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742492B - 车窗玻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窗玻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742492B
CN115742492B CN202211500531.8A CN202211500531A CN115742492B CN 115742492 B CN115742492 B CN 115742492B CN 202211500531 A CN202211500531 A CN 202211500531A CN 115742492 B CN115742492 B CN 1157424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index layer
thickness
glazing
low refr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005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742492A (zh
Inventor
尚贵才
陈兴昊
陶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005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74249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742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2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7424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7424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及车辆,包括夹层玻璃和信息采集区域,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间层和内玻璃板,中间层夹设于外玻璃板和内玻璃板之间,外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朝向中间层,内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三表面朝向中间层。在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设有增透膜,沿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增透膜在信息采集区域的投影覆盖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增透膜包括至少五个叠层结构,从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向远离所述外玻璃板的方向,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通过在信息采集区域设置增透膜,使车窗玻璃能够增加对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

Description

车窗玻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车窗玻璃及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自动驾驶也成为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安装在车辆内部的信息采集系统逐渐普遍地用于车辆的自动驾驶模式以改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信息采集系统通常安装于车窗玻璃的内侧。当前,信息采集系统的主流选择之一是905nm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即光探测与测量)。905nm激光雷达是利用波长为905nm的红外线激光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向目标物体发射并接收自目标物体反射的红外线激光,实现测距、测速等功能。因此,车窗玻璃对905nm波长红外线透过率至关重要。但目前车窗玻璃均会一定程度上阻碍红外线的透过,使激光雷达的红外线透过率不能满足自动驾驶对高精度探测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及车辆,将本申请的车窗玻璃应用于车辆,可以在905nm激光雷达安装于车内时,满足车辆的自动驾驶对高精度探测的使用要求。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包括夹层玻璃和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中间层夹设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设有增透膜,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膜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增透膜包括至少五个叠层结构,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向远离所述外玻璃板的方向,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接触的为高折射率层;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一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至少2倍。
可以理解的是,在夹层玻璃的信息采集区域设置增透膜,通过将多个叠层结构层叠设置,光在多个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接触界面形成反射,多次反射实现表面减反射消光,因而,在车内侧的信息采集系统发射和/或接收红外线时,增透膜能够大幅度减少夹层玻璃上的信息采集区域对红外线的反射率,使信息采集区域相较于夹层玻璃上的其他部分对红外线具有高透过率,从而满足车辆的自动驾驶模式对红外线传输的要求。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测量,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值为30-36,a值为-12--3,b值为-6-3,其中L是亮度值,a是红绿色色度值,b是黄蓝色色度值。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增透膜的总厚度为260nm-220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nm-5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以外的其他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0nm-16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240nm-170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与多个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的比值为0.1-0.4。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高折射率层中包括一个厚度最厚的高折射率层,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厚度最厚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6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叠层结构为五个,一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四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2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7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3.5,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1.9,且相邻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等于0.3。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Si、NbOx、SiNx、ZrOx、TiOx、TiNx、MoOx、TaOx、Hf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SiOx、MgFx、AlOx、WOx、YFx、BaFx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夹层玻璃厚度方向,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氧化物,且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200nm。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在850-15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至少91%的透过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采集区域对以60°-68°入射角入射的900-1000nm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率≥76%。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窗玻璃还包括隔热膜,所述隔热膜避开所述车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区域设置于所述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内玻璃板的第三表面。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和如上所述的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连接至所述车体。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及车辆,通过在信息采集区域设置增透膜,使车窗玻璃能够增加对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实现了905nm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测量,满足905nm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实际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车辆的车窗玻璃沿厚度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窗玻璃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a)和(b)两种实施方式;
图4为图2所示的车窗玻璃的增透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车窗玻璃的隔热膜和遮蔽层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车辆的智能驾驶和网联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一般在车窗玻璃的车内一侧设置信息采集系统以实现车辆的智能驾驶。当前,信息采集系统的主流选择之一是905nm激光雷达。905nm激光雷达是利用波长为905nm的红外线激光进行信息采集,通过向周围三维空间发射激光束作为探测信号,并使激光束照射到周围空间中的物体后被反射而成为回波信号并返回,激光雷达将接收的回波信号与发射的探测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诸如距离、速度等相关信息。因此,需要车窗玻璃对905nm波长红外线有较高的透过率以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但目前车窗玻璃对红外线的透过率较低,不足以满足信息采集系统在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工作要求。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车窗玻璃,将本申请的车窗玻璃应用于车辆,可以在905nm激光雷达安装于车内时,满足车辆的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工作的使用要求。
请参阅图1,车辆1000包括车窗玻璃100和车体200,车窗玻璃100连接至车体200。其中,车窗玻璃1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车辆1000的前挡风玻璃、侧窗玻璃、后挡风玻璃和天窗玻璃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车窗玻璃100为前挡风玻璃进行示意。
请参阅图2,车窗玻璃100包括夹层玻璃10和增透膜20。夹层玻璃10包括外玻璃板11、中间层12和内玻璃板13,中间层12层叠于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之间。外玻璃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朝向车辆1000的外部,属于车窗玻璃100的外表面。第二表面112朝向中间层12。内玻璃板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131和第四表面132,第三表面131朝向中间层12,第四表面132朝向车辆1000的内部,属于车窗玻璃100的内表面。本实施例中,中间层12连接第二表面112和第三表面131。增透膜20层叠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增透膜20的面积只需要供激光雷达的光信号通过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夹层玻璃10可以呈平直板状,或者夹层玻璃10也可以呈曲面或弧面状。夹层玻璃1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前述描述的形状,其可以是满足车窗玻璃100使用要求的任何形状。本申请不对夹层玻璃10的形状做严格限制。
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中的至少一个在850-15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至少91%的透过率,可以选用超白浮法玻璃。一种实施例中,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均为超白浮法玻璃,选用超白浮法玻璃有利于提高车窗玻璃100对激光雷达发射和接收的905nm波长红外线的透过率。外玻璃板11的厚度为w1,内玻璃板13的厚度为w2,其中,w1大于或等于w2。一种实施方式中,w1大于w2的2倍。又一种实施方式中,w1大于w2的2.5倍。
示例性的,外玻璃板11的厚度w1为3.2mm,内玻璃板13的厚度w2为1.2mm。由于外玻璃板11需要较高的应对来自外部障碍的耐久性和耐冲击性,所以外玻璃板11优选厚玻璃;而为了降低内玻璃板13对红外线的吸收,内玻璃板13的厚度相对较小,为满足玻璃强度的要求,可以对内玻璃板13进行钢化以提高强度,使其在强度足够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红外线的吸收,同时尽量满足轻量化要求,减小内、外玻璃板的合计厚度。
本实施例中,中间层12为热塑性聚合物层,用于粘接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以形成夹层结构。中间层12的材料可以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聚烯烃(PO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氨酯(PU)等,优选为聚乙烯醇缩丁醛(PVB)。选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可有效抑制噪音的传播,使夹层玻璃10起到隔音的效果。
请一并参阅图3的(a),本实施例中,车窗玻璃100还包括信息采集区域S1和非信息采集区域S2,信息采集区域S1和非信息采集区域S2不重叠,非信息采集区域S2围绕信息采集区域S1。其中,信息采集区域S1用于为信息采集系统(图未示)采集信号提供信号透过区域。车窗玻璃100安装于车辆1000上时,信息采集系统设置于车辆1000的内部,信息采集系统发射和/或接收的信号均会透过车窗玻璃100的信息采集区域S1。非信息采集区域S2包括视野区域S21和遮蔽区域S22,视野区域S21为透明区域,用于室内和外部的透光,即为汽车视窗。遮蔽区域S22用于防止可见光透过夹层玻璃10。在其他实施例中,视野区域S21也可部分用于抬头显示(HUD,Head Up Display),即作为HUD视野区域以显示行驶速度、动态导航、商圈信息等信息,遮蔽区域S22也可以仅用于美观。本申请不对非信息采集区域S2的用途做严格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采集区域S1、视野区域S21和遮蔽区域S22均不重叠。一种实施例中,信息采集区域S1位于视野区域S21内,视野区域S21位于信息采集区域S1外侧,视野区域S21围设在信息采集区域S1的周边,视野区域S21完全包围信息采集区域S1,视野区域S21的形状与夹层玻璃10的形状相匹配。遮蔽区域S22为环形框体形状,遮蔽区域S22围绕视野区域S21周侧边;遮蔽区域S22的外侧边S221即为夹层玻璃10的外边缘,遮蔽区域S22的内侧边S222与视野区域S21的周侧边连接。信息采集区域S1的侧边S11与遮蔽区域S22的内侧边S222间隔设置。
信息采集区域S1可以与遮蔽区域S22间隔设置,例如,请参阅图3中的(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窗玻璃10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或者,请参阅图3中的(b),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车窗玻璃100垂直于厚度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信息采集区域S1可以设于遮蔽区域S22靠近车窗玻璃100中部一侧的边缘,信息采集区域S1可以由遮蔽区域S22靠近车顶一侧的边缘向车窗玻璃100的中部延伸。
信息采集区域S1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遮蔽区域S22也可以是其他形状。视野区域S21与信息采集区域S1也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并且视野区域S21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不对信息采集区域S1和视野区域S21的设置位置和形状做严格限制。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增透膜20层叠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上。具体的,增透膜20设于夹层玻璃10上对应信息采集区域S1的位置。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膜20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S1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S1。增透膜20在夹层玻璃10的正投影与信息采集区域S1至少完全重叠(在增透膜20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均至少等于信息采集区域S1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也可以是增透膜20的宽度和长度尺寸大于信息采集区域S1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长度对长度,宽度对宽度)。通过在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设置增透膜20,可以减少车窗玻璃100对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反射,提高夹层玻璃10上信息采集区域S1的红外线透过率。本实施例中,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0°-68°入射角入射的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6%。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0°-68°入射角入射的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为78%,或者,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0°-68°入射角入射的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为80%。本实施例中,增透膜20可以通过磁控溅射直接沉积到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可以采用连续式立式镀膜机、圆筒直立式镀膜机或卧式镀膜机,具体的,采用连续式立式镀膜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增透膜20还可以通过涂布等方式形成,增透膜20也可以通过基片粘贴在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上。
增透膜20包括至少5个叠层结构。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向远离外玻璃板11的方向,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例如,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近的高折射率层与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近的低折射率层构成第一个叠层结构,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第二近的高折射率层与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第二近的低折射率层构成第二个叠层结构。随着叠层结构的数量增加,增透膜20的膜层数量也相应增加且始终为偶数。本实施例中,叠层结构的数量可以为5、6、7、8和9,相对应的,增透膜20的膜层数量可以为10、12、14、16和18。自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起,沿增透膜20的厚度方向,奇数层为高折射率层,偶数层为低折射率层;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接触的为高折射率层,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远的为低折射率层。通过将多个叠层结构层叠设置,光在多个高折射率层与低折射率层的接触界面形成反射,多次反射实现表面减反射消光。
为了提高增透膜20的减反效果,需要使增透膜20具有多个叠层结构。随着叠层结构的数量增加,增透膜20对红外线的固定吸收也会增加。当叠层结构的数量增大到一定数值时,信息采集区域S1对900-1000nm波长范围内红外线的透过率达到最大;随着叠层结构的数量继续增大,信息采集区域S1对红外线的透过率达到最大或有所降低。综合考虑减反效果和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增透膜20的叠层结构的数量优选为6、7和8。
增透膜20的总厚度可以为260nm-2200nm。一种实施方式中,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620nm-1140nm。又一种实施方式中,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800nm-1000nm。每一个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nm-50nm。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远的低折射率层以外的其他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0nm-16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可以为20nm-500nm。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100nm-260nm。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可以为240nm-1700nm。一种实施方式中,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520m-880nm。具体的,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与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的比值为0.1-0.4,例如,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与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的比值为0.2-0.3。其中,多个高折射率层中包括一个厚度最厚的高折射率层,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远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最厚的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6倍。
具体的,当叠层结构数量为5时,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480nm-82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60nm-180nm,多个低折射层的总厚度为420nm-640nm;当叠层结构数量为6时,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490nm-94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70nm-220nm,多个低折射层的总厚度为470nm-720nm;当叠层结构数量为7时,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570nm-104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80nm-240nm,多个低折射层的总厚度为520nm-800m;当叠层结构数量为8时,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630nm-116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90nm-290nm,多个低折射层的总厚度为570nm-870nm;当叠层结构数量为9时,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710nm-1280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100nm-330nm,多个低折射层的总厚度为610nm-950nm。
在增透膜20的多个叠层结构中,至少五个叠层结构中的一个叠层结构的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一个叠层结构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至少2倍。至少两个叠层结构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7倍;至少两个叠层结构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层的厚度的10倍;至少一个叠层结构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15倍。当叠层结构数量为5时,一个叠层结构中的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四个叠层结构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2倍。
对设有增透膜20的信息采集区域S1进行角度颜色测试,从车窗玻璃100的外表面一侧向信息采集区域S1照射可见光(380nm-780nm),入射角度为65°,按照CIE Lab颜色模型(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1976年公布的一种色彩模式),信息采集区域S1对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值的范围是30-36,a值的范围是-12-3,b值的范围是-6-3,其中,L为亮度值,a为红绿色色度值,b为黄蓝色色度值。因此,从车外观察到的信息采集区域S1为微绿色,增透膜20可以对信息采集区域S1起遮蔽作用,提高汽车外观的美观性。
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1-3.5,高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选用Si、NbOx、SiNx、ZrOx、TiOx、TiNx、MoOx、TaOx、HfOx中的至少一种。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1.9,低折射率层的材料可以选用SiOx、MgFx、AlOx、WOx、YFx、BaFx中的至少一种。沿着增透膜20的厚度方向,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远的低折射率层,也就是增透膜20最外侧的膜层的材料为SiOx、AlOx、WOx等氧化物中的任意一种。该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200nm。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层的厚度大于250nm。又一种实施方式中,该层的厚度大于300nm。由于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的低折射率层为氧化物材料,且该层具有较大的厚度,因此,增透膜20具有较好的耐磨和抗腐蚀性能。
请参阅图4,并结合表1,图4为本实施例中车窗玻璃100的增透膜2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增透膜包括7个叠层结构,具体的,增透膜20的膜层数量为14。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向远离外玻璃板11的方向,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其中,高折射率层均采用Si3N4,Si3N4的折射率为1.9,低折射率层均采用SiO2,SiO2的折射率为1.5。从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起,沿着增透膜20的厚度方向,第一个叠层结构D1包括高折射率层H1和低折射率层L1,高折射率层H1的厚度为40nm,低折射率层L1的厚度为21nm;第二个叠层结构D2包括高折射率层H2和低折射率层L2,高折射率层H2的厚度为47nm,低折射率层L2的厚度为102nm;第三个叠层结构D3包括高折射率层H3和低折射率层L3,高折射率层H3的厚度为7nm,低折射率层L3的厚度为69nm;第四个叠层结构D4包括高折射率层H4和低折射率层L4,高折射率层H4的厚度为30nm,低折射率层L4的厚度为52nm;第五个叠层结构D5包括高折射率层H5和低折射率层L5,高折射率层H5的厚度为7nm,低折射率层L5的厚度为142nm;第六个叠层结构D6包括高折射率层H6和低折射率层L6,高折射率层H6的厚度为40nm,低折射率层L6的厚度为19nm;第七个叠层结构D7包括高折射率层H7和低折射率层L7,高折射率层H7的厚度为47nm,低折射率层L7的厚度为302nm。
表1本实施例中的增透膜的结构参数
本实施例中,增透膜20的总厚度为925nm。其中,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218nm,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707nm,多个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与多个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的比值为0.3。每个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7nm-47nm,除低折射率层L7,其余每个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9nm-142nm。距离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最远的低折射率层L7的厚度大于最厚的高折射率层H2的厚度的6倍。
本实施例中,叠层结构D1与叠层结构D6中的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叠层结构D2、叠层结构D3、叠层结构D4、叠层结构D5与叠层结构D7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具体的,叠层结构D2、叠层结构D3、叠层结构D5与叠层结构D7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均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2倍;叠层结构D3与叠层结构D5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7倍;叠层结构D5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10倍;叠层结构D5中的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15倍。
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增透膜20之前,夹层玻璃10的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5°入射角入射的905nm波长红外线的透过率约为68%;在使用本实施例中的增透膜20之后,夹层玻璃10的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5°入射角入射的905nm波长红外线的透过率达到80.5%。本实施例中,信息采集区域S1对以65°入射角入射的可见光的反射颜色的L值为35.1,a值为-10.8,b值为1.2。
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车窗玻璃100还包括隔热膜30,所述隔热膜30避开所述车窗玻璃100的信息采集区域S1设置于所述内玻璃板13的第三表面131和/或所述外玻璃板11的第二表面112,即外玻璃板11和内玻璃板13之间夹设有隔热膜30。具体的,隔热膜30设于夹层玻璃10上对应视野区域S21的位置。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上,隔热膜30在夹层玻璃10上的正投影与视野区域S21完全重叠(在隔热膜3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等于视野区域S21的宽度和长度尺寸)。隔热膜30能够反射红外线,实现视野区域S21的隔热防晒效果。隔热膜30避开夹层玻璃10上的信息采集区域S1。在其他实施例中,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隔热膜30在夹层玻璃10的正投影也可以与视野区域S21部分重叠(在隔热膜3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小于视野区域S21的宽度和长度尺寸)。
本实施例中,隔热膜30是功能金属层,功能金属层包括一个金属层和两个介质层,金属层位于两个介质层之间。金属层的材料为Ag,介质层的材料为ZnSnOx。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功能金属层还可以包含多个金属层,每个金属层位于相邻两个介质层之间。本申请中“多个”指两个及以上。介质层一方面具有保护金属层的作用,防止金属层被氧化,另一方面还能够调节隔热膜的光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反射颜色等。金属层的材料可为选自Ag、Au、Cu、Al、Pt中至少一种元素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介质层的材料可为选自Zn、Sn、Ti、Si、Al、Ni、Cr、Nb、Mg、Zr、Ga、Y、In、Sb、V、Ta等金属及其合金的氮化物、氧化物、氮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保证视野区域S21具有较高的透过率,只需在外玻璃板11的第二表面112或内玻璃板13的第三表面131中任意一个表面设置隔热膜30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膜30可以是功能金属层,也可以是透明导电氧化物涂层或红外线吸收层,本申请不对隔热膜30的材料做严格限制。
夹层玻璃10上还设有遮蔽层40,遮蔽层40层叠于外玻璃板11的第二表面112或内玻璃板13的第四表面132的周缘。具体的,遮蔽层40设于夹层玻璃10上对应遮蔽区域S22的位置。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上,遮蔽层40在夹层玻璃10上的正投影与遮蔽区域S22完全重叠(在遮蔽层4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等于遮蔽区域S22的宽度和长度尺寸)。遮蔽层40避开夹层玻璃10上的信息采集区域S1。遮蔽层40的材料通常为油墨,用于遮蔽和保护车辆1000内部的零件。遮蔽层40可以起到防紫外线的作用,防止车辆1000内部的零部件被阳光直射造成老化而损坏,以提高车辆1000内部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遮蔽层40还能够遮挡车辆1000内部的零部件,以保证外部观察的整体美观。在其他实施例中,沿夹层玻璃10的厚度方向,遮蔽层40在夹层玻璃10的正投影也可以与遮蔽区域S22部分重叠(在遮蔽层40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小于遮蔽区域S22的宽度和长度尺寸)。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层玻璃和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夹层玻璃包括外玻璃板、中间层和内玻璃板,所述中间层夹设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所述外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所述内玻璃板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朝向所述中间层;
在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上设有增透膜,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所述增透膜在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投影覆盖所述信息采集区域,所述增透膜包括至少六个叠层结构,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向远离所述外玻璃板的方向,所述叠层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与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接触的为高折射率层;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至少一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至少2倍;
所述信息采集区域对以60°-68°入射角入射的900-1000nm波长范围的红外线的透过率≥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测量,所述信息采集区域的可见光反射颜色的L值为30-36,a值为-12--3,b值为-6-3,其中L是亮度值,a是红绿色色度值,b是黄蓝色色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的总厚度为260nm-2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5nm-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以外的其他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为10nm-160n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为240nm-1700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总厚度与多个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总厚度的比值为0.1-0.4。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高折射率层中包括一个厚度最厚的高折射率层,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厚度最厚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6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叠层结构中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厚度的7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9-3.5,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4-1.9,且相邻的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的差值大于等于0.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Si、NbOx、SiNx、ZrOx、TiOx、TiNx、MoOx、TaOx、HfOx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SiOx、MgFx、AlOx、WOx、YFx、BaFx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夹层玻璃厚度方向,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氧化物,且距离所述内玻璃板的第四表面最远的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厚度大于20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中的至少一个在850-155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至少91%的透过率。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窗玻璃还包括隔热膜,所述隔热膜避开所述车窗玻璃的信息采集区域设置于所述外玻璃板的第二表面和/或所述内玻璃板的第三表面。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玻璃,所述车窗玻璃连接至所述车体。
CN202211500531.8A 2022-11-28 2022-11-28 车窗玻璃及车辆 Active CN1157424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531.8A CN115742492B (zh) 2022-11-28 2022-11-28 车窗玻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00531.8A CN115742492B (zh) 2022-11-28 2022-11-28 车窗玻璃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2492A CN115742492A (zh) 2023-03-07
CN115742492B true CN115742492B (zh) 2024-09-17

Family

ID=85339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00531.8A Active CN115742492B (zh) 2022-11-28 2022-11-28 车窗玻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424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1298A (zh) * 2022-12-09 2023-04-04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车窗玻璃及车辆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0797A (zh) * 2018-08-24 2019-01-04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挡风玻璃及汽车
CN109490993A (zh) * 2017-09-13 2019-03-19 Agc株式会社 带减反射膜的透明基体及使用了该透明基体的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T2489507E (pt) * 2011-02-16 2015-11-13 Saint Gobain Placa de vidro laminado e vidro de segurança com emissividade reduzida
JP2014156358A (ja) * 2011-06-10 2014-08-28 Asahi Glass Co Ltd 光学膜および合わせガラス
FR3034501A1 (fr) * 2015-04-03 2016-10-07 Saint Gobain Vitrage lumineux pour batiment, mobilier, vehicule de transport en commu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0993A (zh) * 2017-09-13 2019-03-19 Agc株式会社 带减反射膜的透明基体及使用了该透明基体的显示装置
CN109130797A (zh) * 2018-08-24 2019-01-04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挡风玻璃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42492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7232B2 (en) Glazing with optical device
CN109641786B (zh) 用于自主汽车的玻璃
EP4361113A1 (en) Co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EP1942356A1 (en)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substrate and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laminated glass employing that substrate, near infrared ray reflective double layer glass
EA037017B1 (ru) Стекло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EP4530699A1 (en) Head-up display glass and head-up display system
CN114103312B (zh) 夹层玻璃组件、信号传输系统及车辆
EA038508B1 (ru) Стекло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15139593B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CN115742492B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WO2024193454A1 (zh) 一种局部高红外线透过的夹层隔热玻璃及包含其的车辆
WO2024120522A1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CN115593047B (zh) 车窗玻璃与车辆
KR20250013241A (ko) 접합 창유리
CN116252594A (zh) 车窗玻璃与车辆
CN119141982A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EP4410756A1 (en) Vehicle window assembly and vehicle
EA041238B1 (ru) Остекление с оптически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CN119493284A (zh) 抬头显示玻璃、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CN118952969A (zh) 车窗玻璃及车辆
JP2024547008A (ja)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および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アセンブリ
EA036101B1 (ru) Стекло для автономн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