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1561B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31561B CN115331561B CN202211069065.2A CN202211069065A CN115331561B CN 115331561 B CN115331561 B CN 115331561B CN 202211069065 A CN202211069065 A CN 202211069065A CN 115331561 B CN115331561 B CN 1153315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area
- cover plate
- display
- layer
- optical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0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41 optical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207 poly(ethylene-2,6-na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会出现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显示面板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覆盖柔性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功能层,以及设置于功能层上的盖板,柔性显示面板和功能层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向远离盖板的方向弯折;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光学结构,光学结构的折射率小于盖板的折射率,且小于功能层的折射率;沿第一方向,光学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大。该显示模组,能够减轻第二显示区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较高屏占比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进行弯折的方案,以使显示模组的边缘能够显示图像,从而使得显示装置实现无边框显示,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然而,采用上述方案的显示模组中,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会出现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会出现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覆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功能层上的盖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功能层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且小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沿第一方向,所述光学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垂直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弯折轴线。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第二显示区内的像素发出的光依次经过功能层、光学结构和盖板入射至人眼。由于第二显示区发生弯折,功能层与光学结构的交界面为曲面;且沿第一方向,光学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大;同时,光学结构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和盖板的折射率,使得功能层、光学结构及盖板之间形成透镜结构。柔性显示面板内的像素发出的光线在该透镜结构的作用下,向第一显示区的方向偏折,并进入人眼。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人眼接收到的光线为柔性显示面板内的像素所发出的角度较小的光线。由于像素所发出的光,其发光角度越小,亮度衰减及颜色偏差越小,从而减轻第二显示区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结构为空气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学结构为透明实体介质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透明实体介质层为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粘接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盖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相接触的表面为弯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弯折的第一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相接触的表面为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平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背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为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平面,或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弯折的第二弧面。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粘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与所述光学结构对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控层和偏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偏光层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光学结构的折射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显示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任一项显示模组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隐藏盖板、第二光学胶层及光学结构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的显示模组隐藏盖板、第二光学胶层及光学结构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显示模组的逆向光路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些实现方式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对图6中的显示模组进行光学模拟的结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柔性显示面板;
110、支撑层;
111、第一支撑部;
112、第二支撑部;
120、散热层;
130、缓冲层;
20、功能层;
210、触控层;
220、偏光层;
30、盖板;
310、第一弧面;
320、第一平面;
330、第二平面;
40、第二光学胶层;
50、光学结构;
510、透明实体介质层。
具体实施方式
显示模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装置中用于显示图像的关键部件。相关技术中,参考图1,显示模组通常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功能层20,以及设置于功能层20上的盖板30。为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通常采用对柔性显示面板10和功能层20的显示区进行弯折的方案。例如图1中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和功能层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显示区AA1、第二显示区AA2及非显示区NA,第二显示区AA2发生弯折,使非显示区NA位于第一显示区AA1的背光侧。盖板30通过第二光学胶层40粘接于第一显示区AA1及第二显示区AA2上。功能层20、盖板30及第二光学胶层40的折射率近似相等。第二显示区AA2位于显示模组的边缘,第二显示区AA2发出的光依次经过功能层20、第二光学胶层40和盖板30出射后进入人眼,使得显示模组的边缘能够显示图像,从而使得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无边框显示,进而增大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存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其原因在于,显示模组显示图像时,从显示模组的正向进行观看,对于第二显示区AA2,由于第二显示区AA2发生弯折,进入人眼的光线为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像素所发出的发光角度较大的光线。对于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为平面,进入人眼的光为第一显示区AA1内的像素所发出的发光角度较小的光线。例如图1中所示,第二显示区AA2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发光角度为α,第一显示区AA1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发光角度为0。
由于柔性显示面板中的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其发光角度越大,亮度衰减与颜色偏差越大,从而导致与第一显示区AA1相比第二显示区AA2发出的光亮度降低且色度发生变化,即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会出现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发光角度是指光线与柔性显示面板10的法线方向的夹角。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通过在功能层与盖板之间设置折射率较低于盖板及功能层的光学结构,且沿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与第二显示区的弯折轴线垂直的方向,光学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大,使得功能层、光学结构及盖板之间形成透镜结构,该透镜结构能够使第二显示区内的像素发出的发光角度较小的光线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偏折,使其进入人眼,从而减轻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一般而言,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参考图2、图3及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功能层20,以及设置于功能层20上的盖板30。柔性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功能层20用于实现显示模组的其他功能,例如触控、防反光等。盖板30设置于功能层20上,用于对功能层20及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保护,防止功能层20及柔性显示面板10出现损伤而影响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是指柔性显示面板10能够发光的一侧。
柔性显示面板10用于显示图像,且具有可弯折的功能。示例性地,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柔性衬底和显示层。柔性衬底对位于其上方的各膜层提供支撑作用,且柔性衬底可弯折。示例性地,柔性衬底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简称PEN)中的至少一种。
显示层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柔性衬底上的驱动阵列层、发光材料层和封装层。驱动阵列层具有规则排列的多个薄膜晶体管。发光材料层设置于驱动阵列层上,发光材料层具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像素阵列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对应设置且电连接,以通过薄膜晶体管对像素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封装层设置于发光材料层上,用于对发光材料层进行封装,以防止外部的水分、氧气等进入发光材料层内而影响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为具有柔性的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2和图3,层叠设置的柔性显示面板10和功能层20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显示区AA1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向远离盖板30的方向弯折。弯折的第二显示区AA2能够使得显示模组的边缘区域具有显示功能,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屏占比。
参考图2,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显示区AA2的数量可以有一个,一个第二显示区AA2可以连接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一侧,例如第一显示区AA1的下方,能够使得显示模组的下边缘区域具有显示功能,从而去除显示装置的下边框。
参考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显示区AA2的数量可以有两个,两个第二显示区AA2可以分别连接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两侧,例如第一显示区AA1的左右两侧,能够使得显示模组的两侧边缘区域具有显示功能,从而去除显示装置左右两侧的边框。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显示区AA2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或四个,三个或四个第二显示区AA2可连接于第一显示区AA1的不同侧,以使显示装置的不同侧的边缘区域具有显示功能,从而去除显示装置不同侧的边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功能层2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触控层210和偏光层220。触控层210用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触控功能。偏光层220用于消除柔性显示面板10内的驱动阵列层中的电极所反射的环境光,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功能层20还可以包括其他膜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参考图4,第二显示区AA2的出光侧与盖板30之间可以设置有光学结构50,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盖板30的折射率。且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的折射率,例如当功能层20包括触控层210和偏光层220时,触控层210和偏光层220的折射率均大于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沿第一方向,光学结构50的厚度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是指平行于第一显示区AA1,且垂直第二显示区AA2的弯折轴线,即图4中所示的x方向,以下称为第一方向x。弯折轴线是指第二显示区AA2发生弯折时所围绕的轴线。也就是说,第二显示区AA2围绕弯折轴线进行弯折。例如图4中所示,弯折轴线与y方向平行。
第二显示区AA2内的像素发出的光依次经过功能层20、光学结构50和盖板30入射至人眼。由于第二显示区AA2发生弯折,功能层20与光学结构50的交界面为曲面;且沿第一方向x,光学结构50的厚度逐渐增大;同时,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的折射率,且小于盖板30的折射率,使得功能层20、光学结构50及盖板30之间形成透镜结构。该透镜结构能够使得柔性显示面板10的像素所发出的发光角度较小的光线进入人眼。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人眼接收到的光线为柔性显示面板10内的像素所发出的角度较小的光线。由于像素所发出的光线,其发光角度越小,亮度衰减及颜色偏差越小,从而减轻第二显示区AA2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可以为弯向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一弧面310。
以垂直进入人眼的光线为例,参考图1,相关技术中,当显示模组显示图像时,从显示模组的正向进行观看,即从显示模组的出光方向进行观看,由于功能层20、第二光学胶层40及盖板30的折射率近似相等,则柔性显示面板10的C点发出的光线E依次经过功能层20、第二光学胶层40及盖板30,且不发生偏折,然后垂直入射至人眼。所以,人眼所接收到的光线为C点像素发出的发光角度为α的光线E。
参考图5,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以将垂直进入人眼的光线作为垂直的入射光线H1。入射光线H1在盖板30中传播,入射至盖板30和光学结构50的交界处时,由于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为弯向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一弧面310,且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盖板30的折射率,使得从盖板30和光学结构50的交界处出射的光线G1向远离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略微偏折。
光线G1继续在光学结构50中传播,入射至光学结构50和功能层20的交界处时,由于光学结构50与功能层20相接触的表面为曲率大于第一弧面310的曲面,且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的折射率,使得从光学结构50和功能层20的交界处出射的光线F1向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偏折。且光线F1的偏折角度大于光线G1的偏折角度,使得光线F1相比于入射光线H1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发生偏折。光线F1继续在功能层20中传播,并入射至柔性显示面板10的D点。光线F1与D点法线的夹角为β。由于光线F1相比于入射光线H1向第一显示区AA1的方向发生偏折,则β小于α。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将图5中所示的光路进行逆向,即为图4中的光路。因此,人眼所接受到的光线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D点像素发出的发光角度为β的光线H。也就是说,人眼所接收到的光线为发光角度较小的光。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能够减轻第二显示区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6,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也可以为平行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平面320。垂直进入人眼的光线在入射至光学结构50与盖板30的交界处前可不发生偏折。进入人眼的光线为柔性显示面板10的J点发出的发光角度为γ的光线,γ小于β。也就是说,与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弧面310时相比,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平面320时,人眼所接收到的光线为发光角度更小的光,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第二显示区亮度降低以及色度发生变化的技术问题。
此外,盖板30与光学结构50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平面320还能够降低盖板30的加工难度,减少制作盖板30时的工艺步骤,从而提高盖板30生产效率,进而降低显示模组的生产成本。
光学结构50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的折射率,且小于盖板30的折射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4和图6,光学结构50可以为空气层,如此设置,能够简化显示模组的结构,无需额外增加工艺步骤,从而保证显示模组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现方式中,参考图7,光学结构50的材料也可以为透明实体介质层510。透明实体介质层510能够对功能层20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功能层20受到损坏而影响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例如,透明实体介质层510可以为第一光学胶层,第一光学胶层粘接功能层20和盖板30,第一光学胶层的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的折射率,且小于盖板30的折射率。可以理解的是,透明实体介质层510也可以为折射率小于功能层20和盖板30的其他透光材料。
当光学结构50为空气层,且盖板30与空气层之间相接触的表面为第一平面320时,为清楚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对该方案进行光学模拟。光学模拟的结果如图8所示,其中,横坐标为第一方向x,纵坐标为相对亮度。方案一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正向观看时的相对亮度曲线,方案二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正向观看时的相对亮度曲线。从图8中可以看出,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第二显示区AA2正向观看时的相对亮度较大。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减轻了第二显示区AA2的亮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示例性地,参考图6,盖板30背向第二显示区AA1的表面可以为平行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二平面330,或者,也可以为向第二显示区弯折的第二弧面。
参考图7,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和盖板30之间的第二光学胶层40,第二光学胶层40粘接盖板30和第一显示区AA1。第二光学胶层40与光学结构50对接,以避免第二光学胶层40与光学结构50之间产生缝隙而影响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参考图7,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支撑层110、散热层120和缓冲层130。支撑层110为柔性显示面板10提供支撑作用。示例性地,支撑层110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的间隔与第二显示区AA2的弯折区域相对设置,以减小第二显示区AA2弯折时的应力。
散热层120可以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1背向柔性显示面板10的一侧,散热层120能够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散热,以降低柔性显示面板10工作时的温度,防止柔性显示面板10发生损坏。
缓冲层130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20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以对显示模组受到的冲击能量进行吸收,防止显示模组在受到振动或冲击时发生破坏而影响使用寿命。示例性地,缓冲层130可以为泡棉。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层130也可以具有缓冲功能的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的显示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显示模组,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显示模组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覆盖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侧的功能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功能层上的盖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和所述功能层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显示区和至少一个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向远离所述盖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出光侧与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光学结构,所述光学结构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盖板的折射率,且小于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沿第一方向,所述光学结构的厚度逐渐增大,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垂直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弯折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为空气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为透明实体介质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实体介质层为第一光学胶层,所述第一光学胶层粘接所述功能层和所述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相接触的表面为弯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第一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与所述光学结构相接触的表面为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背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表面为平行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二平面,或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弯折的第二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盖板之间的第二光学胶层,所述第二光学胶层粘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与所述光学结构对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出光侧的触控层和偏光层,所述触控层和所述偏光层的折射率均大于所述光学结构的折射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69065.2A CN115331561B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69065.2A CN115331561B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1561A CN115331561A (zh) | 2022-11-11 |
CN115331561B true CN115331561B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392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69065.2A Active CN115331561B (zh) | 2022-08-31 | 2022-08-31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31561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0433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
CN110352494A (zh) * | 2019-05-27 | 2019-10-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0110847U (zh) * | 2019-08-15 | 2020-0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509020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834542A (zh) * | 2020-06-28 | 2020-10-2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2732013A (zh) * | 2019-10-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显示屏盖板 |
CN113053236A (zh) * | 2021-03-02 | 2021-06-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盖板 |
CN113160707A (zh) * | 2021-03-31 | 2021-07-2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4476074U (zh) * | 2020-12-15 | 2021-10-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CN113809265A (zh) * | 2021-08-30 | 2021-12-1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188491A (zh) * | 2021-11-24 | 2022-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388711A (zh) * | 2022-01-27 | 2022-04-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
2022
- 2022-08-31 CN CN202211069065.2A patent/CN11533156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000433A1 (zh) * | 2015-06-30 | 2017-01-0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3d显示装置 |
CN110352494A (zh) * | 2019-05-27 | 2019-10-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0110847U (zh) * | 2019-08-15 | 2020-02-2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732013A (zh) * | 2019-10-29 | 2021-04-3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及其显示屏盖板 |
CN111509020A (zh) * | 2020-04-29 | 2020-08-0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1834542A (zh) * | 2020-06-28 | 2020-10-2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214476074U (zh) * | 2020-12-15 | 2021-10-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CN113053236A (zh) * | 2021-03-02 | 2021-06-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盖板 |
CN113160707A (zh) * | 2021-03-31 | 2021-07-2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809265A (zh) * | 2021-08-30 | 2021-12-17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4188491A (zh) * | 2021-11-24 | 2022-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4388711A (zh) * | 2022-01-27 | 2022-04-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31561A (zh) | 2022-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60518B2 (en) | Flexible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8941794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omprising a shielding tape that comprises a portion having an attached adhesive and a portion without the adhesive | |
KR101621535B1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150138484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4345491B (zh) | 用于显示器的光单元和包括该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 |
US1118176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136053A (ko) | 표시 장치 | |
US11886066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1764397B1 (ko) | 수납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210926064U (zh) |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
JP2019152695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カバーパネル | |
US2015016878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1050299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5331561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218273871U (zh) | 显示屏组件及显示装置 | |
CN111261694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KR102524141B1 (ko) | 플렉서블 장치 | |
KR102637199B1 (ko) | 보더리스타입 표시장치 | |
KR20230134652A (ko) | 표시 장치 | |
US20230400733A1 (en) | Display device, light guide, and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12216354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2105369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cover glass | |
CN217880689U (zh) | 盖板组件、显示屏组件及显示装置 | |
US12253712B2 (en) |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172531A1 (en) |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