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854191B -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54191B
CN114854191B CN202110075745.4A CN202110075745A CN114854191B CN 114854191 B CN114854191 B CN 114854191B CN 202110075745 A CN202110075745 A CN 202110075745A CN 114854191 B CN114854191 B CN 1148541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elastomer material
plasticizer
materia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75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54191A (zh
Inventor
陈敏仪
李萍
邱廷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allon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Sungallon Rubber And Plastic Hey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allon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Sungallon Rubber And Plastic Hey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allon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Sungallon Rubber And Plastic Hey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allon Plast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757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54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54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54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4Acids; Salts thereof
    • C08K3/26Carbonates; Bicarbonates
    • C08K2003/265Calcium, strontium or barium carbon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特定含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聚醚酰胺弹性体、相容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填料。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材料的包覆性良好,剥离强度大于4.0KN/m。且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熔融指数适当,加工性能良好。通过调整制备原料各组分的含量,可以调整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范围在邵氏55A~邵氏57D,应用范围较广。另外,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耐黄变性能优异,可户外使用,生产工艺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性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酮(Polyketone,POK)是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一种由一氧化碳和烯烃合成的新型绿色聚合物材料。聚酮材料具有耐磨、耐化学、高冲击强度、韧性好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汽车行业、电子电器、日用品外壳、工业品等多个领域。聚酮材料的硬度较高,制品表面十分坚硬,如果在其表面包覆一层柔软的材料,可以改善产品的质感,使用过程中更为舒适。由于聚酮材料极性较强,表面能较高,需要用极性材料才能对其进行包覆。目前大多的研究都是使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作为基材,但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对聚酮材料包覆力较差,包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聚酮材料包覆性好且加工性能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
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特定含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聚醚酰胺弹性体、相容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填料。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用于包覆聚酮材料,包覆性良好,经过检测,其与聚酮材料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4.0KN/m。并且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加工性能良好,熔融指数适当;通过调整制备原料各组分的含量,可以调整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在邵氏55A~邵氏57D,应用范围较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醚酰胺弹性体的硬度范围为邵氏25D~邵氏55D。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醚酰胺弹性体选自2533、3533、1074、2080、35R53、40R53及55R53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选自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丙烯酸均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丙烯酸酯共聚物,门尼粘度为28~5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SEBS、马来酸酐接枝PP及马来酸酐接枝POE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增塑剂选自环氧化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及磷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份数计,将5份~1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5份~20份增塑剂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按质量份数计,将所述混合物与32份~68份聚醚酰胺弹性体、5份~13份相容剂、4份~8份丙烯酸类聚合物、5份~20份填料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所述预混物挤出造粒,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包覆聚酮材料中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按照质量份数计,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
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特定含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增塑剂、聚醚酰胺弹性体、相容剂、丙烯酸类聚合物及填料。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用于包覆聚酮材料,包覆性良好,与聚酮材料的剥离强度大于4.0KN/m。并且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熔融指数适当,加工性能良好;通过调整制备原料各组分的含量,可以调整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在邵氏55A~邵氏57D,应用范围较广。
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具有可塑性、高弹性、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在包覆硬胶塑料上有广泛的应用,使产品表面手感更加柔软舒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氢化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具体地,氢化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选自SEBS、SEEPS及SEPS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6万~30万。重均分子量为16万~30万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属于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相对于中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来说,高分子量的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拉伸强度、抗撕裂性能等,同时耐老化性能也较好,作为包覆聚酮材料的材料可以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可以选自但不限于美国Kraton公司的G1651、中国台湾台橡公司的6151、岳阳石化的YH503T、YH602T、YH4053及日本可乐丽公司的4055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含量可以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或15份。
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流动性,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同时能够调节弹性体材料的硬度,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增塑剂选自环氧化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及磷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环氧化类增塑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环氧大豆油、环氧化亚麻仁油、环氧油酸辛酯;聚酯类增塑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聚己二酸丙二醇酯、聚葵二酸丁二醇酯,聚酯类增塑剂的分子量为3000g/mol~6000g/mol;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可以选自但不限于柠檬酸三丁酯及乙酰柠檬酸三丁酯;磷酸酯类增塑剂选自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二甲酯。
具体地,增塑剂的含量可以为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
聚醚酰胺弹性体是含有聚酰胺硬段和聚醚软段的嵌段共聚物。聚醚酰胺弹性体含有酰胺键和醚键,具有较强的极性,与聚酮的相容性较好,更适合用于包覆聚酮材料。与传统用于包覆聚酮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相比,聚醚酰胺弹性体比重较低,可以降低制品的重量,同时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抗老化、抗日光暴晒能力以及抗化学性,可大大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聚醚酰胺弹性体的硬度范围为邵氏25D~邵氏55D。具体地,聚醚酰胺弹性体选自法国阿科玛(ARKEMA)公司2533、3533、1074、2080、35R53、40R53及55R53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聚醚酰胺弹性体的含量可以为32份、35份、37份、39份、41份、43份、45份、47份、50份、52份、54份、56份、58份、60份、62份、64份、66份或68份。
由于聚醚酰胺弹性体是极性材料,而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非极性材料,相容剂的加入有利于改善了极性材料和非极性材料的界面结合力,增加材料的相容性,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SEBS、马来酸酐接枝PP及马来酸酐接枝POE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相容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0.5%~2%。在该接枝率下的相容剂能够有效改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中的聚醚酰胺弹性体与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的相容性。具体地,相容剂选自美国Kraton公司的1901、中国台湾台橡公司的9901、陶氏化学的GR216及美国杜邦公司的P353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相容剂的含量可以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或13份。
丙烯酸类聚合物也含有极性基团,添加丙烯酸类聚合物能够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的粘结能力。同时丙烯酸类聚合物能够赋予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许多优异的特点,如: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经研究发现,在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聚醚酰胺弹性体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的剥离强度,还能够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耐黄变、抗紫外老化能力。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丙烯酸类聚合物选自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马来酸酐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及丙烯酸均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丙烯酸酯共聚物,门尼粘度为28~55。更优选地,丙烯酸类聚合物为丙烯酸酯共聚物,门尼粘度为35~55。具体地,丙烯酸酯共聚物选自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的AR31、AR51、AR71及AR32等。
具体地,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含量可以为4份、5份、6份、7份或8份。研究发现,适量加入丙烯酸类聚合物能够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的包覆性能,但过量加入会使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熔融指数急剧降低,影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加工性能,不利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填料选自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及滑石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填料的含量可以为5份、6份、7份、8份、9份、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质量份数为0.1份~0.3份的抗氧剂,以提高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抗氧化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氧剂选自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β-(3,5-二叔丁基-4-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及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抗氧剂为β-(3,5-二叔丁基-4-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和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的混合物。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质量份数为0.05份~0.3份的润滑剂。具体地,润滑剂选自芥酸酰胺、油酸酰胺、硬脂酸锌、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S3。
步骤S1:按照质量份数计,将5份~1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5份~20份增塑剂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步骤S2:按质量份数计,将混合物与32份~68份聚醚酰胺弹性体、5份~13份相容剂、4份~8份丙烯酸类聚合物、5份~20份填料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步骤S3:将预混物挤出造粒,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还加入质量份数为0.1份~0.3份的抗氧剂和0.05份~0.3份的润滑剂。
进一步地,步骤S3具体为: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混合物挤出造粒,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进一步地,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180℃~230℃,螺杆的转速为280rpm~350rpm,螺杆的长径比为42:1~50:1。
进一步地,造粒后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还经过干燥处理。具体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4h~8h。
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包覆聚酮材料中的应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注塑机塑化热塑性弹性体对聚酮材料的表面进行射粘包覆。具体地,将聚酮材料部件放进模具型腔中,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从料筒中加入,通过注塑机加热使其达熔融状态后将其射出至聚酮材料表面,完成包覆过程。进一步地,注塑机的温度为220~260℃。
上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包覆于聚酮材料表面,具有较为柔软的触感,且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耐黄变、耐紫外性能良好,能够提高制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可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以下为具体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中份数均为质量份数。以下实施例如无特殊说明,则不含有除不可避免的杂质以外的其他未明确指出的组分。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12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岳阳石化YH503T)和8份环氧大豆油以25rpm的转速搅拌10min,再放置2天,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和48份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2533)、10份马来酸酐接枝SEBS、4份丙烯酸酯共聚物、18份碳酸钙、0.2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3份硬脂酸锌加入搅拌桶中,以45rpm的转速搅拌15min,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预混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塑化、挤出、抽真空、冷却、造粒及干燥,得可包覆聚酮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210℃,螺杆的转速为320rpm,螺杆长径比为45: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9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美国Kraton公司G1651)和14份磷酸甲苯二苯酯以30rpm的转速搅拌8min,再放置5天,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和55份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1074)、8份马来酸酐接枝POE、4份丙烯酸酯共聚物、10份滑石粉、0.1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5份β-(3,5-二叔丁基-4-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和0.1份芥酸酰胺加入搅拌桶中,以40rpm的转速搅拌15min,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预混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塑化、挤出、抽真空、冷却、造粒及干燥,得可包覆聚酮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200℃,螺杆的转速为300rpm,螺杆长径比为45: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岳阳石化YH503T)和5份柠檬酸三丁酯以20rpm的转速搅拌5min,再放置2天,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和66份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55R33)、13份马来酸酐接枝PP、6份丙烯酸酯共聚物、5份硫酸钡、0.1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5份β-(3,5-二叔丁基-4-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0.15份硬酯酸钙加入搅拌桶中,以40rpm的转速搅拌15min,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预混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塑化、挤出、抽真空、冷却、造粒及干燥,得可包覆聚酮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230℃,螺杆的转速为280rpm,螺杆长径比为50: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1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日本可乐丽公司的4055)和20份环氧油酸辛酯以50rpm的转速搅拌20min,再放置5天,得到混合物。
将混合物和32份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2533)、5份马来酸酐接枝SEBS、8份丙烯酸酯共聚物、20份碳酸钙、0.1份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1份芥酸酰胺加入搅拌桶中,以60rpm的转速搅拌10min,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预混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塑化、挤出、抽真空、冷却、造粒及干燥,得可包覆聚酮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温度为180℃,螺杆的转速为340rpm,螺杆长径比为48:1。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丙烯酸酯共聚物为6份。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丙烯酸酯共聚物为8份。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2533)替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昆仲S-685AL)。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添加丙烯酸酯共聚物。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添加马来酸酐接枝SEBS。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聚醚酰胺弹性体(法国阿科玛公司2533)为20份。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岳阳石化YH503T)为25份。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丙烯酸酯聚合物为10份。
测试:
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6制得的可包覆聚酮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其中,表面硬度按照ASTM D-2240测试;拉伸强度按照ASTM D-412测试;断裂伸长率按照ASTM D-412测试;剥离强度按照DIN 53357-1982测试;熔融指数按照ASTM D-1238测试,测试温度200℃,测试载荷10KG;耐黄变测试:紫外辐射强度为0.89w/m2,灯管波长为340nm,湿度30%,黑板温度60℃,测试时长168h。
表1
表2
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实施例1~4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可从55A~57D,应用范围比较广。实施例1~6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与聚酮材料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4.0KN/m,该组成下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有较好的包覆效果。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可以看出,将聚醚酰胺弹性体替换成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后,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剥离强度均下降,同时耐黄变性能较差,色差值大于2。实施例1、5、6和对比例2相比可以看出,添加丙烯酸酯聚合物有利于提高弹性体材料对聚酮的包覆效果,同时对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硬度影响不大。实施例1、5、6和对比例6相比可以看出,添加丙烯酸酯聚合物会降低材料熔融状态下的流动性,添加量到达10份后,熔融指数急剧下降,严重影响材料的加工性能,故丙烯酸酯聚合物添加量4~8%为较优选范围。实施例1和对比例3相比可以看出,去掉马来酸酐接枝SEBS,聚醚酰胺弹性体与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相容性较差,共混后拉伸强度下降一半以上,同时剥离强度也小于4.0KN/m。实施例1和对比例4相比可以看出,降低聚醚酰胺弹性体的含量,对聚酮材料的包覆性差,力学性能和耐黄变性能也下降。实施例1和对比例5相比可以看出,提高苯乙烯类嵌段聚合物的含量,材料的熔融指数下降,影响加工性能,同时剥离强度也小于4.0KN/m。
综上,通过各组分材料的选择、适当的配方比例、原材料的预先处理及工艺控制使实施例1~6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对聚酮材料具有较好的包覆性,同时熔融指数适当,材料的加工性能较好。且耐黄变性能优异,可户外使用,生产工艺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原料包括:
所述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选自美国Kraton公司的G1651、中国台湾地区的台橡公司的6151、岳阳石化的YH503T、YH602T、YH4053及日本可乐丽公司的4055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醚酰胺弹性体选自法国阿科玛公司的2533、3533、1074、2080、35R53、40R53及55R5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选自丙烯酸酯共聚物,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选自日本瑞翁株式会社的/>AR31、AR51、AR71及AR32中的一种或多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SEBS、马来酸酐接枝PP及马来酸酐接枝POE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中马来酸酐的接枝率为0.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选自美国Kraton公司的1901、中国台湾台橡公司的9901、陶氏化学的GR216及美国杜邦公司的P353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选自环氧化类增塑剂、聚酯类增塑剂、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及磷酸酯类增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化类增塑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化亚麻仁油和环氧油酸辛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增塑剂选自聚己二酸丙二醇酯和聚癸二酸丁二醇酯中一种或多种,所述聚酯类增塑剂的分子量为3000g/mol~6000g/mol。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酯类增塑剂选自柠檬酸三丁酯及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中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酯类增塑剂选自磷酸三甲苯酯和磷酸甲苯二甲酯中一种或多种。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质量份数计,将5份~15份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5份~20份增塑剂混合均匀得混合物;
按质量份数计,将所述混合物与32份~68份聚醚酰胺弹性体、5份~13份相容剂、4份~8份丙烯酸类聚合物、5份~20份填料混合均匀得预混物;
将所述预混物挤出造粒,得到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在包覆聚酮材料中的应用。
CN202110075745.4A 2021-01-20 2021-01-20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854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5745.4A CN114854191B (zh) 2021-01-20 2021-01-20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75745.4A CN114854191B (zh) 2021-01-20 2021-01-20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4191A CN114854191A (zh) 2022-08-05
CN114854191B true CN114854191B (zh) 2023-10-03

Family

ID=8262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75745.4A Active CN114854191B (zh) 2021-01-20 2021-01-20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5419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73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气密层用聚合物薄片的方法及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
CN109762349A (zh) * 2019-01-21 2019-05-17 盛嘉伦橡塑(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7253A (zh) * 2017-12-25 2019-07-02 联泓(江苏)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包覆玻纤增强尼龙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39044A (ja) * 2019-02-28 2020-09-03 東レ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61438A1 (en) * 2006-12-28 2008-07-03 Xingwang Wa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opolyetherester elastom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733A (zh) * 2009-09-10 2011-04-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制造气密层用聚合物薄片的方法及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
CN109957253A (zh) * 2017-12-25 2019-07-02 联泓(江苏)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包覆玻纤增强尼龙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62349A (zh) * 2019-01-21 2019-05-17 盛嘉伦橡塑(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139044A (ja) * 2019-02-28 2020-09-03 東レ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54191A (zh) 2022-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3803A (zh) 一种无卤全雾面聚氨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53717B (zh) 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34467B (zh) 热塑性硫化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43962A (zh) 一种改善韧性和耐热性的可生物降解树脂组成物及其制法
CN101759974A (zh) 一种低气味、抗静电、高韧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10452549A (zh) 热塑性弹性体-硅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4818B (zh) 一种pvc/asa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2737B (zh) 一种透明、高硬度、抗冲击abs塑料合金组合物
CN114369347A (zh) 一种可降解流动改性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105700A (zh)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174759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10100193B2 (en) 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thereof
JP2003286384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14854191B (zh)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18044115A (ja) 熱可塑性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WO2014200264A1 (ko) 자동차, 전기전자기기, 가전기기, 사무기기 또는 생활용품용 부품
CN110229471B (zh) 生物可降解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92032B1 (ko) 고온에서의 가공성 및 내변색성이 우수한 내열성 abs수지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40099609A (ko) 외관품질과 대전방지성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JP4444602B2 (ja) 複合成形体
CN101423660A (zh) 一种高温抗蠕变性耐冲击聚苯醚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20070932A (ko) 표면광택이 우수한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CN112724578B (zh) 一种聚丙烯复合物及其应用和制备方法
KR102707172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JPS59166556A (ja) 低温耐衝撃性にすぐれた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