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756B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77756B CN115377756B CN202210698199.4A CN202210698199A CN115377756B CN 115377756 B CN115377756 B CN 115377756B CN 202210698199 A CN202210698199 A CN 202210698199A CN 115377756 B CN115377756 B CN 11537775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l
- proof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lug
- d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两排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具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的插接槽,定义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为向下,两排导电端子设于插接槽的前后两侧且进入插接槽中,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绝缘本体于插接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壁;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壁、及前后间隔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的金属外壳,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与两个第二端壁连接从而围成一容纳腔,容纳腔收容绝缘本体,第一侧壁包括两个防呆凹部,每一防呆凹部向第二侧壁凹陷,每一防呆凹部与对应的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及第二侧壁的一部分共同围成一防呆槽,防呆槽用于收容对接连接器的防呆部,防呆槽与插接槽前后错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中国申请号为CN201721112011.4的专利,其揭示了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绝缘本体、包覆插头绝缘本体前后两侧的第一金属外壳和第二金属外壳,插头绝缘本体包括两个导引柱,插座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绝缘本体、包覆插座绝缘本体前后两侧的第三金属外壳和第四金属外壳,所述插座绝缘本体包括两个导引槽,导引槽朝向第三金属外壳的方向贯穿插座绝缘本体,插头电连接器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两个导引柱分别对应收容于两个导引槽内。
上述结构中,导引槽的前侧是第三金属外壳,后侧是插座绝缘本体,由于插座绝缘本体凹陷形成导引槽,导致位于导引槽后侧的插座绝缘本体的厚度较小,强度较弱,在插头电连接器和插座电连接器多次插接中容易被导引柱误碰而破损,且由于设置有导引槽,插座绝缘本体的形状较为复杂,注塑成型时的模具结构也较为复杂,模具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防呆结构设置于金属外壳从而增加防呆结构的强度且还能降低成型绝缘本体的模具成本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连接器包括:两排导电端子,定义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槽,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为向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前后两侧且进入所述插接槽中;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插接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壁;一金属外壳,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壁,沿左右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端壁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壁之间,自每一所述第二端壁的前后两端朝所述第一端壁延伸形成一防呆凹部和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壁与对应的所述防呆凹部、所述第一端壁、所述延伸部共同围成一防呆槽,所述防呆槽与所述插接槽前后错位,所述防呆凹部和所述延伸部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遮蔽部,所述遮蔽部遮蔽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防呆凹部自其连接的所述遮蔽部朝对应的所述延伸部凹陷;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防呆部,对应收容于两个所述防呆槽内;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遮蔽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在前后方向上,每一所述防呆部与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每一所述防呆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壁的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对应位于一个所述防呆凹部的下方,且挡止所述防呆凹部向下的位移。
进一步,所述凸出部具有一固定孔,自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自所述第二端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固持部,自固持部向下延伸一插脚,用于插入一电路板中;所述凸出部包括一固持槽,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固持槽向背离所述插接槽的方向贯穿所述凸出部而形成一个开口,所述固持部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中,所述插脚向下伸出所述固持槽。
进一步,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插接槽配合插接的一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对接部前后两侧设有对应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两排对接端子,每一所述对接端子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且外露的一连接部,所述遮蔽部的上端对应所述连接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
进一步,所述防呆凹部具有一卡扣孔,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卡扣件,所述防呆部具有一收容腔,所述卡扣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卡钩,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卡钩朝所述第一板部凸伸出所述防呆部,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扣孔配合卡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也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排导电端子,定义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槽,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为向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前后两侧且进入所述插接槽中,用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插接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壁;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壁,及前后间隔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壁连接从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两个防呆凹部,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向所述第二侧壁凹陷,每一所述防呆凹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共同围成一防呆槽,所述防呆槽用于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防呆部,所述防呆槽与所述插接槽前后错位。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壁的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对应位于一个所述防呆凹部的下方,且挡止所述防呆凹部向下的位移;所述凸出部具有一固定孔,自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进一步,所述防呆凹部具有一卡扣孔,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卡扣件卡扣。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绝缘件,两个所述绝缘件朝向彼此的面定义为内表面,每个所述绝缘件与对应的一排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每一所述绝缘件自其内表面朝另一所述绝缘件凸伸多个扣持部,所述扣持部扣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扣持部具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左右两侧中仅一侧延伸形成一钩部,每一所述绝缘件上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扣持部的钩部朝向相反,每一所述绝缘件自其内表面背向另一所述绝缘件凹设多个顶针孔,所述导电端子显现于所述顶针孔,所述顶针孔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钩部的最高位置且所述顶针孔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钩部的最低位置,且至少部分所述顶针孔位于所述扣持部背离所述钩部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向所述第二侧壁凹陷,每一所述防呆凹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共同围成一防呆槽,所述防呆槽用于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防呆部,所述防呆槽与所述插接槽前后错位,而当所述对接连接器和所述电连接器错误插接时,所述防呆凹部挡止所述防呆部进入所述防呆槽内,从而起到防反插的作用,本发明中的所述防呆槽在前后左右的四侧中的三侧均由所述金属外壳围设,强度较高,而另一侧为用以围设形成所述插接槽的所述第一端壁围设,而所述第一端壁的厚度较大,故强度也较高,在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多次插接的过程中,不会轻易地因为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防呆部的误碰而损坏,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的耐用性,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形简单,故用于成型其的模具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第一端壁是形成于绝缘本体上的,故精度较高,从而防止所述对接连接器左右斜插的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插接前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组合插接后的立体图;
图3为图1在对接连接器的卡扣件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插接后的剖视图;
图5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7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8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9为对接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对接连接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合100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电连接器1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插接的对接连接器2,所述电连接器1用以安装在一电路板(未图示)上。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排导电端子12(定义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如图1至图10中X轴)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金属外壳11,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插接槽102供所述对接连接器2插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插入方向为向下(如图1至图10中Z轴箭头指向),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位于所述插接槽102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一端壁101及位于所述插接槽102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壁A以及第二连接壁B,换句话说,两个所述第一端壁101与所述第一连接壁A和所述第二连接壁B一体连接从而围设成所述插接槽102,所述绝缘本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壁101的凸出部103,所述凸出部103具有一固定孔1031,所述固定孔1031在上下方向上贯穿所述凸出部103,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2位于所述插接槽102的前后两侧并进入所述插接槽102中。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还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绝缘件14,两个所述绝缘件14结构相同,定义两个所述绝缘件14朝向彼此的面为内表面142,每个所述绝缘件14与对应的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2镶埋成型(insert-mold),每一所述绝缘件14包括自其内表面142朝另一所述绝缘件14凸伸形成的多个扣持部140,所述扣持部140扣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每一所述扣持部140具有一基部1401,自所述基部1401左右两侧中仅一侧延伸形成一钩部1402,每一所述绝缘件14上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扣持部140的钩部1402朝向相反,每一所述绝缘件14自其内表面142背向另一所述绝缘件14凹设多个顶针孔141,所述导电端子12显现于所述顶针孔141,且每一所述绝缘件14于所述扣持部14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顶针孔141,所述顶针孔141用以容置顶针(未图示),所述顶针用以在所述导电端子12与所述绝缘件14镶埋成型时固定所述导电端子12,所述顶针孔141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钩部1402的最高位置,且所述顶针孔141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钩部1402的最低位置,位于所述扣持部140背离所述钩部1402的一侧的顶针孔141与所述基部1401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1,位于所述扣持部140靠近所述钩部1402的一侧的顶针孔141与所述基部1401之间具有第二距离H2,第一距离H1小于第二距离H2。
如图5、图6以及图8所示,所述金属外壳11由一金属板(未图示)冲压弯折形成,其包括一第一侧壁111、一第二侧壁112以及两第二端壁115,两个所述第二端壁115与所述第一侧壁111和所述第二侧壁112一体连接从而围成一容纳腔117,在左右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端壁10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壁115之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1包括遮蔽部113以及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位于所述遮蔽部113两侧的两个防呆凹部114(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中间也可以背向所述第一连接壁A凸出从而与第一连接壁A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每一所述防呆凹部114具有一卡扣孔1140,自所述防呆凹部114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1141,所述固定部1141收容于所述固定孔1031内,自所述固定部1141向下延伸形成一接脚1142,所述接脚1142用于插进所述电路板(未图示)中,所述第二侧壁112也具有遮蔽部113’以及分别对应位于所述遮蔽部113’左右两侧的两个延伸部P,所述遮蔽部113’与所述遮蔽部113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对应遮蔽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后两侧即第一连接壁A和第二连接壁B(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凹部114也可以自所述遮蔽部113’凹陷形成),且所述插接槽102位于两者之间,进一步,自所述第二侧壁112的所述遮蔽部113’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1120;自所述第二端壁115向下延伸形成一固持部1150,自固持部1150向下延伸一插脚1151,用于插入一电路板(未图示)中;所述凸出部103包括一固持槽1032,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固持槽1032向背离所述插接槽102的方向贯穿所述凸出部103而形成一个开口1032a,所述固持部1150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032中,所述开口1032a的设置使得当所述固持部1150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032时,所述固持槽1032不会因为固持部1150的干涉从而损坏,进一步,所述插脚1151向下伸出所述固持槽1032。
如图3、图6和图8所示,所述防呆凹部114与所述遮蔽部113一体连接且自所述遮蔽部113向靠近所述延伸部P凹陷形成,当然,由于所述第二端壁115与所述第一侧壁111是一体的,也可以说,所述防呆凹部114和所述延伸部P是自所述第二端壁115的前后两端分别对应向所述遮蔽部113、113’弯折延伸形成的;所述凸出部103位于所述防呆凹部114的下方,挡止所述防呆凹部114向下的位移,进一步,每一所述延伸部P与对应的每一所述第二端壁115、每一所述防呆凹部114以及每一第一端壁101围成一防呆槽13,所述防呆槽13与所述插接槽102前后错位(也就是说所述防呆槽13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中心面M与所述插接槽102垂直于前后方向的中心面N前后不对齐,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左右方向,所述延伸部P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遮蔽部113’平齐从而所述延伸部P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壁B的投影不重合,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只要保证所述插接槽102和所述防呆槽13前后错位,所述延伸部P也可以与所述第二连接壁B的投影重合。
如图5至图7所示,每一所述第一端壁101设有一定位面1010,所述第一侧壁111具有与所述定位面1010配合从而将所述绝缘本体10和所述金属外壳11组装定位的一配合面116,即所述绝缘本体10和所述金属外壳11在组装配合时,所述定位面1010和所述配合面116用以校正所述金属外壳11相对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位置,使得所述固定部1141准确插入所述固定孔1031中,从而将所述金属外壳11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2包括一对接部20、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20前后两侧的第一板部22和第二板部23、分别位于所述对接部20在左右两侧的两个防呆部24以及两个卡扣件26,两个所述防呆部24左右对齐设置,所述对接部20收容于所述插接槽102内,且其前后两侧设有对应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12电性连接器的两排对接端子21,每一所述对接端子21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板部23和所述对接部20之间且外露的一连接部210,其中,在前后方向,每一所述第一板部22和每一所述防呆部24之间的间隙S1大于每一所述第二板部23与每一所述防呆部24之间的间隙S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20也可以为一电路板,所述对接端子21为电路板上的金手指。
如图1、图3和图10所示,每一所述防呆部24设置有一收容腔25,所述卡扣件26包括一主体部260以及与所述主体部260一体连接的卡钩261,所述主体部26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25,所述卡钩261朝所述第一板部22凸伸出所述收容腔25。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插接时,所述卡钩261受到所述防呆凹部114的抵接力,从而向所述收容腔25内收缩,所述电连接器1插接于所述对接连接器2,所述卡钩261扣持于所述卡扣孔1140内,所述第一板部22位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外侧,所述第二板部23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12的外侧,在前后方向,两个所述遮蔽部113、113’位于所述第一板部22和所述第二板部23之间,所述防呆部24收容于所述防呆槽13内,所述防呆凹部114位于所述防呆部24与所述第一板部22之间,所述第二侧壁112位于所述第二板部23和所述防呆部24之间,所述凹陷部1120与所述连接部210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值得说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呆部24向下延伸超出所述对接部20,如此使得所述对接连接器2和所述电连接器1插接时,所述防呆部24先进入所述防呆槽13,所述对接部20再进入所述插接槽102。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每一所述防呆凹部114向所述第二侧壁112凹陷,每一所述防呆凹部114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壁101和所述第二端壁115、及所述延伸部P共同围成一防呆槽13,所述防呆槽13用于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防呆部24,所述防呆槽13与所述插接槽102前后错位,而当所述对接连接器2和所述电连接器1错误插接时,所述防呆凹部114挡止所述防呆部24进入所述防呆槽13内,从而起到防反插的作用,本发明中的所述防呆槽13在前后左右的四侧中的三侧均由所述金属外壳11围设,强度较高,而另一侧为用以围设形成所述插接槽102的所述第一端壁101围设,而所述第一端壁101的厚度较大,故强度也较高,在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多次插接的过程中,不会轻易地因为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防呆部24的误碰而损坏,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耐用性,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外形简单,故用于成型其的模具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模具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所述第一端壁101是形成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的,故精度较高,从而防止所述对接连接器2左右斜插的精度较高。
2、所述绝缘本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凸出部103,所述凸出部103位于所述防呆凹部114的下方,且所述凸出部103挡止所述防呆凹部114的下移,从而使得所述金属外壳11不会因为多次误插而轻易变形,提高了所述电连接器1的使用寿命。
3、所述凸出部具有一固定孔1031,自每一所述防呆凹部114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1141,所述固定部1141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031,从而能够限位所述防呆凹部114,所述防呆凹部114不会因为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错误插接时的所述防呆部24的抵接而轻易的变形。
4、自所述第二端壁115向下延伸形成一固持部1150,自固持部1150向下延伸一插脚1151,用于插入一电路板(未图示)中,使得所述金属外壳11进一步可以得到所述电路板的固定;所述凸出部103包括一固持槽1032,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固持槽1032向背离所述插接槽102的方向贯穿所述凸出部103而形成一个开口1032a,所述固持部1150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032中,在现有技术中,所述固持槽1032的前后左右通常是封闭的,未设置有所述开口1032a,而所述固持槽1032背离所述插接槽102的槽壁强度较弱,导致其在受到所述固持部1150的抵接力时向前后方向拉伸从而损坏,而所述开口1032a的设置使得位于所述固持槽1032背离所述插接槽102的槽壁在前后方向上被所述开口1032a分开,使得所述凸出部103背离所述插接槽102的部分不会损坏,进一步,所述插脚1151向下伸出所述固持槽1032,使得所述插脚1032可以插进所述电路板中。
5、所述遮蔽部113’的上端对应所述连接部210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1120,所述对接连接器2插接于所述电连接器1时,所述凹陷部1120在上下方向上与所述连接部210相对设置,所述金属外壳11的边缘在冲压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毛刺,而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又进一步限定了插接方向,故设置所述凹陷部1120避免了因所述第二侧壁112上的毛刺与所述对接端子21的连接部210接触从而造成的短路。
6、所述卡钩261朝所述第一板部22凸伸出所述防呆部24,所述对接连接器2与所述电连接器1电性连接时,所述卡钩部261与所述卡扣孔1140配合卡接,所述卡钩261位于所述防呆部24和所述第一板部22之间的间隙S1,由于在前后方向间隙S1大于所述防呆部24和所述第二板部23之间的间隙S2,当所述卡钩261在受到所述防呆凹部114的抵接力时,所述卡钩261的弹性变形较大,所述卡钩部261与所述卡扣孔1140配合锁定时,所述卡扣件26与所述防呆凹部114的抵接力较大,所述电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锁定更稳定,进一步,相对于将所述卡钩261设置在所述防呆部24的左右两侧来说,本发明将所述卡钩261设置于所述第一间隙S1,使得所述对接连接器2的内部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7、现有技术中,一般所述基部1401两侧都延伸形成一钩部1402,且在成型所述绝缘件14时所述钩部1402和所述顶针孔141设置在同一侧,而为了容纳顶针(未图示),在前后方向所述顶针孔141的投影和所述钩部1402必然不能重叠,如此就占据了更多的所述绝缘件14上的空间,而同时要控制所述电连接器1的体积,故顶针的数量有限,导致所述导电端子12受到熔融的塑胶的冲击力而偏移,而本发明自所述基部1401左右两侧中仅一侧延伸形成一钩部1402,所述顶针孔141位于所述扣持部140背离所述钩部1402的一侧的设置,如此使得在保证了所述电连接器1的体积的前提下,所述绝缘件14和所述绝缘本体10能够固持稳定,且顶针的数量也可以增加,故成型所述绝缘件14时所述导电端子12的位置能够得以保证。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一电连接器和一对接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电连接器包括:
两排导电端子,定义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槽,供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为向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前后两侧且进入所述插接槽中;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插接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壁;
一金属外壳,其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壁,沿左右方向,两个所述第一端壁位于两个所述第二端壁之间,自每一所述第二端壁的前后两端朝所述第一端壁延伸形成一防呆凹部和一延伸部,每一所述第二端壁与对应的所述防呆凹部、所述第一端壁、所述延伸部共同围成一防呆槽,所述防呆槽与所述插接槽前后错位,所述防呆凹部和所述延伸部分别沿左右方向延伸形成遮蔽部,所述遮蔽部遮蔽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防呆凹部自其连接的所述遮蔽部朝对应的所述延伸部凹陷;
所述对接连接器包括:
左右并排设置的两个防呆部,对应收容于两个所述防呆槽内;
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遮蔽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
在前后方向上,每一所述防呆部与所述第一板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每一所述防呆部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壁的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对应位于一个所述防呆凹部的下方,且挡止所述防呆凹部向下的位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具有一固定孔,自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端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固持部,自固持部向下延伸一插脚,用于插入一电路板中;所述凸出部包括一固持槽,在左右方向上,所述固持槽向背离所述插接槽的方向贯穿所述凸出部而形成一个开口,所述固持部对应固持于所述固持槽中,所述插脚向下伸出所述固持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与所述插接槽配合插接的一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所述对接部前后两侧设有对应与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两排对接端子,每一所述对接端子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且外露的一连接部,所述遮蔽部的上端对应所述连接部向下凹陷形成一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部具有一卡扣孔,所述对接连接器具有一卡扣件,所述防呆部具有一收容腔,所述卡扣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一卡钩,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卡钩朝所述第一板部凸伸出所述防呆部,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扣孔配合卡接。
7.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排导电端子,定义每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列方向为左右方向;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槽,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定义所述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为向下,两排所述导电端子设于所述插接槽的前后两侧且进入所述插接槽中,用于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绝缘本体于所述插接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端壁;
一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二端壁,及前后间隔设置的一第一侧壁和一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与两个所述第二端壁连接从而围成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第一侧壁包括两个防呆凹部,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向所述第二侧壁凹陷,每一所述防呆凹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壁和所述第二端壁、及所述第二侧壁的一部分共同围成一防呆槽,所述防呆槽用于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的防呆部,所述防呆槽与所述插接槽前后错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凸出于所述第一端壁的凸出部,每个所述凸出部对应位于一个所述防呆凹部的下方,且挡止所述防呆凹部向下的位移;所述凸出部具有一固定孔,自每一所述防呆凹部呈直线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固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凹部具有一卡扣孔,供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一卡扣件卡扣。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前后并排的两个绝缘件,两个绝缘件朝向彼此的面定义为内表面,每个所述绝缘件与对应的一排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每一绝缘件自其内表面朝另一绝缘件凸伸多个扣持部,所述扣持部扣持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扣持部具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左右两侧中仅一侧延伸形成一钩部,每一所述绝缘件上左右相邻的两个所述扣持部的钩部朝向相反,每一绝缘件自其内表面背向另一绝缘件凹设多个顶针孔,所述导电端子显现于所述顶针孔,所述顶针孔的最低位置低于所述钩部的最高位置且所述顶针孔的最高位置高于所述钩部的最低位置,且至少部分所述顶针孔位于所述扣持部背离所述钩部的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791427 | 2021-07-22 | ||
CN202121679142 | 2021-07-22 | ||
CN202111280453.0A CN114039249A (zh) | 2021-07-22 | 2021-10-29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1112804530 | 2021-10-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77756A CN115377756A (zh) | 2022-11-22 |
CN115377756B true CN115377756B (zh) | 2025-03-21 |
Family
ID=80142338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0453.0A Pending CN114039249A (zh) | 2021-07-22 | 2021-10-29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122640140.3U Active CN216818845U (zh) | 2021-07-22 | 2021-10-29 | 电连接器 |
CN202210698199.4A Active CN115377756B (zh) | 2021-07-22 | 2022-06-20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222756446.XU Active CN218919487U (zh) | 2021-07-22 | 2022-10-19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80453.0A Pending CN114039249A (zh) | 2021-07-22 | 2021-10-29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CN202122640140.3U Active CN216818845U (zh) | 2021-07-22 | 2021-10-29 | 电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56446.XU Active CN218919487U (zh) | 2021-07-22 | 2022-10-19 | 电连接器、对接连接器和电连接器组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11403924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46687B (zh) * | 2022-02-23 | 2024-02-06 |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开关及电动工具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13336U (zh) * | 2012-02-01 | 2012-10-3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2651511U (zh) * | 2012-03-08 | 2013-01-02 |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30164977A1 (en) * | 2011-12-21 | 2013-06-27 | Guang-Li Huang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3589367U (zh) * | 2013-05-24 | 2014-05-0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组合及电连接器 |
CN204834938U (zh) * | 2015-07-13 | 2015-12-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6947649U (zh) * | 2017-06-22 | 2018-01-30 | 广东纳特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浮动排插连接器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11280453.0A patent/CN11403924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10-29 CN CN202122640140.3U patent/CN216818845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10698199.4A patent/CN115377756B/zh active Active
- 2022-10-19 CN CN202222756446.XU patent/CN218919487U/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513336U (zh) * | 2012-02-01 | 2012-10-3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卡连接器 |
CN202651511U (zh) * | 2012-03-08 | 2013-01-02 | 钜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卡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919487U (zh) | 2023-04-25 |
CN115377756A (zh) | 2022-11-22 |
CN114039249A (zh) | 2022-02-11 |
CN216818845U (zh)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7786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8879191B (zh) | 插头连接器 | |
US10601182B2 (en) | Connector | |
EP0795929B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characteristics | |
KR101928630B1 (ko) | 커넥터 장치 | |
JP2591579Y2 (ja) | コネクタ装置 | |
JP7110437B2 (ja) | 基板側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 |
CN109921248B (zh) | 电连接器 | |
TWM613035U (zh) | 電連接裝置 | |
CN205811129U (zh) | 电子连接器 | |
US2022020020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 |
CN216413414U (zh) | 拉带连接器及拉带连接器组件 | |
TWM538265U (zh) | 電子連接器 | |
CN115377756B (zh) |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EP1467439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TWI628881B (zh) | Connector device for substrate connection | |
US834287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member having latch structure thereof | |
TW202213885A (zh) |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 |
JP2000067980A (ja) | 2次係止部材付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されるハウジング組立体 | |
JP3899334B2 (ja) | 電気接続用プラグ | |
JP2002184511A (ja) | コネクタ | |
CN21534312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616822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250015536A1 (en) | Connector | |
CN220569928U (zh) | 插塞式连接器及插塞式连接器用壳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