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605353A -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 Google Patents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5353A
CN115605353A CN202180035568.5A CN202180035568A CN115605353A CN 115605353 A CN115605353 A CN 115605353A CN 202180035568 A CN202180035568 A CN 202180035568A CN 115605353 A CN115605353 A CN 115605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authenticity
resin lay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55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5353B (zh
Inventor
原井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e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e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on Corp filed Critical Ze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605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5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5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5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64Liquid crys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3Metallic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DBOOKS; BOOK COVERS; LOOSE LEAVES; PRINTED MATTER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PRINTED MATTER OF SPECIAL FORMAT OR STY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VICES FOR USE THEREWITH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MOVABLE-STRIP WRIT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B42D25/00Information-bearing cards or sheet-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Manufacture thereof
    • B42D25/30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 B42D25/36Identification or security features, e.g. for preventing forgery comprising special materials
    • B42D25/378Special inks
    • B42D25/391Special inks absorbing or reflecting polarised light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6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7D7/12Visible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06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using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 G07D7/12Visible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07D7/1205Testing spectr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DHANDLING OF COINS OR VALUABLE PAPERS, e.g. TESTING, SORTING BY DENOMINATIONS, COUNTING, DISPENSING, CHANGING OR DEPOSITING
    • G07D7/00Test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r genuineness of valuable papers or for segregating those which are unacceptable, e.g. banknotes that are alien to a currency
    • G07D7/20Testing patterns thereon
    • G07D7/202Testing patterns thereon using pattern mat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真伪判断构件,其包含:基材层,其为反射型圆起偏器;第一印刷层,其包含作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1)的碎片的树脂颜料,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以及第二印刷层,其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一种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其包括:工序(1),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1);工序(2),使非偏振光从上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2);以及工序(3),判断上述反射图像(1)与上述反射图像(2)不同。

Description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贵重物品的伪造,已知有在从正面观察时与从背面观察时观看到不同的图像的介质。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介质,其是在具有透过左旋右旋圆偏振光中的一者的功能的基材的正面侧,分别由具有反射与能够透过基材的一个圆偏振光为反向的圆偏振光的特性的胆甾型液晶材料、以及不具有该特性的材料形成印刷图像而得到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081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使用包含金属颜料的材料作为不具有反射与能够透过基材的一个圆偏振光为反向的圆偏振光的特性的材料来形成印刷层的情况下,有时印刷层的显示的自由度会降低。这是因为当从介质的背侧(即,与基材的设有印刷层的面相反的面侧)观察该印刷层时,观察不到印刷层的金属色的反射图像,仅可观察到黑色图像。当显示的自由度降低时,有时难以判断介质的真伪。
因而,要求:包含含有金属颜料的印刷层、且在从正面观察时与从背面观察时能够得到不同的反射图像的真伪判断构件;以及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真伪判断构件的基材层为反射型圆起偏器,将包含作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的碎片的树脂颜料的第一印刷层、以及包含金属颜料的第二印刷层设置在基材层上,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一种真伪判断构件,其包含:基材层,其为反射型圆起偏器;第一印刷层,其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且包含作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1的碎片的树脂颜料;以及第二印刷层,其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且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
[2]根据[1]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使非偏振光从上述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1)、与使非偏振光从上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2)不同。
[3]根据[1]或[2]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上述树脂层A1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且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上述基材层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2,上述树脂层A1与树脂层A2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的胆甾型规整性。
[5]根据[4]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上述树脂层A2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且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
[6]根据[1]或[2]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上述基材层为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λ/4片、以及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二λ/4片的反射型圆起偏器。
[7]一种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工序(1),使非偏振光从[1]~[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1);工序(2),使非偏振光从上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2);以及工序(3),判断上述反射图像(1)与上述反射图像(2)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包含含有金属颜料的印刷层、且在从正面观察时与从背面观察时能够得到不同的反射图像的真伪判断构件;以及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从厚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II-II线的切断面的图。
图3为从一个主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
图4为从另一个主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
图5为示出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照射非偏振光并观察时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6为示出将图5中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翻转、照射非偏振光并观察时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7为从厚度方向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8为示意地示出图7的VIII-VIII线的切断面的图。
图9为从一个主面侧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
图10为从另一个主面侧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和例示物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和例示物,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的范围能够任意变更实施。
在多个附图中,对图示的共同的元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膜或层的慢轴表示在该膜或层的面内的慢轴。
在以下的说明中,“(甲基)丙烯酰基”一词包含“丙烯酰基”、“甲基丙烯基”和这些的组合。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元件的方向“平行”、“垂直”和“正交”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包含例如在±3°、±2°或±1°的范围内的误差。
在以下的说明中,圆偏振光中也包含椭圆偏振光。
在以下的说明中,可见光波段是指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指波长为380nm以上且830nm以下的范围。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λ/4片”不仅包含刚直的构件,还包含例如树脂制的膜那样具有挠性的构件。
[1.真伪判断构件]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包含基材层、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的第一印刷层、以及设置在上述基材层上的第二印刷层。上述基材层为反射型圆起偏器。上述第一印刷层包含作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1的碎片的树脂颜料。上述第二印刷层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
[1.1.基材层]
基材层为反射型圆起偏器。反射型圆起偏器是指具有能够反射具有右旋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和具有左旋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中的具有一个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使具有另一个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的功能的起偏器。该功能也称为圆偏振光分离功能。
反射型圆起偏器可以为包含基材膜等的多层体。作为该反射型圆起偏器的例子,可举出:(1)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2)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λ/4片、以及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二λ/4片的多层体(在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两面上设置有λ/4片的多层体)。作为基材层,优选包含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的层,更优选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
在此,胆甾型规整性是指下述结构:在一个平面上分子轴在规定方向上排列,在与其重叠的下一个平面,分子轴的方向稍微成角度偏移,在再下一个平面角度进一步偏移,像这样,随着依次透过重叠排列的平面而前进,该平面中的分子轴的角度逐渐偏移(扭转)。即,在层内的分子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情况下,分子以在树脂层内以形成多个分子的层的方式排列。在该多个分子的层中的某层A中,分子以分子的轴成为某规定的方向的方式排列,在与其邻接的层B中,分子在与层A的方向成角度偏移的方向排列,在与其进一步邻接的层C中,分子在与层B的方向成角度进一步偏移的方向上排列。像这样,在多个分子的层中,分子的轴的角度连续地偏移,形成分子扭转的结构。像这样,分子轴的方向逐渐扭转的结构为光学手性结构。
以下,将能够构成基材层的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称为胆甾型树脂层或树脂层A2。胆甾型树脂层中的反射是将圆偏振光以维持其手性的状态反射。
胆甾型树脂层优选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由此,使非偏振光入射至真伪判断构件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变得清晰,易于判断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胆甾型树脂层的反射率通常为50%以下。
此外,胆甾型树脂层优选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通过胆甾型树脂层在宽波长范围发挥圆偏振光分离功能,能够在宽范围的波长进行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此外,能够使胆甾型树脂层的反射光成为接近金属色调的白色(银色)的颜色,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半峰宽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为遍及可见光波段的整个区域的宽度。能够为例如500nm以下或400nm以下。
发挥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波长通常取决于胆甾型树脂层中的螺旋结构的螺距。螺旋结构的螺距是指,在螺旋结构中,分子轴的方向随着在平面中前进,角度一点一点地连续偏移,然后再次回到原来的分子轴方向时的平面法线方向的距离。通过改变该螺旋结构的螺距的大小,能够改变发挥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波长。作为上述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的胆甾型树脂层那样能够在宽波长范围发挥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胆甾型树脂层的例子,可举出(i)使螺旋结构的螺距的大小阶段性地变化的胆甾型树脂层、(ii)使螺旋结构的螺距的大小连续地变化的胆甾型树脂层等。
胆甾型树脂层能够例如在树脂层形成用的适当的支承体上设置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使上述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固化而得到。得到的层能够直接用作胆甾型树脂层。
作为用于形成胆甾型树脂层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能够使用例如含有液晶性化合物、在支承体上形成膜时能够呈现胆甾型液晶相的组合物。在此,作为液晶性化合物,能够使用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液晶性化合物和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可以单独包含一种液晶性化合物,也可以包含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从得到高热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通过使该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以呈现胆甾型规整性的状态聚合,能够使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固化,得到以呈现胆甾型规整性的状态固化的非液晶性的树脂层。
作为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的例子,可举出以下述通式(1)表示的棒状液晶性化合物。
R1-C1-D1-C3-M-C4-D2-C2-R2 (1)
在通式(1)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聚合性官能团。
作为聚合性官能团的例子,可举出羧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硫代环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异硫代氰酸酯基、氧杂环丁烷基、硫杂环丁烷基、氮丙啶基、吡咯基、乙烯基、烯丙基、富马酸酯基、肉桂酰基、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061
唑啉基、羟基、烷氧基甲硅烷基以及氨基等。
在通式(1)中,D1和D2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单键、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亚甲基和亚烷基等二价的饱和烃基、以及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氧化烯基中的基团。
在通式(1)中,C1~C4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单键、-O-、-S-、-S-S-、-CO-、-CS-、-OCO-、-CH2-、-OCH2-、-CH=N-N=CH-、-NHCO-、-OCOO-、-CH2COO-和-CH2OCO-中的基团。
在通式(1)中,M表示介晶基团。当举出M的具体例时,表示未取代或可以具有取代基的、选自偶氮甲碱类、氧化偶氮类、苯基类、联苯类、三联苯类、萘类、蒽类、苯甲酸酯类、环己烷羧酸苯基酯类、氰基苯基环己烷类、氰基取代苯基嘧啶类、烷氧基取代苯基嘧啶类、苯基二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071
烷类、二苯乙炔类、烯基环己基苄腈类的2~4个骨架通过-O-、-S-、-S-S-、-CO-、-CS-、-OCO-、-CH2-、-OCH2-、-CH=N-N=CH-、-NHCO-、-OCOO-、-CH2COO-和-CH2OCO-等键合基团进行键合而形成的基团。
作为上述的介晶基团M能够具有的取代基,表示例如卤原子、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氰基、硝基、-O-R3、-O-C(=O)-R3、-C(=O)-O-R3、-O-C(=O)-O-R3、-NR3-C(=O)-R3、-C(=O)-NR3R4或-O-C(=O)-NR3R4
在此,R3和R4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10的烷基。在R3和R4为烷基的情况下,该烷基中可以插入-O-、-S-、-O-C(=O)-、-C(=O)-O-、-O-C(=O)-O-、-NR5-C(=O)-、-C(=O)-NR5-、-NR5-或-C(=O)-(其中,不包括-O-和-S-分别相邻地插入2个以上的情况)。在此,R5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6的烷基。作为上述“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10个的烷基”中的取代基,可举出卤原子、羟基、羧基、氰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6个的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8个的烷氧基烷氧基、碳原子数为3~15个的烷氧基烷氧基烷氧基、碳原子数为2~7个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为2~7个的烷基羰氧基、碳原子数为2~7个的烷氧基羰氧基等。
作为棒状液晶性化合物的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以下的化合物(B1)~(B10)。此外,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化学式1]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081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中的液晶性化合物的浓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4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15重量%以上,优选为4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重量%以下。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可以包含有助于液晶性化合物的取向的取向助剂。取向助剂可以为不具有液晶性的物质。
作为取向助剂的例子,可举出以下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
R6-A1-Z-A2-R7 (2)
在通式(2)中,R6和R7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烷基、碳原子数为1~20个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的氧化烯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羧基、可以插入任意的键合基团的(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氨基以及氰基的基团。
上述烷基和氧化烯基可以不被取代,也可以被一个以上的卤原子取代。进而,在烷基和氧化烯基中各自存在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上述卤原子、羟基、羧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氨基以及氰基可以与碳原子数为1~2个的烷基和/或氧化烯基键合。
作为R6和R7的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卤原子、羟基、羧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氨基以及氰基。
R6和R7中的至少一者优选为聚合性官能团。通过R6和/或R7具有聚合性官能团,以上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能够在固化时被固定在液晶层中,形成作为更牢固的膜的液晶固化物层。在此,聚合性官能团可举出例如与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相同的聚合性官能团,其中,优选羧基、(甲基)丙烯酰基、环氧基、巯基、异氰酸酯基以及氨基。
在通式(2)中,A1和A2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1,4-亚苯基、1,4-环亚己基、环己烯-1,4-二基、4,4’-亚联苯基、4,4’-双环亚己基以及2,6-亚萘基中的基团。上述1,4-亚苯基、1,4-环亚己基、环己烯-1,4-二基、4,4’-亚联苯基、4,4’-双环亚己基以及2,6-亚萘基可以不被取代,也可以被一个以上的卤原子、羟基、羧基、氰基、氨基、碳原子数为1~10个的烷基、卤化烷基等取代基取代。进而,在A1和A2中各自存在2个以上的取代基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A1和A2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举出1,4-亚苯基、4,4’-亚联苯基以及2,6-亚萘基。这些芳香环骨架与脂环式骨架相比较刚直,与聚合性液晶性化合物的介晶的亲和性高,取向均一性更高。
在通式(2)中,Z选自单键、-O-、-S-、-S-S-、-CO-、-CS-、-OCO-、-CH2-、-OCH2-、-CH=N-N=CH-、-NHCO-、-OCOO-、-CH2COO-以及-CH2OCO-。作为Z特别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单键、-OCO-以及-CH=N-N=CH-。
作为以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下述的化合物(A1)~(A10)。另外,在化合物(A3)中,“*”表示手性中心。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11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可以包含手性剂,优选包含手性剂。通常,胆甾型树脂层的扭转方向能够根据使用的手性剂的种类和结构来适当选择。在使扭转为右向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赋予右旋性的手性剂来实现,在要使扭转方向为左向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赋予左旋性的手性剂来实现。作为手性剂的具体例,能够适当使用日本特开2005-2898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154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6621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1318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4221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903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072962号公报、美国专利第6468444号公报、国际公开第98/00428号、日本特开2007-176870号公报等所记载的手性剂,能够使用例如巴斯夫公司Paliocolor的LC756。此外,手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手性剂的量可以在不降低期望的光学性能的范围任意地设定。手性剂的具体的量在胆甾型液晶组合物中为例如1重量%~60重量%。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
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举出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例如通过紫外线或可见光产生自由基或酸的公知的化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具体例,可举出苯偶姻、苄基二甲基缩酮、二苯甲酮、双乙酰、苯乙酮、米蚩酮、偶苯酰、苄基异丁基醚、四甲基秋兰姆单硫化物、四甲基秋兰姆二硫化物、2,2-偶氮二异丁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叔丁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1-(4-异丙基苯基)-2-羟基-2-甲基丙烷-1-酮、噻吨酮、2-氯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苯甲酰甲酸甲酯、2,2-二乙氧基苯乙酮、β-紫罗兰酮、β-溴苯乙烯、重氮氨基苯、α-戊基肉桂醛、对二甲基氨基苯乙酮、对二甲基氨基苯丙酮、2-氯二苯甲酮、4,4’-二氯二苯甲酮、4,4’-双二乙基氨基二苯甲酮、苯偶姻乙基醚、苯偶姻异丙基醚、苯偶姻正丙基醚、苯偶姻正丁基醚、二苯硫、双(2,6-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2-甲基-1[4-(甲基硫代)苯基]-2-吗啉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基苯基)-丁烷-1-酮、蒽二苯甲酮、α-氯蒽醌、二苯二硫、六氯丁二烯、五氯丁二烯、八氯丁烯、1-氯甲基萘、1,2-辛烷二酮-1-[4-(苯基硫代)苯基-2-(O-苯甲酰肟)]、1-[9-乙基-6-(2-甲基苯甲酰基)-9H-咔唑-3-基]乙酮-1-(O-乙酰基肟)等咔唑肟化合物、(4-甲基苯基)[4-(2-甲基丙基)苯基]碘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21
六氟磷酸盐、3-甲基-2-丁炔基四亚甲基硫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22
六氟锑酸盐、二苯基-(对苯基硫苯基)硫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23
六氟锑酸盐等。
作为市售品,能够使用例如巴斯夫公司的Irgacure OXE02等。
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适当选择使用例如不阻碍取向的表面活性剂。作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可优选举出例如在疏水基部分含有硅氧烷或氟化烷基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其中,特别优选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疏水基部分的低聚物。作为这些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能够使用:欧诺法公司的PolyFox的PF-151N、PF-636、PF-6320、PF-656、PF-6520、PF-3320、PF-651、PF-652;NEOS公司的FTERGENT的FTX-209F、FTX-208G、FTX-204D;清美化学株式会社的Surflon的KH-40、S420等。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为了提高固化后的膜强度和耐久性,胆甾型液晶组合物能够任意地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能够适当选择使用能够提高胆甾型树脂层的交联密度、且不会使取向均匀性恶化的交联剂。通过由在液晶组合物的膜的固化时与固化同时发生的反应、在固化后进行热处理来促进反应、或者通过湿气自然地进行的反应,能够实现该交联密度的提高。因此,能够优选使用例如通过紫外线、热、湿气等固化的任意的交联剂。
作为交联剂的例子,可举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在侧链具有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31
唑啉基的聚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132
唑啉化合物;烷氧基硅烷化合物。此外,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能够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其它任意成分。作为该任意成分的例子,可举出溶剂、用于提高适用期(pot life)的阻聚剂、用于提高耐久性的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以及光稳定剂。此外,这些任意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以任意比率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任意成分的量能够在不降低期望的光学性能的范围任意设定。
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通过混合上述各成分来制造。
在准备上述的光固化性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后,在基材膜上设置该液晶组合物的膜。通常,通过将液晶组合物涂敷于基材膜的表面来设置液晶组合物的膜。此外,在基材膜具有取向膜的情况下,通常在取向膜上设置液晶组合物的膜。进而,在涂敷液晶组合物前,可以根据需要对基材膜的表面实施电晕放电处理和摩擦处理等处理。
在基材膜上设置液晶组合物的膜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向处理。取向处理可以通过例如将液晶组合物的膜以50℃~150℃加热0.5分钟~10分钟来进行。通过实施取向处理,能够使膜中的液晶组合物良好地取向。
之后,为了使液晶组合物的膜固化,通常进行固化处理。固化处理能够例如通过一次以上的光照射与加热处理的组合来进行。
对于加热条件,例如通常为40℃以上,优选为50℃以上,此外,通常为200℃以下,优选为140℃以下的温度,通常为1秒以上,优选为5秒以上,此外,通常为3分钟以下,优选为120秒以下的时间。
此外,光照射中使用的光不仅包括可见光,还包括紫外线和其它电磁波。光照射能够通过例如照射波长200nm~500nm的光0.01秒~3分钟来进行。此时,照射的光的能量能够为例如0.01mJ/cm2~50mJ/cm2
通过交替地重复多次0.01mJ/cm2~50mJ/cm2的微弱的紫外线照射和加热,能够得到螺旋结构的螺距的大小连续地大幅变化的、具有宽的反射波段的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胆甾型树脂层。进而,在进行由上述的微弱的紫外线照射等引起的反射波段的扩张后,照射50mJ/cm2~10000mJ/cm2这样的较强的紫外线,使液晶性化合物完全聚合,由此能够得到机械强度高的胆甾型树脂层。上述的反射波段的扩张和强紫外线的照射可以在空气中进行,或者其一部分工序或全部工序也可以在控制氧浓度的环境(例如氮环境下)中进行。
上述那样的液晶组合物的涂敷和固化的工序并不限于一次,也可以重复进行多次涂敷和固化。由此,能够形成包含两层以上的胆甾型树脂层。但是,通过使用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过的液晶组合物,即使仅通过一次液晶组合物的涂敷和固化,也能够容易地形成包含良好地取向的棒状液晶性化合物、且为5μm以上的厚度的胆甾型树脂层。
作为反射型圆起偏器,如上所述,能够使用(2)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第一λ/4片和第二λ/4片的多层体。作为该多层体所含的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例子,可举出线栅型线起偏器、多层反射型线起偏器(例如3M公司制“DBEF”)。
基材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4.5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
[1.2.第一印刷层]
第一印刷层所含的树脂颜料由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的碎片形成。树脂颜料能够通过形成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以下也称为树脂层A1),将该层进行粉碎等而制成碎片来制造。
与例如作为上述基材层的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2同样,树脂层A1能够在树脂层形成用的适当的支承体上设置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将上述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膜固化而得到。作为用于形成胆甾型树脂层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例子,可举出与用于形成树脂层A2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相同的例子和优选的例子。
树脂层A1优选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由此,使非偏振光入射至真伪判断构件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变得清晰,易于判断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树脂层A1的反射率通常为50%以下。
此外,树脂层A1优选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通过树脂层A1在宽波长范围发挥圆偏振光分离功能,能够在宽范围的波长进行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此外,能够使由包含由树脂层A1的碎片形成的树脂颜料的第一印刷层的反射光成为接近金属色调的白色(银色)的颜色,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树脂层A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3.0μm以上,更优选为4.0μm以上,特别优选为4.5μm以上,优选为20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0μm以下。
树脂层A2与树脂层A1可以为由相同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通过相同的方法形成的相同的层,也可以为彼此不同的层。
树脂层A2和树脂层A1优选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的胆甾型规整性。通过例如在用于形成树脂层A2或树脂层A1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中适当选择使用的手性剂的种类和结构,能够实现使树脂层A2和树脂层A1中的胆甾型规整性为相同的扭转方向。
作为由上述树脂层A1制造树脂颜料的方法的例子,可举出下述方法:在基材膜上形成树脂层A1,然后从基材膜剥离树脂层A1而得到树脂层片,将得到树脂层片直接粉碎或者进一步用粉碎机等粉碎,得到作为树脂层A2的碎片的树脂颜料,作为另一个具体例,可举出日本特开2015-027743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
树脂颜料所含的碎片的尺寸能够根据用于形成第一印刷层的印刷方法等任意地设定,在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第一印刷层的情况下,树脂颜料优选通过网孔为100μm以下的筛的碎片,更优选通过网孔为60μm以下的筛的碎片。树脂颜料优选不通过网孔小于5μm的筛的碎片。
第一印刷层通过任意方法设置在基材层上。第一印刷层优选通过印刷法设置在基材层上。在本说明书中,“印刷法”中除了包括使用印刷版向基材层转印油墨的方法,还包括像喷墨印刷法那样不使用印刷版而在基材层涂敷油墨的方法。
其中,第一印刷层优选通过丝网印刷法设置在基材层上。
包含树脂颜料的第一印刷层能够通过例如在基材层上转印或涂敷包含树脂颜料的油墨来形成。
油墨中的树脂颜料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为例如1重量%以上,可以为例如5重量%以上,可以为例如15重量%以下,可以为例如10重量%以下。
包含树脂颜料的油墨除了包含上述树脂颜料以外,还能够包含任意的成分。作为油墨所含的任意的成分,可举出溶剂(包括分散介质)、粘结剂树脂、消泡剂、稳定剂、蜡、表面活性剂等。
作为粘结剂树脂,可举出热固化型树脂和光固化型树脂。
第一印刷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形成第一印刷层的印刷方法等任意地设定,能够为例如30μm~50μm。
第一印刷层优选以与基材层的一个主面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从真伪判断构件的厚度方向观察,形成有图案。作为图案的例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文字等。
[1.3.第二印刷层]
第二印刷层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是指,在圆偏振光中,具有一个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和具有另一个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两者以彼此相同的反射率反射,且以彼此相同的透过率(透过率可以为0%)透过。金属颜料通常包含具有金属光泽且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材料。通常,金属的粉体由于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因此能够用作第二印刷层所能够包含的金属颜料。此外,二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也能够用作金属颜料的材料。
作为金属颜料的材料的例子,可举出铝、铜、银、二氧化硅。作为金属颜料,可以使用这些材料的粉体、薄片。此外,在玻璃薄片等以除了金属以外的材料作为材料的薄片的表面形成金属或二氧化硅等金属氧化物的膜而得到的薄片也能够用作金属颜料。
金属颜料的尺寸能够根据用于形成第二印刷层的印刷方法等任意地设定,在通过丝网印刷法形成第二印刷层的情况下,金属颜料优选通过网孔为100μm以下的筛的碎片,更优选通过网孔为60μm以下的筛的碎片。金属颜料优选不通过网孔小于5μm的筛的碎片。
第二印刷层优选通过印刷法设置在基材层上,其中,优选通过丝网印刷法设置。
包含金属颜料的第二印刷层能够通过例如在基材层上转印或涂敷包含金属颜料的油墨来形成。
包含金属颜料的油墨除了包含上述金属颜料以外,还能够包含任意的成分。作为油墨所含的任意的成分,可举出与在上述包含树脂颜料的油墨中能够包含的成分相同的成分。
第二印刷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形成第二印刷层的印刷方法等任意地设定,能够为例如30μm~50μm。
第二印刷层优选以与基材层的一个主面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设置,从真伪判断构件的厚度方向观察,形成有图案。作为图案的例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文字等。第一印刷层与第二印刷层可以为相同的图案,也可以为不同的图案。
第一印刷层与第二印刷层优选以从真伪判断构件的厚度方向观察不重叠的方式设置。
第二印刷层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第一印刷层的基材层主面相同的主面上,也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第一印刷层的基材层主面不同的主面上。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印刷层设置在与设置有第一印刷层的基材层主面相同的主面上。
[1.4.真伪判断构件的作用]
以下,使用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为从厚度方向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为示意地示出图1的II-II线的切断面的图。图3为从一个主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图4为从另一个主面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图5为示出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照射非偏振光并观察时的图像的示意图。图6为表示将图5中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翻转、照射非偏振光并观察时的图像的示意图。图7为从厚度方向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8为示意地示出图7的VIII-VIII线的切断面的图。图9为从一个主面侧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图10为从另一个主面侧观察比较例的真伪判断构件时的说明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100包含基材层10、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基材层10为使左圆偏振光透过并反射右圆偏振光的、具有作为反射型圆起偏器的功能的、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第一印刷层20包含具有与基材层10相同的扭转方向的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的碎片。第一印刷层20与基材层10同样地具有使左圆偏振光透过并反射右圆偏振光的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第二印刷层30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第一印刷层20与第二印刷层30从真伪判断构件100的厚度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形成有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形成有数字“8”的图案。如图2所示,第一印刷层20与第二印刷层30直接设置在作为基材层10的两个主面的主面10U和主面10D中的一个主面10U上。第一印刷层20与第二印刷层30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主面10U上。
使用图3对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100的主面10U侧入射、从主面10U侧观察真伪判断构件100时的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1RL从主面10U侧入射至第一印刷层20时,由于第一印刷层20具有上述的圆偏振光分离功能,因此使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L透过,并反射作为右圆偏振光的光L4R。其结果是,可观察到第一印刷层20的反射光。光L2L透过基材层10而成为光L3L
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5RL从主面10U侧入射至第二印刷层30时,光L5RL被第二印刷层30所含的金属颜料反射。其结果是,观察到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6RL作为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
由于可观察到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因此,如图5所示,可观察到数字的“8”作为反射图像(1)。
接着,使用图4对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100的主面10D侧入射、从主面10D侧观察真伪判断构件100时的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26RL从主面10D侧入射时,由于基材层10具有使左圆偏振光透过、并反射右圆偏振光的功能,因此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7L透过,右圆偏振光不透过,未到达第一印刷层20。第一印刷层20由于具有上述的圆偏振光分离功能,因此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20的反射光。照射第一印刷层20的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7L透过第一印刷层20而成为光L28L
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20RL从主面10D侧入射至第二印刷层30时,基材层10使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1L透过。透过的光L21L被第二印刷层30所含的金属颜料反射。此时,由于通过金属反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因此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成为作为右圆偏振光的光L22R。光L22R被基材层10反射,作为右圆偏振光的光L23R入射至第二印刷层30。光L23R被第二印刷层30反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成为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4L。被第二印刷层30反射的光L24L由于为左圆偏振光,因此透过基材层10而成为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25L。即,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作为光L25L被观察到。
如上所述,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20的反射光而观察到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图6为将图5中的真伪判断构件100以图5所示的轴R1为旋转轴翻转、照射非偏振光并观察时的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说明的图。如图6所示,由于观察不到第一印刷层20的反射光,可观察到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因此可观察到数字“5”作为反射图像(2)。
如上所述,关于真伪判断构件100,使非偏振光从一个主面10U侧入射并观察而得到的反射图像(1)与使非偏振光从另一个主面10D侧入射并观察而得到的反射图像(2)不同。因此,能够将反射图像(1)与反射图像(2)不同作为真伪判断构件100为真的判断条件之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反射型圆起偏器的基材层10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基材层作为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λ/4片、以及设置在上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二λ/4片的反射型圆起偏器。
接着,为了与本发明的真伪判断构件的作用进行对比,对基材层不是反射型圆起偏器而是吸收型的圆起偏器的情况下的真伪判断构件说明作用。
如图7所示,真伪判断构件500包含基材层510、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基材层510具有使左圆偏振光透过并吸收右圆偏振光的、作为吸收型圆起偏器的功能。第一印刷层520具有使左圆偏振光透过并反射右圆偏振光的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第二印刷层530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第一印刷层520与第二印刷层530从真伪判断构件500的厚度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观察形成有图案。在本例中,与真伪判断构件100同样地,在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形成有数字的“8”的图案。如图8所示,基材层510是依次层叠具有作为λ/4片的功能的相位差层512、线起偏器511和具有作为λ/4片的功能的相位差层513而成的。相位差层512的慢轴、线起偏器511的吸收轴与相位差层513的慢轴成基材层510的透过光成为左圆偏振光的角度。如图8所示,第一印刷层520与第二印刷层530直接设置在作为基材层10的两个主面的主面510U和主面510D中的一个主面510U上。第一印刷层520与第二印刷层530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配置在主面510U上。
使用图9对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500的主面510U侧入射、并从主面510U侧观察真伪判断构件500时的、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30RL从主面510U侧入射至第一印刷层520时,使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31L透过,并反射作为右圆偏振光的光L35R。其结果是,观察到第一印刷层520的反射光。光L31L透过相位差层512而成为作为线偏振光的光L32ST,透过线起偏器511。作为透过的线偏振光的L33ST通过透过相位差层513,成为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34L
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36RL入射至第二印刷层530时,光L36RL被第二印刷层530所含的金属颜料反射。其结果是,观察到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37RL作为第二印刷层530的反射光。
由于观察到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的反射光,因此观察到数字“8”作为反射图像。
接着,使用图10对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500的主面510D侧入射、并从主面510D侧观察真伪判断构件500观察时的、图像的视觉效果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当使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46RL从主面510D侧入射时,光L46RL透过相位差层513。透过的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47RL中,具有与线起偏器511的吸收轴平行方向的振动方向的线偏振光被吸收,仅作为具有与吸收轴垂直方向的振动方向的线偏振光的光L48ST透过。透过的光L48ST通过透过相位差层512,成为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49L。光L49L虽然入射至第一印刷层520,但由于为左圆偏振光,因此不被第一印刷层520反射。因而,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520的反射光。光L49L透过第一印刷层520而成为光L50L
从主面510D侧入射的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40RL通过相位差层513而成为作为非偏振光的光L41RL,光L41RL中,一部分的光通过线起偏器511而成为作为线偏振光的光L42ST,光L42ST透过相位差层512,由此成为作为左圆偏振光的光L43L。光L43L被第二印刷层530所含的金属颜料反射,圆偏振光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成为作为右圆偏振光的光L44R。光L44R透过相位差层512,由此被转换成作为线偏振光的光L45ST。通过第二印刷层530的反射,反射光的光L44R的旋转方向相对于入射光的光L43L反转,结果是,光L45ST为具有与线起偏器511的吸收轴平行方向的振动方向的线偏振光。因此,其被线起偏器511吸收。因而,未观察到第二印刷层530的反射光。
由此,与真伪判断构件100不同,在从主面510D侧观察的情况下,不仅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520的反射光,也未观察到第二印刷层530的反射光。
相对于此,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100无论是从一个主面10U观察,还是从另一个主面10D观察,都能够观察到作为金属色的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利用该作用,真伪判断构件100能够在正面和背面这两面表现出各种图案。
[1.5.真伪判断构件的用途]
利用在正面和背面显示的反射图像不同这一点,真伪判断构件可优选地用于附在需要识别真实性的物品来判断物品的真实性。作为需要判断真实性的物品的例子,可举出兑换券、商品券、票、证书、安全卡等物品。也可以将真伪判断构件作为这些物品本身。真伪判断构件也能够用作真实性判断用的标签等方式。
[2.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通过利用上述作用,能够判断真实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真伪判断构件的判断方法包括:工序(1),使非偏振光从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1);工序(2),使非偏振光从上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2);以及工序(3),判断上述反射图像(1)与上述反射图像(2)不同。
工序(1)与工序(2)通常不同时进行。在工序(1)和工序(2)之后进行工序(3)。
不同是指,在对反射图像(1)与反射图像(2)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一个图像中没有的部分在另一个图像中出现,通常不包括反射图像(1)与反射图像(2)处于镜像的关系的情况。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的范围的范围,能够任意地变更来实施。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表示量的“%”和“份”为重量基准。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以下进行说明的操作在常温和常压的条件下进行。
[实施例1]
(1-1.胆甾型液晶组合物的制备)
以表1中记载的配合混合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巴斯夫公司制“PaliocolorLC242”、作为手性剂的巴斯夫公司制“Paliocolor LC756”、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巴斯夫公司制“IrgacureOXE02”、作为流平剂的AGC清美化学株式会社制“Surflon S420”和作为溶剂的甲乙酮(MEK),由此制备用于形成胆甾型树脂层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固体成分20重量%)。
以下示出“Paliocolor LC242”、“Paliocolor LC756”和“IrgacureOXE02”的化学结构。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3944170850000231
[表1]
原材料名 重量份
Pariocolor LC242 17.79重量份
Paliocolor LC756 1.59重量份
Surflon S-420 0.02重量份
IrgacureOXE02 0.60重量份
MEK 80.00重量份
合计 100重量份
(1-2.胆甾型树脂层的制作)
使用#10的线棒在环烯烃聚合物(COP)膜上涂敷如上所述制备的胆甾型液晶组合物,形成液晶组合物的涂膜。将液晶组合物的涂膜在140℃保持2分钟而进行取向处理,然后对该涂膜实施由25mJ/cm2的微弱的紫外线(波长365nm)的照射处理、以及接着在90℃进行1分钟的加热处理构成的工艺,接着在氮环境下照射2000mJ/cm2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由此,制作在PET膜上形成有厚度5μm的胆甾型树脂层的、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膜F。在波长380nm~波长830nm的范围,使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V570”对胆甾型树脂层测定光线反射率。其结果是,在波长380nm以上且830nm以下的范围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从得到的反射率光谱中,在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反射波段中,读取作为最大的反射率的半峰的波长范围(半峰宽),结果为350nm。通过右圆偏振片观察胆甾型树脂层,由此确认胆甾型树脂层反射右圆偏振光。在此,右圆偏振片具有吸收左圆偏振光、使右圆偏振光透过的功能。具体而言,通过右圆偏振片观察来自胆甾型树脂层的反射光,观察到带有颜色的反射光,由此确认。
(1-3.胆甾型树脂层的碎片(树脂颜料)的制造)
如下所述,参考日本特开2015-027743号公报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将胆甾型树脂层从膜F剥离,制成碎片,用作树脂颜料。
准备具有膜送出部、剥离部以及膜回收部的制造装置。剥离部具备具有设置成锐角的角部分的杆、以及在角部分的正下游设置的能够喷射空气的喷嘴。此时,杆的角部分的角度以能够将膜F以角度θ=30°~60°折回的方式设定。角部分设为R=0.2mm~0.3mm的倒角结构。
以能够将膜F在杆的角部分折回成胆甾型树脂层比PET膜更靠外的方向,将膜F安装在膜送出部。然后,在通过膜回收部对膜F在运送方向上赋予张力的状态下,从膜送出部送出膜F。此时,对膜赋予的张力的大小设定为80N/m。此外,从喷嘴以压力0.5MPa喷射空气。
膜F在从膜送出部送出的时刻起,在运送方向上开始延伸。进而,之后,延伸至胆甾型树脂层的拉伸断裂伸长率以上的膜F在杆的角部分折回,形成更多的裂纹。
之后,膜F被输送至喷嘴,从喷嘴吹送空气。通过该空气,形成裂纹的胆甾型树脂层成为剥离片并被吹散。
之后,通过回收器回收得到的胆甾型树脂层的剥离片。此外,剥离了胆甾型树脂层的PET膜在膜回收部卷绕成卷状而回收。
将回收的剥离片用切磨机粉碎而制成胆甾型树脂层的碎片,接着,通过网孔为51μm的筛。将通过筛的胆甾型树脂层的碎片回收作为树脂颜料。构成树脂颜料的树脂层的碎片由于是以膜F具有的胆甾型树脂层为原料而制造的,因此具有与膜F具有的胆甾型树脂层相同的扭转方向的胆甾型规整性。
(1-4.包含树脂颜料的油墨的制备)
将得到的树脂颜料以相对于油墨全部量成为8重量%的方式加入至热固化型介质(株式会社精工油墨制“LOV(E)-800”),制成第一印刷层形成用的油墨1。
(1-5.包含金属颜料的油墨的制备)
将铝的粉末(堀金箔粉株式会社制“Standard No.60”)以相对于油墨全部量成为10重量%的方式加入至热固化型介质(株式会社精工油墨制“LOV(E)-800”),制成第二印刷层形成用的油墨2。
(1-6.真伪判断构件的制造)
分别使用油墨1和油墨2,通过丝网印刷法,以成为图1所示的图案的方式,在作为基材层10的膜F的胆甾型树脂层的面形成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制造真伪判断构件100。
(1-7.工序(1))
使印刷有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侧的面(作为主面10U)朝上,将真伪判断构件100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主面10U侧照射至放置在白纸上的真伪判断构件100,从主面10U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如图5所示,观察到数字“8”。观察到的作为反射图像(1)的数字“8”为银色。
(1-8.工序(2))
接着,将真伪判断构件100以图5所示的轴R1为轴进行翻转,使未印刷第一印刷层20和第二印刷层30侧的面(作为主面10D)朝上,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主面10D侧照射至真伪判断构件100,从主面10D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20的反射光,观察到第二印刷层30的反射光,如图6所示,观察到数字“5”。观察到的作为反射图像(2)的数字“5”为银色。
(1-9.工序(3))
作为反射图像(1)的数字“8”与作为反射图像(2)的数字“5”明显不同,也不是镜像的关系。
[实施例2]
(2-6.真伪判断构件的制造)
作为基材层,准备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的反射型圆起偏器。该反射型圆起偏器在反射型线起偏器(3M公司制“DBEF”)的两面层叠有具有作为λ/4片的功能的两片相位差层(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EONOR膜ZD系列”)。在该圆偏振片中,以透过光成为左圆偏振光的方式,在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两面配置有两片相位差层。
在基材层的一个面,作为第一印刷层,使用油墨1,通过丝网印刷法印刷三角形的图案,此外,作为第二印刷层,使用油墨2,通过丝网印刷法印刷三角形的轮廓图案,制造真伪判断构件。
由油墨2印刷的图案是沿着由油墨1印刷的三角形的图案的轮廓的图案。油墨1和油墨2为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的油墨。
(2-7.工序(1))
接着,使印刷有第一印刷层和第二印刷层侧的面(作为第一主面)朝上,将真伪判断构件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第一主面侧照射至放置在白纸上的真伪判断构件,从第一主面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观察到第一印刷层和第二印刷层的反射光,观察到三角形。作为观察到的反射图像(1)的三角形为银色。
(2-8.工序(2))
接着,将真伪判断构件翻转,使未印刷第一印刷层和第二印刷层侧的面(作为第二主面)朝上,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第二主面侧照射至真伪判断构件,从第二主面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未观察到第一印刷层(三角形的图案)的反射光,观察到第二印刷层(三角形的轮廓图案)的反射光,仅观察到三角形的轮廓。作为观察到的反射图像(2)的三角形的轮廓为银色。
(2-9.工序(3))
作为反射图像(1)的三角形与作为反射图像(2)的三角形的轮廓明显不同,也不是镜像的关系。
此外,作为反射图像(2)的三角形的轮廓不是黑色而是银色,与反射图像(1)中的三角形的轮廓的颜色相同。
[比较例1]
(C1-6.真伪判断构件的制造)
作为基材层510,准备吸收型的圆偏振片。该圆偏振片是在吸收型的线起偏器511(株式会社三立“HLC2-5618S”)的两面层叠具有作为λ/4片的功能的相位差层512和相位差层513(均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制“ZEONOR膜ZD系列”)而成的。在该圆偏振片中,以透过光成为左圆偏振光的方式,配置有相位差层512和相位差层513、以及线起偏器511。
分别使用油墨1和油墨2,通过丝网印刷法,以成为图7所示的图案的方式在基材层510的相位差层512侧的面形成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制造真伪判断构件500。油墨1和油墨2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
(C1-7.工序(1))
接着,使印刷有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侧的面(作为主面510U)朝上,将真伪判断构件500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主面510U侧照射至放置在白纸上的真伪判断构件500,从主面510U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观察到数字“8”。观察到的作为反射图像(1)的数字“8”为银色。
(C1-8.工序(2))
接着,将真伪判断构件500以图7的纸面的纵向为轴进行翻转,使未印刷第一印刷层520和第二印刷层530侧的面(作为主面510D)朝上,放置在白纸上。使非偏振光从主面510D侧照射至真伪判断构件500,从主面510D侧观察反射图像。其结果是,未观察到银色的反射图像,仅观察到黑色的数字“5”。
(C1-9.工序(3))
如上所述,可得到反射图像(1),但未得到银色的反射图像(2)。
附图标记
10:基材层 520:第一印刷层
10U:主面 530:第二印刷层
10D:主面
100:真伪判断构件
20:第一印刷层
30:第二印刷层
500:真伪判断构件
510:基材层
510U:主面
510D:主面
511:线起偏器
512:相位差层
513:相位差层

Claims (7)

1.一种真伪判断构件,其包含:
基材层,其为反射型圆起偏器;
第一印刷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且包含作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1的碎片的树脂颜料;以及
第二印刷层,其设置在所述基材层上且包含不具有圆偏振光分离功能的金属颜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使非偏振光从所述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1)与使非偏振光从所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而观察到的反射图像(2)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所述树脂层A1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且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所述基材层为具有胆甾型规整性的树脂层A2,所述树脂层A1与树脂层A2具有相同的扭转方向的胆甾型规整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所述树脂层A2在可见光波段的至少一个波长的反射率为40%以上,且反射率为35%以上且50%以下的反射波段的半峰宽为350n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其中,所述基材层为包含反射型线起偏器、设置在所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一个主面上的第一λ/4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反射型线起偏器的另一个主面上的第二λ/4片的反射型圆起偏器。
7.一种真伪判断构件的真实性判断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工序(1),使非偏振光从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伪判断构件的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1);
工序(2),使非偏振光从所述真伪判断构件的另一个主面侧入射并观察,得到反射图像(2);以及
工序(3),判断所述反射图像(1)与所述反射图像(2)不同。
CN202180035568.5A 2020-05-28 2021-05-12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Active CN115605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3633 2020-05-28
JP2020-093633 2020-05-28
PCT/JP2021/018013 WO2021241226A1 (ja) 2020-05-28 2021-05-12 真贋判定部材及びその真正性判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5353A true CN115605353A (zh) 2023-01-13
CN115605353B CN115605353B (zh) 2024-07-23

Family

ID=7872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5568.5A Active CN115605353B (zh) 2020-05-28 2021-05-12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59454B1 (zh)
JP (1) JP7700788B2 (zh)
CN (1) CN115605353B (zh)
WO (1) WO20212412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89966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識別媒体及び物品
EP4502678A1 (en) * 2022-03-30 2025-02-05 Zeon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medium
JP7559860B1 (ja) 2023-03-31 2024-10-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重合性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組成物、光学異方性膜、及び電磁波反射膜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00A (ja) * 1999-03-05 2000-09-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体及び偽造判別方法
JP2004338257A (ja) * 2003-05-16 2004-12-02 Nhk Spring Co Ltd 対象物の識別媒体及び識別方法
CN1630892A (zh) * 2002-02-12 2005-06-22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对象物识别媒体及识别方法
WO2008032411A1 (en) * 2006-09-11 2008-03-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evice for discriminating authenticity and substrate enabling the discrimination of authenticity
CN101363931A (zh) * 2004-04-14 2009-02-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介质、基材、介质标签、介质转印片、片材和信息记录体
JP2011232681A (ja) * 2010-04-30 2011-11-17 Nippon Zeon Co Ltd プライバシー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2713698A (zh) * 2010-01-28 2012-10-0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及其识别方法
JP2013008113A (ja) * 2011-06-23 2013-01-10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真偽判別媒体
JP2013018178A (ja) * 2011-07-11 2013-01-31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
JP2014141057A (ja) * 2012-12-27 2014-08-07 Nippon Zeon Co Ltd 識別用表示媒体
JP2014174471A (ja) * 2013-03-12 2014-09-22 Nippon Zeon Co Ltd 識別媒体、物品の識別方法、及び積層構造体
CN105190382A (zh) * 2013-05-08 2015-12-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分离薄膜、圆偏振光分离薄膜的制备方法、红外传感器、利用光的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06461847A (zh) * 2014-06-30 2017-02-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识别介质的制造方法和识别介质的使用方法
WO2020004155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識別媒体、真正性判定方法、及び物品
US20200049871A1 (en) * 2016-10-24 2020-02-13 Yingqiu Jiang Optical device with reflective multicolored and emissive images
WO2020066886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スレッド材、偽造防止用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1033B2 (ja) 1992-08-28 2002-06-10 旭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光学活性フェニル化合物
DE19913604A1 (de) 1999-03-25 2000-09-28 Basf Ag Chirale Verbindungen und deren Verwendung als chirale Dotierstoffe zur Herstellung von cholesterisch-flüssigkristallinen Zusammensetzungen
JP4169429B2 (ja) 1999-04-08 2008-10-22 株式会社Adeka 重合性光学活性化合物
JP2003066213A (ja) 2001-08-22 2003-03-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コレステリック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
JP2003313187A (ja) 2002-04-18 2003-11-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光学活性イソソルビド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光反応型キラル剤、液晶組成物、液晶カラーフィルター、光学フィル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液晶の螺旋構造を変化させる方法、液晶の螺旋構造を固定化する方法
JP4179801B2 (ja) 2002-05-27 2008-11-12 株式会社Adeka 光学活性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有した液晶組成物
JP2004115414A (ja) 2002-09-25 2004-04-15 Asahi Denka Kogyo Kk 光学活性化合物及び該光学活性化合物を含有した液晶組成物
JP4357337B2 (ja) 2004-03-31 2009-11-04 株式会社Adeka 光学活性化合物及び該化合物を含有した液晶組成物
EP1833034B1 (en) * 2004-12-24 2015-06-03 NHK Spring Co., Ltd. Identification medium, article equipped with identification medium
JP2007176870A (ja) 2005-12-28 2007-07-12 Nippon Zeon Co Ltd キラル剤
ES2425799T3 (es) * 2011-05-31 2013-10-17 Sicpa Holding Sa Dispositivo impreso con aspecto tridimensional
US9800428B2 (en) 2013-02-20 2017-10-2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Control method for information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6142714B2 (ja) 2013-07-30 2017-06-07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樹脂薄膜の剥離片の製造方法、樹脂薄膜顔料の製造方法、塗料、偽造防止物品、セキュリティ物品及び加飾性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55200A (ja) * 1999-03-05 2000-09-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偽造防止体及び偽造判別方法
CN1630892A (zh) * 2002-02-12 2005-06-22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对象物识别媒体及识别方法
JP2004338257A (ja) * 2003-05-16 2004-12-02 Nhk Spring Co Ltd 対象物の識別媒体及び識別方法
CN101363931A (zh) * 2004-04-14 2009-02-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介质、基材、介质标签、介质转印片、片材和信息记录体
WO2008032411A1 (en) * 2006-09-11 2008-03-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Device for discriminating authenticity and substrate enabling the discrimination of authenticity
CN102713698A (zh) * 2010-01-28 2012-10-03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及其识别方法
JP2011232681A (ja) * 2010-04-30 2011-11-17 Nippon Zeon Co Ltd プライバシーフィルム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3008113A (ja) * 2011-06-23 2013-01-10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真偽判別媒体
JP2013018178A (ja) * 2011-07-11 2013-01-31 National Printing Bureau 真偽判別可能な印刷物
JP2014141057A (ja) * 2012-12-27 2014-08-07 Nippon Zeon Co Ltd 識別用表示媒体
JP2014174471A (ja) * 2013-03-12 2014-09-22 Nippon Zeon Co Ltd 識別媒体、物品の識別方法、及び積層構造体
CN105190382A (zh) * 2013-05-08 2015-12-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分离薄膜、圆偏振光分离薄膜的制备方法、红外传感器、利用光的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CN106461847A (zh) * 2014-06-30 2017-02-22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识别介质、识别介质的制造方法和识别介质的使用方法
US20170157972A1 (en) * 2014-06-30 2017-06-08 Zeon Corporation Identification medium, method for producing identification medium, and method for using identification medium
US20200049871A1 (en) * 2016-10-24 2020-02-13 Yingqiu Jiang Optical device with reflective multicolored and emissive images
WO2020004155A1 (ja) * 2018-06-29 2020-01-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識別媒体、真正性判定方法、及び物品
WO2020066886A1 (ja) * 2018-09-28 2020-04-02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スレッド材、偽造防止用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59454B1 (en) 2025-05-14
JP7700788B2 (ja) 2025-07-01
EP4159454A4 (en) 2024-06-26
CN115605353B (zh) 2024-07-23
EP4159454A1 (en) 2023-04-05
WO2021241226A1 (ja) 2021-12-02
JPWO2021241226A1 (zh)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42714B2 (ja) 樹脂薄膜の剥離片の製造方法、樹脂薄膜顔料の製造方法、塗料、偽造防止物品、セキュリティ物品及び加飾性物品
CN115605353A (zh) 真伪判断构件及其真实性判断方法
JP7396275B2 (ja) 識別媒体、真正性判定方法、及び物品
JP7556351B2 (ja) 表示媒体、真正性判定方法、及び表示媒体を含む物品
WO2017018468A1 (ja) コレステリック樹脂積層体、製造方法及び用途
JPWO2018079130A1 (ja) 透過加飾フィルム
WO2019230782A1 (ja) 識別媒体及び識別媒体の真正性を識別する方法
WO2019230840A1 (ja) 識別媒体及び識別媒体の真正性を識別する方法
JP7099519B2 (ja) 樹脂薄膜の剥離片の製造方法
JP7669926B2 (ja) 複合顔料、識別媒体及び真正性判定方法
JP7658272B2 (ja) 複合顔料、識別媒体及び真正性判定方法
JP2021138939A (ja) 液晶顔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インキ組成物、並びに印刷物
WO2023189966A1 (ja) 識別媒体及び物品
WO2023189967A1 (ja) 識別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