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868061B -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68061B
CN114868061B CN202180007300.0A CN202180007300A CN114868061B CN 114868061 B CN114868061 B CN 114868061B CN 202180007300 A CN202180007300 A CN 202180007300A CN 114868061 B CN114868061 B CN 1148680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optical cable
pulling
optical
bra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73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68061A (zh
Inventor
水户部良一
进藤干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868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80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680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680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50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 G02B6/54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using mechanical means, e.g. pulling or push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6Protective cover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02G1/08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through tubing or conduit, e.g. rod or draw wire for pushing or pul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在牵引端缆线的牵引时牵引终端结构体的内部的光连接器受到损伤。本公开所涉及的牵引终端结构体(20)具备:编织管(30),设置有牵引部(20A);收容管(40),配置于上述编织管(30)的内侧,且能够收容光连接器(10);以及加强部件(50),配置于上述编织管(30)的内侧,对上述收容管(40)的端部加强。

Description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 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通过牵引装置来牵引光缆时使用的缆线牵引终端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7316号公报
通过对带牵引端的光缆的牵引部进行牵引,由此从基站的外侧向基站内铺设光缆。此时,如果在光缆的光纤的端部预先安装有光连接器,并将光连接器收容于牵引终端结构体的内部,则光缆的牵引后的基站内的铺设作业变得方便。但是,在该情况下,需要防止收容于牵引终端结构体的内部的收容物(例如光连接器等)受到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牵引终端结构体的内部的光连接器受到损伤。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第一发明是一种牵引终端结构体,具备: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收容管,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且能够收容光连接器;以及加强部件,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对上述收容管的端部进行加强。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第二发明是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具备:光缆,具有光纤;光连接器,设置于上述光纤的端部;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收容管,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并收容上述光连接器;加强部件,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对上述收容管的端部进行加强;以及固定部,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光缆。
另外,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第三发明是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进行如下工序:将光连接器安装于从光缆引出的光纤的端部;将上述光连接器收容于收容管,并且对上述收容管安装加强部件;将上述收容管及加强部件配置于具有牵引部的编织管的内侧;以及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光缆。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而得以明确。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牵引终端结构体的内部的光连接器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外观说明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图2是光缆1的说明图。
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牵引部20A的说明图。图3B是第一变形例的牵引部20A。图3C是第二变形例的牵引部20A。
图4A及图4B是编织管30的特性的说明图。
图5A及图5B是由编织管30及收容管40构成的构造体的参考说明图。
图6A是前部件51的说明图。图6B是后部件52的说明图。
图7是前部件5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8是固定部60的第一方式的说明图。
图9A及图9B是固定部60的第二方式的说明图。
图10是破坏固定部60时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12A~图12F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13是通过对带牵引端的光缆的牵引部进行牵引,由此从基站的外侧向基站内铺设光缆的状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得以明确。
能够明确一种牵引终端结构体,上述牵引终端结构体具备: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收容管,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且能够收容光连接器;以及加强部件,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对上述收容管的端部进行加强。根据这样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即使在牵引时拉伸力作用于编织管,也能够抑制收容管的端部的变形,并能够抑制收容于收容管的内部的光连接器受到损伤。
优选上述加强部件具有与上述收容管嵌合的嵌合部。由此,能够通过加强部件来加强收容管的端部。
优选上述加强部件具有从长度方向外侧覆盖上述收容管的端部的台阶部。由此,能够从外侧加强收容管的端部。
优选上述加强部件具有越远离上述收容管而变得越细的锥形部。由此,能够抑制在牵引时带牵引端的光缆挂住。
优选上述加强部件的外径比上述收容管的外径大。由此,能够抑制在牵引时收容管从编织管受到的力。
优选在上述收容管与上述加强部件之间形成有密封部。由此,能够使收容管的内部防水。
优选在与设置有上述牵引部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还具备将上述编织管固定于光缆的固定部。由此,在牵引时将编织管留在光缆上。
优选上述固定部具有筒状的外周部件,通过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夹在上述外周部件与上述光缆之间,从而构成上述固定部。由此,能够将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光缆。
优选上述固定部具有中间部件,上述中间部件配置在上述光缆与上述外周部件之间,通过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夹在上述外周部件与上述中间部件之间,从而构成上述固定部,在上述光缆与上述中间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层,在上述中间部件与上述外周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粘接层,上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力比上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力大。由此,在解体时的光缆的外周不易残留粘接层。
优选在上述光缆与上述中间部件之间配置有绳部件。由此,在牵引后的解体时容易将光缆从中间部件取下。
能够明确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上述带牵引端的光缆具备:光缆,具有光纤;光连接器,设置于上述光纤的端部;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收容管,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并收容上述光连接器;加强部件,配置于上述编织管的内侧,加强上述收容管的端部;以及固定部,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光缆。根据这样的带牵引端的光缆,即使在牵引时拉伸力作用于编织管,也能够抑制收容管的端部的变形,并能够抑制收容于收容管的内部的光连接器受到损伤。
能够明确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上述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进行如下工序:将光连接器安装于从光缆引出的光纤的端部;将上述光连接器收容于收容管,并且对上述收容管安装加强部件;将上述收容管及加强部件配置于具有牵引部的编织管的内侧;以及将上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上述光缆。根据这样的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能够制造可抑制收容管的端部的变形的带牵引端的光缆。
===本实施方式===
<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结构>
图1A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外观说明图。图1B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内部构造的说明图。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A所示,将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另外,将从带牵引端的光缆100观察末端部的那一侧设为“前”,将相反侧设为“后”。或者,有时也将前侧称为“末端侧”,将后侧称为“基端侧”。
带牵引端的光缆100是在端部设置有牵引部的光缆。如图13所示,通过牵引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牵引部,从而能够从基站的外侧向基站内铺设光缆1。带牵引端的光缆100具有光缆1和终端结构体20。
图2是光缆1的说明图。
光缆1是在外罩4的内侧收容有多根光纤3的缆线。光缆1具有多个光纤单元2、按压卷绕带5以及外罩4。光纤单元2是将多根光纤3捆束而成的单元。这里,光纤单元2通过利用束材将多张间歇固定型光纤带捆束而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具有288张由12根光纤3构成的光纤带(Fiber optic ribbon),合计具有3456根光纤3。但是,光纤带、光纤3的根数不限于此。多个光纤单元2以卷绕于按压卷绕带5的状态被收容于外罩4的内侧。在外罩4埋设有张力构件6、撕裂绳7。
从光缆1的引出部延出多根光纤3(光纤带)。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光缆1的引出部延出288张光纤带(此外,在图1B中,为了简化,将光纤带的数量描绘得较少)。在光纤3的端部安装有光连接器10。本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0由24芯的MPO连接器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缆1安装有144个光连接器10(此外,在图1B中,为了简化,将光连接器10的数量描绘得较少)。从光缆1引出的光纤3(光纤带)插通于保护管体(未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从光缆1的引出部延出的构造体(从光缆1引出的多根光纤3、设置于光纤3的端部的多个光连接器10)称为“连接器单元”。
终端结构体20是设置于光缆1的终端的构造体。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体20是具有牵引部20A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体20是能够收容连接器单元(从光缆1引出的多根光纤3、设置于光纤3的端部的多个光连接器10),并且牵引光缆1的构造体。牵引部20A是用于牵引光缆1的部位。终端结构体20具有编织管30、收容管40、加强部件50以及固定部60。
编织管30是将纤维部件编成管体状而成的部件。换言之,编织管30是将纤维部件编成网状的管体。构成编织管30的纤维部件例如是树脂纤维、金属线(线材)。在编织管30的末端设置有牵引部20A。在牵引部20A被牵引时,较大的拉伸力作用于编织管30,但由多个纤维部件构成的编织管30对拉伸力具有足够的耐久性。另外,如图13所示,编织管30具有能够在地下管路弯曲的程度的挠性。
在编织管30的内部配置有收容管40和加强部件50。编织管30具有保护收容管40或加强部件50免受与图13所示的地下管路的内壁面的摩擦的功能。另外,在编织管30的内侧还收容有光缆1的端部。编织管30的基端侧的端部被固定部60固定于光缆1。在编织管30的末端侧的端部设置有牵引部20A。牵引部20A是由绞车等牵引装置牵引的部位。牵引部20A有时也被称为“牵引端”。
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牵引部20A的说明图。本实施方式的牵引部20A通过将编织管30的末端的余长部分形成为环状而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部20A与编织管30一体地构成。但是,牵引部20A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图3B是第一变形例的牵引部20A。第一变形例的牵引部20A通过将具有环部的部件(例如金属制部件)安装于编织管30而构成。这样,牵引部20A也可以由与编织管30不同的部件构成。
图3C是第二变形例的牵引部20A。第二变形例的牵引部20A通过将具有钩部的部件安装于编织管30而构成。这样,牵引部20A的形状不限于环状。
图4A及图4B是编织管30的特性的说明图。编织管30是能够沿长度方向伸缩的管体。当使编织管30沿长度方向伸缩时,纤维部件彼此的交叉角度发生变化,管体的直径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当使编织管30沿长度方向收缩时,编织管30的直径变大(参照图4A)。另外,当使编织管30沿长度方向伸长时,编织管30的直径变小(参照图4B)。因此,如图4B所示,编织管30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直径变小的性质。
收容管40是收容光连接器10的筒状(管体状)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收容管40收容从光缆1的引出部延出的连接器单元(多根光纤3、光连接器10)。收容管40具有保护连接器单元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容管40由波纹管构成。但是,如图13所示,收容管40只要具有能够在地下管路弯曲的程度的挠性即可,也可以是与波纹管不同的管。收容管4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
图5A及图5B是由编织管30及收容管40构成的构造体的参考说明图。
由波纹管构成的收容管40对拉伸力较弱。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牵引时的拉伸力直接施加于编织管30,不直接作用于收容管4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抑制由于拉伸力作用于收容管40而导致的收容管40的破坏。
另一方面,编织管30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直径变小的性质(参照图4B)。因此,在牵引部20A被牵引时,收容管40受到从编织管30朝向径向内侧的压缩力(图5B)。通常,由波纹管构成的收容管40对来自外部的径向的力较强。但是,在收容管40的端部中,在长度方向外侧也从直径收缩了的编织管30受到力,因此容易受到集中的力。其结果,如图5B所示,收容管40的端部有可能变形。特别是,在谋求由波纹管构成的收容管40的细径化的情况下,由于收容管40的强度变弱,因此收容管40的端部有可能因从编织管受到的力而压扁。假设收容管40的端部变形,则有可能损伤收容于内部的光连接器10。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收容管40的端部的变形,在收容管40的端部安装有加强部件50。
加强部件50是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的部件。加强部件50具有前部件51和后部件52。
图6A是前部件51的说明图。前部件51是安装于收容管40的末端侧(前侧)的端部的部件。前部件51是加强收容管40的末端侧的端部的部件,是抑制收容管40的末端侧的端部变形的部件。前部件51具有嵌合部51A、台阶部51B以及锥形部51C。
嵌合部51A是与收容管40嵌合的部位。嵌合部51A设置于前部件51的后部,与收容管40的末端侧的端部嵌合。嵌合部51A嵌合于收容管40的内侧。嵌合部51A从内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前部件51具有嵌合部51A,由此收容管40的端部被嵌合部51A从内侧加强,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
台阶部51B是比嵌合部51A靠末端侧的部位,是从嵌合部51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当将前部件51安装于收容管40时,台阶部51B配置于收容管40的前缘的前侧。即,台阶部51B从前侧覆盖收容管40的前缘。由此,台阶部51B能够从在收容管40的长度方向外侧直径收缩了的编织管30受到力。即,台阶部51B从长度方向外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前部件51具有台阶部51B,由此从长度方向外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
台阶部51B与收容管40的末端侧的端部卡合。通过台阶部51B与收容管40的端部卡合,能够防止前部件51脱落(前部件51进入收容管40的内部)。此外,也可以不在嵌合部51A的末端侧设置台阶部51B。即使没有台阶部51B,通过嵌合部51A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也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
锥形部51C是比嵌合部51A(及台阶部51B)靠末端侧的部位,是越靠末端侧越细的部位。换言之,锥形部51C是越远离收容管40越细的部位。假设在前部件51没有设置锥形部51C的情况下,在将加强部件50(及收容管4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时,由于加强部件50的前缘而在编织管30形成有角,存在该角在牵引时被地下管路挂住的担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前部件51的末端侧设置锥形部51C,能够抑制在牵引时带牵引端的光缆100挂住。
如图6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前部件51的外径D1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大。此外,前部件51的外径D1是前部件51的最大直径。这里,前部件51的外径D1是构成台阶部51B的台阶中的最大直径,或者锥形部51C的最大直径。但是,与台阶部51B、锥形部51C不同的部位也可以构成前部件51的外径D1。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前部件51的外径D1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大,由此在牵引时编织管30不易与收容管4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牵引时收容管40从编织管30受到的力,从而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但是,前部件51的外径D1也可以与收容管40的外径D4同等程度,也可以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小。
此外,在前部件51与收容管40的端部之间实施了用于防水的密封处理。换言之,形成有密封部(在图6A中未图示)以填埋前部件51与收容管40的间隙。例如,在前部件51的嵌合部51A与收容管40之间以及前部件51的台阶部51B与收容管40的前缘之间的至少一方(双方或一方)形成有密封部。由此,能够使收容管40的内部防水,能够使收容于收容管40的内部的光连接器10防水。
图7是前部件5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变形例中,嵌合部51A嵌合于收容管40的外侧。在变形例中,嵌合部51A从外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在变形例中,前部件51也具有嵌合部51A,由此收容管40的端部被嵌合部51A加强,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但是,在变形例中,由于嵌合部51A从外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因此前部件51的外形变大,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外径变大。与此相对,如图6A所示,如果嵌合部51A是嵌合于收容管40的内侧的形状,则与变形例相比,能够减小前部件51的外形,从而能够减小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外径。
图6B是后部件52的说明图。后部件52是安装于收容管40的基端侧(后侧)的端部的部件。后部件52是加强收容管40的基端侧的端部的部件,是抑制收容管40的基端侧的端部变形的部件。
后部件52是筒状的部件,供从光缆1引出的多根光纤3插通。后部件52构成为对开构造。换言之,后部件52由两个部件(第一后部件、第二后部件)构成,通过组合对开构造的两个部件而构成为筒状。假设后部件52由一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在制造带牵引端的光缆100时,需要进行使连接器单元(光纤3、光连接器10等)插通于筒状的后部件52的作业。另外,假设由一个部件构成后部件52的情况下,在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牵引后为了取出内部的光连接器10而将终端结构体20解体时,难以将后部件52取下。与此相对,通过使后部件52为对开构造,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解体变得简单。后部件52具有嵌合部52A、台阶部52B、锥形部52C以及安装部52D。
嵌合部52A是与收容管40嵌合的部位。嵌合部52A设置于后部件52的前部,与收容管40的基端侧(后侧)的端部嵌合。嵌合部52A嵌合于收容管40的内侧。嵌合部52A从内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后部件52具有嵌合部52A,由此收容管40的端部被嵌合部52A从内侧加强,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此外,与图7所示的前部件51的嵌合部51A同样,后部件52的嵌合部52A也可以构成为嵌合于收容管40的外侧。
台阶部52B是比嵌合部52A靠基端侧的部位,是从嵌合部52A的外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位。当将后部件52安装于收容管40时,台阶部52B配置于收容管40的后缘的后侧。即,台阶部52B从后侧覆盖收容管40的后缘。后部件52具有台阶部52B,由此从长度方向外侧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另外,通过台阶部52B与收容管40的端部卡合,能够防止后部件52脱落(后部件52进入收容管40的内部)。此外,后部件52也可以不具有台阶部52B。即使没有台阶部52B,通过嵌合部52A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也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
此外,在后部件52与收容管40的端部之间也实施了用于防水的密封处理。换言之,形成有密封部(在图6B中未图示)以填埋后部件52与收容管40的间隙。例如,在后部件52的嵌合部52A与收容管40之间以及后部件52的台阶部52B与收容管40的后缘之间的至少一方(双方或一方)形成有密封部。由此,能够使收容管40的内部防水,能够使收容于收容管40的内部的光连接器10防水。
锥形部52C是比嵌合部52A(及台阶部52B)靠基端侧的部位,是越靠基端侧越细的部位。后部件52的锥形部52C也与前部件51的锥形部51C同样,是越远离收容管40越细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后部件52的基端侧设置锥形部52C,能够抑制在将带牵引端的光缆100向相反方向拉回时,带牵引端的光缆100挂住。
如图6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件52的外径D2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大。此外,后部件52的外径D2是后部件52的最大直径。这里,后部件52的外径D2是构成台阶部52B的台阶中的最大直径,或者锥形部52C的最大直径。但是,与台阶部52B、锥形部52C不同的部位也可以构成后部件52的外径D2。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后部件52的外径D2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大,由此在牵引时编织管30不易与收容管40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在牵引时收容管40从编织管30受到的力,从而能够抑制牵引时的收容管40的变形。但是,后部件52的外径D2也可以与收容管40的外径D4同等程度,也可以比收容管40的外径D4小。
安装部52D是用于将后部件52安装于光缆1的部位。收容管40经由安装部52D安装于光缆1。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件1B固定于光缆1的引出部1A,安装部52D与筒状部件1B嵌合,由此将后部件52安装于光缆1。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件52间接地安装于光缆1。但是,也可以将安装部52D直接安装于光缆1。由于后部件52具有安装部52D,因此加强收容管40的加强部件50能够兼具将收容管40安装于光缆1的功能。由此,能够实现终端结构体20的小型化。但是,也可以与加强收容管40的加强部件50分开地,作为其他构件而设置将收容管40安装于光缆1的安装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52D嵌合于筒状部件1B的外侧。假设安装部52D从筒状部件1B的内侧嵌合,则筒状的后部件52的内径变窄,难以使多根光纤3配置(插通)于后部件52的内侧。与此相对,通过安装部52D从筒状部件1B的外侧嵌合,能够扩大筒状的后部件52的内径。
此外,在安装部52D与筒状部件1B之间也实施了用于防水的密封处理。换言之,形成有密封部(在图6B中未图示)以填埋安装部52D与筒状部件1B的间隙。此外,在将安装部52D直接安装于光缆1的引出部1A的情况下,在安装部52D与引出部1A之间形成有密封部。
固定部60是将编织管30的端部(基端侧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的部位。当牵引部20A被牵引时,牵引力经由编织管30施加于固定部60。固定部60设置于光缆1的外周,具有将编织管30的端部(基端侧的端部)留在光缆1上的功能。
图8是固定部60的第一方式的说明图。固定部60具有外周部件61。外周部件61是筒状的部件,配置为从外侧覆盖光缆1及编织管30。外周部件61例如由热收缩管体构成。在外周部件61与光缆1(外罩4)之间配置有编织管30。在外周部件61的内周面与编织管30之间、在外周部件61与光缆1之间、在编织管30与光缆1之间形成有粘接层L。例如,通过在热收缩管体的内周面预先涂敷热熔粘接剂,并在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在热收缩管体(外周部件61)与光缆1之间的状态下对热收缩管体进行加热,从而能够形成粘接层L。因加热而收缩的热收缩管体(外周部件61)将编织管30夹在其与光缆1之间,由此,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
在上述第一方式的固定部60的情况下,在进行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解体作业时,在光缆1的外周容易残留粘接层L的残渣。下面说明的第二方式的固定部60为在光缆1的外周不易残留粘接层的构造。
图9A及图9B是固定部60的第二方式的说明图。图10是破坏固定部60时的状况的说明图。第二方式的固定部60具有外周部件61、中间部件62、第一绳部件63A以及第二绳部件63B。
外周部件61与第一方式相同,是筒状的部件,配置为从外侧覆盖光缆1、编织管30(以及第一绳部件63A、第二绳部件63B)。在第二方式中,外周部件61例如也由热收缩管体构成。外周部件61由能够被第一绳部件63A撕裂的材质构成。
中间部件62配置为从外侧覆盖光缆1。中间部件62配置在光缆1与外周部件61之间。中间部件62由能够被第一绳部件63A撕裂的材质构成。例如,中间部件62通过对光缆1的外侧缠绕并贴附带(例如铝带等)而构成。在中间部件62与光缆1之间配置有第一绳部件63A及第二绳部件63B。在中间部件62与外周部件61之间配置有编织管30。
第一绳部件63A是用于撕裂中间部件62的绳状的部件(撕裂绳)。第一绳部件63A配置在中间部件62与光缆1之间。另外,第一绳部件63A沿着光缆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配置。此外,第一绳部件63A配置于第二绳部件63B的上侧。如图10所示,作业人员能够使用第一绳部件63A撕裂中间部件62、外周部件61,破坏固定部60。由此,在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牵引后将终端结构体20解体时,取下编织管30的作业变得容易,取出内部的光连接器10的作业变得容易。
第二绳部件63B是用于使中间部件62从光缆1剥离的绳状的部件。第二绳部件63B配置在中间部件62与光缆1之间。另外,第二绳部件63B呈螺旋状配置于光缆1的外周。此外,在第二绳部件63B的上侧配置有第一绳部件63A。
如图9B所示,在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形成有切口部,第一绳部件63A(及第二绳部件63B)的一部分在切口部露出。如图10所示,作业人员能够使用第一绳部件63A,撕裂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由于设置有切口部,因此使用第一绳部件63A撕裂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的作业变得容易。但是,也可以不在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的双方或一方设置切口部。如图10所示,在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被撕裂后,作业人员使中间部件62(以及外周部件61、编织管30)从光缆1剥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缆1的外周呈螺旋状配置有第二绳部件63B,因此使中间部件62、外周部件61从光缆1剥离的作业变得容易。但是,也可以不设置第二绳部件63B。
在光缆1与中间部件62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层L1。例如,第一粘接层L1由为了构成中间部件62而缠绕于光缆1的带的粘接面构成。另外,在中间部件62与外周部件61之间形成有第二粘接层L2。例如,第二粘接层L2由预先涂敷于构成外周部件61的热收缩管体的内周面的热熔粘接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粘接层L2的粘接力比第一粘接层L1的粘接力大。此外,粘接力是将粘接的两个部件的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向90°方向剥下所需的力(剥离力),能够通过剥离试验来测定。由于第一粘接层L1的粘接力比第二粘接层L2的粘接力小,因此在剥下外周部件61及中间部件62时,第一粘接层L1的残渣不易残留于光缆1的外周。
此外,构成固定部60的外周部件61在第一方式及第二方式中都由热收缩管体构成。但是,固定部60不限于使用热收缩管体。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铆接部件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来构成固定部60。另外,在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牵引后将终端结构体20解体时,固定部60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残留于光缆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体20(牵引终端结构体)具备设置有牵引部20A的编织管3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的收容管40、以及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的加强部件5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体20,加强部件50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因此即使牵引部20A被牵引而拉伸力作用于编织管30,也能够抑制图5B所示的收容管40的端部的变形。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具备:光缆1,具有光纤3;光连接器10,设置于光纤3的端部;编织管30,设置有牵引部20A;收容管4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加强部件5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以及固定部60,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加强部件50加强收容管40的端部,因此即使牵引部20A被牵引而拉伸力作用于编织管30,也能够抑制图5B所示的收容管40的端部的变形。
<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方法>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2A~图12F是本实施方式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的状况的说明图。
首先,作业人员准备本实施方式的终端结构体20(S101)。具体而言,作业人员准备上述的编织管30、收容管40以及加强部件50。另外,作业人员准备构成固定部60的热收缩管体。此外,作业人员预先使光缆1插通热收缩管体。
接下来,作业人员从光缆1引出光纤3(S102)。另外,如图12A所示,作业人员将光连接器10安装于从光缆1引出的光纤3的端部(S103)。此外,根据需要,作业人员使从光缆1引出的光纤3(光纤带)插通保护管体(未图示),保护光纤3。
接下来,作业人员对光缆1的引出部1A安装后部件52(S10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在将筒状部件1B安装于光缆1的引出部1A之后,将后部件52安装于筒状部件1B。在本实施方式中,后部件52为对开构造,因此如图12B所示,作业人员不进行使光连接器10、光纤3插通于后部件52的作业,就能够安装后部件52。
接下来,作业人员安装收容管40和前部件51(S105)。此时,如图12C所示,作业人员安装收容管40,以便将从光缆1引出的光纤3、设置于光纤3的端部的光连接器10收容于收容管40的内侧。另外,作业人员在收容管40的两端安装加强部件50(前部件51、后部件52)。由此,收容管40的端部被加强。另外,此时,作业人员在收容管40与加强部件50(前部件51及后部件)之间实施密封处理(形成密封部)。由此,能够使收容管40的内部(收容空间)防水,使光连接器10防水。
接下来,作业人员将收容管40和加强部件50收容于编织管30(S106)。此时,如图12D所示,作业人员通过使编织管30从前侧覆盖收容管40和加强部件50,从而将收容管40和加强部件5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
最后,作业人员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S107)。具体而言,如图12E所示,作业人员将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于光缆1的外周,并且将预先使光缆1插通的热收缩管体覆盖于编织管30的端部,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在光缆1与热收缩管体之间。另外,作业人员在光缆1与热收缩管体之间涂敷粘接剂。此外,作业人员也可以在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于光缆1的外周之前,在使绳部件(第一绳部件63A及第二绳部件63B)配置于光缆1的外周之后卷绕带,形成中间部件62。在该情况下,作业人员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于中间部件62的外周,并且使热收缩管体覆盖编织管30的端部,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在中间部件62与热收缩管体之间。在使编织管30的端部配置于热收缩管体的内侧之后,作业人员对热收缩管体进行加热。由此,如图12F所示,形成固定部60,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另外,由此,带牵引端的光缆100的制造完成。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进行:将光连接器10安装于从光缆1引出的光纤3的端部的工序(S103);将光连接器10收容于收容管40,并且在收容管40安装加强部件50的工序(S105);将收容管40及加强部件50配置于编织管30的内侧的工序(S106);以及将编织管30的端部固定于光缆1的工序(S107)。由此,能够制造可抑制收容管40的端部的变形的带牵引端的光缆100。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发明而解释的。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也包括其等效物。
附图标记说明
1…光缆;1A…引出部;1B…筒状部件;2…光纤单元;3…光纤;4…外罩;5…按压卷绕带;6…张力构件;7…撕裂绳;10…光连接器;20…终端结构体(牵引终端结构体);20A…牵引部;30…编织管;40…收容管;50…加强部件;51…前部件;51A…嵌合部;51B…台阶部;51C…锥形部;52…后部件;52A…嵌合部;52B…台阶部;52C…锥形部;52D…安装部;60…固定部;61…外周部件;62…中间部件;63A…第一绳部件;63B…第二绳部件;L…粘接层;L1…第一粘接层;L2…第二粘接层;100…带牵引端的光缆。

Claims (9)

1.一种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具备:
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
收容管,配置于所述编织管的内侧,能够将光连接器收容;
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编织管的内侧,对所述收容管的端部进行加强;以及
固定部,在与设置有所述牵引部的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将所述编织管固定于光缆,
所述固定部具有筒状的外周部件、和中间部件,
所述中间部件配置在所述光缆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
通过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夹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从而构成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光缆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层,在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力比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力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与所述收容管嵌合的嵌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从长度方向外侧覆盖所述收容管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具有越远离所述收容管而变得越细的锥形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所述加强部件的外径比所述收容管的外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收容管与所述加强部件之间形成有密封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终端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光缆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配置有绳部件。
8.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其中,具备:
光缆,具有光纤;
光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光纤的端部;
编织管,设置有牵引部;
收容管,配置于所述编织管的内侧,将所述光连接器收容;
加强部件,配置于所述编织管的内侧,对所述收容管的端部进行加强;以及
固定部,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光缆,
所述固定部具有筒状的外周部件、和中间部件,
所述中间部件配置在所述光缆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
通过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夹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从而构成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光缆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层,在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力比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力大。
9.一种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其中,进行如下工序:
将光连接器安装于从光缆引出的光纤的端部;
将所述光连接器收容于收容管,并且对所述收容管安装加强部件;
将所述收容管及加强部件配置于具有牵引部的编织管的内侧;以及
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光缆,
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固定于所述光缆的固定部具有筒状的外周部件、和中间部件,
所述中间部件配置在所述光缆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
通过将所述编织管的端部夹在所述外周部件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从而构成所述固定部,
在所述光缆与所述中间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一粘接层,在所述中间部件与所述外周部件之间形成有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二粘接层的粘接力比所述第一粘接层的粘接力大。
CN202180007300.0A 2020-03-27 2021-02-15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8680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8674 2020-03-27
JP2020058674 2020-03-27
PCT/JP2021/005532 WO2021192725A1 (ja) 2020-03-27 2021-02-15 牽引端末構造体、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及び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68061A CN114868061A (zh) 2022-08-05
CN114868061B true CN114868061B (zh) 2023-09-19

Family

ID=7789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7300.0A Active CN114868061B (zh) 2020-03-27 2021-02-15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2204160B2 (zh)
JP (1) JP7325611B2 (zh)
CN (1) CN114868061B (zh)
WO (1) WO20211927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597057B2 (ja) 2022-03-02 2024-12-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打点位置検査方法及び打点位置検査システム
WO2024253191A1 (ja) * 2023-06-09 2024-12-1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部材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4606A (ja) * 1985-12-09 1987-06-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アイバケ−ブルのけん引端部構造
JPH0273202A (ja) * 1988-09-08 1990-03-13 Hitachi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端末部の形成方法
JPH0560922A (ja) * 1991-09-04 1993-03-12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光フアイバケーブルの端末保護構造
US5480203A (en) * 1994-01-18 1996-01-02 Hubbell Incorporated Pulling tool for pulling connectorized cable
JP2005121678A (ja) * 2003-09-02 2005-05-1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牽引端末
CN102456441A (zh) * 2010-10-27 2012-05-16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预留光单元型光纤复合电缆
JP2014002189A (ja) * 2012-06-15 2014-01-09 Occ Corp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端部構造、端部構造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66501A (en) * 1951-05-22 1956-10-16 Kellems Company Cable grips
GB9514204D0 (en) * 1995-07-12 1995-09-13 Mainetti Uk Ltd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optical fibre unit in a tube
EP1180706A1 (de) * 2000-08-14 2002-02-20 Dätwyler Ag Schweizerische Kabel-, Gummi- Und Kunststoffwerke Vorkonfektioniertes Lichtwellenleiterkabel und Verfahren zur Vorkonfektionierung eines Lichtwellenleiterkabels
US20090190890A1 (en) * 2002-12-19 2009-07-30 Freeland Riley S Fiber optic cable having a dry insert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7184633B2 (en) 2003-11-26 2007-02-27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Preterminated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cable
US7088893B2 (en) 2003-11-26 2006-08-0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Pre-connectorized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cable having multifiber connector
US7006739B2 (en) * 2003-12-15 2006-02-28 Corning Cable Systems Llc Pre-connectorized fiber optic distribution cable
JP4940259B2 (ja) 2009-03-13 2012-05-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牽引端末構造及び光ケーブル
US9664864B2 (en) * 2015-10-09 2017-05-30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Method for terminating high fiber count cables
US10712519B2 (en) * 2017-06-28 2020-07-14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High fiber count pre-terminated optical distribution assembly
WO2021124702A1 (ja) * 2019-12-18 2021-06-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固定部材、光コネクタ、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及び光ケーブル敷設方法
WO2021182296A1 (ja) * 2020-03-10 2021-09-1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護部材除去方法
JP7636394B2 (ja) * 2020-04-02 2025-02-26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収容構造体、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及び収容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7324943B2 (ja) * 2020-05-07 2023-08-1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ケーブル牽引端末構造
WO2022045139A1 (ja) * 2020-08-26 2022-03-03 住友電工オプティ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光ケーブル部材、牽引部材、及び、牽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4606A (ja) * 1985-12-09 1987-06-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フアイバケ−ブルのけん引端部構造
JPH0273202A (ja) * 1988-09-08 1990-03-13 Hitachi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その端末部の形成方法
JPH0560922A (ja) * 1991-09-04 1993-03-12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光フアイバケーブルの端末保護構造
US5480203A (en) * 1994-01-18 1996-01-02 Hubbell Incorporated Pulling tool for pulling connectorized cable
JP2005121678A (ja) * 2003-09-02 2005-05-12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牽引端末
CN102456441A (zh) * 2010-10-27 2012-05-16 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预留光单元型光纤复合电缆
JP2014002189A (ja) * 2012-06-15 2014-01-09 Occ Corp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端部構造、端部構造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192725A1 (zh) 2021-09-30
CN114868061A (zh) 2022-08-05
WO2021192725A1 (ja) 2021-09-30
US12204160B2 (en) 2025-01-21
JP7325611B2 (ja) 2023-08-14
US20230063916A1 (en)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25509B2 (en) Cable sleeve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CN114868061B (zh) 牵引终端结构体、带牵引端的光缆以及带牵引端的光缆的制造方法
US8009957B2 (en) Spiral or S-curve strain relief for pulling a fiber optic cable
US10606019B2 (en) Cable breakout assembly
US7672562B1 (en) Optical cable having an enlarged section to facilitate pulling
JP7636394B2 (ja) 収容構造体、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及び収容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US10663666B2 (en) Flexible, low profile kink resistant fiber optic splice tension sleeve
US20230244050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cable with connector
US20220390701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cable
JP7134861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US8961032B2 (en) Cable leg and connector management system
JP2008249824A (ja) 光ケーブル
US20230228962A1 (en) Optical cable member,towing member, and towing method
JP4087579B2 (ja) 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の端末構造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ーケーブル端末部の製造方法
CN114730648B (zh) 线缆、线缆的制造方法以及保护部件去除方法
JP7324943B2 (ja) ケーブル牽引端末構造
CN206497245U (zh) 光缆的牵引机构
JP7402743B2 (ja) 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及び牽引端付き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JP4155570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融着接続部補強構造および補強方法
JP3967228B2 (ja)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の分岐補強部
JP2661960B2 (ja) 多心光コード分岐部
JP2002354622A (ja) ケーブル保護用パイプの引き込み方法
JP2003029051A (ja) 光ファイバ心線用保護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ーネス
JP2008033266A (ja) 補強スリーブ構造体および融着接続部の補強方法
JP2005102481A (ja) 分岐線用保護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