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93282A - 连接器外壳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外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93282A
CN115693282A CN202110867877.0A CN202110867877A CN115693282A CN 115693282 A CN115693282 A CN 115693282A CN 202110867877 A CN202110867877 A CN 202110867877A CN 115693282 A CN115693282 A CN 115693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ssembly
connector housing
movable stopper
arm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78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勇峰
刘文宇
赵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78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93282A/zh
Priority to US17/876,6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029814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693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93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25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one or more pieces being of resilient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9Shield structure with plural ports for distinct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中间件。所述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所述中间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和所述下插口之间。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Description

连接器外壳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叠层连接器组件产品,通常可包括层叠式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以及单独安装的层叠式连接器本体,在特定的应用中,连接器本体采用SMT(Surface MountedTechnology,表面贴装技术)的方式将连接器安装到电路板上,然后再将外壳组件采用按压配合的方式安装到电路板上,两者之间为分体式结构。在安装到电路板的组装过程中,外壳组件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与SMT型连接器产生干涉,这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其能够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和
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和所述下插口之间;
其中,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还包括:
可移动止动件,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包括:基部;和止动部,所述止动部延伸自所述基部并且从所述基部弯折延伸进入所述下插口中,用于止动被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中间件包括支撑臂,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还包括滑动臂,所述滑动臂延伸自所述基部的在左右方向上的端侧,所述左右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上下方向两者;其中所述滑动臂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臂具有包围部,所述包围部延伸自所述支撑臂的一侧边并且经弯折后朝向所述支撑臂的与所述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延伸;其中所述包围部至少部分包围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臂上的所述滑动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包围部的横截面呈C字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支撑臂和所述滑动臂中的一个还包括加强肋,所述支撑臂和所述滑动臂中的另一个还包括抵接弹片,其中,所述加强肋和所述抵接弹片被构造成当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抵接弹片抵接在所述加强肋上以防止所述滑动臂相对于所述支撑臂的随意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加强肋和所述抵接弹片之间的抵接力小于5N。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中间件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所述支撑臂,所述两个支撑臂沿着所述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所述滑动臂,所述两个滑动臂分别延伸自所述基部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端侧;以及每个所述滑动臂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撑臂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还包括两个连接臂,所述两个连接臂分别延伸自所述基部的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个端侧,并且每个所述连接臂经折弯后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每个所述连接臂的端部处再次折弯以形成连接头部;所述壳体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两个连接槽;其中,所述两个连接臂的连接头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槽呈L字型,所述L字型连接槽的短边槽部分适于所述连接头部装配到所述L字型连接槽中,所述L字型连接槽的长边槽部分适于所述连接头部在其中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两个连接臂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端口,所述至少两个端口在水平方向上并排布置,每个端口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
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和所述下插口之间;和
可移动止动件,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还包括两个连接臂;每个端口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每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槽;其中,所述两个连接臂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每个侧壁上的连接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端口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的连接槽的高度位置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两个相邻的所述端口之间共用一个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连接槽,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相邻的所述端口内可移动止动件的一个连接臂。
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在中间件上设置用于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的可移动止动件,其中可移动止动件能够在位于中间件内部的第一位置和位于中间件之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不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而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有效起到对插头连接器的限位作用,从而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设置在中间件支撑臂上的抵接弹片与形成在滑动臂上的加强肋之间的抵接配合,适当增加了可移动止动件的滑动臂相对于中间件的支撑臂进行滑动的阻力,从而防止可移动止动件的滑动臂相对于中间件的支撑臂的随意滑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可移动止动件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臂采用成长度不对称的设计,有利于多个连接器外壳组件组合使用时相邻两个组件上的连接臂之间彼此不干涉。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侧视图,图中壳体的侧壁被省略以展现内部结构,其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处;
图3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侧视图,图中壳体的侧壁被省略以展现内部结构,其中插头连接器已插入下插口并且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处;
图4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的中间件和可移动止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一位置处;
图5显示图4所示的中间件和可移动止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的中间件和可移动止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可移动止动件处于第二位置处;
图7显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的可移动止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和
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发明的总体发明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壳体和中间件。所述壳体限定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和下插口;所述中间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和所述下插口之间。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所述可移动止动件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的前后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
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壳体110和中间件120。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中间件120在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之间。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还包括: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中间件120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P1处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位于中间件120内部,在第二位置P2处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伸展到中间件120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起到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捅头连接器200插入端口110A、110B和从端口110A、110B拔出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X,将壳体110的上下插口110A和110B层叠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Y,而将垂直于前述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Y两者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Z。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至少部分地”是指在第一位置P1处时可移动止动件130整体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位于中间件120的内部,以及在第二位置P2处可移动止动件130整体或者其中的一部分伸展到中间件120之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在中间件上设置用于插入下插口的插头连接器起到限位作用的可移动止动件,其中可移动止动件能够在位于中间件内部的第一位置和位于中间件之外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不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而在第二位置处可移动止动件能够有效起到对插头连接器的限位作用,从而解决现有叠层连接器外壳组件的下层端口的插入限位结构会对SMT型连接器的装配产生干涉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基部131和止动部132。止动部132延伸自基部131并且从基部131弯折延伸进入下插口110B中,用于止动被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如图3所示,为了清楚的目的,图3中仅显示被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而省略了被插入下插口110A的插头连接器)。在插头连接器200插入下插口110B的过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从位于中间件内部的第一位置切换至位于中间件之外的第二位置,以实现对插头连接器200的限位作用。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件120包括支撑臂121,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滑动臂134,滑动臂134延伸自基部131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如前所述,这里的左右方向Z垂直于前后方向X和上下方向Y两者。滑动臂134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支撑臂121上。也就是说,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中,可移动止动件130以滑动方式相对于中间件120进行移动,以实现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更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件120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支撑臂121,两个支撑臂121沿着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在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的滑动臂134,两个滑动臂134分别延伸自基部131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两个端侧。每个滑动臂134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对应的一个支撑臂121上。通过上述两对支撑臂121和滑动臂134的对称设计,能够提高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中间件120进行移动的稳定性,以更有利地实现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臂121具有包围部122,包围部122延伸自支撑臂121的一侧边并且经弯折后朝向支撑臂121的与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延伸;包围部122至少部分包围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支撑臂121上的滑动臂134。更具体地,包围部122的横截面可以呈大致C字型。通过上述包围部122的设计,可以提高对可移动止动件130的支撑稳定性,以更有利地实现可移动止动件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臂121和滑动臂134中的一个还包括加强肋135,支撑臂121和滑动臂134中的另一个还包括抵接弹片123。更具体地,在图示的本实施例中,滑动臂134还包括加强肋135,支撑臂121还包括抵接弹片123。当然,在未图示的其它实施例中,加强肋可以形成在支撑臂上,而抵接弹片123则可以相应地形成在滑动臂上。根据本发明,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被构造成当可移动止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P1时抵接弹片123抵接在加强肋135上以防止滑动臂134相对于支撑臂121的随意滑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描述的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配合并不是被设计成用于完全地防止滑动臂134相对于支撑臂121的滑动,而是被设计成用于防止在意外等情况下滑动臂134相对于支撑臂121的不被期望的随意滑动。在设计时,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可以小于等于一定的预设值,例如5N。因此,当插头连接器200以常规力插入下插口110B时,通常地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力大于5N,此时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力可以克服加强肋135和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以顺利插入下插口110B中并迫使可移动止动件130从其第一位置P1移动至其第二位置P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通过设置在中间件支撑臂上的抵接弹片与形成在可移动止动件的滑动臂上的加强肋之间的抵接配合,适当增加了可移动止动件的滑动臂相对于中间件的支撑臂进行滑动的阻力,从而防止可移动止动件的滑动臂相对于中间件的支撑臂的随意滑动。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两个连接臂133,两个连接臂133分别延伸自基部131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两个端侧,并且每个连接臂133经折弯后沿上下方向Y延伸,并且在每个连接臂133的端部处再次折弯以形成连接头部136。壳体110包括分别开设在壳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11上的两个连接槽112。两个连接臂133的连接头部136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两个连接槽112内。更具体地,每个连接槽112呈L字型,L字型连接槽112的短边槽部分适于连接头部136装配到L字型连接槽112中,L字型连接槽112的长边槽部分适于连接头部136在其中滑动。也就是说,可移动止动件130还通过连接臂133可滑动地设置在壳体110上,从而为可移动止动件130相对于中间件120的移动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并可限制可移动止动件130的位移范围。
具体地,如图1至图7所示,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连接臂133在上下方向Y上可以具有不同的长度。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8所示,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端口150,至少两个端口150在水平方向X上并排布置。每个端口150包括:壳体110,中间件120,和可移动止动件130;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中间件120在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之间;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中间件120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如图4所示)和第二位置P2(如图6所示)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P1处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位于中间件120内部,在第二位置P2处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伸展到中间件120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起到限位作用。
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两个连接臂133;每个端口150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111,每个侧壁111上分别设有连接槽112;其中,两个连接臂133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每个侧壁111上的连接槽112内。每个端口15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11上的连接槽112的高度位置不同(这里所描述的“高度”也就是连接槽112在上下方向Y上的长度)。更具体地,两个相邻的端口150之间共用一个侧壁111,侧壁111上设置有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连接槽112A、112B,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相邻的端口内可移动止动件130的一个连接臂。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槽112(112A、112B)的具体构造与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连接槽112的具体构造可以相同,在此不再累赘。
例如,图8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多端口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的简易示意图,图中显示连接器外壳组件中在水平方向X上相邻两个端口150的可移动止动件1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从图8中可以得出,右侧端口150中的可移动止动件130的左连接臂与左侧端口150中的可移动止动件130的右连接臂分别装配在连接器外壳组件100’中相邻两个端口的相邻侧壁111的高度不同的L字型连接槽112A、112B中,从而避免造成对彼此的干涉。也就是说,通过使可移动止动件130左右两侧的两个连接臂采用成长度不对称的设计,有利于多个连接器外壳组件组合使用时相邻两个组件上的连接臂之间彼此不干涉。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改进,各种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在不发生结构或者原理方面的冲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附图中公开的实施例旨在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一种限制。
虽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一些实施例已被显示和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背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以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措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
壳体(110),所述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和
中间件(120),所述中间件(120)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110A)和所述下插口(110B)之间;
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100)还包括:
可移动止动件(130),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120)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P1)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120)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P2)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120)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起到限位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
基部(131);和
止动部(132),所述止动部(132)延伸自所述基部(131)并且从所述基部(131)弯折延伸进入所述下插口(110B)中,用于止动被插入所述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件(120)包括支撑臂(121),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滑动臂(134),所述滑动臂(134)延伸自所述基部(131)的在左右方向(Z)上的端侧,所述左右方向(Z)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和所述上下方向(Y)两者;
其中所述滑动臂(134)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臂(1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臂(121)具有包围部(122),所述包围部(122)延伸自所述支撑臂(121)的一侧边并且经弯折后朝向所述支撑臂(121)的与所述一侧边相反的另一侧边延伸;
其中所述包围部(122)至少部分包围被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臂(121)上的所述滑动臂(1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围部(122)的横截面呈C字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臂(121)和所述滑动臂(134)中的一个还包括加强肋(135),所述支撑臂(121)和所述滑动臂(134)中的另一个还包括抵接弹片(123),
其中,所述加强肋(135)和所述抵接弹片(123)被构造成当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P1)时所述抵接弹片(123)抵接在所述加强肋(135)上以防止所述滑动臂(134)相对于所述支撑臂(121)的随意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肋(135)和所述抵接弹片(123)之间的抵接力小于5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件(120)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所述支撑臂(121),所述两个支撑臂(121)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延伸并且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
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包括两个彼此平行且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彼此间隔开的所述滑动臂(134),所述两个滑动臂(134)分别延伸自所述基部(131)的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两个端侧;以及
每个所述滑动臂(134)被可滑动地支撑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支撑臂(1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两个连接臂(133),所述两个连接臂(133)分别延伸自所述基部(131)的在所述左右方向(Z)上的两个端侧,并且每个所述连接臂(133)经折弯后沿所述上下方向(Y)延伸,并且在每个所述连接臂(133)的端部处再次折弯以形成连接头部(136);
所述壳体(110)包括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10)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11)上的两个连接槽(112);
其中,所述两个连接臂(133)的连接头部(136)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两个连接槽(11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接槽(112)呈L字型,所述L字型连接槽(112)的短边槽部分适于所述连接头部(136)装配到所述L字型连接槽(112)中,所述L字型连接槽(112)的长边槽部分适于所述连接头部(136)在其中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连接臂(133)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具有不同的长度。
12.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包括:
至少两个端口(150),所述至少两个端口(150)在水平方向(X)上并排布置,每个端口(150)包括:
壳体(110),所述壳体(110)限定在上下方向(Y)上彼此层叠的上插口(110A)和下插口(110B);
中间件(120),所述中间件(120)在所述上下方向(Y)上设置在所述上插口(110A)和所述下插口(110B)之间;和
可移动止动件(130),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可移动地设置所述中间件(120)上并且能够沿着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Y)的前后方向(X)在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P1)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中间件(120)内部,在所述第二位置(P2)处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至少部分地伸展到所述中间件(120)之外并且被构造成对插入所述下插口(110B)的插头连接器(200)起到限位作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止动件(130)还包括两个连接臂(133);
每个端口包括两个相对的侧壁(111),每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连接槽(112);
其中,所述两个连接臂(133)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每个侧壁上的连接槽(11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端口的两个相对的侧壁(111)上的连接槽(112)的高度位置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100),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端口之间共用一个侧壁,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两个高度位置不同的连接槽(112A、112B),分别用于安装两个相邻的所述端口内可移动止动件(130)的一个连接臂。
CN202110867877.0A 2021-07-29 2021-07-29 连接器外壳组件 Pending CN115693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877.0A CN115693282A (zh) 2021-07-29 2021-07-29 连接器外壳组件
US17/876,693 US20230029814A1 (en) 2021-07-29 2022-07-29 Connector Cage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877.0A CN115693282A (zh) 2021-07-29 2021-07-29 连接器外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93282A true CN115693282A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3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7877.0A Pending CN115693282A (zh) 2021-07-29 2021-07-29 连接器外壳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29814A1 (zh)
CN (1) CN115693282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8172B2 (ja) * 1996-02-06 2000-02-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無挿入力コネクタ
JP3755429B2 (ja) * 2001-06-19 2006-03-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4213903A (ja) * 2002-12-26 2004-07-29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可動コネクタ
TWM271288U (en) * 2005-01-07 2005-07-21 Advanced Connectek Inc Improved shel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770346B2 (ja) * 2005-09-13 2011-09-1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602006004152D1 (de) * 2005-12-20 2009-01-2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Verbinder und Verbinderanordnung
US8147278B2 (en) * 2007-03-01 2012-04-03 Pulse Electronics, Inc. Integrated connector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8167638B2 (en) * 2007-06-12 2012-05-01 Panduit Corp. Multi-position quick release plug cassette assembly
WO2010030638A1 (en) * 2008-09-09 2010-03-18 Molex Incorporated Flexible use connector
CN201741887U (zh) * 2010-05-31 2011-02-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077293U (zh) * 2011-04-12 2011-12-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收容机构
JP5408275B2 (ja) * 2012-02-20 2014-02-05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972932B2 (en) * 2013-08-19 2018-05-15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retention force
JP5948312B2 (ja) * 2013-12-19 2016-07-0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ジ、通信機器、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接続方法
CN105098517B (zh) * 2014-04-22 2019-03-12 泰连公司 夹层式连接器组件
US10153571B2 (en) * 2015-08-18 2018-12-11 Molex, Llc Connector system with thermal management
US9673570B2 (en) * 2015-09-22 2017-06-06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Stacked cage having different size ports
US9740245B2 (en) * 2015-10-05 2017-08-22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ocking mechanism
CN207303429U (zh) * 2017-08-23 2018-05-01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7044630B2 (ja) * 2018-05-22 2022-03-3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ケージ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CN110658590A (zh) * 2018-06-28 2020-01-0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其推拉件
US10939594B2 (en) * 2019-05-16 2021-03-02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Gasket for receptacle cage
TWI786443B (zh) * 2019-10-04 2022-12-11 美商莫仕有限公司 多層多埠的連接器組件及用於為多層多埠的連接器組件屏蔽電磁干擾的方法
CN110797716A (zh) * 2019-11-06 2020-02-14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笼组件及电连接器组件
JP7608247B2 (ja) * 2021-04-07 2025-0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29814A1 (en) 2023-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90991B2 (ja) コネクタ
CN108604748B (zh) 浮动连接器装置
KR101255032B1 (ko) 전기커넥터
CN103427184B (zh) 电连接器
WO201511297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638873B2 (ja) コネクタ
EP3687004A1 (en) Conne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member
CN104183953B (zh) 电连接器
JP2019186219A (ja) コネクタ
CN107275842A (zh) 电源连接器装置
JP7107708B2 (ja) コネクタ
TWM630230U (zh) 加強部件、電連接器、電路板總成及絕緣本體
JP5587807B2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型コネクタ
JP2015153661A (ja) コネクタ
CN115693282A (zh) 连接器外壳组件
CN116417835A (zh) 连接器外壳组件
JP7427456B2 (ja) 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388764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对接电连接器
JP2012054206A (ja) コネクタ
CN205408332U (zh) 电子器件安装座、电子器件安装座组件、电器座及电器盒组件
JP2010244809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1459297B (zh) 电气连接装置
CN221353210U (zh) 具有多个抵接部的电源端子
JP3249530U (ja) コネクタ
JP6195861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