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5003499A -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3499A
CN115003499A CN202080094185.0A CN202080094185A CN115003499A CN 115003499 A CN115003499 A CN 115003499A CN 202080094185 A CN202080094185 A CN 202080094185A CN 115003499 A CN115003499 A CN 115003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ptical
thickness
film
fron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941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大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03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3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置于显示装置的前表面使用的、且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一种光学层叠体,是将包含基材的前面板、以及n个(n为2以上的整数)光学部件依次层叠而得的,在上述n个光学部件的上述前面板侧的表面分别相接并层叠有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将从靠近上述前面板的一侧起第x个(x为1~n的整数)光学部件设为第x光学部件时,评价值A满足下述式(2):50≤A≤500(2)的关系。

Description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韩国公开专利第2018-001291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提供一种耐久性优异的显示装置用视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2018-00129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置于显示装置的前表面使用的光学层叠体且为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以及包含该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以下例示的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1〕一种光学层叠体,是将包含基材的前面板、以及n个(n为2以上的整数)的光学部件依次层叠而得到的,
上述n个光学部件的上述前面板侧的表面分别相接并层叠有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
将从靠近上述前面板的一侧起第x个(x为1~n的整数)光学部件设为第x光学部件时,由下述式(1)算出的评价值A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
50≤A≤500 (2)。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021
[式(1)中,T0〔mJ/mm3〕为上述前面板的韧性,a0为(上述基材的厚度〔μm〕)/(上述前面板的厚度〔μm〕),Tx〔mJ/mm3〕为上述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ax为(从上述前面板的与上述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上述第x光学部件的上述前面板侧的表面的距离〔μm〕)/(上述第x光学部件的厚度〔μm〕)。]
〔2〕根据〔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n个光学部件中的一个为偏振片。
〔3〕根据〔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n个光学部件中的一个为触控传感器面板。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上述n为4以下的整数。
〔5〕一种显示装置,包含〔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和包含该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以下的所有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容易理解而将比例尺适当地调整而示出,附图中示出的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与实际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未必一致。
[光学层叠体]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是将包含基材的前面板和n个(n为2以上的整数)光学部件依次层叠而得的,上述n个光学部件的上述前面板侧的表面分别相接并层叠有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对于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本说明书中,将从靠近前面板的一侧起第x个(x为1~n的整数)光学部件设为第x光学部件,将与第x光学部件的前面板侧的表面相接而层叠的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设为第x粘合剂层。n优选为6以下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4以下的整数。
各光学部件可以由一个层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层构成。本说明书中,根据有无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来判断由多个层构成的光学部件是多个光学部件还是一个光学部件。本说明书中,由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分离的二个部分为不同的光学部件。因此,各光学部件可以包含厚度小于10μm的粘合剂层,另一方面,不包含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厚度根据对光学层叠体要求的功能和光学层叠体的用途等而不同,因此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50μm~4000μm,优选为70μm~2000μm,更优选为100μm~1000μm。
光学层叠体的俯视形状例如可以为方形形状,优选为具有长边和短边的方形形状,更优选为长方形。光学层叠体100的面方向的形状为长方形时,长边的长度例如可以为10mm~1400mm,优选为50mm~600mm。短边的长度例如为5mm~800mm,优选为30mm~500mm,更优选为50mm~300mm。构成光学层叠体100的各层可以对角部进行R加工,或者对端部进行切口加工,或者进行开孔加工。
光学层叠体例如可以在显示装置等中使用。显示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有机电致发光(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电致发光(无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光学层叠体100特别适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截面示意图。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是前面板10和3个(n=3)光学部件依次层叠而构成的。3个光学部件从靠近前面板10的一侧起为第1光学部件21、第2光学部件22、第3光学部件23。光学层叠体100中,第1光学部件21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相接并层叠有第1粘合剂层31,第2光学部件22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相接并层叠有第2粘合剂层32,第3光学部件23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相接并层叠有第3粘合剂层33。第1~3的粘合剂层31、32、33的厚度均为10μm以上。
光学层叠体100中,前面板10包含基材11,进一步包含在基材11的与第1光学部件21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设置的硬涂层12。例如,光学层叠体100中,第1光学部件21为保护板,第2光学部件22为偏振片,第3光学部件23为触控传感器面板。
<光学层叠体的评价值A>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评价值A满足下述式(2):
50≤A≤500 (2)。
评价值A为由下述式(1)算出的值。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041
式(1)中,T0〔mJ/mm3〕为前面板的韧性,a0为(前面板中包含的基材的厚度〔μm〕)/(前面板的厚度〔μm〕),Tx〔mJ/mm3〕为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ax为(从前面板的与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第x光学部件的前面板侧的表面的距离〔μm〕)/(上述第x光学部件的厚度〔μm〕)。本说明书中,韧性是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测定的值。韧性由后述的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中,评价值A为由式(1a)算出的值。
A=T0/a0+T1/a1+T2/a2+T3/a3 (1a)
式(1a)中,
T0〔mJ/mm3〕为前面板10的韧性,
a0为(前面板10中包含的基材11的厚度t01〔μm〕)/(前面板10的厚度t0〔μm〕),
T1〔mJ/mm3〕为第1光学部件21的韧性,
a1为(从前面板10的与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第1光学部件21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的距离d1〔μm〕)/(第1光学部件21的厚度t1〔μm〕),T2〔mJ/mm3〕为第2光学部件22的韧性,
a2为(从前面板10的与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第2光学部件22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的距离d2〔μm〕)/(第2光学部件22的厚度t2〔μm〕),T3〔mJ/mm3〕为第3光学部件23的韧性,
a3为(从前面板10的与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第3光学部件23的前面板10侧的表面的距离d3〔μm〕)/(第3光学部件23的厚度t3〔μm〕)。
评价值A为由基于后述的预试验的结果所导出的式(1)算出的值。根据式(1)可知:前面板的韧性越大,另外前面板的厚度越厚,评价值A的值越大。另外,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越大,另外第x光学部件的厚度越厚,评价值A的值越大。韧性和厚度对评价值A的贡献,前面板最大,对于第x光学部件,由于与前面板的距离带入式(1)的分母,因此配置于越靠近前面板的位置,即x的值越小,贡献越大。因此,评价值A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前面板的韧性和厚度、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和厚度、光学部件的个数(n的值)、粘合剂层的厚度等进行调整。前面板的韧性和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可以通过调整它们的材料来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通过使评价值A为50以上来提高耐冲击性。光学层叠体的耐冲击性可以通过后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优选评价值A为100以上。
另外,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可以通过使评价值A为500以下来提高耐弯曲性。光学层叠体优选能够向以前面板为内侧的方向弯曲。能够弯曲是指能够向以前面板为内侧的方向弯曲。本说明书中,弯曲包括在弯曲部分形成曲面的折弯形态,折弯的内表面的弯曲半径没有特别限定。另外,弯曲还包括内表面的弯折角大于0°且小于180°的弯折、以及内表面的弯曲半径接近零或内表面的弯折角为0°的折叠。耐弯曲性可以通过在反复弯曲时光学层叠体的任一层是否产生裂纹来进行评价。从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弯曲性的观点考虑,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评价值A优选为300以下,也可以为200以下。
<前面板>
前面板能够构成显示装置的最表面。前面板只要是能够透过光的板状体,材料和厚度就没有限定。前面板只要包含基材,就可以仅由基材构成,也可以由基材和其它层构成。基材和其它层可以分别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作为前面板中包含的基材,可举出树脂制的板状体(例如树脂板、树脂片、树脂膜等)、玻璃制的板状体(例如玻璃板、玻璃膜等)。
从硬度的观点考虑,前面板可以为具备硬涂层的树脂膜。硬涂层可以形成于树脂膜的一个面,也可以形成于两面。通过设置硬涂层,能够提高硬度和耐划痕性。硬涂层例如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层。作为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例如可举出丙烯酸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酰胺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等。硬涂层可以包含添加剂用于提高强度。添加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无机系微粒、有机系微粒或它们的混合物。树脂膜的两面具有硬涂层时,各硬涂层的组成、厚度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前面板的韧性优选为10mJ/m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mJ/mm3以上,最优选为40mJ/mm3以上。前面板的韧性例如为100mJ/mm3以下,也可以为60mJ/mm3以下。前面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μm~500μm,优选为40μm~200μm,更优选为50μm~100μm。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前面板的厚度优选为40μm以上。本发明中,构成光学层叠体的各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后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厚度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前面板的基材为树脂制的板状体时,树脂制的板状体只要是可透过光的,就没有限定。作为构成树脂制的板状体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这些高分子可以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从提高强度和透明性的观点考虑,树脂制的板状体优选为由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形成的树脂膜。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树脂制的板状体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例如为200μm以下。
前面板的基材为玻璃板时,玻璃板优选使用显示器用强化玻璃。玻璃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0μm~1000μm。
通过使用玻璃板,能够构成具有优异的机械强度和表面硬度的前面板。
将光学层叠体在显示装置中使用时,前面板不仅具有保护显示装置的前表面(画面)的功能(作为视窗膜的功能),也可以具有作为触控传感器的功能、蓝光截止功能、视场角调整功能等。
<第x粘合剂层>
第1粘合剂层介于前面板与第1光学部件之间,将它们贴合。除了第1粘合剂层以外的第x粘合剂层介于第x-1光学部件与第x光学部件之间,将它们贴合。第x粘合剂层如果厚度为10μm以上,则既可以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优选由1层构成。第1~n粘合剂层在粘合剂组合物的组成和配合成分、厚度等方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x粘合剂层可以由以(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酯系树脂、有机硅系树脂、聚乙烯基醚系树脂为主成分(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构成。作为构成第x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组合物,以透明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为基础聚合物的粘合剂组合物为适当的。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或热固化型。
作为粘合剂组合物中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可适当使用以(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的1种或2种以上为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优选使极性单体与基础聚合物共聚。作为极性单体,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化合物、(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化合物、(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化合物等具有羧基、羟基、酰胺基、氨基、环氧基等的单体。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仅包含上述基础聚合物,但通常进一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例示2价以上的金属离子且与羧基之间形成羧酸金属盐的金属离子、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多胺化合物、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酯键的聚环氧化合物或多元醇、在与羧基之间形成酰胺键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交联剂优选为聚异氰酸酯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具有受到紫外线、电子束这样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性质,具有能够在活性能量射线照射前也具有粘合性而密合于膜等被覆物、能够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来调整密合力的性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优选为紫外线固化型。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除了基础聚合物、交联剂以外,还进一步含有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光聚合引发剂、光敏剂等。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使2种以上的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反应而得到且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等含有(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等(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苯甲酰基苯基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粘合剂组合物可以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包含0.1质量份以上的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可以包含10质量份以下、5质量份以下或2质量份以下的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
苯甲酰基苯基甲基丙烯酰基是指由以下结构表示的基团。*表示键合位点。活性能量射线聚合性化合物在分子内所具有的苯甲酰基苯基甲基丙烯酰基的个数可以为5以下,可以为4以下。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081
作为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苯甲酰基苯基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例如可举出以下化合物。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091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举出二苯甲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等。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包含1种或2种以上。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光聚合引发剂时,其总含量例如可以相对于粘合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为0.01质量份~3.0质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包含用于赋予光散射性的微粒、珠(树脂珠、玻璃珠等)、玻璃纤维、基础聚合物以外的树脂、粘合性赋予剂、填充剂(金属粉、其它无机粉末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染料、颜料、着色剂、消泡剂、防腐蚀剂、光聚合引发剂等添加剂。
第x粘合剂层可以通过将上述粘合剂组合物的有机溶剂稀释液涂布于基材上使其干燥而形成。第x粘合剂层也可以使用粘合片而形成,所述粘合片是使用粘合剂组合物而形成的。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合剂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所形成的粘合剂层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成为具有所期望的固化度的粘合剂层。
第x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
<光学部件>
作为光学层叠体中的光学部件,例如,可例示如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中包含的保护板、偏振片、触控传感器面板等、以及背面板等。作为背面板,可举出触控传感器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等。光学部件由多个层构成的情况下,可以包含用于将二个层贴合的贴合层。作为光学层叠体中的光学部件的层叠顺序,从前面板侧起,例如可举出保护板/偏振片/触控传感器面板(图1所示的层叠顺序)、保护板/偏振片/触控传感器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保护板/触控传感器面板/偏振片、保护板/触控传感器面板/偏振片/有机EL显示元件等。这里示出的层叠顺序中的偏振片在能够对光学层叠体赋予作为防反射膜的功能的方面上优选为圆偏振片。这里示出的层叠顺序中的保护板也可以不包含,从容易将评价值A调整为所期望的值的观点考虑,优选包含。
《偏振片》
偏振片例如可以为线偏振片、圆偏振片(包括椭圆偏振片)等。圆偏振片具备线偏振片和相位差层。圆偏振片由于能够吸收在图像显示装置中被反射的外部光线,因此能够对光学层叠体赋予作为防反射膜的功能。
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偏振片的韧性优选为1mJ/m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mJ/mm3以上。偏振片的韧性例如为100mJ/mm3以下,可以为50mJ/mm3以下,也可以为10mJ/mm3以下。偏振片的厚度通常为5μm以上,可以为20μm以上,也可以为25μm以上,还可以为30μm以上。另外,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
《线偏振片》
线偏振片具有使自然光等非偏振光的光线中某一个方向的线偏振光选择性地透过的功能。线偏振片可以具备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层、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和二色性色素且二色性色素在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固化物中分散并取向的液晶层等作为起偏器层。二色性色素是指具有分子的长轴方向的吸光度与短轴方向的吸光度不同的性质的色素。将液晶层作为起偏器层使用的线偏振片与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层相比,对弯曲方向没有限制,因而优选。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层的起偏器层)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的起偏器层通常可以经由如下工序来制造,即,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碘等二色性色素进行染色来吸附该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
起偏器层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优选为18μm以下,更优选为15μm以下。使起偏器层的厚度变薄对偏振片103的薄膜化有利。起偏器层的厚度通常为1μm以上,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
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而得到。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也可以使用乙酸乙烯酯与可与其共聚的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作为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例如可举出不饱和羧酸系化合物、烯烃系化合物、乙烯基醚系化合物、不饱和砜系化合物、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系化合物。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摩尔%~100摩尔%左右,优选为98摩尔%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可以使用被醛类改性而得的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层的起偏器层通常可以经由如下工序来制造,即,将包含上述聚乙烯醇系树脂的涂布液涂布于基材膜上的工序、对所得到的层叠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经单轴拉伸后的层叠膜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使其吸附该二色性色素来制作起偏器层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膜用硼酸水溶液进行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基于硼酸水溶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用于形成起偏器层的基材膜也可以作为起偏器层的保护层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基材膜从起偏器层上剥离除去。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后述的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同样。
作为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拉伸膜或拉伸层的起偏器层可以直接作为线偏振片使用,也可以在其单面或双面形成保护层而作为线偏振片使用。作为保护层,可以使用后述的热塑性树脂膜。所得到的线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2μm~40μm。
对于热塑性树脂膜,例如可以举出环聚烯烃系树脂膜;由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等树脂构成的乙酸纤维素系树脂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构成的聚酯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聚丙烯系树脂膜等本领域公知的膜。起偏器层与保护层可以介由后述的贴合层进行层叠。
从薄型化的观点考虑,热塑性树脂膜的厚度通常为100μm以下,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6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30μm以下,另外,通常为5μm以上,优选为10μm以上。
也可以在热塑性树脂膜上形成硬涂层。硬涂层可以形成于热塑性树脂膜的一个面,也可以形成于两面。通过设置硬涂层,能够制成提高了硬度和耐划痕性的热塑性树脂膜。硬涂层可以与在上述树脂膜上形成的硬涂层同样地形成。
(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
用于形成液晶层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为具有聚合性反应基团且表现出液晶性的化合物。聚合性反应基团为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优选光聚合性反应基团。光聚合性反应基团是指可以通过由光聚合引发剂产生的活性自由基、酸等而参与聚合反应的基团。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可举出乙烯基、乙烯基氧基、1-氯乙烯基、异丙烯基、4-乙烯基苯基、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氧杂环丙烷基、氧杂环丁烷基等。其中,优选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烯基氧基、氧杂环丙烷基和氧杂环丁烷基,更优选丙烯酰氧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棒状液晶化合物、圆盘状液晶化合物和它们的混合物。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液晶性可以为热致性液晶或溶致性液晶,作为相序结构,可以为向列相液晶或近晶相液晶。
对于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中使用的二色性色素,优选在300~700nm的范围具有极大吸收波长(λMAX)。作为这样的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举出吖啶色素、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131
嗪色素、花青色素、萘色素、偶氮色素和蒽醌色素等,其中,优选偶氮色素。作为偶氮色素,可举出单偶氮色素、双偶氮色素、三偶氮色素、四偶氮色素和芪偶氮色素等,优选为双偶氮色素和三偶氮色素。二色性色素可以单独或组合2种以上,优选组合3种以上。特别是,更优选组合3种以上的偶氮化合物。二色性色素的一部分可以具有反应性基团,另外也可以具有液晶性。
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例如可以通过在形成于基材膜上的取向膜上涂布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的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聚合并固化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基材膜上涂布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形成涂膜,将该涂膜与基材膜一起拉伸而形成起偏器层。用于形成起偏器层的基材膜也可以作为起偏器层的保护层使用。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与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同样即可。
作为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的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和使用该组合物的起偏器层的制造方法,可以例示日本特开2013-3735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332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7-8384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技术方案。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除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和二色性色素以外,也可以进一步包含溶剂、聚合引发剂、交联剂、流平剂、抗氧化剂、增塑剂、敏化剂等添加剂。这些成分可以分别仅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使用。
起偏器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含有的聚合引发剂为可以引发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聚合反应的化合物,在能够以更低温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的方面上,优选光聚合性引发剂。具体而言,可举出能够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酸的光聚合引发剂,其中,优选通过光的作用而产生自由基的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量100重量份,优选为1质量份~10质量份,更优选为3质量份~8质量份。在该范围内时,聚合性基团的反应充分进行,并且容易使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状态变得稳定。
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的厚度通常为10μm以下,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5μm。
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可以不剥离除去基材膜而作为线偏振片使用,也可以将基材膜从起偏器层上剥离除去而作为线偏振片。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也可以在其单面或双面形成保护层而作为线偏振片使用。作为保护层,可以使用上述热塑性树脂膜。
作为液晶层的起偏器层可以以保护起偏器层等为目的而在起偏器层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罩面层。罩面层例如可以通过在起偏器层上涂布用于形成罩面层的材料(组合物)而形成。作为构成罩面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光固化性树脂、水溶性聚合物等。作为构成罩面层的材料,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
(相位差层)
偏振片中包含的相位差层可以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相位差层优选层叠于起偏器层的与前面板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相位差层可以具有保护其表面的罩面层、支撑相位差层的基材膜等。相位差层包含λ/4层,可以进一步包含λ/2层或正C层中的至少任一者。相位差层包含λ/2层时,从线偏振片侧起依次层叠λ/2层和λ/4层。相位差层包含正C层时,可以从线偏振片侧依次层叠λ/4层和正C层,也可以从线偏振片侧起依次层叠正C层和λ/4层。相位差层的厚度例如为0.1μm~10μm,优选为0.5μm~8μm,更优选为1μm~6μm。
相位差层可以由作为保护层的材料所例示的树脂膜形成,也可以由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所得的层形成。相位差层可以进一步包含取向膜。相位差层可以具有用于将λ/4层与λ/2层和正C层贴合的贴合层。
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形成相位差层时,相位差层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涂布于基材膜并使其固化而形成。可以在基材膜与涂布层之间形成取向膜。基材膜的材料和厚度可以与上述热塑性树脂膜的材料和厚度相同。由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成的层形成相位差层时,相位差层可以以具有取向膜和基材膜的形态组装于光学层叠体。相位差层可以介由贴合层与线偏振片贴合。
《触控传感器面板》
作为触控传感器面板,为可检测在前面板被触摸的位置的传感器,且可以为具有透明导电层的构成。触控传感器面板除了透明导电层以外,还可以具有支撑该透明导电层的基材。检测方式没有限定,可例示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传感器方式、超声波方式、电磁感应耦合方式、表面弹性波方式等触控传感器面板。其中,在低成本、反应速度快、薄膜化的方面上,适合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触控传感器面板可以在透明导电层与支撑该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之间具备粘接层、分离层、保护层等。作为粘接层,可举出粘接剂层、粘合剂层。作为支撑透明导电层的基材,可举出在一个表面蒸镀形成有透明导电层的基材、介由粘接层而转印透明导电层后的基材等。
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的一个例子由基材、设置于基材的表面的位置检测用透明导电层、以及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构成。在设置了具有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中,触摸前面板的表面时,透明导电层在被触摸的点介由人体的静电电容而接地。触摸位置检测电路检测到透明导电层的接地,从而检测被触摸的位置。通过具有相互分离的多个透明导电层,能够实现更详细的位置的检测。
透明导电层可以为由ITO等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透明导电层,也可以为由铝、铜、银、金或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构成的金属层。
分离层可以为形成于玻璃等基板上且用于将形成于分离层上的透明导电层与分离层一起从基板上分离的层。分离层优选为无机物层或有机物层。作为形成无机物层的材料,例如可举出硅氧化物。作为形成有机物层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环氧系树脂组合物、聚酰亚胺系树脂组合物等。
保护层可以与透明导电层相接地设置用于保护导电层。保护层包含有机绝缘膜和无机绝缘膜中的至少一者,这些膜可以通过旋涂法、溅射法、蒸镀法等而形成。
触控传感器面板30例如可以如下制造。第1方法中,首先介由粘接层将基材层叠于玻璃基板。在基材上形成通过光刻而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通过加热而将玻璃基板与基材分离,得到由透明导电层和基材构成的触控传感器面板。
第2方法中,首先在玻璃基板上形成分离层,根据需要,在分离层上形成保护层。在分离层(或保护层)上形成通过光刻而图案化的透明导电层。在透明导电层上层叠可剥离的保护膜,转印从透明导电层至分离层,分离玻璃基板。介由粘接层将基材与分离层贴合,剥离可剥离的保护膜,由此得到依次具有透明导电层、分离层、粘接层和基材的触控传感器面板。
作为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基材,可举出三乙酰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聚合物、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聚环烯烃、聚碳酸酯、聚醚砜、聚芳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苯乙烯、聚降冰片烯等树脂膜。从容易构成具有所期望的韧性的基材层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触控传感器面板的韧性优选为2mJ/m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mJ/mm3以上,最优选为50mJ/mm3以上。触控传感器面板的韧性例如为200mJ/mm3以下。
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触控传感器面板的厚度例如为100μm以下。
《背面板》
作为背面板,可以使用可透过光的板状体、通常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成要素等。
背面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2000μm,优选为10μm~1000μm,更优选为15μm~500μm。
作为背面板中使用的板状体,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可以使用在前面板中叙述过的板状体所例示的构成。
作为背面板中使用的通常的显示装置所采用的构成要素,例如可举出上述的触控传感器面板、有机EL显示元件等。
《保护板》
作为保护板,可以使用可透过光的树脂制的板状体、通常的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构成要素等。树脂制的板状体可以仅由1层构成,也可以由2层以上构成,可以使用在前面板中叙述过的树脂制的板状体所例示的构成。作为构成保护板的树脂,例如可举出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甲基)丙烯酸、聚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胺酰亚胺等高分子。这些高分子可以单独或混合2种以上使用。
从容易构成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的光学层叠体的观点考虑,保护板的韧性优选为1mJ/mm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mJ/mm3以上,也可以为50mJ/mm3以上。保护板的韧性例如为200mJ/mm3以下,也可以为100mJ/mm3以下。保护板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2000μm,优选为10μm~1000μm,更优选为15μm~5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100μm。
(贴合层)
光学部件可以包含用于将2个层接合的贴合层。贴合层为由粘合剂或粘接剂构成的层。贴合层为粘合剂层时,其厚度小于10μm。作为贴合层的材料的粘合剂可以使用上述的第x粘合剂层中说明的粘合剂组合物。
对于作为贴合层的材料的粘接剂,例如可以将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等中的1种或2种以上组合而形成。作为水系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水系二液型聚氨酯系乳液粘接剂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为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固化的粘接剂,例如可以举出包含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性引发剂的粘接剂、包含光反应性树脂的粘接剂、包含粘结剂树脂和光反应性交联剂的粘接剂等。作为上述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固化性环氧系单体、光固化性丙烯酸系单体、光固化性氨基甲酸酯系单体等光聚合性单体、以及来自这些单体的低聚物等。作为上述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包含照射紫外线等活性能量射线而产生中性自由基、阴离子自由基、阳离子自由基这样的活性种的物质的化合物。
贴合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优选为1μm以上且小于10μm,更优选为2μm以上且小于10μm,进一步优选为2.5μm~5μm。
介由贴合层而贴合的对置的二个表面可以预先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等,也可以具有底漆层等。
[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光学层叠体可以通过包含介由粘合剂层将前面板和光学部件贴合的工序的方法来制造。前面板和光学部件的与粘合剂层相接的表面优选为了调整密合力而实施电晕处理等表面活化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可以适当地设定,在贴合面的一个面和另一面上条件可以不同。应予说明,贴合面为触控传感器面板的透明导电层时,优选不进行电晕处理。
<显示装置>
本发明含的显示装置包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显示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有机EL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场致发光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包含本发明的光学层叠体的显示装置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也能够作为可弯曲或卷绕等的柔性显示器使用。
显示装置中,光学层叠体使前面板朝向外侧(与显示元件侧相反的一侧,即视认侧)而配置于显示装置所具有的显示元件的视认侧。显示装置优选能够使前面板侧为内侧而进行弯曲。显示装置也可以能够使前面板侧为外侧而进行弯曲。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以作为智能手机、平板等便携式设备、电视机、数码相框、电子看板、检测器、仪表类、办公用设备、医疗仪器、电脑设备等使用。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预试验>
试验1~5中分别准备3个试验片(例如,试验1中为试验片1-1、1-2、1-3)。各试验片具有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的构成,前面板10和第1~3光学部件21、22、23使用表1中示出的部件而构成。各试验片中,第1~3粘合剂层31、32、33使用如下所述准备的粘合剂层(厚度25μm)。成为如下构成,即,试验1中,前面板的部件在3个试验片间不同,试验2中,第1光学部件的部件在3个试验片间不同,试验3中,第2光学部件的部件在3个试验片间不同,试验4中,第3光学部件在3个试验片间不同,试验5中,前面板和第1~3光学部件在3个试验片间不同。对于各试验片,按照后述方法来进行耐冲击性试验,测定打痕深度。在表1中示出测定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181
表1中,部件1、2、3为表2中示出的树脂膜。表2中,部件1、2、3的韧性和厚度为按照后述的方法而测定的值。
[表2]
种类 厚度[μm] 韧性[mJ/mm<sup>3</sup>]
部件1 环烯烃聚合物膜 25 1
部件2 三乙酰纤维素膜 25 10
部件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25 100
[粘合剂层的准备]
按照以下步骤来制备用于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向能够回流氮气且设置有用于温度调节的冷却装置的1L的反应容器中装入丙烯酸2-乙基己酯95份、丙烯酸十二烷基酯2份和丙烯酸2-羟基丙酯3份。为了除去反应容器内的氧,用氮气吹扫1小时,将内温保持在60℃。将投入到反应容器内的化合物混合至均匀后,投入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酮0.5份进行搅拌,照射UV灯(10mW),得到(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所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为61万。
将上述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固体成分换算值)100份和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1-羟基环己基苯酮0.3份(固体成分换算值)混合而得到粘合剂。
将所得到的粘合剂以厚度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基材为PET膜的第1剥离膜的有机硅脱模处理面,并在该涂布层上贴合基材为PET膜的第2剥离膜而制成层叠体。对该层叠体进行UV照射(累积光量400mJ/cm2,照度1.8mW/cm2,UVV基准),制作第1剥离膜、粘合剂层、第2剥离膜依次层叠而得的粘合片。
[韧性的测定]
光学部件的韧性依据JIS K7161进行如下测定。使用超级切割器从测定对象的光学部件切出长边110mm×短边10mm的长方形的小片。接着,用拉伸试验机〔(株)岛津制作所制Autograph AG-Xplus试验机〕的上下夹具以夹具的间隔为5cm的方式夹住上述小片的长边方向两端,在温度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以拉伸速度4mm/分钟在小片的长边方向进行拉伸。韧性作为从初期到断裂的期间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积分值而算出。
[耐冲击性试验]
使用超级切割器从长测定对象的光学层叠体中切出长边150mm×短边70mm的长方形的大小的小片,将小片的与前面板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介由粘合剂层贴合于丙烯酸板。然后,在23℃、相对湿度55%的环境下,相对于小片,以笔尖位于距小片的前面板的最表面10cm的高度且笔尖朝下的方式保持评价用笔,使评价用笔从该位置落下。作为评价用笔,使用重量为5.6g、笔尖的直径为0.75mm的笔。对于使评价用笔落下后的小片,使用干涉显微镜(ContourGT-K3D Optical Microscope,Bruker公司制)的图像来测定打痕深度。
[厚度测定]
试样的厚度使用接触式膜厚测定装置(株式会社尼康制“MS-5C”)进行测定。其中,起偏器层和取向膜使用激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制“OLS3000”)进行测定。
[预试验结果的考察]
根据表1中示出的试验1~5的打痕深度的评价结果可知:在耐冲击试验中,越是靠近笔碰撞的面的光学部件,因使用不同种类(不同韧性)的基材而对打痕深度造成的影响越大,另外,光学部件的韧性越大,能够使打痕深度越小。
<实施例1~5、比较例1、2>
作为实施例1~5和比较例1、2的光学层叠体,制作图1所示的光学层叠体100。各光学层叠体中,对于前面板10、第1光学部件(保护板)21、第2光学部件(偏振片)22、第3光学部件(触控传感器面板)23,使用后述的部件而构成。各光学层叠体中,第1~3粘合剂层31、32、33使用与预试验中使用的第1~3粘合剂层31、32、33相同的粘合剂层(厚度25μm)。对于各光学层叠体,根据式(1a)而算出评价值A。表3中示出所算出的评价值A。
对于各光学层叠体,利用预试验的项中示出的方法来进行耐冲击性试验,通过目视和显微镜(Nikon公司,MM-40/2U,X10倍率)的观察按照以下的评价基准来评价打痕。表3中示出评价结果。
A:基于目视和显微镜的观察中,观测不到打痕。
B:基于目视的观察中,观测不到打痕。基于显微镜的观察中,观测到打痕。
C:基于目视的观察中,观测到打痕。
[前面板10]
在透明的树脂膜(基材11)上涂覆硬涂层用组合物后,使溶剂干燥,进行UV固化,由此制作单面形成有硬涂层12的前面板(纵177mm×横105mm)。
对于硬涂层用组合物,通过将多功能丙烯酸酯(美源特殊化工(韩国),MIRAMERM340)30重量份、分散于丙二醇单甲基醚的纳米二氧化硅溶胶(平均粒径12nm,固体成分40%)50重量份、乙酸乙酯17重量份、光聚合引发剂(Ciba公司,I184)2.7重量份、氟系添加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KY1203)0.3重量份利用搅拌机进行配合,使用聚丙烯(PP)材质的过滤器进行过滤来制造硬涂层用组合物。
树脂膜(基材11)使用表3中记载的以下制造例1~7中的任一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膜。
[制造例1]
氮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52g(162.38mmol)和将水分量调整为500ppm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673.93g,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使TFMB溶解于DMAc中。接下来,向烧瓶中添加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28.90g(65.05mmol),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其后,将对苯二甲酰氯(TPC)19.81g(97.57mmol)加入到烧瓶中,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接着,向烧瓶中加入吡啶7.49g(94.65mmol)和乙酸酐14.61g(143.11mmol),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使用油浴器升温到70℃,进一步搅拌5小时,由此得到反应液。
将得到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以线状投入到大量的甲醇中,取出所析出的沉淀物,在甲醇中浸渍6小时后,用甲醇清洗。接下来,在100℃下进行沉淀物的减压干燥,得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在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以浓度为15质量%的方式加入DMAc,由此制作聚酰胺酰亚胺清漆。
使用涂敷器将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以自立膜的膜厚为55μm的方式涂敷于聚酯基材(东洋纺(株)制,商品名“A4100”)的平滑面上,以50℃下30分钟、继而140℃下15分钟进行干燥,由此得到自立膜。将自立膜固定于金属框,进而在大气下以230℃干燥30分钟,得到膜厚5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2]
以自立膜的膜厚为65μm的方式进行涂敷,除此以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得到膜厚6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3]
氮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52g(162.38mmol)和将水分量调整为100ppm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693.8g,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使TFMB溶解于DMAc中。接下来,向烧瓶中添加4,4’-(六氟异亚丙基)二邻苯二甲酸二酐(6FDA)28.90g(65.05mmol)和3,3’,4,4’-联苯四羧酸二酐(BPDA)9.57g(32.52mmol),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其后,将对苯二甲酰氯(TPC)13.21g(63.10mmol)加入到烧瓶中,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接着,向烧瓶中加入吡啶4.99g(63.10mmol)和乙酸酐21.91g(214.66mmol),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使用油浴器升温到70℃,进一步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反应液。
将所得到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以线状投入到大量的甲醇中,取出所析出的沉淀物,在甲醇中浸渍6小时后,用甲醇清洗。接下来,以100℃进行沉淀物的减压干燥,由此得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在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以浓度为15质量%的方式加入DMAc,由此制作聚酰胺酰亚胺清漆。
使用涂敷器将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以自立膜的膜厚为55μm的方式涂敷于聚酯基材(东洋纺(株)制,商品名“A4100”)的平滑面上,以50℃30分钟、继而140℃15分钟进行干燥,由此得到自立膜。将自立膜固定于金属框,进而在大气下以300℃干燥30分钟,得到膜厚5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4]
以自立膜的膜厚为65μm的方式进行涂敷,除此以外,与制造例3同样地得到膜厚6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5]
以自立膜的膜厚为45μm的方式进行涂敷,除此以外,与制造例3同样地得到膜厚4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6]
氮气气氛下,向具备搅拌叶片的1L可分离式烧瓶中加入2,2’-双(三氟甲基)联苯胺(TFMB)14.67g(45.8mmol)和将水分量调整为200ppm的N,N-二甲基乙酰胺(DMAc)233.3g,在室温下一边搅拌一边使TFMB溶解于DMAc。接下来,向烧瓶中加入4,4’-氧双邻苯二甲酸二酐(OPDA)4.283g(13.8mmol),在室温下搅拌16.5小时。其后,将4,4’-氧双(苯甲酰氯)(OBBC)1.359g(4.61mmol)和对苯二甲酰氯(TPC)5.609g(27.6mmol)加入到烧瓶中,在室温下搅拌1小时。接着,向烧瓶中加入乙酸酐4.937g(48.35mmol)和4-甲基吡啶1.501g(16.12mmol),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使用油浴器升温到70℃,进一步搅拌3小时,由此得到反应液。将所得到的反应液冷却到室温后,加入甲醇360g和离子交换水170g而得到聚酰胺酰亚胺的沉淀。将其在甲醇中浸渍12小时,通过过滤进行回收,并用甲醇进行清洗。接下来,以100℃进行沉淀物的减压干燥,得到聚酰胺酰亚胺树脂。在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以浓度为15质量%的方式加入DMAc,制作聚酰胺酰亚胺清漆。使用涂敷器将所得到的聚酰胺酰亚胺清漆以自立膜的膜厚为55μm的方式涂敷于聚酯基材(东洋纺(株)制,商品名“A4100”)的平滑面上,以50℃下30分钟、继而140℃下15分钟进行干燥,由此得到自立膜。将自立膜固定于金属框,进一步在大气下以300℃干燥30分钟,得到膜厚5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制造例7]
以自立膜的膜厚为65μm的方式进行涂敷,除此以外,与制造例6同样地得到膜厚60μm的聚酰胺酰亚胺膜。
硬涂层12的厚度如表3所记载。
将前面板10的韧性T0由预试验一项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表3中示出测定结果。前面板10的韧性T0根据基材11的种类和硬涂层12的厚度而为不同的值。
[保护板21(第1光学部件)]
作为保护板21,使用表3中记载的以下的任一树脂膜。
·PET80(商品名:SH82,SKC公司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80μm)
·TAC60(商品名:KC6UAW,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60μm)
·TAC40(商品名:KC4UAW,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40μm)
·COP13(商品名:ZF14-013,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环烯烃系树脂膜,厚度13μm)
将保护板21的韧性T1由预试验一项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在表3中示出测定结果。保护板21的韧性T1根据树脂膜的种类而为不同的值。
[偏振片22(第2光学部件)]
准备平均聚合度约2400、皂化度99.9摩尔%以上、厚度20μm的聚乙烯醇(PVA)膜。将PVA膜浸渍于30℃的纯水后,以30℃浸渍于碘/碘化钾/水的质量比为0.02/2/100的水溶液中进行碘染色(碘染色工序)。将经过碘染色工序的PVA膜以56.5℃浸渍于碘化钾/硼酸/水的质量比为12/5/100的水溶液而进行硼酸处理(硼酸处理工序)。将经过硼酸处理工序的PVA膜用8℃的纯水清洗后,以65℃进行干燥,得到碘吸附取向于聚乙烯醇的起偏器。PVA膜的拉伸在碘染色工序和硼酸处理工序中进行。PVA膜的总拉伸倍率为5.3倍。所得到的起偏器的厚度为7μm。
将上述得到的起偏器与基材介由水系粘接剂用捏合辊进行贴合。将所得到的贴合物的张力保持在430N/m,并且以60℃干燥2分钟,得到单面具有基材膜的线偏振片。应予说明,水系粘接剂通过在水100份中添加羧基改性聚乙烯醇(“Kuraray Poval KL318”,株式会社Kuraray制)3份和水溶性聚酰胺环氧树脂(“Sumirez Resin 650”(固体成分浓度30%的水溶液),田冈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1.5份来制备。
在该起偏器上介由厚度5μm的粘合剂层贴合包含液晶化合物聚合并固化所得的层的相位差膜(厚度5μm,层构成:由液晶化合物固化所得的层和取向膜构成的λ/2板(厚度2μm)/粘接剂层(厚度2μm)/由液晶化合物固化所得的层和取向膜构成的λ/4板(厚度1μm))。由此,制作具有“基材/起偏器(厚度7μm)/粘合剂层(厚度5μm)/相位差膜(厚度5μm)”的层构成的偏振片。
贴合于起偏器的基材如表3所示使用以下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树脂膜。
·TAC25(商品名:KC2UAW,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25μm)
·COP23(商品名:ZF14-023,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环烯烃系树脂膜,厚度23μm)
将偏振片22的韧性T2由预试验一项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在表3中示出测定结果。偏振片22的韧性T2根据基材的种类而为不同的值。
[触控传感器面板23(第3光学部件)]
准备透明导电层、分离层、粘接剂层和基材依次层叠而得的纵177mm×横105mm的触控传感器面板。透明导电层包含ITO层,分离层包含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的固化层,两者的厚度的合计为7μm。粘接剂层的厚度为2μm。
基材使用表3中记载的以下的任一项所述的树脂膜。
·PET80(商品名:SH82,SKC公司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80μm)
·TAC25(商品名:KC2UAW,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25μm)
·COP23(商品名:ZF14-023,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环烯烃系树脂膜,厚度23μm)
将触控传感器面板23的韧性T3由预试验一项所示的方法进行测定。在表3中示出测定结果。触控传感器面板23的韧性T3根据基材的种类而为不同的值。
[表3]
Figure BDA0003759109180000261
符号说明
10 前面板,11 基材,12 硬涂层,21 第1光学部件(保护板),22 第2光学部件(偏振片),23 第3光学部件(触控传感器面板),31 第1粘合剂层,32 第2粘合剂层,33 第3粘合剂层。

Claims (5)

1.一种光学层叠体,是将包含基材的前面板、以及n个光学部件依次层叠而得的,其中,n为2以上的整数,
在所述n个光学部件的所述前面板侧的表面分别相接并层叠有厚度10μm以上的粘合剂层,
将从靠近所述前面板的一侧起第x个光学部件设为第x光学部件时,由下述式(1)算出的评价值A满足下述式(2)的关系,其中,x为1~n的整数,
Figure FDA0003759109170000011
50≤A≤500 (2)
式(1)中,T0为所述前面板的韧性,a0为(所述基材的厚度)/(所述前面板的厚度),Tx为所述第x光学部件的韧性,ax为(从所述前面板的与所述光学部件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到所述第x光学部件的所述前面板侧的表面的距离)/(所述第x光学部件的厚度),其中,T0、Tx的单位是mJ/mm3,厚度、距离的单位是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n个光学部件中的一个为偏振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n个光学部件中的一个为触控传感器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n为4以下的整数。
5.一种显示装置,包含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层叠体。
CN202080094185.0A 2020-01-24 2020-11-30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0034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10108 2020-01-24
JP2020010108A JP2021117334A (ja) 2020-01-24 2020-01-24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PCT/JP2020/044457 WO2021149359A1 (ja) 2020-01-24 2020-11-30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3499A true CN115003499A (zh) 2022-09-02

Family

ID=76993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94185.0A Pending CN115003499A (zh) 2020-01-24 2020-11-30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17334A (zh)
KR (1) KR20220126711A (zh)
CN (1) CN115003499A (zh)
TW (1) TW202129319A (zh)
WO (1) WO2021149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73778B1 (ja) * 2024-02-29 2024-10-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画像表示装置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9083A (en) * 1965-06-14 1967-12-19 Herbert L Leichter Composite structural metal members with improved fracture toughness
US4595624A (en) * 1983-08-10 1986-06-17 Post Office, Postal Headquarters Security glazing
US4861649A (en) * 1987-11-02 1989-08-29 Browne James M Impact resistent composites
DE3853428D1 (de) * 1988-11-25 1995-04-27 Dexter Corp Schlagfeste Verbundstoffe.
US20060019119A1 (en) * 2004-07-26 2006-01-26 Irene Spitsberg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with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underlayer for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CN1905972A (zh) * 2004-07-23 2007-01-31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具有压缩应力的强度分布的有涂膜的表面涂敷切削工具
CN101253431A (zh) * 2005-08-30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815060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石山制作所 多层吸附片
CN102917877A (zh) * 2010-05-31 2013-02-0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多层膜及包装体
CN102922806A (zh) * 2011-07-12 2013-02-13 惠和株式会社 硬涂层膜和使用它的触摸面板
US20140093702A1 (en) * 2011-06-20 2014-04-0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3975376A (zh) * 2011-12-01 2014-08-0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5093630A (zh) * 2008-04-24 2015-11-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基板
WO2016132655A1 (ja) * 2015-02-19 2016-08-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制振性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部品
CN106030479A (zh) * 2014-02-21 2016-10-12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子板
TW201809842A (zh) * 2016-06-17 2018-03-16 唯景公司 減少電致變色裝置中在匯流條下方之缺陷
CN108351460A (zh) * 2015-11-11 2018-07-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70531A (zh) * 2016-03-11 2018-12-21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9395376U (zh) * 2018-12-25 2019-09-17 江西铁木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阻燃型复合板材
WO2019208786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15146890A1 (ja) * 2014-03-24 2017-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580315B2 (ja) * 2014-10-15 2019-09-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カール抑制方法
JP2017111567A (ja) * 2015-12-15 2017-06-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KR102696595B1 (ko) 2016-07-27 2024-08-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KR102057065B1 (ko) * 2017-02-23 2019-12-18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층 및 터치 센서 일체형 광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JP2019148734A (ja) * 2018-02-28 2019-09-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JP7390101B2 (ja) * 2018-05-10 2023-12-0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20022009A1 (ja) * 2018-07-25 2020-01-3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7312013B2 (ja) * 2019-05-15 2023-07-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59083A (en) * 1965-06-14 1967-12-19 Herbert L Leichter Composite structural metal members with improved fracture toughness
US4595624A (en) * 1983-08-10 1986-06-17 Post Office, Postal Headquarters Security glazing
US4861649A (en) * 1987-11-02 1989-08-29 Browne James M Impact resistent composites
DE3853428D1 (de) * 1988-11-25 1995-04-27 Dexter Corp Schlagfeste Verbundstoffe.
CN1905972A (zh) * 2004-07-23 2007-01-31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具有压缩应力的强度分布的有涂膜的表面涂敷切削工具
US20060019119A1 (en) * 2004-07-26 2006-01-26 Irene Spitsberg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 with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underlayer for improved impact resistance
CN101253431A (zh) * 2005-08-30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光件保护膜、偏光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5093630A (zh) * 2008-04-24 2015-11-2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透明基板
CN102917877A (zh) * 2010-05-31 2013-02-0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多层膜及包装体
CN102815060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石山制作所 多层吸附片
US20140093702A1 (en) * 2011-06-20 2014-04-03 Asahi Glas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for producing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CN102922806A (zh) * 2011-07-12 2013-02-13 惠和株式会社 硬涂层膜和使用它的触摸面板
CN103975376A (zh) * 2011-12-01 2014-08-0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
CN106030479A (zh) * 2014-02-21 2016-10-12 株式会社Lg化学 电子板
WO2016132655A1 (ja) * 2015-02-19 2016-08-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制振性繊維強化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用部品
CN108351460A (zh) * 2015-11-11 2018-07-3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9070531A (zh) * 2016-03-11 2018-12-21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多层膜及其制造方法
TW201809842A (zh) * 2016-06-17 2018-03-16 唯景公司 減少電致變色裝置中在匯流條下方之缺陷
WO2019208786A1 (ja) * 2018-04-27 2019-10-3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09395376U (zh) * 2018-12-25 2019-09-17 江西铁木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阻燃型复合板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17334A (ja) 2021-08-10
KR20220126711A (ko) 2022-09-16
WO2021149359A1 (ja) 2021-07-29
TW202129319A (zh) 2021-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31170A (zh) 层叠体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11458782A (zh) 柔性层叠体和具备该柔性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
JP7469889B2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4730036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WO2021085000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KR20210114869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장치
JP2021015275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CN115003499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102393475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장치
JP2022145565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WO2021176989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CN114730037B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5524771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JP7194042B2 (ja) 積層体
WO2020162102A1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21135505A (ja)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21176853A1 (ja) 光学積層体、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2021047394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CN113396345B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KR102345851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장치
JP2022059255A (ja) 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
KR20210114868A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표시장치
CN113359222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CN113341493A (zh) 光学层叠体和显示装置
JP2021140136A (ja) 光学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