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4203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84203A CN115084203A CN202210700569.3A CN202210700569A CN115084203A CN 115084203 A CN115084203 A CN 115084203A CN 202210700569 A CN202210700569 A CN 202210700569A CN 115084203 A CN115084203 A CN 1150842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display panel
- electrode
- emitting element
- base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3—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10K59/179—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基板和发光元件之间,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一走线和第一金属线,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条第一走线的一侧设有第一金属线,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第一金属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本发明改善了在不同方向观察时显示面板存在的色偏现象,有利于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splay)作为发光元件,其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额外设置光源,有利于显示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而且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制作。另外有机自发光显示技术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宽视角等特性,由此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目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在不同方向观察时存在色偏现象,影响产品外观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改善在不同方向观察时显示面板存在的色偏现象,以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位于衬底基板的一侧,发光元件包括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第一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位于衬底基板和发光元件之间,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宽度,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条第一走线的一侧设有第一金属线,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第一金属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
基于同一思想,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走线,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走线延伸经过第一电极所在区域,第一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且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位于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一走线会造成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条第一走线的一侧设有第一金属线,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金属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即在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第一金属线,且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金属线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A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B-B’的一种剖面图;
图6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C-C’的一种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图7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1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C-C’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改善在不同方向观察时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现象,发明人进行了如下的研究: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述的显示面板沿A-A’的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发光元件1的正下方设置有信号走线2,且信号走线2沿第一方向X延伸经过发光元件1的正下方。由于信号走线2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在信号走线2之上制作的绝缘层3不能形成一个平坦的表面,则导致在信号走线2对应的位置正上方制作的发光元件1的阳极4不平坦,则阳极4具有不平坦的表面。发光元件1中阳极4通常为反射阳极,阳极4对光的反射率较高,从而环境光穿透显示面板的部分膜层或会被阳极4反射。在第二方向Y上,信号走线2的宽度通常小于阳极4的宽度,从而造成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阳极4下不平坦情况不同,相应的,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环境光在阳极4上的反射率存在差异,从而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存在色偏现象,影响产品外观品质。
基于上述研究,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改善在不同方向观察时显示面板存在色偏现象,以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关于本申请提供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显示面板,详细说明如下: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A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B-B’的一种剖面图,图6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C-C’的一种剖面图,参考图3-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多个发光元件20和第一金属层30。
其中,第一金属层30位于衬底基板10和发光元件20之间,发光元件20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即第一金属层30位于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发光元件20位于第一金属层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即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观察,第一金属层30位于发光元件20的下方。发光元件20包括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21、发光层22和第二电极23。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在第一金属层30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依次制作第一电极21、发光层22和第二电极23。具体的,第一电极21为反射电极,第二电极23为透明电极,发光元件20的出光方向为由第一电极21指向第二电极23的方向,发光层22发出的部分光线直接射向第二电极23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发光层22发出的部分射向第一电极21的光线可经第一电极21的反射后再穿透第二电极23后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能够确保发光元件20的出光效率。
可选的,第一电极21为反射阳极,第二电极22为透明阴极。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和发光元件20之间的像素电路(图中未示出),像素电路与发光元件20电连接,像素电路用于驱动发光元件20发光。
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30包括多条第一走线31,第一走线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31和第一电极21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走线31延伸经过第一电极21所在区域,第一走线3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且第一走线3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21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交。可选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垂直。位于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的第一走线31会造成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
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30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沿第二方向Y,至少一条第一走线31的一侧设有第一金属线32,第一金属线32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金属线32和第一电极21至少部分交叠。即在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设置第一金属线32,且第一金属线3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结构(图中未示出),封装结构位于发光元件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封装结构覆盖且围绕多个发光元件设置。封装结构用于隔绝水氧以对发光元件的发光层进行保护,保证发光元件的使用寿命。在一种实施例中,封装结构为薄膜封装,封装结构包括堆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无机封装层和至少一层有机封装层,该实施方式能够制作形成具有一定柔性的显示面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封装结构为刚性封装,封装结构包括封装玻璃,封装玻璃通过封框胶与显示面板的阵列层粘结,以将多个发光元件容置在封装玻璃和封框胶形成的腔室内。其中,阵列层制作在衬底基板之上,阵列层包括像素电路。
继续参考图3-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01,第一发光元件20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其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由于第一走线31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31和第一电极21至少部分交叠,第一发光元件20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其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第一发光元件201中,位于第一发光元件201的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的第一走线31使得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较大,从而使得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的差异性较大。
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201中第一电极21与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交叠。通过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8是图7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像素单元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和图8,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像素单元P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第一子单元P1和第一发光元件201,第一子单元P1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二发光元件202和第三发光元件203,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01、第二发光元件202和第三发光元件203的发光颜色不同。
具体的,像素单元P中第一子单元P1和第一发光元件20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一子单元P1中第二发光元件202和第三发光元件203第一方向X排列,为了增加显示面板中像素密度,通常将第一发光元件201设置成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大于其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的结构。从而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201中第一电极与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交叠,即在第一发光元件201中第一电极的下方设置第一金属线32,通过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201中第一电极与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交叠,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二发光元件202中存在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以造成色偏现象时,相应的,也可以设置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发光元件202中第一电极与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交叠。同理,当第三发光元件203中存在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以造成色偏现象时,相应的,也可以设置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三发光元件203中第一电极与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交叠。
继续参考图3-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3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即第一金属线32设置于第一电极21所对应的区域,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同时,第一金属线32仅设置于第一电极21所对应的区域,可避免第一金属线32占据的空间过大,有利于减小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对显示面板中其他结构造成影响。
继续参考图3-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一条第一金属线32与一条第一走线31相连接。第一金属线32和第一走线31可采用相同材料在同一工艺中制成,有效减少工艺制程,降低生产成本。且第一金属线32与第一走线31相连接,从而能够降低第一走线31上整体的电阻,从而降低第一走线31上的压降损失,降低显示面板功耗。
继续参考图3-图6,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走线31为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从而第一走线31用于给像素电路提供信号,为了提高发光元件20的尺寸,通常采用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31和发光元件20中第一电极21至少部分交叠的设计,即第一走线31延伸经过第一电极21所在区域,第一走线31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相应的,在第一电极21和衬底基板10之间可设置第一金属线32,且第一金属线32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图9是图3所述的显示面板的A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和图9,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32为波浪形,波浪形的第一金属线32有利于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有利于减小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之间的差异,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金属线32为波浪形,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线32还可以为弯折形等其他有利于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的形状,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10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B-B’的另一种剖面图,图11是图4所述的显示面板沿C-C’的另一种剖面图,参考图3、图4、图10和图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20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彩膜层40,彩膜层40包括多个滤光单元41和遮光部42,遮光部42包括多个第一开口421,第一开口4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滤光单元4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遮光部42能够对相邻的发光元件20之间的区域进行遮挡,防止环境光由相邻的发光元件20之间的区域射向显示面板内部,同时,滤光单元41和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的颜色相同,从而滤光单元41不影响与其相对应的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且环境光中与滤光单元41颜色不同的光线无法穿过滤光单元41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彩膜层40的设置能够降低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可选的,滤光单元41可包括红色滤光单元、绿色滤光单元和蓝色滤光单元,相应的,红色发光元件与红色滤光单元相对应,绿色发光元件与绿色滤光单元相对应,蓝色发光元件与蓝色滤光单元相对应。
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开口421与发光元件20至少部分交叠,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可经第一开口421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31与第一开口421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走线31部分设置在第一开口421所在区域内,第一走线31会造成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从而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环境光在第一电极21上的反射率存在差异,接着,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经第一开口421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反射光的数量存在差异,从而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存在色偏现象,影响产品外观品质。
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金属线32与第一开口421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金属线3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开口421所对应的区域,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接着,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经第一开口421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反射光的数量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继续参考图3、图4、图10和图11,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开口4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可经第一开口421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遮光部42的设置不会对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进行遮挡。
第一金属线32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开口4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即第一金属线32设置在第一开口421所在区域,即第一金属线32于第一开口421所对应的区域内,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电极21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接着,在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经第一开口421从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射出的反射光的数量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同时,第一金属线32仅设置于第一开口421所对应的区域内,可避免第一金属线32占据的空间过大,有利于减小第一金属线32的设置对显示面板中其他结构造成影响。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000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还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0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走线,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走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即第一走线延伸经过第一电极所在区域,第一走线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且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位于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的第一走线会造成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大于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本发明中第一金属层还包括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至少一条第一走线的一侧设有第一金属线,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金属线和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即在第一电极和衬底基板之间设置第一金属线,且第一金属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金属线的设置有效增加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和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电极上的不平坦性趋于相同,从而有效改善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观察显示面板时产生的色偏现象,有效提升产品外观品质。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基板;
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包括沿所述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依次堆叠的第一电极、发光层和第二电极;
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发光元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和至少一条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沿第二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沿所述第二方向,至少一条所述第一走线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金属线,所述第一金属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一电极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中所述第一电极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金属线至少部分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第一子单元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子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光元件和第三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发光颜色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一条所述第一金属线与一条所述第一走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走线为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信号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线为弯折形或波浪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元件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和遮光部,所述遮光部包括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滤光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发光元件至少部分交叠,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第一金属线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所述第一金属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内。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0569.3A CN115084203A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700569.3A CN115084203A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84203A true CN115084203A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52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700569.3A Pending CN115084203A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84203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30995A (zh) * | 2022-12-29 | 2023-03-2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0758A (zh) * | 2018-04-27 | 2018-08-31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20210288294A1 (en) * | 2021-01-29 | 2021-09-16 |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3437127A (zh) * | 2021-06-25 | 2021-09-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20210334504A1 (en) * | 2020-11-30 | 2021-10-28 |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3809134A (zh) * | 2021-08-26 | 2021-12-1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10700569.3A patent/CN11508420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70758A (zh) * | 2018-04-27 | 2018-08-31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20210334504A1 (en) * | 2020-11-30 | 2021-10-28 |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US20210288294A1 (en) * | 2021-01-29 | 2021-09-16 | Hubei Yangtze Industrial Innovation Center of Advanced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3437127A (zh) * | 2021-06-25 | 2021-09-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13809134A (zh) * | 2021-08-26 | 2021-12-17 |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30995A (zh) * | 2022-12-29 | 2023-03-2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830995B (zh) * | 2022-12-29 | 2024-06-1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62571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1048566B (zh)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8766994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
US10777127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061014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102614612B1 (ko) | 관통홀을 통해 기판의 앞면과 배면을 연결한 평판 표시장치 | |
US20150115293A1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 |
US11165038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uxiliary electrode layer on cathode layer | |
CN110061044A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0931515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107146803B (zh) | 有机el显示装置 | |
CN11278681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1625121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80000177A (ko) | 발광소자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CN211506123U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190237695A1 (en) | Oled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oled display panel | |
CN115084203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WO2019205434A1 (zh) | Oled显示装置 | |
WO2022262047A1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KR102705561B1 (ko) | 표시 장치 | |
WO2023087367A1 (zh) | 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
KR20220030451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4628408A (zh) |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488448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JP2005183106A (ja) | Pm型有機elパネ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