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99688A - 电子控制装置、判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控制装置、判定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99688A CN115699688A CN202180042409.8A CN202180042409A CN115699688A CN 115699688 A CN115699688 A CN 115699688A CN 202180042409 A CN202180042409 A CN 202180042409A CN 115699688 A CN115699688 A CN 1156996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data signal
- transmission
- waveform
- electronic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21 initial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6 linear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0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7 quadratic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78—Line equalisers; line build-ou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04—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46—Monitoring; Tes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电子控制装置具备:接收部,其经由传输路径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信号;判定基准选择部,其基于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以及状态判定部,其基于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判定基准,判定包含外部装置、接收部以及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判定方法。
背景技术
面向自动驾驶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电子控制装置要求基于传感器的驾驶控制。随着来自传感器的数据信号的高速化,由传输路径的劣化引起的信号品质的降低变得明显。其中,传感器与ECU之间需要实现高可靠性的通信,已知有通过将数据传输变量与诊断基准进行比较来进行通信质量诊断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诊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采取部,其从诊断对象路径上的收发设备采取根据数据传输路径的特性而设定的数据传输变量;以及诊断部,其基于所采取的所述数据传输变量,参照将数据传输变量的值与良否判定信息对应起来而构成的诊断基准信息,从而进行所述诊断对象路径的诊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299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没有考虑每个产品的偏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电子控制设备具备:接收部,其经由传输路径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信号;判定基准选择部,其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以及状态判定部,其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判定基准,判定包含所述外部装置、所述接收部和所述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判定方法是由计算机执行的判定方法,该计算机具有经由传输路径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部,该判定方法包含: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判定基准,判定包含所述外部装置、所述接收部和所述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状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进行与包含和收发相关的装置和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整体的特性的偏差对应的诊断。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通过以下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通信系统的损失与补偿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3是表示眼图的图。
图4是表示眼图的开口部的推定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通信系统的特性的判别的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的图。
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为了使说明的明确化,适当进行省略和简化。本发明可以以各种其它形式实施。只要没有特别限定,各构成要素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附图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有时不表示实际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因此,本发明不限于附图中公开的位置、大小、形状、范围等。作为各种信息的例子,有时通过“表格”、“列表”、“队列”等表现来进行说明,但各种信息也可以通过这些以外的数据结构来表现。例如,“XX表格”、“XX列表”、“XX队列”等各种信息也可以作为“XX信息”。在对识别信息进行说明时,使用“识别信息”、“识别符”、“名称”、“ID”、“号码”等来表现,但这些可以相互置换。
在存在多个具有相同或同样功能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有时对相同的符号附加不同的下标来进行说明。另外,在不需要区别这些多个构成要素的情况下,有时省略下标来进行说明。在实施例中,有时对执行程序而进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在此,计算机通过处理器(例如CPU、GPU)执行程序,使用存储资源(例如存储器)或接口设备(例如通信端口)等,进行由程序决定的处理。因此,也可以将执行程序而进行的处理的主体作为处理器。同样地,执行程序而进行的处理的主体可以是具有处理器的控制器、装置、系统、计算机或节点。执行程序而进行的处理的主体可以是运算部,也可以是包含进行特定处理的专用电路。在此,专用电路例如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CPLD(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等。
程序可以从程序源安装到计算机上。程序源可以是例如程序分发服务器或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在程序源是程序分发服务器的情况下,程序分发服务器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分发对象的程序的存储资源,程序分发服务器的处理器也可以将分发对象的程序分发到其他计算机。另外,在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以上的程序作为一个程序来实现,也可以将一个程序作为两个以上的程序来实现。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说明信号传输系统的第1实施方式。
(构成)
图1是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1的构成图。设置信号传输系统S1的场所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信号传输系统S1设置在车辆的内部来说明构成。信号传输系统S1包含:传感器模块100,其内置传感器400;作为电子控制装置(ElectronicControl Unit)的ECU 300;以及传输路径200,其连接传感器模块100和ECU 300。传感器模块100具备:传感器400;以及作为通信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的传感器通信LSI 500。传感器通信LSI 500具备传感器收发电路51,该传感器收发电路51进行与ECU 300的通信。
ECU 300具备:ECU通信LSI 600和数据处理LSI 700。ECU通信LSI 600具备:ECU收发电路610,其进行与传感器模块100的通信;以及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其提取发送到ECU收发电路610的感测信号的传输波形的特性。数据处理LSI 700具备:数据处理部710、特性判定部720、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和状态判定部750。另外,数据处理LSI 700具备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在该存储装置中存储有数据集730。
数据处理LSI 700具备:作为中央运算装置的未图示的CPU、作为读出专用的存储装置的未图示的ROM、以及作为可读写的存储装置的未图示的RAM,CPU在RAM中展开并执行存储在ROM中的程序,由此实现数据处理部710、特性判定部720、判定基准选择部740以及状态判定部750。然而,数据处理LSI 700可以使用作为可改写的逻辑电路的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作为面向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的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来代替CPU、ROM和RAM的组合来实现这些功能。
传感器400感测而得到的感测数据被传递到传感器通信LSI 500。该数据由位于传感器通信LSI 500内部的传感器收发电路510接收,并作为感测信号被发送到传输路径200。该感测信号经由传输路径200到达ECU 300,并被输入到ECU通信LSI 600。由位于LSI 600内部的ECU收发电路610接收的感测信号被传递到数据处理LSI 700的数据处理部710。另外,虽然说明了从传感器400到数据处理部710为止的感测信号的传递路径,但也进行从数据处理部710到传感器400的控制信号的传递。
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取得波形信息和ECU收发电路610的均衡器信息等传输特性信息,将该传输特性信息发送到状态判定部750。另外,均衡器信息是FFE(Feed ForwardEqualizer)、CLTE(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DFE(Decision FeedbackEqualizer)等。另外,在该均衡器信息中,为了补偿传感器通信LSI 500与ECU通信LSI600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损失,还包含作为ECU收发电路610在运算中使用的系数的损失补偿系数。此外,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具有导出后述的传输波形的转变信息的功能。
数据处理部710进行利用传感器400的输出的ECU 300的本来的处理。数据处理部710的处理内容没有特别限定,但数据处理部710例如根据作为摄像机的传感器400拍摄而得到的图像来检测其他车辆,推定到该车辆的距离并传递给其他ECU。
特性判定部720将包含传感器收发电路510、传输路径200以及ECU收发电路610的通信系统250的特性分类为作为动作速度的最低值的SS、作为代表值的TT、作为动作速度的最高值的FF中的某一个。在后详细叙述特性判定部720的动作。
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基于特性判定部720的分类,参照数据集730来决定判定基准,并发送给状态判定部750。但是,判定基准选择部740也可以将所决定的判定基准写入到未图示的存储装置的规定位置。状态判定部750的动作在后详细叙述。此外,特性判定部720和判定基准选择部740的动作频度比较低,例如在搭载该信号传输系统S1的车辆出厂时或出厂后更换传感器模块100、传输路径200、ECU 300中的至少一个时等。
状态判定部750将从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发送的判定基准与从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发送的后述的均衡器系数进行比较,判断通信系统250的特性有无劣化。另外,以下,将判定基准也称为“阈值”,将均衡器系数也称为“损失补偿系数”。状态判定部750的动作频度比判定基准选择部740等高,例如每1小时、每1天、每1个月、或者每次搭载该信号传输系统系统S1的车辆的检查。在判断为通信系统250的特性劣化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750可以向数据处理部710传递该情况,也可以向其他ECU传递该情况。
(特性偏差和状态判定的关系)
在详细说明各功能之前,说明通信系统250的特性的偏差对异常检测带来的影响。图2是表示电源电压、温度为恒定的条件下的通信系统250的损失与补偿系数的关系的图。
图2所示的曲线图是例如以具有相同型号的大量的信号传输系统S1为对象,通过事前的运算、事前的实验等而得到的。图2中的横轴表示通信系统250的损失的大小,越靠图示右侧越大。图2中的纵轴表示ECU收发电路610所具备的均衡器的损失补偿系数的大小,越靠图示上部越大。ECU收发电路610以如下的方式进行整形:通信系统250的损失越大则将损失补偿系数设定得越大,由此无误地对信号波形进行AD转换。因此,在图2中,全部具有向右上升的倾向。
另外,如上所述,状态判定部750通过监视损失校正系数,以轻的处理负荷来检测通信系统250的特性。在此,有在每个系统中损失校正系数和损失的关系存在偏差的问题。例如,如果将损失校正系数的值“6”作为阈值,则在作为标准品的TT的情况下,将损失21dB设定为阈值。但是,即使同样损失校正系数的值为“6”,在特性为FF的情况下为13dB,在特性为SS的情况下为25dB,存在大的偏差。当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损失恶化到12dB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检测是要求事项,则13、21、25都是12以上,所以在能够进行检测这一点上并没有错误。然而,这会要求过高的质量,这是不经济的。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初始处理,判别通信系统250的特性,设定适当的损失补偿系数的阈值。该处理器处理由传输特性提取部620、特性判定部720和判定基准选择部740执行。在随后的稳定处理中,状态判定部750将所设定的阈值与传输特性提取部620每次输出的损失补偿系数进行比较。
(特性的判别)
图3是表示通常用于通信路径的传输特性评价的眼图的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压。眼图可以说是将所接收到的信号的波形大量地叠加而得到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叠加的次数称为“采样数”。图3的上部表示采样数为2的情况,图3的下部表示采样数非常大的情况。眼图是开口部的尺寸的重要指标。开口部是在图3的上部用符号901E表示的六边形的区域,是在图3的下部用符号902E表示的菱形的区域。
根据图3的上部和下部的比较可知,即使在使用相同的通信系统的情况下,叠加的次数越多,开口部越窄。因此,通常在眼图的评价时指定采样数。例如,眼图的条件被指定为“在采样数为10的12次方次中,开口部902E的宽度902W为T1秒以上,高度902H为T2V以上”等。此时,在求出了庞大数量的采样数的情况下,产生试验涉及长时间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解决。
图4是表示眼图的开口部的推定的概念图。图4是由表示左上所示的眼图的图、左下所示的宽度902W的推定图、右上所示的高度902H的推定图构成。在图4中,用变量“N”表示眼图的采样数。本申请的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眼图的宽度902W和高度902H与采样数“N”相关。图4的各曲线图所示的“Log”为常用对数,即底数为10。另外,图4所示的两个推定图由于形状相似,所以也被称为“浴盆曲线”。
在图4的左下所示的宽度902W的推定图中,表示采样数N为10的平方、即100次的情况下宽度902W为NW2,采样数N为10的4次方、即10000次的情况下宽度902W为NW4,采样数N为10的12次方的情况下宽度902W为NW12。在图4的右上所示的高度902H的推定图中,表示采样数N为10的平方、即100次的情况下高度902H为NH2,采样数N为10的4次方、即10000次的情况下高度902H为NH4,采样数N为10的12次方的情况下高度902H为NH1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少的采样数来推定图示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多的采样次数下的眼图的开口部的宽度和高度。例如,即使在评价采样数10的12次方的眼图的情况下,实际上仅实际生成10的2次方以及10的4次方的眼图,由此来计算10的12次方的眼图的宽度以及高度。另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用一次函数进行近似,但也可以用二次函数进行近似。
图5是表示通信系统的特性的判别的图。眼图的开口部的宽度和高度分别对应于随机抖动(RJ)和随机噪声(RN)各自的大小。并且这些比是决定通信系统特性的转换速率。具体而言,将转换速率计算为RN/RJ。在数据集730中,例如是特性和转换速率的组合,具体而言,是“SS为0.8,TT为1.0,FF为1.2”这样的信息。特性判定部7720将所计算的转换速率与数据集730中记载的信息进行比较,判别通信系统250的特性。另外,该转换速率也被称为“传输波形的转变信息”。
另外,在上述的通信系统250的特性的判别处理中,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进行到转换速率的计算为止的处理,特性判定部720仅进行特性的判别。另外,传输特性提取部620为了进行少的采样数下的眼图的评价而使用的数据信号可以是为了系统特性的评价而特别准备的信号,也可以是传感器400输出的感测信号等通过传输路径200的任何信号。
(判定基准的选择)
在数据集730中存储预先决定的损失的阈值、以及表示图2所示的每个特性的损失与损失补偿系数的关系的信息。当特性判定部720选择通信系统250的特性时,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参照数据集730来确定阈值。例如,在预先决定的损失的阈值为21dB的情况下,在特性为TT的情况下,阈值被决定为“6”,在特性为SS的情况下,阈值被决定为“4”,在特性为FF的情况下,阈值被决定为“10”。
(流程图)
图6是示出信号传输系统S1的动作的流程图。在以下说明的各步骤中,步骤S931~S935是初始处理,步骤S936~S937是稳定处理。另外,本流程图是为了明示各处理的前后关系而记载的,并不表示各处理按时间序列连续。特别是初始处理与稳定处理之间有时具有数日、数月或数年的间隔。
在步骤S931中,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进行浴盆曲线的评价。具体而言,传输特性提取部620以少的采样数、例如100次和10000次的采样数生成眼图,评价开口部的横宽和高度。在随后的步骤S932中,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计算图4所示的两个曲线图的斜率,即,计算近似直线的系数。在随后的步骤S932中,传输特性提取部620使用在步骤S932中计算出的系数来计算规定的采样数下的眼图的宽度902W和高度902H。此外,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还计算作为宽度902W与高度902H的比的转换速率。
在随后的步骤S934中,特性判定部720参照数据集730来判定系统的特性。特性判定部720例如选择具有与所计算出的转换速率最接近的值的特性。在接下来的步骤S935中,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基于特性判定部720判定的特性,参照数据集730来决定阈值。在步骤S936中,状态判定部750从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读取在ECU收发电路610中设定的均衡器系数。在随后的步骤S937中,状态判定部750将在步骤S935中设定的阈值与在步骤S936中读取的均衡器系数进行比较来评价系统。
具体而言,在步骤S936中读取的均衡器系数比阈值大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750判断为发生了异常,在步骤S936中读取的均衡器系数为阈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判定部750判断为正常。当步骤S937的处理完成时,状态判定部750返回到步骤S936。另外,步骤S936也可以以从外部输入规定的信号为条件开始执行。即,步骤S936至S937的稳定处理可以在步骤S931~S935所示的初始处理完成、并且从外部输入了规定信号的情况下开始执行。
根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1)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ECU 300具备:ECU收发电路610,其经由传输路径200从作为外部装置的传感器模块100接收数据信号;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其基于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即转换速率,参照数据集730来决定判定基准、即阈值;以及状态判定部750,其基于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即均衡器的损失补偿系数和上述的阈值,来判定通信系统250的状态。因此,ECU 300能够进行与包含和收发相关的装置、即包含传感器模块100、ECU 300以及传输路径200的通信系统250的特性的偏差对应的诊断。由此,能够提高诊断精度。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通信系统250的特性来设定阈值,能够得到与通信系统250的特性的偏差少的情况同样的诊断精度。
另外,设备偏差一般有PVT(工艺、电源电压、温度),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电源电压和温度设定诊断时的允许范围,由此抑制偏差,确保诊断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判定方法中,还包含传感器通信LSI 500至ECU通信LSI 600间的传输路径的特性。因此,例如在使用基板、连接器、电缆、中继连接器等作为传输路径200的情况下,能够取得受到这些特性影响的数据传输波形的转变信息。因此,可以选择包含与通信相关的设备的过程信息的判定基准。
(2)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是调整数据信号的波形的均衡器波形调整设定值、即损失补偿系数。状态判定部750基于传输波形特性和判定基准来判定通信部的状态。
(3)ECU 300具备传输特性提取部620,该传输特性提取部620使用基于第1采样数N1的眼图和基于第2采样数N2的眼图,推定第3采样数N3中的眼图的特征来计算波形的转变信息。N1是例如10的平方,N2是例如10的4次方,N3是例如10的12次方,N3比N1和N2大。因此,在初始处理中能够在短时间内判断通信系统250的特性。
(变形例1)
在第1实施方式中,注意到作为ECU 300成为通信的接收侧时对信号进行整形的处理的均衡器的损失校正系数。然而,对于ECU 300成为发送侧时的信号的整形,即预加重或去加重也可以应用同样的方法。换句话说,不仅在ECU 300成为接收侧的情况下,而且在ECU300成为发送侧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根据该变形例1,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4)在数据信号的传输波形特性中,还包含调整数据信号的波形的预加重、去加重的设定值。因此,ECU 300不仅在接收数据的情况下而且在发送数据的情况下都能够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诊断。
(变形例2)
图7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1b的构成的图。在本变形例中,ECU通信LSI600还具备记录损失校正系数的记录部628。记录部628从ECU收发电路610中取得损失校正系数并将其记录为日志629。日志629被记录在未图示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
根据该变形例2,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5)ECU 300具备记录部628,该记录部628用于保存与数据信号相关的传输波形特性的日志数据。因此,可以将日志数据用于事后分析。
(变形例3)
在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导出的传输波形的转变信息中可以包含过冲、下冲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过冲、下冲的信息、即电压值和时间信息来确定通信系统250的特性。
(变形例4)
在根据传输波形的转变信息来进行过程判定时,也可以不对数据集730进行分类,而是对转换速率的值进行分类,来判断过程信息。
(变形例5)
传输特性提取部620可以从外部直接取得传感器模块100的传感器收发电路510的过程信息和ECU收发电路610的过程信息,也可以活用机械学习或AI等技术,进行过程信息的判定或通信品质诊断。
(变形例6)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将通信系统250的特性分类为3种。但是,分类的数量不限于3种,只要是2种以上即可。另外,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基于转换速率的值选择了通信系统250的3个阈值中的某一个,但也可以通过比例补足等方法将中间值作为阈值。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8~图9,说明信号传输系统的第2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点。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在考虑电压和温度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8是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2的构成图。在信号传输系统S2中,除了具备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1的构成之外,传感器模块100还具备电源电压传感器830和温度传感器840,ECU 300还具备电源电压传感器810和温度传感器820。电源电压传感器810、830和温度传感器820、840的感测信号被输入到ECU 300的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数据集730中,针对通信系统250的SS、TT、FF的特性,存储有与电源电压和温度的组合分别对应的表示损失和损失补偿系数的关系的信息。
本实施方式中的判定基准选择部740不仅使用特性判定部720判定的通信系统250的特性,还使用电源电压和温度的信息来决定阈值。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判定基准选择部740作为初始处理,不仅是一次,而是每当状态判定部750进行判断时根据电源电压和温度设定阈值。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2的动作的流程图。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处理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934之后执行步骤S935a。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步骤S931~S934是初始处理,步骤S935a~S937是稳定处理。
在步骤S935a中,判定基准选择部740读取电源电压传感器810、830以及温度传感器820、840的感测信号,读取电压和温度的值。在随后的步骤S935b中,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参照数据集730,并基于在步骤S935a中读取的电压和温度的组合以及预定决定的损失的阈值来设定对应的损失补偿系数、即阈值。在步骤S937中使用该阈值。步骤S936和步骤S937的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相同。但是,当步骤S937的处理结束时,转移到步骤S935a。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6)ECU 300的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基于传感器模块100和ECU 100的电源电压以及温度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因此,判定基准选择部740的判定基准的选择时的信息增加,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诊断。
―第3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0说明信号传输系统的第3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点。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在评价多个通信系统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3的构成图。在信号传输系统S3中,除了具备第1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1的构成之外,第2传感器模块101还经由第2传输路径201与ECU 330连接。ECU 330具备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构成之外,还具备ECU第2通信LSI 601和第2数据处理LSI 701。
第2传感器模块101具备传感器401和第2传感器通信LSI 501,第2传感器通信LSI501具备传感器收发电路511。ECU第2通信LSI 601具备ECU收发电路611和传输特性提取部621。第2数据处理LSI 701具备数据处理部711、特性判定部721、判定基准选择部741和状态判定部751。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收发电路511、第2传输路径201和ECU收发电路611被统称为第2通信系统251。
ECU第2通信LSI 601的构成和动作与ECU通信LSI 600基本相同,并且第2数据处理LSI 701的构成和动作与数据处理LSI 700基本相同。然而,在第2数据处理LSI 701的数据集731中包含的预先决定的损失是对应于第2通信系统251的值。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ECU 330具备:ECU收发电路611,其经由第2传输路径201从作为第2外部装置的第2传感器模块101接收第2数据信号;判定基准选择部741,其基于第2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第2判定基准;以及状态判定部751,其基于第2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第2判定基准来判定第2通信系统251的状态。因此,由于每个传感器具有判定基准选择部、收发电路、传输路径,所以在各传输系统中能够进行诊断,能够进行诊断后的异常路径的确定。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11说明信号传输系统的第4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点。没有特别说明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在传感器侧检测通信系统的劣化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信号传输系统S4的构成图。与第1实施方式的信号传输系统S1相比,ECU 300中包含的传输特性提取部620、特性判定部720、数据集730、判定基准选择部740和状态判定部750移动到传感器模块140。但是,各构成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根据上述第4实施方式,除了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效果之外,还在传感器侧具有通信诊断功能,因此能够进行ECU 300的运算负荷降低。另外,能够对从ECU 300到传感器模块100的信号判定通信状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功能块的构成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将作为不同的功能块表示的几个功能构成一体地构成,也可以将用一个功能块图表示的构成分割为两个以上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将各功能块具有的功能的一部分设为其他功能块具有的构成。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程序存储在未图示的ROM中,但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非易失性的存储装置中。另外,ECU也可以具备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在需要时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和ECU可利用的介质从其他装置读入程序。在此,介质是指例如可装卸于输入输出接口上的存储介质或通信介质,即有线、无线、光等网络、或在该网络中传播的载波或数字信号。另外,由程序实现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硬件电路或FPGA实现。
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也可以分别组合。以上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能够预期的其它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0…传感器模块
200…传输路径
250…通信系统
510…传感器收发电路
610…ECU收发电路
620…传输特性提取部
628…记录部
710…数据处理部
720…特性判定部
730…数据集
740…判定基准选择部
750…状态判定部
810、830…电源电压传感器
820、840…温度传感器。
Claims (8)
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接收部,其经由传输路径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信号;
判定基准选择部,其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以及
状态判定部,其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判定基准,判定包含所述外部装置、所述接收部以及所述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是调整所述数据信号的波形的均衡器或预加重的波形调整设定值,
所述状态判定部基于所述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判定基准来判定通信部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传输特性提取部,该传输特性提取部使用基于第1采样数N1的眼图和基于第2采样数N2的眼图,推定第3采样数N3下的眼图的特征来计算所述波形的转变信息,
所述N3比所述N1和所述N2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保存与所述数据信号相关的传输波形特性的日志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定基准选择部基于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的电源电压以及温度信息来决定所述判定基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2接收部,该第2接收部经由第2传输路径从第2外部装置接收第2数据信号;
第2判定基准选择部,该第2判定基准选择部基于所述第2数据信号中的波形的转变信息来决定第2判定基准;以及
第2状态判定部,该第2状态判定部基于所述第2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第2判定基准来判定包含所述第2外部装置、所述第2接收部以及所述第2传输路径的第2通信系统的状态。
7.一种判定方法,其由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具有经由传输路径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信号的接收部,所述判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波形转变信息来决定判定基准;以及
基于所述数据信号中的传输波形特性和所述判定基准,判定包含所述外部装置、所述接收部以及所述传输路径的通信系统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判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如下步骤:
使用基于第1采样数N1的眼图和基于第2采样数N2的眼图,推定第3采样数N3下的眼图的特征来计算所述波形的转变信息,
所述N3比所述N1和所述N2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04806 | 2020-06-17 | ||
JP2020104806A JP7449785B2 (ja) | 2020-06-17 | 2020-06-17 | 電子制御装置、判定方法 |
PCT/JP2021/007413 WO2021256010A1 (ja) | 2020-06-17 | 2021-02-26 | 電子制御装置、判定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99688A true CN115699688A (zh) | 2023-02-03 |
Family
ID=79196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80042409.8A Pending CN115699688A (zh) | 2020-06-17 | 2021-02-26 | 电子控制装置、判定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19964B2 (zh) |
EP (1) | EP4170982A4 (zh) |
JP (1) | JP7449785B2 (zh) |
CN (1) | CN115699688A (zh) |
WO (1) | WO20212560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49785B2 (ja) * | 2020-06-17 | 2024-03-14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判定方法 |
DE112022000932T5 (de) * | 2021-02-03 | 2023-11-16 | Tektronix, Inc. | Augen-klassen-separator mit überlapp, zusammgesetzte und dynamisiche augen-trigger für menschen und maschinelles lernen |
US11907090B2 (en) * | 2021-08-12 | 2024-02-20 | Tektronix, Inc. | Machine learning for taps to accelerate TDECQ and other measurements |
US12146914B2 (en) | 2021-05-18 | 2024-11-19 | Tektronix, Inc. | Bit error ratio estimation using machine learning |
JP7574138B2 (ja) * | 2021-05-21 | 2024-10-28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差動伝送基板および電力重畳差動データ通信装置 |
EP4346110A1 (en) * | 2022-09-29 | 2024-04-03 | Nxp B.V. | A transmitter circuit |
WO2024228286A1 (ja) * | 2023-05-02 | 2024-11-07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ハーネスシステム、不正接続防止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97113A (en) * | 1994-05-16 | 1996-03-05 | Quantum Corporation | Variable-slope driver for pullup-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s |
US5751161A (en) * | 1996-04-04 | 1998-05-12 | Lsi Logic Corporation | Update scheme for impedance controlled I/O buffers |
US6393062B1 (en) * | 1998-09-21 | 2002-05-21 |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 Methods and circuits for generating a preemphasis waveform |
US6262606B1 (en) * | 2000-08-04 | 2001-07-17 | Dolphin Technology, Inc. | Waveform compensated output driver |
US6448815B1 (en) * | 2000-10-30 | 2002-09-10 | Api Networks, Inc. |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receiver/transmitter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
AU2002324305A1 (en) * | 2001-08-28 | 2003-03-10 | Igor Anatolievich Abrosimov | Adaptive equaliser for reducing distortion i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
EP1491014B1 (en) * | 2002-03-15 | 2008-10-01 | Gennum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line losses over a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dvi) link |
JP3987001B2 (ja) * | 2002-05-14 | 2007-10-03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高速サンプリングによるデータ信号品質評価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7460589B2 (en) * | 2002-10-08 | 2008-12-0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Eye monitoring and reconstruction using CDR and sub-sampling ADC |
US7613237B1 (en) * | 2005-01-13 | 2009-11-03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 Built-in test feature to facilitate system level stress testing of a high-speed serial link that uses a forwarding clock |
US7480355B2 (en) | 2005-02-16 | 2009-01-20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equalizing a digital signal through removal of data dependent jitter |
WO2008117441A1 (ja) * | 2007-03-27 | 2008-10-02 | Fujitsu Limited | イコライザ特性最適化方法、伝送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10235694A1 (en) * | 2010-02-02 | 2011-09-29 | Tektronix,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Waveform Test Signal Having Crest Factor Emulation of Random Jitter |
US8401135B2 (en) * | 2010-02-02 | 2013-03-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Post-equalization amplitude latch-based channel characteristic measurement |
US8395411B2 (en) * | 2010-10-08 | 2013-03-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stant impedance line driver with digitally controlled edge rate |
JP5487080B2 (ja) * | 2010-11-08 | 2014-05-07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半導体回路 |
JP5703206B2 (ja) * | 2011-12-19 | 2015-04-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半導体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
JP2015115850A (ja) * | 2013-12-13 | 2015-06-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送受信システム |
TWI752898B (zh) * | 2014-03-25 | 2022-01-21 |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 發訊裝置及通訊系統 |
JP6322701B2 (ja) * | 2014-05-16 | 2018-05-0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信号伝送方法 |
US9319218B2 (en) * | 2014-06-25 | 2016-04-1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wire signaling with matched propagation delay among wire pairs |
JP6686459B2 (ja) | 2016-01-19 | 2020-04-2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診断装置、診断方法および診断プログラム |
US9749162B1 (en) * | 2016-03-29 | 2017-08-29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Receiver bandwidth adaptation |
WO2018055768A1 (ja) * | 2016-09-26 | 2018-03-29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半導体記憶装置 |
US9948300B1 (en) * | 2017-03-20 | 2018-04-17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artial bit de-emphasis |
JP6969991B2 (ja) * | 2017-11-30 | 2021-11-24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センサ出力回路およびセンサ装置 |
JP7136716B2 (ja) * | 2019-02-08 | 2022-09-13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判定方法 |
JP7145786B2 (ja) * | 2019-02-22 | 2022-10-03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回路、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
JP7133516B2 (ja) * | 2019-06-24 | 2022-09-08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回路、電子制御装置 |
JP7092716B2 (ja) * | 2019-08-07 | 2022-06-28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回路、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
JP7449785B2 (ja) * | 2020-06-17 | 2024-03-14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子制御装置、判定方法 |
JP7467251B2 (ja) * | 2020-06-22 | 2024-04-15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信号伝送装置、信号伝送システム |
JP7417492B2 (ja) * | 2020-08-04 | 2024-01-18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 |
US11388032B1 (en) * | 2021-01-19 | 2022-07-12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pre-emphasis control |
US20240030926A1 (en) * | 2022-07-25 | 2024-01-25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Retimer with slicer level adjustment |
JP7654603B2 (ja) * | 2022-09-01 | 2025-04-0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情報処理装置 |
-
2020
- 2020-06-17 JP JP2020104806A patent/JP7449785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2-26 WO PCT/JP2021/007413 patent/WO2021256010A1/ja unknown
- 2021-02-26 US US18/009,458 patent/US12119964B2/en active Active
- 2021-02-26 EP EP21826563.5A patent/EP417098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1-02-26 CN CN202180042409.8A patent/CN115699688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170982A4 (en) | 2024-07-10 |
EP4170982A1 (en) | 2023-04-26 |
JP7449785B2 (ja) | 2024-03-14 |
JP2021197696A (ja) | 2021-12-27 |
US20230239182A1 (en) | 2023-07-27 |
WO2021256010A1 (ja) | 2021-12-23 |
US12119964B2 (en) | 202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699688A (zh) | 电子控制装置、判定方法 | |
DE112008000303B4 (de) |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s Host-Fahrzeugs | |
EP3082082B1 (en)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daptive autonomous polynomial interpolation of time series data | |
CN103921740B (zh) | 油门踏板信号自诊断方法 | |
CN109993222B (zh) | 数据异常检测系统及方法 | |
US12160279B2 (en) | Automotive physical layer (PHY) cable fault diagnosis | |
CN105634552A (zh) | 检测和分析车辆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异常的方法和系统 | |
US12154387B2 (en) | Self-diagnosis for in-vehicle networks | |
US20220004629A1 (en) |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detecting manipulation on a bus system of a vehicle | |
CN108809783B (zh) | 用于诊断控制器区域网络的方法和系统 | |
US20200025828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state noise covariance matrix for adjusting an observer of the state of charge of a battery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 | |
KR101808461B1 (ko) | 기계의 잔여수명 예측 방법 및 장치 | |
US20240273708A1 (en) |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computer and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 | |
US10697821B2 (en) | Weight calibration for a vehicle weight load determination meter | |
CN103471855B (zh) | 对与汽车中控制设备连接的功能单元诊断的方法和系统 | |
EP2778640A1 (en) | Outside air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 |
US12237982B2 (en) | Early detection of cable failure in automotive networks | |
EP4095533A2 (en) | Early detection of cable failure in automotive networks | |
KR102549516B1 (ko) | 차량 거동에 영향을 미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9857581A (zh) | 一种优化选择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方法 | |
EP3591353A1 (en) | Calibration device and calibration method | |
US20210279526A1 (en) | Method of modelling for checking the results provided by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d other associated methods | |
KR102559669B1 (ko) | 자율주행 차량의 원격제어 안전성 확보를 위한 양방향 재귀 필터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 |
CN110308386B (zh) | 基于多项式拟合与状态监测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 | |
JP4903396B2 (ja) | 印刷エンジン用の統計的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