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838179A - 一种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38179A
CN114838179A CN202110135469.6A CN202110135469A CN114838179A CN 114838179 A CN114838179 A CN 114838179A CN 202110135469 A CN202110135469 A CN 202110135469A CN 114838179 A CN114838179 A CN 114838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shaft
guide rod
elastic member
r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3546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3546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38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381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44One-way valve
    • F16K31/0655Lift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34Cutting-off parts, e.g. valve members, seats
    • F16K1/36Valve members
    • F16K1/38Valve members of conical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32Details
    • F16K1/54Arrangements for modifying the way in which the rate of flow varies during the actuation of the val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 Valv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芯转子组件和外壳部件,所述阀芯转子组件包括阀轴组件和弹性件,所述外壳部件包括外壳以及导向杆;所述外壳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所述阀轴组件包括通道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部分位于所述通道部;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外壳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杆,导向杆的部分位于通道部,弹性件基本不会从导向杆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
【背景技术】
见图9,CN109723884A公开了一种电动阀,该电动阀具有导向衬套20和阀轴保持架30,导向衬套20上设置有外螺纹部23,阀轴保持架30上设置有内螺纹部33,所述外螺纹部23和内螺纹部33构成该电动阀的螺纹部进给机构28。
该电动阀还包括固定部件70,固定部件的外周套装有复原弹簧75,当阀轴保持架30相对于导向衬套20向上方移动而导致导向衬套20的螺纹部23与阀轴保持架30的螺纹部33的变为非螺合状态时,复原弹簧75处于被压缩状态,阀轴保持架会受到复原弹簧75向下的弹簧力,当转子部件反转方向转动时,复原弹簧75的弹力可使可动螺纹部33与固定螺纹部23重新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所述线圈套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芯转子组件和外壳部件,所述阀芯转子组件包括阀轴组件和弹性件,所述外壳部件包括外壳以及导向杆;
所述外壳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
所述阀轴组件包括通道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部分位于所述通道部;
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外壳部件与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弹性件套设于导向杆,导向杆的部分位于通道部,弹性件基本不会从导向杆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阀处于全关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动阀阀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背景技术中电动阀的剖视图。
其中,图1-图8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阀座部件;101阀座;102螺母;103第一接管部;104第二接管部;10a阀口;10b内螺纹部;10c固定止动部;10d第一出入通道;10e第二出入通道;20阀芯转子组件;201阀轴组件;2011阀轴;2012衬套;20121衬套孔部;2013阀轴主体部;2014筒状件;20141筒状件抵接部;201411筒状件通孔;2015阀轴内壁部;20151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2阀轴抵接部;20153第二阀轴内壁部;2016外缘部;20161第一外缘部;20162第二外缘部;201a外螺纹部;201b可动止动部;201c转子固定部;202阀芯;202a阀芯头部;202b阀芯抵接部;203转子;204第二弹性件;30外壳部件;302导向杆;3021导向杆本体部;3022导向杆固定部;208弹性件;2081第二弹簧;2082簧片;20821簧片通孔部;20822簧片支撑部;20a弹簧抵接部;20c通道部;4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是本发明电动阀处于全关状态的剖视图;图2是本发明电动阀阀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请具体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第一实施例全闭状态时的剖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40,线圈40套设于阀体,。阀体包括阀芯转子组件20、阀座部件10和外壳部件30。电动阀的定子线圈40连接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电后,向线圈40发出脉冲驱动信号,线圈40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驱动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阀轴组件201,在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2011,阀轴2011上设有外螺纹部201a,阀座部件10包括螺母102,螺母102的内孔部位设有内螺纹部10b,阀轴2011与螺母102螺纹配合(下面称之为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旋转运动的同时,阀轴2011会沿轴方向发生位移运动,从而可带动阀芯202实现阀口10a的开闭动作。
见图1,是本发明电动阀处于全关状态的剖视图。结合图2、图3,本发明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40,其阀体包括阀座部件10(图2所示)、阀芯转子组件20(图3所示)和外壳部件30。
阀座部件10具有阀口10a,以及第一出入通道10d和第二出入通道10e,阀口10a能够与第一出入通道10d和第二出入通道10e连通,以使流体介质(例如冷媒)通过,此外,阀座部件10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在贯通孔内设置有内螺纹部10b,在本实施例中,阀座部件10包括螺母102,螺母102包括所述贯通孔,在螺母102的贯通孔内也设置有内螺纹部10b,阀座部件10还包括阀座101,螺母102的部分位于该阀座101内,且螺母102与阀座101固定连接(例如采用将连接体作为嵌件与螺母102一体注塑成型,再将连接体与阀座101焊接或者压装的方式固定连接,或者将螺母102与阀座101压装固定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母102与阀座101采用连接体与阀座101焊接固定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当然,螺母102和阀座101也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阀座101一体加工成型有阀口10a(当然阀口10a也可形成于其他部件,再将该部件与阀座10a固定连接的形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阀座101与第一接管部103、第二接管部104固定连接,第一接管部103和第二接管部104作为电动阀流体介质的流入或流出通道,一般用于其安装在空调等制冷、制热系统中时与系统管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管部103、第二接管部104采用了与阀座101焊接连接的方式,当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一接管部103、第二接管部104,而采用冷媒流体通过的流路直接设置于阀座101的形式,或者,第一接管部103或第二接管部104也可以采用法兰密封连接的方式,例如在该电动阀应用于汽车空调、热泵等需要能够快速维修的场合。在本实施例中以设置第一接管部103和第二接管部104举例说明。
请参考图3,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转子203、阀芯202,转子203在圆周方向带有磁极,阀轴2011的大致下部外缘段设置有外螺纹部201a,阀芯202穿设于阀轴2011的中心通孔,此外,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设置于阀轴2011中心的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内的第二弹性件204,阀轴组件201还包括阀轴2011大致上端位置固定连接的衬套2012。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包括弹簧抵接部20a,弹簧抵接部20a大致为阀轴组件201与第二弹性件204相抵(包括直接相抵或者间接相抵,例如当衬套2012与第二弹性件204之间设置有垫圈或垫片等部件时候,衬套2012仍然受到第二弹性件204的弹力载荷,因此此时阀轴组件201与第二弹性件204仍然相抵)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与第二弹性件204相抵,衬套2012包括弹簧抵接部20a。
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阀还包括外壳部件30,外壳部件30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301,外壳301为薄壁件,呈罩壳状,外壳301的下端开口侧与阀座部件10密闭焊接,从而形成了一个容纳腔室,可以容纳所述螺母102的上半部分以及阀芯转子组件20的主体部分。
外壳部件30还包括导向杆302,导向杆302与外壳30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加工成型。
阀座部件10中的螺母102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为上下贯通的孔,在贯通孔的大致中下部位设置有内螺纹部10b(也可称为固定螺纹部),该内螺纹部10b与阀轴2011的大致下方位置设置的外螺纹部201a(也可称为可动螺纹部)组合构成本电动阀的螺旋进给机构(螺纹副)。螺母102凸出于环状基体设置有固定止动部10c,其与设置于阀芯转子组件20的可动止动部201b配合,构成本电动阀的行程下端的止动机构(即当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阀座部件10向下作动到一定程度时候,可动止动部201b能够与固定止动部10c相抵,以限制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阀座部件10的转动,从而限制阀芯转子组件20在轴向方向继续向下作动)。当阀芯转子组件20向下旋转到其行程最下端时,可动止动部201b抵触在固定止动部10c对应的配合面上,从而可以控制阀芯转子组件20向下运动的行程。
电动阀的线圈40接受驱动脉冲信号产生变化的磁场,阀体中的转子203励磁发生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与转子203固定连接,因此阀轴2011会跟随转子203同步转动,阀轴2011与螺母102的螺旋进给机构可将转子203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方向移动,从而带动阀芯202使其阀芯头部202a接近或远离阀口10a,从而实现电动阀流量的线性开关调节功能。
见图3,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圆周方向带有磁极的转子203,以及与转子203固定连接的阀轴2011,以及穿设于所述阀轴2011中心通孔内的阀芯202,以及设置在阀轴2011中心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下文会提到)内的第二弹性件204,以及与阀轴2011上端固定连接的衬套2012。
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包括上下贯通的孔,该贯通孔的内壁大致形成阀轴内壁部2015,在阀轴2011的轴向方向,阀轴内壁部2015的内径并不是相同的,具体的,阀轴内壁部2015包括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阀轴抵接部20152以及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位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上方,且在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该正投影为封闭的线或环面)位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沿该平面的正投影(该正投影为封闭的线或环面)外,通常为了加工制造方便,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此时,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内径大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在高度方向都是等径的,因此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沿该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也为圆形。
此外,阀轴抵接部20152在水平方向具有延伸距离,阀轴抵接部20152的外缘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相交,阀轴抵接部20152的内缘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相交,当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时,阀轴抵接部20152沿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呈圆环状,在本实施例中,阀轴抵接部20152为水平方向,当然,阀轴抵接部20152也可以设置成不完全水平的形式,例如,在远离阀轴抵接部20152的中心的方向,阀轴抵接部20152逐渐向上或向下延伸,可以理解,阀轴抵接部20152仅需要满足阀轴抵接部20152在水平方向具有延伸距离即可。
当然,以上对一种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阀轴抵接部20152、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结构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阀轴抵接部20152、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并不限定仅为上述结构,仅需要满足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和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之间有一个在水平方向具有延伸距离的阀轴抵接部20152即可,该阀轴抵接部20152可以抵接阀轴组件201。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阀轴2011包括外缘部2016,具体的,外缘部2016包括第一外缘部20161和第二外缘部20162,第一外缘部20161位于第二外缘部20162的上方,在阀轴201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第一外缘部2016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外缘部2016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的外周,为了加工方方便,第一外缘部20161和第二外缘部20162的截面都设置为圆形,第一外缘部20161所在阀轴2011的部分设置有转子固定部201c,转子203与阀轴固定部201b可以采用直接或者间接焊接、铆接、采用磁塑材料注塑连接、用胶水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作为嵌件与磁塑材料注塑连接,再将阀轴2011与连接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转子203与阀轴2011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时,也可以采用将阀轴2011作为嵌件与磁塑材料注塑连接的形式。
第二外缘部20162所在的阀轴2011的位置设置有外螺纹部201a,该外螺纹部201a(也称为可动螺纹部),该外螺纹部201a与螺母102的内孔部位设置的内螺纹部10b(也称为固定螺纹部)组合构成本电动阀的螺旋进给机构(螺纹副)。
在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还包括衬套2012,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012位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内,衬套2012与阀轴2011通过压装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衬套2012还包括衬套孔部20121,衬套孔部20121贯穿衬套2012的上下表面。
本发明提供的阀轴组件201还包括通道部20c,导向杆302能够从通道部20c穿入,在阀轴组件201相对于导向杆302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导向杆302能够通过与通道部20c的配合对阀轴组件201起引导导正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电动阀还包括和弹性件208,弹性件208能够与衬套2012或所述阀轴2011相抵。弹性件208包括弹性件内缘部208a,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08为第二弹簧2081,第二弹簧2081的内缘部分形成弹性件内缘部208a,第二弹簧2081套设于导向杆302。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302与外壳301固定连接。具体的,导向杆302包括导向杆本体部3021和导向杆固定部3022,导向杆固定部3022大致为导向杆与外壳部件30连接的部分。导向杆固定部3022与外壳301固定连接,并且导向杆302的下端穿入衬套孔部20121,使得导向杆302的部位位于衬套孔部20121(通道部20c)
内,导向杆302穿设于第二弹簧2081。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衬套孔部20121包括通道部20c。
本实施例中,阀芯202穿设于阀轴内壁部2015(阀芯202的部分位于阀轴内壁部2015内),此外,阀芯202具有阶梯轴状结构,其包括阀芯头部202a,阀芯头部202a位于阀芯202的大致下端位置,阀芯头部202a的尖端形状与电动阀所需的流量调节曲线相关,阀芯202还包括阀芯抵接部202b,阀芯抵接部202b位于阀芯202的大致靠近上端或上端位置,在阀芯202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阀芯头部202a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阀芯抵接部202b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内,本实施例中阀芯头部202a和阀芯抵接部202b的横截面都呈圆形,因此阀芯抵接部202b的内径大于阀芯头部202a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阀芯202从上往下的方向插装在所述阀轴2011的阀轴内壁部2015中,其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其阀芯头部202a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下端穿出。在阀芯202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阀芯抵接部202b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与阀轴抵接部2015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因此,其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当然,当阀轴抵接部20152和阀芯抵接部202b之间设置有垫圈等部件使其不直接相抵,阀芯抵接部202b和阀轴抵接部20152的投影关系也可以不满足以上关系),在本实施例中,阀芯抵接部202b外缘和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内缘都呈圆形,且阀芯抵接部202b的外径略小于阀轴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的内径,阀芯抵接部202b的外径大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内径,阀芯头部202a最大处的外径略小于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3的内径,此时阀芯202能够被支撑在阀轴2011的阀轴抵接部20152。
此外,本实施例的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04,第二弹性件204可设计成圆柱螺旋弹簧,第二弹性件204位于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内。
第二弹性件204的下端部与阀芯202相抵,第二弹性件204的上端部与衬套2012相抵(包括直接相抵或者间接相抵,例如当衬套2012和第二弹性件204之间设置有垫圈或等部件时,第二弹性件204的弹力能够通过垫圈或其他部件传递至衬套2012,此时第二弹性件204与衬套2012间接相抵)。
见图4,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开启到第二弹簧即将要被压缩状态时的阀体剖视图。
图4中的阀芯转子组件20,处于即将要过度开启的状态(过度开启状态:是指阀芯转子组件20向上开启到了超过其规定的上限行程时的状态)。图1中的阀芯转子组件20处于全闭位置,其阀芯头部202a处于最抵近于阀口10a的位置,图1中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衬套孔部。图4中的阀芯头部202a已处于远离阀口10a的位置,此时阀轴2011的外螺纹部201a还有一段长度(见图中标识长度为L)仍然与螺母102的内螺纹部10b处于螺合状态,相较于图1中的状态,图4中的导向杆302进一步的伸入衬套孔部20121,在阀轴组件201相对于导向杆302上升的过程中,导向杆302能对阀轴组件201起导向作用(例如当阀轴组件201欲相对于电动阀的轴线偏移时,阀轴组件201能够与导向杆302接触,以限制阀轴组件201的进一步偏移),此时第二弹簧2081还处于其自由长度状态,第二弹簧2081的上端部面刚好接触到外壳301。
见图5,是本发明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图5中的阀芯转子组件20相对于图4所示的位置继续向上作动行程高度为L,此时阀轴2011的可动螺纹部201a与螺母102的固定螺纹部10b刚好脱开螺合,第二弹簧2081相对于图4中的状态被进一步压缩的压缩量为L,在此过程中,导向杆302也能限制第二弹簧2081的偏移(在第二弹簧2081在收缩的过程中,导向杆302能给第二弹簧2081起导正的作用),第二弹簧2081被压缩产生弹力,向下的弹力最终传递作用于阀轴组件201,即阀轴组件201受到第二弹簧2081向下的弹性压紧力。
若阀芯转子组件20继续向开启的方向旋转,此时因为螺纹副已脱开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将不会再相对于螺母102继续上升;当阀芯转子组件20受线圈40的驱动力向下沿关阀方向旋转时,因为阀轴2011受到了第二弹簧2081向下的弹簧压紧力,所以外螺纹部201a与内螺纹部10b会重新复位螺合,并使阀芯转子组件20旋转并向下移动。
本方案的电动阀,第二弹簧2081套设于导向杆302,导向杆2081穿设于衬套孔部20121,能够限制第二弹簧2081的偏移,第二弹簧2081在电动阀内较为稳定,在阀轴组件201相对导向杆302上下运动时,也能限制阀轴组件201的偏移,阀轴组件201在上下作动过程中与电动阀的轴线有较好的同轴度。
结合图1、图4和图5来看,本实施例中第二弹簧2081始终套装在导向杆302的外缘,不论电动阀处于何种开度状态,第二弹簧2081基本不存在脱出移位的失效风险,第二弹簧2081也不易出现被扭转或发生偏斜的。
见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相当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轴组件201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分割、整合改变。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主体部2013和筒状件2014,阀轴主体部2013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阀轴主体部2013设置有外螺纹部201a(也称为可动螺纹部),阀轴主体部2013与筒状件2014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的中心通孔形成阀轴内壁部2015,在本实施例中,阀轴主体部2013的部分位于筒状件2014的通孔内,当然,也可以采用阀轴主体部2013不进入筒状件2014的通孔内,将阀轴主体部2013固定于筒状件2014的下端的形式。筒状件2014大致呈中空圆筒状,筒状件2014包括筒状件抵接部2041,筒状件抵接部2041与第二弹性件204相抵,此时筒状件抵接部包括弹簧抵接部20a,在筒状件抵接部2041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有筒状件通孔201411,在阀轴组件201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筒状件通孔20141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导向杆本体部3021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外,在本实施例中,筒状件通孔201411、导向杆本体部3021的外缘横截面都为圆形,因此,筒状件通孔201411的直径大于导向杆本体部3021的直径,此时筒状件通孔201411包括通道部20c。阀轴主体部2013的上端面形成阀轴抵接部20152,阀轴组件201位于阀轴抵接部20152上的内孔壁形成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1,位于阀轴抵接部20152下的内孔壁形成第二阀轴内壁部20152,阀芯抵接部202b和第二弹性件204被容纳在所述筒状件2014和阀轴主体部2013限定的空间,导向杆302的导向杆本体部3021从筒状件孔部201411伸入,并部分位于筒状件孔部201411内。
本实施例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相当于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轴组件201的结构进行了重新分割、整合改变,组装后其几何对应部位的功能相同。本实施例其他部位的结构方案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近。
本实施例想说明的是,可以对电动阀的一些零部件进行常规的分隔、整合等改变,但其组装后其几何对应部分的功能基本相同,其仍属于本发明的构思。
见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5中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其差异点主要在弹性件208的构造上。结合图8,本实施例的弹性件208为簧片2082,本实施例采用了具有弹性的簧片2082结构,也可以起到同样的弹力预紧回复作用。
图7中所示的阀轴2022的可动螺纹部201a与螺母102的固定螺纹部10b处于刚好脱开螺合的状态,簧片208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簧片2082被压缩后产生弹力,其向下的弹力最终传递作用在阀轴2011上,即阀轴组件201受到簧片2082向下的弹性压紧力。若阀芯转子组件20继续向过度开启的方向旋转,此时因为螺纹副已脱开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将不会再继续上升;当阀芯转子组件20受到40线圈的驱动力向下沿关阀方向旋转移动时,因为阀轴2011受到簧片2082向下的弹性压紧力,所以外螺纹201a与内螺纹10b会重新复位螺合。本实施例中簧片2082通过其中心孔套装在导向杆302的外缘上,不论电动阀处于何种开度状态下,簧片2082基本不会从导向杆302脱出移位。
具体的,簧片2082可由带有弹性的薄壁金属材料制成,簧片2082的中心设有簧片通孔部20821,其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簧片支撑部20822(一般为三个或三个以上),簧片通孔部20821包括弹性件孔部208a。在阀轴组件201相对于导向杆302上升或者下降时,导向杆302穿过簧片通孔部20821,并伸入衬套孔部20121,衬套孔部20121能够通过与导向杆302的配合对阀轴组件201起引导导正的作用。
在阀轴组件201相对于阀座部件10向上运动至某一阶段时,簧片支撑部20822会与外壳部件30接触,此时为簧片2082与外壳301相抵的临界点,若阀轴组件201继续相对于阀座部件10向上运动,簧片支撑部20822会与外壳31的顶壁相抵,簧片支撑部20822在力的作用下径向移动,簧片支撑部20822与外壳301相抵,簧片2082的下端部与阀轴组件201相抵,簧片2082向阀轴组件201施加向下的弹力。
在阀轴组件201与簧片2082相抵时,簧片支撑部20822会朝其径向移动,阀轴组件201可以进一步向靠近簧片2082的方向运动,簧片2082也向阀轴组件201施加向下的弹力。
值得说明的是,导向杆302可以与外壳301采用一体加工成型的方式,另外,本发明的外壳301也并不局限于一体式的形式,例如外壳301顶部和外壳301侧部分别加工再将两者固定连接也是可以的,此时导向杆302也可以与外壳301顶部一体加工成型。
此外,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在在第二弹性件204的下端部增设垫圈或者垫片、或者在阀芯抵接部202b和阀轴抵接部20152之间设置垫圈、或者在第二弹性件204上端部增设垫圈并不影响本申请的核心内容,本申请的两个部件相抵,包括两个部件直接相抵亦或者两个部件通过其他零部件相抵。此外,在上述垫圈受到旋转摩擦配合的上、下表面,为了进一步减小其相对旋转的摩擦阻力,可以在其表面喷涂或镀覆具有润滑耐磨功能的涂层(例如含有聚四氟乙烯,或者含有石墨,或者含有二硫化钼成分的涂层),从而提高电动阀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本发明的核心构造,在增设减磨垫圈或垫片方面做一些适应性的改变,均应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关于阀口10a的形成方式和是否设置接管等,本方案提供了多种方案,且在说明书中用了“可以”的标注,因此可以理解,并不能将本申请所述的“可以”理解为“必须”。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对阀芯202、阀轴组件201等部件进行分体式组装,或者进行不同位置的机械分割,而实质上并未改变其几何对应部位功能的,这些做适应性变更组合的结构,也应落入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名词,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作为基准,为便于描述而引入的;以及部件名称中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也是为了便于描述而引入的,并不意味着对部件的任何次序作出任何的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动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和线圈(40),所述线圈(40)套设于所述阀体,所述阀体包括阀芯转子组件(20)和外壳部件(30),所述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阀轴组件(201)以及弹性件(208),所述外壳部件(30)包括外壳(301)以及导向杆(302);
所述外壳(301)与所述导向杆(302)固定连接或一体加工成型;
所述阀轴组件(201)包括通道部(20c),所述弹性件(208)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02),所述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所述通道部(20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包括阀座部件(10),所述阀座部件(10)包括内螺纹部(10b),所述阀轴组件(201)包括外螺纹部(201a),所述内螺纹部(10b)和所述外螺纹部(201a)为非螺合状态时,所述弹性件(208)的上端部与所述外壳部件(30)相抵,所述弹性件(208)的下端部与所述阀轴组件(201)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2011)和衬套(2012),所述阀轴(2011)和所述衬套(2012)固定连接,所述衬套(2012)包括衬套孔部(20121),所述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所述衬套孔部(20121),所述衬套孔部(20121)包括所述通道部(20c);
所述弹性件(208)能够与所述衬套(2012)或所述阀轴(2011)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主体部(2013)和筒状件(2014),所述阀轴主体部(2013)和所述筒状件(2014)固定连接;
所述筒状件(2014)包括筒状件抵接部(20141),所述筒状件抵接部(20141)包括筒状件通孔部(201411),所述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所述筒状件通孔部(201411),所述筒状件通孔部(201411)包括所述通道部(20c);
所述弹性件(208)能够与所述筒状件(2014)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8)包括第二弹簧(2081),所述第二弹簧(2081)包括弹性件内缘部(208a);所述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件内缘部(208a)内。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8)包括簧片(2082),所述簧片(2082)包括簧片通孔部(20821),所述导向杆(302)穿设于所述簧片通孔部(20821),所述簧片通孔部(20821)包括弹性件内缘部(208a),所述导向杆(302)的部分位于所述弹性件内缘部(208a)内,所述簧片(2082)还包括簧片支撑部(20822),当所述所述内螺纹部(10b)和所述外螺纹部(201a)为非螺合状态时,所述簧片支撑部(20822)与所述外壳部件(30)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04)、阀芯(202);
所述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内壁部(2015),所述阀轴内壁部(2015)包括阀轴抵接部(20152)所述阀芯(202)穿设于所述阀轴组件(201),所述阀芯(202)包括阀芯抵接部(202b),所述阀芯抵接部(202b)能够与所述阀轴抵接部(20152)相抵;
所述阀轴组件(201)还包括弹簧抵接部(20a),所述第二弹性件(204)的上端部与所述弹簧抵接部(20a)相抵,所述弹簧(204)的下端部与所述阀芯(202)相抵。
CN202110135469.6A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动阀 Pending CN1148381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5469.6A CN114838179A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35469.6A CN114838179A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动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38179A true CN114838179A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61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35469.6A Pending CN114838179A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3817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3274A (ja) * 1997-08-20 1999-03-05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JP2000120885A (ja) * 1998-10-08 2000-04-28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995786A (zh) * 2006-01-05 2007-07-1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1956830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206874939U (zh) * 2017-04-12 2018-01-1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10921020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CN210949939U (zh) * 2019-08-27 2020-07-07 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63274A (ja) * 1997-08-20 1999-03-05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JP2000120885A (ja) * 1998-10-08 2000-04-28 Fuji Koki Corp 電動弁
CN1995786A (zh) * 2006-01-05 2007-07-1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电动阀
CN101956830A (zh) * 2009-07-17 2011-01-26 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206874939U (zh) * 2017-04-12 2018-01-12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子膨胀阀
CN10921020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CN210949939U (zh) * 2019-08-27 2020-07-07 浙江中宝自控元件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4054B (zh) 电动阀
JP6721237B2 (ja) 電動弁
CN110094525B (zh) 一种电动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38772B (zh) 电子膨胀阀
WO2019148693A1 (zh) 一种电动阀及其制造方法
JP7105721B2 (ja) 電動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2183148A (ja)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N114838179A (zh) 一种电动阀
WO2022161426A1 (zh) 一种电动阀
JP6618977B2 (ja) 電動弁
WO2022161429A1 (zh) 一种电动阀
WO2022166782A1 (zh) 一种电动阀
CN112815134B (zh) 电动阀以及冷冻循环系统
WO2022206164A1 (zh) 一种电动阀
JP6722230B2 (ja) 電動弁
JP4113386B2 (ja) 電動弁
CN114838178A (zh) 一种电动阀
JP7642099B2 (ja) 電動弁
JP7455410B2 (ja) 電動弁および電動弁の組立方法
JP7449844B2 (ja) 電動弁
JP7006981B2 (ja) 電動弁
JP7585182B2 (ja)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7453091B2 (ja) 電動弁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JP2023165418A (ja) 電動弁
CN115681513A (zh) 一种电动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