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504879B -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4879B
CN115504879B CN202110691831.8A CN202110691831A CN115504879B CN 115504879 B CN115504879 B CN 115504879B CN 202110691831 A CN202110691831 A CN 202110691831A CN 115504879 B CN115504879 B CN 115504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idation reaction
dichloroacetyl chloride
trichloroethylene
mixed solution
continuous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18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04879A (zh
Inventor
林行军
贾磊
周述勇
孙珂珂
李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 ltd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 ltd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 ltd,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18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4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4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4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04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4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58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al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得二氯乙酰氯;所述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25%。本发明方法能通入空气进行氧化且能有效提高空气的利用率,还能连续进出料,简化了操作过程,大大提高了产能,便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氯乙酰氯(DCA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农药、医药中间体,广泛用于乙烯基杀虫剂的合成,还可用于羊毛毡缩绒整理、漂白、脱色、保鲜、杀菌、消毒等,具有极强的酰化活性,在精细化工产品合成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目前广泛用于合成二氯乙酰氯的方法为以三氯乙烯为原料,以偶氮类或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引发,以有机胺类催化剂催化,通入氧气氧化间歇合成DCAC,常用的反应器为塔式反应器,如:专利公开号CN1131140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DCAC的合成方法:将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三乙胺投入塔式反应器中,升温至150℃,通过插入管,逐渐通入纯氧,维持压力0.55MPa,未及时反应的氧气及杂质光气经过尾气吸收系统后排空,反应15h后,常压蒸馏得DCAC产品,收率85%,含量93%左右。
目前工业化生产DCAC的方法基本都是以该种工艺方法和该类反应装置进行的,该方法合成DCAC的主要缺点在于:1.反应需要通入纯氧,通入空气时会因气液混合差导致氧不足,反应不发生或转化率很低;2.氧气吸收能力差,氧气利用率低,未及时反应的氧气随尾气排出,造成原料浪费;3.在反应温度高(110-150℃),压力高(0.5-0.65MPa)的情况下,反应装置内的氧含量高,安全风险高;4.反应速度慢,反应时间长(8-15h),收率低;5.间歇操作,需要一次性投入打底物料后,升温,再通氧至指定压力后,维持反应进行,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二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中存在安全风险高、反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等缺陷,提供了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本发明方法能通入空气进行氧化且能有效提高空气的利用率,还能连续进出料,简化了操作过程,大大提高了产能,便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得二氯乙酰氯;所述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25%。
所述回路反应器为本领域常规的回路反应器,较佳地,所述回路反应器包括文丘里喷嘴、气液混合室、反应釜、循环泵、循环管线、换热器和温控系统。更佳地,所述回路反应器还包括2条进气管线、1条进液管线、尾气排放管线和出料管线,其中,所述尾气排放管线和出料管线各自独立地设有背压阀和压力表。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气排放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所述回路反应器的材质要求需耐强酸和高压,如哈氏合金等。
较佳地,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002-0.002)(例如1:0.0002、1:0.001或1:0.002);更佳地,三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008-0.002);进一步地,三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01-0.002)。
较佳地,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001-0.00012)(例如1:0.00001、1:0.00005或1:0.00012);更佳地,三氯乙烯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004-0.00012);进一步地,三氯乙烯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004-0.0006)。
较佳地,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本领域此类反应常规的进料速度,较佳地,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200-1600g/h(例如250g/h、480g/h或1500g/h),更佳地,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200-500g/h;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400-500g/h。
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以一定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出料至接收瓶中,其出料速度为本领域此类反应常规的出料速度,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为200-1600g/h(例如250g/h、480g/h或1500g/h),更佳地,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为200-500g/h;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为400-500g/h。
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与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相同。
较佳地,所述气体为空气。
较佳地,以氧气含量计,所述气体与三氯乙烯的摩尔比为(0.5-1):1,例如0.6:1。
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原料由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三乙胺以及空气组成。
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本领域此类反应的常规温度,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40-110℃(例如40℃、70℃或110℃),更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60-80℃,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70-75℃。在上述温度范围内,反应转化率及收率较高。
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本领域此类反应的常规压力,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3-0.7MPa(例如0.30MPa、0.50MPa或0.65MPa);更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4-0.7MPa;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7MPa。在上述压力范围内,反应转化率及收率较高,且安全性高。
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可视反应规模设定,一般主要由反应温度、压力以及进出料速度决定,反应的进程可以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检测方法(例如HPLC、TLC或NMR)进行监控,较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1-6h(例如1h、3h或6h);更佳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2-6h;进一步地,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3.5h。
较佳地,在连续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之前,向所述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所述打底液中,二氯乙酰氯市售可得,也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加入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通入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得所述打底液。其中,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三乙胺和空气的用量以及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如前任一项所述。
所述打底液的用量无特别限定,一般设定为高于回路反应器搅拌体积或配套的循环泵能正常工作即可。
更佳地,在连续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之前,将所述打底液加热至所述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
所述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中,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对所述氧化反应所得物进行常压蒸馏,收集105-108℃的馏分,即可。其中,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
在某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将打底液加热至60-80℃,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60-80℃,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4-0.7MPa,停留时间为2-6h。
在某一优选方案中,所述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将打底液加热至70-75℃,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70-75℃,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0.55MPa,停留时间为3.0-3.5h。
在不违背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所用试剂和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首次以回路反应器为氧化装置连续化生产二氯乙酰氯,使得该反应可以在较为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同时克服了空气不能用于该反应的缺点,降低了反应的安全风险,并有效提高了生产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回路反应器为:上海道程工业设备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LP-1型回路反应器,设计体积、压力、温度分别为:2L、4MPa、200℃。
制备例1
连续合成之前,回路反应器釜内先备部分打底料,以保证反应液能循环混合,具体备料方法如下:
将800g三氯乙烯、0.8g AIBN、40mg三乙胺混合均匀后投入回路反应器的2L反应釜中,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反应液升温至70℃;开始匀速通入压缩空气(需干燥)进行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排出N2、少量未反应的O2和杂质气体,控制系统压力在0.5-0.55MPa,持续3h后,停止通气,缓慢排气,降温,得到约850gDCAC反应液,作为打底料备用。
实施例1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料升温至4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40℃,持续泵入1.5h后(停留时间共3h),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收集105-108℃的馏分,即可得到纯度为98.5%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指三氟乙烯的转化率)为45.4%,收率为44.8%。
实施例2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1.5h后(停留时间共3h),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采出105-108℃的馏分,即可得到纯度99.2%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7.2%,收率为91.0%。
实施例3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11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110℃,持续泵入1.5h后(停留时间共3h),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8.2%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9.7%,收率为74.2%。
实施例4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3MPa后,以480g/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3-0.3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1.5h后(停留时间共3h),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8.6%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78.4%,收率为72.2%。
实施例5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65MPa后,以480g/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65-0.7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1.5h后(停留时间共3h),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8.6%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8.4%,收率为91.5%。
实施例6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1500g/h(停留时间1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0.5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150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3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9.0%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36.3%,收率为32.7%。
实施例7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250g/h(停留时间6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1: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3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25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12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8.2%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9.5%,收率为88.1%。
实施例8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停留时间3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比例为1:0.0002: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3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7.9%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83.5%,收率为76.0%。
实施例9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停留时间3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比例为1:0.002:0.00005),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3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9.1%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8.1%,收率为90.3%。
实施例10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停留时间3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比例为1:0.001:0.00001),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3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6.4%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7.8%,收率为49.5%。
实施例11
采用制备例1的方法制备打底料,并用平流泵在回路反应器的釜内加入850g制得的打底料。开启循环泵,开启换热器夹套热媒,将釜内打底液升温至70℃,通入压缩空气将反应器中压力填充至0.5MPa后,以480g/h(停留时间3h)的速度向釜内泵入三氯乙烯/AIBN/三乙胺的混合溶液(其中,三氯乙烯、AIBN和三乙胺的比例为1:0.001:0.00012),同时按每分钟0.6倍三氯乙烯摩尔比的速度向反应器中通入压缩空气,通过控制尾排管线上的背压阀开度来控制系统内压力在0.5-0.55MPa,控制温度为70℃,持续泵入3h后,控制出料阀门开度,以480g/h的速度从循环管线出口逐渐出料至反应液接收瓶中,N2、杂质气体及少量未反应的O2经尾排管线排至尾气吸收系统再连续进出料6h后,停止进料。反应液经常压蒸馏采出105-108℃的馏分,低于105℃的馏分可循环套用;即可得到纯度97.5%的DCAC产品。反应转化率为98.5%,收率为82.3%。

Claims (10)

1.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得二氯乙酰氯;所述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8%~25%;
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60-80℃;
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01-0.002);
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004-0.00005);
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7MPa;
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400-500g/h;
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为400-500g/h;
所述气体为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1)所述回路反应器包括文丘里喷嘴、气液混合室、反应釜、循环泵、循环管线、换热器和温控系统;
(2)以氧气含量计,所述气体与三氯乙烯的摩尔比为(0.5-1):1;
(3)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1-6h。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2-6h。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1)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与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相同;
(2)所述氧化反应的原料由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三乙胺以及空气组成;
(3)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70-75℃;
(4)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3.5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满足下述条件中的一种或多种:
(1)所述回路反应器还包括2条进气管线、1条进液管线、尾气排放管线和出料管线,其中,所述尾气排放管线和出料管线各自独立地设有背压阀和压力表;
(2)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1:0.001或1:0.002;
(3)所述混合溶液中,三氯乙烯和三乙胺的质量比为1:0.00005;
(4)所述混合溶液的进料速度为480g/h;
(5)所述氧化反应得到的产品的出料速度为480g/h;
(6)以氧气含量计,所述气体与三氯乙烯的摩尔比为0.6:1;
(7)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70℃;
(8)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MPa或0.65MPa;
(9)所述氧化反应的停留时间为1h、3h或6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连续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之前,向所述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底液中,二氯乙酰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加入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通入空气,进行氧化反应,得所述打底液;其中,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三乙胺和空气的用量以及所述氧化反应的条件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
和/或,在连续加入所述混合溶液之前,将所述打底液加热至所述氧化反应所需的温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以下后处理步骤:对所述氧化反应所得物进行常压蒸馏,收集105-108℃的馏分,即可;其中,低于105℃的馏分循环套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将打底液加热至60-80℃,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60-80℃,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7MPa,停留时间为2-6h。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回路反应器中加入二氯乙酰氯作为打底液,将打底液加热至70-75℃,连续加入包含三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以及气体,进行氧化反应,所述氧化反应的温度为70-75℃,所述氧化反应的压力为0.50-0.55MPa,停留时间为3.0-3.5h。
CN202110691831.8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Active CN115504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831.8A CN115504879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831.8A CN115504879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4879A CN115504879A (zh) 2022-12-23
CN115504879B true CN115504879B (zh) 2024-08-30

Family

ID=84500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1831.8A Active CN115504879B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487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6509A (en) * 1967-09-20 1970-06-24 Shell Int Research A process for Oxidizing Trichloroethylene to Dichloroacetyl Chloride
CN112457176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生产六氟丙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81232A (zh) * 1965-05-21 1966-11-18
CN1131140A (zh) * 1995-03-09 1996-09-18 济南市天桥天营科工贸开发中心 一种二氯乙酰氯的制备方法
EP1900719A1 (en) * 2006-09-01 2008-03-19 BUSS ChemTech AG Manufacture of substantially pure monochloroacetic acid
CN100575328C (zh) * 2006-12-08 2009-12-30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二氯乙酰氯的制备工艺
CN101445445A (zh) * 2008-12-26 2009-06-03 山东胜达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高转化率二氯乙酰氯的生产方法
WO2014108351A1 (de) * 2013-01-11 2014-07-17 Basf S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umsetzung von flüssigkeiten mit gasen
CN111606790B (zh) * 2020-06-02 2023-06-09 武汉有机实业有限公司 利用喷射环流反应器连续化生产优质高选择性苯甲醛和苯甲酸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96509A (en) * 1967-09-20 1970-06-24 Shell Int Research A process for Oxidizing Trichloroethylene to Dichloroacetyl Chloride
CN112457176A (zh) * 2020-11-25 2021-03-09 山东华夏神舟新材料有限公司 连续生产六氟丙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4879A (zh) 2022-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5424B1 (ko) 수소와 산소로부터 과산화수소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752161B (zh) 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单氯代邻二甲苯的方法
JP3383438B2 (ja) テレフタル酸生産
CN109134231B (zh) 一种微分环流连续生产氯乙酸的装置与工艺
CN111100081B (zh) 一种丙硫菌唑的连续化制备方法
CN112794286B (zh) 氯化溴的连续流法合成系统和合成工艺
CN106631684A (zh) 一种用乙酸仲丁酯水解制备仲丁醇的方法
EP4268950A1 (en) Continuous prepa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nylidene chloride
CN108997284B (zh) 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合成氯代苯酐的方法
CN115504879B (zh) 一种连续化制备二氯乙酰氯的方法
CN117105759B (zh) 一种连续制备2-氯-1-(1-氯环丙基)乙酮的方法
CN106588734A (zh) 一种异丙苯氧化制备过氧化氢异丙苯的方法及装置
SU1480758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1,2-дихлорэтана
US4668819A (en)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unsaturated esters of carboxylic acids
WO2009056483A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chlorocyan
JPS60116635A (ja) エチレンおよび塩素ガスから1,2‐ジクロルエタン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13979965B (zh) 一种4,5-二氯-2-辛基-4-异噻唑啉-3-酮的连续化生产方法
CN214528133U (zh) 氯化溴的连续流法合成系统
EP0501501A1 (e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methyl chloride from carbon tetrachloride and methyl alcohol
CN113493372B (zh) 光引发剂的制备方法
CN110229129B (zh) 一种制备4-氯苯酐的设备及其方法
EP0121420B1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methomyl
KR960000015B1 (ko) 강화된 기체-액체 반응
CN118577225B (zh) 连续化生产二氯乙酰氯的装置及制备方法
CN115646391B (zh) 一种特戊酸乙烯酯的合成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No.8, yongjiao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Lianhua Angjian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pplicant after: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Ltd.

Applicant after: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 yongjiao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TAIZHOU) Co.,Ltd.

Applicant befor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Ltd.

Applicant before: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01

Address after: No.8, yongjiao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pplicant after: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Ltd.

Applicant after: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No.8, yongjiao Road, Huangy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Applicant before: Lianhua Angjian (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pplicant before: LIANHE CHEMICAL TECHNOLOGY (DEZHOU) Co.,Ltd.

Applicant before: LIAONING TIANYU CHEMICAL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