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置于溶液中配比好的亲水单体、疏水单体,加入引发剂聚合反应后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将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按比例共混造粒得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制备工艺步骤少且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不同材质、制成不同形状的产品;与物理吸附涂层相比,经本发明制成的产品其抗黏附功效时间更长、抗黏附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力学耐久性常作为医用材料广泛应用于与人类血液和组织相接触的医疗器械上,如血液透析系统、体外循环系统、人造血管、导尿管等。
但在病人体内使用时,容易发生生物黏附现象。当血液接触医疗器械表面时,会出现非特异性蛋白黏附现象,形成蛋白质吸附层,引起血小板黏附,导致凝血或血栓。另外环境和人体中的细菌,也会在医疗器械表面黏附、增殖乃至形成细菌生物膜。
上述不良生物黏附对生物医用材料、生化分析等应用领域会带来严重危害,如病人使用的血液透析装置以及各种导尿管等常常会因为蛋白质、血小板、细菌等在材料表面的吸附造成血栓、血凝及细菌感染等,威胁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对医用材料进行抗黏附改性十分必要。
目前抗黏附改性技术大多采用纳米材料、PEG、两性离子聚合物等涂层方式进行亲水改性。制备这种亲水功能性涂层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化学接枝改性,这种方法制备的涂层稳定性高,但是该方法适用范围窄、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第二种方法是物理吸附,这种涂层制备方法简单,但是涂层稳定性差且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步合成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挤出即可得到抗黏附效果更稳定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
为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包括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包括如下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料:
单体:10%-50%(其中亲水单体:疏水单体:90:10-50:50);
溶剂:50%-90%;
引发剂:0.1%-1%;
所述疏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己酯、丙烯酸异辛酯、苯乙烯的任一种或上述材料的混合物;
所述亲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乙烯基吡咯烷酮、甘油、甘油甲基丙烯酸酯、二醇、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的任一种或上述材料的混合物;
所述溶剂可以是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引发剂可以是偶氮类或过硫酸盐类,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硫酸钾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两端分别带有亲水基团、疏水基团,即兼具亲水性与疏水性的特点。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备料准备:将所述亲水单体、所述疏水单体、所述溶剂按设计比例置于反应装置,并加入定量所述引发剂,得到备料液;
步骤二:聚合反应:将步骤一得到的备料液加热至所设温度,并持续反应,得到反应液;
步骤三:提纯、干燥:向步骤二中的所述反应液添加提纯剂,析出、过滤、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按比例在设置温度下机械混合,再将混合均匀得到的共混物进行共混造粒,得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
制备得到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疏水基团一般包括芳香族链段、脂肪族链段等非极性连段,而高分子聚合物多数为非极性聚合物,这些疏水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链段因具有相似或相同的链段,极性相近或相同,因此,疏水基团的存在有利于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熔融共混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是聚醚聚氨酯、聚乙烯醇、硅橡胶、聚酯、尼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乳酸、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的反应条件可以是:加热所设温度:60-80℃,持续反应时间:4-8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的提纯剂可以是去离子水、石油醚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的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比例可以是1:100-10:100。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混合条件包括混合温度:20-150℃,混合时间:0.5-1h。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的共混也可以是在熔融挤出机、开炼机或密炼机进行的熔融混炼。
进一步的,所述熔融挤出转速为60-200rpm。
进一步的,所述熔融挤出温度为150-300℃。
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在150-300℃的高温熔融状态下相容甚至达成均相,使得疏水基团与高分子聚合物链段具有极强的结合力使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不易从高分子聚合物中析出或者脱落。又因为亲水基团一般包括羟基、羧基、季铵盐、磺酸基等极性基团,亲水基团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表面亲水性,使得材料与血液的表面自由能降低,有益于抗黏附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经熔融共混,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均匀分散在高分子聚合物基材中,由于兼具亲水性、疏水性的特点,还可以吸附基材中包含的小分子助剂,进而抑制小分子的析出。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有:
1、本发明一步合成,与化学接枝涂层相比,工艺步骤少且适用范围广,本发明抗黏附改性是针对高分子聚合物粒料改性,即从源头改性,也即抗黏附材料直接制备产品,适用产品范围更广、加工更方便;
2、本发明抗黏附稳定性好,与物理吸附涂层相比,经本发明制成的产品在37℃恒温水浴60rpm下振荡处理7天,仍具有显著的抗黏附效果,且极少析出(振荡处理液紫外吸光度<0.1Abs)其抗黏附功效时间更长,抗黏附效果更好;
3、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选材安全,只需简易反应、共混、挤出装置,无需采用更为复杂的生产设备,且制备过程安全可控,也可应用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图2为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宏观图;
图3:荧光蛋白黏附测试;
图4:空白样及实施例6、7制得体外循环血路产品静态血液黏附测试对比图;
图5为实施例静态血液黏附测试;
图6为空白样及实施例样品振荡处理液的紫外吸光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及对比例中的性能测试方法有:
(1)血小板计数法:按每1 mL血液中加入0.01 mL氯化钙溶液和0.01 ml低浓度肝素钠溶液的比例,将三者混合均匀。将试验样品、阴性对照、空白对照放入试管中,按每12cm2的样品与1 ml血液接触的比例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前面混合好的全血。空白对照为未接触材料的血液。所有试管在37℃、60rpm的水浴中振荡1 h。孵育1 h后,每个试管中加入终浓度为5 mmol/L的EDTA来终止反应,轻轻混合每一试管,转移全部血液至另一相同标记的试管中,冰上放置备用。每一试管至少轻轻旋转和倒置混合8次后放入血液分析仪检测,读取血小板数值,按式(1)计算血小板黏附率。
C=(B-A)/B (1)
A:试验样品血小板计数平均值;
B:空白对照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
血小板黏附率大小反映了样品黏附血细胞情况,血小板黏附率越小说明样品抗血液(细胞)黏附效果越好。
(2)蛋白质黏附酶标仪法:将样品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清洗后,放入100 μg/ml的BSA溶液中,保持37 ℃的恒温浸泡3 h;用镊子取出浸泡后的样品,再用PBS缓冲溶液充分淋洗,洗掉表面未被吸附的BSA蛋白;用PBS缓冲溶液配制质量分数0.1%的SDS去垢剂,移液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清洗液,将淋洗后的样品浸泡于去垢剂,超声清洗30 min;用移液枪将清洗后得到的蛋白质溶液加入到96孔板中,加入Bradford试剂,将96孔板放入酶标仪在595nm吸收波长下测定溶液吸光度,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表面吸附量,每个样品测量3次取平均值。表面吸附量反映蛋白质黏附效果,表面吸附量越少说明抗蛋白黏附效果越好。
(3)荧光蛋白标记法:将紫外线灭菌20 min后的材料在0.5 mg/ml的荧光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溶液中浸泡2小时,以使蛋白质吸附在材料表面。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轻轻清洗五次,以除去未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分子。使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拍摄材料表面的荧光图像,荧光点反映蛋白质黏附效果,荧光点越少说明抗蛋白黏附效果越好。
(4)接触角测试:从实施例1-实施例7样片上各选取5点裁剪下2*2cm2的样片,在接触角测量仪上进行水接触角测试,设置水滴量8 μl/次,取5点测试平均值作为样片测试结果。接触角大小反应材料的亲水性,接触角越小,说明材料的亲水性越好。
(5)静态血液黏附测试:向抗凝羊血中以一定比例添加CaCl2溶液引发凝血(1 ml羊血中加入15-20 µl 0.1M的CaCl2溶液),将样品放入羊血中,待血液发生凝固后取出样品,用纯化水漂洗,观察样品上黏附血液情况,样品上血液黏附越少,说明抗黏附效果越好。
(6)振荡处理液紫外吸光度测试:取规格一样的样品放入纯化水中,在恒温水浴(37 ℃、60 rpm)中振荡处理7天,取振荡处理液,在5h内,用1cm比色皿以空白对照液为参比,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大小反映改性样品析出脱落情况。吸光度越大,析出脱落越严重,对应涂层牢固度越差。
实施例1: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9%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1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1%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1%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2: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6%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4%甲基丙烯酸混合于乙酸乙酯中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6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35℃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10%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3: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21%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质量百分比为9%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3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8%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显著的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4: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25%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质量百分比为25%甲基丙烯酸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5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40℃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5%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5: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6%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4%甲基丙烯酰丙基磺酸混合于乙酸乙酯中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石油醚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1%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6: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6%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3%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石油醚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3%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抗黏附效果。
实施例7: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2%甲基丙烯酸丁酯、4%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质量百分比为4%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3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50℃下真空干燥4h,得到如图1所示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称取质量分数为3%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PVC原料,在高混机中搅拌均匀后,在165℃-185℃下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如图2所示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将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用平板硫化机在180℃下压制成250*250*1mm3标准样片。
S03,将步骤S02得到的样片进行接触角、血小板计数、静态血液黏附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显著的抗黏附效果。
表1为测试数据汇总表
从表1测试结果及图3实施例荧光蛋白黏附测试图可以看到,与空白样品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7得到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接触角明显下降,说明材料的亲水性得到明显改善。血小板黏附及蛋白质黏附性能结果中实施例较空白对照组样品的血小板黏附量及蛋白质吸附量均明显下降,说明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抗血小板、抗蛋白黏附性能良好。
使用实施例6、7制得体外循环血路并空白样如图4所示,经静态血液测试可以看出本专利制备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生产的体外循环血路产品同未添加本发明制得的抗黏附材料的空白样相比抗血液黏附性极佳。
对比例1: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6%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4%甲基丙烯酰丙基磺酸混合于乙酸乙酯中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石油醚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取步骤S01得到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复配溶剂配制成0.1g/10ml的涂层液,其中复配溶剂的体积比见表2,在平板搅拌机上搅拌30min,得到均匀澄清的涂层液。
表2 对比例1的复配溶剂配方(体积比)
四氢呋喃/% 60
异丙醇/% 30
无水乙醇/% 8
交联剂(10%)/% 2
S03,将PVC样品在75%酒精中30℃下超声清洗20min,烘箱中60℃干燥1h,将涂层液倒入玻璃试管中,将清洗干净的样品插入涂层液浸涂30s,取出后通风橱中静置5min,放入烘箱中60℃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抗黏附涂层样品。
S04,将涂层样品与抗黏附高分子样品及空白对照组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进行振荡处理,并测试处理后的样品抗黏附效果及脱落情况。
对比例2: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6%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质量百分比为3%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质量百分比为1%甲基丙烯酰乙基磺基甜菜碱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2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8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石油醚进行析出,过滤、45℃下真空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取步骤S01,得到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复配溶剂配制成0.1g/10ml的涂层液,其中复配溶剂的体积比见表2,在平板搅拌机上搅拌30 min,得到均匀澄清的涂层液。
表3 对比例2的复配溶剂配方(体积比)
四氢呋喃/% 60
异丙醇/% 30
无水乙醇/% 8
交联剂(10%)/% 2
S03,将PVC样品在75%酒精中30℃下超声清洗20min,烘箱中60℃干燥1h,将涂层液倒入玻璃试管中,将清洗干净的样品插入涂层液浸涂30s,取出后通风橱中静置5min,放入烘箱中60℃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抗黏附涂层样品。
S04,将涂层样品与抗黏附高分子样品及空白对照组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进行振荡处理,并测试处理后的样品抗黏附效果及脱落情况。
对比例3:
S01,将质量百分比为12%甲基丙烯酸丁酯、4%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质量百分比为4%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混合于无水乙醇中配成质量浓度为30%的溶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质量百分比为0.5%溶于乙酸乙酯的偶氮二异丁腈,在70℃下反应5h,获得产物溶液。将产物溶液进行旋蒸浓缩后,再用去离子水进行析出,过滤、50℃下真空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
S02,取步骤S01,得到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复配溶剂配制成0.1g/10ml的涂层液,其中复配溶剂的体积比见表2,在平板搅拌机上搅拌30min,得到均匀澄清的涂层液。
表4 对比例3的复配溶剂配方(体积比)
四氢呋喃/% 60
异丙醇/% 30
无水乙醇/% 8
交联剂(10%)/% 2
S03,将PVC样品在75%酒精中30℃下超声清洗20min,烘箱中60℃干燥1h,将涂层液倒入玻璃试管中,将清洗干净的样品插入涂层液浸涂30s,取出后通风橱中静置5min,放入烘箱中60℃干燥4h,得到丙烯酸酯基抗黏附涂层样品。
S04,将涂层样品与抗黏附高分子样品及空白对照组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进行振荡处理,并测试处理后的样品抗黏附效果及脱落情况。
如图5实施例样品与空白样及对比例样品静态血液黏附测试对比图可以看到,经振荡处理后(7天),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表现出优异的抗黏附效果,而涂层改性样品黏附效果与空白样品几乎无异,说明抗黏附高分子材料改性样品具有较为持久的抗黏附效果。
如图6所示,从曲线图结果可以看到,实施例1- 7具有较低的吸光度值,甚至比空白样更低,说明本方法制备的抗黏附高分子材料材料亲水性改善,有助于抑制助剂的析出;而对比例1- 3均表现出较高的吸光度值,说明涂层在振荡过程中析出或脱落严重,涂层牢固度较差。
上述空白样、对比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空白样为纯PVC粒料(未添加合成的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压制成的样片制成的测试样;对比例1- 3得到的涂层样分别为优选实施例5- 7步骤S01,得到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然后与适宜溶剂配制成涂层液,对空白样进行浸涂处理、干燥,得到涂层样。即对比例与实施例相比发挥抗黏附作用的物质相同,不同的是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发挥作用的处理方式及作用对象不同。对比例是以涂层方式作用于具体的成品,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则是通过熔融共混对原料进行改性,从源头解决抗黏附问题。
综合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对比结果,结合静态血液黏附测试及振荡处理液紫外吸光度测试结果,本发明实施例1-7样品在振荡处理7天较对比例样品后仍具有显著的抗黏附效果,且紫外吸光度低,抗黏附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受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包括如下质量分数配比的原料:
单体:10%-50%,其中疏水单体:亲水单体为9:1/4:1/7:3/1:1;
溶剂:50%-90%;
引发剂:0.1%-1%;
所述疏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己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亲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甲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引发剂为偶氮类或过硫酸盐类,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硫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聚氯乙烯;
关于抗黏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包括:
a:备料准备:将所述亲水单体、所述疏水单体、所述溶剂按比例置于反应装置,并加入定量所述引发剂,得到备料液;
b:聚合反应:将a中得到的备料液加热至所设温度,并持续反应,得到反应液;
c:提纯、干燥:向b中的所述反应液添加提纯剂,析出、过滤、干燥,得到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聚合物;
d:将c中得到的所述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按比例在设置温度下机械混合,再将混合均匀得到的共混物进行共混造粒,得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c中的提纯剂可以是去离子水、石油醚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b中的反应条件包括加热所设温度:60-80℃,持续反应时间: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的机械混合条件包括混合温度:20-150℃,混合时间:0.5-1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的丙烯酸酯基两性共聚物与高分子聚合物比例是1:100-10:1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d中的共混为在熔融挤出机、开炼机或密炼机进行的熔融混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混炼的挤出转速为60-200rpm、挤出温度为150-300℃。
CN202211402639.3A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57464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2639.3A CN11574647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2639.3A CN11574647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6475A CN115746475A (zh) 2023-03-07
CN115746475B true CN115746475B (zh) 2023-12-19

Family

ID=85368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2639.3A Active CN115746475B (zh) 2022-11-10 2022-11-10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647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8176A (zh) * 1973-12-10 1975-07-15
CN102918101A (zh) * 2009-12-07 2013-02-06 Omya发展股份公司 两亲性聚合物作为改善氯化的且填充的热塑性材料的热稳定性和uv耐性的试剂的用途,所述材料的制造方法
EP2898905A1 (en) * 2012-09-20 2015-07-29 Toyobo Co., Ltd. Pellet-type composition for medical use, and molded article
CN105949651A (zh) * 2016-05-24 2016-09-21 重庆大学 Pvc(聚氯乙烯)浆料亲水化改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43209A1 (ja) * 2016-08-31 2018-03-08 東レ株式会社 医療用材料、医療用分離膜、および血液浄化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8176A (zh) * 1973-12-10 1975-07-15
CN102918101A (zh) * 2009-12-07 2013-02-06 Omya发展股份公司 两亲性聚合物作为改善氯化的且填充的热塑性材料的热稳定性和uv耐性的试剂的用途,所述材料的制造方法
EP2898905A1 (en) * 2012-09-20 2015-07-29 Toyobo Co., Ltd. Pellet-type composition for medical use, and molded article
CN105949651A (zh) * 2016-05-24 2016-09-21 重庆大学 Pvc(聚氯乙烯)浆料亲水化改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6475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lakrishnan et al.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 (vinyl chloride) resin using poly (ethylene glycol) to improve blood compatibility
JP5492952B2 (ja) 抗血栓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医療用具
Hoffman Conventional and environmentally-sensitive hydrogels for medical and industrial uses: a review paper
Davis et al. Modified PHEMA hydrogels
JP4100452B1 (ja) 医用材料の処理液および医用材料
CN108409988B (zh) 一种海绵状大孔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WO2023216874A1 (zh) 一种表面接枝交联的两性离子聚合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EP0921139A1 (en) Modified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segment in the molecule
JP2002030125A (ja) 新規親水化芳香族高分子
CN115746475B (zh) 一种抗黏附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Radiation‐induced graft copolymer SBS‐g‐VP for biomaterial usage
Takei et al. Temperature-modulated platelet and lymphocyte interactions with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grafted surfaces
JPH0311787B2 (zh)
CN111748053A (zh) 一种抗凝血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a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h‐HTBN/PEG PU copolymers: effect of surface properties on hemocompatibility
Balakrishnan et al.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poly (vinyl chloride) using poly (ethylene glycol) to improve blood compatibility
WO2001074928A1 (en)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rotein-based hydrogels
JPH10152533A (ja) 親水性樹脂及び医用材料
JP2004248904A (ja) 医療用組成物
JPH11226113A (ja) 血液適合性のポリウレタン−親水性高分子ブレンド
CN117624805A (zh) 一种抗黏高弹pvc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9529447A (zh) 一种抗黏附耐低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Bonakdara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 of Hydrophilicity on Biocompatibilityand Platelet Adhesion of Two Different Kinds of Biomaterials: Effect of hydrophilicity on biocompatibility of biomaterialsRoswell
RU2837620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биосовместимых и биоразлагаемых гидрогелей методом замены растворителя
JP3203351B2 (ja) 抗血栓性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