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釉层、陶瓷板及其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常规钛白底釉在烧成过程中形成钛榍石晶相同时残余有二氧化钛,施完底釉,后续工序需要进行喷墨装饰,不同颜色的喷墨墨水成分中多数均含有尖晶石类矿物和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随温度的升高,喷墨墨水中的尖晶石类矿物会优先与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反应而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而金红石在高温下对紫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会导致釉面发黄绿色,进而导致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的偏黄绿或变调,极大影响喷墨墨水发色色域、强度和色调;钛白底釉中的Ti4+也容易诱导喷墨墨水中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发生呈色效应而使喷墨墨水发色变调。此外,烧成温度越高,钛白底釉对喷墨墨水的上述影响越明显。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釉层,其中,包括钛白底釉层以及形成在所述钛白底釉层表面上的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所述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
硅酸锆15~35份、硅酸铝0~10份、氧化锆0~10份、石英5~25份、高岭土5~8份、硅灰石3~8份、萤石0~3份、钾长石0~25份、钠长石0~15份、霞石0~35份。
本发明实施例在钛白底釉层表面形成隔离釉层得到复合釉层,当需要在钛白底釉层上进行喷墨装饰时,喷墨墨水则装饰在复合釉层中的隔离釉层上(即隔离釉层将钛白底釉层和喷墨装饰层隔离),即使在高温烧成条件下,仍可以有效避免钛白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与喷墨墨水中尖晶石类矿物优先反应,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而导致的釉面发黄绿,避免了钛白底釉中的Ti4+诱导喷墨墨水中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发生呈色效应而导致的喷墨墨水变调,确保了钛白底釉层的白度(Lab值中代表黄调的b值可以控制到小于-0.6~0.3),消除了底釉变黄的技术瓶颈,更好地避免了高钙含量的钛白底釉对棕色系列墨水发色的抑制,避免了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偏黄绿或变调的现象(Lab值中代表总色差的△E值可以控制到小于3),从而不会影响喷墨墨水发色的色域、强度和色调,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的竞争力。
本实施例中,硅酸锆、氧化锆、二氧化钛均为乳浊剂,具有增白作用;硅灰石、方解石、萤石、白云石可引入钙,起到降温作用;萤石、硅灰石为强熔剂,两者适当引入能够起到降温作用,促进烧结;霞石、钾长石和钠长石在釉料中引入钾钠熔剂,促进烧结,也可以起到部分增白的效果。高岭土、硅酸铝在釉料中引入氧化铝或二氧化硅,可以提高釉料的成熟温度,同时也可起到增白、降低釉面光泽度的作用;此外,硅酸铝的掺入还能起到很好的增塑补强效果,可降低成本。通过加入石英在釉料中引入二氧化硅,部分形成玻璃网络剂,促进烧结;部分仍然以方石英存在,提高了烧成温度、降低了光泽度。
本实施例中,钾长石、钠长石、霞石的份数不同时为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隔离釉层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42.5~55.5份、Al2O3 13.0~20.5份、CaO 1.4~3.5份、TiO2 0.03~1.3份、Fe2O3 0~0.13份、MgO 0.1~0.35份、K2O 2.4~5份、Na2O 1.5~3.0份、ZrO2 10~25份、烧失0~5.1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硅酸锆的粒径为D50≤1.4μm、D90≤4.0μm;所述硅酸铝的粒径为D90≤2.0μm;所述氧化锆的粒径为D50≤1.4μm、D 90≤4.0μm;所述石英的粒径为D50≤5μm。
为了解决现有替代锆白底釉的常规钛白底釉烧成后釉面光泽度高、底釉发黄绿色或者发生变调现象等仍有待改善的问题,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底釉层包括以下原料:
钛白熔块35~45份、煅烧高岭土0~10份、硅灰石3~8份、钾长石和钠长石0~35份、石英15~45份、高岭土5~15份;
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57~70份、Al2O3 5~7份、CaO 15~19份、TiO2 12~15份、MgO 0.1~0.6份、K2O 2.4~4.6份、Na2O 0.1~1.2份、烧失0.2~0.5份。
本实施方式中,遵从钛榍石合成CaO·TiO2·SiO2原理,降低氧化铝及钙含量,大幅提高石英含量,去镁提钛,钙含量采用硅灰石的方式引入。所述原料组成的钛白乳浊底釉在环温1100~1150℃、烧成周期60min的烧成过程中能够使得二氧化钛与硅灰石进行固相反应合成钛榍石而不使二氧化钛以金红石晶型存在,从而更好地抑制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变黄的倾向性,使得釉面不发黄。窑炉中烧成后的特征物相组成中钛榍石晶相的含量为13~21wt%,硅灰石晶相含量为6~12wt%,不含顽火辉石矿相。本发明提供的钛白乳浊底釉可适应大于1100℃的烧成温度,烧成后釉面光泽度低(光泽度可控制在3~8度之间)、釉面不发黄、蓝光白度大于65度。本发明提供的钛白乳浊底釉更适合作为底釉装饰应用,极大地改善了钛白乳浊底釉在高温烧成的稳定性和应用性,可完全替代现有锆白底釉。本实施方式中的钛白底釉与隔离釉层相互配合,钛白底釉本身具有较高的蓝光百度,隔离釉层确保了钛白底釉的白度的同时更好地避免了高钙含量的钛白底釉对棕色系列墨水发色的抑制,避免钛白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与喷墨墨水中尖晶石类矿物优先反应,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而导致的釉面发黄绿色,避免了钛白底釉中Ti4+诱导喷墨墨水中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发生呈色效应而导致的喷墨墨水变调,从而不会影响喷墨墨水发色的色域、强度和色调。
钛白熔块作为乳浊剂,起到增白的作用,所述钛白熔块在底釉烧成过程中合成大量的钛榍石晶相,增加底釉遮盖力。镁、氧化铝或刚玉晶相的物料可加速生成金红石晶相的反应,而本发明实施例中钛白熔块中不含镁成分,氧化铝或刚玉晶相的物料含量也很少,钛白乳浊底釉在烧成后的特征物相组成中为钛榍石晶相且不含顽火辉石矿相。
钙为碱土金属元素,氧化钙在釉当中是助熔剂,高钙比例会急速降低釉料的熔融温度,增加釉料溶解的液相,液相的增加会使得更多的色彩颗粒被侵蚀溶解,从而影响喷墨墨水的发色。本发明实施例中钙以硅灰石形式引入,钙含量较少,不影响墨水发色,同时硅灰石的加入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
通过加入石英在钛白乳浊底釉中引入二氧化硅,二氧化硅部分形成玻璃网络剂,促进烧结;部分仍然以方英石存在,提高钛白乳浊底釉的烧成温度,降低釉面光泽度。
钾长石和钠长石作为熔剂,一方面促进烧结,一方面可进一步增加釉面的白度。
高岭土的加入引入了氧化铝或二氧化硅,可以提高钛白乳浊底釉的成熟温度,起到增白和降低光泽度的效果。
煅烧高岭土在钛白乳浊底釉中引入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可以提高钛白乳浊底釉的成熟温度,在钛白乳浊底釉中可以起到增白及降低釉面光泽度的效果。因此,煅烧高岭土的加入进一步提升了釉面的白度、降低了釉面的光泽度。
本实施例中,不限制钾长石和钠长石的具体比例,两者之和为0~35份即可,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钾长石和钠长石为0~35份,但不等于0。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底釉层包括以下原料:
钛白熔块35~40份、煅烧高岭土0~10份、硅灰石3~8份、钾长石和钠长石5~35份、石英15~45份、高岭土5~15份。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底釉层包括以下原料:
钛白熔块35~40份、煅烧高岭土0~10份、硅灰石3~5份、钾长石和钠长石5~15份、石英25~45份、高岭土5~15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58.7~70份、Al2O3 6.2~7份、CaO 16~19份、TiO2 13.8~15份、MgO 0.2~0.6份、K2O 2.4~3.6份、Na2O 0.1~1.2份、烧失0.2~0.3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钛白乳浊底釉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62~80份、Al2O3 3~13份、CaO 7~9份、TiO2 4~5份、Fe2O3 0.05~0.21份、MgO 0.1~0.3份、K2O 1.4~3.0份、Na2O 0.1~0.8份、烧失1.0~1.5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陶瓷板,包括陶瓷坯体以及喷墨装饰层,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陶瓷坯体与所述喷墨装饰层之间的本发明如上所述的复合釉层,所述复合釉层中的钛白底釉层贴合所述陶瓷坯体设置,所述复合釉层中的隔离釉层贴合所述喷墨装饰层设置。本实施例中,在钛白底釉层和喷墨装饰层设置隔离釉层,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喷墨墨水与钛白底釉直接接触的可能性:避免钛白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与喷墨墨水中尖晶石类矿物优先反应,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而导致的釉面发黄绿色,避免了钛白底釉中Ti4+诱导喷墨墨水中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发生呈色效应而导致的喷墨墨水变调,进而避免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的偏黄绿或变调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钛白底釉设置一层隔离釉层,理论上避免了钛白底釉与喷墨墨水的直接接触,可以很好地解决喷墨墨水中尖晶石类矿物优先跟钛白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反应而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及Ti4+影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呈色的问题,但目前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方案仍然不具有实际的实施可行性,特别对于大规格陶瓷板(陶瓷岩板、陶瓷薄板)而言,还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现有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仍然有诸多需要改善空间。例如,3mm厚的岩板坯体薄,生产难度大,仅以施釉工艺来说,现在常用的钟罩淋釉、水刀喷釉、喷墨打印数码釉等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采用甩釉柜施釉时,雾化能力和实施面积很有限,一般工作比重均要低于1.40,而且最大生坯施釉面积很难超过800mm规格,釉面平整度也不理想;高压自动喷釉系统可用于陶瓷大板类产品的大面积施釉,但其工作比重普遍均要低于1.55,而且一旦施釉量小于300g/m2,釉面平整度将达不到要求;采用钟罩淋釉的最大优势是比重可以超过1.70,平整度好,入窑水分相对比较低,但同样存在一旦施釉量小于300g/m2将很难实施的难题;淋釉很容易断釉、分叉。采用以上几种设备的最大缺点还是陶瓷板规格问题,因为一旦规格超过1.2m,设备精度很难控制、操作很难实施,并且对釉线产量和施釉量要求也有很大的限制,一般很难超过30米/分的线速度,容易出现粘网等诸多生产缺陷;每平方釉量很难超过80g,而且有明显的波纹缺陷,且工艺要求熟练的技术工、增加釉料的加工使用环节、平板花网、胶辊等定制环节;喷墨打印数码釉以油性油墨为主,工作比重小于1.40,单通道施釉量很难超过40g/m2,喷墨墨水由于对油性溶剂、添加剂和油墨粒径的特殊要求,成本高昂,普遍单价介于3~12万/吨。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陶瓷岩板、薄板的施釉工艺难点,其中,包括步骤:
S1、提供陶瓷坯体;
S2、在所述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S3、按本发明实施例如上所述的隔离釉层的原料组分及质量份比例,将隔离釉层的原料与水、添加剂混合后,形成隔离釉浆料,采用静电喷涂法将所述隔离釉浆料喷涂在所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
S4、在所述隔离釉层表面形成喷墨装饰层,烧成后得到所述陶瓷板。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备方法,可成功实现在大面积的陶瓷岩板或陶薄板上施加隔离釉,不但解决了传统技术手段无法在大规格产品上稳定均匀布施一层薄层釉料的技术瓶颈,而且使喷墨墨水色域和发色强度调性达到与在常规锆白化妆土底釉上喷墨无差别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步骤S1中陶瓷坯体的原料及配比。
步骤S3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将本发明实施例如上所述的隔离釉层的原料100份、添加剂0~3份、水和水性悬浮稳定剂共40~95份加入到球磨机中,混合后间歇球磨研磨6~15h,直至得到的浆料能够全部通过325目筛网,得到隔离釉浆料。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按质量份计,所述添加剂包括以下组分:
三聚磷酸钠0.3~0.5份、羧甲基纤维素钠0.1~0.25份、导电剂0~2份、表面活性剂0~1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剂选自巴斯夫EFKA VOK-6782导电剂、毕克BYK-ES80、内加型FD1092、十八烷基二甲基羟乙基季铵硝酸盐(EA562)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AEO-9、中欧M400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和水性悬浮液稳定剂中,所述水和水性悬浮稳定剂的质量比为(30~60):(10~35)。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性悬浮稳定剂选自甲基乙二醇、膨润土、聚甲基硅氧烷、聚酰酸铵制剂、STELLMITTEL506(德国司马化工公司生产)、司马peptapon 5、PEPTAPON5(德国司马化工公司生产,膨胀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釉浆料中颗粒的粒径为D97≤45μm,所述隔离釉浆料的比重为1.20~1.40,所述隔离釉浆料的流速为11~13s,所述隔离釉浆料的pH为7~8,所述隔离釉浆料的电阻率≤1.2MΩ·cm。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釉浆料中颗粒的粒径为D97≤45μm,可保证隔离釉浆料的悬浮性好、釉的熔融温度较低、釉坯结合紧密,釉层干燥收缩率小,不易产生裂纹等缺陷。此外,所述隔离釉浆料的pH为7~8碱度适中,所述隔离釉浆料不容易凝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采用静电喷涂法将所述隔离釉浆料喷涂在所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本实施方式可在钛白底釉层上均匀喷涂一层比重介于1.20~1.40之间的隔离釉层,解决了传统技术手段无法在大规格产品上稳定均匀布施一层薄层釉料的技术瓶颈,而且使喷墨墨水色域和发色强度调性达到与在常规锆白化妆土上喷墨无差别的技术效果。
具体实施时,在圆盘式静电喷涂装置上(工作电压设置为50~75KV),采用静电喷涂法以30~100g/m2的釉量将所述隔离釉浆料喷涂在所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本发明将圆盘式静电喷涂装置应用到隔离釉层的喷涂上,成功在大面积的钛白底釉层上喷涂隔离釉层。
圆盘式(也叫欧米茄)静电喷涂装置,采用圆盘式雾化器作为喷涂中心,工件沿着Ω形轨迹绕圆盘运行。工作时,圆盘高速旋转并上下往返运动,工件进入喷涂区后,根据需要可自转90°~360°或作连续转动,既充分发挥了雾化器的效率,也扩大了喷涂的几何空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喷涂方法。旋碟雾化盘是圆盘式静电自动喷漆机器主要部件,承担隔离釉层雾化功能,隔离釉层的均匀性及雾化颗粒大小跟隔离釉层直接相关。静电雾化盘安装在气动高速马达连接端,隔离釉层由泵浦定量输送到盘内壁再经过高速离心旋转往盘的底部小孔甩出形成雾状微小颗;雾状隔离釉层带有负极静电迅速吸附到正极工件(接地正极),完成静电喷涂隔离釉层作业。
步骤S4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隔离釉层表面形成喷墨装饰层,然后在所述喷墨装饰层上喷淋面釉,烧成后得到所述陶瓷板。
本实施方式中,对面釉的具体原料及组成并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烧成的温度为1100~1150℃。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按质量份计,钛白底釉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
钛白熔块40份、硅灰石5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石英25份、高岭土15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8.7份、Al2O3 6.2份、CaO 16份、TiO2 13.8份、MgO 0.2份、K2O 3.6份、Na2O 1.2份、烧失0.3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20份、超细氧化锆5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1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中国专利CN 111499202 A中的高太阳光反射率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钛熔块12份、二氧化钛10份、方解石24份、石英16份、煅烧高岭土6份、钾长石20份、高岭土12份。
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5%、Al2O3 11%、CaO16%、TiO2 11%、Fe2O3 0.09%、MgO 2.69%、K2O 3.2%、Na2O 0.8%、P2O5 0.22%。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20份、超细氧化锆5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2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钛熔块60份、钾长石和钠长石20份、石粉12份、高岭土8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Li2O/Na2O/K2O 3份、CaO 13份、MgO 3.2份、SiO2 57.8份、Al2O3 3.6份、B2O3 1.1份、ZrO2 3份、P2O5 3.3份、TiO2 10份、BaO 2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20份、超细氧化锆5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3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锆白底釉层;
锆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锆白底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锆白熔块20份、硅酸锆10份、钾长石和钠长石50份、石粉5份、高岭土10份、白云石5份。
其中,按质量百分数计,锆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45.66~51.43%、Al2O3 7.5~13.09%、Fe2O3 0.01~0.05%、TiO2 0.01~0.05%、CaO 5.5~8.5%、MgO 2.5~4%、K2O 2~4%、Na2O 0.5~1.5%、ZnO 3~6%、P2O51~2%、ZrO2 7~9%、烧失量0.1~0.5%。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锆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按20%、60%灰度在锆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锆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20份、超细氧化锆5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锆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上述实施例1、对比例1-3有无隔离釉层的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上述实施例1、对比例1-3有无隔离釉层且分别喷涂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墨水时,△E、L、a、b值分别如下表2-4所示,上述实施例1、对比例1-2中的总色差偏差大小(△E)以对比例3中的锆白底釉作为标准对比,进行计算。△E=[(△L*)2+(△a*)2+(△b*)2]1/2
表1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
由表1可知,在无隔离釉层的条件下,实施例1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明显低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1中钛白底釉的白度明显高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1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白度与对比例3中锆白底釉相当,可替代锆白底釉。
此外,由以上结果可知,隔离釉层的存在可提高陶瓷板釉面的白度,对于光泽度高的底釉层,隔离釉层的存在还可降低陶瓷板釉面的光泽度。
表2 L、a、b、△E测试结果
表3 L、a、b、△E测试结果
表4 L、a、b、△E测试结果
表5 L、a、b、△E测试结果
由表2-5的结果可知,施加隔离釉后,可大幅度降低总色差△E值,避免了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偏黄绿或变调的现象。
实施例2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按质量份计,钛白底釉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
钛白熔块40份、硅灰石5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石英25份、高岭土15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8.7份、Al2O3 6.2份、CaO 16份、TiO2 13.8份、MgO 0.2份、K2O 3.6份、Na2O 1.2份、烧失0.3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15份、超细氧化锆10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4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中国专利CN 111499202 A中的高太阳光反射率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钛熔块12份、二氧化钛10份、方解石18份、石英15份、煅烧高岭土8份、钾长石25份、高岭土12份。
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5%、Al2O3 11%、CaO16%、TiO2 11%、Fe2O3 0.09%、MgO 2.69%、K2O 3.2%、Na2O 0.8%、P2O5 0.22%。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15份、超细氧化锆10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5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钛熔块50份、钾长石和钠长石20份、石粉22份、高岭土8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Li2O/Na2O/K2O 3份、CaO 13份、MgO 3.2份、SiO2 57.8份、Al2O3 3.6份、B2O3 1.1份、ZrO2 3份、P2O5 3.3份、TiO2 10份、BaO 2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15份、超细氧化锆10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6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锆白底釉层;
锆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锆白底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锆白熔块15份、石英10份、超细硅酸锆10份、霞石20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0份、高岭土10份、白云石5份。
其中,按质量百分数计,锆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45.66~51.43%、Al2O3 7.5~13.09%、Fe2O3 0.01~0.05%、TiO2 0.01~0.05%、CaO 5.5~8.5%、MgO 2.5~4%、K2O 2~4%、Na2O 0.5~1.5%、ZnO 3~6%、P2O51~2%、ZrO2 7~9%、烧失量0.1~0.5%。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锆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锆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锆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5份、超细硅酸锆15份、超细氧化锆10份、霞石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35份、萤石3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锆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3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0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上述实施例2、对比例4-6有无隔离釉层的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如下表6所示,上述实施例2、对比例4-6有无隔离釉层且分别喷涂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墨水时,△E、L、a、b值分别如下表7-10所示。上述实施例2、对比例4-6中的总色差偏差大小(△E)以对比例6中的锆白底釉作为标准对比,进行计算。△E=[(△L*)2+(△a*)2+(△b*)2]1/2
表6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
由表6可知,在无隔离釉层的条件下,实施例2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明显低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2中钛白底釉的白度明显高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2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白度与对比例6中锆白底釉相当,可替代锆白底釉。
此外,由以上结果可知,隔离釉层的存在可提高陶瓷板釉面的白度,对于光泽度高的底釉层,隔离釉层的存在还可降低陶瓷板釉面的光泽度。
表7 L、a、b、△E测试结果
表8 L、a、b、△E测试结果
表9 L、a、b、△E测试结果
表10 L、a、b、△E测试结果
由表7-10的结果可知,施加隔离釉后,可大幅度降低总色差△E值,避免了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偏黄绿或变调的现象。
实施例3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按质量份计,钛白底釉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
钛白熔块40份、煅烧高岭土10份、硅灰石5份、钾长石和钠长石5份、石英25份、高岭土15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8.7份、Al2O3 6.2份、CaO 16份、TiO2 13.8份、MgO 0.2份、K2O 3.6份、Na2O 1.2份、烧失0.3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0份、超细硅酸锆25份、超细氧化锆0份、霞石2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萤石8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7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中国专利CN 111499202 A中的高太阳光反射率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钛熔块8份、二氧化钛10份、方解石18份、石英15份、煅烧高岭土9份、钾长石28份、高岭土12份。
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SiO2 55%、Al2O3 11%、CaO16%、TiO2 11%、Fe2O3 0.09%、MgO 2.69%、K2O 3.2%、Na2O 0.8%、P2O5 0.22%。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0份、超细硅酸锆25份、超细氧化锆0份、霞石2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萤石8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8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钛白底釉层;
钛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乳浊钛白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钛熔块40份、钾长石和钠长石20份、石粉32份、高岭土8份。
其中,按质量份计,钛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Li2O/Na2O/K2O 3份、CaO 13份、MgO 3.2份、SiO2 57.8份、Al2O3 3.6份、B2O3 1.1份、ZrO2 3份、P2O5 3.3份、TiO2 10份、BaO 2份。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钛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钛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0份、超细硅酸锆25份、超细氧化锆0份、霞石2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萤石8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对比例9
提供陶瓷坯体;
在陶瓷坯体表面形成锆白底釉层;
锆白底釉层的原料为现有常规锆白底釉,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
锆白熔块10份、石英18份、超细硅酸锆10份、霞石35份、钾长石和钠长石7份、石粉8份、高岭土10份、白云石2份。
其中,按质量百分数计,锆白熔块的化学组成包括:
SiO2 45.66~51.43%、Al2O3 7.5~13.09%、Fe2O3 0.01~0.05%、TiO2 0.01~0.05%、CaO 5.5~8.5%、MgO 2.5~4%、K2O 2~4%、Na2O 0.5~1.5%、ZnO 3~6%、P2O51~2%、ZrO2 7~9%、烧失量0.1~0.5%。
(1)无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将上述含有锆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锆白底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2)有隔离釉层进行测试:
采用静电喷涂方法在上述锆白底釉层上形成隔离釉层,按质量份计,隔离釉层的原料包括:
硅灰石3份、石英15份、超细硅酸铝0份、超细硅酸锆25份、超细氧化锆0份、霞石26份、钾长石和钠长石15份、萤石8份、高岭土8份。
然后,将上述含有隔离釉层、钛白底釉层的陶瓷坯体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光度仪测试光泽度、用白度仪器测试蓝光白度。
分别按20%、60%灰度在隔离釉层上喷墨打印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喷墨墨水色卡,上全抛釉后,放置在窑炉中,1150℃的温度下烧成60min后,用色差仪分别读取相应的色域数值范围和L、a、b值。
上述实施例3、对比例7-9有无隔离釉层的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如下表11所示,上述实施例3、对比例7-9有无隔离釉层且分别喷涂钴蓝、红棕、桔黄、黑色墨水时,△E、L、a、b值分别如下表12-15所示。上述实施例3、对比例7-9中的总色差偏差大小(△E)以对比例9中的锆白底釉作为标准对比,进行计算。
△E=[(△L*)2+(△a*)2+(△b*)2]1/2
表11光泽度和白度测试结果
由表11可知,在无隔离釉层的条件下,实施例3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明显低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3中钛白底釉的白度明显高于现有钛白底釉;实施例3中钛白底釉的光泽度、白度与对比例9中锆白底釉相当,可替代锆白底釉。
此外,由以上结果可知,隔离釉层的存在可提高陶瓷板釉面的白度,对于光泽度高的底釉层,隔离釉层的存在还可降低陶瓷板釉面的光泽度。
表12 L、a、b、△E测试结果
表13 L、a、b、△E测试结果
表14 L、a、b、△E测试结果
表15 L、a、b、△E测试结果
由12-15的结果可知,施加隔离釉后,可大幅度降低总色差△E值,避免了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偏黄绿或变调的现象。
实施例1、2、3在环温1100~1150℃条件下有隔离釉层时,总色差△E小于3,白度和光泽度接近常规锆白底釉,说明本发明在底釉层上设置隔离釉层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而无隔离釉层的方案中,喷墨后总色差△E大多数大于3;白度和光泽度数据与常规锆白底釉技术方案差异很大,再次说明环温高于1100℃,现有各种钛白底釉喷墨后难于稳定生产。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钛白底釉层表面形成隔离釉层得到复合釉层,当在复合釉层中的隔离釉层上进行喷墨装饰时,避免钛白底釉中合成的钛榍石晶相与喷墨墨水中尖晶石类矿物优先反应,生成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而导致的釉面发黄绿,避免发生各种变价过渡金属发色元素由于Ti4+诱导呈色效应而导致的喷墨墨水变调,确保了钛白底釉层的白度(Lab值中代表黄调的b值可以控制到小于-0.6~0.3),更好地避免了高钙含量的钛白底釉对棕色系列墨水发色的抑制,避免了各通道喷墨墨水呈明显偏黄绿或变调的现象(Lab值中代表总色差的△E值可以控制到小于3),从而不会影响喷墨墨水发色的色域、强度和色调,大幅度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提升了生产稳定性和产品的竞争力。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