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14797A - 车身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身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214797A CN115214797A CN202210159771.XA CN202210159771A CN115214797A CN 115214797 A CN115214797 A CN 115214797A CN 202210159771 A CN202210159771 A CN 202210159771A CN 115214797 A CN115214797 A CN 115214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floor panel
- width direction
- vehicle width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7—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for side imp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3—Arrangement under the rear sea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6/00—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 B60K26/02—Arrangements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 control devices in vehicles of initiating means or el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6—Disposition of ped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身结构。车身结构(1A)包括:下边梁(42);支柱(43);第一电池布置部(51),其设置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位于支柱(43)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以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其设置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设置在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由此,在确保电池的安装容量较大的同时,降低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输入到电池的碰撞载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包括地板面板的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当为具有行驶用马达的汽车时,安装有用于向行驶用马达供电的电池单元,该电池单元为了延长行驶用马达的可续航距离而实现了大容量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车身结构中,在从前部开始水平延伸到后部的地板面板的下方安装有电池单元。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9-186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存在障碍物从汽车的侧方发生碰撞(侧面碰撞)的情况,在发生这种侧面碰撞时就需要保护电池。另一方面,可续航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的容量,从而存在希望增大电池的安装容量的要求。增大电池的安装容量是指将电池大型化,当像专利文献1那样在地板面板的下方安装电池单元时,假设电池单元布置到接近下边梁的部分。
如果电池接近下边梁,则在发生侧面碰撞之际下边梁朝内侧变形时输入到电池的输入载荷就会变大,对电池的保护性能就有可能降低。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确保电池的安装容量较大的同时,降低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输入到电池的碰撞载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中,能够以一种车身结构为前提,其为包括地板面板、行驶用马达以及电池的汽车的车身结构,所述地板面板构成车室的地板面,所述电池向该行驶用马达供电。车身结构包括:左右一对下边梁,左右一对所述下边梁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左右一对支柱,左右一对所述支柱分别从左右一对所述下边梁向上方延伸;第一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的位于所述支柱的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且布置有所述电池;以及第二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位于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且布置有所述电池。
根据该构成方式,由于能够在第一电池布置部和第二电池布置部这两者处安装电池,因此能够增加安装在地板面板的下方的电池的安装容量。在该情况下,车身中刚性比较高的支柱附近是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朝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变形量较少的部分,由于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该支柱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因此输入到布置在第一电池布置部中的电池的冲击载荷降低。第二电池布置部位于朝着车宽方向上的内侧远离下边梁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因此能够确保在车宽方向上第二电池布置部与下边梁之间具有较长的距离。这样一来,即使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下边梁朝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变形,也能够降低输入到布置在第二电池布置部中的电池的冲击载荷。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朝上方鼓起的地板通道部,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部的内部。
即,由于地板通道部远离下边梁,因此通过将该地板通道部的内部作为第二电池布置部,就能够可靠地降低输入到布置在第二电池布置部中的电池的冲击载荷。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中,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比所述地板通道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处。
根据该构成方式,能够利用比地板通道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空间而在较宽的范围内设置第一电池布置部,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增大电池的安装容量。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中,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夹着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分别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及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沿车宽方向连续设置。
根据该构成方式,由于能够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及中央部布置电池,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大电池的安装容量。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中,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收纳所述电池,并且固定在所述地板面板及所述下边梁中的至少一者上,在作为一体构成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以及位于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
根据该构成方式,通过将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延伸到另一侧的电池壳体固定在地板面板及下边梁中的至少一者上,由此就能够利用电池壳体提高车身的刚性。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中,所述地板面板包括:前部地板面板,所述前部地板面板供操作设置在所述汽车中的踏板的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以及后部地板面板,所述后部地板面板设置在所述前部地板面板的车辆后方。所述前部地板面板位于比所述后部地板面板靠上的位置,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前部地板面板的下方。
根据该构成方式,供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的前部地板面板与后部地板面板相比位于上方,因此踏板操作者的脚后跟会置于较高的位置。这样一来,由于踏板操作者的小腿与前部地板面板所成的角度变小,因此在操作踏板时从脚后跟输入的上下方向上的分力变小,对踏板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通过在像这样布置在上方的前部地板面板的下方设置第一电池布置部,从而能够使前部地板面板的下方空间不成为无效空间(dead space),而有效地利用该下方空间。这样一来,能够安装大容量的电池。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由于包括第一电池布置部和第二电池布置部,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地板面板下方的位于支柱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设置在地板面板下方的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设置在比第一电池布置部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在确保电池具有较多的安装容量的同时,降低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输入到电池的碰撞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的侧视图;
图2是汽车的前围板及地板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制动踏板的位置;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车室的前侧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汽车的前围板及地板面板的局部剖视图,其示出加速踏板的位置;
图6是示出地板面板的结构示例的剖视图;
图7是电池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说明操作踏板时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相当于图8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相当于图6的图。
-符号说明-
1A-车身结构;3-地板面板;8a-前排座垫部;8b-前排座椅靠背部;8c-座椅滑动机构;30-前部地板面板;30b-凹部;30c-地板通道部;31-第一地板面板(后部地板面板);31a-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前部座椅固定部);31b-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后部座椅固定部);32-第二地板面板(后排侧地板面板);42-下边梁;43-铰链柱;50-电池;51-第一电池布置部;52-第二电池布置部;53-电池壳体;B-制动踏板;M-行驶用马达;R-车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在本质上仅为示例而已,并没有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加以限制的意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汽车1的左视图。汽车1是所谓的乘用车。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将车辆前侧简称为“前”,将车辆后侧简称为“后”,将车辆右侧简称为“右”,将车辆左侧简称为“左”。车辆的左右方向为车宽方向。
在汽车1的前部设置有动力室S。在动力室S中收纳有由行驶用马达M等构成的动力总成(未图示)。因此,动力室S也能够称为例如动力总成收纳室、马达室等。汽车1可以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也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1为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在动力室S中安装有行驶用马达M。在汽车1为混合动力汽车的情况下,在动力室S中安装有行驶用马达M、和未图示的内燃机(发动机)。行驶用马达可以安装在汽车1的后部,也可以是安装在车轮(轮子)的内侧的轮内马达(in-wheel motor),未图示。
在动力室S的上部设置有发动机罩2。汽车1可以是由安装在动力室S中的发动机或行驶用马达M等驱动后轮的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车(以下称为FR车),也可以是由安装在动力室S中的发动机或行驶用马达M等驱动前轮的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以下称为FF车)。除了FR车和FF车以外,汽车也可以是驱动四轮的四轮驱动车。
如图2所示,在汽车1中,在动力室S的后方设置有车室R。车室R的底面由地板面板3构成,因此该地板面板3的上方空间成为车室R。在车室R的上部设置有车顶4。如图1所示,在汽车1的左侧部设置有可自由地打开和关闭的前车门5和后车门6。需要说明的是,在汽车1的右侧也设置有可自由地打开和关闭的前车门和后车门,未图示。
如图2所示,汽车1包括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身结构1A。车身结构1A包括地板面板3和前围板7,但前围板7也可以是不构成本发明的车身结构1A的部件。将车室R和动力室S在前后方向上分隔开的部件是前围板7。前围板7例如由钢板等制成,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也沿上下方向延伸。前围板7的下侧部分以越接近下端部就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或弯曲,前围板7的下端部与地板面板3的前端部相连。因此,地板面板3被设置成从前围板7的下端部开始朝后方延伸。
在该实施方式中,车室R的右侧为驾驶席侧,车室R的左侧为副驾驶席侧。图2是汽车1的驾驶席侧的剖视图,其示出地板面板3及前围板7的剖面、和安装在地板面板3上的驾驶席座椅8及后排座椅10、以及安装在前围板7上的制动踏板B的简要结构。驾驶席座椅8设置在车室R的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靠右侧的位置,另一方面,副驾驶席座椅9(如图1所示)设置在车室R的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靠左侧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车室R的左侧为驾驶席侧,车室R的右侧为副驾驶席侧。车室R中的后排座椅也可以设置两排以上。
更具体地对汽车1的车身结构1A进行说明的话就是:如图1中虚线所示,在汽车1的左侧部及右侧部分别形成有由前车门5打开和关闭的前部车门开口部40、和由后车门6打开和关闭的后部车门开口部41。如图3所示,车身结构1A包括在地板面板3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下边梁(side sill)42。如图4所示,车身结构1A还包括在构成地板面板3的前部的前部地板面板3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左右一对铰链柱(hinge pillar)43(仅示出左侧的铰链柱)。该铰链柱43的下部与下边梁42的前部附近相连,铰链柱43从该处朝上方延伸。铰链柱43的后部形成为越往该铰链柱43的下部就越位于后方。也就是说,铰链柱43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越往该铰链柱43的下部就越长。铰链柱43的下端部延伸到比后述的前部地板面板30的下表面靠下方的位置。
如图4所示,铰链柱43的上部与前柱(front pillar)44的下部相连。前柱44以越往上侧就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并与车顶4的前部相连。如图1所示,车身结构1A还包括从下边梁42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朝上方延伸的中柱(center pillar)45。前部车门开口部40由铰链柱43的后缘部、前柱44的下缘部、下边梁42的上缘部、中柱45的前缘部以及车顶4形成。前车门5由铰链柱43支承住,后车门6由中柱45支承住。
车身结构1A也可以包括在朝后方远离中柱45的部分向上方方向延伸的后柱(rearpillar)(未图示)。后部车门开口部41形成在中柱45与后柱之间。也有省略后车门6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省略后部车门开口部41。
如图2所示,在前围板7上设置有可自由摆动的制动踏板B。即,在前围板7的右侧的车室R内侧,在与驾驶席座椅8对置的部分,安装有踏板支架11。踏板支架11朝上方远离地板面板3的上表面而设。在踏板支架11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11a。制动踏板B的上端部被该支承轴11a支承住。
制动踏板B从被支承轴11a支承的部分朝下方延伸。制动踏板B的下端部是供乘车人员踩踏的部分。在制动踏板B上连结有杆B1的后端部。杆B1的前端部与制动助力装置12的输入部相连。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杆B1的前端部连结在制动助力装置12以外的制动力产生装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制动踏板B的支承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是所谓的风琴踏板式制动踏板,未图示。在该情况下,制动踏板的下部便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被支承着相对于地板面板3自由地摆动。
图5是示出加速踏板A的位置的前围板7及地板面板3的剖视图。加速踏板A是所谓的风琴踏板式踏板,该加速踏板A的下部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A1被支承着相对于地板面板3自由地摆动。需要说明的是,加速踏板A也可以是未图示的悬吊式踏板。在该情况下,加速踏板A的上部经由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支承轴被支承着相对于前围板7自由地摆动。当汽车是在行驶用马达的驱动下行驶的汽车1时,也包括供加速时操作的踏板,在本说明书中,也将该踏板称为加速踏板。
在安装有供乘车人员利用设置在车室R中的操作杆(未图示)改变齿轮比的手动变速器的情况下,在车室R中设置有用于操作离合器的踏板,未图示。通常,加速踏板A位于最右侧,制动踏板B位于加速踏板A的左侧,离合器踏板位于制动踏板B的左侧。
例如在用于汽车驾驶训练等的训练车中,在副驾驶席侧也与驾驶席侧同样地设置有加速踏板及制动踏板,未图示。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这种训练车。
(地板面板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地板面板3包括前部地板面板30、和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前部地板面板30及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由彼此分开独立的部件制成,并且相互接合后构成一个地板面板3。进而,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包括:构成该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的前侧部分的第一地板面板(后部地板面板)31、和构成该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的后侧部分的第二地板面板(后排侧地板面板)32。第一地板面板31及第二地板面板32由彼此分开独立的部件制成,并且通过相互接合而构成座椅放置地板面板34。
如图3及图4所示,也可以在前部地板面板30和第一地板面板31上形成地板通道部30c。地板通道部30c能够通过使前部地板面板30和第一地板面板3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朝上方鼓起而形成,例如能够形成为从前部地板面板30的前部一直连续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到第一地板面板31的后部的形状。
前部地板面板30从前围板7的下端部朝后方延伸,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在前部地板面板30上设置有脚后跟放置部30a,其供操作制动踏板B及加速踏板A的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脚后跟放置部30a是乘车人员在操作加速踏板A或制动踏板B时自然放置上脚后跟的部分,并且根据乘车人员的体格或驾驶姿势等稍有不同,但大致为图6所示的范围(区域)。即,脚后跟放置部30a能够定义为从前部地板面板30的朝后方远离前端部的部分开始到前部地板面板30的朝前方远离后端部的部分为止的连续区域,也能够称为前部地板面板3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如图2所示,第二地板面板32是朝后方远离前部地板面板30而设,且固定有后排座椅10的部件。后排座椅10包括:构成就座面的后排座垫部10a、和构成靠背部的后排座椅靠背部10b。后排座垫部10a固定在第二地板面板32的上表面上。
第二地板面板32至少从与后排座垫部10a的前端部相对应的部分一直连续形成到与后排座垫部10a的后端部相对应的部分,但也可以延长到比后排座垫部10a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在后排座椅10的后方设置第二排后排座椅,或者能够设置放置行李的行李室。
第一地板面板31从前部地板面板30的后部一直延伸到第二地板面板32的前部。并且,第一地板面板31位于比前部地板面板30靠下的位置。即,例如能够形成为前部地板面板30近似水平地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地板面板31也近似水平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由于前部地板面板30位于比第一地板面板31靠上的位置,因此地板面板3包括从前部地板面板30的后部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第一地板面板31的前部的前部板部3A。由于前部地板面板30和第一地板面板31经由前部板部3A连接起来,因此在前部地板面板30与第一地板面板31之间就会形成有台阶。
第二地板面板32也能够形成为近似水平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第二地板面板32位于比第一地板面板31靠上的位置。这样一来,地板面板3包括从第二地板面板32的前部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第一地板面板31的后部的后部板部3B。由于第二地板面板32和第一地板面板31经由后部板部3B连接起来,因此在第二地板面板32与第一地板面板31之间也形成有台阶。这样一来,第一地板面板31就位于与前部地板面板30及第二地板面板32相比低一级的位置。前部地板面板30及第二地板面板32与第一地板面板31之间的高度差例如能够设定为5cm以上或10cm以上,还可以设定为15cm以上。前部地板面板30和第二地板面板32可以具有相同的高度,前部地板面板30也可以比第二地板面板32低,还可以比第二地板面板32高。前部地板面板30、第一地板面板31以及第二地板面板32也可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水平,也可以以越往后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也可以是仅前部地板面板30、第一地板面板31以及第二地板面板32的一部分倾斜,其他部分则近似水平。进而,第二地板面板32也可以与第一地板面板31具有相同的高度。
上述前部板部3A可以与前部地板面板30一体成形,也可以与第一地板面板31一体成形,还可以与这些地板面板30、31分开独立成形。上述后部板部3B可以与第二地板面板32一体成形,也可以与第一地板面板31一体成形,还可以与这些地板面板31、32分开独立成形。前部板部3A及后部板部3B可以近似铅直地延伸,也可以倾斜或弯曲。例如,能够让前部板部3A以越往下就越位于后方的方式倾斜或弯曲,也能够让后部板部3B以越往下就越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或弯曲。
如图2所示,在第一地板面板3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前排座椅8的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前部座椅固定部)31a及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后部座椅固定部)31b。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设置在第一地板面板31的比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靠前的位置,并且例如由固定在第一地板面板31上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杆件等构成。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也同样由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较长的杆件等构成,并且设置在与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相距规定距离的后方。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及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的结构并不限于杆件,也能够使用由板材等制成的各种形状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形成得比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高,但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及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的高度也可以相同。
在第二地板面板32的至少前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后排座椅10的后排用座椅固定部32a。该后排用座椅固定部32a可以与前排座椅固定部31a、31b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第二地板面板32和第一地板面板31布置在相同高度的情况下,能够将前排座椅8和后排座椅10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上。
(前排座椅)
前排座椅8包括前排座垫部8a、前排座椅靠背部8b、以及对前排座垫部8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座椅滑动机构8c。前排座垫部8a是构成前排乘车人员的就座面的部分,例如由座椅框架、缓冲垫以及表皮材料等构成,未图示。前排座椅靠背部8b是构成前排乘车人员的靠背部的部分,由座椅框架、缓冲垫、表皮材料等构成,未图示。
前排座椅靠背部8b的下部经由倾斜机构8d安装在前排座垫部8a的后部。倾斜机构8d是现有公知的机构,并且是用于使前排座椅靠背部8b成为任意的倾斜角度并使之成为固定状态的机构。
座椅滑动机构8c能够使用现有公知的机构,例如其包括:固定在前排座垫部8a的下部的可动部件8e、以及固定在第一地板面板31的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及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这两者上的导轨8f。导轨8f是用于沿前后方向引导前排座垫部8a的部件,导轨8f沿前后方向延伸。导轨8f的前部固定在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上,导轨8f的后部固定在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上。由于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比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高,因此导轨8f以越往前就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导轨8f也可以呈近似水平。
可动部件8e是在与导轨8f卡合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该导轨8f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的部件。可动部件8e相对于导轨8f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只要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能够设定为任意的位置,并且能够在该位置将可动部件8e锁定在导轨8f上。这种锁定机构也是现有公知的机构,例如能够通过操作杆等来解除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座椅滑动机构8c及倾斜机构8d也可以是使用电动马达的电动式机构。
座椅滑动机构8c的高度能够根据第一地板面板31的高度、第一前排座椅固定部31a的高度以及第二前排座椅固定部31b的高度来设定。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椅滑动机构8c的高度被设定为:当与前部地板面板30相比时,前部地板面板30位于比座椅滑动机构8c靠上的位置。
(电池)
如图2所示,在该汽车1上安装有用于向行驶用马达M供电的多个电池50。在该实施方式中,电池50是所谓的电池单体,例如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全固体电池等,也可以是其他的二次电池。电池50也可以是收纳有二次电池的电池包(battery pack)。
为了安装上述电池50,在车身结构1A中,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作为布置电池50的空间(电池布置用空间)。第一电池布置部51是布置有多个电池50中的一部分电池的部分,而第二电池布置部52是布置有电池50中的剩余电池的部分。
基于图3及图4,对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进行具体说明。在图3及图4中,用假想线示出了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大小及形状的轮廓,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大小及形状可以比图示的形状大,也可以比图示的形状小。第一电池布置部51分别设置在前部地板面板30的驾驶席侧(车宽方向上的一侧)的下方及副驾驶席侧(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下方。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被设置在位于右侧的铰链柱43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该第一电池布置部5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保证其从右侧的铰链柱43附近开始形成,但不会到达地板通道部30c的正下方。如图2所示,在侧视时,铰链柱43的下部与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至少一部分处于重叠的位置关系。
副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被设置在位于左侧的铰链柱43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该第一电池布置部51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保证其从左侧的铰链柱43附近开始形成,但不会到达地板通道部30c的正下方。副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至少一部分在侧视时也与铰链柱43的下部重叠。
这里,由于铰链柱43是支承着前车门5可打开和关闭的部件,因此是高刚性的部件。该铰链柱43的下端部位于前部地板面板30附近。例如在有冲击载荷从汽车1的侧方作用过来的时候(发生侧面碰撞时等),该载荷就会经由高刚性的铰链柱43传递到车身。此时,由于在侧视时铰链柱43与布置在第一电池布置部51中的电池50重叠,由此就能够利用铰链柱43保护该电池50,从而能够降低输入到该电池50的输入载荷。
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前部位于与前部地板面板30的前部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前围板7的正下方。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后部位于与前部地板面板30的后部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前部板部3A的附近。
第二电池布置部52设置在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与副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之间,即,第二电池布置部52设置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由于在地板面板3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地板通道部30c,因此第二电池布置部52就被定位成其车宽方向上的位置与地板通道部30c相对应。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与地板通道部30c相对应的区域成为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换言之,第一电池布置部51设置在比地板通道部30c靠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下部和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下部被设定为相同高度,但也可以为不同的高度。第二电池布置部52还设置在地板通道部30c的内部,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上部位于地板通道部30c的上部附近。这样一来,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上部就会位于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上部靠上的位置,因此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长。在比较车宽方向上的尺寸时,第一电池布置部51比第二电池布置部52长。
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对第一电池布置部51和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话就是:第一电池布置部51夹着第二电池布置部52分别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而且,驾驶席侧的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51、第二电池布置部52以及副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在车宽方向上相连续。
如图2所示,在第二地板面板32的下方,在驾驶席侧和副驾驶席侧也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池布置部51。该后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也与前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相同。第二电池布置部52以在地板通道部30c内延伸到地板通道部30c的后部的方式设置。该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后部到达第二地板面板32的下方,并且位于后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后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只要根据需要设置即可,也可以省略。
上述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是电池50的布置空间,为了将电池50布置在这些布置空间中,则需要用于使电池50不从规定位置移动的电池保持单元。使用收纳电池50的电池壳体53作为该电池保持单元之一例。因此,车身结构1A包括图7所示的形状的电池壳体53。电池壳体53例如固定在地板面板3及下边梁42中的至少一者上而与车身一体化。作为构成电池壳体53的部件,例如能够例举出钢板或挤压件等,由上述部件构成了一体式电池壳体53。所谓的“一体式”是指:作为要往车身上固定前的结构体来看时其为一个,即使电池壳体53是由可分离的多个部件构成的,例如在汽车1的生产线上即将往车身上固定的状态下部件彼此之间也不会分离而成为一体。电池50和电池壳体53能够统称为电池单元等。
在电池壳体53的内部或外部设置有加强用构件等。这样就能够提高电池壳体53的刚性。通过将刚性高的电池壳体53固定在图3或图4等所示的地板面板3或下边梁42上,就能够利用电池壳体53的刚性来提高车身刚性。电池壳体53的固定结构并没有被特别加以限定,例如能够例举出使用了螺栓、螺母、螺钉等紧固部件的固定结构。
如图7所示,电池壳体53包括:与位于驾驶席侧且靠前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相对应的右前收纳部53a、与位于副驾驶席侧且靠前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相对应的左前收纳部53b、与第二电池布置部52相对应的中央收纳部53c、与位于驾驶席侧且靠后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相对应的右后收纳部53d、以及与位于副驾驶席侧且靠后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相对应的左后收纳部53e。各收纳部53a、53b、53d、53e可以收纳在第一电池布置部51内,第一电池布置部51和各收纳部53a、53b、53d、53e也可以是相同的形状。收纳部53c可以收纳在第二电池布置部52内,第二电池布置部52和收纳部53c也可以是相同的形状。
第一地板面板31(图2所示)分别位于右前收纳部53a与右后收纳部53d之间、以及左前收纳部53b与左后收纳部53e之间。也可以省略右后收纳部53d及左后收纳部53e。
右前收纳部53a形成为从中央收纳部53c的右侧部向右突出。这样一来,右前收纳部53a的右侧部就会位于右侧的铰链柱43的下部附近。左前收纳部53b形成为从中央收纳部53c的左侧部向左突出。这样一来,左前收纳部53b的左侧部就会位于左侧的铰链柱43的下部附近。
中央收纳部53c的上部位于比右前收纳部53a、左前收纳部53b、右后收纳部53d以及左后收纳部53e的上部靠上的位置。由于中央收纳部53c形成得较高,因此能够在中央收纳部53c中以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多层的方式收纳电池50。
在各收纳部53a~53e中同样地收纳有电池50,这样一来,能够将前部地板面板30的下方空间、第二地板面板32的下方空间、地板通道部30c的内部空间作为电池50的收纳空间而加以有效利用,从而能够提高电池50的安装容量。
由于右前收纳部53a位于第一电池布置部51中,因此右前收纳部53a的内部空间为第一电池布置部51。由于左前收纳部53b也位于第一电池布置部51中,因此左前收纳部53b的内部空间也为第一电池布置部51。进而,由于中央收纳部53c位于第二电池布置部52,因此中央收纳部53c的内部空间为第二电池布置部52。这样就在作为一体构成的电池壳体53的内部,设置有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第二电池布置部52以及副驾驶席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51。
由于右前收纳部53a和右后收纳部53d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开,因此在右前收纳部53a和右后收纳部53d之间形成了没有布置电池50的空间。能够利用该空间降低前排座椅8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也可以设置在地板面板30的下方的位于中柱45(图1所示)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未图示。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也可以设置在地板面板30的下方的位于后柱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未图示。
能够根据电池50的种类来改变电池壳体53的结构、形状等。在电池壳体53的内部,能够设置用于对电池50的温度进行调节的冷却部或加热部等(均未图示)。
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下部既可以与第一地板面板31的下表面的高度大致相同,也可以比第一地板面板31的下表面高,以使汽车1的最低离地高度不会降低。第一电池布置部51及第二电池布置部52的下部也可以比第一地板面板31的下表面低。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50的安装容量。
(前排乘车人员的姿势及踏板操作)
图8是示出就座于前排座椅8上的前排乘车人员(踏板操作者)的下肢100、地板面板3及前围板7、以及制动踏板B及其附近的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前排座椅8的座椅框架的靠下侧的后部位于比前部地板面板30的上表面靠下的位置,因此能够降低踏板操作者的胯点。踏板操作者的胯点变低意味着踏板操作者的就座位置下降,这样一来,在乘车状态下车辆的重心高度下降。
并且,供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101的前部地板面板30位于比第一地板面板31靠上的位置,因此踏板操作者的脚后跟101就会置于比一般的操作姿势高的位置。通过采用这样的布局,踏板操作者的大腿102和小腿103成为以大角度弯曲的姿势。图8中的符号200表示踏板操作者的大腿102的中心线,符号201表示小腿103的中心线,以保证中心线200与中心线201所成的角度(大腿102与小腿103的弯曲角α)在125°至150°的范围内的方式,来设定前部地板面板30与第一地板面板31之间的高度差。
通过这样设定高度差,小腿103与前部地板面板30所成的角度(中心线201与前部地板面板30所成的角度β)变小,因此在操作踏板时由脚后跟101输入的上下方向上的分力变小,对制动踏板B的操作性得以提高。具体来说,当踏板操作者踩下制动踏板B时,脚后跟101就会使斜向下的力F作用于前部地板面板30。当将该力F分为铅直方向上的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力时,就分别成为力F1和力F2。如上所述,由于角度β变小,因此从脚后跟101输入的上下方向上的分力F1变小。这样一来,能够快速且准确地进行例如从制动踏板B向加速踏板A的踩踏切换操作或与其相反的踩踏切换操作等,其结果是,对踏板A、B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后排乘车人员的舒适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后排乘车人员的舒适性。如图2所示,安装有后排座椅10的第二地板面板32位于比第一地板面板31靠上的位置,因此后排座椅10上的乘车人员就会坐在比较高的位置处,从而视野良好。虽然后排乘车人员将脚放置在第一地板面板31上,但由于该第一地板面板31位于比第二地板面板32靠下的位置,因此尤其是在高度方向上能够确保后排乘车人员的脚部处具有较大的空间。
(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包括第一电池布置部51和第二电池布置部52,其中,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51设置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位于铰链柱43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52设置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并且设置在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因此能够增加安装在地板面板3的下方的电池50的安装容量。
并且,车身中刚性比较高的铰链柱43附近是在发生侧面碰撞时朝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变形量较少的部分,由于第一电池布置部51设置在该铰链柱43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因此输入到布置在第一电池布置部51中的电池50的冲击载荷降低。第二电池布置部52设置在比第一电池布置部51的车宽方向上的外侧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的区域,且向车宽方向上的内侧远离下边梁42,因此能够确保在车宽方向上第二电池布置部52与下边梁42之间具有较长的距离。这样一来,即使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下边梁42朝车宽方向上的内侧变形,也能够降低输入到布置在第二电池布置部52中的电池50的冲击载荷。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都仅为示例而已,不得作出限定性解释。属于权利要求书的等同范围的变形或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中,在前部地板面板30上,在与制动踏板B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用于放置踏板操作者的脚后跟101的凹部30b。凹部30b的深度只要设定为能够收纳鞋跟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例如能够设为2cm以上或3cm以上。如果凹部30b的深度过深,则有时对踏板的操作性会恶化,因此能够设成例如7cm以下的深度。凹部30b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例如能够设定为5cm以上或7cm以上。
通过形成凹部30b,而使得脚后跟101难以在左右方向上产生偏移,因此例如在像踩踏制动踏板B后再踩踏加速踏板A时那样,以脚后跟101附近为轴使脚尖沿左右方向转动之际,能够使脚保持稳定。其结果是,利用和上述的踏板操作者的小腿103与前部地板面板30所成的角度β变小所带来的优点相结合的协同作用,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踏板操作性。
例如像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那样,地板面板3也可以是从前部到后部为一体的部件。具体而言,变形例2的地板面板3包括供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的前部面板部300、和座椅放置面板部340。座椅放置面板部340设置在前部面板部300的后方,座椅放置面板部340包括:至少安装有前排座椅8的第一面板部(后部面板部)310、和第二面板部(后排侧面板部)320。
能够在前部面板部300的下方设置第一电池布置部51,也能够在第二面板部320的下方设置第一电池布置部51。前部面板部300相当于上述前部地板面板30,第一面板部310相当于上述第一地板面板31,第二面板部320相当于上述第二地板面板32。在该变形例2中,也能够收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和效果。可以是前部面板部300与第一面板部310一体成形,而与第二面板部320分开独立成形,也可以是第二面板部320与第一面板部310一体成形,而与前部面板部300分开独立成形。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身结构能够用于例如具有地板面板的汽车。
Claims (6)
1.一种车身结构,其为包括地板面板、行驶用马达以及电池的汽车的车身结构,所述地板面板构成车室的地板面,所述电池向该行驶用马达供电,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结构包括:
左右一对下边梁,左右一对所述下边梁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两端部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
左右一对支柱,左右一对所述支柱分别从左右一对所述下边梁向上方延伸;
第一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的位于所述支柱的附近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且布置有所述电池;以及
第二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位于所述地板面板的下方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且布置有所述电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地板面板的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朝上方鼓起的地板通道部,
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地板通道部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比所述地板通道部靠车宽方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夹着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分别设置在车宽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及所述车宽方向上的两侧的第一电池布置部沿车宽方向连续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收纳所述电池,并且固定在所述地板面板及所述下边梁中的至少一者上,
在作为一体构成的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位于车宽方向上的一侧的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所述第二电池布置部、以及位于车宽方向上的另一侧的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板面板包括:
前部地板面板,所述前部地板面板供操作设置在所述汽车中的踏板的踏板操作者放置脚后跟;以及
后部地板面板,所述后部地板面板设置在所述前部地板面板的车辆后方,
所述前部地板面板位于比所述后部地板面板靠上的位置,
所述第一电池布置部设置在所述前部地板面板的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57930A JP7559652B2 (ja) | 2021-03-30 | 2021-03-30 | 車体構造 |
JP2021-057930 | 2021-03-3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4797A true CN115214797A (zh) | 2022-10-21 |
CN115214797B CN115214797B (zh) | 2024-03-19 |
Family
ID=83449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59771.XA Active CN115214797B (zh) | 2021-03-30 | 2022-02-22 | 车身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93141B2 (zh) |
JP (1) | JP7559652B2 (zh) |
CN (1) | CN11521479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01429B2 (ja) * | 2021-03-30 | 2024-06-18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JP7528843B2 (ja) * | 2021-03-30 | 2024-08-06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8541A (ja) * | 1999-02-22 | 2000-09-05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JP2008155828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Mazda Motor Corp | 車体構造 |
US20110297467A1 (en) * | 2009-02-24 | 2011-12-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
CN102938450A (zh) * | 2011-08-16 | 2013-02-2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车用电池箱、车身构件及汽车 |
DE102011119540A1 (de) * | 2011-11-26 | 2013-05-29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atterieanordnung in einem Fahrzeug |
CN203876845U (zh) * | 2013-05-20 | 2014-10-15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底部结构 |
US20180111469A1 (en) * | 2014-11-07 | 2018-04-26 | Obrist Technologies Gmbh | Hybrid vehicle and Generating set |
CN210000408U (zh) * | 2019-03-19 | 2020-01-31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86734A (ja) | 1993-12-27 | 1995-07-25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ボックス構造 |
JP2011178289A (ja) | 2010-03-02 | 2011-09-15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下肢保護構造 |
DE102010045997A1 (de) | 2010-05-10 | 2011-11-10 | Volkswagen Ag |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crashsicheren Batterie-Box im Mitteltunnel |
US20130206491A1 (en) * | 2010-07-12 | 2013-08-15 | Kor Ecologoic Inc. | Vehicle |
JP6831249B2 (ja) | 2017-01-20 | 2021-02-17 | 株式会社Subaru | 自動車車両 |
DE102017002249B4 (de) | 2017-03-09 | 2020-11-05 | Audi Ag | Kraftfahrzeug und Fahrzeugkarosseri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6828628B2 (ja) | 2017-07-14 | 2021-02-1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 |
JP7081254B2 (ja) | 2018-03-26 | 2022-06-07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電動車両 |
JP6640278B2 (ja) | 2018-05-25 | 2020-02-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体構造体 |
DE102018127375A1 (de) | 2018-11-02 | 2020-05-07 |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 Schweller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Fahrzeugkarosseri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hrzeugkkarosseriee |
CN211765900U (zh) | 2019-12-30 | 2020-10-27 | 众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下部车身结构 |
CN112498497B (zh) | 2020-11-09 | 2022-09-13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的车身底板和动力电池箱 |
-
2021
- 2021-03-30 JP JP2021057930A patent/JP7559652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26 US US17/585,233 patent/US11993141B2/en active Active
- 2022-02-22 CN CN202210159771.XA patent/CN1152147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8541A (ja) * | 1999-02-22 | 2000-09-05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
JP2008155828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Mazda Motor Corp | 車体構造 |
US20110297467A1 (en) * | 2009-02-24 | 2011-12-08 | Nissan Motor Co., Ltd. | Vehicle battery mounting structure |
CN102938450A (zh) * | 2011-08-16 | 2013-02-20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车用电池箱、车身构件及汽车 |
DE102011119540A1 (de) * | 2011-11-26 | 2013-05-29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Batterieanordnung in einem Fahrzeug |
CN203876845U (zh) * | 2013-05-20 | 2014-10-15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车辆底部结构 |
US20180111469A1 (en) * | 2014-11-07 | 2018-04-26 | Obrist Technologies Gmbh | Hybrid vehicle and Generating set |
CN210000408U (zh) * | 2019-03-19 | 2020-01-31 |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214797B (zh) | 2024-03-19 |
US11993141B2 (en) | 2024-05-28 |
JP7559652B2 (ja) | 2024-10-02 |
US20220314770A1 (en) | 2022-10-06 |
JP2022154749A (ja) | 2022-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214799B (zh) | 车身结构 | |
CN115214798B (zh) | 车身结构 | |
US8479858B2 (en) | Battery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vehicle | |
JP6787233B2 (ja) | 車両下部構造 | |
CN115214797B (zh) | 车身结构 | |
JP2022184594A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2184597A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2184595A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2184589A (ja) | 車体構造 | |
JP7639556B2 (ja) | 車体構造 | |
JP7589651B2 (ja) | 車両前部構造 | |
CN115871430A (zh) | 车体构造 | |
CN115140198B (zh) | 车身结构 | |
JP7501428B2 (ja) | 車体構造 | |
JP7484793B2 (ja) | 車体構造 | |
JP7468434B2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4129706A (ja) | 車両 | |
JP2022184587A (ja) | 車体構造 | |
JP7501427B2 (ja) | 車体構造 | |
JP7484792B2 (ja) | 車体構造 | |
CN114537533B (zh) | 车辆 | |
CN115140196A (zh) | 车身结构 | |
JP2023051654A (ja) | 車体構造 | |
JP2025007724A (ja) | 車室構造 | |
JP2011143783A (ja) |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