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497396A -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396A
CN115497396A CN202211267101.6A CN202211267101A CN115497396A CN 115497396 A CN115497396 A CN 115497396A CN 202211267101 A CN202211267101 A CN 202211267101A CN 115497396 A CN115497396 A CN 1154973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touch
substrate
hemisphere
sens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71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丞鸿
黄佩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Yecheng Optoelectronics Wuxi Co Ltd,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710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6A/zh
Priority to TW111139890A priority patent/TWI8325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ntrol Of El Displa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并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基板以及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基板的多个发光元件。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为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如迷你发光二极管)的应用主要包括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实现图像显示和作为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然而,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如迷你发光二极管)直接作为显示像素点还只能应用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如,广告看板)上,使用场景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基板;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基板,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为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中,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使得显示面板的尺寸可做到很小(如小至小于1cm×1cm的矩形屏幕),扩宽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场景。例如,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智能手表等,通过蓝牙或其他传输,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定义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或者,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头戴式耳机上作为耳机的显示屏,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定义耳机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又或者,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键盘上作为键帽使用,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变换键帽上显示的图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该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与上述的显示面板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弯曲且不可挠的基材;以及
触控感测层,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上。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触控面板中,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基材的弯曲的表面上,而非是触控感测层先在其他载体基板上形成然后再贴附于基材上,如此减少了贴合的步骤,并减少贴合胶层的厚度,简化制程;也不是触控感测层先形成在平面状的基材上,再对形成有触控感测层的基材进行弯折而形成的,因此,该触控面板也无需考虑弯折步骤中,基材的耐拉伸强度的问题,以及弯折步骤中,触控感测层包括的触控电极和/或导线存在的断裂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良率。当该触控面板与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结合时,可进一步扩展上述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使上述的显示面板兼具触控功能。进一步的,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为曲面显示面板时,该触控面板还可与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结合,使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曲面触控显示装置中,进一步扩展上述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
本申请第四方面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面板,该电子装置至少具有与上述的触控面板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于一弯曲且不可挠的基材的表面上直接形成触控感测层。
本申请第五方面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中,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基材的弯曲的表面上,而非是触控感测层先在其他载体基板上形成然后再贴附于基材上,如此减少了贴合的步骤,并减少贴合胶层的厚度,简化制程;也不是触控感测层先形成在平面状的基材上,再对形成有触控感测层的基材进行弯折而形成的,因此,该触控面板也无需考虑弯折步骤中,基材的耐拉伸强度的问题,以及弯折步骤中,触控感测层包括的触控电极和/或导线存在的断裂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良率。而且,由于第五方面的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利于曲面触控面板的实现,当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为曲面显示面板时,该曲面触控面板还可与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结合,使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曲面触控显示装置中,进一步扩展上述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E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在不同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本申请不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 100a、100b、100c、100d、100e
游戏手柄 200
显示面板 10
驱动基板 12
上半球 122
下半球 124
发光元件 14
发红光的LED 142
发绿光的LED 144
发蓝光的LED 146
像素 P
触控面板 20
基材 22
另一上半球 222
另一下半球 224
触控感测层 24
触控显示结构 30a、30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驱动基板12以及多个发光元件14。发光元件14位于驱动基板12上,并电性连接驱动基板12。发光元件14在驱动基板12的驱动下发光,以显示图像。
发光元件14为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mini LED)或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micro LED)。其中,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14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例如45微米,48微米,50微米)。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使得显示面板的尺寸可做到很小(如小至小于1cm×1cm的矩形屏幕),扩宽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场景。例如,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如AR眼镜、智能手表等,通过蓝牙或其他传输,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定义显示面板上显示的图像。或者,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头戴式耳机上作为耳机的显示屏,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定义耳机的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又或者,小尺寸的显示面板可应用于键盘上作为键帽使用,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变换键帽上显示的图像。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也可以将尺寸做大(如大到20cm×20cm的矩形屏幕)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或广告看板等。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采用mini LED或者micro LED作为显示像素点,以此提供成像的基本单位,从而实现图像显示,其具有高亮度、宽色域、高对比度、高速响应、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
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4为micro LED,micro LED指晶粒尺寸小于100微米的LED。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4为mini LED。mini LED又称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其尺寸介于传统的LED和micro LED之间,一般意指晶粒尺寸大致在100微米到200微米的LED。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包括发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元件14。例如,发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元件14包括发红光的LED142、发绿光的LED144及发蓝光的LED146。其中一个发红光的LED142、两个发绿光的LED144及一个发蓝光的LED146构成一个像素P。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P,以使显示面板10实现彩色画面显示。其他实施例中,发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元件14不限于上述三种颜色,每个像素P中发光元件14的数量及其发光元件14的发光类型不限于此。
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2为弯曲且不可挠的,例如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 board,PCB)。驱动基板12例如包括弯曲且不可挠的基底层(图未示)以及位于基底层上的驱动线路层(图未示)。多个发光元件14电性连接驱动线路层,以在驱动线路层的驱动下发光。
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基板12包括相扣合的上半球122和下半球124。部分发光元件14位于上半球122的外表面上,另一部分发光元件14位于下半球124的外表面上。也就是说,显示面板10包括两个半球,显示面板10在扣合状态整体呈中空球形的壳体。显示面板10在打开状态为两个中空的半球形壳体。
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弯曲且不可挠的驱动基板12,然后将多个发光元件14焊接在驱动基板12的外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10的扣合状态为完整的球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可以为半个球形(即驱动基板12为中空的半球,多个发光元件14位于所述半球的外表面上)或者显示面板10可为其他具有曲面结构的形态,其该曲面结构可为规则的弧形结构也可为不规则的异形结构。例如,驱动基板12包括呈弧形的部分,其中,呈弧形部分的弧形的曲率半径为0.5厘米至100厘米(如,0.5厘米至1厘米、1厘米至10厘米、10厘米至20厘米、20至50厘米、50厘米至100厘米)。
本申请实施例中,相邻发光元件14之间的距离可以不大于50微米,使得显示面板10的尺寸可以做到很小,仍具有高的解析度,并且在曲面的驱动基板12上实现发光元件14的转移及焊接,使得显示面板10不仅可以做到不同尺寸的显示,还可以实现曲面显示,进一步扩宽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14(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场景。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10的尺寸比较小时,例如驱动基板12弧形的曲率半径为0.5厘米左右时,其例如用于耳机上,或游戏手柄的按钮。而当显示面板10的尺寸比较大时,例如驱动基板12弧形的曲率半径为几十厘米至100厘米时,其例如用于广告牌上。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触控面板20包括基材22以及位于基材22的表面上的触控感测层24。其中基材22为弯曲且不可挠的,触控感测层24直接形成于基材22的表面上。
具体地,基材22的材质例如为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其他实施例中,基材22也可为其他不可挠的塑料。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可挠”是指在常温状态下(或者说正常使用状态下)不可弯折,而非是加热和/或加压状态下。
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与显示面板10结合以形成具有触控显示功能的结构。触控面板20层叠于显示面板10上方,基材22作为用户触摸操作直接接触的表面(也可称为盖板),该种情况下,基材22为透明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材为弯曲且不可挠的,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基材的表面上”是指触控感测层24是直接形成在基材22的弯曲的表面上,例如基材22的弯曲的表面上可通过溅射等方式形成导电材料层(图未示),然后再通过刻蚀(如光刻技术)等方法处理导电材料层,进而形成触控感测层24。也就是说,触控感测层24不是先在其他载体基板上形成然后再贴附于基材22上的(以下简称方式一),也不是触控感测层24先形成在平面状的基材22上,再对形成有触控感测层24的基材22进行弯折而形成的(以下简称方式二)。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基材的弯曲的表面上,相较于方式一,减少了贴合的步骤,并减少贴合胶层的厚度,简化制程;相较于方式二,无需考虑弯折步骤中,基材的耐拉伸强度的问题,以及弯折步骤中,触控感测层包括的触控电极和/或导线存在的断裂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良率。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由于具有上述的优点,当其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结合时,还可进一步扩展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使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应用于曲面触控显示装置中。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升触控面板20的透光性,触控感测层24中导电材料的材质例如为金属网格或氧化铟锡。触控感测层24可为单层自容式触控层(图未示),单层自容式触控层包括多个自容式触控电极。当触控发生时,对应于触摸点附近的电容感应信号出现差异,该电容感应信号经接收并处理,然后再经过换算即可得到触控点的相对位置。或者,触控感测层24为互容式的触控感应结构(图未示),互容式的触控感应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及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当触控发生时,对应于触摸点附近的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耦合将会受到影响,导致与互容相关的感应信号(例如电压值)发生变化,进而可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
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材22包括相扣合的另一上半球222和另一下半球224。部分触控感测层24直接形成于另一上半球222的内表面上,另一部分触控感测层24直接形成于另一上半球222的内表面上。也就是说,触控面板20包括两个半球,触控面板20在扣合状态整体呈中空球形的壳体。触控面板20在打开状态为两个中空的半球形壳体。触控面板20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弯曲且不可挠的两个半球状的基材22,然后分别在两个半球状的基材22的内表面上直接形成触控感测层24。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以触控面板20的扣合状态为完整的球体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可以为半个球形(即基材22为中空的半球,触控感测层24位于半球的内表面上)或者触控面板20可为其他具有曲面结构的形态,其该曲面结构可为规则的弧形结构也可为不规则的异形结构。此外,图2中触控感测层24以多个多边形示意,而非意指触控感测层24中的电极的真实图案的排布。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子装置100a包括显示面板10及触控面板20。触控面板20与显示面板10层叠设置,触控面板20的弯曲状态与显示面板10的弯曲状态相匹配,触控面板20的基材22作为盖板为使用者直接触摸操作的表面。电子装置100a中,上下半球中,各个元件的层叠顺序均依次为基材22、触控感测层24、多个发光元件14及驱动基板12。触控感测层24和多个发光元件14面对面设置,并位于基材22和驱动基板12之间。触控感测层24和多个发光元件14绝缘隔离。例如,触控感测层24和多个发光元件14之间具有透明的胶层,如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以粘接触控面板20与显示面板10。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由于包括上述的曲面的触控面板20和曲面的显示面板10,因此,该电子装置兼具曲面显示功能与触控功能。
以下结合图4A至图4E来具体说明图3所示的电子装置100a的不同应用场景。
具体地,图3所示的电子装置100a可结合游戏手柄200使用,作为可变式情境的互动装置。如图4A所示,可将电子装置100a的上下半球打开,使游戏手柄200放入到球壳内。其中,电子装置100a的显示面板10可根据球类游戏的类型显示对应的球类外观。例如,图4A中,球类游戏为棒球游戏,该种情况下,显示面板10呈现的图像为棒球;图4B、图4C、图4D及图4E中,球类游戏分别为宝可梦球游戏、篮球游戏、足球游戏和网球游戏,该些情况下,显示面板10呈现的图像为宝可梦球、篮球、足球和网球。可理解地,球类游戏不限于图4A至图4E所示,例如其还可为保龄球游戏或高尔夫球游戏等。
需要说明的是,常规的球类游戏通常包括使用者利用游戏手柄做出与真实生活中的运动类似之动作,例如丢掷棒球、丢掷保龄球、投篮球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a的显示面板10可根据球类游戏的类型更换对应的球形外观,同时使用者可将游戏手柄200放入电子装置100a的中空球壳内,将通常对游戏手柄200的动作转换为对球形的电子装置100a的动作,使得球类游戏更具临场感,提升用户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20及显示面板10均为曲面的非球结构,进而触控面板20及显示面板10层叠构成的触控显示结构30a为曲面的非球结构。该种情况下,触控显示结构30a可应用于各种移动的电子装置。
具体地,如图5所示,电子装置100b为AR眼镜,该触控显示结构30a设置在AR眼镜的镜腿上,该触控显示结构30a可随镜腿具有一定的弧度,使用者通过蓝牙或其他传输技术,能够定义该触控显示结构30a上显示的内容及触摸该触控显示结构30a能够触发的功能。例如,当使用者触摸该触控显示结构30a时,可触发AR眼镜接听电话的功能,并使触控显示结构30a显示通话状态。
如图6所示,电子装置100c为智能手表,该触控显示结构30a设置智能手表的表带上,该触控显示结构30a可随表带具有一定的完全弧度(如触控显示结构30a的整体的曲率半径为3厘米左右),使用者通过蓝牙或其他传输技术,能够定义该触控显示结构30a上显示的内容及触摸该触控显示结构30a能够触发的功能。
此外,以上实施例以显示面板10和触控面板20均为曲面结构的为例进行说明。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和触控面板20也可为平面结构的。即,显示面板10的驱动基板12为平板状,多个发光元件14位于平板状的驱动基板12上。每个发光元件14为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相邻的发光元件14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使得显示面板的尺寸可做到很小(如,小于1cm×1cm的矩形屏幕),以用于小尺寸的平面显示中,扩宽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场景。
同样,触控面板20的基材22还可为平板状的,触控感测层24直接形成在平板状的基材的表面上。平板状的触控面板可与上述平面结构的显示面板层叠,不仅使得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能够实现小尺寸的平面显示功能,还能实现触控功能,进一步扩展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场景。
具体地,如图7所示,电子装置100d为键盘。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构成的平面结构的触控显示结构30b作为键盘的键帽使用。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变换键帽上的颜色显示及图像,并可定义触控及按压的不同功能。例如,使用者可定义键帽显示对应的字母或字符的图案,另外,在电竞游戏中,使用者可定义长按不同的按键触发更换不同的游戏装备的功能。
如图8所示,电子装置100e为头戴式耳机。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构成的平面结构的触控显示结构30b作为头戴式耳机上的平面显示屏使用。使用者可依据个人需求,更换该平面显示屏显示的图像,或者定义触摸该平面显示屏对应的功能。例如,使用者可定义根据当前耳机播放的音乐节奏变更平面显示屏显示的图像,使用者可定义触摸该平面显示屏触发耳机开机或关机或播放下一首歌等功能。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中,发光元件的间距小,使得显示面板可以用于大尺寸显示的场景(如广告看板),也可以应用于小尺寸显示(如用于AR眼镜上、手表的表带或键帽上);而且显示面板不仅可应用于平面显示的场景,还可用于曲面显示的场景(如与游戏手柄结合,增强球类游戏的临场感)扩宽了微小尺寸的发光元件(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基材的弯曲的表面上,而非是触控感测层先在其他载体基板上形成然后再贴附于基材上,如此减少了贴合的步骤,并减少贴合胶层的厚度,简化制程;也不是触控感测层先形成在平面状的基材上,再对形成有触控感测层的基材进行弯折而形成的,因此,该触控面板也无需考虑弯折步骤中,基材的耐拉伸强度的问题,以及弯折步骤中,触控感测层包括的触控电极和/或导线存在的断裂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良率。而当该触控面板与上述的显示面板结合时,还可进一步扩展上述显示面板的应用场景,使上述的显示面板兼具触控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该电子装置兼具上述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基板;以及
多个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基板,每个所述发光元件为迷你发光二极管或微型发光二极管,相邻的所述发光元件的间距不大于5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驱动基板为弯曲且不可挠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包括呈弧形的部分,所述弧形的曲率半径为0.5厘米至10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为中空的半球,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半球的外表面上;或者,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相扣合的上半球和下半球,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上半球的外表面上,另一部分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下半球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驱动基板上,所述驱动基板为平板状。
6.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
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层叠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的基材以及位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上的触控感测层,所述基材、所述触控感测层、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及所述驱动基板依次层叠,所述触控感测层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绝缘隔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弯曲且不可挠的,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基板为中空的半球的情况下,所述基材为另一中空的半球,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另一中空的半球的内表面上;或者,在所述驱动基板包括相扣合的上半球和下半球的情况下,所述基材包括相扣合的另一上半球和另一下半球,部分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另一上半球的内表面上,另一部分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另一下半球的内表面上。
10.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弯曲且不可挠的基材;以及
触控感测层,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为中空的半球,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半球的内表面上;或者,所述基材包括相扣合的上半球和下半球,部分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上半球的内表面上,另一部分所述触控感测层直接形成于所述下半球的内表面上。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触控面板;以及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面板层叠设置。
13.一种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一弯曲且不可挠的基材的表面上直接形成触控感测层。
CN202211267101.6A 2022-10-17 2022-10-17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54973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101.6A CN115497396A (zh) 2022-10-17 2022-10-17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111139890A TWI832504B (zh) 2022-10-17 2022-10-20 顯示面板、輸入設備、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7101.6A CN115497396A (zh) 2022-10-17 2022-10-17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396A true CN115497396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7101.6A Pending CN115497396A (zh) 2022-10-17 2022-10-17 显示面板、电子装置、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396A (zh)
TW (1) TWI8325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8625A (ja) * 1993-03-09 1994-09-16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207503187U (zh) * 2017-09-01 2018-06-15 深圳市华安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08762576A (zh) * 2018-06-11 2018-11-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96121A (zh) * 2019-12-04 2020-03-20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CN11374527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TWI772804B (zh) * 2020-05-22 2022-08-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和具有發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087812B9 (en) * 2013-12-24 2021-06-09 Flexterra, Inc. Support structures for an attachable, two-dimensional flexi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901557B2 (en) * 2017-05-19 2021-01-26 Elo Touch Solutions, Inc. PCAP with enhanced immunity to water contaminants
TWI643372B (zh) * 2017-11-07 2018-12-01 Macroblock, Inc. 用於顯示器的雙顯示光源及雙顯示影像產生方法
TWI688809B (zh) * 2019-02-01 2020-03-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模組與顯示模組
CN114447196A (zh) * 2020-10-30 2022-05-06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12925444A (zh) * 2021-03-04 2021-06-0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器
TWM616056U (zh) * 2021-05-07 2021-08-21 虹彩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顯示裝置
TWM623427U (zh) * 2021-11-10 2022-02-11 李裕翔 導光薄膜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8625A (ja) * 1993-03-09 1994-09-16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CN207503187U (zh) * 2017-09-01 2018-06-15 深圳市华安盛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显示装置
CN108762576A (zh) * 2018-06-11 2018-11-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96121A (zh) * 2019-12-04 2020-03-20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TWI772804B (zh) * 2020-05-22 2022-08-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模組及其製造方法和具有發光模組的顯示裝置
CN113745275A (zh) * 2020-05-29 2021-12-0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拼接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2504B (zh) 2024-02-11
TW202417945A (zh)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095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210668382U (zh)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10761629B2 (en) Flexibl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26721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soft input-output components
US8289280B2 (en) Key screens formed from flexible substrate
KR102035005B1 (ko) 터치 표시장치
US20140211109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76250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549405B2 (ja) 入力装置、モジュール、操作装置、ゲーム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9857894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a color film that includes a color part
US11263996B2 (en) Display device
TW201602868A (zh) 觸控面板及包含其之觸控裝置
US20160231974A1 (en) D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112820767A (zh)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1354867A (zh) 用于显示器的封装结构
CN115268676A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5458568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303180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91676B (zh)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832504B (zh) 顯示面板、輸入設備、觸控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US11528813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window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0002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211084A1 (en) Display device
TWI774466B (zh) 可拉伸的顯示屏模組
KR102749096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5

Address after: 518109, Building E4, 101, Foxconn Industrial Park, No. 2 East Ring 2nd Road, Fukang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formerly Building 1, 1st Floor, G2 District), H3, H1, and H7 factories in K2 District, North Shenchao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Park, Minqing Road,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after: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after: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

Address before: No.689 Hezuo Road, West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Technology (Chengdu)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INTERFACE OPTOELECTRONICS (SHENZHE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Yicheng Photoelectric (Wuxi) Co.,Ltd.

Applicant before: GENERAL INTERFACE SOLUTION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