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3986A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43986A CN110043986A CN201810034607.XA CN201810034607A CN110043986A CN 110043986 A CN110043986 A CN 110043986A CN 201810034607 A CN201810034607 A CN 201810034607A CN 110043986 A CN110043986 A CN 1100439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machine room
- conditioning system
- evaporative cooling
- indirect evapora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F24F12/006—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using an air-to-air heat exchang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using evapo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间接蒸发冷却设备,设置在机房屋顶;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一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将所述热空气冷却为冷空气;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送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二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冷空气送入所述机房内。该实施方式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无法快速独立交付、建设交付周期较长以及自然冷却应用地域受限的问题,有效简化空调系统的复杂度,大幅减少建设工程量,实现空调系统与机房的独立快速部署;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节能降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背景技术
互联网科技不断创新发展,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再到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创新且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推动着ICT(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技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海量的数据增长及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增长。
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已成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主流趋势,而面对庞大的建设工程量和冗长的建设周期,如何能够快速搭建数据中心以响应数据增长的需求,已成为数据中心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承载着数万台硬件设备的运行,正式投入运营后每年将会产生巨额的电力费用,这其中约有30%~40%的电力用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消耗。数据中心的高能耗,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严重地制约了数据中心的发展。因此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特别是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不可避免的成为数据中心建设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
如图1所述,目前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大型水冷冷冻水系统100,冷源采用离心/螺杆冷水机组101,冷水机组冷却水侧设置冷却水泵102,通过冷却水管路103将冷却塔104与冷水机组101连接组成冷却水侧循环;冷水机组冷冻水侧设置冷冻水泵105,并通过冷冻水管路106将数据中心机房内的冷冻水型机房空调107与冷水机组101组成冷冻水侧循环。建设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的数据中心,可通过在冷却水侧和冷冻水侧之间增加板式换热器108的方式,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时可部分开启冷水机组或者完全关闭冷水机组,直接利用冷却塔104中的低温冷却水,通过板式换热器108冷却冷冻水侧循环中的冷冻水,实现利用自然冷却的方式运行数据中心空调系统,降低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能耗。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占用空间多:现有的数据中心大型水冷冷冻水系统需要在数据中心建筑内/外部规划独立区域设置冷冻站,安装冷水机组、水泵、板式换热器等大型设备;
2)安装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工程量较大:系统冷却、冷冻水管道与室外的冷却塔及数据机房内的冷冻水机房空调连接;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采用冷冻水型机房空调,气流组织主要采用地板下送风方式,需要在机房内部满铺设架高静电地板,并设计空调设备间与机房区域安全隔离,冷冻水干管铺设至空调设备间内与每台冷冻水型机房空调连接;
3)无法独立交付、施工交付周期长:数据中心大型水冷冷冻水系统需要安装大量的大型设备,且设备之间存在各种连接关系,因此数据机房空调系统无法独立交付,施工交付也需要较长的周期;
4)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全年可利用的室外低温环境持续时间很短,节能降耗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无法快速独立交付、建设交付周期较长以及自然冷却应用地域受限的问题,有效简化空调系统的复杂度,大幅减少建设工程量,实现空调系统与机房的独立快速部署;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节能降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设置在机房屋顶;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一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将所述热空气冷却为冷空气;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送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二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冷空气送入所述机房内。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隔离部,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与所述机房地面或所述机房内机柜之间;
所述隔离部合围形成的从所述机房地面至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机房空间。
可选地,所述机房内设置至少一组机柜,每组机柜包括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之间形成热通道;所述隔离部包括:
封闭门,设置在所述热通道两端;
密闭板,设置在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以及所述封闭门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
回风静压箱,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与第一机房空间之间;和/或,
送风静压箱,设置在所述送风口与第二机房空间之间。
可选地,所述机房内设置有吊顶;所述至少一组机柜两端的空间分别形成一个侧通道,所述侧通道与对应的吊顶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
所述回风静压箱为:第一机房空间对应的吊顶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
所述送风静压箱为:所述侧通道对应的吊顶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
可选地,所述侧通道对应的吊顶上设置有送风百叶。
可选地,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回风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口采用侧回风的方式与所述回风孔连接;和/或,
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送风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送风口采用下送风的方式与所述送风孔连接。
可选地,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和/或室外空气段内设置有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进风口侧设置水喷淋装置。
可选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包括蒸发器、风冷冷凝器和压缩机;其中,
所述蒸发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送风侧,所述压缩机置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内部,所述风冷冷凝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排风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机房、设置在所述机房内的机柜,还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系统。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采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实现全年绝大部分时间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也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节能降耗;
(2)本发明无需建设冷冻站和水系统管道,机房内部也无需铺设静电地板和设置空调设备间等,大大简化空调系统的结构,占用空间少,建设工程量小,可实现独立快速部署;
(3)通过设置隔离部,能够有效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提高冷却效果。
(4)通过设置回风静压箱,能对各热通道的热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尽量使静压箱内热空气温度均匀,保障屋顶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工况基本一致,均分负荷;
(5)通过设置送风静压箱,能将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送风口动压转变为静压,保障送风风量均匀,并降低送风噪音;
(6)设置有送风百叶,能进一步保障送风风量均匀;
(7)在室内空气段设置过滤器,能避将热空气中的杂质再次送入机房内,保障循环空气的洁净度;在室外空气段内设置过滤器,能减少杂质对空调系统的损坏,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8)在室外空气段进风侧设置喷淋装置,对室外空气进行蒸发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9)设置包括蒸发器、风冷冷凝器和压缩机的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蒸发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送风侧,压缩机置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内部,风冷冷凝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排风侧。通过设置补充冷却设备,能够补充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制冷量,提高制冷效果。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大型水冷冷冻水系统的主要组成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机房内机柜的布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回风/送风静压箱的布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回风方式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主要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至安装在屋顶的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通过与室外空气或蒸发冷却降温后的室外空气充分换热冷却,再将冷却空气送至机房内部环境用于机柜内设备制冷。
以下结合附图2-7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各个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主要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系统1000,包括: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设置在机房40屋顶;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回风口与所述机房40内的第一机房空间80连通,用于将所述机房40内的热空气吸入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将所述热空气冷却为冷空气;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送风口与所述机房40内的第二机房空间90连通,用于将所述冷空气送入所述机房40内。
第一机房空间80是指机房内所述热空气含量较高的空间,第二机房空间90是指机房内所述热空气含量较低或者不含有所述热空气的空间。应当说明的是,此处的较高或较低是相对而言的,第一机房空间80与第二机房空间90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划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机房空间80与第二机房空间90之间可以设置有隔离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无需建设冷冻站和水系统管道等,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机房空调系统无法快速独立交付、建设交付周期较长以及自然冷却应用地域受限的问题,大大简化空调系统的结构,占用空间少,建设工程量小,可实现空调系统与机房的独立快速部署。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采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实现全年绝大部分时间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也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送风方式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送风口位置有关。可选地,机房40顶部设置有回风孔41,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回风口采用侧回风的方式与所述回风孔41连接。例如,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回风口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侧板,机房40内的热空气由侧面进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可选地,所述机房40顶部设置有送风孔42,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送风口采用下送风的方式与所述送风孔42连接。例如,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送风口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底部,机房内的热空气被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冷却为冷空气,然后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底部的送风口送入机房40内。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隔离部60,设置在所述机房40顶部与所述机房40地面或所述机房40内机柜50之间;所述隔离部60合围形成的从所述机房40地面至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机房空间80。通过设置隔离部,能够防止机房内的热空气与送入机房的冷空气混合,有效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提高冷却效果。
由于机柜50大多从机柜后侧散热,因此,为了便于有效回收热空气,可以将多个机柜背对背设置。如图3所示,机房40内设置至少一组机柜,每组机柜包括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之间形成热通道51。
隔离部60可以包括:封闭门61,设置在所述热通道51两端;密闭板(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以及所述封闭门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由于机柜50大多从机柜后侧散热,因此,采用这种方式设置隔离部60,能够进一步防止机柜后侧热空气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既保证有效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又减少需要冷却的热空气的量。此外,采用这种方式布置隔离部,能减小隔离部60合围的面积,减少隔离部60的用料,降低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回风静压箱25,设置在所述机房40顶部与第一机房空间80之间。由于机房实际运行时,每个机柜发热工况都存在差异,各个热通道的热空气温度可能会有温差,设置回风静压箱能对各热通道的热空气进行均匀混合,使静压箱内热空气温度均匀,确保屋顶各个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工况基本一致,有利于各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均衡分担负荷。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送风静压箱20,设置在所述送风口与第二机房空间90之间。通过设置送风静压箱,能将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送风口动压转变为静压,保障送风风量均匀,并降低送风噪音。
可选地,所述机房40内设置有吊顶70;所述至少一组机柜两端的空间分别形成一个侧通道,所述侧通道与对应的吊顶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所述回风静压箱25为:第一机房空间80对应的吊顶70为镂空,热通道51与吊顶70上部空间相连通,第一机房空间80对应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所述送风静压箱20为:所述侧通道对应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
应当说明的是,回风静压箱25与送风静压箱20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例如,回风静压箱25为第一机房空间80正上方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或者回风静压箱25为第一机房空间80正上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再例如,送风静压箱20为侧通道正上方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或者送风静压箱20为侧通道正上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回风/送风静压箱的布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机房40内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五组机柜,每组机柜对应一个热通道51。左侧机柜的左侧与机房40之间形成一个侧通道,右侧机柜的右侧与机房40之间形成另一个侧通道。侧通道正上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为送风静压箱20,第一机房空间80正上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吊顶70与所述机房40顶部之间的空间为回风静压箱25。
如图2或4所示,侧通道对应的吊顶70上可以设置有送风百叶30。经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冷却后,冷空气被送至送风静压箱20,并通过送风百叶30弥漫送至机房空间。设置有送风百叶,能进一步保障送风风量均匀。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回风方式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送风方式示意图。如图5和6所示,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排出的热空气被热通道封闭流入回风静压箱25,通过机房40顶部的回风孔后被吸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内部,经过空空换热器与室外空气换热冷却后,得到冷空气。冷空气由机房40屋顶的送风孔送至送风静压箱20内,经送风口至机房40内部空间,使机房40内部空间形成冷池环境,用于机柜的冷却。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室内空气段11可以设置有过滤器113,和/或室外空气段12内可以设置有过滤器。在室内空气段设置过滤器,能避将热空气中的杂质再次送入机房内,保障循环空气的洁净度;在室外空气段内设置过滤器,能减少杂质对空调系统的损坏,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的室外空气段12可以设置有喷淋装置,例如在与蒸发式冷凝器对应位置设置喷淋装置,以对室外空气蒸发冷却。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包括: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包括蒸发器、风冷冷凝器和压缩机。在风冷式冷凝器中,制冷剂放出的热量被空气是带走。它的结构形式主要为若干组铜管所组成,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很差,故通常都在铜管外增加肋片,以增加空气侧的传热面积,同时采用通风机来加速空气流动,使空气强制对流以增加散热效果。应当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为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增加其他部件,例如节流阀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自带压缩机,其制冷系统中液态制冷剂在蒸发器盘管内直接蒸发(膨胀)实现对盘管外的空气吸热而制冷。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送风侧,压缩机置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内部,风冷冷凝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排风侧。通过设置补充冷却设备,能够补充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制冷量,提高制冷效果。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主要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间接蒸发冷却设备10根据气流组织分为室内空气段11与室外空气段12,从机房内吸入的热空气通过空空换热器(即通过气体与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换热器)13与室外空气换热后被冷却,室内空气段11送风采用下送风方式,送风口与屋顶预留送风孔42通过风管连接,送风风管设置防火阀112(例如70℃防火阀);室内空气段11回风采用侧回风方式,回风口与屋顶预留回风孔41通过风管连接;室内空气段11回风侧内置电动风阀112,启闭与机组联动;室内空气段11回风侧设置过滤器113,保障循环空气的洁净度;室内空气段11送风侧设置送风风机114;室内空气段11送风侧设置直接蒸发冷却盘管115,用于补充空空换热器制冷量,压缩机内置在机组内部,室外空气段12排风侧设置风冷冷凝器125,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冷却。室外空气段12进风侧设置过滤器122;室外空气段12进风侧与蒸发式冷凝器115对应位置可以设置有喷淋装置123,以对室外空气蒸发冷却;室外空气段12排风侧设置送风风机124。
在一些实施例中,间接蒸发冷却设备运行工况如下:
冬季:采用干工况高效换热自然冷却模式,用于室外温度较低的情况。采用这种模式时,无需启用喷淋装置进行水喷淋,室内室外空气直接通过空空热交换器换热;
春秋季:采用湿工况蒸发冷却自然冷却模式,用于室外温度较温暖的情况下,需启用喷淋装置123进行水喷淋,室外侧空气经蒸发冷却降温后,再通过空空热交换器与室内侧空气换热;
夏季:采用蒸发冷却和压缩机机械制冷联合模式,用于室外温度较高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首先需启用喷淋装置或喷雾装置,室外侧空气经蒸发冷却降温后,再通过空空热交换器与室内侧空气换热,并且需开启压缩机补充制冷以达到设计送风温度。
上述实施例中,温度较低、温度较温暖和温度较高仅用于表明不同的温度范围,每个温度范围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类似地,湿度较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包括机房、设置在所述机房内的机柜,还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1)采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可实现全年绝大部分时间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在低纬度低海拔地区,也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自然冷却工况运行,大幅降低空调系统能耗,实现节能降耗;
(2)本发明无需建设冷冻站和水系统管道,机房内部也无需铺设静电地板和设置空调设备间等,大大简化空调系统的结构,占用空间少,建设工程量小,可实现独立快速部署;
(3)通过设置隔离部,能够有效将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间接蒸发冷却设备,提高冷却效果。
(4)通过设置回风静压箱,能对各热通道的热空气进行充分混合,尽量使静压箱内热空气温度均匀,保障屋顶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工况基本一致,均分负荷;
(5)通过设置送风静压箱,能将间接蒸发冷却设备送风口动压转变为静压,保障送风风量均匀,并降低送风噪音;
(6)设置有送风百叶,能进一步保障送风风量均匀;
(7)在室内空气段设置过滤器,能避将热空气中的杂质再次送入机房内,保障循环空气的洁净度;在室外空气段内设置过滤器,能减少杂质对空调系统的损坏,提高空调系统的使用寿命。
(8)在室外空气段进风侧设置喷淋装置,对室外空气进行蒸发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9)设置蒸发器、风冷冷凝器和压缩机的补充冷却设备,蒸发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送风侧,压缩机置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内部,风冷冷凝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排风侧。通过设置补充冷却设备,能够补充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制冷量,提高制冷效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间接蒸发冷却设备,设置在机房屋顶;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一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机房内的热空气吸入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将所述热空气冷却为冷空气;
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送风口与所述机房内的第二机房空间连通,用于将所述冷空气送入所述机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离部,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与所述机房地面或所述机房内机柜之间;
所述隔离部合围形成的从所述机房地面至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机房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内设置至少一组机柜,每组机柜包括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之间形成热通道;所述隔离部包括:
封闭门,设置在所述热通道两端;
密闭板,设置在所述背对背布置的两列机柜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以及所述封闭门的顶部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回风静压箱,设置在所述机房顶部与第一机房空间之间;和/或,送风静压箱,设置在所述送风口与第二机房空间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内设置有吊顶;所述至少一组机柜两端的空间分别形成一个侧通道,所述侧通道与对应的吊顶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
所述回风静压箱为:第一机房空间对应的吊顶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
所述送风静压箱为:所述侧通道对应的吊顶与所述机房顶部之间的空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通道对应的吊顶上设置有送风百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回风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回风口采用侧回风的方式与所述回风孔连接;和/或,
所述机房顶部设置有送风孔,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送风口采用下送风的方式与所述送风孔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和/或室外空气段内设置有过滤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进风口侧设置水喷淋装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冷直膨式补充冷却设备,包括蒸发器、风冷冷凝器和压缩机;其中,
所述蒸发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内空气段送风侧,所述压缩机置于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内部,所述风冷冷凝器设置在间接蒸发冷却设备的室外空气段排风侧。
11.一种数据中心,包括机房、设置在所述机房内的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空调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34607.XA CN110043986A (zh) | 2018-01-15 | 2018-01-15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34607.XA CN110043986A (zh) | 2018-01-15 | 2018-01-15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3986A true CN110043986A (zh) | 2019-07-23 |
Family
ID=67272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34607.XA Pending CN110043986A (zh) | 2018-01-15 | 2018-01-15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43986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295085A (zh) * | 2020-03-25 | 2020-06-16 | 西安工程大学 | 基于风冷和水冷复合单元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11417283A (zh) * | 2020-03-13 | 2020-07-14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型热回收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
CN113194687A (zh) * | 2021-04-30 | 2021-07-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机房 |
CN114071944A (zh) * | 2020-08-04 | 2022-02-18 |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大平层数据中心机房 |
CN115613858A (zh) * | 2021-07-14 | 2023-01-17 | 北京中寰宇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心建筑 |
CN118741984A (zh) * | 2024-09-04 | 2024-10-01 | 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双供冷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50076A1 (en) * | 2014-02-28 | 2015-09-03 | Fujitsu Limited | Data center,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controlling program f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data center |
CN105698314A (zh) * | 2016-03-17 | 2016-06-22 | 西安工程大学 | 数据机房用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节能型空调系统 |
CN105737298A (zh) * | 2014-12-11 | 2016-07-06 | 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机房散热系统 |
CN205481475U (zh) * | 2016-01-05 | 2016-08-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制冷设备 |
JP2016211766A (ja) * | 2015-05-01 | 2016-1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センタ、データセンタの空調システム、データセンタの空調制御方法 |
CN106247501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西安工程大学 |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
CN106524364A (zh) * | 2016-12-23 | 2017-03-22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机房用逆流空气换热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813334A (zh) * | 2017-01-18 | 2017-06-09 | 西安工程大学 | 蒸发式列间空调与精密空调联合的数据中心用供冷系统 |
CN206669940U (zh) * | 2017-03-31 | 2017-11-24 | 际高贝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
2018
- 2018-01-15 CN CN201810034607.XA patent/CN11004398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250076A1 (en) * | 2014-02-28 | 2015-09-03 | Fujitsu Limited | Data center,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controlling program for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for data center |
CN105737298A (zh) * | 2014-12-11 | 2016-07-06 | 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机房散热系统 |
JP2016211766A (ja) * | 2015-05-01 | 2016-12-1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データセンタ、データセンタの空調システム、データセンタの空調制御方法 |
CN205481475U (zh) * | 2016-01-05 | 2016-08-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模块化制冷设备 |
CN105698314A (zh) * | 2016-03-17 | 2016-06-22 | 西安工程大学 | 数据机房用蒸发冷却-机械制冷复合式节能型空调系统 |
CN106247501A (zh) * | 2016-07-29 | 2016-12-21 | 西安工程大学 |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
CN106524364A (zh) * | 2016-12-23 | 2017-03-22 |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机房用逆流空气换热自然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813334A (zh) * | 2017-01-18 | 2017-06-09 | 西安工程大学 | 蒸发式列间空调与精密空调联合的数据中心用供冷系统 |
CN206669940U (zh) * | 2017-03-31 | 2017-11-24 | 际高贝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间接蒸发冷却机组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17283A (zh) * | 2020-03-13 | 2020-07-14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型热回收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
CN111295085A (zh) * | 2020-03-25 | 2020-06-16 | 西安工程大学 | 基于风冷和水冷复合单元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14071944A (zh) * | 2020-08-04 | 2022-02-18 | 河北秦淮数据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大平层数据中心机房 |
CN113194687A (zh) * | 2021-04-30 | 2021-07-3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数据机房 |
CN115613858A (zh) * | 2021-07-14 | 2023-01-17 | 北京中寰宇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中心建筑 |
CN118741984A (zh) * | 2024-09-04 | 2024-10-01 | 杭州医维之星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双供冷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43986A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采用其的数据中心 | |
CN205980106U (zh) | 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结合的数据中心用空调系统 | |
CN106247501A (zh) | 数据中心用封闭热通道‑全回风干空气能中央空调系统 | |
CN105120637A (zh) | 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水冷-风冷复合型冷却系统 | |
CN107396608B (zh) |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冷却系统 | |
CN104534578B (zh) | 一种单冷水机组诱导送风与辐射一体化空调装置 | |
CN104848452B (zh) | 一种数据机房高效冷却调温调湿装置 | |
CN102833988A (zh) | 一种数据中心散热方案 | |
CN111447787A (zh) | 基于数据中心机房的蒸发自然冷却空调系统 | |
CN104994716B (zh) | 基于蓄冷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数据中心节能空调系统 | |
CN112146211A (zh) | 一种水冷三模式机房空调 | |
CN109121371B (zh) | 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 |
CN102748824A (zh) | 通讯机房空调热管一体机的排热装置 | |
CN216431957U (zh) | 空调系统 | |
KR101844581B1 (ko) | 열원 일체형 시스템 공기조화장치 | |
KR101856743B1 (ko) | 증발 냉각기 일체형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 |
CN210808050U (zh) |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 | |
CN111726964B (zh) | 一种双层集装箱制冷系统及其数据中心、控制方法 | |
CN209806283U (zh) | 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数据中心 | |
CN116669369A (zh) | 户外机柜的温控解决系统 | |
CN210840457U (zh) |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 | |
CN114679883A (zh) | 一种电信机房用自循环两相流回路换热系统 | |
CN210986801U (zh) | 一种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 |
CN108770320B (zh) | 一种热管背板式数据中心 | |
CN102734878A (zh) | 一种专用于毛细管辐射空调系统的双温高效空气源热泵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