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89697A - 机柜 - Google Patents
机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89697A CN115589697A CN202111160440.XA CN202111160440A CN115589697A CN 115589697 A CN115589697 A CN 115589697A CN 202111160440 A CN202111160440 A CN 202111160440A CN 115589697 A CN115589697 A CN 1155896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abinet
- indoor
- equipment
- outdo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机柜,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机柜包括设备柜,其具有设备柜体,所述设备柜体内安装有设备,所述设备与所述设备柜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和空调柜,其可被选择性地并柜在所述设备柜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空调柜内安装有空调,所述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均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以向所述设备柜内循环供应冷空气。本机柜可满足设备和发热量扩容的散热需求。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0757912.3(2021年7月5日提交)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柜。
背景技术
目前5G建设主要以C-RAN的组网方式,能够降低基站选址难度、降低机房租赁成本、提高建设灵活性。但5G设备高密集中会带来柜内设备局部过热、空调高能耗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室外机柜会在高温天气下面临空调冷量不足、空调超负荷运行易损坏、空调高能耗导致电池超量配置或电池备电时长不足等多项问题,严重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传统的柜门空调冷量小,已经无法满足5G设备的散热需求,同时柜内气流组织不均匀,使得局部热点严重。进而出现了在机柜内设置空调柜的方式来为设备柜制冷散热: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6001640U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控制系统,在该系统中将空调柜和设备柜并柜设置,并在两者之间形成连通的风道,风道连通空调柜出风口和空调柜回风口,然后通过在设备柜侧的风道内设置内循环风机来延长空调柜的送风距离,以满足远端设备柜的散热需求。
然而,上述的散热系统将内循环风机设于风道内占据了设备柜的空间,而且即使加设了风机,空调柜的冷量也会随着送风距离的延长而逐渐减小;面对5G业务量增加,设备数量和发热量不断扩容增加的情形,现有的散热系统在后续仍然面临空调冷量不足、更新换代和柜内局部热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机柜,可满足设备和发热量扩容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机柜,包括:设备柜,其具有设备柜体,设备柜体内安装有设备,设备与设备柜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和空调柜,其可被选择性地并柜在设备柜的一侧或两侧,空调柜内安装有空调,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均与散热通道连通,以向设备柜内循环供应冷空气。
本申请的机柜中,空调柜和设备柜可根据使用情况及制冷量灵活配置组合,在设备柜内发热量大时可在设备柜的左右两侧配上空调柜,在设备柜内发热量小时可在设备柜的一侧配上空调柜,空调柜灵活并柜配置的组合形式对设备柜的内部结构没有任何影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设备柜的内部增设循环风机来延长冷量传输所带来占据设备柜空间的问题,而且这种组合拼接形式可满足后期设备扩容、发热量增加的散热需求。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通道包括冷通道和热通道;空调的室内回风口与热通道连通,以收集热通道内的热空气,空调的室内送风口与冷通道连通,以向冷通道内供应冷空气;冷空气经过设备时带走设备上的热量成为热空气,热空气通过热通道循环至空调内。
本申请的机柜中,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散热通道的冷通道设置在机柜的后端,空调的室内回风口和散热通道的热通道设置在机柜的前端,可避免开关机柜的前门时造成冷量的浪费,提高冷量利用率,具有气流组织均匀合理的优点。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柜的前后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空调包括:壳体,其同一侧面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壳体的前后面分别设有与第一风口连通的室外进风口,以及与第二风口连通的室外出风口;室内单元,其设于壳体内并位于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之间;室外单元,其设于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之间,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之间通过中隔板相互隔离。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中隔板上设有可连通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的通风口;空调还包括:导风板,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时通风口被挡住;在第二位置时通风口被打开,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经过室外单元、通风口,由室内单元进入设备柜内。
本申请的机柜中,空调的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之间的中隔板上设置了通风口,当空调正常使用冷却时,导风板将通风口封堵,空调正常工作制冷;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导风板可转动立起,通风口被打开,从而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通过室外单元、通风口,由室内单元送向设备柜内,实现了机柜内的自然冷源散热功能,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在第二位置处同时执行打开通风口,分隔室内单元为第一室内腔和第二室内腔,以及分隔室外单元为第一室外腔和第二室外腔的操作;第一室内腔和第一室外腔、第二室内腔和第二室外腔分别通过通风口连通,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风机位于第一室内腔侧;室内风机启动时,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经过第一室外腔进入第一室内腔并通过室内送风口供向设备柜;自然冷源带走设备的热量成为热空气后经过室内回风口、第二室内腔和第二室外腔排向机柜外。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口包括:第一通风口,用于连通第一室内腔和第一室外腔;第二通风口,用于连通第二室内腔和第二室外腔;导风板包括:第一导风板,转动连接于室内单元内,用于开闭第一通风口以及分隔室内单元;第二导风板,转动连接于室外单元内,用于开闭第二通风口以及分隔室外单元。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不小于室内单元的高度,第二导风板的长度不小于室外单元的高度。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室内回风口分别具有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柜位于两个设备柜之间,空调柜左侧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向左侧的设备柜循环供应冷空气,空调柜右侧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向右侧的设备柜循环供应冷空气。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设备柜之间可并柜有两个空调柜,左侧的空调柜向左侧的设备柜供应冷空气,右侧的空调柜向右侧的设备柜供应冷空气。
在本申请机柜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柜内可容纳多个空调,空调柜内可选择空调的数量进行安装。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的另一视角的外观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柜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柜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机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7是图6中机柜的横向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的外观的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的外观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柜中空调的另一视角的外观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机柜的外观的视图;
图14是图13中机柜的横向剖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导风板的外观的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的视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的视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导风板的外观的视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省略导风板的视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的视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的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导风板的外观的视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省略导风板的视图;
图24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的视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的空调中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的视图;
以上各图中:100、机柜;10、设备柜;11、设备;12、散热通道;121、冷通道;122、热通道;13、设备柜体;14、设备柜前门;16、散热区;20、空调柜;21、空调柜柜体;211、第一风口;212、第二风口;30、空调;31、壳体;311、室内送风口;312、室内回风口;313、室外进风口;314、室外出风口;315、中隔板;316、第一通风口;317、第二通风口;318、通风口;319、容纳槽;32、室内单元;321、室内风机;322、蒸发器;323、蒸发风道;324、第一室内腔;325、第二室内腔;33、室外单元;331、压缩机;332、室外风机;333、冷凝器;334、冷凝风道;335、第一室外腔;336、第二室外腔;40、导风板;41、第一导风板;42、第二导风板;4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机柜100包括设备柜10和空调柜20,设备柜10和空调柜20并柜组成机柜。设备柜10内安装有多个设备11;空调柜20内安装有空调30,用于为设备柜10内的设备11供应冷气,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本申请的机柜可适用于基站上户外柜的散热需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机柜也可用于户内。
通常情况下,设备柜10和空调柜20均呈立方体形状。
设备柜10包括大致呈框架形式的设备柜体13。设备柜体13的前侧具有设备柜前门14,打开前门可露出设备柜10的内部结构,以方便对设备11进行拆装、维护工作。
具体参照图3,多个设备11可呈竖向排布式安装在设备柜体13内。通常发热量大的设备11上设有通风道,或者相邻设备11之间可预留有通风间隙,以供空气流通散热。在本申请中将设备区的通风道、通风间隙统称为散热区16。
在设备柜10内,设备11的外周到设备柜体13之间具有间隔,具体地,间隔形成在设备11的周部与设备柜体13的内壁之间,该间隔形成散热通道12。散热通道12与散热区16连通,以实现空气在散热通道12和散热区16的流通。
参照图4、图5,空调柜20包括大致呈框架形式的空调柜体21,以及安装在空调柜体21内部的空调30。
空调30的室内回风口312和室内送风口311均与散热通道12连通(下文将详细描述),从而向散热通道12内循环供应冷空气,散热通道12内的冷空气可流动到散热区16与设备11接触,从而带走设备11上的热量。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设备柜10和/或空调柜20上设置前门和后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可根据使用情况及制冷量灵活配置组合。
示例性地,以单个设备柜10为目标对象,空调柜20可被灵活地并柜在设备柜10的一侧或两侧。当设备柜10的发热量比较大,一个空调柜20的制冷量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时,可在该设备柜10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空调柜20,由两个空调柜20同时向该中间的设备柜10提供冷气;当设备柜10的发热量不大,一个空调柜20的制冷量就可满足散热需求时,可在该设备柜10的左侧或右侧设置一个空调柜20。
本申请的空调柜20可灵活配置的结构形式,由于设备柜10和空调柜20为相互独立的模块,所以对设备柜10的结构没有任何影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设备柜10的内部增设循环风机来延长冷量传输而占用设备柜10内部空间的问题。
本申请中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的灵活并柜组合形式可满足后期设备扩容、发热量增加的散热需求。
机柜前期通讯设备少,发热量小,少量空调即可满足设备散热需求;随着后期通讯设备和业务量的增加,仅需在机柜上增加空调柜20即可,无需淘汰和更新换代,后期投入成本低。
因此,本申请的空调柜20可实现模块化扩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空调能耗不能随着设备数量和发热量的增加而扩容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的宽度和高度尺寸相同,二者可以灵活地进行横向拼接,具有适用范围广、通用化程度高的优点。在其他实施例中,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可在长度、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尺寸均相同,这样,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可相互对调,即可在空调柜内装入设备成为设备柜,也可在设备柜内装入空调成为空调柜,提高了机柜各部分的通用性和整体一致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4,空调柜20内可配置单个独立的空调30,独立空调的功率可选用的比较大,单位时间内的制冷量也比较大,可在短时间内满足设备柜10的散热需求。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5,空调柜20内可配置多个空调30。空调30被作为一个个的模块被安装在空调柜20内,模块化空调的体积和功率都比上述独立空调小。
空调30模块化的安装形式可对设备柜10内的局部热点进行针对性散热。
具体地,空调柜20内设有多层机架,空调30可被灵活地放置在任一机架上,从而可针对设备柜10内局部热点的位置在空调柜20内相应地安装空调30进行定点制冷散热,避免了单个独立式空调的冷量浪费。
示例性地,当设备柜10中部的发热量较大时,可在空调柜20内横向对应发热的位置设置空调30,由该空调30直接向设备柜10的中部热点制冷散热。由于空调和发热点紧邻,冷量传输的距离较短,冷量利用率高,提高了制冷散热效果。
多个模块化的空调30形式可在空调柜20内灵活的增加或减少空调30的数量,满足不同数量和发热量设备的散热需求,实现空调柜20内冷量的扩容。
示例性地,在基站建设的前期,设备柜10内设备11数量比较少,发热量小,少量空调30即可满足设备散热需求,投入费用小;随着后期设备和业务量的增加,仅需在空调柜20内增加所需数量的空调30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图7,散热通道12包括冷通道121和热通道122。设备11的后端与设备柜体13的后壁之间形成冷通道121;设备11的前端与设备柜体13的前壁之间形成热通道122。
空调30的室内回风口312与热通道122连通,空调30的室内送风口311与冷通道121连通;设备柜10内的热空气被收集进入室内回风口312并在空调30内被换热成冷空气再由室内送风口311吹向冷通道121,冷空气进一步经过设备11的散热区16成为热空气流入热通道122,从而实现空调柜20对设备柜10的制冷散热循环。
由于前门打开频率相对比较多,本申请将冷通道121设置在设备柜10的后部可以避免打开前门时冷量的流失,提高了冷量利用率,具有柜内气流组织均匀合理、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空调30的室内回风口312位于其侧面的前部,与热通道122相对连通;空调30的室内送风口311位于其侧面的后部,与冷通道121相对连通。这样,室内送风口311距离冷通道121较近,室内回风口312距离热通道122较近,可以尽可能的减短传输距离,提高气流循环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30可采用室外机和室内机分开连接的两体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在空调柜20内对设备柜10制冷散热。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空调30为室内外一体机。两体式空调在空调柜20内拆装室内机时,由于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系统管路连接,室内机在移动时可能会受到室外机的限制,拆装不够便利,而采用一体式空调,整体拆装比较方便,位置改变更加灵活,同时避免了现场安装、接管、抽空注氟等操作。
参照图8、图9,空调30可包括壳体31、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
壳体31大致呈长方体箱状,构成空调30的整体外观。壳体31的后部设有室内送风口311,壳体31的前部设有室内回风口312,室内送风口311和室内回风口312之间形成蒸发风道323,室内单元32安装在蒸发风道323内。
室内送风口311设置在壳体31后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可集中对横向的设备11散热,避免室内送风口311存在多个方向时冷气太分散。
室内回风口312可设置在壳体31前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或者,室内回风口312可设置在壳体31后部的左侧面和/或右侧面,以及顶面,这样,当空调30的顶面没有遮挡物(例如位于空调柜20顶部的空调30,或者位于中下部的空调30在其上层机架上没有另一个空调30)时,空调30可实现侧面、顶面回风,增加回风面积。
室内单元32可包括室内风机321、蒸发器322和系统管路等。室内风机321用于促使气流在设备柜10和空调30的蒸发风道323之间循环流动;蒸发器322用于冷却气流,降低设备柜10内的温度;系统管路用于实现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之间的连接。
空调30运行时,在室内风机321的强制流动作用下,设备柜10内的热空气通过室内回风口312进入空调30的蒸发风道323内,在蒸发风道323内与蒸发器322换热成冷空气之后,从室内送风口311送回到设备柜10内。
蒸发器322竖向设于蒸发风道323内,并且相对气流方向有轻微的倾斜以增加蒸发器322面积,增加换热量,提高换热效率。
壳体31的前侧面(或后侧面)设有室外进风口313,壳体31的后侧面(或前侧面)设有室外出风口314,室外进风口313和室外出风口314之间形成冷凝风道334。
室外单元33安装在冷凝风道334内,包括压缩机331、室外风机332、冷凝器333和系统管路。
结合图1、图2,空调柜柜体21上对应室外进风口313的位置设有第一风口211,空调柜柜体21上对应室外出风口314的位置设有第二风口212。
室外单元33通过第一风口211和第二风口212与机柜外环境连通,利用柜外冷源给冷凝器333散热,柜外新风从第一风口211吸入,与冷凝器333换热后,高温回风从第二风口212送出。
室外单元33可以是前进风、后出风,或者前出风、后进风。以前进风、后出风为例,空调30运行时,在室外风机332的强制流动作用下,前侧的空气进入冷凝风道334内与冷凝器333换热后从后侧流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在壳体31内彼此隔开。具体地,壳体31的中部设有横向的中隔板315,从而将壳体3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上下两个,室内单元32设于上部空间内,室外单元33设于下部空间内。由于室外单元33较重,将室外单元33设置在下部可保证整个空调30的稳定性。
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的气流组织完全隔离,无回风短路问题,空调冷量利用率高。
本申请的空调采用48V直流变频设计,可根据机柜内设备发热量动态调节输出冷量。
机柜上设有蓄电池包,可在市电断电时,利用蓄电池为空调供电运行,保证柜内设备不高危宕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0至图12,壳体31后部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室内送风口311,两个室内送风口311可左右对称;壳体31前部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室内回风口312,两个室内回风口312可左右对称。
参照图13、图14,当空调柜20并柜在两个设备柜10之间时,空调30上左侧面的室内送风口311可向左侧的设备柜10内供应冷空气,左侧面的室内回风口312可收集左侧设备柜10的热空气;空调30上右侧面的室内送风口311可向右侧的设备柜10内供应冷空气,右侧面的室内回风口312可收集右侧设备柜10的热空气,从而通过一个空调30实现了对左右两侧设备柜10的制冷散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5至图25,机柜可具有自然冷源冷却功能。在机柜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将机柜外部的自然冷源引入到设备柜10内进行散热,这时不需要启动空调30的压缩机,可节省大量能源。
具体地,中隔板315上设有通风口318,通过通风口318可实现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的连通,也就是说蒸发风道323和冷凝风道334可通过通风口318连通。
空调30还包括可打开/关闭通风口318的导风板40。导风板40可旋转地连接在通风口318处。
导风板40的转轴43可插接在壳体31的左右侧壁上,以实现导风板40在空调30上的转动连接。
导风板4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第一位置处(如图16、图20、图24所示)通风口318被导风板40挡住而关闭,室内单元32的蒸发风道323和室外单元33的冷凝风道334相互隔离,空调30可正常运行在制冷模式;在第二位置处(如图17、图21、图24所示)导风板40同时执行打开通风口318,分隔室内单元32,以及分隔室外单元33的操作。
具体地,导风板40将室内单元32分隔成位于后方的第一室内腔324和位于前方的第二室内腔325,且将室外单元33分隔成位于后方的第一室外腔335和位于前方的第二室外腔336;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一室外腔335通过通风口318连通,第二室内腔325和第二室外腔336通过通风口318连通。
其中,室内送风口311、室内风机321位于第一室内腔324侧,室内回风口312位于第二室内腔325侧。
当导风板40在第二位置时,室内风机321启动,机柜外的自然冷源通过室外单元33的第一室外腔335可进入第一室内腔324中并由室内送风口311送入设备柜10内,设备柜10内的热空气通过室内回风口312进入第二室内腔325,并从第二室外腔336吹出机柜,从而实现自然冷源的散热循环。
在当前示例中,室外进风口313设于壳体31的后侧、室外出风口314设于壳体32的前侧时,机柜外自然冷源从室外进风口313进入第一室外腔335,第二室外腔336的热空气从室外出风口314流出;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室外进风口313可设于壳体31的前侧,室外出风口314设于壳体32的后侧,机柜外自然冷源从室外出风口314进入第一室外腔335,第二室外腔336的热空气从室外进风口313流出。
根据以上描述,本申请的空调30具有制冷模式和自然冷源模式。在机柜外温度不低时空调30运行在正常的制冷模式;在机柜外温度较低时空调30运行在自然冷源模式,在此模式下,空调30中可仅有室内风机321启动,大大节省了能源,避免了空调不停制冷工作导致的能源浪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16、图17,通风口318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316和第二通风口317;第一通风口316用于连通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一室外腔335,第二通风口317用于连通第二室内腔325和第二室外腔336。
导风板40包括第一导风板41和第二导风板42;第一导风板41和第二导风板42为两体件。
第一导风板41转动连接在室内单元32内,当第一导风板4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通风口316被关闭,当第一导风板41处于第二位置时,同时执行打开第一通风口316以及分隔室内单元32为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二室内腔325的操作。
第二导风板42转动连接在室外单元33内,当第二导风板4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通风口317被关闭,当第二导风板42处于第二位置时,同时执行打开第二通风口317以及分隔室外单元33为第一室外腔335和第二室外腔336的操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参照图18至图20,通风口318包括前后间隔设置的第一通风口316和第二通风口317,第一通风口316用于连通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一室外腔335,第二通风口317用于连通第二室内腔325和第二室外腔336。
导风板40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导风板41和第二导风板42;其中,导风板40的转轴43位于第一导风板41和第二导风板42的连接处。
中隔板315上还设有容纳槽319,容纳槽319位于第一通风口316和第二通风口317之间,导风板40的中部位于容纳槽319内并可在容纳槽319中转动。
具体地,导风板40的中部为圆柱,第一导风板41由圆柱向外延伸,第二导风板42由圆柱向反方向延伸。
参照图20,在第一位置时,导风板40处于水平状态,第一导风板41连接在转轴43的后端偏上位置,并挡在第一通风口316的上端;第二导风板42连接在转轴43的前端偏下位置,并挡在第二通风口317的下端。
导风板40从第一位置绕转轴43旋转到第二位置,具体参照图21,导风板40处于竖直状态,第一导风板41将第一通风口316打开,同时将室内单元32分隔为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二室内腔325;第二导风板42将第二通风口317打开,同时将室外单元33分隔为第一室外腔335和第二室外腔336。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40在第二位置时也可处于倾斜状态,这时,第一导风板41的长度大于室内单元32的高度,第二导风板42的长度大于室外单元33的高度。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第一导风板41、第二导风板42和转轴43可一体制作成型。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2至图25,通风口318仅具有设置在中隔板315中部的一个。导风板40转动连接在通风口318的中间。
转轴43位于导风板40的中部,以转轴为分界线,导风板40的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导风板41和第二导风板42。
当导风板40呈水平状态时,即处于第一位置,将通风口318封闭;
当导风板40呈竖直状态时,即处于第二位置,位于上部的第一导风板41将室内单元32分隔,位于下部的第二导风板42将室外单元33分隔;同时,通风口318也被导风板40分隔成位于后侧的第一通风口316和位于前侧的第二通风口317,第一室内腔324和第一室外腔335通过第一通风口316连通,第二室内腔325和第二室外腔336通过第二通风口317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40处于第二位置时也可呈倾斜状态。
根据本申请,空调柜20和设备柜10可根据使用情况及制冷量灵活配置组合,在设备柜10内发热量大时可在设备柜10的左右两侧配上空调柜20,在设备柜10内发热量小时可在设备柜10的一侧配上空调柜20,空调柜20灵活并柜配置的组合形式对设备柜10的内部结构没有任何影响,避免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在设备柜10的内部增设循环风机来延长冷量传输所带来的占据设备柜10内部空间的问题,而且这种组合拼接形式可满足后期设备扩容、发热量增加的散热需求。
根据本申请,空调柜20内可模块化配置多个小型的空调30,实现灵活增加或减少空调30的数量,满足不同数量和发热量设备的散热需求,以及对设备柜10内局部热点位置进行针对性散热,避免了单个独立式大型空调的冷量浪费。
根据本申请,空调30的室内送风口311和散热通道12的冷通道121设置在机柜100的后端,空调30的室内回风口312和散热通道12的热通道122设置在机柜100的前端,可避免开关机柜的前门时造成冷量的浪费,提高冷量利用率,具有气流组织均匀合理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由于空调30的左右侧均设有室内送风口311和室内回风口312,从而可将空调柜20并柜在设备柜10的左侧,也可并柜在设备柜10的右侧,实现设备柜10和空调柜20相对位置的灵活变换;而且在空调柜20位于两个设备柜10之间时,空调30左侧的室内送风口311和室内回风口312可向左侧的设备柜10制冷散热,空调30右侧的室内送风口311和室内回风口312可向右侧的设备柜10制冷散热,实现了空调30单侧吹风和双侧吹风。
根据本申请,空调30的室内单元32和室外单元33之间的中隔板315上设置了通风口318,当空调正常使用冷却时,导风板40将通风口318封堵,空调正常工作制冷;当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导风板40可转动立起,通风口318被打开,从而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通过室外单元33、通风口318,由室内单元32送向设备柜10内,实现了机柜内的自然冷源散热功能,具有节约能源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柜,其具有设备柜体,所述设备柜体内安装有设备,所述设备与所述设备柜体之间的间隔形成散热通道;和
空调柜,其可被选择性地并柜在所述设备柜的一侧或两侧,所述空调柜内安装有空调,所述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均与所述散热通道连通,以向所述设备柜内循环供应冷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冷通道和热通道;
所述设备的后端与所述设备柜体之间形成冷通道,所述设备的前端与所述设备柜体之间形成热通道;
所述空调的室内回风口与所述热通道连通,以收集所述热通道内的热空气,所述空调的室内送风口与所述冷通道连通,以向所述冷通道内供应冷空气;
冷空气经过所述设备时带走所述设备上的热量成为热空气,热空气通过所述热通道循环至所述空调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的前后壁上分别设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
所述空调包括:
壳体,其同一侧面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所述壳体的前后面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风口连通的室外进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风口连通的室外出风口;
室内单元,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室内送风口和所述室内回风口之间;
室外单元,其设于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室外出风口之间,所述室外单元和所述室内单元之间通过中隔板相互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上设有可连通所述室内单元和所述室外单元的通风口;
所述空调还包括:
导风板,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通风口被挡住;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通风口被打开,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经过所述室外单元、所述通风口,由所述室内单元进入所述设备柜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在所述第二位置处同时执行打开所述通风口,分隔所述室内单元为第一室内腔和第二室内腔,以及分隔所述室外单元为第一室外腔和第二室外腔的操作;
所述第一室内腔和所述第一室外腔、所述第二室内腔和所述第二室外腔分别通过所述通风口连通,所述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风机位于所述第一室内腔侧;
所述室内风机启动时,机柜外的自然冷源可经过所述第一室外腔进入所述第一室内腔并通过所述室内送风口供向所述设备柜;自然冷源带走所述设备的热量成为热空气后经过所述室内回风口、所述第二室内腔和所述第二室外腔排向机柜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
第一通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室内腔和所述第一室外腔;
第二通风口,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室内腔和所述第二室外腔;
所述导风板包括:
第一导风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室内单元内,用于开闭所述第一通风口以及分隔所述室内单元;
第二导风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室外单元内,用于开闭所述第二通风口以及分隔所述室外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室内单元的高度,所述第二导风板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室外单元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的左右侧均设有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柜位于两个所述设备柜之间,所述空调柜左侧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向左侧的设备柜循环供应冷空气,所述空调柜右侧的室内送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向右侧的设备柜循环供应冷空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柜,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设备柜之间可并柜有两个空调柜,左侧的空调柜向左侧的设备柜供应冷空气,右侧的空调柜向右侧的设备柜供应冷空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579123 | 2021-07-05 | ||
CN202110757912 | 2021-07-0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89697A true CN115589697A (zh) | 2023-01-10 |
Family
ID=7996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60440.XA Pending CN115589697A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机柜 |
CN202122404687.3U Active CN215765412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4649.8U Active CN21577389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机柜 |
CN202122404647.9U Active CN21568297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机柜 |
CN202122403715.XU Active CN216522048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3831.1U Active CN215765518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4686.9U Active CN21628181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11186754.7A Pending CN115585506A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122451283.XU Active CN215909240U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122456678.9U Active CN216522044U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220327701.6U Active CN216868675U (zh) | 2021-07-05 | 2022-02-17 | 空调器 |
CN202220341871.XU Active CN216897531U (zh) | 2021-07-05 | 2022-02-18 | 空调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04687.3U Active CN215765412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4649.8U Active CN21577389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机柜 |
CN202122404647.9U Active CN21568297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机柜 |
CN202122403715.XU Active CN216522048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3831.1U Active CN215765518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22404686.9U Active CN216281814U (zh) | 2021-07-05 | 2021-09-30 | 户外柜空调 |
CN202111186754.7A Pending CN115585506A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122451283.XU Active CN215909240U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122456678.9U Active CN216522044U (zh) | 2021-07-05 | 2021-10-12 | 空调器 |
CN202220327701.6U Active CN216868675U (zh) | 2021-07-05 | 2022-02-17 | 空调器 |
CN202220341871.XU Active CN216897531U (zh) | 2021-07-05 | 2022-02-18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2) | CN115589697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67043B (zh) * | 2022-03-31 | 2025-02-14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柜体底座空调 |
CN114745888A (zh) * | 2022-04-08 | 2022-07-12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一种组合式便携户外通信机箱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60440.XA patent/CN1155896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09-30 CN CN202122404687.3U patent/CN215765412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30 CN CN202122404649.8U patent/CN215773894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30 CN CN202122404647.9U patent/CN215682974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30 CN CN202122403715.XU patent/CN21652204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30 CN CN202122403831.1U patent/CN215765518U/zh active Active
- 2021-09-30 CN CN202122404686.9U patent/CN216281814U/zh active Active
- 2021-10-12 CN CN202111186754.7A patent/CN115585506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0-12 CN CN202122451283.XU patent/CN215909240U/zh active Active
- 2021-10-12 CN CN202122456678.9U patent/CN216522044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17 CN CN202220327701.6U patent/CN216868675U/zh active Active
- 2022-02-18 CN CN202220341871.XU patent/CN21689753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682974U (zh) | 2022-01-28 |
CN215765518U (zh) | 2022-02-08 |
CN216868675U (zh) | 2022-07-01 |
CN216522048U (zh) | 2022-05-13 |
CN215773894U (zh) | 2022-02-08 |
CN215909240U (zh) | 2022-02-25 |
CN216281814U (zh) | 2022-04-12 |
CN215765412U (zh) | 2022-02-08 |
CN216522044U (zh) | 2022-05-13 |
CN115585506A (zh) | 2023-01-10 |
CN216897531U (zh) | 2022-07-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68245B (zh) | 一种储能系统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 |
CN202652737U (zh) | 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柜 | |
CN112996371B (zh) | 机柜 | |
CN115589697A (zh) | 机柜 | |
CN110043986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
CN112616294A (zh) | 机柜 | |
CN213280449U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及机房散热系统 | |
CN102497765A (zh) | 一种高热密度通信机柜的空调机组及其组合方法 | |
CN115529799B (zh) | 一种用于通信设备的空调装置及通信设备用空调系统 | |
CN107120894A (zh) |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 |
CN216693786U (zh) | 空调系统以及集装箱 | |
CN116669369A (zh) | 户外机柜的温控解决系统 | |
CN213542655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05987691U (zh) | 一种可独立扩展精准送风的封闭式集成热通道机柜 | |
CN212463891U (zh) | 一种机柜及数据机房冷却系统 | |
CN114390852A (zh) | 一种机房散热降温设备、机房 | |
CN214046492U (zh) | 机房空调以及机柜空调系统 | |
CN218096302U (zh) | 户外储能柜空调 | |
CN220042033U (zh) | 空调器 | |
CN114963639B (zh) | 集成式储能箱体制冷设备 | |
CN220041977U (zh) | 空调器 | |
CN213404010U (zh) | 一种新型户外服务器机柜 | |
CN213426762U (zh) | 一种末端冷却装置及冷媒循环系统 | |
CN221381629U (zh) | 列间空调以及列间空调系统 | |
CN215819125U (zh) | 一种温控机柜及通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