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736451A - 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736451A CN115736451A CN202211473801.0A CN202211473801A CN115736451A CN 115736451 A CN115736451 A CN 115736451A CN 202211473801 A CN202211473801 A CN 202211473801A CN 115736451 A CN115736451 A CN 1157364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rist
- groove
- main body
- guide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68 anti-frac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腕带,设备主体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具有相对的两侧壁,连接槽的每一侧壁均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腕带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金属部件,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连接孔均设有一个连接端,第二连接部伸入连接槽内,每一连接端对应伸入一连接孔内,以将腕带连接于设备主体。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孔,在腕带设置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端,使每一连接端对应伸入一连接孔内,以减少单个连接端的受力,从而避免断裂。设备主体与腕带无其他接触,减少设备主体壳体和腕带的损伤,加工组装简单且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智能穿戴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智能腕戴设备因其多样化的功能得到市场的广泛推崇。这些腕戴设备一般具有用于显示信息和实现按压或触控交互功能的设备主体,以及与该设备主体连接并用于实现设备主体在用户手腕上佩戴固定的腕带。
随着多种金属材质的腕带应用在穿戴设备中,金属腕带结构向着多样化发展。腕戴设备在掉落或与外物碰撞时,用于连接腕带和设备主体的部分易发生断裂。目前,腕带和设备主体常通过一根生耳连接,并在设备主体上设置托位与腕带的端部抵接,以减小生耳受到的作用力,防止生耳断裂。
然而,上述结构设计没有很好的解决腕带和设备主体的连接处易断裂的问题,且加工复杂,组装精度要求高,产品可靠性低,同时增加产品成本和生产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腕戴设备,旨在解决腕带和设备主体的连接处易断裂,产品可靠性低,产品成本和生产风险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腕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具有相对的两侧壁,所述连接槽的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和
腕带,所述腕带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金属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所述连接孔均设有一个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每一所述连接端对应伸入一所述连接孔内,以将所述腕带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设备主体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的每一侧壁设有至少三个连接孔,至少三个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有所述连接孔;
所述导向槽的侧方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贯穿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并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平滑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金属头粒;和
至少两个第一生耳,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生耳穿设于所述金属头粒,所述第一生耳外露于所述金属头粒侧方的部分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相对于所述金属头粒可伸缩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头粒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设有一所述第一生耳,每一所述第一生耳可活动地设于一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控制件,所述第一生耳远离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连接所述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可驱动所述第一生耳在所述安装孔内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包括:
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活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和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生耳,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金属头粒和所述第一生耳;
所述控制主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部分的两侧设有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导向面,于所述控制主体运动时,所述第一弹簧使所述第一生耳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面滑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生耳伸出或回缩至所述安装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头粒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避让口,所述控制主体包括相连的按压部和导向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避让口处,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设有所述导向面,按压所述按压部使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避让口运动,以使伸出所述安装腔的所述第一生耳回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件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和所述控制主体;
且/或,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抵接所述避让口处的内壁面;
且/或,所述导向面为弧形面;
且/或,两个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避让口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避让口的一侧逐渐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头粒包括:
头粒主体,所述头粒主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和
盖板,所述盖板罩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盖板设有所述避让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备主体的连接槽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孔,在腕带设置与连接孔一一对应的连接端,使每一连接端对应伸入一连接孔内,以使得同侧至少有两个连接端同时分散和承载跌落时的剪切力,减少单个连接端的受力,从而避免断裂。同时,由于本申请中设备主体与腕带仅通过连接端和连接孔配合连接,无需在设备主体另设托位与腕带抵接,设备主体与腕带无其他接触,减少二者的相互作用,减少设备主体和腕带的损伤。相较于额外设计并生产组装带有托位的设备主体和腕带,连接孔与连接端的加工和组装方式较为成熟,无需额外设计,加工组装简单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腕戴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腕戴设备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腕戴设备另一实施例部分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连接部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控制主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控制主体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阶段,针对腕带和设备主体的连接处,常见的防断裂结构包括设于设备主体的头粒中间托位、头粒两边托位以及头粒其他位置的加筋托位等,以通过各托位与头粒的连接分担腕戴设备跌落时连接部分所承受的剪力。
然而,实践表明,采用上述结构非但不能很好的防止连接处断裂,反而由于托位与头粒主体的接触,更易造成设备主体的壳体与腕带的损伤,产品的可靠性不高。而且,该结构导致腕戴设备的壳体加工复杂,需要设备主体和腕带有较好的尺寸配合,从而需要更高的加工和装配精度,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鉴于此,为实现解决腕带和设备主体的连接处易断裂,产品可靠性低,产品成本和生产风险高的问题的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腕戴设备100。
参照图1至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腕戴设备100包括设备主体10和腕带30,设备主体10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具有相对的两侧壁,连接槽11的每一侧壁均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11c;腕带30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为金属部件,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连接孔11c设有一个连接端371,第二连接部伸入连接槽11内,每一连接端371对应伸入一连接孔11c内,以将腕带30连接于设备主体10。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设备主体10用于信息显示和交互操作,比如时钟信息的显示、通过控制主体33或触摸屏的交互等;腕带30用于实现设备主体10在人体腕部上佩戴固定;以腕戴设备100为智能手表为例,设备主体10可为表盘,腕带30可为表带;以腕戴设备100为手环为例,设备主体10可以为集成了显示等功能的交互主体部分,腕带30为连接于主体部分的环形带。
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具有两个端部,设备主体10的每一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可与设备主体10的外壳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部的材质可与设备主体10外壳的材质相同或不同,比如,设备主体10的外壳可为塑胶材质,而第一连接部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再比如,设备主体10的材质和第一连接部的材质均为金属材质。
腕带30可为一体式带状结构或多个部分铰接而成的链式结构,此时腕带30的两端分别与设备主体10的两端连接,腕带30套于用户的腕部,以实现本腕戴设备100的佩戴。腕带30具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与腕带30的材质相同,比如,腕带30为金属腕带30;或者,第二连接部与腕带30的材质不同,比如,腕带30的材质为硅胶或棉麻织物,第二连接部的材质为金属。
其中,第二连接部为金属材质,有着较好的强度和耐用性,而也正因如此,金属材质的密度较大,单位体积下的质量较高,而在腕戴设备100坠落至地面时,设备主体10和腕带30的连接处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包括两个对立的连接耳,连接耳自设备主体10的外壳的一侧延伸而出,两个连接耳和外壳围合形成连接槽11。连接槽11大致呈U字形,两个连接耳相对的表面即为连接槽11的侧壁,侧壁凹陷形成至少两个盲孔,该盲孔即为连接孔11c。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连接端371,连接端371凸出于第二连接部的侧面,以使得第二连接部位于连接槽11内时,连接端371可一一对应地伸入连接孔11c内。
可以理解地,当腕戴设备100跌落至地面时,腕戴设备100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连接端371和连接孔11c的孔壁相互作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设备主体10的连接槽11的相对两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孔11c,在腕带30设置与连接孔11c一一对应的连接端371,使每一连接端371对应伸入一连接孔11c内,以使得同侧至少有两个连接端371同时分散和承载跌落时的剪切力,减少单个连接端371的受力,从而避免断裂。同时,由于本申请中设备主体10与腕带30仅通过连接端371和连接孔11c配合连接,无需在设备主体10另设托位与腕带30抵接,设备主体10与腕带30无其他接触,减少二者的相互作用,减少设备主体10壳体和腕带30的损伤。相较于额外设计并生产组装带有托位的设备主体和腕带,连接孔371与连接端11c的加工和组装方式较为成熟,无需额外设计,加工组装简单且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为使连接端371各向受力均匀,避免应力集中,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端371大致呈圆柱状,连接孔11c为圆孔,连接端371与连接孔11c插接配合。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端371大致呈块状,为卡扣的公头结构,连接孔11c大致为方形,呈现为卡扣的母头结构,连接端371与连接孔11c卡接配合,第二连接部卡入连接槽11内。
可选地,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接孔11c沿设备主体10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连接孔11c的中心的连线在一条直线上,该直线的延伸方向与设备主体10的厚度方向相同或呈夹角设置。如此,一方面使得第一连接部不至于过长,而易于在跌落时与设备主体10的壳体断开连接,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更为紧凑;另一方面,当设备主体10的表盘水平放置时,两个连接端371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较小,其在腕戴设备100跌落时受到的剪力在水平方向上更为集中,减少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影响。
可以理解地,相邻两个连接孔11c之间的间隔应不宜过大,应足以满足实现上述有益效果。比如,至少两个连接孔11c并排设置,连接孔11c为圆孔且半径为r,相邻两个连接孔11c之间的距离为h,满足条件r<h<4r。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槽11的每一侧壁设有至少三个连接孔11c,至少三个连接孔11c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以连接槽11的侧壁设有三个连接孔11c为例,三个连接孔11c依次连接形成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等。
以此类推,四个连接孔11c可连成四边形或三角形,多个连接孔11c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如此,同时从至少两个维度增大用于抗剪的连接端371的截面面积,进一步全面地提高连接端371的抗剪能力,防止连接端371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槽11的侧壁设有导向槽11a,导向槽11a的底壁设有连接孔11c;导向槽11a的侧方设有导向段11b,导向段11b贯穿导向槽11a的侧壁,并与导向槽11a的底壁平滑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槽11的侧壁下沉形成导向槽11a,导向段11b设于导向槽11a开口的的一侧,导向段11b为底壁倾斜或呈弧形设置的槽体结构,导向段11b的底壁与导向槽11a的底壁平滑连接,连接槽11两侧壁上的导向段11b呈喇叭状设置,以使得连接端371可沿导向段11b顺畅地进入连接孔11c内。
可选地,连接槽11的侧壁或形成连接槽11的连接耳具有一定的弹性,当连接端371抵接导向段11b的内壁,并沿导向段11b运动时,连接槽11的两侧壁微微张开;待连接端371进入连接孔11c时,两侧壁弹性复位,使连接端371不易于自连接孔11c脱出。
参照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金属头粒31,金属头粒31的两端分别凸设至少两个块状凸起,该块状凸起即为连接端371,连接孔11c与连接端371的形状相适应。由连接耳的弹性,连接端371可与连接孔11c对正连接,金属头粒两侧的连接端371分别卡入连接槽11两侧壁上的连接孔11c内。
具体来说,为便于装配,连接端371远离金属头粒31本体的一端形成有倾斜的引导面,使连接端371在装配过程中不至于被卡住,并对连接端371与连接孔11c的卡接配合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使连接端371可较为顺畅地进入连接孔11c内;与之相对地,连接孔11c的底壁也同样设有引导面,以与连接端371紧密配合,严丝合缝。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端371大致呈长方体状,连接孔11c大致为长方形槽,长方形槽的对角线的延伸方向与设备主体10的厚度方向大致相同,从而使连接端371有着足够有效厚度抵抗沿设备主体10的厚度方向的剪切力,进一步提升腕带30的抗剪能力。
参照图2和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包括金属头粒31和至少两个第一生耳37,至少两个第一生耳37穿设于金属头粒31,第一生耳37外露于金属头粒31侧方的部分为连接端371,连接端371相对于金属头粒31可伸缩设置。
可选地,以第二连接部包括两个第一生耳37为例,本实施例中,第一生耳37为两端可伸缩的杆体,两个第一生耳37平行地穿设于金属头粒31,使第一生耳37的两端分别显露于金属头粒31的相对两侧,该显露部分即为连接端371。
本实施例中,当腕戴设备100水平放置时,导向槽11a内的两个连接孔11c沿设备主体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导向段11b设于至少两个连接孔11c沿水平方向的一侧,以使得两个连接端371可同时沿导向段11b运动,直至伸入连接孔11c内。
参照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金属头粒31设有安装腔,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11b,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安装孔311b设有一第一生耳37,每一第一生耳37可活动地设于一安装孔311b内;安装腔内设有控制件,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端部连接控制件,控制件可驱动第一生耳37在安装孔311b内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四个第一生耳37,该第一生耳37大致呈圆柱形的杆状,其两端不可以伸缩。通过控制件控制第一生耳37的运动,即可使得同侧至少有两个第一生耳37分别自至少两个安装孔311b伸入,或向安装腔内回缩。
可选地,控制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于安装腔内,其两端分别连接位于不同侧壁上的第一生耳37。比如,弹性件为弹片,两侧的第一生耳37受到挤压时相向运动以使弹片的两侧收缩,并在不受约束时,弹片复位带动两侧的第一生耳37弹出。
进一步地,通过控制弹性件收缩与伸张即可控制第一生耳37伸缩运动。
参照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件包括控制主体33和第一弹簧35,控制主体33活动设于安装腔内,第一弹簧35套设于第一生耳37,且第一弹簧35的两端分别连接金属头粒31和第一生耳37;控制主体33位于安装腔内的部分的两侧设有朝向安装孔311b的导向面333a,于控制主体33运动时,第一弹簧35使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的一端与导向面333a滑动抵接,以使第一生耳37伸出或回缩至安装腔。
本实施例中,定义导向面333a沿第一生耳37滑动方向的起点和终点分别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在一起时,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一端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导向面333a抵压第一生耳37使第一生耳37伸入连接孔11c内,第一弹簧35处于压缩状态;使控制主体33沿向着安装腔的底壁运动时,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一端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抵接导向面333a,并沿导向面333a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生耳37自连接孔11c内回缩,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解除连接关系。
可选地,可通过电控结构对控制主体33的运动进行控制。比如,于第二连接部还设有一微型驱动器,该驱动器的输出端与控制主体33连接,通过在设备主体输入相应的指令,微型驱动器驱动控制主体33运动,以实现第一生耳37的伸缩运动,从而实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拆装。
而在另一实施例中,金属头粒31设有连通安装腔的避让口315a,控制主体33包括相连的按压部331和导向部333,按压部331设于避让口315a处,导向部333设于安装腔内,并设有导向面333a,按压按压部331使导向部333远离避让口315a运动,以使伸出安装腔的第一生耳37回缩。
本实施例中,按压部331显露于避让口315a处,通过手动按压按压部331以使得导向部333远离避让口315a运动。其中,按压部331可凸出于避让口315a设置;或者,当避让口315a面积较大时,按压部331也可大致与避让口315a平齐。
本实施例中,两导向面333a之间的距离自导向部333远离避让口315a的一侧向靠近避让口315a的一侧逐渐减小。定义导向面333a远离避让口315a的一侧为第一位置,导向面333a靠近避让口315a的一侧为第二位置。
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组装在一起时,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一端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导向面333a抵压第一生耳37使第一生耳37伸入连接孔11c内,第一弹簧35处于压缩状态,按压部331伸出避让口315a;按压按压部331,导向部333远离避让口315a,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一端在第一弹簧35的作用下抵接导向面333a,并沿导向面333a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生耳37自连接孔11c内回缩,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解除连接关系。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一个控制主体33可同时控制至少两对第一生耳37同时伸缩,从而实现腕带30与设备主体10的快速拆装,方便快捷,提高效率。
而相应地,由于控制主体33可控制至少两个第一生耳37同时伸缩,连接槽11侧壁的导向段11b和至少两个连接孔11c可依次设置,或连接槽11的侧壁可不再设置导向段11b。
可选地,导向面333a为倾斜的平面;或者,导向面333a为弧面,该弧面朝向第一生耳37拱起,于第一位置处给予第一生耳37稳定的抵压力,第一生耳37的端部沿导向面333a运动时也更为顺畅。
可选地,导向部333的底部与安装腔的底壁之间可装有弹片或第二弹簧36,以为控制主体33提供回复力,并使控制主体33可为第一生耳37提供持续稳定的抵压力。
可以理解地,按压部331和导向部333之间设有限位台335,限位台335用于抵接避让口315a处的内壁面。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导向部333的尺寸大于按压部331的尺寸,在按压部331和导向部333的相接处,导向部333的表面多出的部分即形成限位台335,当第一生耳37远离连接端371的一端位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台335抵接避让孔处的内壁面,以防止控制主体33脱出,并给予控制主体33支持力,使其能够稳定地抵压第一生耳37,保证第一生耳37与连接孔11c的相对稳定性。
参照图8,在一实施例中,控制主体33内设有限位孔33a,第二弹簧36的一端连接安装腔的底壁,一端伸入限位孔33a内,并抵接限位孔33a的上壁。如此,不仅充分利用安装腔的空间,使结构更为紧凑,还提供了使用更高规格的第二弹簧36的可能,为第一生耳37提高足够的抵压力,并将第二弹簧36部分限位于控制主体33内,提高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控制主体33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限位孔33a,两个第二弹簧36一一对应地伸入两个限位孔33a内。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安装孔311b内设有轴套313,轴套313的外周面设有锯齿结构,安装孔311b的内壁同样设有锯齿结构,轴套313设于安装孔311b靠近外界的一侧,并与安装孔311b的内壁啮合,以避免相对转动、避免脱落,增强连接可靠性。轴套313和第一弹簧35均套设于第一生耳37上,第一生耳37设有限位环,第一弹簧35的两端分别与轴套313和限位环弹性抵接。
参照图6,在一实施例中,金属头粒31包括头粒主体311和盖板315,头粒主体311设有安装槽311a,安装槽311a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311b,盖板315罩盖安装槽311a的槽口,以形成安装腔,盖板315设有避让口315a。组装时,将至少四个第一生耳37穿设于各安装孔311b内,接着将控制主体33等结构放入安装槽311a内,盖上盖板315,采用螺钉等方式将盖板315固定在头粒主体311上,如此即可完成金属头粒31的组装,方便快速效率高。
此外,参照图1和图2,腕带30还包括其他粒体和用于粒体间连接的中粒39,金属头粒31的一端与中粒39通过第二生耳38铰接,第二生耳38为两端可伸缩的杆体结构,通过第二生耳38将各粒体相连,完成腕带30的组装,技术成熟,易于实现,成本较低。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具有相对的两侧壁,所述连接槽的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至少两个连接孔;和
腕带,所述腕带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金属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所述连接孔均设有一个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连接槽内,每一所述连接端对应伸入一所述连接孔内,以将所述腕带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设备主体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每一侧壁设有至少三个连接孔,至少三个所述连接孔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的侧壁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壁设有所述连接孔;
所述导向槽的侧方设有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贯穿所述导向槽的侧壁,并与所述导向槽的底壁平滑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金属头粒;和
至少两个第一生耳,至少两个所述第一生耳穿设于所述金属头粒,所述第一生耳外露于所述金属头粒侧方的部分为所述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相对于所述金属头粒可伸缩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头粒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对应每一所述安装孔设有一所述第一生耳,每一所述第一生耳可活动地设于一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控制件,所述第一生耳远离所述连接端的端部连接所述控制件,所述控制件可驱动所述第一生耳在所述安装孔内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包括:
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活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和
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生耳,且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金属头粒和所述第一生耳;
所述控制主体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部分的两侧设有朝向所述安装孔的导向面,于所述控制主体运动时,所述第一弹簧使所述第一生耳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面滑动抵接,以使所述第一生耳伸出或回缩至所述安装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头粒设有连通所述安装腔的避让口,所述控制主体包括相连的按压部和导向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避让口处,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并设有所述导向面,按压所述按压部使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避让口运动,以使伸出所述安装腔的所述第一生耳回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底壁和所述控制主体;
且/或,所述按压部和所述导向部之间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用于抵接所述避让口处的内壁面;
且/或,所述导向面为弧形面;
且/或,两个所述导向面之间的距离自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避让口的一侧向靠近所述避让口的一侧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头粒包括:
头粒主体,所述头粒主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安装孔;和
盖板,所述盖板罩盖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以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盖板设有所述避让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73801.0A CN115736451A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腕戴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473801.0A CN115736451A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腕戴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736451A true CN115736451A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3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73801.0A Pending CN115736451A (zh) | 2022-11-22 | 2022-11-22 | 腕戴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73645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126A (zh) * | 1997-01-31 | 1999-05-05 |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 将表带安装到表壳上的装置 |
EP2657795A2 (fr) * | 2012-04-27 | 2013-10-30 | Société anonyme de la Manufacture d'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 Cie | Dispositif d'attache d'un bracelet interchangeabl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
CN203262444U (zh) * | 2013-05-17 | 2013-11-06 | 黄科明 | 皮带手表单边双生耳结构 |
JP2018094019A (ja) * | 2016-12-12 | 2018-06-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バンド取付装置および時計 |
CN109924618A (zh) * | 2019-03-21 | 2019-06-25 | 瑞信五金(河源)有限公司 |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
CN115251546A (zh) * | 2022-09-14 | 2022-11-01 |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穿戴的磁性表带 |
-
2022
- 2022-11-22 CN CN202211473801.0A patent/CN11573645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6126A (zh) * | 1997-01-31 | 1999-05-05 | 奥米加股份有限公司 | 将表带安装到表壳上的装置 |
EP2657795A2 (fr) * | 2012-04-27 | 2013-10-30 | Société anonyme de la Manufacture d'Horlogerie Audemars Piguet & Cie | Dispositif d'attache d'un bracelet interchangeable pour pièce d'horlogerie |
CN203262444U (zh) * | 2013-05-17 | 2013-11-06 | 黄科明 | 皮带手表单边双生耳结构 |
JP2018094019A (ja) * | 2016-12-12 | 2018-06-21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バンド取付装置および時計 |
CN109924618A (zh) * | 2019-03-21 | 2019-06-25 | 瑞信五金(河源)有限公司 |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
CN115251546A (zh) * | 2022-09-14 | 2022-11-01 |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穿戴的磁性表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661270U (zh) |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 |
CN113229578A (zh) |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5303504U (zh) | 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及表带 | |
US20200026330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0259158A1 (zh) |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 |
CN206848702U (zh) | 手表的表带连接装置 | |
CN213405108U (zh) |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 |
CN112263058A (zh) | 用于表带的按键式连接结构 | |
CN213302774U (zh) | 一种表耳连接结构及腕戴设备 | |
CN115736451A (zh) | 腕戴设备 | |
WO2021077919A1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16651539U (zh) | 一种穿戴设备 | |
CN114617343B (zh) | 表头、表带、可拆卸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0471217U (zh) | 腕戴设备 | |
CN220024325U (zh) | 表带机构、可拆卸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 |
CN115088925A (zh) | 表带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6556182U (zh) | 可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 |
CN216165665U (zh) | 一种腕戴设备 | |
CN115606917A (zh) | 腕戴设备 | |
CN207544490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用绑带连接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 |
CN213604847U (zh) | 腕戴设备 | |
CN207544497U (zh) | 多功能手环 | |
WO2020248770A1 (zh) | 表带、可穿戴设备及卡合机构 | |
CN220937037U (zh) | 一种用于皮质表带上的快拆式生耳结构 | |
CN208241885U (zh) | 一种具有助听器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