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454212A -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54212A
CN115454212A CN202210945949.3A CN202210945949A CN115454212A CN 115454212 A CN115454212 A CN 115454212A CN 202210945949 A CN202210945949 A CN 202210945949A CN 115454212 A CN115454212 A CN 115454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d disk
base
side plate
handl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59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宇霆
龚心虎
冯雪
李志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59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54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54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54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06F1/187Mounting of fixed and removable disk dri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硬盘支架应用于抽取式硬盘组件,硬盘组件通过插拔方式安装或脱离机箱,硬盘支架包括基座、把手以及拨键。把手位于基座的一侧,把手转动连接基座。拨键位于基座设有把手的一侧,拨键滑动连接基座。硬盘支架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拨键抵持把手;当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拨键脱离把手。上述硬盘支架的限位组件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中,随着用户对硬盘组件的更换和维修需求越来越高,抽取式硬盘组件的应用更加广泛,抽取式硬盘组件通过插拔方式安装或脱离电子设备的机箱。其中,硬盘组件通过硬盘支架的限位组件与机箱进行锁合和解锁,目前的硬盘支架的限位组件结构复杂,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硬盘支架的限位组件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硬盘支架,硬盘支架应用于抽取式硬盘组件,硬盘组件通过插拔方式安装或脱离机箱。硬盘支架包括基座、把手以及拨键。把手位于基座的一侧,把手转动连接基座。拨键位于基座设有把手的一侧,拨键滑动连接基座。硬盘支架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拨键抵持把手;当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拨键脱离把手。
在本申请中,拨键用于控制把手的锁合和解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硬盘支架结构复杂的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中仅通过滑动拨键即可实现把手的快速解锁,硬盘支架中用于控制硬盘组件锁合和解锁的限位组件的部件少,限位组件的结构更简单,并且部件之间组装简便,因此硬盘支架的制作成本较低。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把手包括锁扣部、转动部以及卡合部,转动部位于锁扣部与卡合部之间,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拨键包括锁舌部和滑动部,滑动部滑动连接基座,以使硬盘支架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锁舌部抵持锁扣部,转动部不能相对基座转动,卡合部用于卡入机箱,以将硬盘组件固定于机箱;当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锁舌部脱离锁扣部,转动部能够相对基座转动,卡合部脱离机箱,以使硬盘组件能够脱离机箱。
在本申请中,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并且转动部位于锁扣部与卡合部之间,使得锁扣部和卡合部可以绕转动部转动,从而实现锁扣部可以远离基座,卡合部可以靠近基座,或者,锁扣部可以靠近基座,卡合部可以远离基座。拨键的滑动部与基座相配合,以实现拨键能够靠近或远离把手。把手的锁扣部与拨键的锁舌部相互配合,控制拨键抵持或脱离把手,进一步地,把手的转动部能够相对基座转动,带动卡合部靠近或远离基座,从而实现硬盘支架的锁合和解锁。因此,拨键、把手以及基座组成硬盘支架的限位组件,用于控制硬盘组件与机箱之间的锁合和解锁。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座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第三侧壁连接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位于拨键与第三侧壁之间,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产生第一弹性力,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拨键靠近把手。
在本申请中,拨键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自动回弹,硬盘支架的锁合操作更为简单。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拨键还包括本体,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固定于本体,且间隔设置,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侧壁,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第二侧壁。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滑动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本体;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滑槽,第一限位块卡入第一滑槽,且能够于第一滑槽中滑动,第一限位块用于防止拨键脱离基座;和/或,滑动部还包括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本体;第二侧壁包括第二滑槽,第二限位块卡入第二滑槽,且能够于第二滑槽中滑动,第二限位块用于防止拨键脱离基座。
在本申请中,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连接第一侧壁,以及第二滑块滑动连接第二侧壁,使得拨键能够相对基座在第一方向X向上移动,实现滑动部滑动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从而使得拨键与基座滑动连接。此外,第一滑槽对拨键的第一限位块的限位,第二滑槽对拨键的第二限位块的限位,可保证拨键相对基座滑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拨键还包括阻挡部,阻挡部面向第三侧壁设置;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位于阻挡部与第三侧壁之间,并弹性抵持阻挡部与第三侧壁。
在本申请中,阻挡部与第三侧壁对第一弹性件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持拨键的阻挡部与基座的第三侧壁,以使第一弹性件对拨键产生第一弹性力。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动部转动连接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在本申请中,把手的转动部转动连接基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使得把手与基座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把手还包括抵持部,抵持部的中心位于转动部与锁扣部之间,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抵持部与基座之间;当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产生第二弹性力;在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二弹性力推动把手转动,以使锁扣部远离基座。
在本申请中,把手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把手的第一端自动绕转动部向背离基座的一侧转动,硬盘支架的解锁操作更为简单。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硬盘支架还包括支架和导光件,支架固定于基座背离把手的一侧,导光件固定于支架,导光件自支架背离基座的一侧延伸至拨键。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的一端嵌入拨键,当拨键脱离把手时,导光件抵持拨键,产生第三弹性力,第三弹性力用于驱动拨键靠近把手。
在本申请中,导光件的一端嵌入拨键内部,可以对拨键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移动形成限制。同时塑料导光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拨键的阻挡板抵持导光件时,导光件对阻挡板形成第三弹性力,可以推动拨键向把手一侧移动,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拨键自动回弹,使得拨键可以回到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初始位置。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连接基座;导光件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卡接第一侧板。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设有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卡接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对第二卡接部的限位方向与对第一卡接部的限位方向不同。
在本申请中,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可以通过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安装于支架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对导光件的第一卡接部在第二方向Y向上和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并且与第一侧板对导光件的第二卡接部的限位方向相反,导光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卡合连接,使得导光件与支架的固定更稳定,可以避免导光件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相对支架发生易位。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第一导光条与第二导光条间隔设置,第一卡接部固定于第一导光条和第二导光条之间,第一导光条和/或第二导光条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面向第一侧板设置。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设有卡合件,卡合件包括连接板和卡合板,卡合板与第一侧板相对设置,连接板连接于卡合板和第一侧板之间,第一卡接部卡接卡合件,第一卡接部抵持连接板。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还设有至少一个卡合槽,卡合槽与卡合件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卡接卡合槽,卡合件对第一卡接部的限位方向与卡合槽对第二卡接部的限位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中,第一侧板的卡合件对导光件在第二方向Y向上和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并且卡合件和卡合槽对导光件的限位方向相反,导光件与第一侧板之间形成卡合连接,使得导光件与支架的固定更稳定,可以避免导光件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相对支架发生易位。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硬盘支架还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三侧板连接基座;第一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第一弹片相对第一侧板向支架的外侧凸出。
在本申请中,当硬盘组件安装于服务器的机箱时,第一弹片被压紧在机箱与第一侧板之间,第二弹片被压紧在机箱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位于机箱与支架之间的间隙,对支架起到支撑、减震作用,有助于提高不同震动频率下硬盘组件的抗震参数,硬盘组件的抗震性能更强,硬盘运行可靠性更高。此外,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的设置,有助于增强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结构强度。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还包括底板,底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间隔设置,第一底板连接第一侧板,第二底板连接第二侧板,第一底板设有多个第一沉槽,多个第一沉槽均相对第一底板向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凸出。
在本申请中,支架的底板设置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可以增强底板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一沉槽相对第一底板背离第一侧板的一侧凸出,第二沉槽相对第二底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凸出,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可以防止第一固定件安装于底板时,相对底板突出部分与其他部件发生刮擦,从而避免金属碎屑的产生。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侧板或者第二侧板中的一个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位于支架背离基座的一端。
在本申请中,支架上避让缺口的设置,可防止硬盘组件安装错误,降低了硬盘组件插入损坏风险。
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架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钣金件的厚度在0.2mm至1.5mm的范围内。
在本申请中,支架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当钣金件的厚度为0.3mm时,支架在第一方向X向上的尺寸最小,使得整个硬盘组件所占的空间最小化。在服务器机箱尺寸标准化的前提下,可在机箱中配置更多的本实施例中的硬盘组件,有助于提高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硬盘组件,硬盘组件包括硬盘以及前述任一项的硬盘支架,硬盘安装于硬盘支架的内侧。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机箱以及上述硬盘组件,硬盘组件安装于机箱。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图1A所示硬盘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所示硬盘组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B所示硬盘组件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A是图4所示基座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基座在另一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图4所示把手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把手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8是图7所示结构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4所示拨键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9A所示拨键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图4所示支架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B是图14A所示支架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B所示支架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用词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转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转动。“滑动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能够相对滑动。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结合参阅图1A至图3,图1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A是图1A所示硬盘组件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所示硬盘组件100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B所示硬盘组件100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1000。其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是服务器、计算机主机、交换机、存储设备等。图1A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0以服务器为例进行阐述。服务器是网络上一种为客户端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它在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将与其相连的数据存取器、磁带、打印机及各种专用通讯设备提供给网络上的客户站点共享,也能为网络用户提供集中计算、信息发表及数据管理等服务。它的高性能主要体现在高速度的运算能力、长时间的可靠运行、强大的外部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服务器中的数据存取器(通常为硬盘)存储了大量的数据,是服务器的重要的一部分。服务器中硬盘的数量以及安装稳定性对服务器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硬盘组件100、机箱200以及电路板300。硬盘组件100可以为抽取式硬盘组件。机箱200可具有多个安装槽,多个硬盘组件100一一对应地插入多个安装槽中。硬盘组件100可以包括硬盘支架10和硬盘20,硬盘20安装于硬盘支架10内侧。其中,硬盘20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具有存储功能的设备。硬盘20可以是机械硬盘20(Hard Disk Drive,HDD)或者固态硬盘20(Solid State Disk,SSD)。硬盘支架10用于承载硬盘20,可用于实现硬盘20的物理保护、热插拔维护、减震、屏蔽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硬盘组件100通过插拔方式安装或脱离机箱200。硬盘20设有连接器201,硬盘组件100安装于机箱200后,硬盘20通过连接器201与电路板300电连接,以实现硬盘20的存储功能。可以理解的是,图1A可以是电子设备1000的俯视图,图1B可以是图1A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左视图。此外,电路板300可以包括等中央处理器301、内存条302等电子器件。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风扇(图中未示出)等部件,在此不再做详细说明。
一些实施例中,硬盘20可拆卸地固定于硬盘支架10。硬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固定件30,示例性,第一固定件30可以为沉头螺钉。硬盘20通过第一固定件30可拆卸地固定于硬盘支架10。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硬盘20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卡扣连接等,可拆卸地固定于硬盘支架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硬盘组件100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为相对方向的描述,其中,硬盘组件100可以大致为长方体,硬盘组件100长方体包括近似相互垂直的三个面,以平行于硬盘组件100长方体的其中一个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以平行于硬盘组件100长方体的另一个面的方向为第二方向,以平行于硬盘组件100长方体的第三个面的方向为第三方向。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硬盘支架10可以包括基座1、把手2、拨键3、第一弹性件4、第二弹性件5、支架6、导光件7、屏蔽簧片8以及绝缘片9。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硬盘支架10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可以将部分部件进行组合或拆分。其中,把手2和拨键3安装于基座1朝向第二方向Y向的一侧,把手2转动连接基座1,拨键3滑动连接基座1。硬盘支架10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拨键3抵持把手2;当硬盘支架10处于解锁状态时,拨键3脱离把手2。第一弹性件4安装于拨键3与基座1之间,第二弹性件5安装于把手2与基座1之间。屏蔽簧片8安装于基座1背离把手2所在的一侧,支架6安装于屏蔽簧片8背离基座1所在的一侧。导光件7和绝缘片9安装于支架6。其中,抵持是指拨键3与把手2相互接触,并且拨键3与把手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在后文的相关描述中,抵持做相似理解,指两个部件相互接触且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后文不再赘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X向为第一方向,Y向为第二方向,Z向为第三方向。在后文的相关描述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相对方位做相似理解,后文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拨键3用于控制把手2的锁合和解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硬盘支架结构复杂的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中仅通过滑动拨键3即可实现把手2的快速解锁,硬盘支架10中用于控制硬盘组件100锁合和解锁的限位组件的部件少,限位组件的结构更简单,并且部件之间组装简便,因此硬盘支架10的制作成本较低。
请结合参阅图5A和图5B,图5A是图4所示基座1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所示基座1在另一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大致呈框型,基座1可以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以及第三侧壁13,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3连接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示例性的,第三侧壁13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侧壁11可以包括第一滑槽111、第一限位槽112以及第一安装孔113。其中,第一滑槽111和第一限位槽112间隔设置。第一滑槽111和第一限位槽112位于第一侧壁11靠近第三侧壁13的一端,第一安装孔113位于第一侧壁11背离第三侧壁13的一端。第二侧壁12可以包括第二滑槽121、第二限位槽122以及第二安装孔123。其中,第二滑槽121和第二限位槽122间隔设置。第二滑槽121和第二限位槽122位于第二侧壁12靠近第三侧壁13的一端,第二安装孔123位于第二侧壁12背离第三侧壁13的一端。第一滑槽111、第一限位槽112以及第一安装孔113分别与第二滑槽121、第二限位槽122以及第二安装孔123相对设置。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21可以为条形孔,延伸轨迹可以为直线。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122可以为条形槽,延伸轨迹可以为直线。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123为圆孔。
其中,基座1还可以包括连接部14,连接部14位于第一侧壁11背离第一安装孔113的一侧,且连接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示例性的,连接部14可以大致垂直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连接部14设有立柱141,立柱141与第一安装孔113位于第一连接部14的同一侧,立柱141的中心位于第一安装孔113与第一滑槽111之间。连接部14用安装并限位第二弹性件5。第三侧壁13还设有定位槽131,定位槽131的开口面向立柱14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朝向第二侧壁12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纳空间114,第一容纳空间114与第一限位槽112位于同一侧,第一容纳空间114相较第一安装孔113更靠近第一限位槽112。第一容纳空间114可由第一侧壁11向背离第二侧壁12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二侧壁12朝向第一侧壁11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纳空间124,第二容纳空间124与第二限位槽122位于同一侧,第二容纳空间124相较第二安装孔123更靠近第二限位槽122。第二容纳空间124可由第二侧壁12向背离第一侧壁11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一容纳空间114和第二容纳空间124用于安装把手2。
请结合参阅图6A至图7,图6A是图4所示把手2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所示把手2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大致呈框型,把手2可以包括主体21、锁扣部22、转动部23以及卡合部24,转动部23、锁扣部22以及卡合部24均固定连接于主体21。把手2在第一方向X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相对设置。其中,锁扣部22位于把手2的第一端,卡合部24位于把手2的第二端。转动部23位于锁扣部22与卡合部24之间,转动部23相较锁扣部22更靠近卡合部24。把手2的锁扣部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当把手2包括两个锁扣部22时,两个锁扣部22相对设置。其中,锁扣部2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21位于的把手2的第一端且连接主体21,第二连接部222连接主体21与第一连接部221。第一连接部221用于抵持拨键3。第二连接部222用于支撑第一连接部221,以提高第一连接部221的结构强度。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222均可以为板体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锁扣部22也可以不设置第二连接部222,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主体21可以凹陷形成避让空间211,避让空间211与第一连接部221位于同一侧,第一连接部221延伸至避让空间211。避让空间211用于安装拨键3。
一些实施例中,转动部23可以包括第一转动柱231和第二转动柱232,第一转动柱231和第二转动柱232相对设置。主体2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臂212、第二连接臂213以及第三连接臂214,第一连接臂212和第二连接臂213相对设置,第三连接臂214连接于第一连接臂212和第二连接臂213之间。第一转动柱231和第二转动柱232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臂212和第二连接臂213,卡合部24固定于第三连接臂214。第一连接臂212、第二连接臂213以及第三连接臂214合围形成容置空间215。
一些实施例中,主体21还可以包括抵持部25,抵持部25位于容置空间215,且抵持部25的中心位于转动部23与锁扣部22之间。抵持部25固定于主体21。示例性的,抵持部25可以相对主体21凸出设置,且与转动部23位于主体21的同一侧。示例性的,抵持部25的中心设有定位柱251。其中,抵持部25可以与主体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抵持部25也可以嵌入主体21设置,由主体21的部分结构形成抵持部25,抵持部25相对容置空间215露出。抵持部25用安装并限位第二弹性件5。
一些实施例中,主体21还设有一体化的通风孔216。示例性的,通风孔216可以为条形孔,通风孔216在主体21外观面所占的面积至少为主体21外观面的面积的一半。主体21外观面为主体21朝向第二方向Y向所在的一侧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主体21设有面积较大的通风孔216,增加了硬盘支架10的增加通风率,安装于硬盘支架10内侧的硬盘20(请参阅图2B)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把手2的通风孔216传至硬盘支架10的外侧,有助于提高应用该硬盘支架10的硬盘组件100的散热能力。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通风孔216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或者,主体21也可以不设置通风孔216,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请参阅图7,图7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在图7中,把手2安装于基座1朝向第二方向Y向的一侧。
请结合参阅图5A、图5B、图6B和图8,图8是图7所示结构沿A-A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安装于基座1的一侧。把手2的转动部23转动连接基座1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其中,第一转动柱231转动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3,第二转动柱232转动安装于第二安装孔123。卡合部24相对基座1向背离第一安装孔113的一侧凸出。第一转动柱231面向第一侧壁11的一端设有斜销型端面,以便于第一转动柱231卡入第一安装孔113。第二转动柱232面向第二侧壁12的一端设有斜销型端面,以便于第二转动柱232卡入第二安装孔123。
在本实施例中,把手2的转动部23转动连接基座1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使得把手2与基座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并且转动部23位于锁扣部22与卡合部24之间,使得锁扣部22和卡合部24可以绕转动部23转动,从而实现锁扣部22可以远离基座1,卡合部24可以靠近基座1,或者,锁扣部22可以靠近基座1,卡合部24可以远离基座1。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动柱231也可以设置在基座1的第一侧壁11,第二转动柱232也可以设置在基座1的第二侧壁12,第一转动柱231和第二转动柱232位于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第一安装孔113和第二安装孔123分别设置在把手2的第一连接臂212和第二连接臂213。通过第一转动柱231与第一安装孔113配合,第二转动柱232与第二安装孔123配合,也可以实现把手2与基座1之间的转动连接,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把手2的锁扣部22安装于基座1的第一容纳空间114和/或第二容纳空间124。其中,第一容纳空间114和/或第二容纳空间124的形状与锁扣部22的形状相适应。示例性的,第一容纳空间114和第二容纳空间124。示例性的,当把手2包括两个锁扣部22时,两个锁扣部22分别安装于基座1的第一容纳空间114和第二容纳空间124。当把手2包括一个锁扣部22时,锁扣部22安装于第一容纳空间114或第二容纳空间124。
请结合参阅图9A至图10,图9A是图4所示拨键3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B是图9A所示拨键3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位于基座1设有把手2的一侧。拨键3可以包括本体31、锁舌部32以及拨动部33,拨动部33和锁舌部32均固定于本体31且位于本体31的两端,拨动部33相对本体31向背离基座1的一侧凸出。示例性的,拨动部33可以为长方体,拨动部33背离本体31的一侧可以设有指示标识331。指示标识331可以用于指示拨键3解锁的方向,以方便用户确定拨键3解锁时的拨动的方向。其中,指示标识331可以是图案、凸起、凹槽等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其中,拨键3的本体31可以为板体结构,本体31可以设有开孔,从而本体31大体呈“U”形。在本实施例中,本体31设有开孔,增加了硬盘支架10的增加通风率,安装于硬盘支架10内侧的硬盘20(请参阅图2B)所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拨键3的开孔传至硬盘支架10的外侧,有助于提高应用该硬盘支架10的硬盘组件100的散热能力。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的本体31也可以不设开孔,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锁舌部32可以为板体结构,锁舌部32可以包括抵持面321和滑动面322,抵持面321面向基座1设置。滑动面322可以为斜销型端面。抵持面321与本体31背离拨动部33一侧的端面之间形成安装空间311。
请参与图10,图10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1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在图10中,把手2和拨键3安装于基座1朝向第二方向Y向的一侧,拨键3用于控制把手2的锁合和解锁。
请结合参阅图9A、图9B、图11和图12,图11是图10所示结构沿B-B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0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是,图12为了清楚展示图10所示结构沿C-C处剖开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将图10中的部件旋转了一定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还可以包括滑动部34,滑动部34滑动连接基座1。滑动部34可以包括第一滑动部341和第二滑动部342,第一滑动部341和第二滑动部342相对设置,且均固定于本体31。第一滑动部341可以包括第一悬臂3411和第一限位块3412,第二滑动部342可以包括第二悬臂3421以及第二限位块3422。第一悬臂3411与第二悬臂3421均固定于本体31,且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悬臂3411与第二悬臂3421可以相对设置。第一悬臂3411和第二悬臂3421分别面向基座1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限位块3412固定于第一悬臂3411,且面向第一侧壁11设置。第二限位块3422固定于第二侧壁12,且面向第二侧壁12设置。第一限位块3412滑动连接第一侧壁11,第二限位块3422滑动连接第二侧壁12。
其中,第一限位块3412卡入第一滑槽111,且能够相对第一滑槽111滑动。第一限位块3412面向第一侧壁11的一侧设有斜销型端面,以便于第一限位块3412能够顺利卡入第一滑槽111。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第一限位块3412的尺寸小于第一滑槽111的尺寸,以便于第一限位块3412能够于第一滑槽111中滑动。第二限位块3422安装于第二滑槽121,且能够相对第二滑槽121滑动。第二限位块3422面向第二侧壁12的一侧设有斜销型端面,以便于第二限位块3422能够顺利卡入第二滑槽121。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第二限位块3422的尺寸小于第二滑槽121的尺寸,以便于第二限位块3422能够于第二滑槽121中滑动。同时,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21可以分别对第一限位块3412和第二限位块3422,在第一方向X向上的移动形成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本体31抵接基座1,拨键3的第一限位块3412和第二限位块3422分别卡接基座1的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21,使得拨键3与基座1在第二方向Y向上相互限位,拨键3仅能在第一方向X向上相对基座1滑动。第一限位块3412和第二限位块3422用于防止拨键3脱离基座1。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341还可以包括第一滑块3413,第二滑动部342还可以包括第二滑块3423,第一滑块3413固定于第一悬臂3411,且和第一限位块3412间隔设置。第二滑块3423固定于第二悬臂3421,且和第二限位块3422间隔设置。第一滑块3413与第二滑块3423间隔设置,示例性的,第一滑块3413与第二滑块3423可以相对设置。第一滑块3413滑动连接第一侧壁11。其中,第一滑块3413卡入第一侧壁11的第一限位槽112。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第一滑块3413的尺寸小于第一限位槽112的尺寸,以便于第一滑块3413能够于第一限位槽112中滑动。第二滑块3423滑动连接第二侧壁12。其中,第二滑块3423卡入第二侧壁12的第二限位槽122。示例性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第二滑块3423的尺寸小于第二限位槽122的尺寸,以便于第二滑块3423能够于第二限位槽122中滑动。同时,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122可以分别对第一滑块3413和第二滑块3423,在第一方向X向上的移动形成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滑块3413和第一限位槽112的配合,以及第二滑块3423与第二限位槽122的配合,使得拨键3能够相对基座1在第一方向X向上移动,实现滑动部34滑动连接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从而使得拨键3与基座1滑动连接。此外,第一滑槽111对拨键3的第一限位块3412的限位,第二滑槽121对拨键3的第二限位块3422的限位,可保证拨键3相对基座1滑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3412与第一滑块3413之间可以在第二方向Y向上形成第一限位空间35,基座1的第一侧壁11可以部分卡入第一限位空间35。第二限位块3422与第二滑块3423可以在第二方向Y向上形成第二限位空间36,基座1的第二侧壁12可以部分卡入第二限位空间36。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滑块3413和第二滑块3423,分别与第一限位块3412和第一限位块3412形成第一限位空间35和第二限位空间36,基座1部分卡入第一限位空间35和第二限位空间36,进一步地在第二方向Y向上和第三方向Z向上对拨键3相对基座1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基座1与拨键3的安装更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拨键3的本体31、第一悬臂3411及第一限位块3412,第二悬臂3421及第二限位块3422,与基座1的配合结构,同样可以使得拨键3能够相对基座1滑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滑块3413和第二滑块3423,第一滑块3413可以由本体31、第一悬臂3411及第一限位块3412中的部分或全部构成。第二滑块3423可以由本体31、第二悬臂3421及第二限位块3422中的部分或全部构成。
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还可以包括阻挡部37,阻挡部37固定于本体31,且与滑动部34位于本体31的同一侧,阻挡部37面向第三侧壁13设置。阻挡部37可以包括阻挡板371和固定柱372,阻挡板371固定于本体31,且与第一悬臂3411和第二悬臂3421间隔设置。固定柱372固定于阻挡板371,且面向第三侧壁13设置。拨键3的阻挡部37与第三侧壁13配合,用于安装并限位第一弹性件4。其中,拨键3的本体31设有至少一个阻挡槽312,阻挡槽312位于拨键3的侧壁与阻挡板371之间。阻挡槽312用于安装导光件7。
请结合参阅图5A、图5B、图9B和图13,图13是图10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是,图13为了清楚展示图10所示结构沿D-D处剖开的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将图10中的部件旋转了一定角度。
一些实施例中,拨键3的锁舌部32可以卡入把手2的避让空间211,锁舌部32的滑动面322可以为斜销型端面,以便于锁舌部32卡入把手2的避让空间211。抵持面321与本体31之间的安装空间311可用于容纳锁扣部22的第一连接部221。锁扣部22卡入安装空间311,使得锁舌部32的抵持面321抵持第一连接部221,从而锁舌部32抵持锁扣部22,以实现拨键3与把手2之间的抵持。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位于拨键3与第三侧壁13之间。其中,第一弹性件4可以位于拨键3的阻挡部37与基座1的第三侧壁13之间。阻挡部37与第三侧壁13对第一弹性件4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一弹性件4弹性抵持拨键3的阻挡部37与基座1的第三侧壁13,以使第一弹性件4对拨键3产生第一弹性力。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4可以为弹簧,第一弹性件4套设于固定柱372的外周,第一弹性件4的一端弹性抵持阻挡板371,第一弹性件4的另一端弹性抵持,并且位于第三侧壁13的定位槽13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柱372和定位槽131对第一弹性件4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第一弹性件4在被压缩以及回弹过程中发生歪斜,从而达到稳定第一弹性件4位置的目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也可以位于拨键3与第三侧壁13之间的其他位置。示例性的,固定柱37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滑动部341或第二滑动部342朝向第三侧壁13的一侧,从而第一弹性件4可以位于第一滑动部341与第三侧壁13之间,或者位于第二滑动部342与第三侧壁13之间,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5位于把手2的抵持部25与基座1的连接部14之间。示例性的,第二弹性件5可以为弹簧,第二弹性件5套设于定位柱251与立柱141的外周,第二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持抵持部25与连接部1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251与立柱141对第二弹性件5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第二弹性件5在被压缩以及回弹过程中发生歪斜,从而达到稳定第二弹性件5位置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硬盘支架10可以应用于抽取式硬盘组件100。硬盘支架10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拨键3抵持把手2,拨键3的锁舌部32抵持把手2的锁扣部22,转动部23不能相对基座1转动,把手2的卡合部24用于卡入机箱200,以将硬盘组件100固定于机箱200。其中,拨键3的锁舌部32位于把手2的避让空间211,锁扣部22的第一连接部221位于拨键3的安装空间311,锁舌部32的抵持面321抵持锁扣部22的第一连接部221。拨键3的锁舌部32对把手2的锁扣部22产生指向锁扣部22的阻挡力,以限制锁扣部22向背离基座1的一侧运动。此时,第二弹性件5处于压缩状态,可以对把手2产生第二弹性力。
其中,将拨键3向远离把手2的一侧滑动,拨键3的滑动部34相对基座1滑动,带动锁舌部32向远离锁扣部22的一侧移动,硬盘支架10可以由锁合状态切换为解锁状态。当硬盘支架10处于解锁状态时,拨键3脱离把手2,拨键3的锁舌部32脱离把手2的锁扣部22,转动部23能够相对基座1转动。第二弹性件5的第二弹性力推动把手2的第一端绕转动部23向背离基座1的一侧转动(请参阅图8),以使把手2的锁扣部22远离基座1,从而带动把手2的卡合部24向靠近基座1的一侧靠近,卡合部24脱离机箱200,以使硬盘组件100能够脱离机箱200。把手2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把手2的第一端自动绕转动部23向背离基座1的一侧转动,硬盘支架10的解锁操作更为简单。拨键3、把手2以及基座1组成硬盘支架10的限位组件,用于控制硬盘组件100与机箱200之间的锁合和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拨键3的滑动部34与基座1相配合,以实现拨键3能够靠近或远离把手2。把手2的锁扣部22与拨键3的锁舌部32相互配合,控制拨键3抵持或脱离把手2,进一步地,把手2的转动部23能够相对基座1转动,带动卡合部24靠近或远离基座,从而实现硬盘支架10的锁合和解锁。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的硬盘支架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中仅通过滑动拨键3即可实现把手2的快速解锁,硬盘支架10中用于控制硬盘组件100锁合和解锁的限位组件的部件少,限位组件的结构更简单,并且部件之间组装简便,因此硬盘支架10的制作成本较低。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位于拨键3的阻挡部37与基座1的第三侧壁13之间,第一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以产生第一弹性力,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拨键3靠近把手2。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弹性件4的第一弹性力的推动下,在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拨键3的锁舌部32与把手2的锁扣部22之间的抵持作用更稳定,拨键3不易脱离把手2。此外,由于第一弹性件4的第一弹性力使得拨键3与把手2之间稳定抵持,因此可以将拨键3在基座1中滑动时的滑动阻力设计的较小,用户施加较小的力即可拨动拨键3,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也可以不处于压缩状态。也可以将拨键3在基座1中滑动时的滑动阻力设计的较大,依赖拨键3与基座1之间的滑动阻力也可现实拨键3与把手2之间的稳定抵持,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当硬盘支架10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弹性件4处于压缩状态,对拨键3产生朝向把手2一侧的第一弹性力,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拨键3向靠近把手2的一侧移动。同时,第一限位槽112和第二限位槽122分别对第一滑块3413和第二滑块3423,在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请参阅图12)。第一滑槽111和第二滑槽121分别对第一限位块3412和第二限位块3422,在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在第一弹性力、拨键3的滑动部34以及基座1的配合下,使得拨键3可以回到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初始位置。
本实施例中,拨键3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自动回弹,硬盘支架10的锁合操作更为简单。并且,在拨键3的滑动部34及基座1的配合下,可使拨键3回到初始位置,可以避免拨键3在第一弹性件4的作用下超越初始位置,有助于提高硬盘支架10的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当硬盘支架10处于解锁状态后,操作者可以推动把手2的第一端绕转动部23向靠近基座1的一侧转动,以使把手2的锁扣部22靠近基座1,并将锁扣部22卡入拨键3的安装空间311,使得锁扣部22抵持锁扣部22,从而实现拨键3与把手2之间的抵持,硬盘支架10由解锁状态转变为锁合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当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在第一方向X向上,拨键3的侧壁相对基座1的第三侧壁13内缩。当硬盘支架10处于解锁状态,在第一方向X向上,拨键3的侧壁可以相对基座1的第三侧壁13内缩或与基座1的第三侧壁13平齐。也即,在第一方向X向上,拨键3的侧壁与基座1的第三侧壁13留有一定间距,以避免硬盘支架10在解锁时,拨键3抵持到机箱200,从而保证硬盘支架10的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4、图14A、图14B和图15,图14A是图4所示支架6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4B是图14A所示支架6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B所示支架6沿E-E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6固定于基座1背离把手2的一侧,屏蔽簧片8位于基座1与支架6之间。硬盘支架10还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固定件101。示例性的,第二固定件101可以为螺钉,第二固定件101用于将支架6、屏蔽簧片8和基座1三者固定在一起。屏蔽簧片8用于防止电磁干扰,且屏蔽簧片8设有多个通孔,以便于硬盘20散热。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6可以包括第一侧板61、第二侧板62以及第三侧板63,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相对设置,第三侧板63连接于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之间,第三侧板63固定连接基座1。第一侧板61设有卡合件64,卡合件64固定连接第一侧板61,且位于支架6的内侧。卡合件64包括连接板641和卡合板642,连接板641连接于第一侧板61,并相对第一侧板61向第一侧板61的第一方向X向的相反方向弯折。卡合板642连接于连接板641,并相对连接板641向连接板641的第二方向Y向弯折。第一侧板61还设有避让孔643,避让孔643与卡合板64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61还设有至少一个卡合槽65,卡合槽65与卡合件64间隔设置。示例性的,卡合槽65可以为矩形开孔或矩形槽,卡合槽65与卡合件64可以位于第一侧板61的中部。卡合件64和卡合槽65用于安装导光件7。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6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66a,第一弹片66a相对第一侧板61向支架6的外侧凸出。在第一侧板61上,第一弹片66a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661和第二连接段662,第一连接段661固定连接第一侧板61,第一连接段661和第二连接段662向远离第一侧板61的方向凸出。示例性的,第一弹片66a可以通过第一侧板61弯折形成。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侧板62上的第二弹片66b可以参考第一侧板61的第一弹片66a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硬盘组件100安装于服务器的机箱200时,第一弹片66a被压紧在机箱200与第一侧板61之间,第二弹片66b被压紧在机箱200与第二侧板62之间,第一弹片66a和第二弹片66b位于机箱200与支架6之间的间隙,对支架6起到支撑、减震作用,有助于提高不同震动频率下硬盘组件100的抗震参数,硬盘组件100的抗震性能更强,硬盘20运行可靠性更高。此外,第一弹片66a、第二弹片66b和/或卡合件64的设置,有助于增强第一侧板61与第二侧板62的结构强度。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弹片66a设有凸点663,凸点663相对第一弹片66a向支架6的外侧凸出。第一弹片66a的外侧设有凸点663,可以减轻硬盘组件100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与机箱200的刮擦,从而避免金属碎屑的产生,防止金属碎屑对其他器件产生不利影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片66b的凸点663(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参考第一弹片66a上的凸点663设置;或者,第二弹片66b也可以不设置凸点663,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此外,第一侧板61或者第二侧板62中的一个设有避让缺口67,避让缺口67位于支架6背离基座1的一端。示例性的,第一侧板61背离第三侧板63的一端设有避让缺口67,避让缺口67可以位于第一侧板61的第一弹片66a上。并且,在机箱200对应位置处设有止位柱(图中未示出)。当硬盘组件100以正确方向插入于机箱200时,止位柱可以顺利通过第一侧板61的避让缺口67,抵持在第一弹片66a上,形成柔性止位,硬盘组件100可成功安装于机箱200。当硬盘组件100以错误方向插入于机箱200时,第二侧板62的末端对止位柱形成阻挡,硬盘组件100无法安装于机箱200。在本实施例中,支架6上避让缺口67的设置,可防止硬盘组件100安装错误,降低了硬盘组件100插入损坏风险。
请结合参阅图3、图14A和14B,一些实施例中,支架6还可以包括底板68,底板68位于第一侧板61和第二侧板62之间。底板68可以包括第一底板681和第二底板682,第一底板681和第二底板682间隔设置,第一底板681连接第一侧板61,且大致垂直于第一侧板61。第二底板682连接第二侧板62,且大致垂直于第二侧板62。第一底板681设有多个第一沉槽683,多个第一沉槽683均相对底板68向背离第一侧板61的一侧凸出。第一底板681设有安装通孔684,安装通孔684与第一沉槽683间隔设置,安装通孔684用于安装第一固定件3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底板682上的第二沉槽685和安装通孔684可以参考第一底板681的第一沉槽683和安装通孔684设置。硬盘20安装于支架6的内侧,并通过第一固定件30固定于支架6的底板68。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6的底板68设置第一沉槽683和第二沉槽685,可以增强底板68的结构强度。此外,第一沉槽683相对第一底板681背离第一侧板61的一侧凸出,第二沉槽685相对第二底板682背离第二侧板62的一侧凸出,第一沉槽683和第二沉槽685可以防止第一固定件30安装于底板68时,相对底板68突出部分与其他部件发生刮擦,从而避免金属碎屑的产生。
一些实施例中,绝缘片9贴靠支架6的底板68设置。示例性的,绝缘片9可以包括第一绝缘片91和第二绝缘片92,第一绝缘片91和第二绝缘片92分别贴设于第一底板681和第二底板682。绝缘片9位于硬盘20与支架6的底板68之间,可以避免硬盘20裸露的电路板与支架6接触发生短路。
一些实施例中,支架6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钣金件的厚度在0.2mm至1.5mm的范围内。其中,钣金件的厚度可以0.2mm、0.3mm、0.5mm、0.6mm、0.8mm、1.0mm、1.15mm、1.2mm、1.5mm等。其中,支架6的材料可以选用不锈钢材料,例如304不锈钢、302不锈钢等,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支架6可以采用模具加工或数冲加工制成。示例性的,钣金件的厚度为0.3mm。硬盘20第一方向X向上的尺寸为70.7mm,整个硬盘组件100第一方向X向上的尺寸仅为71.6mm。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塑料支架6,在本实施例中,支架6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当钣金件的厚度为0.3mm时,支架6在第一方向X向上的尺寸最小,使得整个硬盘组件100所占的空间最小化。在服务器机箱200尺寸标准化的前提下,可在机箱200中配置更多的本实施例中的硬盘组件100,有助于提高服务器的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支架6选用不锈钢材料,强度较高。此外,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上的第一弹片66a、卡合件64,设置在第二侧壁12上的第二弹片66b,以及设置底板68上的第一沉槽683及第二沉槽685等结构,可保证支架6在厚度较小的情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请结合参阅图4、图15和图16,图16是图3所示硬盘支架10沿F-F处剖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7固定于支架6,导光件7自支架6背离基座1的一侧延伸至拨键3。导光件7可以用于将位于支架6背离基座1的一侧光源的光线传导至拨键3。拨键3可以采用塑料制成,例如,拨键3可以是聚碳酸酯制成的塑料件,并在塑料表面镀膜使拨键3为半透明塑料件。导光件7的光线可以从拨键3射出,用于指示硬盘组件100安装情况。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7可以包括第一导光条71、第二导光条72以及第一卡接部73,第一导光条71与第二导光条72间隔设置,第一卡接部73固定于第一导光条71和第二导光条72之间。第一卡接部73卡接第一侧板61。示例性的,第一卡接部73可以为板状结构。此外,第一导光条71和/或第二导光条7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74,示例性的,第一导光条71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74;或者,第二导光条72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74;或者第一导光条71和第二导光条72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74。第二卡接部74面向第一侧板61,且与第一卡接部73间隔设置。第二卡接部74卡接第一侧板61。第一侧板61对第二卡接部74的限位方向与对第一卡接部73的限位方向不同。
其中,第一卡接部73卡接第一侧板61的卡合件64,第一卡接部73可以位于第一侧板61的避让孔643。第一卡接部73抵持连接板641。卡合件64的连接板641和卡合板642分别对第一卡接部73在第二方向Y向上和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第二卡接部74卡接第一侧板61的卡合槽65,卡合槽65对第二卡接部74在第二方向Y向上形成限位。在第二方向Y向上,卡合件64对第一卡接部73的限位方向与卡合槽65对第二卡接部74的限位方向相反。示例性的,卡合件64相对卡合槽65靠近第三侧板63,卡合件64对第一卡接部73的限位方向为朝向第三侧板63的方向,卡合槽65对第二卡接部74的限位方向为背离第三侧板63的方向;或者,卡合槽65相对卡合件64靠近第三侧板63,卡合件64对第一卡接部73的限位方向为背离第三侧板63的方向,卡合槽65对第二卡接部74的限位方向为朝向第三侧板63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7可以通过第一卡接部73和第二卡接部74安装于支架6的第一侧板61,第一侧板61的卡合件64对导光件7在第二方向Y向上和第一方向X向上形成限位,并且卡合件64和卡合槽65对导光件7的限位方向相反,导光件7与第一侧板61之间形成卡合连接,使得导光件7与支架6的固定更稳定,可以避免导光件7由于受到外力作用相对支架6发生易位。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74背离第一卡接部73的一侧设有斜销型端面,以便于第二卡接部74顺利卡入卡合槽65。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支架6也可以不设置卡合槽65,仅通过卡合件64固定导光件7,本申请对此不作严格限定。
请结合参阅图4、图9B、图16和图17,图17是图16中B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7的材料可以选用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环氧树脂等塑料导光材料。导光件7可以选用开模加工成型。导光件7的背离支架6的一端嵌入拨键3的阻挡槽312。示例性的,第一导光条71与第二导光条72背离支架6的一端可以均嵌入拨键3的阻挡槽312中。当拨键3抵持把手2时,导光件7远离拨键3的阻挡板371。当拨键3脱离把手2时,导光件7可以抵持拨键3的阻挡板371,导光件7发生形变,产生第三弹性力,第三弹性力用于驱动拨键3靠近把手2。在第一方向X向上,阻挡槽312的尺寸大于导光件7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件7的一端嵌入拨键3的阻挡槽312,可以对拨键3的在第一方向X向上移动形成限制。同时塑料导光件7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拨键3的阻挡板371抵持导光件7时,导光件7对阻挡板371形成第三弹性力,可以推动拨键3向把手2一侧移动,无需施加外力,即可实现拨键3自动回弹,使得拨键3可以回到硬盘支架10处于锁合状态时初始位置。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光件7也可以不嵌入拨键3内侧,拨键3仅依赖第一弹性件4也可以实现自动回弹,本申请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硬盘支架,应用于抽取式硬盘组件,所述硬盘组件通过插拔方式安装或脱离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包括:
基座;
把手,位于所述基座的一侧,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基座;以及,
拨键,位于所述基座设有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拨键滑动连接所述基座;
所述硬盘支架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
当所述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拨键抵持所述把手,当所述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拨键脱离所述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锁扣部、转动部以及卡合部,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合部之间,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基座,所述拨键包括锁舌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基座,以使所述硬盘支架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
当所述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锁舌部抵持所述锁扣部,所述转动部不能相对所述基座转动,所述卡合部用于卡入所述机箱,以将所述硬盘组件固定于所述机箱;
当所述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锁舌部脱离所述锁扣部,所述转动部能够相对所述基座转动,所述卡合部脱离所述机箱,以使所述硬盘组件能够脱离所述机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所述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拨键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以产生第一弹性力,所述第一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拨键靠近所述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键还包括本体,所述滑动部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固定于所述本体,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还包括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侧壁包括第一滑槽,所述第一限位块卡入所述第一滑槽,且能够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滑动,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防止所述拨键脱离所述基座;
和/或,
所述滑动部还包括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固定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第二滑槽,所述第二限位块卡入所述第二滑槽,且能够于所述第二滑槽中滑动,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防止所述拨键脱离所述基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键还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面向所述第三侧壁设置;
所述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三侧壁之间,并弹性抵持所述阻挡部与所述第三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抵持部,所述抵持部的中心位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锁扣部之间,所述硬盘支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于所述抵持部与所述基座之间;
当所述硬盘支架处于锁合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产生第二弹性力;
在所述硬盘支架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第二弹性力推动所述把手转动,以使所述锁扣部远离所述基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还包括支架和导光件,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基座背离所述把手的一侧,所述导光件固定于所述支架,所述导光件自所述支架背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延伸至所述拨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的一端嵌入所述拨键,当所述拨键脱离所述把手时,所述导光件抵持所述拨键,产生第三弹性力,所述第三弹性力用于驱动所述拨键靠近所述把手。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基座;
所述导光件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所述第一侧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件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第一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对所述第二卡接部的限位方向与对所述第一卡接部的限位方向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支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侧板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三侧板连接所述基座;
所述第一侧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相对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支架的外侧凸出。
14.一种硬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硬盘组件包括硬盘以及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硬盘支架,所述硬盘安装于所述硬盘支架的内侧。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机箱以及权利要求14所述的硬盘组件,所述硬盘组件安装于所述机箱。
CN202210945949.3A 2022-08-08 2022-08-08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54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949.3A CN115454212A (zh) 2022-08-08 2022-08-08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5949.3A CN115454212A (zh) 2022-08-08 2022-08-08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54212A true CN115454212A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5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5949.3A Pending CN115454212A (zh) 2022-08-08 2022-08-08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542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2661A (zh) * 2023-05-22 2023-06-23 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连接结构及网络储存装置
CN116679798A (zh) * 2023-05-29 2023-09-01 昆山鑫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支架及应用硬盘支架的机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2661A (zh) * 2023-05-22 2023-06-23 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连接结构及网络储存装置
CN116312661B (zh) * 2023-05-22 2023-08-11 深圳市慧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硬盘连接结构及网络储存装置
CN116679798A (zh) * 2023-05-29 2023-09-01 昆山鑫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支架及应用硬盘支架的机箱
CN116679798B (zh) * 2023-05-29 2025-02-18 昆山鑫诚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硬盘支架及应用硬盘支架的机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54212A (zh)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US7345237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7265987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CN112817383B (zh) 扩充卡安装结构及电路组件
US7755886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US786921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extendabl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6388876B1 (en) Comput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pivotable drive bracket
US20120320519A1 (en) Storage device assembly
US20070153466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data storage device
US20070153471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of computer system
US7813136B2 (en) Server enclosure
US7204469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securing storage device
CN110865688B (zh) 电脑主机
US8861199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430920B (zh) 用于信息存储装置的安装单元以及电子装置
US8191842B2 (en) Fixing module
CN112462863B (zh) 扩充卡夹持机构
US202402560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keying mechanisms for a drive carrier and a drive cage
CN215883497U (zh) 锁止机构和行车记录仪
TW202418920A (zh) 托盤及應用此托盤的電子裝置
CN109388202B (zh) 固定架组件
CN113835482A (zh) 一种hba卡免工具锁附装置及hba卡安装结构
CN214588019U (zh) 硬盘收纳装置
US20240321321A1 (en) Data process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thereof
CN219421292U (zh) 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