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79656A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179656A CN115179656A CN202210665973.1A CN202210665973A CN115179656A CN 115179656 A CN115179656 A CN 115179656A CN 202210665973 A CN202210665973 A CN 202210665973A CN 115179656 A CN115179656 A CN 1151796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liquid chamber
- liquid
- notification
- flow pa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8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3—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optical means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图像记录设备具有头、罐、接收盒的安装壳、传感器、通知装置和控制器。当将盒安装在图像记录设备的壳中时,盒中的液体通过盒中的液位与罐中的液位之间的差而流到罐。当液位达到特定位置时,控制器基于接收到从传感器输出的第一信号来控制显示器显示指示盒的第一液体室中的液体量为空的第一通知。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第一信号之后,控制器开始对计数值进行计数,计数值指示从头排出的液体量。此外,响应于计数值达到第一阈值,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第二通知。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3月29日、发明名称为“图像记录设备”且申请号为201880091670.5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具有第一液体室的盒和具有第二液体室的罐。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已知一种液滴喷射设备,该液滴喷射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盒,该设备本体包括液体喷射头和副罐,该盒包括液体室并且被可拆卸地安装在设备本体上(例如,参见JP-A-2008-213162)。
当墨从副罐流动到液体喷射头时,墨从盒的液体室流动到副罐。副罐和液体室都通向大气。因此,副罐中的墨的液位和盒的液体室中的墨的液位最终处于相同的高度处。
在液滴喷射设备中,用于检测液体室中剩余液体量的检测对象在盒的液体室的内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8-213162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JP-A-2008-213162中所公开的液滴喷射设备中,检测盒的剩余墨量,但是没有确定副罐中的剩余墨量。因此,当用户被告知盒中的剩余墨量为零或者等于或小于预定量时,必须立即更换盒。然而,即使在存储在盒中的墨用尽之后,墨仍存储在副罐中。因此,存在待由图像记录等消耗的墨。当在假定能够使用存储在副罐中的墨的情况下告知用户副罐是空的时,盒中的剩余墨量为零或者等于或小于预定量。甚至稍后还能够执行图像记录等。因此,用户有足够的时间更换盒。另一方面,当存储在副罐中的墨被完全消耗时,空气从副罐流动到记录头。因此,在记录头中发生喷射故障,或者假定大量的墨用于维护,以在某些情况下从喷射故障中恢复。因此,有必要高精度地确定副罐中的剩余墨量,使得空气不在记录头中流动。
问题的解决方案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作出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具有第一液体室的盒和具有第二液体室的罐,其中能够使用盒直到存储在第一液体室中的液体的剩余量较少为止,并且提供了一种能够以低成本高精度地确定存储在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体的剩余量的机构。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接收盒,所述盒包括: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存储液体;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液体室连通的一端以及与外部连通的另一端;和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液体室连通的一端以及与所述外部连通的另一端;罐,所述罐包括:第二液体室;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包括与所述外部连通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被构造成与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中的所述盒的所述第一液体室及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第四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第三流路的下方,并且所述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和第五流路,所述第五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的一端以及与所述外部连通的另一端;传感器;头,所述头与所述第四流路的另一端连通;通知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一信号,响应于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一个液体室中的液位等于或低于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特定位置等于或高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所述盒;接收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的排出指令;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之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排出指令,对计数值进行计数,所述计数值指示通过所述排出指令所指令的要排出的液体量;确定所述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一阈值;和响应于确定出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不同于所述第一通知。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在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流路的所述一端之间。
在上述构造中,基于从一个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能够开始对计数值进行计数,以确定第一液体室中的液体的液位是否达到特定位置并且确定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体的液位是否达到在第三流路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在第四流路的所述一端的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2),所述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响应于被存储在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所述液体的液位达到所述特定位置,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在上述构造中,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信号时开始计数的计数值准确地对应于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位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3),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检测对象,所述检测对象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位达到所述特定位置的状态下改变状态,其中所述传感器可以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状态的改变并输出所述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4),所述图像记录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支撑成能够绕轴线旋转,并且所述致动器包括所述检测对象,其中所述致动器可以进一步包括浮子,所述浮子具有比所述液体低的比重。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5),所述特定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在上述构造中,在传感器输出信号之后,没有液体从第一液体室流动到第二液体室。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报告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体的液位到达在第三流路的另一端的下方且在第四流路的所述一端的上方的位置。能够在液体可能不会从第一液体室流出的时刻(即,可能不会从盒供应液体的时刻)执行第一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6),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可以等于或低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并且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可以高于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7),所述特定位置可以是所述第三流路在所述另一端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8),所述控制器可以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9),所述控制器可以被构造成:确定所述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离所述计数值的初始值比所述第一阈值离所述计数值的所述初始值近;和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之后,响应于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二阈值,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0),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可以低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并且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可以高于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1),所述第一通知可以指示所述盒中的液体量为空。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2),所述第一通知可以指示更换所述盒。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3),所述控制器可以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控制所述头停止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
在上述构造中,在第二通知之后执行图像记录,并且能够防止空气从第二液体室流动到第四流路。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4),所述控制器可以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信号,响应于所述液位高于所述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二信号;和响应于在取消停止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15),所述控制器可以被构造成: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信号,响应于所述液位高于所述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二信号;和响应于在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重置所述计数值。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使用盒直到存储在第一液体室中的液体的剩余量较少为止,并且能够以低成本高精度地确定存储在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体的剩余量。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盖87在阻塞位置处的多功能装置10的外部透视图。
图1B是示出盖87在打开位置处的多功能装置10的外部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机11的内部结构的纵向截面图。
图3是示出滑架22、压板26和安装壳110的设置的平面图。
图4A是示出当安装了墨盒30Y时安装壳110的开口112侧的外部透视图。
图4B是示出当安装了墨盒30Y和30B时开口112侧的外部透视图。
图5是示出安装壳110的罐103侧的外部透视图。
图6是沿着图4A的线VI-VI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墨盒30的前透视图。
图9是示出控制器130的构造的框图。
图10是示出控制器130的通知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示例,毋庸赘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地修改。参考将多功能装置10安装成能够在水平表面上使用的定向(该定向是图1的定向并且有时被称为“使用定向”)来定义上下方向7。在将其上安装有多功能装置10的开口13的表面设定成前表面14A的情况下定义前后方向8。在从前表面观察多功能装置10时,定义左右方向9。在实施例中,在使用定向上,上下方向7相当于竖直方向,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彼此正交。
多功能装置10的总体构造
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多功能装置10(该多功能装置10是图像记录设备的示例)具有大致矩形箱形形状。多功能装置10包括打印机11,该打印机11依照喷墨记录方案在下部中的片材12(参见图2)上记录图像。打印机11包括壳体14,该壳体14在前表面14A中形成有开口13。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器200(该显示器200是通知装置的示例)被安装在壳体14的前表面14A上。
如图2中所示,进给辊23、进给托盘15、排出托盘16、一对传送辊25、记录单元24、一对排出辊27、压板26以及安装壳110(参见图1B)位于壳体14的内部。多功能装置10具有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各种功能。
进给托盘15、排出托盘16、进给辊23
如图1中所示,用户通过开口13将进给托盘15在前后方向8上插入到多功能装置10中和从多功能装置10取出。开口13位于壳体14的前表面14A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间。如图2中所示,进给托盘15可以支撑多个堆叠的片材12。
排出托盘16位于进给托盘15的上方。排出托盘16支承由一对排出辊27排出的片材12。
进给辊23将由进给托盘15支撑的片材12进给到输送路径17。进给辊23由进给马达172驱动(参见图9)。
输送路径17
如图2中所示,输送路径17是由以预定间隔彼此面对的外部引导构件18和内部引导构件19形成的空间,其中输送路径17的一部分在打印机11的内部。输送路径17是在进给托盘15的后端处向后延伸的路径。输送路径17是在打印机11的后部中向上延伸的U形向前转弯的路径,并且该路径经由记录单元24与压板26之间的空间到达排出托盘16。一对传送辊25与一对排出辊27之间的输送路径17被安装在多功能装置10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大致中间,并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在输送路径17内部的片材12的传送方向由图2中的点划线箭头指示。
一对传送辊25
如图2中所示,一对传送辊25位于输送路径17中。一对传送辊25包括彼此面对的传送辊25A和夹送辊25B。传送辊25A由传送马达171驱动(参见图9)。夹送辊25B随着传送辊25A的旋转而旋转。片材12在由通过传送马达171的正向旋转而进行正向旋转的传送辊25A和夹送辊25B夹送的情况下在传送方向(向前)上传送。
一对排出辊27
如图2中所示,一对排出辊27在输送路径17中位于一对传送辊25的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一对排出辊27包括彼此面对的排出辊27A和齿辊27B。排出辊27A由传送马达171驱动(参见图9)。齿辊27B随着排出辊27A的旋转而旋转。片材12在由通过传送马达171的正旋转而正旋转的排出辊27A和齿辊27B夹送的情况下在传送方向(向前)上传送。
记录单元24
如图2中所示,记录单元24在输送路径17中位于一对传送辊25与一对排出辊27之间。在输送路径17在上下方向7上插置在记录单元24与压板26之间的情况下,记录单元24面对压板26。记录单元24位于输送路径17的上方,并且压板26位于传送辊17的下方。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22和记录头21。
如图3中所示,滑架22由导轨82和83支撑,该导轨82和83被安装成在前后方向8上分离的位置处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导轨82和83由打印机11的框架(未示出)支撑。滑架22连接到安装在导轨83中的已知的带机构。带机构由滑架驱动马达173(参见图9)驱动。连接到带机构的滑架22通过滑架驱动马达173的驱动而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移动。滑架22的移动区域到达输送路径17的右侧和左侧,如由图3的点划线所指示。
墨管20和柔性扁平缆线84从滑架22延伸。
墨管20将安装壳110连接到记录头21。墨管20将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每一个墨盒30(该墨盒30是盒的示例)中所存储的墨(该墨是液体的示例)供应到记录头21(该记录头21是头的示例)。存储黑色墨的墨盒30B、存储品红色墨的墨盒30M、存储青色墨的墨盒30C以及存储黄色墨的墨盒30Y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这四个墨盒被统称为墨盒30。墨在墨管20的内部空间中循环。每一种颜色(黑色、品红色、青色和黄色)的墨在其中循环的四根墨管20被安装成与墨盒30B、30M、30C和30Y对应,并且捆扎好的墨管连接到安装在滑架22上的记录头21。墨管20的内部空间是第四通道的示例。连接到记录头21的墨管20的端部是第四通道的另一端的示例。
柔性扁平缆线84将控制器130(参见图9)电连接到记录头21。柔性扁平缆线84将从控制器130输出的控制信号递送到记录头21。
如图2中所示,记录头21被安装在滑架22上。记录头21包括:多个喷嘴29,所述多个喷嘴29被形成在下表面上;以及压电元件56(参见图9),该压电元件56通过使形成在记录头21内部的墨通道的一部分变形而将墨滴从喷嘴29排出。如下所述,当控制器130供电时,压电元件56进行操作。
记录单元24由控制器130控制。当滑架22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时,记录头21将墨滴从喷嘴29排出到输送路径17上。因此,图像被记录在由压板26支撑的片材12上。因此,存储在每一个墨盒30中的墨被消耗。
压板26
如图2中所示,压板26在输送路径17中位于一对传送辊25与一对排出辊27之间。在输送路径17在上下方向7上插置在压板26与记录单元2之间的情况下,压板26面对记录单元24。压板26从下侧支撑由一对传送辊25传送的片材12。
盖87
如图1B中所示,开口85被形成在壳体14的前表面14A的右侧。能够容纳安装壳110的容纳空间86被形成在开口85的后侧。盖87被装配在壳体14中,以阻塞开口85。盖87能够绕着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旋转轴线87A(旋转中心)在阻塞位置(图1A中所示的位置)与打开位置(图1B中所示的位置)之间旋转,在该阻塞位置处,开口被阻塞,在该打开位置处,开口85被打开。
安装壳110
如图1B中所示,安装壳110位于壳体14的右前部中。如图3中所示,安装壳110位于记录头21的前侧。安装壳110位于输送路径17的右侧。
如图4A至图6中所示,安装壳110具有接触件106、杆125、安装传感器113、锁定轴145、罐103以及液位传感器55(该液位传感器55是传感器的示例)。
安装壳101能够容纳分别存储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四个墨盒30。通过将墨盒30移动到后侧而将墨盒30安装在安装壳101中,并且通过将墨盒30移动到前侧而将墨盒30从安装壳101拆卸。四个接触件106、四个杆125、四个安装传感器113、四个锁定轴145、四个罐103和四个液位传感器55被安装成与四个墨盒30对应。能够被容纳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的数量不限于4个。
每一个接触件106具有相同的构造,每一个杆125具有相同的构造,每一个安装传感器113具有相同的构造,每一个锁定轴145具有相同的构造,并且每一个液位传感器55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下述的每一个单元的描述中,将仅描述一个接触件106、一个杆125、一个安装传感器113、一个锁定轴145和一个液位传感器55的构造,并且将省略相应三个其余单元的描述。
四个罐103分别存储黑色、品红色、青色和黄色的单色墨。在以下描述中,四个罐被统称为罐103,存储黑色墨的罐被称为罐103B,存储品红色墨的罐被称为罐103M,存储青色墨的罐被称为罐103C,并且存储黄色墨的罐被称为罐103Y。
如图4至图6中所示,安装壳101具有箱形形状的内部空间。安装壳101的内部空间由界定上端的顶壁141、界定下端的底壁142、界定前后方向8上的后端的后壁143和界定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的一对侧壁144和146所界定。另一方面,安装壳101的在前后方向8上面对后壁143的前端被打开,以暴露安装壳101的内部空间。当安装壳101的开口85位于将盖87(参见图1)暴露的位置处时,开口85暴露于多功能装置10的外部。
通过安装壳110的开口85将墨盒30插入到安装壳101中和从安装壳101取出。当将墨盒30的下端插入到形成在安装壳101的底表面上的引导凹槽109中时,墨盒30在前后方向8上被引导。如图4A中所示,在安装壳101中安装有三个板104,这三个板104将内部空间在上下方向7上划分成四个空间。安装壳101在由板104在左右方向9上划分的空间中容纳四个墨盒30。
图4A示出仅将四个墨盒30中的墨盒30Y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图4B示出仅将四个墨盒30中的墨盒30Y、30B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
接触件106
如图6中所示,接触件106位于安装壳101的顶壁141的下表面上。接触件106从顶壁141的下表面朝向安装壳101的内部空间向下突出。尽管未在每一个附图中详细示出,但接触件106包括被形成为在左右方向9上分开的四个部件。包括四个部件的四个接触件106被形成为与能够被容纳在安装壳101中的四个墨盒30对应。四个接触件106的设置对应于下述墨盒30的四个电极65的设置。接触件106具有导电性,因此能够向上弹性变形。可以使用任何数量的接触件106和任何数量的电极65。
接触件106电连接到控制器130(参见图9)。接触件106与对应的电极65接合以电导通,因此电压被施加到电极65,电极65被接地或者对电极65进行供电。接触件106和对应的电极65可以是电导通的,以访问存储在墨盒30的IC的存储器中的数据。来自接触件106的输出被输入到控制器130。
杆125
如图6中所示,杆125被形成在安装壳101的后壁143上的墨针102的上方。杆125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向前突出。杆125具有圆柱形形状。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下(即,墨盒30位于安装位置处),杆125进入下述大气连通端口96。
安装传感器113
如图6中所示,安装传感器113位于安装壳101的顶壁141的下表面上。安装传感器113检测墨盒30是否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安装传感器113位于杆125的前侧且位于接触件106的后侧。安装传感器113包括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光发射单元被安装成在距光接收单元一定间隔处在光接收单元的右侧或左侧。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中的下述遮光板67位于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换句话说,在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的遮光板67插置在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的情况下,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被定位成彼此面对。
安装传感器113根据光接收单元是否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在左右方向9上辐射的光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在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可能不能被光接收单元接收的条件下(即,光接收强度小于预定强度),安装传感器113向控制器130(参见图9)输出低电平信号。相反,在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能够被光接收单元接收的条件下(即,光接收强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强度),安装传感器113向控制器130(参见图9)输出高电平信号。
锁定轴145
如图6中所示,锁定轴145在安装壳101的顶壁141附近且在开口112附近在安装壳101的左右方向9上延伸。锁定轴145是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杆状形状的构件。锁定轴145例如是金属柱。锁定轴145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被固定到界定安装壳101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两端的壁。锁定轴145在左右方向9上跨四个空间延伸,在这四个空间中能够容纳四个墨盒30。
锁定轴145将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保持在安装位置处。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以与锁定轴145接合。因此,对于锁定轴145,墨盒30的螺旋弹簧78和98克服将墨盒30向前挤压的力而将墨盒30保持在安装壳110的内部。
罐103
如图5和图7中所示,安装壳110包括四个罐103B、103M、103C和103Y。四个罐103B、103M、103C和103Y被布置在左右方向9上。罐103B、103M、103C和103Y对应于每一种颜色的墨盒30。也就是说,存储在每一种颜色的墨盒30中的墨能够在对应的罐103B、103M、103C和103Y中循环。
如图6中所示,罐103位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的后侧。如图5中所示,罐103B、103M、103C和103Y具有箱形形状。
如图5至图7中所示,罐103B、103M、103C、103Y中的每一个罐包括主体,该主体具有箱形形状并且容纳下述液体室160(该液体室160是第二液体室的示例)和接头107。如图6和图7中所示,主体包括上壁161、前壁162、下壁163、后壁164、一对侧壁165和166以及形成了突起120的上壁120B和前壁120C。
如图6中所示,上壁161包括第一上壁161A和第二上壁161B。第一上壁161A位于第二上壁161B的上方。
前壁162包括第一前壁162A、第二前壁162B和第三前壁162C。第一前壁162A位于第二前壁162B的前侧。第三前壁162C位于第一前壁162A的前侧。
下壁163包括第一下壁163A和第二下壁163B。第一下壁163A位于第二下壁163B的上方。
第一前壁162A从第一上壁161A的前端向下延伸。第一下壁163A从第一前壁162A的下端向后延伸。第二前壁162B从第一下壁163A的后端向下延伸。上壁120B从第二前壁162B的下端向前延伸。前壁120C从上壁120B的前端向下延伸。第二上壁161B从前壁120C的下端向前延伸。第三前壁162C从第二上壁161B的前端向下延伸。第二下壁163B从第三前壁162C的下端向后延伸。
如图7中所示,侧壁165连接到与罐103B、103M、103C和103Y对应的上壁161、前壁162和下壁163的右端。侧壁166连接到与罐103B、103M、103C和103Y对应的上壁161、前壁162和下壁163的左端。
后壁164是焊接到第一上壁161A、第二下壁163B以及侧壁165和166的后端表面的膜。在图5中,未示出后壁164(膜)。在该实施例中,后壁164是膜,但是除了后壁164以外的其它壁也可以是膜。后壁164可以是树脂壁而不是膜。
如图6中所示,接头107连接到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的供墨管34。因此,接头107与将墨存储在墨盒30中的液体室57连通。结果是,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能够经由接头107循环到液体室160。也就是说,液体室160存储从连接到接头107的供墨管34供应的墨。下文将描述接头107和液体室160的详细构造。
接头107
接头107位于每一个罐103中。每一个接头107具有相同的构造。因此,下文将描述四个接头107中的一个接头107的构造。将省略其余三个接头107的描述。如图4A中所示,接头107包括中空的墨针102和引导单元105。
如图4A中所示,墨针102由管状树脂形成,并且位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的下部中。墨针102位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上且位于与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墨盒30的供墨管34对应的位置处。墨针102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向前突出。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17是第三流路的示例。墨针102的突出远侧端(图6中的右端)处的开口116是第三流路的一端的示例。
引导单元105位于墨针102的周围,因此具有圆筒形形状。引导单元105从安装壳101的后壁143向前突出,并且引导单元105的突出端(前端)打开。墨针102被设置在引导单元105的中心处。引导单元105具有墨盒的供墨管34向内进入的形状。
在墨盒30未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下,接头107未连接到墨盒30的供墨管34。相反,在将墨盒30插入到安装壳110中的同时,也就是说,在墨盒30移动到安装位置(图6中所示的位置)的同时,墨盒30的供墨管34进入引导单元105。此外,当如图6中所示的那样墨盒30进入安装壳110中时,墨针102在前后方向8上进入形成在供墨管34中的供墨端口71。因此,接头107和供墨管34彼此连接。然后,存储在形成于墨盒30内部的液体室33中的墨经由形成在供墨管34内部的墨阀室35和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而流入罐103中。墨针102的远侧端可以是平的或者可以是尖的。
阀114和螺旋弹簧115位于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17中。阀114在前后方向8上移动,以阻塞和打开形成在墨针的突出远侧端处的开口116。也就是说,阀114阻塞和打开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17。螺旋弹簧115向前推压阀114。因此,在没有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墨盒30未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阀114阻塞开口116。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由螺旋弹簧115推压的阀114的前端比开口116向前突出。在接头107和供墨管34彼此连接的同时,阀114打开开口116。稍后将描述阀114打开开口116的操作。
液体室160的概述
多功能装置10包括分别与罐103B、103M、103C和103Y对应的四个液体室160B、160M、160C和160Y。
在以下描述中,四个液体室被统称为液体室160。罐103B中所包括的液体室(即,存储黑色墨的液体室)被称为液体室160B。罐103M中所包括的液体室(即,存储品红色墨的液体室)被称为液体室160M。罐103C中所包括的液体室(即,存储青色墨的液体室)被称为液体室160C。罐103Y中所包括的液体室(即,存储黄色墨的液体室)被称为液体室160Y。
三个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是大致相同的。然而,液体室160B的构造与三个液体室160M、160C和160Y不同。因此,首先将描述三个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接下来,将描述液体室160B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是大致相同的,并且液体室160B的构造与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不同,但是,液体室160B的构造差异不限于上述差异。例如,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可以与液体室160B的构造相同。例如,液体室160B的构造可以与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相同。例如,液体室160M的构造可以与液体室160B的构造相同。另一方面,液体室160C和160Y的构造可以与液体室160B的构造不同。
液体室160M、160C和160Y
由于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构造是相同的,所以下文将描述作为三个液体室160M、160C和160Y中的一个液体室的液体室160Y的构造。其余两个液体室160M和160C的构造将根据需要进行描述。
如图5至图7中所示,液体室160Y包括缓冲空间180、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
缓冲空间180由第一上壁161A、第一前壁162A、第一下壁163A、后壁164以及侧壁165和166界定。
第一空间181由第二上壁161B、第三前壁162C、第二下壁163B、后壁164以及侧壁165和166界定。
第二空间182由第二前壁162B、后壁164以及侧壁165和166界定。
如图7中所示,液体室160Y的第一空间181的右端的下部由界定右侧相邻的液体室160C的左端的侧壁166所界定。液体室160Y的第一空间181的右端的除了下部以外的部分由侧壁165界定。液体室160Y的缓冲空间180和第二空间182的右端由侧壁165界定。
缓冲空间180位于第二空间182的上方。第一空间181位于第二空间182的下方。第二空间182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连通。第二空间182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连通。也就是说,第二空间182连接到缓冲空间180和第一空间181。
第二空间182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的右端连通。第二空间182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的右端连通。
如图6中所示,第二空间182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的后端连通。第二空间182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的后端连通。
突起120位于第一空间181的上方且位于第二空间182的前侧。在突起120中,左右方向9上的侧壁具有透光性。突起120的内部空间在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中连续。突起120的内部空间形成液体室160Y的一部分。下述的致动器50的臂53和检测对象54位于突起单元120的内部空间中。突起120可以仅与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中的一个连续。
连通端口184位于第三前壁162C中。连通端口184连接到第一空间181。第一空间181经由连通端口184与接头107的墨针102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从墨盒30Y经由墨针102流动的墨流入液体室160Y中,以被存储在液体室160Y中。连通端口184是第三流路的另一端的示例。
在与连通端口184的高度相同的墨量是存储在液体室Y中的液位的状态下,缓冲空间180位于该液位的上方。与连通端口184相同的高度是液位的事实意味着与墨针102的轴心(换句话说,连通端口184的中心)相同的高度是液位,并且意味着与供墨端口71的中心相同的高度是液位。具体而言,图6中用点划线指示的位置P1(该位置P1是特定位置的示例)是液位。
与连通端口184相同的高度是液位的事实不限于位置P1用作液位的事实。例如,与连通端口184相同的高度是液位的事实可以意味着与连通端口184的上端或下端相同的高度是液位。
如图7中所示,液体室160Y经由连通端口128与墨流路12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空间181经由连通端口128与墨流路126连通。连通端口128被形成在界定第一空间181的右端的下部的侧壁166的下端中。
连通端口128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接头107的连通端口184的下方。
如图6中所示,连通端口128连接到第一空间181的前端。也就是说,连通端口128位于侧壁166的前端处。
如图5中所示,墨流路126从罐103的前端向上延伸,并且与墨流出端口127连续。墨管20连接到墨流出端口127。因此,液体室160Y从连通端口128经由墨流路126和墨管20与记录头21连通。也就是说,存储在液体室160Y中的墨从连通端口128流入,以经由墨流路126和墨管20被供应到记录头21。墨流路126和墨管20是第四通道的示例。连通端口128是第四流路的一端的示例。墨管20和记录头21的连接部20A(参见图2)是第四流路的另一端的示例。
缓冲空间180与形成在罐103的上部中的大气连通端口124(参见图4A和图4B)连通。缓冲空间180和大气连通端口124经由形成在第一前壁162A中的通孔119(参见图6)彼此连通。通孔119由半透膜118密封。大气连通端口124、通孔119、半透膜118以及将大气连通端口124连接到通孔119的大气流路147(参见图5)是第二连通部的示例。大气连通端口124向外部开放。因此,液体室160Y向大气开放。也就是说,大气连通端口124使液体室160Y与大气连通。大气连通端口124使液体室160Y沿着与下述的形成在墨盒30中的大气连通端口96不同的通道与大气连通。大气流路147是第五流路的示例。通孔119是第五流路的一端的示例。大气连通端口124是第五流路的另一端的示例。
在罐103中,存在两个大气流路147。一个大气流路147将液体室160B的大气连通端口124连接到通孔119。另一个大气流路147将液体室160M、160C、160Y中的每一个液体室的大气连通端口124连接到通孔119。大气流路147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可以仅形成一个大气流路147。所述一个大气流路147可以将液体室160B、160M、160C和160Y中的每一个液体室的大气连通端口124连接到通孔119。
液体室160B
在下文中,将描述液体室160B的构造。在液体室160B的描述中,将省略对与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相同的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5至图7中所示,在液体室160B中形成有内壁167。内壁167是在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上伸展的壁。内壁167在左右方向9上位于侧壁165与166之间。内壁167的前端167连接到前壁162。内壁167的后端连接到后壁164。换句话说,作为膜的后壁164被焊接到内壁167的后端表面。在该实施例中,内壁167在上下方向7上笔直地延伸,但可以不必笔直地延伸。例如,内壁167可以在上下方向7上倾斜地延伸。
除了形成液体室160M、160C和160Y的三个空间(缓冲空间180、第一空间181和第二空间182)之外,液体室160B还包括第三空间183。也就是说,液体室160B包括缓冲空间180、第一空间181、第二空间182和第三空间183。
第二空间182由第二前壁162B、后壁164、侧壁165和内壁167界定。
第三空间183由第二前壁162B、后壁164、内壁167和侧壁166界定。第三空间183位于缓冲空间180的下方并且位于第一空间181的上方。第三空间183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连通。第三空间183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连通。
第三空间183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的后端连通。第三空间183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的后端连通。如图7中所示,第三空间183的上端与缓冲空间180的左端连通。第三空间183的下端与第一空间181的左端连通。
第三空间183位于第二空间182的左侧。第三空间183由于内壁167而远离第二空间182。也就是说,第三空间183不与第二空间182连通。如上所述,第三空间183将缓冲空间180连接到在第二空间182的左侧的第一空间181。
内壁167在左右方向9上划分液体室160B。下述的致动器50被设置在液体室160B中的内壁167的右侧。液体室160B经由在液体室160B中的内壁167的左侧的连通端口184连接到接头107。也就是说,内壁167界定液体室160B中的在接头107与致动器50之间的空间。
内壁167由液体室160B的上端和下端形成。也就是说,内壁167被定位成从缓冲空间180到第一空间181。因此,缓冲空间180在左右方向9上被划分成两个空间。第一空间181在左右方向9上被划分成两个空间。在内壁167的上端处存在间隙167A。因此,划分成两个空间的缓冲空间180经由间隙167A彼此连通。在内壁167的下端处存在间隙167B。因此,划分成两个空间的第一空间181经由间隙167B彼此连通。
内壁167可以被定位成从在连通端口184和下述的致动器50的检测对象54上方的位置到在连通端口184和检测对象54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内壁167可以不必被定位成从液体室160B的上端到下端。例如,内壁167的上端可以位于图7中所示的位置的下方。
如图7中所示,连通端口128位于液体室160B中的内壁167的右侧。连通端口128位于间隙167B的下方。连通端口128可以位于液体室160B中的内壁167的左侧。连通端口128可以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与间隙167B相同的位置处。连通端口128可以位于间隙167B的上方。
致动器50
如图6中所示,致动器50位于每一个罐103的液体室160的内部。致动器50由设置在液体室160内部的支撑构件185支撑成能够在箭头58和59的方向上旋转。致动器50可以由除支撑构件185之外的其它构件支撑。
致动器50包括浮子51、轴52、臂53和检测对象54。
浮子51位于致动器50的下方。浮子51由比重低于液体室160中所存储的墨的材料形成。轴52从浮子51的右表面和左表面在左右方向9上突出。轴52被插入到形成在支撑构件185的右壁186和左壁187中的孔191中。因此,致动器50由支撑构件185支撑成能够绕着轴52旋转。轴52位于接头107的连通端口184的下方。浮子51和轴52位于第一空间181中。
臂53从浮子51大致向上突出。检测对象54位于臂53的突出远侧端处。也就是说,检测对象54位于致动器50的旋转远侧端处。臂53和检测对象54的一部分位于突起120的内部空间120A中。检测对象54位于接头107的连通端口184的上方。检测对象54具有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板形状。检测对象54由屏蔽从下述的液位传感器55的光发射单元55A输出的光的材料形成。
当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位置P1的上方时,换句话说,当存储在墨盒30的液体室33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在供墨管34的位置P1的上方时,致动器50通过作用在浮子51上的浮力而朝向箭头58旋转。因此,致动器50位于图6中由实线所指示的检测位置处。
另一方面,存储在液体室160和墨阀室35中的墨被消耗,并且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降低以到达位置P1,致动器50跟随液位并朝向箭头59旋转。因此,致动器50位于图6中由虚线所指示的非检测位置处。也就是说,致动器50的状态在如下条件下改变: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的高度在上下方向7上到达与接头107的连通端口184相同的位置。
液位传感器55
液位传感器55(参见图6)检测包括检测对象54的致动器50的状态的变化。液位传感器55包括安装在基板60上的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被定位成在左右方向9上距一定间隔,其中罐103的突起120被插置于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光发射单元位于突起120的右侧和左侧中的一侧。光接收单元位于突起120的右侧和左侧中的另一侧。从光发射单元发射的光的光通道匹配左右方向9。检测位置处的致动器50的检测对象54位于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
液位传感器55根据光接收单元是否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而输出不同的检测信号。例如,液位传感器55输出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对应于在光接收单元中能够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即,光接收强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强度)的条件下到控制器130的高电平信号(该高电平信号指的是“信号电平等于或大于阈值电平的信号”)。相反,液位传感器55输出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对应于在光接收单元中不能够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即,光接收强度小于预定强度)的条件下到控制器130(参见图9)的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指的是“信号电平小于阈值电平的信号”)。
检测位置处的检测对象54位于光发射单元和光接收单元之间。因此,非检测位置处的检测对象54位于从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的位置起的退避位置处。因此,当存储在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换句话说是存储在墨盒30的液体室33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在等于或低于位置P1的位置处时,在光接收单元中能够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因此,液位传感器55将第一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30。注意,第一信号对应于高电平信号。相反,当存储在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换句话说是存储在墨盒30的液体室33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在高于位置P1的位置处时,在光接收单元中不能够接收到从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因此,液位传感器55将第二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30。注意,第二信号对应于低电平信号。
墨盒30
图6和图8中所示的墨盒30是存储墨的容器。图6和图8中所示的墨盒30的定向是使用定向位。
图8中所示的墨盒30存储黄色墨。除了下述的凹口66的存在与否或凹口66的位置之外,存储青色墨和品红色墨的墨盒30具有与存储黄色墨的墨盒30相同的构造。除了与存储黄色墨、青色墨和品红色墨的墨盒30相比在左右方向9上的长度较长以及凹口66的存在与否或凹口66的位置之外,存储黑色墨的墨盒30具有与存储黄色墨、青色墨和品红色墨的墨盒30相同的构造。因此,下文将描述存储黄色墨的墨盒30的构造。将省略对存储青色墨、品红色墨和黑色墨的墨盒30的构造的描述。
如图6和图8中所示,墨盒30具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壳体31。壳体31包括后壁40、阶梯壁49、阶梯壁95、前壁41、上壁39、子上壁91、下壁42、子下壁48、右壁37和左壁38。
壳体31具有扁平形状,其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较薄的尺寸并且具有比左右方向9上的总体尺寸大的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的尺寸。在壳体31中,至少前壁41具有透光性,从而能够从外部观察存储在液体室32和33中的墨的液位。
子下壁48位于下壁42的上方并且向前延伸,以与后壁40的下端连续。子下壁48的后端位于供墨管34的后端的后侧,并且子下壁48的前端位于供墨管34的后端的前侧。下壁42和子下壁48通过阶梯壁49而连续。供墨管34在子下壁48的下方和下壁42的上方从阶梯壁49向后延伸。子下壁48的后端位于任何位置处。例如,子下壁48的后端可以位于供墨管34的后端的前侧。
向上突出的凸出部43被形成在上壁39的外表面上。凸出部43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在凸出部43中,面向后的表面是锁定表面151。锁定表面151位于上壁39的上方。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下,锁定表面151是能够向前与锁定轴145形成接触的表面。锁定表面151向前与锁定轴145形成接触,使得墨盒30克服螺旋弹簧78和98的推压力而被保持在安装壳110上。
倾斜表面155位于凸出部43的锁定表面151的后侧。在墨盒30进入安装壳110的同时,锁定轴145沿倾斜表面155被引导。因此,锁定轴145被引导至锁定轴145与锁定表面151形成接触的位置。
操作部90在上壁39上位于锁定表面151的前侧。当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下操作部90的操作表面92被向下推动时,墨盒30旋转,然后锁定表面151向下移动。因此,锁定表面151位于锁定轴145的下方。结果是,能够将墨盒30从安装壳110拆卸。
向上突出的遮光板67位于上壁39的外表面上。遮光板67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遮光板67位于凸出部43的后侧。
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的状态下,遮光板67位于安装传感器113的光发射单元与光接收单元之间。因此,遮光板67遮挡安装传感器113的在左右方向9上行进的光。更具体地,当从安装传感器113的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到达遮光板67处直到到达光接收单元处为止时,到达光接收单元处的光的强度小于预定强度,例如变为零。遮光板67可以完全遮挡光从光发射单元到光接收单元的行进,可以部分地衰减光,可以弯曲光的行进方向,或者可以完全反射光。
遮光板67具有凹口66。凹口66是从遮光板67的上端向下凹进且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凹进空间。凹口66位于安装传感器113中,因此从安装传感器113的光发射单元输出的光不被遮挡,直到光到达光接收单元处为止。根据是否存在凹口66,能够确定墨盒30的种类,即,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的种类或者初始量。相反,当遮光板67不包括凹口66时,遮光板67面对所安装的墨盒30中的安装传感器113的光发射单元。
IC基板64位于上壁39的外表面上且在前后方向8上位于遮光板67与凸出部43之间。
在IC基板64中,IC芯片(未在每一幅图中示出)和四个电极65被安装在由硅等形成的基板上。四个电极65被布置在左右方向9上。IC芯片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并且关于墨盒30的信息(例如指示诸如批号、制造日期和墨颜色的信息的数据)被可读地存储。在IC基板64中,IC芯片和电极可以灵活地安装在柔性基板上。
每一个电极65电连接到IC。每一个电极65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并且四个电极65被定位成在左右方向9上分开。每一个电极65被暴露,以电接入IC基板64的上表面。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01中的状态下,电极65与接触件106电导通。控制器130可以经由接触件106和电极65从IC芯片的存储器读取信息或向IC芯片的存储器写入信息。
顺便提及,安装壳101的接口可以由无线接口构造,并且IC芯片可以设有无线接口。IC芯片的无线接口可以电连接到IC芯片的存储器。例如,在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01中的状态下,IC芯片的无线接口可以与安装壳101的无线接口无线地通信。控制器130可以经由IC芯片的无线接口和安装壳101的无线接口从/向IC芯片的存储器读出/写入信息。
阶梯壁95从在上壁39的外表面上的后端处的子上壁91的前端向上延伸。使液体室32与大气连通的大气连通端口96位于阶梯壁95上。也就是说,大气连通端口96位于壳体31的在上下方向7上的尺寸的中心的上方。大气连通端口96是形成在阶梯壁95上的大致圆形的开口并且具有比安装壳110的杆125的外径大的内径。
如图6中所示,在墨盒30进入安装壳110的同时,杆125进入大气连通端口96。进入大气连通端口96的杆125克服螺旋弹簧98的推压力而使密封大气连通端口96的阀97向后移动。当阀97向后移动并变得远离大气连通端口96时,液体室32向大气开放。密封大气连通端口96的构件不限于阀97。例如,大气连通端口96可以由能够从阶梯式壁95上剥离的密封件密封。
如图6中所示,存储墨的液体室57(该液体室57是第一液体室的示例)和大气在其中循环的大气流路61位于壳体31的内部。液体室57包括液体室32、液体室33和墨阀室35。
壳体31包括分隔壁44和下壁45。分隔壁44和下壁45分别是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伸展的壁。分隔壁44和下壁45在上下方向7上彼此面对。
在液体室32中,上侧由分隔壁44的下表面界定,并且下侧由下壁45和子下壁48的上表面界定。在液体室32中,后侧由后壁40和阶梯壁49的内表面界定,并且前侧由前壁41的内表面界定。液体室32的左右两侧由侧壁37和38的内表面界定。也就是说,液体室32是由分隔壁44的下表面、下壁45和子下壁48的上表面、后壁40和阶梯壁49的内表面、前壁41的内表面以及侧壁37和38的内表面界定的空间。
分隔壁44将液体室32与大气流路61分隔开。通孔46被形成在分隔壁44的前端处。液体室32和大气流路61通过通孔46彼此连通。
下壁45从阶梯壁49的内表面向前延伸。下壁45将液体室57划分为在下壁45上方的液体室32和在下壁45下方的液体室33。间隙45A被形成在下壁45的前端处。液体室32和33通过间隙45A彼此连通。
如图6中所示,下壁45位于供墨端口71的上方。
在壳体31的内部空间中,液体室33在使用定向下位于液体室32的下方并且存储墨。液体室33的能够存储墨的容积小于液体室32的能够存储墨的容积。
在液体室33中,上侧由下壁45的下表面界定,并且下侧由下壁42的内表面界定。在液体室33中,前侧由前壁41的内表面界定。在液体室33中,左右两侧由侧壁37和38的内表面界定。分隔壁47被形成在液体室33与墨阀室35之间。液体室33的后侧由分隔壁47的前表面界定。也就是说,液体室33是由下壁45的下表面、下壁42的内表面、前壁41的内表面、侧壁37和38的内表面以及分隔壁47的前表面界定的空间。液体室33通过形成在分隔壁47中的通孔99与墨阀室35连通。
大气流路61的一端通过通孔46与液体室32连通。大气流路61的另一端通过大气连通端口96与外部连通。大气流路61是第二流路的示例。通孔46是第二流路的一端的示例。大气连通端口96是第二流路的另一端的示例。
大气阀室36位于大气流路61的另一端处。阀97和螺旋弹簧98位于大气阀室36中。大气阀室36通过大气连通端口96与外部连通。阀97能够在密封大气连通端口96的闭合位置与远离大气连通端口96的打开位置之间移动。螺旋弹簧98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并且在使阀97与大气连通端口96形成接触的方向上(即,向后侧)推压阀97。螺旋弹簧98的弹簧常数小于供墨管34的螺旋弹簧78的弹簧常数。
通孔94位于界定大气阀室36的壁93中。大气阀室36通过通孔94与大气流路61的一端连通。通孔94由半透膜80密封。
供墨管34从阶梯壁49向后突出。也就是说,供墨管34位于阶梯壁49中。供墨管34具有圆筒形的外形。供墨管34的内部空间是墨阀室35。供墨管34的后端通过供墨端口71向墨盒30的外部开放。垫圈76位于供墨管34的后端处。如上所述,供墨管34的前端通过通孔99与液体室33的下端连通。也就是说,供墨管34与液体室33的下端连通。如上所述,供墨端口71通过墨阀室35与液体室33连接。墨阀室35是第一流路的示例。通孔99是第一流路的一端的示例。供墨端口71是第一流路的另一端的示例。
墨阀室35由供墨管34的内表面界定。供墨管34的内表面的下端34A界定液体室57的底部(最下端)。另一方面,罐103的液体室160的底部(最下端)由第二下壁163B的上表面界定。然后,第二下壁163B的上表面位于供墨管34的内表面的下端34A的下方。
阀77和螺旋弹簧78位于墨阀室35中。阀77在前后方向8上移动,以打开和闭合穿过垫圈76的中心而形成的供墨端口71。螺旋弹簧78向后推压阀77。因此,在未施加外力的状态下,阀77闭合垫圈76的供墨端口71。
垫圈76是在其中心形成有通孔的圆盘状部件。垫圈76例如由诸如橡胶或弹性体的弹性材料形成。垫圈76的中心在前后方向8上贯通而形成,从而形成具有圆筒形形状的内周表面,并且供墨端口71由该内周表面形成。供墨端口71的内径略小于墨针102的外径。
当在阀77闭合供墨端口71并且阀114闭合墨针102的开口116的状态下将墨盒30安装在安装壳110中时,在安装墨盒30的期间,墨针102在前后方向8上进入供墨端口71。也就是说,接头107和供墨管34彼此连接。此时,在垫圈76发生弹性变形的同时,墨针102的外周表面以液密方式与界定供墨端口71的内周表面形成接触。当墨针102的远侧端穿过垫圈76并进入墨阀室35时,墨针102的远侧端与阀77形成接触。通过将墨盒30进一步插入安装壳110中,墨针102克服螺旋弹簧78的推压力而使阀77向后移动。因此,供墨端口71被打开。
在墨针102的远侧端与阀77形成接触的同时,阀77从前侧与阀114形成接触,以挤压阀114。然后,阀114克服螺旋弹簧115的推压力而向后移动。因此,开口116被打开。结果是,存储在液体室32和33以及墨阀室35中的墨能够经由墨针102的内部空间117在罐103的液体室160中循环。此处,液体室32和33、墨阀室35以及液体室160都向大气开放。因此,存储在墨盒30的液体室32、液体室33和墨阀室35中的墨由于水头差而经由供墨管34被供应到罐103的液体室160。当供应墨时,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到达与液体室160和液体室32相同的位置。
控制器130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9描述控制器130的总体构造。控制器130控制整个多功能装置10的操作。控制器130包括CPU131、ROM132、RAM133、EEPROM134、ASIC135以及将这些单元彼此连接的内部总线137。
ROM132存储用于CPU131以控制各种操作(包括记录控制)的程序等。RAM133用作临时存储CPU131执行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信号等的存储区域。即使在关断电源之后,EEPROM134也存储设定、标志等。
传送马达171、进给马达172和滑架驱动马达173连接到ASIC135。控制每一个马达的驱动电路嵌入在ASIC135中。当将用于旋转每一个马达的驱动信号从CPU131输入到用于预定马达的驱动电路时,将适合于该驱动信号的驱动电流从驱动电路输出到对应的马达。因此,对应的马达旋转。也就是说,控制器130控制马达171、172和173。
压电元件56连接到ASIC135。当通过控制器130经由驱动电路(未示出)馈送电力时,压电元件56进行操作。控制器130控制对压电元件56的馈电,使得能够将墨滴从多个喷嘴29选择性地排出。
当图像记录指令被输入到打印机11时,控制器130执行图像记录过程。可以经由通信接口(未示出)从外部设备接收图像记录指令,或者可以通过多功能装置10的面板上的用户输入来接收图像记录指令。当基于图像记录指令将图像记录在片材12上时,控制器130控制传送马达171,使得一对传送辊25和一对排出辊27能够执行等同于预定线进给的片材12的交替重复输送和停止的间歇传送过程。
在片材12的间歇传送过程停止的同时,控制器130执行排出过程。排出过程是在使滑架22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的同时通过控制向压电元件56的馈电而将墨滴从喷嘴29排出的过程。通过重复间歇传送过程和排出过程,图像被记录在片材12上。
从安装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ASIC135。当从安装传感器113输入的信号进入低电平并且随后能够访问IC基板64时,控制器130确定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相反,当从安装传感器113输入的信号进入高电平并且随后不能访问IC基板64时,控制器130确定墨盒30未被安装在安装壳110中。
从液位传感器55输出的信号被输入到ASIC135。当从液位传感器55输入的信号处于低电平时,控制器130确定存储在罐103和墨盒30中的墨的液位位于位置P1的上方。
另一方面,当由于致动器50的状态的变化而使从液位传感器55输入的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控制器130确定存储在罐103的液体室160和墨盒30的液体室57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位于位置P1处。墨的液位位于液体室57中的位置P1处意味着墨可能不会从液体室57流出。也就是说,这意味着墨盒30变空了。
此时,控制器130在显示器200(参见图1)上显示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是空的(也就是说,需要更换墨盒30)、使LED闪烁或者输出蜂鸣声,以提醒使用者存储在墨盒30中的墨是空的。
通过将从液位传感器55输入的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时间点设定为基点,控制器130开始对从记录头21排出的墨量进行计数。墨从记录头21排出是进行图像记录、清洗、冲洗等。可以基于图像记录指令从图像数据计数图像记录中从记录头21排出的墨量。可以基于清洗指令或冲洗指令计数在清洗或冲洗中从记录头21排出的墨量。计数可以是向上计数或向下计数。在该实施例中,假定计数从初始值零向上计数。然后,当在基于图像记录指令、清洗指令等从记录头21排出墨时计数值达到阈值Th1时,确定存储在罐103和墨盒30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在位置P1的下方的预定位置处。基于液体室160的容积低于连通端口184,在考虑到例如不使空气从连通端口128进入墨流路126的墨的液位的情况下来确定第一阈值。预定位置是上下方向7上的位置P2(参见图6和图7)。也就是说,预定位置是在连通端口128上方的位置。在位置P2位于位置P1下方的条件下,位置P2可以在图6和图7中所指示的位置的上方或下方。
当墨的液位达到位置P2时,控制器130控制记录单元24,具体是停止向压电元件56馈电,从而停止从喷嘴29排出墨滴。当墨的液位达到位置P2时,控制器130在显示器200(参见图1)上显示存储在第二液体室160中的墨是空的、使LED闪烁或输出蜂鸣声,以提醒使用者存储在第二液体室160中的墨是空的。
通知过程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0的流程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控制器130的通知过程。通知过程在四个墨盒30和对应的罐103中的每一个上执行。下文将描述一个墨盒30和对应的罐103的通知过程作为示例,而不将墨盒30彼此区分。
在初始状态下,将下述的计数值作为零存储在RAM133中。致动器50位于检测位置处。因此,具有低电平的信号被从液位传感器55输出到控制器130。当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到具有低电平的信号时,控制器130确定存储在罐103和墨盒30的液位位于位置P1的上方。
当在片材12上执行图像记录、清洗和冲洗时,墨从记录头21的喷嘴29排出。墨从罐103的液体室160和墨盒30的液体室57被供应到记录头21。因此,存储在罐103和墨盒30中的剩余墨量减少,并且因此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和液体室57中的墨的液位下降。基本上,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和液体室57中的墨的液位在上下方向7上匹配在相同的位置处。
当液体室160和57中的墨的液位达到等于或小于位置P1的高度时,致动器50从检测位置旋转到非检测位置。由此,液位传感器55输出具有高电平的信号。控制器130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具有高电平的信号(S10中为是)。
当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到具有高电平的信号时,控制器130在显示器200上显示“更换墨盒”(第一通知的示例)的指示(S11)。控制器130开始对从记录头21排出的墨的液量进行计数(S12)。控制器130基于图像记录指令、清洗指令等向上计数墨的液量,并且例如在执行了相当于一页的图像记录或完成了清洗或冲洗之后将更新的计数值存储在ROM133中。
在计数值被存储在RAM133中的时刻,控制器130确定该计数值是否等于或大于阈值Th1。当控制器130确定计数值等于或大于阈值Th1(S13中为“是”)时,控制器130在显示器200上显示“墨变空”的指示(第二通知的示例)(S14)。控制器130停止从记录头21的喷嘴29排出墨滴(S15)。
在显示器200上显示了“更换墨盒”的指示之后,用户可以在任何时刻更换墨盒30。此处,以下描述将假定用户在显示器200上显示了指示“墨变空”之后更换墨盒30。
当墨盒30被用户更换时,由安装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改变。具体而言,当从安装壳101取出墨盒30时,由安装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然后,当将墨盒30安装在安装壳101中时,由安装传感器113输出的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当从安装传感器113获取到具有高电平的信号并且随后获取到具有低电平的信号时(S16中为“是”),控制器130确定是否能够访问IC基板64(S17)。当能够访问IC基板64时,控制器130从显示器200移除指示“更换墨盒”(S18)。
例如,当存储有墨的初始充量的墨盒30被安装在安装壳101中时,墨由于水头差而从墨盒30的液体室57流动到罐103的液体室160。因此,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增加。
当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达到等于或大于位置P1的高度时,致动器50从非检测位置旋转到检测位置。因此,液位传感器55输出具有低电平的信号。控制器130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到具有低电平的信号(S19中为是)。
当能够访问IC基板64并且随后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到具有低电平的信号时,控制器130从显示器200移除指示“墨变空”(S20)。控制器130取消对从喷嘴29排出墨滴的停止(S21)。然后,控制器130将存储在RAM133中的计数值更新为初始值(S22)。
根据以上描述,打印机11基于从液位传感器55输出的信号来确定墨盒30的液体室57中的墨的液位的位置是否到达位置P1(即,报告盒更换的确定)(S11),并且开始对计数值进行计数以确定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的位置是否到达位置P2(S12)。
当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到达位置P1时,液位传感器55输出信号。因此,计数值的初始值准确地对应于墨的液位到达位置P1的事实。因此,能够提高确定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到达位置P2的精度。
罐103的位置P1与连通端口184在上下方向上是相同的位置。因此,在液位传感器55输出具有高电平的信号之后,墨不再从墨盒30的液体室57流动到罐103的液体室160。因此,能够基于计数值来提高确定罐103的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到达位置P2的精度。打印机11能够在墨可能不再从墨盒30的液体室57流出的时刻通知用户“更换墨盒”。
当计数值等于或大于阈值Th1时,控制器130停止从记录头21排出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从罐103的液体室160流动到墨流路126。
变型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致动器50和液位传感器55位于罐103中,但是致动器50可以位于墨盒30的液体室57中。由液位传感器55检测的目标不限于致动器50的检测对象54。例如,可以将棱镜设置在与每一个罐103中的位置P1相同的高度处。然后,根据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在棱镜的上方,可以基于入射到棱镜上的光的行进方向的差异(即,基于辐射到棱镜的光的透射状态)来检测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等于或小于位置P1。
例如,可以通过将高度至少包括液体室160的主体的壁中的位置P1的部分形成为具有透光性的构件而形成透光部,并且光透射传感器可以位于液体室160的主体的外部。然后,根据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高于透射传感器的透光部,可以基于入射到液体室160的主体的壁的透光部上的光是否透过透光部并且到达液体室160的内部处、透过透光部而不被液体室160中的墨衰减并且到达光接收单元处或者被液体中的墨衰减并且到达光接收单元处(被衰减并且可能不会到达光接收单元处),即,基于入射到液体室160的主体的壁的透光部上的光的衰减状态,来检测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等于或小于位置P1。
例如,两个电极可以位于每一个罐103的液体室160中。两个电极被安装在基板60上。两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的下端被定位成略高于位置P1。两个电极中的另一个电极的下端位于位置P1的下方。然后,基于电流是否流过两个电极之间的墨,可以检测存储在液体室160中的墨的液位是否等于或小于位置P1。
位置P1可以不必是在上下方向上与罐103的连通端口184相同的位置,或者可以在连通端口184的上方或下方。例如,在位置P1在罐103的连通端口184的上方的构造中,当从液位传感器55接收到具有高液位的信号时,控制器130可以开始对计数值进行计数,并且当计数值达到阈值Th2时,控制器130可以在显示器200上显示指示“更换墨盒”。此处,与阈值Th1相比,阈值Th2是最接近初始值的值。计数值在达到阈值Th1之前达到阈值Th2。考虑到从位置P1到具有连通端口184的高度的位置的液体室32和160的容积而确定阈值Th2。因此,当计数值达到阈值Th2时,墨的液位位于在罐103和墨盒30中的连通端口184上方的位置P2与位置P1之间。通过将阈值Th2设定到墨盒30中的墨的液位是连通端口184的位置,液位传感器55可以输出具有高电平的信号,并且随后可以基于计数值在适当的时刻在显示器200上显示指示“更换墨盒”。所述适当的时刻可以紧接在液位传感器55输出具有高电平的信号之后,或者可以是在液位传感器55输出具有高电平的信号之后计数值达到预定阈值的时刻。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的情况下,墨盒30、罐103等的构造可以在本公开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例如,墨盒30中的液体室32和33的构造、供墨管34的构造或将大气流路61或大气连通端口96打开和闭合的构造可以被改变为已知的构造。罐103中的液体室160的构造或墨针102、大气流路147等的构造可以被改变为已知的构造。
在前述实施例中,墨盒30在水平方向上被插入安装壳101,以被安装在安装壳101中。然而,墨盒30可以在除了水平方向之外的其它方向例如上下方向7上被插入安装壳101,以被安装在安装壳101中。
在前述实施例中,接头107和供墨管34在水平方向上延伸,但是也可以在除水平方向以外的其它方向上延伸。例如,接头107可以从安装壳101向上突出。供墨管34可以从墨盒30的下壁向下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设定接头107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或供墨管34的在上下方向7上的中心位置作为位置P1。
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将墨描述为液体的示例。例如,代替墨,可以将在图像记录时比墨早排出到片材等的预处理液体存储在墨盒30或罐103中。可以将用于清洁记录头21的水存储在墨盒30或罐103中。
Claims (15)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安装壳,所述安装壳接收盒,所述盒包括:
第一液体室,所述第一液体室存储液体;
第一流路,所述第一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一液体室连通的一端以及与外部连通的另一端;和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包括一端和另一端,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一端与所述第一液体室连通,所述第二流路的所述另一端被构造成在所述盒由所述安装壳接收的状态下与大气连通;
罐,所述罐包括:
第二液体室;
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包括与所述外部连通的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流路和所述第三流路中的至少一个流路被构造成与被安装在所述安装壳中的所述盒的所述第一液体室及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
第四流路,所述第四流路在竖直方向上在所述第三流路的下方,并且所述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和
第五流路,所述第五流路包括与所述第二液体室连通的一端以及与所述大气连通的另一端;
传感器;
头,所述头与所述第四流路的另一端连通;
通知装置;和
控制器,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
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一信号,响应于所述第一液体室和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位等于或低于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第一通知,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所述第一液体室中的液体量为空;
接收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的排出指令;
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之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排出指令,开始对计数值进行计数,所述计数值指示通过所述排出指令所指令的要排出的液体量;
确定所述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一阈值;和
响应于确定出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第二通知,所述第二通知不同于所述第一通知,
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在所述竖直方向上在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流路的所述一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传感器被构造成:响应于被存储在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所述液体的液位达到所述特定位置,输出所述第一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检测对象,所述检测对象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液体室中的液位达到所述特定位置的状态下改变状态,
其中所述传感器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检测对象的所述状态的改变并输出所述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进一步包括: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支撑成能够绕轴线旋转,并且所述致动器包括所述检测对象,
其中所述致动器进一步包括浮子,所述浮子具有比所述液体低的比重。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特定位置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位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等于或低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并且
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高于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特定位置是所述第三流路在所述另一端处在所述竖直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
确定所述计数值是否达到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离所述计数值的初始值比所述第一阈值离所述计数值的所述初始值近;和
在接收到来自所述传感器的所述第一信号之后,响应于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二阈值,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低于所述第三流路的所述另一端,并且
其中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高于在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二通知时所述第二液体室的液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所述盒中的液体量为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通知指示更换所述盒。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响应于所述计数值达到所述第一阈值,控制所述头停止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
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信号,响应于所述液位高于所述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二信号;和
响应于在取消停止经由所述头排出所述液体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
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第二信号,响应于所述液位高于所述特定位置,所述传感器输出所述第二信号;和
响应于在控制所述通知装置激活所述第一通知之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重置所述计数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65973.1A CN115179656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80091670.5A CN111902289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PCT/JP2018/013186 WO2019186879A1 (en) | 2018-03-29 | 2018-03-29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CN202210665973.1A CN115179656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1670.5A Division CN111902289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179656A true CN115179656A (zh) | 2022-10-14 |
CN115179656B CN115179656B (zh) | 2024-03-26 |
Family
ID=6197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65973.1A Active CN115179656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CN201880091670.5A Active CN111902289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1670.5A Active CN111902289B (zh) | 2018-03-29 | 2018-03-29 | 图像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774353B1 (zh) |
CN (2) | CN115179656B (zh) |
WO (1) | WO201918687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52127B2 (ja) * | 2019-01-17 | 2023-09-2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ステム |
JP7647119B2 (ja) * | 2021-01-25 | 2025-03-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4706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US20140098145A1 (en) * | 2012-10-10 | 2014-04-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artridge |
CN105365395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设备 |
US20160207336A1 (en) * | 2015-01-21 | 2016-07-2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ver and method therefor including inquiry and notification features |
JP2016132222A (ja) * | 2015-01-21 | 2016-07-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DE102015203336A1 (de) * | 2015-02-25 | 2016-08-25 | Brother Kogyo K.K. | Flüssigkeitsverbrauchsgerät |
WO2017130238A1 (en) * | 2016-01-29 | 2017-08-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60858B2 (en) * | 2003-06-30 | 2008-04-22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cartridge, detection device for cartridge identification and ink level detection,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reof |
JP2010228388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Brother Ind Ltd | 画像記録装置 |
JP5552778B2 (ja) * | 2009-09-02 | 2014-07-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方法 |
JP2012066563A (ja) * | 2010-08-24 | 2012-04-05 | Seiko Epson Corp |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EP2982515B1 (en) * | 2014-08-08 | 2018-09-19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
JP6547303B2 (ja) * | 2015-01-21 | 2019-07-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2018
- 2018-03-29 CN CN202210665973.1A patent/CN11517965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9 CN CN201880091670.5A patent/CN111902289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29 WO PCT/JP2018/013186 patent/WO201918687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3-29 EP EP18718005.4A patent/EP377435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54706A (zh) * | 2007-02-28 | 2008-09-0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喷射装置 |
US20140098145A1 (en) * | 2012-10-10 | 2014-04-10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cartridge |
CN105365395A (zh) * | 2014-08-29 | 2016-03-02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液体消耗设备 |
US20160207336A1 (en) * | 2015-01-21 | 2016-07-21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cover and method therefor including inquiry and notification features |
JP2016132222A (ja) * | 2015-01-21 | 2016-07-2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DE102015203336A1 (de) * | 2015-02-25 | 2016-08-25 | Brother Kogyo K.K. | Flüssigkeitsverbrauchsgerät |
WO2017130238A1 (en) * | 2016-01-29 | 2017-08-03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artridg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74353A1 (en) | 2021-02-17 |
WO2019186879A1 (en) | 2019-10-03 |
CN111902289B (zh) | 2022-07-01 |
EP3774353B1 (en) | 2023-09-13 |
CN111902289A (zh) | 2020-11-06 |
CN115179656B (zh) | 2024-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825365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10421285B2 (en) |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pivoting member disposed in storage chamber of tank connectable to liquid cartridge | |
JP7388487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10913283B2 (en) | Image-recording apparatus including wall portion provided in storage chamber of tank connectable to liquid cartridge | |
CN111902289B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JP6922216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682536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CN109318590B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US10131140B2 (en) | Inkje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torage chamber storing ink and switch portion switching stat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orage chamber and atmosphere | |
JP6922234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11014371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9318597B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AU201742645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
JP6915272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EP3437881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